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日资企业的新动向与我国的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华日资企业的新动向与我国的对策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刘昌黎
内容提要:日本政府为把握海外当地法人企业的现状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从1971年开始一直由经济产业省进行《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年度调查)和《海外当地法人动向调查》(季度调查)。

根据《第37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2008年6月16日公布)和《2008年第一季度海外当地法人典型调查》(2008年6月26日公布),日本企业以中国为中心开展海外事业,在华日资企业迅速发展,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动向。

为此,我国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的对策。

关键词:在华日资企业,新动向,我国的对策
一、投资和雇用规模迅速扩大
(一)在华日资企业数迅速增加
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第37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2008年6月16日公布,下同),2006年度(日本财政年度,下同)、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总数为16370家,比2000年度的14991家增加9.2%,其中,在华日资企业为3520家,比2000年度的1712家增加105.6%(见表1),增速大大超过在东盟4国 (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增加的11.1%和在亚洲“三小龙” (韩国、中国台湾省和新加坡)增加的7.5%。

相比之下,同期在美国和欧盟的企业数则分别减少了13.9%和6.7%。

结果,在华日资企业占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总数的比重就由2001年3月末的11.4%提高到2007年3月末的21.5%,超过了总数的1/5。

从2006年度新建企业数看(包括资本参入企业数),在华新建企业为152家,虽然比上年有所减少,仍然超过在东盟4国新建的40家、在”三小龙”新建的30家、在北美新建的64家和在欧盟新建的46家,占新建企业总数427家35.6%。

其中,新建制造业企业55家、非制造业企业97家,各占日本海外新建企业总数的36.4%和35.1%。

表1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数
注:ASEAN4指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NIEs3指韩国、中国台湾省和新加坡。

资料来源 [日]经济产业省:《第37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结果与概要确报》,2008年6月16日公布。

在华日资企业中制造业企业为2376家,非制造业企业为1144家,分别占总数的67.5%和32.5%。

在日资制造业企业中,运输机械(主要是汽车,下同)企业最多,为313家,占13.2%,其次是信息通信设备企业(IT企业)296家、一般机械企业265家、化工企业254家、纺织、服装企业241家、电气机器企业234家、食品企业133家、钢铁、有色金属企业129家、精密机械企业72家。

非制造业企业中批发企业最多,为525家,占45.9%,其次是服务业企业174家、
运输业企业146家、信息通信业企业131家、零售企业66家、建筑企业36社家。

在华日资企业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2007年3月末在沿海地区为3329家,占总数的94.6%,其中上海最多,为1216家,占34.5%,其次是江苏省541家,广东省502家,辽宁省263家,北京220家,分别占15.4%、14.3%、7.5%和6.3%。

(二)雇用规模迅速扩大
2000-2006年度、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雇用总人数由345.3万人增加到455.7万人、增加32.0%,其中在华日资企业由54.9万人增加到129.0万人、增加135.0%。

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雇用人数的增加情况是:东盟4国由100.4万人增加到123.7万人、欧洲由40.2增加到48.7万人,分别增加23.2%和21.4%。

相比之下,北美由78.3万人减少到64.7万人,”三小龙”由25.9万人减少到23.7万人,分别减少17.4%和8.5%。

结果,在华日资企业雇用人数占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雇用总人数的比重由2001年3月末的15.9%,提高到了2006年3月末的の28.3%,占日本海外雇用总人数的1/4以上。

在华日资企业的雇用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其中信息通信设备和运输机械的雇用人数最多。

2007年3月末,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的雇用人数为118.56万人,大大超过非制造业的10.43万人,占在华雇用总人数的91.9%。

在制造业中,信息通信设备雇用比重最高,占制造业雇用总人数的29.6%,其次是运输机械16.6%、电气机械15.4%。

如果加上一般机械和精密机械的雇用人数,则加工组装型产业合计占制造业雇用总人数的72.5%。

相比之下,纺织、服装和食品的雇用人数只分别占6.7%和6.2%。

(三)设备投资迅速增加
2006年度,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的设备投资总额为49811亿日元,比2000年度增加51.5%,其中在华日资企业为7563亿日元,增加314.4% (见表2 )。

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设备投资的情况是:东盟4国为7299亿日元,欧盟为6788亿日元,“三小龙”为3902亿日元,分别增加53.9%、59.2%和59.0%;相比之下,美国为14201亿日元,虽仍然是最多的,但却比2000年度减少了1.5%。

结果,在华日资企业设备投资占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设备投资总额的比重,就由2000年度的5.6%提高到了2006年度的15.2%。

2007年度,因在美国的设备投资大幅度增加、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的设备投资总额约达59890亿日元,比上年度增长20.3%,其中在华日资企业为8522亿日元,增加12.7%,所占比重下降到14.2%。

表2 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设备投资的增加情况
注:ASEAN4指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NIEs3指韩国、中国台湾省和新加坡。

资料来源 [日]经济产业省:《第37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结果与概要确报》,2008年6月16日公布。

在华日资企业的设备投资主要是制造业投资,其中运输机械和信息通信设备所占比重最高。

2006年度,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设备投资额为7244亿日元,大大超过非制造业企业的319亿日元,占投资总额95.8%,其中,运输机械为2921
亿日元,信息通信设备为1141亿日元,分别占40.3%和15.8%,其次是电气机器为717亿日元、化工为608亿日元、一般机械为356亿日元,分别占9.9%、8.4%和4.9%。

相比之下,纺织、服装只为116亿日元,只占1.6%。

二、销售额、采购额与经营利润的迅速增加
(一)销售额迅速增加和销售额分别情况
1.销售额迅速增加
2000-2006年度,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销售总额由1290150亿日元增加到2141961亿日元、增加66.0%,其中在华日资企业由36157亿日元增加到164478亿日元、增加354.9% (见表3)。

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销售额增加的情况是:美国由521597亿日元增加到683242亿日元,欧盟由254363亿日元增加到446340亿日元,东盟4国由102406亿日元增加到212953亿日元,”三小龙”由144488亿日元增加到243543亿日元,分别增加31.0%、75.5%、107.9%和68.6。

结果,在华日资企业销售额占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销售总额的比重,就由2000年度的2.8%提高到了2006年度的7.7%。

2007年度,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销售总额约达2210703亿日元,比上年度增加 3.2%,其中在华日资企业销售额约达203922亿日元,增加24.0%,占总额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到9.2%。

表3 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销售额的增加情况
注:ASEAN4指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NIEs3指韩国、中国台湾省和新加坡。

资料来源 [日]经济产业省:《第37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结果与概要确报》,2008年6月16日公布。

在华日资企业的销售额主要是由制造业实现的,其中运输机械、信息通信设备和电气机器的销售额最多。

2006年度,制造业企业销售额为122860亿日元,大大超过非制造业企业的41468亿日元,占总额的74.7%。

在制造业中,运输机械为35052亿日元,信息通信设备为23121亿日元,电气机器为22362亿日元,一般机械为11630亿日元,精密机械为2813亿日元,其合计为94978亿日元,占总额的77.3%。

相比之下,化工为6046亿日元,钢铁为4465亿日元,有色金属为3471亿日元,食品为4401亿日元,纺织、服装为3294亿日元,只分别占4.9%、3.8%、2.8%、3.6%和2.7%。

2.销售额分布情况
在华日资企业的销售基本上是以当地销售为主,其次是向日本返销和向其他国家出口。

2006年度,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的当地销售额为69347亿日元,向日本返销额为31927亿日元,向其他国家出口额为21586亿日元,分别占其销售总额的56.4%、26.0%和17.6% (见表4)。

在向其他国家出口方面,向亚洲各国出口额最大,占销售总额的11.8%,向北美和欧洲的出口都很少,只分别占3.7%和1.7%。

在制造业中,当地销售比率最高的是食品,为87.7%,其次是运输机械的76.0%、钢铁的75.3%和化工的73.2%;向日本返销比重最高的是纺织、服装,为51.2%,其次是信息通信设备的37.4%和一般机械的33.7%;向其他国家出口
比重最高的是信息通信设备,为33.2%,其次是一般机械的26.9%和电气机器的19.2%。

表4 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销售额的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 [日]经济产业省:《第37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结果与概要确报》,2008年6月16日公布。

(二)采购额迅速增加及其具体情况
1.采购额迅速增加
2000-2006年度,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的采购总额由930383亿日元增加到1731408亿日元、增加86.1%,其中在华日资企业由25561亿日元增加到131195亿日元,增加413.3% (见表5)。

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采购额增加的情况是:美国由337964亿日元增加到548658亿日元,欧盟由202282亿日元增加到361912亿日元,东盟4国由70672亿日元增加到167283亿日元,”三小龙”由120536亿日元增加到206184億円,分别增加62.3%、78.9%、136.7%和71.0%。

结果,在华企业采购额占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采购总额的比重,就由2000年度的2.7%提高到了2006年度的7.6%。

2007年度,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采购总额约达1830651亿日元,比上年度增加5.7%,其中在华日资企业约达162381,增加23.8%,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到8.9%。

表5 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采购额增加及其分布的变化
注:ASEAN4指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NIEs3指韩国、中国台湾省和新加坡。

资料来源 [日]经济产业省:《第37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结果与概要确报》,2008年6月16日公布。

在华日资企业采购额主要是由制造业实现的,其中运输机械和信息通信设备的采购额最多。

2006年度,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采购额为94401亿日元,超过非制造业企业的36793亿日元,占采购总额的72.0%。

在制造业采购额中,运输机械为27335亿日元,信息通信设备为18095亿日元,电气机械为17773亿日元,一般机械为9214亿日元,分别占29.0%、19.2%、18.8%和9.8%;如果加上
精密机械,则合计为74415亿日元,占总额的77.9%。

其他是钢铁3966亿日元,化工3964亿日元,食品3047亿日元,有色金属2582亿日元,纺织、服装2501亿日元,只分别占4.2%、4.2%、3.3%、2.7%和2.6%。

2.采购额分布情况
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的采购基本上是以当地采购为主,其次是从日本进口,从其他国家进口额很小。

2006年度,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的当地采购为56006亿日元,从日本进口额为30113亿日元,从其他国家进口额为8282亿日元,分别占其采购总额59.3%、31.9%和8.8% (见表7)。

在从其他国家进口方面,从亚洲各国进口占采购总额的7.9%,从北美和欧洲的进口都很少,只分别占0.5%和0.3%。

在制造业中,当地采购比率最高的是食品的87.7%,其次是运输机械的76.0%和钢铁的75.3%;从日本进口比率最高的是纺织、服装的51.2%,其次是信息通信设备的37.4%和一般机械的33.7%;从其他国家进口比率最高的是信息通信设备的33.2%,其次是一般机械的26.9%和电气机器的19.2%。

表7 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的采购额及其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 [日]经济产业省:《第37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结果与概要确报》,2008年6月16日公布。

(三)经营利润迅速增加
伴随投资规模和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大,在华日资企业的经营总利润、营业利润、经常利润、当年纯利润和税后利润都迅速增加了。

以经常利润为例,2000-2006年度,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的经常利润总额由31406亿日元增加到96014亿日元、增加205.7%,其中在华日资企业由1580增加到7006亿日元、增加343.4% (见表7)。

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经常利润的增加是:美国由12772增加到25342亿日元,欧盟由1203亿日元增加到11077亿日元,东盟4国由4200亿日元增加到10589亿日元,“三小龙”由4328亿日元增加到8940亿日元,分别增加98.4%、820.8%、152.1%和106.6%,其中在欧盟增加的最快。

结果,在华日资企业经常利润占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经常利润总额的比重,就由2000年度的5.0%提高到了2006年度的7.3%。

在华日资企业的经常利润主要是由制造业实现的,其中运输机械的经常利润最多。

2006年度,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的经常利润为5979亿日元,大大超过非制造业企业的1028亿日元,占在华日资企业经常利润总额的85.3%。

在制造业企业的经常利润中,运输机械为2692亿日元,占45.0%,其次是电气机器796億亿日元,一般机械734亿日元,信息通信设备458亿日元,分别占13.3%、12.3%和7.7%;加工组装型企业合计为4773亿日元,占总额的79.8%。

相比之下,食品为265亿日元,化工为257亿日元,钢铁为172亿日元,纺织、服装为42亿
日元,只分别占4.4%、4.3%、2.9%和0.7%。

表7 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经常利润的增加情况
资料来源:[日]经济产业省:《第31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概要》,2002年5月公布。

[日]经济产业省:《第37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结果与概要确报》,2008年6月16日公布。

2000年度,在华日资企业的销售额经常利润率为4.7%,在世界各国家和地区中是最高的。

2006年度,在华日资企业的销售额经常利润率下降为4.5%,虽然低于在东盟4国企业的5.2%,但高于在美国企业的3.8%、在”三小龙”企业的3.0%和在欧盟企业的2.5%,仍属于较高的水平。

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的销售额经常利润率为 5.1%,高于非制造业企业的2.8%,其中运输机械的经常利润率最高,为7.7%,其次是一般机械6.7%,食品6.4%,精密机械5.9%,化工5.5%。

相比之下,纺织、服装只为1.3%。

三、从当地法人企业看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特点与问题
(一)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特点
1.发展迅速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日本对外直接投一直是以发达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中心而展开的,在亚洲则是以“四小龙”(包括香港)和东盟为中心而展开的。

90年代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中国经济新一轮高速增长的持续,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迅速地转向了中国。

根据本文的前述分析,从在华日资企业的企业数、雇用人数、设备投资、销售额、采购额和经营利润等迅速增加的情况看,中国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特别是制造业投资,中国已成为日本最重要的投资对象。

由此,在上世纪90年代前期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第一次高潮因中国经济减速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而终结五六年以后,2002年以后终于迎来了第二次高潮。

2.重化工业特别是加工组装型产业成为投资的重点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一直是以制造业投资为中心而展开的,上世纪80年代投资开始之际,以纺织、服装等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投资很多。

然而,在90年代前期的第一次投资高潮中,以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收录机等家用电器的组装生产为中心,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重点就迅速转向了重化工业。

在2002年以后开始的第二次投资高潮中,以汽车以及计算机等的组装生产为中心,重化工业投资特别是加工组装型工业投资迅速增加,并成为在华日资企业当地生产的主要内容。

3.投资的最主要目的从利用廉价劳动力转向了占领和扩大市场
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第37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结果》,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最主要原因是“当地需求旺盛、产品销路好,市场可望进一步扩大”,占调查对象企业总数的69.5%,大大超过“确保廉价、优质劳动力”所占的38.7%,其他主要原因是“包括采购对象在内,当地日资企业较多”占29.8%、“周边和临近国家对制品的需求旺盛,出口市场可望进一步扩大”占23.1%,“当地采购
零部件和原材料等方便”占10.1%,“当地政府实施产业扶持和产业保护政策”占8.5%,“土地等当地资本成本低”占8.5%,“当地生产有质量保证和价格优势,能够向日本返销”占8.5%,“社会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占7.7%,“易于确保技术人员”占3.6%。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再加上前述分析的在华日资企业当地销售比率高的事实,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最主要目的已不再是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而是为了占领和扩大中国市场。

4.利用廉价劳动力的产业发生了变化。

以前,日本企业主要是以纺织、服装等轻纺工业的当地生产为中心,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而现在则主要是以汽车、计算机、电视机等加工组装型工业的当地生产为中心,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

正因为如此,对于在华日资企业来说,汽车工业就成为其当地生产、经营规模最大的产业,信息通信设备和电气机器就成为其向日本返销额和向其他国家出口额最大的产业。

5. 日方独资企业增加
表8 在华日资企业中的日方出资比率
资料来源 [日]经济产业省:《第37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结果与概要确报》,2008年6月16日公布。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华日资企业中的日方出资比率就一直是逐年提高的趋势。

1996年3月末,中日合资企业占在华日资企业总数的76.4%,其中日方出资50%以下(含50%)的企业占35.1%,日方独资企业只占23.6%。

2007年3月末,中日合资企业的比重下降为45.1%,其中日方出资50%以下的企业下降为17.5%,而独资企业则上升为54.9%(见表8),其中,制造业独资企业比重为50.3%,非制造业独资企业比重为64.3%,与1996年3月末的22.9%和36.9%相比,都提高了27.4个百分点。

(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问题
1.投资规模小
2007年3月末,在华日资企业每家平均的资本金为 10.80亿日元,与1996年3月末的6.49亿日元相比虽然明显提高并超过了在东盟4国企业的9.24亿日元和在”三小龙”企业的9.01亿日元,但与在美国企业的38.07亿日元和在欧盟企业的31.47亿日元相比,却只分别相当于其28.4%和34.3%。

2.经营规模小
2007年度,在华日资企业销售额预计为203922亿日元,不仅大大少于在北美企业的707428亿日元和在欧洲企业的446560亿日元,而且少于在“三小龙”企业的234624亿日元和在东盟4国企业233983亿日元,只占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销售总额的9.2%。

其中,制造业企业每家平均的销售额为50.74亿日元,与在美国企业的274.57亿日元、在欧盟企业的238.92亿日元、在亚洲“三小龙”企业的97.91亿日元和在东盟4国企业的93.47相比,只分别相当于其18.5%21.1%、51.8%和54.3%。

至于每人平均的销售额,在华日资企业就更少了。

2008年第一季度,在华日资企业(含在香港的企业)人均销售额为29564美元,不仅大大少于在北美企
业的148361美元、在欧洲企业的147710和在“三小龙”企业的83990美元,而且明显少于在东盟4国企业的37228美元1。

3.经营效益差
在华日资企业虽然主要集中于汽车、信息通信设备等加工组装型工业和IT 工业部门,但由于劳动密集型、低附加价值型的工序和作业多,再加上经营规模小,因此整体的经营效益不高。

2006年度,在华日资企业的销售额附加价值率为8.7%,明显低于在“三小龙”企业的15.2%、在欧盟企业的14.6%、在东盟4国企业的11.7%和在美国企业的10.8%;在华日资企业劳动生产率即人均创造附加价值额为90万日元,不仅大大少于在欧盟企业的860万日元、在“三小龙”企业的800万日元和在美国企业的750万日元,而且明显少于在东盟4国企业的170万日元。

4.中国的低工资优势正在消失
2000年度、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工资总额占销售额的比重为3.9%,明显低于在欧盟企业的9.6%、在美国企业的8.3%、在“三小龙”企业的6.6%和在东盟4国企业的4.8%。

2006年度,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的销售额工资率上升为4.7%,虽然仍低于在欧盟企业的8.9%、在美国企业的7.2%和在“三小龙”企业的5.6%,但已超过了在东盟4国企业的4.2%。

另外,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最新调查2,因经济发展以及人民币升值、社会保障改革、劳动合同制普及等因素的影响,认为中国“人事费成本高或正在提高”的企业占41.3%,与上年度同一调查的28.4%相比提高了12.9个百分点,而且,认为“越南经营成本最低”的企业上升到第一位,占40.8%,超过了认为中国“经营成本最低”所占的 25.6%。

5.研究开发落后
2006年度,日本海外制造业当地法人企业每家平均的研究开发费为3.06亿日元,其中在华日资企业为0.80亿日元,略低于在东盟4国企业0.82亿日元,与在美国企业的6.56亿日元、在欧盟企业的6.42亿日元和在“三小龙”企业的2.00亿日元相比,只分别相当于其12.2%、12.5%和40.0%。

其次,从销售额研究开发费率方面看,在华日资企业只为0.9%,虽然高于在东盟4国企业的0.6%,但却明显低于在欧盟企业的2.1%、在美国企业的1.7%和在“三小龙”企业的1.4%。

另外,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中信息通信设备企业、钢铁企业和运输机械企业每家平均的研究开发费虽然最多,也只分别为1.81亿日元、1.12亿日元和0.75亿日元,至于电气机器企业、一般机械企业、精密机械企业、食品企业和纺织、纺织企业等,则处于尚无相关统计的状态。

6.撤退、搬迁的企业有所增加。

2006年度,在华日资企业撤退、搬迁89家,仅次于在美国企业的121家,超过了在欧盟企业的54家、在东盟4国企业的52家和在“三小龙”企业的45家,占撤退、搬迁总数470家的18.9%。

其中,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撤退、搬迁66家,超过在美国的49家、在东盟4国的34家、在“三小龙”的26家和在欧盟的18家,占撤退、搬迁总数224家的29.5%。

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撤退、搬迁最多的是纺织、服装企业,为10家,其次是信息通信设备企业9家,一般机械企业8家,化工企业8家,电气机器企业6家,食品企业6家,运输机械企业4家,精密机械企业4家。

在华日资企业撤退、搬迁的最主要原因是“进行企业改组和经营资源调整,重新布局海外事业”,占调查企业总数的48.7%,其次是
1 [日]经济产业省:《2008年第一季度海外当地法人动向调查》,2008年6月26日公布。

2[日]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2007年度日本企业海外事业发展调查》,2008年3月26日公布。

“因市场调查失误导致销售不旺、收益恶化”占11.5%,“因日资企业间竞争激烈导致销售不旺、收益恶化”占10.3%,”“因与当地合作伙伴摊牌”占5.1%。

四、日本企业今后的对华投资战略与我国的对策
(一)日本企业今后的对华投资战略
日本企业今后的海外投资战略包括四个方面,其中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以“靠现有企业维持现状”为最多,其次是“通过新建企业和向当地企业参资入股扩大海外事业”,而且二者都以在中国(含香港)的比率为最高(见表9)。

这意味着日本企业今后也将继续以中国为中心继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

表9 日本企业今后的海外投资战略
资料来源 [日]经济产业省:《第37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结果与概要确报》,2008年6月16日公布。

从日本企业今后的对华制造业投资战略看,“靠现有企业维持现状”的企业占47.0%,“通过新建企业和向当地企业参资入股扩大在华事业”的占26.4%,“进行或研究委托生产”的占5.6%,“收缩在华事业”的占1.1%。

其中,采取“靠现有企业维持现状”战略的以精密机械企业的比率为最高,占61.0%,其次是纺织、服装企业51.5%,运输机械企业49.1%,电气机器企业47.4%,信息通信设备企业45.7%,化工企业44.4%,钢铁企业42.9%,一般机械企业41.9%,食品企业40.5%,有色金属企业20.8%;采取“通过新建企业和向当地企业参资入股扩大在华事业”战略的以有色金属企业的比率为最高,占54.2%,其次是纺织、服装企业36.4%,化工企业33.3%,钢铁企业33.3%,食品企业32.4%,电气机器企业28.2%,运输机械企业23.6%,一般机械企业22.6%,信息通信设备企业18.5%,精密机械企业14.6%。

另外,根据前述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最新调查,从总体看,准备继续加强在华生产机能的企业比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从全球看,无论在扩大生产、销售规模方面,还是在加强研究开发等方面,继续看好中国的比率都是最高的,其中决定在今后3年内继续开展对华贸易、投资和委托生产并维持和扩充现有事业规模的企业仍然占63.0%。

(二)我国的对策
1.继续推进日本对华直接投资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外资企业在我国工业生产特别是在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迅速提高,再加上我国外汇储备空前增加,外汇不足的缺口不复存在,许多人从国家安全方面考虑,都认为应该对引进外资采取谨慎的态度,这是非常正确的。

但是,从国际比较看,应该说中国利用外资在总体上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外资对于中国来说不是很多,而是依然很少。

根据本文的分析,在引进日本直接投资方面,我国不仅与美国和欧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就是与“三小龙”和东盟4国相比,也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现在,在华日资企业的企业数和雇用人数虽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