七年级科学第一单元复习

合集下载

初一科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科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课标浙教版初一《科学》复习第一章科学入门1.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

2.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观察是重要的研究方法。

①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陶瓷等,烧杯加热必须垫石棉网。

②试管加热固体物质,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产生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受热不均爆裂。

③试管加热液体,不应超过试管体积的1/3,试管口略上向上倾斜,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切不可将试管口朝向自己。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④取少量溶液用胶头滴管,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滴管口放在容器的正上方,不可伸入试管,滴管使用后必须立即冲洗干净。

⑤酒精灯内的液体不少于1/3,不超过2/3;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用灯冒盖灭;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加热用外焰;⑥从试剂瓶内倾倒液体时,应把瓶盖倒放在桌面上,手握试剂瓶时标签应向着手心,试剂瓶口应紧靠承接的容器口.停表:用来测量时间;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不能用于直接加热,要垫湿棉网。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粉末或小颗粒固体;镊子:用来取块状药品;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液体不能超过试管的2/3.3.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4.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5.①1米=103毫米=106微米=109纳米②1千米=1公里=1000米③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6.测量步骤:测量前:首先要看刻度尺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七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科学入门
1.科学就是研究各种现象,并寻找它们答案的学问。

2.科学工作者把观察和实验当做收集科学事实、探索科学道理的方法。

3.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观察和实验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2.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3.实验时要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要验证的问题;学会控制实验条件;尝试分析失败的原因;理解仪器的作用;尝试自己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能制定比较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加以实施。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

3.长度的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累积法。

4.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5.体积的单位有:立方米(m³)、立方分米(dm³)、立方厘米(cm³)、立方毫米(mm³)、立方微米(um³)、立方纳米(nm³)。

6.体积的测量工具有:量筒或量杯。

7.单位换算:1m³=1000dm³,1dm³=1000cm³,1cm³=10mm³,1mm³=1000um³。

8.单位转换的方法:除以进率。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复习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复习
• 这块碎石的体积是 20厘米3。
温度的测量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的单位:摄氏度(0C)
00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000C——水沸腾时的温度 3、温度测量工具:温度计(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制成的) 4、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选、观、放、 读、记(结果带上单位)
体温计的特点
⑴测温范围小:35℃~42℃ ⑵精确度高:每小格为0.1℃ ⑶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中的液体 会自动断开
3、下列物体中,长度最接近40厘米的是 A、
钢笔的长度
B、热水瓶的高度
C、铅笔盒的长度
D、墨水瓶的高度
• 4、如图1所示,木块的长度是2.70厘米,
若改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 XXX块的长度,测量结果应是2.7 厘米

• 5、如图3所示,本来水的体积是

头后量筒的示数是

• 这块碎石的体积是 少
B 、 A 、 C、 E 、 D 、 F 。
1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①合作与交流②制
定计划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检验C 与评 价⑥获取事实与证据。
正确排列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④⑥⑤③②①
C ④③②⑥⑤①
D ③④⑥①②⑤
13、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5.6吨= 5600 千克=5.6x106克;
正确答案:3789.6730℃
质量的测量
1、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形状、位置、 状态、温度等因素无关
3、质量的单位: 4、实验室测物体质量常用的工具: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视察“铭牌”——量程、横梁 标尺最小刻度值 (2)放平、归零: (3)调平:调节平衡螺母 (4)称量:左物右码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2. 物质的性质:物质有质量、体积、颜色、形状等性质。

3.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经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物理变化:物质的性质发生改变,但其组成不变。

- 化学变化:物质的性质和组成都发生了改变。

二、常见物质性质和变化
1. 热胀冷缩:物质在受热后胀大,受冷后缩小。

2. 溶解:某些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形成溶液。

3. 沸腾:液体受热后发生剧烈汽化,形成气体。

4. 燃烧: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光和热,产生新的物质。

三、物质与能量的关系
1. 能量:物质具有能量,能够产生功和热。

2. 能量转化:能量可以在物质之间进行转化,如热能、化学能、动能等。

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只会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

四、科学实验
1. 实验设计:进行科学实验时,需要明确实验目的、处理变量和控制变量。

2. 实验步骤:科学实验通常包括观察、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和总结等步骤。

3. 实验记录:实验过程中需要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以上为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重要知识点概述。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错误之处请及时指正。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第一章复习要点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第一章复习要点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1.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显微镜的种类和用途。

2.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提出和意义。

3.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4.细胞的分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5.生物的分类:按细胞结构的分类原则,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按营养方式的分类原则,分为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

6.生命的自动调节:机体对内外环境的自动调节,包括内稳状态和外稳状态。

二、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比较:细胞壁、叶绿体和中心体是植物细胞的特征;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在两种细胞中都存在。

3.细胞的分裂: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者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三、组成生物体的细胞和组织1.组织的定义和分类:细胞的组合成为组织,包括植物组织和动物组织。

2.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组织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如植物的表皮组织、维管束组织和根组织等。

四、复制传递生命基因的方式1.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基因是决定性状的遗传单位。

2.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对基因的传递方式:有丝分裂是细胞复制和分裂,基因通过复制和分离的方式传递给下一代;无丝分裂是单细胞生物的繁殖方式,通过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进行传递。

3.生殖细胞的特点:生殖细胞是只有一半染色体数目的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方式形成。

1.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2.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原理,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六、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1.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维持了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2.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原因:物种灭绝的原因和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控制非法捕捞和砍伐等破坏行为。

七年级第一章知识点科学

七年级第一章知识点科学

七年级第一章知识点科学目录一、光的性质- 光的传播方式-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二、声的性质- 声的产生和传播- 声的音调和音量- 声的反射和回声三、力的基本概念- 力的种类及其相互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四、压强与浮力- 压强的概念和压强公式- 浮力的概念和浮力公式五、运动与力学功- 运动的基本概念- 动能和势能- 力学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六、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 滑轮原理- 斜面原理一、光的性质光的传播方式:光可以通过真空、空气、水、玻璃等介质进行传播。

在不同的介质中,光的速度不同,但在同一介质中,光传播的速度是恒定的。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传播过程中是直线传播的,这是光的一种基本性质。

在同一介质中,光传播的方向是不变的,这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和方向在介质中是恒定的。

光的反射:当光线碰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

反射光线的方向与入射光线的方向相同,反射光线和物体表面的法线成相等的角度。

光的折射:当一束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被称为光的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线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保持不变。

二、声的性质声的产生和传播:声是一种机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在介质中传播,其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在空气中,声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声的音调和音量:声音高低的频率称为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声音大小的强度称为音量,强度越大,音量越大。

音调和音量是衡量声音特征的重要指标。

声的反射和回声:当声波传播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并在环境中形成回声。

回声时间是指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间隔,可以用来计算物体与发声者之间的距离。

三、力的基本概念力的种类及其相互作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包括接触力、重力、弹力等。

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作用的,即任何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也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基础知识 试题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基础知识  试题

第1章科学入门根底知识复习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___________,并寻找它们产生、开展的。

2、我们在学习科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______、多_______、多_______,运用__________和知识,为人类创造美妙的生活。

3、推动社会的进步,也可以产生破坏作用。

第2节实验和观察1、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_______。

进展实验时应有的态度是:认真操作、仔细观察。

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准确记录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常借助各种仪器来。

如,能让我们看到微小的物体,能让我们看到遥远的星体。

第3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测量是一个将的量与公认的量进展比拟的过程。

2、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_____(m);单位换算:1千米(km)=______米;1米=_____分米(dm);1分米=_____厘米(cm);1厘米=_____毫米(mm);1毫米=______微米(μm);1微米=_____纳米(nm);1米=_____厘米;1米=_____毫米;1米=______微米;1米=_______纳米。

3、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是________。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测量前,首先要看刻度尺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测量时,①放正确:0刻度对准被测物体_______,刻度线尽量________被测物体;②看正确:视线跟刻度尺________;③读正确:测量值包括和一位估计值,不要忘记_______。

4、使用刻度尺时,假如0刻度线损坏,要灵敏处理,让整数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________。

5、体积是。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______,单位换算:1米3=_____分米3;1分米3=______厘米3;1厘米3=______毫米3;1米3=______厘米3;1米3=______毫米3。

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_______〔L〕和_______(mL),单位换算:1升=_______分米3;1毫升=_______厘米3;1升=_______毫升。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科学入门1.1 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

3.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2 走进科学实验室1.实验室取用药品三原则:(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用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 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

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取。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3.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4.量筒、集气瓶、水槽、漏斗不能加热;坩埚、蒸发皿、试管、燃烧匙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烧杯、烧瓶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5.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1/3;加热液体时试管外不能有水,不能骤冷,防止炸裂;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向上成 45 度,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6.蒸发皿:加热液体时,不超过容积的 2/3。

7.烧杯:用作反应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1/2。

烧瓶中液体加热时不超过 1/2。

8.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液体药品。

容易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

碱性液体用橡胶塞,酸性液体用玻璃塞。

9.酒精灯失火要立即用湿布盖灭。

割伤要用 3%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并在伤处涂上烫伤膏。

被化学试剂灼伤要先用湿抹布拭去皮肤上的化学药品,再用缓缓流水冲洗 1 分钟以上。

10.胶头滴管: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 0.5cm 处。

七年级科学第一章复习提纲

七年级科学第一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一、科学:就是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的答案。

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知道著名科学家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及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

1、正面影响:推进人类的文明进步;三、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2、负面影响:产生的各种污染物破坏了环境。

第二节实验与观察一、仔细观察、认真操作、积极思考是《科学》学习的基础。

二、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我们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测量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要求记住课本P·7页的仪器名称。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一、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二、1、长度国际单位是:米;2、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3、正确使用刻度尺:(1)知道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2)将刻度尺与物体待测部分对齐;(3)注意视线垂直尺面对准待测物体;(4)正确读数:注意书写长度单位;注意测量结果的准确值与估计值。

举例:如某同学测量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测得的结果是17·42厘米,由此可知,他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1毫米,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17·4厘米,估计值是0·02厘米。

4、估测物体的长度;5、测量特殊物体的长度,如“测一张纸的厚度”等,可用积累取平均值的方法。

三、1、体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立方米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升(L)和毫升(mL)2、测量体积的方法:(1)测量液体的体积:A、工具有量筒或量杯,B、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首先应看清它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C、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2)测量固体的体积:A、形状规则的物体:用公式计算;B、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用排水法测量。

C、滚轮法、以直代曲法。

四、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立方米=106立方厘米1km=1000m 1m3=106cm31米=100厘米=1000毫米1升=1000毫升1m=100cm=1000mm 1L=1000mL1毫米=1000微米1立方米=1000升=106毫升1mm=1000μm 1 m3=1000L=106mL1微米=1000纳米1立方厘米=1毫升1μm =1000nm 1cm3=1mL第四节温度的测量一、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七年级上册科学复习大全

七年级上册科学复习大全

七年级上册科学复习大全
单元一:物质的分类与分离
-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 物质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浓缩、磁性分离等
单元二:生物多样性与分类
-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 生物的分类方法: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 分类系统:物种、属、目、纲、门、界
- 常见生物分类的特征和例子
单元三:光、影与视觉
-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
- 光的反射与折射
- 镜子和透镜的特性和应用
- 视觉的形成和主要器官
单元四:力与压力
- 力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 力的作用和效果:平衡力、合力、分解力
-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 压力的应用:液体压力、气体压力
单元五:物体的运动与力
- 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圆周运动- 力对运动的影响:力的合成、力的分解
- 牛顿三定律和运动的解释
单元六:声、音与听觉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量、音色
- 听觉器官和听力保护
单元七:电、电流与电路
- 电流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 感应电流和直流电流
- 电路元件:导线、电池、开关、灯泡、电阻
-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和应用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科学的复习大纲,希望能帮助你做好复习准备。

祝你考试顺利!。

七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一、物质的组成1. 物质:指具有质量、体积、形状和状态的物质实体。

2. 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由相同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3.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4.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各组分保持其原有的性质。

二、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硬度、熔点等。

2.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的性质,如燃烧、氧化、还原等。

3. 密度: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表示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4. 熔点: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温度。

5. 沸点: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温度。

6. 导电性:物质允许电流通过的能力。

7. 磁性:物质对磁场的吸引力或排斥力。

三、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其形态、状态或性质发生变化,但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变。

2.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其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

3. 反应条件:影响化学反应进行的条件,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4. 反应速率: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

5. 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6. 反应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符号表达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四、实验室安全1. 实验操作规程:实验室进行实验时应遵循的操作规程,以确保实验安全。

2. 实验器材的使用和保养:正确使用和保养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安全和器材的使用寿命。

3. 实验废物的处理:将实验废物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七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第一节感觉世界1.人的感觉。

(1)人体具有多种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

如温度、气味、颜色、声音,等等。

(2)人的感觉器官包括:眼、耳、舌、鼻及皮肤等。

人类具有不同的感觉器官,所以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并产生不同的感觉。

各种生物也有自己的感觉器官,这对于生物的生存、繁衍具有重要的作用。

(3)生物的感觉器官能够感受不同刺激的原因在于:感觉器官中有不同的感激的原因在于:感觉器官中有不同的感受器。

2.皮肤的感觉功能。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它具有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多种感觉功能。

(2)冷、热觉:感觉环境温度的变化。

(3)触觉:感觉外界物体与人体的触碰以及强弱程度。

(4)痛觉:是触觉的过强反应,痛觉能感受对身体损伤性的刺激,它对人的健康生活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3.嗅觉的形成过程。

环境中物质的气味刺激鼻腔中的嗅神经末梢 ( 嗅觉感受器 ) ,嗅神经将物质的气味刺激传到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从而形成嗅觉。

嗅觉特点:嗅疲劳;嗅适应;嗅觉敏感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4.舌和味觉。

(1)舌具有味觉功能,可以感知酸、甜、苦、咸等各种味道。

舌感觉的过程是:舌乳头一味蕾一味觉细胞。

(2)舌的不同部位对酸、甜、苦、咸等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对苦味最敏感的区域是舌根,甜味是舌尖,酸味在舌两侧的中间部位,咸味则在舌两侧的前部。

(3)味觉感受器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味觉、嗅觉等各种感觉密切相关。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

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

传播形式:声波。

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传播介质有关。

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声音在固态物质中传播得最快,液态其次,气态最慢。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科学Unit1知识点归纳总结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科学Unit1知识点归纳总结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科学Unit1知识点归
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科学 Unit1 知识点归纳总结
本文档将对七年级上册科学 Unit1 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以下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1. 科学方法
1.1 观察和积累事实
- 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
- 积累事实和数据
1.2 提出问题
- 根据观察和积累的事实提出问题
1.3 做实验
- 设计和进行实验来验证问题的答案- 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1.4 得出结论
-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 结论应基于观察和实验的可靠数据2. 物质的组成与变化
2.1 物质的三态
-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和区别
2.2 物质的变化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和区别- 物质的熔化、凝固、汽化和凝华过程
2.3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
-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定义和区别
-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分类和特点3. 观察和测量
3.1 观察与描述
- 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的方法和应用- 观察结果的描述和记录
3.2 测量和测量工具
- 长度、质量和体积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温度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3.3 对象的形状和大小
- 固体对象的形状和大小的描述
- 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4. 总结
本文档对七年级上册科学 Unit1 的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通过研究本单元的内容,学生将了解科学方法的基本步骤,物质的组成与变化以及观察和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请学生们在课后进行复习,并进行相关习题的练习,以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复习题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复习题

初一《科学》第一章复习卷姓名_____班级_____学号____一、选择题1、小明很喜欢《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下列说法和知识不正确的是( C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B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C 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 D 学习前积累的科学知识2、科学家之所以有许多发明和创造,首要工作是( A )A 关注现象,提出问题B 收集资料,发现规律C 记录结果,分析论证D 写论文报告,资源共巷3、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方法是( C )A 阅读,作笔记和练习B 观察讨论和交流C 观察,实验和思考D 阅读实践和应用4、学会科学探究是为了( A )A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当科学家C提高智商D提高理解能力,得到好成绩5、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C )A调查B实验C观察D阅读6、在科学研究中借助仪器是为了( A )A 扩大观察范围B完成观察任务C得到观察结果D延长观察过程7、我国一元硬币的厚度最接近( B )A 1.8微米B 1.8毫米C 1.8厘米D 1.8分米8.下面四个测量数据,用最小刻是分米的刻度尺测量的是:( A )A.27.8分米B.5.8厘米C.217.80毫米D.2.79厘米9、测量人的身高时,适当选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B )A 1米B 1厘米C 1分米D 1纳米10、下面各个量,接近4厘米的是(C )A 科学课本的长度B 铅笔芯的粗细C 乒乓球的直径D 课桌的高度11、《科学》作业本的宽度为( B )A 20毫米B 20厘米C 20分米D 0.2米12、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D )A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米B厘米、分米、毫米、微米、米C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D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13、有一棵参天大树,我们班三位同学手拉手,刚好能把树围起来,那这棵大树的周长可能是下面哪一个?( B )A 10厘米B 42分米C 36000毫米D 0.45米14、测量长度时,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主要取决于( C )A 测量人的态度B 测量的对象C 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D 测量工具的量程15、测量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七年级科学第一章复习要点

七年级科学第一章复习要点

七年级科学第一章复习要点1.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的答案。

2. 定量观察:是观察具体的数据的,结果用具体的数字来表示。

(需要仪器)定性观察:表示一种粗略的观察(观察的结果不需要具体的数字)3.测量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4. 长度的单位:国际:米(m)常用:千米(k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5. 长度单位的换算: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千米=1000米1米=106微米=109纳米6. 科学计数法:a×10n(1≤a<10, n是整数)7.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扩大观察范围。

8. 常用的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9.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估计被测物体的长度,选用合适的工具)1) 放正确: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

2) 看正确:读数时视线要跟尺面垂直,不可斜视,若斜视就会偏大或者偏小3)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再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准确值+估计值)4) 记正确: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后面要注明所用的单位。

10. 工具的选择:先看量程(最大测量范围),再看所需的最小刻度。

再选择工具。

11. 有关长度测量的实验:(步骤、方法)1)如何测量硬币直径(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2) 如何测量铜丝直径(累计法)3) 如何测量曲线的长度 (方法3种:重合法、滚轮法、以直代曲)4)如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累计法)5)如何测量树叶的面积:方格法10、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11、体积的单位:国际:立方米(m3)常用:立方厘米(cm3).液体常用升(L)或者毫升(mL)12、体积单位的换算:1立方米=1000升1毫升=1立方厘米1升=1分米313、测量液体的体积,我们一般用量筒或者量杯.14、量筒的使用:1)测量前估计液体的体积,选用适当的量筒(所需液体尽可能一次量取)2)把量筒平放在桌面上.3)再把液体倒入量筒内,放平稳.4)等到液体静止时读数,读数时要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注:若俯视则读数比真实值偏大,仰视则偏小。

七年级上册科学Unit1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科学Unit1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科学Unit1知识点总结知识点1:生物多样性和分类
-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

- 生物可以根据特征和共同的特征被分类。

- 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不同种之间不能交配繁殖。

知识点2:细胞和基因
-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可以分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 细胞内有许多重要的组成部分,如细胞核、细胞膜、线粒体等。

-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知识点3:物质的三态变化
- 物质可以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 固态的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 液态的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 气态的物质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知识点4:能量
- 能量是物体产生变化或执行工作的能力。

- 能量可以通过传导、传播和辐射等方式传递。

- 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如热能、光能等。

知识点5:电流和电压
- 电流是电子在电路中的流动。

- 电压是电流的驱动力,使电子在电路中流动。

- 电流和电压可以通过电池、发电机等装置产生。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科学Unit1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同学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七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点七年级科学第一章是我们初中学习的第一门科目,它课程内容非常重要,关乎到我们的基础能力和学习成绩。

下面是七年级科学第一章的知识点总结。

一、物质和化学反应1. 物质: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要素,它有质量和体积,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物质具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物质的分类:主要有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一种或多种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例如: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

二、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 原子: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对所有元素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列的表格,便于人们学习和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3. 周期表上的重要元素:如氢、氧、铁、金、铜等。

三、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化学式是用来表示化合物种类和数量关系的符号组合。

如 H2O 表示水,CO2 表示二氧化碳。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物质种类和数量关系的符号组合。

如H2 + O2 → H2O 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四、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1. 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是指反应物两种以上的元素或化合物结合成一个新的化合物的过程。

2. 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是指一个化合物被分解成两种或更多种化合物或元素的过程。

五、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也称为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过程。

其中电子的流失称为氧化,电子的得到称为还原,氧化还原反应必须同时发生。

以上是七年级科学第一章的重点知识点总结。

学好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知识整理
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研究的对象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2﹑学习科学的方法
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是学习科学的基础。

而学好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概念﹑掌握科学规律是学习科学的核心。

3﹑科学技术带来的影响
正面的影响: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工业化时代;
电磁学的创立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计算机的发明使人类跨入了发达的信息时代等。

负面的影响:塑料薄膜对环境的污染;
汽车尾气的污染;
原子弹爆炸后造成的污染等。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1、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常用加热仪器,实验室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试管架:放置试管等的仪器。

试管夹:夹持试管等。

天文望远镜:用于观测遥远的星体。

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2.实验室的安全
(1)不能用湿手接插实验室电源,不能用小刀、螺丝刀等物品插入电源插孔,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2)不能将固体垃圾或有害有毒溶剂直接倒入水槽,以免造成管道堵塞或环境污染;
(3)挥发性﹑腐蚀性﹑有毒溶剂等应在排风柜子里取用,用完后应立即封住容器
3.意外事故处理方法
(1)如果在实验室发生了意外的伤害事故,如皮肤烫伤﹑被化学药剂灼伤等,应立即报告老师,并采取如下方法进行处理:
a.烧伤或烫伤,应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b.被化学药剂灼伤,应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c.酒精及有机物燃烧,小面积着火,应迅速用湿抹布盖灭
(2)如果实验室发生严重火灾,必须有序撤离并拨打火警电话
4.常见实验操作
(1)胶头滴管的使用(垂直悬空四不要)
滴管不要接触仪器壁;
吸液后,不要平放或倒置,保持滴管橡胶帽在上;
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被污染;
不要用没有经过清洗和干燥的滴管再去吸取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能冲洗。

(2)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
剩余药品既不放回原瓶;也不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内。

第三节科学观察
1、观察的分类:
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人们直接运用感觉器官进行的观察
间接观察:人们借助于仪器工具进行的观察。

(可以扩大观察范围)
第四节科学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1﹑测量的含义:
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长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

单位换算: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
3﹑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刻度尺的认识:①零刻度线
②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

③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刻
度尺倾斜会造成读数偏大,皮尺拉伸造成读数偏小)
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
一位,即估计值。

④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长度的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2)滚轮法:(3)化曲为直法:(4)组合法:
二﹑体积的测量
1﹑体积的单位: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m3),
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L)和毫升(mL)。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立方米=103立方分米=106立方厘米=109立方毫米
1升=l立方分米=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
2﹑体积的测量:
(1)规则固体的体积,如:长方体的体积测量工具可用刻度尺,
(2)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测量工具可用量筒(或量杯)(排水法)
(3)量筒的使用:测量前,量筒应放在水平桌面上。

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4)排水法测小石块体积
三﹑温度的测量
1﹑温度的概念及单位:
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2﹑温度的测量: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3
4
O℃和100℃之间分成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l℃。

5﹑温度计的使用:
(1)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3)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

(6)要等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6﹑体温计:
(1)量程为35—42℃
(2)最小刻度为0.1℃。

(大的玻璃泡、内径特别细)
(3)使用特点:体温计使用前应消毒,用力向下甩。

(4)由于管径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中的水银会断开,——它能离开人体读数。

使用体温计后,要将体温计用力甩几下,才能把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

第五节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和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