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日资企业的新动向与我国的对策

合集下载

简析日本中小企业在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简析日本中小企业在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简析日本中小企业在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摘要】日本中小企业在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对日本中小企业在华发展现状进行简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合作模式建议。

在问题分析环节,特别重点关注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如文化差异、市场竞争、法律法规等。

在解决方案探讨中,主要讨论了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技术创新、拓展销售渠道等方面的对策。

结合发展前景展望、总结评价和展望未来,全面分析了日本中小企业在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通过这些探讨,期望为日本中小企业在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日本、中小企业、华发展、现状、问题、挑战、解决方案、合作模式、发展前景、总结评价、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日本中小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随着中日两国经济关系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日本中小企业选择在中国市场布局。

这些企业往往带有高新技术和优质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具有积极意义。

他们在中国市场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对日本中小企业在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并提出合作模式的建议,以期为这些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日本中小企业在中国发展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中小企业在华发展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合作模式的建议。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支持和促进日本中小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为双边经济合作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通过对中日两国中小企业互动合作的研究,可以促进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为中日两国经济合作搭建更加坚实的桥梁。

2. 正文2.1 日本中小企业在华发展的现状日本中小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中日两国经济关系的不断深化,中国市场对日本中小企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中国市场庞大的消费群体和不断增长的消费水平为日本中小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发展、新动向与问题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发展、新动向与问题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发展、新动向与问题一、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新发展近年来,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的直接投资不断增加。

截至2021年,日本企业在中国的直接投资总额已经超过1500亿美元。

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中国市场规模庞大,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并且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推动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在中国市场上,日本企业涉及的行业广泛,包括汽车、机械、电子、化工等。

不过,在投资中国市场的过程中,日本企业也会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市场竞争压力、政策风险等。

二、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新动向随着中国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方向也在发生变化。

除了传统领域,如汽车、电子等,日本企业开始关注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

此外,一些日本企业也开始在中国市场上开展新业务,如物流、金融等。

这些新动向可以促进中日企业的合作,加强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

三、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上面临的问题尽管中国市场规模庞大,但是在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日本企业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其中,政策风险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中国政府的政策经常会发生变化,这给外国企业带来了不确定性。

另外,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难。

此外,市场竞争也是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日本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中国市场上立足。

四、中日投资合作的新趋势中日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中的地位也一直在上升。

此外,中国政府也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为中日两国的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中日两国之间在科技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加强,这为中日企业的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五、中日企业在创新领域的合作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中日企业在深化合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中日两国企业的合作也在这一领域不断拓展。

一些技术领先的日本企业也表示,希望在中国市场上与中方企业合作,共同研发创新技术。

案例一、本田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成功经验本田公司是日本汽车制造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及对策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及对策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外资的流入对中国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既有积极的贡献,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积极影响1.提升经济实力外资的流入可以带来大量的资金,促进中国的经济实力提升。

外资可以用于各种领域的发展,比如制造业、服务业、能源等。

同时,外资的引入也可以促进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有助于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增加经济的创新和竞争力。

2.促进就业和人才引进外资的流入不仅可以带来资金,还可以带来一定数量的就业机会和高素质人才。

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扩大业务规模,需要聘用大量的员工。

此外,外资企业在全球有很多的高级人才,为中国企业带来了高端人才的引进和知识的转移。

3.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外资在中国设立工厂生产出口商品,可以促进中国的贸易发展,扩大中国的出口规模。

外资企业带来的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模式,提升了中国的产品质量和制造水平,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更好的竞争力,从而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二、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挑战和问题1.技术转移不充分尽管外资的流入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和先进技术,但是技术转移仍然存在问题。

外资企业为了保护自己的竞争优势,通常不会将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完全转移给中国企业,这导致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技术瓶颈。

2.竞争加剧随着外资企业的不断进入,竞争加剧。

中国企业面临来自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很难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下生存和发展。

3.环境和社会问题外资企业的进入也带来了一些环境和社会问题。

部分外资企业在华生产过程中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导致环境污染和职工权益遭受侵犯等问题。

三、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对策1.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保护中国企业的利益和加强技术转移,政府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对于外资企业的合法技术转移,政府应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同时加强对违反知识产权保护的行为的处罚力度。

日本汽车产业海外拓展策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汽车产业海外拓展策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汽车产业海外拓展策略及对中国的启示日本汽车产业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汽车产业的领军者,其在海外市场的拓展策略更是备受瞩目。

特别是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日本汽车企业通过多年的沉淀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案例。

本文将从日本汽车产业海外拓展的策略出发,探讨其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启示。

一、日本汽车产业海外拓展策略1. 投资建厂日本汽车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拓展过程中,首先考虑的就是在当地进行投资建厂。

丰田汽车、本田汽车等企业都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多个生产基地,以适应当地市场的需求。

通过在当地建立生产基地,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更可以提高对当地市场的适应性,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汇率风险,也可以避免贸易壁垒,从而更好地掌握当地市场。

2. 本土化经营除了建立生产基地外,日本汽车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拓展过程中,还十分注重本土化经营。

这包括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

在产品设计上,日本汽车企业会充分考虑当地市场的消费者需求和偏好,推出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

在销售渠道上,也会根据当地的市场特点,灵活调整销售渠道,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的购车需求。

3. 与本土企业合作日本汽车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拓展过程中,还会与当地的本土企业进行合作。

这种合作方式可以通过联合生产、供应链合作、技术支持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企业在当地的投资成本,更可以借助本土企业的资源和渠道优势,更好地打入当地市场。

4. 品牌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日本汽车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拓展过程中,也会非常重视品牌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

通过各种广告宣传、赞助活动、展览会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积极建立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提升消费者的购车信心和满意度。

二、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启示1. 加强本地化建设中国汽车市场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但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对于日本汽车企业来说,应该在中国市场加强本土化建设,不仅要建立生产基地,更要在研发、设计、销售等多个环节实现本地化发展。

日本量化宽松政策影响下,在华日资电子消费企业加速经营转移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日本量化宽松政策影响下,在华日资电子消费企业加速经营转移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激 政 策 以期 提 振 经 济 , 但 效 果 不 尽 人 意 。欧 债 危 机 、 美国“ 财 政 悬崖 ” 以及 新 兴 市 场 增 速 放 缓 等 。 迫 使 货 币政 策 再 次 冲到 救 市 的 第 一 线 。2 0 1 2年 9月 、 1 2 月 美 联 储 相 继 推 出 第 三 轮
1 、 扩 大 规模 并 延 长 期 限
2 0 1 2年 9月 1 3日 ,美 联 储 采 取 了第 三 轮 量 化 宽 松 政 策( QE3 ) , 为 世 界 范 围 的 新 一 轮 量 化 宽 松 政 策 实 施 拉 开 了 序幕 。 在此大背景下 , 日本 银 行 紧 追 其 后 , 于 9月 1 9 日 召 开 了 金 融 政 策 决 策 会 议 , 决 定 追 加 购 买 国 债 基 金 规 模 , 增 额 1 0万 亿 日元 ( 短 期 国 债 和 长 期 国 债 各 5万 亿 日元 ) 。1 0 月
( QE3 ) 和第四轮( Q E4) 量化宽松政策 , 欧 洲 央 行 实 施 直 接 货
币交易( OMT) , 英 国 、 澳 大 利 亚 等 央 行 也 纷 纷 采 取 各 种 放 松
货 币政 策 , 日本 银 行 迫 于 压 力 ,跟 进 采 取 放 松 货 币 政 策 措
施 。
万 亿 日元 , 至此总规模 达 1 0 1万 亿 日 元 ( 约 1 . 2万 亿 美 元 ) 。
[ 关键 词 ] 日资 企 业 ; 电子 消 费 企 业 ; 经 营 转 移影 响 ; 应 对措 施 [ 中图 分 类 号 ] F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9— 2 2 3 4( 2 0 1 3 ) 0 4— 0 0 8 0— 0 2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动机的变化及我国的对策研究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动机的变化及我国的对策研究

用为 目的的投资比例, 中国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 但 发生 了明显下 降 , 由接 近 于世 界平 均水 平两 倍 的 63 .%下降到 3 9 以劳动力保证与利 用为投 资 目 . %; 的的 比例 , 中国 (8 6 、48 ) 高 于 世 界 平 均水 1 .% 1.% 远
研发体 系的重 发 中心 , 8年 时 间 就 能 赶 上 用 东京 研发 中心 的水 平 。 由此 可 见 , 日本 的对 华 投 资 正 由生 产一 市 场 导 向型 向市 场一 生 产 导 向型 转 变 , 并在 不 断提升 技术 含量 水平 。
年代 , 历快速 增长期后 , 经 企业 国内生 产成 本 逐渐 上 升, 加之 随之 而来 的泡 沫经 济推 波助 澜 的作 用 , 得 使 生产 成本 尤 其是 劳 动 力 成 本持 续 上 涨 。 因此 , 一 这
日 是我 国 的近邻 , 为 世 界 上 仅 次 于 美 国 的 本 作
同一时期占 日 本对外投资的 比重却有不断增长 的趋
势, 在这种增 长 的背后 , 动机有 着 明显 的变化 。 其

如此。小岛清“ 边际产业扩张论” 的基本主张是对外 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 资国) 投 已处于或 已经陷于比 较劣势的产业 ( 可称作边际产业 ) 同时也是对方国 , 家( 东道 国) 具有 显在或 潜 在 比较 优 势 的产 业 开始 依 次进 行投 资 。1 -因此 , 日本 的对 华 投 资一 直 以获取 廉
欧 美企业竞争的需要 ; 另一方面也与我 国经济实力增 强、 市场扩 大、 资环境改善等 因素密切相关 。对此 , 投 我们要积极
拉 动 内需 , 续 扩 大 国 内市 场 ; 断增 加 教 育 投 入 、 大人 才 技 术储 备 ; 极 鼓 励本 土企 业 的 R D投 资 , 强企 业 自主 继 不 扩 积 & 增

外资企业在中国经营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外资企业在中国经营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外资企业在中国经营的现状与趋势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进入本国。

在短短的数十年间,外资企业成为了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外资企业不仅带来了前沿的技术、管理经验和资本,更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分析外资企业在中国经营的现状与趋势。

1. 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中的地位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统计,2019年全年,全国实际吸收外资为9415.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8%。

货物贸易方面,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1.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18.1万亿元人民币,进口13.4万亿元人民币。

外资企业是中国货物贸易中的重要参与者。

去年以来,全球疫情暴发经济衰退,但是外资企业仍在中国市场中发展壮大。

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与中国政府加快了市场开放和吸纳外资的措施密不可分。

例如,中国国务院商务部联合多部门发布2020年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大大减少了不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这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2. 外资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贡献外资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贡献不可忽略。

首先,它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进了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其次,在中国就业方面,外资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了中国就业压力。

第三,外资企业占据了中国市场的重要份额。

它们促进了中国市场的发展,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外资企业对于中国经济不仅带来了发展机遇、资本和技术,同时也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例如,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普及过程中与中国本土企业接触,往往是中外文化的交融,外资企业也开拓了中国的国际视野。

3. 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作为适度的全球化开放政策下的收益人,中国外资企业的发展前景备受关注。

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和管理环境对外资企业的经营越来越友好,为外资企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市场机会和政策支持。

中国外资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发展的动力。

中日贸易失衡的原因及中方的对策

中日贸易失衡的原因及中方的对策

中日贸易失衡的原因及中方的对策前言中日两国在经济领域的联系日益紧密,但是长期以来,中日贸易失衡问题一直是中日两国关系中的痛点。

本文将分析中日贸易失衡的原因,并提出中方的对策。

中日贸易失衡的原因日本对华出口的优势产品日本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拥有先进的科技、制造和管理经验,同时也有大量的智力资源。

在钢铁、电子、汽车制造和机械制造等领域,日本的产品具有先进性和高附加值。

例如,日本的汽车制造业在世界上拥有领先地位,且其品牌在中国市场拥有广泛的认可度。

而这些产品恰好也是中国市场所需的高附加值产品。

因此,中国消费者对日本汽车等产品的需求量很大,进口数额也相应较高。

中国对日本出口的主要产品与此同时,中国出口到日本的主要产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化妆品、玩具等。

这些产品的价格对于日本企业来说相对低廉,而且质量和技术含量都较低,无法与日本的高附加值产品竞争。

因此,虽然中国对日本出口了大量的商品,但出口产品的价值却与日本对华出口的产品价值相比落后得多。

日本对中国的贸易壁垒除了日本与中国的出口产品差异之外,日本还通过设置贸易壁垒来抑制中国产品的竞争力。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壁垒就是日本对中国实行的高关税政策。

由于对华关税的存在,中国产品在日本市场上的价格相对较高,这也导致了中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

此外,日本还通过对中国产品设计和技术标准的限制,使得中国产品在日本市场上难以打开局面。

同时,日本对于中国企业的投资和收购也存在一定的限制,这也制约了中国企业在日本市场上的发展。

中方的应对策略针对长期以来中日之间的贸易失衡问题,中方需要采取的措施如下:优化中国的出口产品市场结构中方需要优化自身的对外出口产品市场结构,推广并大力发展中国的高附加值产品。

这不仅能够提高自身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也可以让中国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拓展对外贸易的市场和方式为了让中国的出口产品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中方需要拓展对外贸易的市场和方式。

浅谈外资制造类企业在中国市场面临的问题

浅谈外资制造类企业在中国市场面临的问题

浅谈外资制造类企业在中国市场面临的问题引言近年来,中国逐渐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吸引了大量外资制造类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然而,尽管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但外资制造类企业在中国市场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一些外资制造类企业在中国市场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1. 市场竞争激烈中国市场具有巨大的人口规模和消费潜力,吸引了众多外资制造类企业的进入。

然而,市场的竞争激烈,特别是在成熟的行业,外资企业需要面对来自本土企业和其他外资企业的竞争。

这意味着外资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解决方案:外资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提升客户服务和建立强大的品牌形象来增强竞争力。

此外,与本土企业进行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也是一种可以考虑的策略。

2. 法律和政策限制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经营需要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

然而,中国的法律体系和政策环境相对复杂,对外资企业的经营也设置了一定的限制和要求。

这些限制和要求可能会增加外资企业的运营成本,影响企业的灵活性和效率。

解决方案:外资企业需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法律和政策,并与当地专业律师和政府部门合作,确保企业的经营符合法律法规。

此外,积极参与当地政府的政策制定过程,为企业争取更好的政策支持。

3. 人才短缺和人力成本上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人才短缺和人力成本的上升。

中国市场对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外资企业需要支付高额的薪资和福利来吸引和留住人才。

解决方案:外资企业可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人才储备库,积极开展培训和员工福利计划。

此外,外资企业还可以与当地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开展科研合作和人才交流,以获取更多的优秀人才资源。

4. 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在中国市场,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一直备受外资企业关注。

盗版和侵权行为频发,给外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风险。

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中国与日本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双边贸易一直是两国之间的重要经济合作领域。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往来也愈发频繁。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双边关系的发展,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双边货物贸易发展现状1. 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与日本的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与日本的贸易额已经站到了3352.2亿美元,其中中国对日本出口2420.8亿美元,进口931.4亿美元,呈现出了巨大的贸易顺差。

而日本对华出口额为1374.2亿美元,进口额为1207.2亿美元。

双边贸易规模稳居世界前列。

2. 贸易结构日益优化双边贸易结构日益优化,不仅仅是传统的机械设备、电子产品、汽车、电子通讯产品等贸易逐渐增加,而且还有农产品、食品和轻工业品等非传统领域的贸易发展势头也很不俗。

双方在能源、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加深。

3. 投资合作加快除了货物贸易,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投资合作也在不断加快。

中国对日本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在不断增加,日本企业在华投资也持续增长。

双方企业在亚洲市场的合作项目也不断推出,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4. 地区合作持续增加中国与日本地区合作也在不断增加。

双方在区域内和国际上的合作也在不断加强,尤其是在东亚地区,双方的合作潜力十分巨大。

1. 双边贸易结构不够平衡尽管中国与日本的双边贸易总额持续增加,但是中国对日本的贸易顺差仍然十分巨大。

中国向日本出口的主要是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制造业产品,而日本向中国出口的主要是汽车、机械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

这样的贸易结构不够平衡,长期下去不利于双边贸易稳定发展。

2. 贸易制度及政策不完善双边贸易中,还存在一些制度及政策方面的问题。

比如贸易便利化程度不够高,还有一些非关税壁垒和贸易限制等等。

双方政府还可以在经济法律体系和贸易政策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以保障双边贸易的健康发展。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动向分析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动向分析
市场开放 、完善经济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1 日本对华投资的动因 . 11 论分析 . 理
( 3)当 日企在 东道 国结合 当地 生产要 素投入 来 利用 这些 优势会比单纯 利用本 国生产 要素投 入更为有 利 , 即区位优势 。
日本 经济学家赤松 要 ( 9 5) “ 1 3 在 雁行 模式 ”理 其次 ,日本的对华直 接投资更 多的是为 了获得 区 论 中进一步指 出 ,后进 国家在具备显露 或潜 在比较优 位 优势 ,属于贸 易主 导型 ,以扩张本 国的边际产业 为 势 的产业 后 ,伴 随着先进国家技术 要素的 引进 ,可 以 直 接 目的 ,中国 良好的投资环境 和巨大的市场对 日本
低成本的围家 ,既可 以促进 国际分工 的重
19 9 5
19 9 6
合同投 资额 实际投资额 申请报告额 国际收支额
7 5 92
5 3 1 1
3 08 1
3 7 6 9
47 43
2 1 50
33 18
2 25 3
19 9 7
19 9 8 19 9 9 2 0 0 0 2 01 0
3 0 4 1
2 4 79 2 9 5 1 3 9 6 1 5 2 40
4 2 3 6
30 40 2 7 9 3 2 1 9 6 4 4 3 8
18 97
16 0 5 7 51 9 5 9 1 5 43
16 80
10 36 3 3 6 9 7 3 21 1 6
因。分析 日本对华投 资在 中 日两 国中的重要性 以及在 中国的产 业分布特点 ,从而探 明 日本近两年来对
中 国直 接 投 资 的新 动 向。
关键词 : 日本 外商直接投 资 码 :A 76

日本对华投资的动机、特点及中国的对策分析

日本对华投资的动机、特点及中国的对策分析
19 1
地 域 集 聚 现 象 ,绝 大 多 数 都 集 聚 在 我 国 东 部 沿 海 等 大 城 市 地 区。而分布在东部沿 海地区的 日本在华 投资 , 又主要选择集 聚 到 北 京 、 津 、 连 、 岛 等 环 渤 海 城 市 、 南 地 区 及 长 三 角 的 天 大 青 华 上海 等 大 城 市 。 20 - 20 0 0- 0 9年 , 三 角地 区 占整 个 日本 在 华 投 - 长 资 的 6 %以上 , 了 日本 在 华 投 资 的首 选 地 区 。 中 , 海 和 江 0 成 其 上 苏是 全国吸引 日资企业投 资最多 的两个 地区 。于此 同时 , 尽管 国家 出 台 大 量 政 策 吸 引外 资 到 中西 部 投 资 , 日资 在 中西 部 地 区 的 投 资 却 近 一 步 减 少 。 2 0--0 9年 西 部 新 建 日资 企 业 仅 为 0 0 20 2 O世纪 9 0年代所建 的 7 %。 0 ( ) 资化 的 股权 特 点 四 独 19 年 以前 , 91 以独 资方 式进入 的 1资企业 为少数 , 所建 3 其 企 业 仅 占在 华 企 业 总 数 的 3 %左 右 。 然 而 ,0 0年 以 后 , 华 0 20 在 建 立 的 日资 企 业 中 , 7%为 独 资 企 业 , 股 权 的 独 资 化 趋 势 有 0 即 明显 。日资主要通过三种形式实 现独 资化 : 第一 : 对于新增的直
【 稿 日期 1 0 0 0 —2 收 1— 5 6 2 【 作者 简介 】庞娟( 9 9 )女 , 1 7 一 , 陕西咸 阳人 , 兰州理S 大学经 济管理 学院讲师 , 究方 向: - 研 技术创新 管理 ; 孙金 岭( 9 8 ) 男 , 南平顶 山人 , 17一 , 河

浅谈外资制造类企业在中国市场面临的问题

浅谈外资制造类企业在中国市场面临的问题

浅谈外资制造类企业在中国市场面临的问题【摘要】外资制造类企业在中国市场面临诸多问题,包括政策限制、人才挑战、竞争压力、知识产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困境。

这些问题给外资企业带来了挑战,使其需要加强合作与创新来有效地应对。

在这一背景下,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仍需解决各种问题,同时也需要政府支持和社会关注。

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但其发展还需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唯有通过合作、创新以及政府支持,才能实现在中国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外资企业、中国市场、政策限制、人才挑战、竞争压力、知识产权保护、可持续发展、挑战、合作、创新、政府支持、社会关注1. 引言1.1 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发展的背景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发展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

中国政府通过引入外资企业,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现代化。

外资企业为中国市场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和资金,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

随着中国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消费升级的趋势,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带来了就业机会和税收贡献,还促进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

在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各大跨国企业争夺的重要市场之一。

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不仅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

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来自政策、人才、竞争、知识产权等多方面的挑战。

1.2 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外资企业的进入可以带来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推动中国市场的发展和升级。

外资企业通常具有先进的技术和研发能力,可以带动中国市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和经营可以为本地经济带来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外资企业还可以为中国市场引入更多国际品牌和产品,提高消费者的选择多样性和质量水平。

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经营策略与管理问题

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经营策略与管理问题

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经营策略与管理问题外资企业在中国已经存在多年,经营策略和管理问题也是企业在运营中所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从投资外资企业的策略、生产和管理、市场营销、员工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探讨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经营策略和管理问题。

一、投资外资企业的策略1.市场细分策略外资企业在投资中国市场时,应该制定合适的投资策略,根据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进行市场细分。

同时,应该了解国家对进口产品的政策,以便进一步调整产品和服务。

2.采用全球化战略外资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应该采用全球化战略,与本土企业进行合作,分享技术、资金和人才等资源,共同开拓市场。

3.重视消费升级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升级成为了市场热点。

外资企业需要关注消费者需求和消费习惯的变化,适时调整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二、生产和管理1.提高生产效率外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提高生产效率,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以此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2.优化供应链管理外资企业应该优化供应链管理,确保供应商符合企业标准,将供应商的管理和企业的业务联系起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

3.员工培训和发展外资企业在管理员工时需要注意员工培训和发展,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能力水平,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保持员工的忠诚度和稳定性。

三、市场营销1.推销策略外资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推销策略,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制定合适的产品和服务,以此吸引消费者。

2.品牌建设品牌是企业法宝,外资企业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增强品牌价值和认知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传播推广对于外资企业来说,传播推广是很重要的一环,需要采用多种传播手段,如广告、公关、促销、网络推广等多种方式,将品牌传递到更广泛的受众中。

四、员工管理1.招聘和人才管理外资企业在招聘和人才管理时需要注意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加强人才的培训和发展,对于不合适的人才要及时进行协调和调整。

在华日企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冲突及应对策略

在华日企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冲突及应对策略

自政府方面的制裁。
近年来 , 沉睡了半个 多世纪 的“ 抵 制 日货 ” 和“ 抵制华货 ” 的 事件又频频 出现 。许多人士认为 , 中国 的“ 抵制 日货” 行为属于 朴素爱 国主 义情怀的驱使 , 是被 动行为 。而 日本的 “ 抵制华 货”
在相 似性上 , 中国和 日本都同属 于东方 文化 , 受到儒家 文


跨 国经 营 及 文化 冲 突 的概 念
所谓企业的跨 国经营 ,是相对于 企业的 国内经营 而言 , 其 内涵可分为广 义和狭 义。从广义上讲 , 凡是参 与了商品 、 劳务 、 资源或技 能的 跨国传递和 转化 的企业都 可 以算作是 参与 了跨 国经营 ; 从狭义上讲 , 是指企业 以国际需求为导 向 , 以扩 大出 口 贸 易为 目标 , 进行 的包括 海外投 资 、 营 销在 内的一 切对外 经营
来理 解和评 价来 自其他文化 背景下 的人们 。这必 然会 导致 矛 盾, 从而产生冲突 。 跨 国经营中的文化冲突是 指 , 不 同形态的 文化 或者文化 要
素 之间的相互对立 、 相互排斥的过程 。它不仅包 含跨国公 司在 他 国经营时与东道 国在文化观 念上的不 同而产生的冲 突 , 也 包 含了企业 内部 , 不 同文化背景下的 员工之间所产生的冲突 。
的 文化 冲 突 问题 和 应 对 措 施 进 行 了研 究 。
( 1 ) 文化 的开放性 和包容性 不同 。中 国文 化具 有很强 的包 容性 , 这主要 与 中国这 个 多民族 国家 的性质 有关 , 中国文化 可 以将外来文化进行融 合 , 成为 自己的一部分 , 并且在 历史上 , 中
则是属于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体现 , 是主动行为 。但归根到 底 ,

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现状及未来趋势

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现状及未来趋势

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现状及未来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资企业逐步进入中国市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外资企业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还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本文将探讨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现状及未来趋势。

一、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现状1.规模不断扩大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选择进入中国,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总额达到2.4万亿美元,居世界之首。

2.行业板块多样化外资企业在中国的行业板块也越来越多样化,主要涉及制造业、服务业、科技领域等。

制造业是外资企业在中国的主要领域,外资企业在汽车、电子、半导体等行业的市场份额占比较高;而服务业领域则主要是金融、物流、零售等领域。

3.地区分布广泛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地区分布也越来越广泛,不仅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且逐渐向内地和西部地区扩张。

在沿海地区,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省份一直以来是吸引外资的重要地区,而内地和西部地区的湖北、河南、陕西、四川等地的外资吸引力也逐渐提升。

4.经营规模逐年增长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经营规模逐年增长,尤其是近年来受到“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动,一些外资企业在尝试打开新的市场空间。

例如,中国沿线国家的市场被认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外资企业开始积极开拓这些市场。

二、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未来趋势1.技术创新成为重点未来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中,技术创新将成为重点。

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科技创新,鼓励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共同推进技术创新。

外资企业可以集聚自己的创新要素,加速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2.服务业领域的发展未来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服务业领域的发展。

由于服务业的消费占比逐年提升,未来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

外资企业将在金融、零售、物流等服务领域寻求更为广泛的机会。

日资银行在华经营战略浅析

日资银行在华经营战略浅析

日资银行在华经营战略浅析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刘瑞内容提要:本文结合银行国际化经营战略相关理论,着重考察日资银行在华经营实践。

首先验证了日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动因符合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包含的条件优势,其次结合准入形式和经营模式等相关理论与研究从市场准入、区域布局、客户选择、业务经营和社会责任等方面概括日资银行在华经营战略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日本国内金融市场潜在增长能力制约下日资银行在华经营战略转变及调整。

关键词:银行国际化 经营战略 跨国银行理论 日资银行 在华经营一、日资银行在华机构设置现状1979年,日本输出入银行作为第一家外资银行机构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拉开了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序幕。

2006年12月,我国实现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 T O)的承诺,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和客户限制的承诺,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中国境内公民人民币业务。

截至2008年底,在我国的外资银行共有32家法人机构总行、63家法人机构下设分行和附属机构、116家分行和237家代表处。

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58家、外资法人银行27家,获准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外资银行机构51家。

在华外资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34万亿元,同比增长7.37%,占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2.16%。

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日本金融机构蒙受损失。

由于日本国内金融市场潜在增长能力的制约,作为长期方针,强化国际化经营战略、扩张海外业务成为日本银行业提高收益的重要选择。

经历了泡沫经济时期的海外扩张与泡沫破灭后的收缩战略后,日本银行业再次加速海外扩张布局,如瑞穗金融集团认购美林股份、三菱日联金融集团投资摩根士丹利、三井住友银行投资英国巴克莱银行等。

作为银行业国际化经营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和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加速了日资银行在华经营布局,截至2009年6月末,其中4家都市银行、28家地方银行、3家第二地方银行和1家其他类商业银行在华设立了分支机构,主要形式包括3家现地法人机构总行、20家法人机构下设分行、5家同城支行、 8家日资银行分行和43家代表处(参见表1)。

日本跨国公司迁移中国的动因及对策

日本跨国公司迁移中国的动因及对策

日本跨国公司迁移中国的动因及对策自2004年底以来,索尼、东芝、日立等制造业巨头纷纷采取迁移战略,加大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力度,形成迁移后的新的制造基地。

如松下宣布将在中国杭州建立世界规模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日立则计划在原有10亿美元投入的基础上,未来3年内再向中国追加投资10亿美元。

日立、松下在中国的销售额2006年计划达到1万亿日元。

东芝、索尼预计2008年在中国的营业额将超过日本。

国际迁移现象已引起了两国企业界的高度重视。

国际迁移已经成为一种企业成长战略,且被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接受和实施。

一、日本企业国际迁移的动因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国际企业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任何东西都有可能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生产,并销售到世界各地。

根据产业理论和竞争理论分析来看,国际迁移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摆脱国内经济低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影响,日本经济复苏乏力,国内市场低迷。

由于在高速发展中潜伏的泡沫开始破裂,大量企业破产,失业率居高不下,日本经济进入了持续十年的衰退期。

为了摆脱困境,日本企业不得不将生产线向外迁移,由于地缘优势和产业互补优势,中国成为它们国际迁移的首选之地。

2、抢滩中国市场企业竞争和成长需要更大的市场。

随着中国经济取得持续快速发展,市场容量越来越大。

庞大的中国市场需求,是任何跨国公司都不能忽视的。

寻找并分享更大的市场是国际迁移的重要原因。

同时,靠近市场,将可以对市场有更快的反应。

这种境况也是促使日本企业近两年重新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企图卷土重来的重要原因。

3、获取低廉劳动力资源加入WTO与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使中国市场的产品和资本流动加快。

然而在当前的国际背景下,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仍无法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因此,作为当代经济全球化主体的跨国公司,为了使其生产成本最小化以及生产要素使用率最大化,只有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国际迁移来重新配置生产要素,克服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的限制。

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下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下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下的成功经验与启示作为全球经济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开放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来到中国市场,这些企业在中国市场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本文将深入探讨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下的成功经验,并分析这些成功经验给未来的企业带来的启示。

第一,了解中国市场的文化和特点许多外资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了解中国市场的文化和特点。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在文化、语言、习俗和价值观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这些特点对于企业在中国市场中的成功非常重要。

例如,拥有更好的中文能力和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企业在处理业务合作关系方面会更加具有优势。

此外,了解中国消费者对品牌、服务质量和购买行为方面的偏好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与中国当地企业进行合作外资企业与中国当地企业合作,能够赢得消费者的欢迎,这是在中国市场中获得成功的重要关键之一。

象星巴克、可口可乐等就是通过合作与本地企业成功打开国内市场的。

在与当地企业合作时,外资企业应该充分考虑本地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利益问题,尊重当地人的文化背景和工作方式,与当地企业共同发展和增长。

第三,适应中国市场的消费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趋势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在中国市场中成为成功企业的关键之一就是及时了解和适应消费趋势。

例如,近年来,中国消费者对于健康、环保、高品质产品和服务有着越来越高的需求,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商机和挑战。

与此同时,数字化技术和云端服务等新技术的持续推出,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机会。

第四,注重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市场中,注重企业社会责任是获得消费者信任和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之一。

外资企业与本地企业一样,必须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回馈社会。

例如,多家外资企业积极参与中国的环保、扶贫、慈善等公益事业,希望在积极贡献社会的同时,提高企业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第五,创新和创造价值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外资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创造价值,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消费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华日资企业的新动向与我国的对策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刘昌黎内容提要:日本政府为把握海外当地法人企业的现状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从1971年开始一直由经济产业省进行《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年度调查)和《海外当地法人动向调查》(季度调查)。

根据《第37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2008年6月16日公布)和《2008年第一季度海外当地法人典型调查》(2008年6月26日公布),日本企业以中国为中心开展海外事业,在华日资企业迅速发展,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动向。

为此,我国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的对策。

关键词:在华日资企业,新动向,我国的对策一、投资和雇用规模迅速扩大(一)在华日资企业数迅速增加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第37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2008年6月16日公布,下同),2006年度(日本财政年度,下同)、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总数为16370家,比2000年度的14991家增加9.2%,其中,在华日资企业为3520家,比2000年度的1712家增加105.6%(见表1),增速大大超过在东盟4国 (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增加的11.1%和在亚洲“三小龙” (韩国、中国台湾省和新加坡)增加的7.5%。

相比之下,同期在美国和欧盟的企业数则分别减少了13.9%和6.7%。

结果,在华日资企业占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总数的比重就由2001年3月末的11.4%提高到2007年3月末的21.5%,超过了总数的1/5。

从2006年度新建企业数看(包括资本参入企业数),在华新建企业为152家,虽然比上年有所减少,仍然超过在东盟4国新建的40家、在”三小龙”新建的30家、在北美新建的64家和在欧盟新建的46家,占新建企业总数427家35.6%。

其中,新建制造业企业55家、非制造业企业97家,各占日本海外新建企业总数的36.4%和35.1%。

表1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数注:ASEAN4指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NIEs3指韩国、中国台湾省和新加坡。

资料来源 [日]经济产业省:《第37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结果与概要确报》,2008年6月16日公布。

在华日资企业中制造业企业为2376家,非制造业企业为1144家,分别占总数的67.5%和32.5%。

在日资制造业企业中,运输机械(主要是汽车,下同)企业最多,为313家,占13.2%,其次是信息通信设备企业(IT企业)296家、一般机械企业265家、化工企业254家、纺织、服装企业241家、电气机器企业234家、食品企业133家、钢铁、有色金属企业129家、精密机械企业72家。

非制造业企业中批发企业最多,为525家,占45.9%,其次是服务业企业174家、运输业企业146家、信息通信业企业131家、零售企业66家、建筑企业36社家。

在华日资企业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2007年3月末在沿海地区为3329家,占总数的94.6%,其中上海最多,为1216家,占34.5%,其次是江苏省541家,广东省502家,辽宁省263家,北京220家,分别占15.4%、14.3%、7.5%和6.3%。

(二)雇用规模迅速扩大2000-2006年度、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雇用总人数由345.3万人增加到455.7万人、增加32.0%,其中在华日资企业由54.9万人增加到129.0万人、增加135.0%。

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雇用人数的增加情况是:东盟4国由100.4万人增加到123.7万人、欧洲由40.2增加到48.7万人,分别增加23.2%和21.4%。

相比之下,北美由78.3万人减少到64.7万人,”三小龙”由25.9万人减少到23.7万人,分别减少17.4%和8.5%。

结果,在华日资企业雇用人数占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雇用总人数的比重由2001年3月末的15.9%,提高到了2006年3月末的の28.3%,占日本海外雇用总人数的1/4以上。

在华日资企业的雇用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其中信息通信设备和运输机械的雇用人数最多。

2007年3月末,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的雇用人数为118.56万人,大大超过非制造业的10.43万人,占在华雇用总人数的91.9%。

在制造业中,信息通信设备雇用比重最高,占制造业雇用总人数的29.6%,其次是运输机械16.6%、电气机械15.4%。

如果加上一般机械和精密机械的雇用人数,则加工组装型产业合计占制造业雇用总人数的72.5%。

相比之下,纺织、服装和食品的雇用人数只分别占6.7%和6.2%。

(三)设备投资迅速增加2006年度,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的设备投资总额为49811亿日元,比2000年度增加51.5%,其中在华日资企业为7563亿日元,增加314.4% (见表2 )。

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设备投资的情况是:东盟4国为7299亿日元,欧盟为6788亿日元,“三小龙”为3902亿日元,分别增加53.9%、59.2%和59.0%;相比之下,美国为14201亿日元,虽仍然是最多的,但却比2000年度减少了1.5%。

结果,在华日资企业设备投资占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设备投资总额的比重,就由2000年度的5.6%提高到了2006年度的15.2%。

2007年度,因在美国的设备投资大幅度增加、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的设备投资总额约达59890亿日元,比上年度增长20.3%,其中在华日资企业为8522亿日元,增加12.7%,所占比重下降到14.2%。

表2 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设备投资的增加情况注:ASEAN4指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NIEs3指韩国、中国台湾省和新加坡。

资料来源 [日]经济产业省:《第37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结果与概要确报》,2008年6月16日公布。

在华日资企业的设备投资主要是制造业投资,其中运输机械和信息通信设备所占比重最高。

2006年度,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设备投资额为7244亿日元,大大超过非制造业企业的319亿日元,占投资总额95.8%,其中,运输机械为2921亿日元,信息通信设备为1141亿日元,分别占40.3%和15.8%,其次是电气机器为717亿日元、化工为608亿日元、一般机械为356亿日元,分别占9.9%、8.4%和4.9%。

相比之下,纺织、服装只为116亿日元,只占1.6%。

二、销售额、采购额与经营利润的迅速增加(一)销售额迅速增加和销售额分别情况1.销售额迅速增加2000-2006年度,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销售总额由1290150亿日元增加到2141961亿日元、增加66.0%,其中在华日资企业由36157亿日元增加到164478亿日元、增加354.9% (见表3)。

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销售额增加的情况是:美国由521597亿日元增加到683242亿日元,欧盟由254363亿日元增加到446340亿日元,东盟4国由102406亿日元增加到212953亿日元,”三小龙”由144488亿日元增加到243543亿日元,分别增加31.0%、75.5%、107.9%和68.6。

结果,在华日资企业销售额占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销售总额的比重,就由2000年度的2.8%提高到了2006年度的7.7%。

2007年度,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销售总额约达2210703亿日元,比上年度增加 3.2%,其中在华日资企业销售额约达203922亿日元,增加24.0%,占总额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到9.2%。

表3 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销售额的增加情况注:ASEAN4指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NIEs3指韩国、中国台湾省和新加坡。

资料来源 [日]经济产业省:《第37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结果与概要确报》,2008年6月16日公布。

在华日资企业的销售额主要是由制造业实现的,其中运输机械、信息通信设备和电气机器的销售额最多。

2006年度,制造业企业销售额为122860亿日元,大大超过非制造业企业的41468亿日元,占总额的74.7%。

在制造业中,运输机械为35052亿日元,信息通信设备为23121亿日元,电气机器为22362亿日元,一般机械为11630亿日元,精密机械为2813亿日元,其合计为94978亿日元,占总额的77.3%。

相比之下,化工为6046亿日元,钢铁为4465亿日元,有色金属为3471亿日元,食品为4401亿日元,纺织、服装为3294亿日元,只分别占4.9%、3.8%、2.8%、3.6%和2.7%。

2.销售额分布情况在华日资企业的销售基本上是以当地销售为主,其次是向日本返销和向其他国家出口。

2006年度,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的当地销售额为69347亿日元,向日本返销额为31927亿日元,向其他国家出口额为21586亿日元,分别占其销售总额的56.4%、26.0%和17.6% (见表4)。

在向其他国家出口方面,向亚洲各国出口额最大,占销售总额的11.8%,向北美和欧洲的出口都很少,只分别占3.7%和1.7%。

在制造业中,当地销售比率最高的是食品,为87.7%,其次是运输机械的76.0%、钢铁的75.3%和化工的73.2%;向日本返销比重最高的是纺织、服装,为51.2%,其次是信息通信设备的37.4%和一般机械的33.7%;向其他国家出口比重最高的是信息通信设备,为33.2%,其次是一般机械的26.9%和电气机器的19.2%。

表4 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销售额的分布情况资料来源 [日]经济产业省:《第37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结果与概要确报》,2008年6月16日公布。

(二)采购额迅速增加及其具体情况1.采购额迅速增加2000-2006年度,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的采购总额由930383亿日元增加到1731408亿日元、增加86.1%,其中在华日资企业由25561亿日元增加到131195亿日元,增加413.3% (见表5)。

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采购额增加的情况是:美国由337964亿日元增加到548658亿日元,欧盟由202282亿日元增加到361912亿日元,东盟4国由70672亿日元增加到167283亿日元,”三小龙”由120536亿日元增加到206184億円,分别增加62.3%、78.9%、136.7%和71.0%。

结果,在华企业采购额占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采购总额的比重,就由2000年度的2.7%提高到了2006年度的7.6%。

2007年度,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采购总额约达1830651亿日元,比上年度增加5.7%,其中在华日资企业约达162381,增加23.8%,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到8.9%。

表5 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采购额增加及其分布的变化注:ASEAN4指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NIEs3指韩国、中国台湾省和新加坡。

资料来源 [日]经济产业省:《第37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结果与概要确报》,2008年6月16日公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