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圳地区废弃石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探讨_付强

合集下载

珠三角废弃采石场现状分析与复绿方法选用

珠三角废弃采石场现状分析与复绿方法选用
活安全 。
的是珠三角地区的社会, 经济发展都走 在全 国的前列 。 城市的快 速发展 , 加速 了城市各项建设的步伐 , 从而使得对石料和粘 土的 使用需求剧增 。 对着庞大 的石料需求, 面 在没有结合城市建设总 体规划和审批及层级管理职责不清 楚的情况下 ,珠三 角乃至广 东 的采石场开采管理一度跌入无序 的状态 。由于长期 的开发建 设, 过度 开采 , 使得众多采 石场关 闭后 , 出现 了山体裸露 , 水土流 失等等 的生态环境, 景观 问题, 严重 影响了社会经 济的可持 续发 展 ,因此 ,废弃采石场的复绿 日益成 为社会普遍 关注 的问题之
的勘查设计与施工工作, 并对珠三角地区的废弃采石场 , 复绿成 功 的采石场进行 了调查研 究, 通过对 比分析 , 力求 找到更多符合 该地 区的采石场复绿方法 。
而 陡的石壁, 多石壁高度在 6 0 9 o甚
至 部 分 石 壁 出 现 了 反坡 现 象 ( 东 莞常 平 镇 石 场 , 岗镇 石 场 图 如 谢 3 4 , 壁 缺 水 缺 土 缺肥 , 绿 难 度 极 大 , 态 恢 复 非 常 困难 。 、) 石 复 生
门高度关注此事 , 并使采石场复绿工作取得 了阶段性 的成绩。
本 人 在 近几 年 里 有机 会 参 与 了 东 莞 市 10多 个废 弃 采 石 场 0
石 场 进 行 完全 的复 绿 治 理 。
1 石 壁高 而陡 , . 4 缺水缺 土缺 肥 , 复绿难 度大
由 于 部分 石 场 在 开 采 时 未 实 行 台 阶 式 开 采 方 式 ,形 成 了高
园林、 建筑 、 规划 与结构设计
建材发展导向 2 1 年 0 01 5月
珠三角废弃采石场现状分析与复绿方法选用

废弃采石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恢复治理方案

废弃采石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恢复治理方案

根据边坡极限平衡法的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
计算得出 1# 边坡削坡至坡面角为 55°时,稳定性系数
可达到 1.23,2#边坡削坡至坡面角为 60°时,稳定系数
可达到 1.23。
所以设计 1#、2#边坡分别削坡至 55°和 60°,3 号边
坡仅进行排水、绿化处理。各削坡工程见图 2~图 4。
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3 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安排专人专管,防止人畜危害,时间为 2 a,包括草区
截排水沟布置遵循横截、纵排的原则,一般沿各
206
养护;⑦做好追肥工作,第一年钙镁磷 1.84 kg/hm2、有
机肥 16.75 kg/hm2,第 2 年复合肥 0.67 kg/hm2、钙磷镁
总 第 624 期
2021 年 4 月 第 4 期
现代矿业
多次小规模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为防止更大
育。第四系(Q4)主要发育腐殖土层、粘土砂质层,岩
规模的地质灾害,需对 3 处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根
性为粘土、砂质粘土,均由残坡积层形成;厚度一般
据现场测量,各边坡相关情况如下。
为 0.5~2 m。矿区内未见明显的断裂构造出露,仅在
岩石中发现裂隙构造和层间裂隙构造。
见表 2。
3. 1. 3
3. 1. 3. 1
复绿工程
松树种植
在矿区采场平台种植松树并人工洒播草籽。松
3. 1. 2
截排水工程
3. 1. 2. 1
排水沟设计
因采场剥离区水土流失较少,再综合考虑土地
平整后的实际情况,整体规划治理区排水系统,做到
水流通畅、分流合理。同时考虑工业用地以后的排
水量较大,适当将水沟的过水断面放大,以避免短期

废弃采石场生态修复对策——以南宁市隆安县点灯山采石场生态修复为例

废弃采石场生态修复对策——以南宁市隆安县点灯山采石场生态修复为例

2020年第7期西部探矿工程*收稿日期:2020-05-31修回日期:2020-06-09第一作者简介:莫健(1970-),男(壮族),广西大新人,高级工程师,现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工作。

废弃采石场生态修复对策——以南宁市隆安县点灯山采石场生态修复为例莫健*,欧阳仁奕,段铖(广西地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23)摘要:广西石灰岩采石场众多,很多已废弃或政策性关停,部分位于城市近郊或重要交通干线、风景区可视范围内,对生态及地质环境破坏较严重并影响景观。

以南宁市隆安县点灯山采石场生态修复为例,从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思路、技术方法等方面为类似石灰岩采石场生态修复提供生态修复对策参考关键词:采石场;生态修复;环境治理中图分类号:P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16(2020)07-0022-03广西石灰岩采石场众多,部分已废弃或政策性关停,一些位于城市近郊或交通干线、风景区可视范围内,对生态及地质环境、景观破坏较严重。

如何对这些石场进行治理,既要对开采遗留下来的地质灾害进行防治,又要对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并结合场地周边的社会环境,巧妙地融入当地生活,节约投资,变废为宝,实现安全、生态修复、可持续性和可循环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文通过南宁市隆安县点灯山采石场生态修复为例,对类似石灰岩采石场生态修复提供生态修复对策参考。

采石场开采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和破坏、土地损毁、含水层的破坏。

依据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结合区位发展的规划要求,采用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模式。

1自然地理状况隆安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分布于右江下游两岸,属南宁市管辖。

北与百色市平果市相连,西及西南连崇左市天等县、大新县、江州区、扶绥县,东南同本市西乡塘区接壤,东北邻本市武鸣区,交通便利。

点灯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位于隆安县县城东北面约1.5km ,项目西南山脚近邻隆安县震东扶贫生态移民与城镇化结合示范工程。

关于矿石样品化验误差处理方法探究

关于矿石样品化验误差处理方法探究

186关于矿石样品化验误差处理方法探究付 强(辽宁省第四地质大队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阜新 123000)摘 要:在地质堪探作业中,矿石样品的化验环节是进行堪探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而现在的样品化验工作得出的结论根本无法达到完全正确的要求,总有误差发生。

主要是受系统方向的一些因素,以及一些突发事件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影响。

想要保证样品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就要针对这一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给样品的质量检测和矿石的储存数量计算工作带来困扰。

文章从样品化验出现误差问题的原因入手,通过系统和突发的两个方向入手进行研究和分析,再对产生的原因提出有效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矿石样品化验;误差;影响因素;解决措施中图分类号:P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19)04-0186-2收稿日期:2019-04作者简介:付强,男,生于1983年,汉族,河南安阳人,本科,中级,研究方向:化验测试。

在进行地质堪探工作,必须要对堪探到的矿石进行质量测量,这样才能让技术人员了解其地质情况,因此,取出矿石样品再进行化验作业对于地质堪探工作具有着重要意义。

对矿石的样品进行质量化验,还影响着该种矿石的数量的计算。

所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要高度矿石样品化验工作。

而现如今的矿石样品化验作业中,还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影响着化验结果的正确性,也是广泛发生的事情。

化验误差产生后,会给后续的作业带来很多困扰,所以对矿石样品化验产生误会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

文章对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处理措施,以便给化验作业提供一些有利的建议[1-3]。

1 化验结果产生误差的原因分析在进行地质堪探作业中,工作人员需要对地质中有价值的矿石进行质量测验,以此来断定出它的质量和储藏数量。

在对一个品种的矿石进行样品化验工作时,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样品,通过化验作业推断出这个品种的矿石的质量以及数量。

化验工作结束后,得出的结论总是存在误差问题,有可能会偏大,也有可能会偏小,很难达到完全正确。

深圳市余泥渣土处理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_徐硕

深圳市余泥渣土处理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_徐硕

深圳市余泥渣土处理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徐硕,陈宇,丁梁摘要:伴随着深圳城市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更新、轨道交通等大型市政设施的建设产生了大量余泥渣土,对于余泥渣土的安置使本来就用地紧张的深圳更加“捉襟见肘”。

一方面大量余泥渣土未能有效回收利用,另一方面规划建设的渣土受纳场被快速填满,供需矛盾日益增加,使得深圳面临严峻的渣土排放“危机”。

在国家大力倡导减少建筑垃圾的背景下,本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余泥渣土处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深圳市余泥渣土的排放问题。

关键词:深圳市,余泥渣土,余泥渣土受纳场1.引言2000年以前,由于深圳市填海工程以及低洼地带广泛分布,城市建设基本面临缺乏土方的境地,因此余泥渣土1的处理大部分由社会自发完成,而政府主管部门只需建设一个规模很小的余泥渣土处理设施就足以应付,不会特别重视,更不会做深入研究[1]。

2001年以后,由于待建用地逐步减少,低洼地带基本填平,加之填海工程基本完成,同时国家对填海行为也开始了严格的管制。

原来的社会自发完成的余泥渣土处理平衡开始被打破。

到了2008年开始,随着轨道交通二期工程的全面开工,深圳市余泥渣土的排放问题最终全面爆发,当时深圳市仅有一座余泥渣土受纳场,而且库容不足100万m3,而2008年深圳市的余泥渣土产生量为2000万m3[2],这造成了渣土处理供需的严重不平衡。

因此一些民间的渣土场应市场需求应运而生,但是其中也是乱象丛生,违法占用土地、污染周边环境等问题层出不穷,甚至引发了渣土受纳场周边居民的抗议等问题。

近几年媒体关于深圳市渣土无处排放以及渣土受纳场管理问题的报道数量逐年增加,2015年光明红坳余泥渣土受纳场滑坡事故2更是引起了全国的关注。

本文对深圳市余泥渣土的处理现状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深圳市余泥渣土1根据深圳市相关技术规范规定:“余泥渣土”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以及其他废弃物。

深圳市生态城市建设中废弃石场的治理设计

深圳市生态城市建设中废弃石场的治理设计

复应 该 以生态 系统本 身 的 自组 织和 自调控 能 力 为主 , 而 陵 , 土壤 以花 岗岩 赤 红壤 为主 。 以外 界人工 调控 能力 为辅 。 通 过现 场踏 勘 , 场 遗 留石壁 表 面裸 露 , 石 质地 坚 硬 , 深 圳市 生 态城 市 建 设 中 的 生态 修 复 ,主 要 起 源 于 高 差 介 于 5 5  ̄6 m之 间 , 度 在 3 。 至 7 。 之 间 , 分 坡 4 5 部 “ 速度 深圳 ” 的发 展模 式 , 种 发展 模式 为 深圳 带来 了新 岩 面较 为破 碎 , 成切 割 面较 大 的裸 露 山体缺 口。根 据 这 形 兴的现 代化 城市 面貌 的 同时 , 使 得深 圳城 市 化与 生态 相 关 的地质 勘 查 资 料 得 出 , 处 边坡 较 稳 定 , 较 好 的 也 该 有
品位文 化生态 城 市 。
31项 目概 况 .
马峦 山废 弃石 场位 于 龙 岗区 马峦 山郊 野 公 园 内, 总
2生态修复
6 7 .6z 遗 关于“ 生态 修 复 ” 日本 学 者认 为 , , 生态 修 复 是 指 外 治理 面积 为 2 2 9 6 m。治理 范 围包 括遗 留石 壁 、 留 土质 边坡 、 土弃渣 边 坡 、 地平 台 。 弃 迹 界力 量受 损 生态 系 统 得 到恢 复 、 建 和 改进 ( 一 定 是 重 不 与 原来 的相 同) 。这 与 欧美 学者“ 生态 恢 复 ” 的概 念 的 内 涵类 似 。焦居仁 (0 3 认为 , 了加 速被 破 坏生 态系 统 2 0) 为
观 , 改善 深 圳 生态 环 境 、 强 深 圳 生态 城 市 建 设锦 上 为 加
添花。
发展 ,整 个城 市建 设 中产生 了一 定程 度 的生 态破 坏 , 大

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与土地资源再利用探索

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与土地资源再利用探索

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与土地资源再利用探索在现代社会中,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废弃采石场是其中一个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

采石场的运营过程常常对环境造成破坏,而当采石完毕后,废弃采石场则成为一块被遗弃的土地资源。

因此,对废弃采石场进行生态修复与土地资源再利用探索,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旨在恢复该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并改善环境质量。

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土壤修复:采石过程中,土壤被破坏,损失养分和有机质。

因此,将重点放在土壤修复上,引入营养物质和有机物,促进土壤的自然形成和植物生长。

2. 植被恢复:通过植被的种植和培育,可以恢复废弃采石场的植被覆盖率。

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树种、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3. 水体恢复:废弃采石场常常形成湿地,这些湿地有助于生态系统的恢复。

通过修复水体,增加湿地植被的种植和湿地的净化能力,可以改善水质和提高生物多样性。

4. 生物保护:在采石场周边建立自然保护区,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规划。

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建立野生动植物物种数据库,以推动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二、废弃采石场的土地资源再利用废弃采石场虽然被废弃,但它们仍然拥有一定的土地资源。

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进行以下探索:1. 农业利用:将废弃采石场改造成农田,通过改良土壤,引入适应性强的农作物种植,提高土地的产出。

此外,对于一些可以利用矿渣等废弃物肥料进行种植的农作物,也可以尝试进行农田养殖。

2. 园林建设:根据采石场地貌的特点和周边环境,开展适合园林建设的活动。

可以建设花木园、休闲公园、园林景区等,改变采石场的原貌,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增加城市绿地。

3. 生态旅游:利用废弃采石场的地质特点和景观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业。

通过规划和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如山地徒步、自行车运动、观鸟等,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进一步规范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进一步规范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建筑余泥渣土受纳场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土地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深规土[2017]525号
【发布部门】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发布日期】2017.09.01
【实施日期】2017.09.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建筑余泥渣土
受纳场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
(深规土〔2017〕525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加强和规范我市建筑余泥渣土受纳场规划建设工作,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条
例》《建筑余泥渣土受纳场建设技术规范》(粤建公告〔2016〕29号)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对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本通知所称建筑余泥渣土,是指各类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泥土、砂石和其他无机固体废弃物。

建筑余泥渣土受纳场,是指依规定建设的专门用于收集、堆放建筑余泥渣土的场地。

二、我市新建、改建或扩建建筑余泥渣土受纳场用地、规划、建设管理应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有关安全生产、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要求。

建筑余泥渣土受纳场建设应符合建筑余泥渣土受纳场专项规划。

建筑余泥渣土受纳场项目应统一规划设计,有条件的鼓励分期建设,合理缩短建筑余泥渣土受纳场用地使用年期。

三、建筑余泥渣土受纳场按以下情形进行分类审批管。

关于废弃石场水土保持综合整治的几点建议(精)

关于废弃石场水土保持综合整治的几点建议(精)

关于废弃石场水土保持综合整治的几点建议摘要:本文以摇丫山废弃石场治理工程为例,对废弃石场水土保持综合整治提出几点建议:⑴合理安排工期;⑵穴植乔、灌木+喷草的绿化措施;⑶多样化的植物种类配置;⑷优化边坡坡比设计;⑸在坡面合适区域加设排水沟、跌水槽等排水设施;⑹增加自动喷灌系统,适时维护排水系统;⑺保证植生盆、植生槽种植成活后的养分供给。

关键词:水土保持综合整治;废弃石场;建议一、前言观澜摇丫山废弃石场位于宝安区观澜街道上围村樟坑径水库库坝的东北方向,属于观澜河二级水源保护区内。

整治范围包括整个废弃石场,边坡投影面积约12486m2,迹地面积4000m2,实际治理面积约20000m2。

整个边坡划分为A、B、C、D四个整治区。

A区:最左侧的边坡,平均坡度60度。

坡顶以下15-20m为土层。

坡面几乎全裸露,只生长少量的野草和蕨类。

中坡位置有一不规整的小平台,平台面积约300m2,宽约3-5m,长约50m。

坡面稳定,整个区域裸露面积约2850m2。

坡顶植被生长良好,主要树种有桉树和相思树,林下植被主要是蕨类。

B区:中间的一段边坡,平均坡度为70度。

中部有宽约5-15m的崩塌堆积物;右侧上坡位置有一较规整的平台,平台面积约900m2,宽约6-8m;局部坡面为光滑岩石,坡度近90度;最上部坡度较缓,有较薄土层覆盖;坡面稳定,整个区域裸露面积约为12250m2。

坡顶植被生长良好,主要树种有桉树和相思树,林下植被主要是蕨类。

C区:右侧的一段边坡,平均坡度为60度,表层风化岩较松散。

坡面几乎全裸露,只生长少量的野草和蕨类。

中坡位置有一不规整的小平台,平台面积约800m2,宽约3-5m,为强风化花岗岩石质边坡。

坡面稳定,整个区域裸露面积约4150m2。

坡顶植被生长良好,主要树种有桉树和相思树,林下植被主要是蕨类。

坡脚有一小房子。

D区:坑口以外的边坡,平均坡度58度,为中风化花岗岩石质边坡,坡面较平整。

坡面稳定,整个区域裸露面积约750m2。

关于深圳地区废弃石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探讨

关于深圳地区废弃石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探讨
2 . 泥石 流 地 质 灾害 隐 患评 价
工作 .确定废弃石场 的危险性程度 。再结合城市规
划 ,开 展 地 区废 弃 的石 场 地 质 环 境 综 合 治 理 专 项 规 划 ,确 定 综 合治 理 顺 序 和 治理 方 案 。根 据 专 项 规 划 , 分 期 分 批 投 入 资 金 ,开 展 废 弃 石场 综 合 整 治 工 程 , 最 终 使 石 壁 变 青 山 。 同时 充分 发挥 社 会 力 量 , 吸 收 社 会 资 金 , 参 与 废 弃石 场 地 质 环 境 综 合整 治 工 程 。
城 市 建筑 I 学 者研 究 I U R B A N I S M A N D AR C H I T E C T U R E I S C H OL A R S ‘ S T U D Y
关于深圳 地 区废 弃石场 地质环境综 合治理 的探讨
Di s c u s s i o n on t h e Ge o l o g i c a l En v i r o n me n t Co mp r eh e n s i v e Ma n a g e men t o f Ab a n d o n e d Qu a r r i e s i n Sh e n z h e n Ar e a
h e m a t t h e q u a r r y p i t h a s b e e n p l a n n i n g f o r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l a n d o r p a r k , b u t t h e r e a l e s t i l l a b o u t 4 0 i n t o t h e wa s t e p i t Th e s e a b - a n d o n e d p i t s n o t o n l y a f e c t t h e S h e n z h e n c i t y e n v i r o n me n t ,

深圳市生态城市建设中废弃石场的治理设计

深圳市生态城市建设中废弃石场的治理设计

深圳市生态城市建设中废弃石场的治理设计深圳市是中国开放的前沿城市之一,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随着城市建设的进行,废弃石场问题日益突出。

废弃石场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污染了土壤和水源,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在深圳市生态城市建设中治理废弃石场是一项紧迫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对于深圳市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废弃石场治理设计,应该制定明确的规划和政策。

其中包括对废弃石场的分类和归类,根据不同石场的特点和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和计划。

比如,一些废弃石场可以改造成公园或者绿地,用来供市民休闲活动,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另外,一些废弃石场可以用来开展农业或者种植业,可以充分利用石场资源,提高土壤质量,为城市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治理废弃石场需要进行技术手段的支持。

由于废弃石场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治理过程中需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以及先进的工程技术等,对废弃石场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了解石场的地理特点,地质特征以及环境问题,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另外,在治理废弃石场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现代工程技术,进行土壤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确保治理过程的高效和快速进行。

第三,治理废弃石场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在深圳市生态城市建设中,治理废弃石场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和配合。

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和管理体系,对废弃石场的治理进程进行全面的监管和检查。

另外,相关部门需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市民对废弃石场治理的认识和了解,呼吁市民积极参与到废弃石场治理的工作中来。

最后,治理废弃石场还需要进行经济评估和资金支持。

治理废弃石场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因此需要进行经济评估,确定治理的经济成本和效益。

同时,对于治理废弃石场需要提供政府资金支持和引导,吸引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到治理工作中来,通过公私合作的方式,提高治理效果,推进废弃石场的治理工作。

综上所述,治理废弃石场是深圳市生态城市建设中一个紧迫而重要的问题。

深圳市余泥渣土处理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_徐硕

深圳市余泥渣土处理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_徐硕

深圳市余泥渣土处理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徐硕,陈宇,丁梁摘要:伴随着深圳城市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更新、轨道交通等大型市政设施的建设产生了大量余泥渣土,对于余泥渣土的安置使本来就用地紧张的深圳更加“捉襟见肘”。

一方面大量余泥渣土未能有效回收利用,另一方面规划建设的渣土受纳场被快速填满,供需矛盾日益增加,使得深圳面临严峻的渣土排放“危机”。

在国家大力倡导减少建筑垃圾的背景下,本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余泥渣土处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深圳市余泥渣土的排放问题。

关键词:深圳市,余泥渣土,余泥渣土受纳场1.引言2000年以前,由于深圳市填海工程以及低洼地带广泛分布,城市建设基本面临缺乏土方的境地,因此余泥渣土1的处理大部分由社会自发完成,而政府主管部门只需建设一个规模很小的余泥渣土处理设施就足以应付,不会特别重视,更不会做深入研究[1]。

2001年以后,由于待建用地逐步减少,低洼地带基本填平,加之填海工程基本完成,同时国家对填海行为也开始了严格的管制。

原来的社会自发完成的余泥渣土处理平衡开始被打破。

到了2008年开始,随着轨道交通二期工程的全面开工,深圳市余泥渣土的排放问题最终全面爆发,当时深圳市仅有一座余泥渣土受纳场,而且库容不足100万m3,而2008年深圳市的余泥渣土产生量为2000万m3[2],这造成了渣土处理供需的严重不平衡。

因此一些民间的渣土场应市场需求应运而生,但是其中也是乱象丛生,违法占用土地、污染周边环境等问题层出不穷,甚至引发了渣土受纳场周边居民的抗议等问题。

近几年媒体关于深圳市渣土无处排放以及渣土受纳场管理问题的报道数量逐年增加,2015年光明红坳余泥渣土受纳场滑坡事故2更是引起了全国的关注。

本文对深圳市余泥渣土的处理现状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深圳市余泥渣土1根据深圳市相关技术规范规定:“余泥渣土”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以及其他废弃物。

深圳市花岗岩石料开采及其环境效应与治理措施的开题报告

深圳市花岗岩石料开采及其环境效应与治理措施的开题报告

深圳市花岗岩石料开采及其环境效应与治理措施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业、道路建设和城市园林绿化等对石料的需求日益增加。

而我国南方地区以广东省为代表的建筑业对石料的依赖度非常高。

而花岗岩石料是中国南方地区常用的建筑用石材之一,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和扩大,花岗岩石料日益被广泛采用。

花岗岩石料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

大量的石料开采活动不仅会对地表土壤和水体造成消极影响,也会对采石场附近的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和危害。

因此,在加强建设的同时,如何控制桥梁、隧道、排水、供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合理安排开采空间,并加强对石料开采的环境监测和治理,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篇开题报告旨在探究深圳市花岗岩石料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相关治理措施,以期为深圳市花岗岩石料的可持续开采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研究对象和内容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深圳市石岩区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的花岗岩石料开采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分析,了解其开采量、开采方式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情况。

2. 研究内容(1)深入了解深圳市花岗岩石料的资源现状和开发利用情况,探讨花岗岩石料的开采方式和技术。

(2)分析花岗岩石料对水体、土壤和大气的影响,了解开采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3)总结花岗岩石料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和治理方案,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的治理方式。

三、预期研究成果1. 研究对深圳市花岗岩石料开采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了系统性、综合性的分析,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

2. 研究成果将给当地政府、采石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提供了参考和指导,能够为深圳市花岗岩石料的可持续开采和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深圳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走在全国前列5p

深圳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走在全国前列5p

xx建筑荒弃物质源化走在全国前列文 /xx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在建筑荒弃物的管理方面,整体上走在全国的前列。

30 年前,跟着城市建设“第一爆”的打响,深圳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剧增,基本建设量大,建筑荒弃物也日趋增加。

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在深圳土地存量减少、城市发展受土地限制愈来愈显然的状况下,如何妥当办理建筑荒弃物以扩大城市发展空间,成为城市管理需要直接面对并且迫在眉睫的问题。

为此,深圳大力推动建筑荒弃物综合利用试点,目前已有 4 个建筑荒弃物综合利用项目投入使用,建筑荒弃物年办理能力达 350 万吨,年资源化率超出,节约土地 350 亩。

其余,深圳正在规划建设建筑荒弃物综合利用家产园,估计在几年内可基本全面实现建筑荒弃物的综合利用,使建筑荒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90%,相当于每年节约土地 900 亩,基本解决全市建筑荒弃物问题。

“垃圾围城”促 xx 破局建筑荒弃物给城市的可连续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

目前深圳的建筑荒弃物的办理大体上分为两种:未经任何办理直接填埋,占90%以上;进行轻度分拣,即分拣出可直接变卖的废金属等,占5—10%。

依照每万吨建筑荒弃物占用填埋土地约 1 亩计算,采纳简单填埋的方式办理建筑荒弃物,深圳每年将耗费土地近千亩,这与深圳市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现状形成尖锐的矛盾。

“十一五”时期,深圳新建建筑面积每年以2000 万平方米的速度增加,每年的旧城改造将达500 万平方米,依照荒弃物均匀产出量折算(每新建 1 万平方米,产出建筑荒弃物 500—600 吨;每拆掉旧楼 1 万平方米,产出建筑荒弃物近万吨),深圳每年产出建筑荒弃物约1000 万吨,并且全市20 年来的建筑荒弃物总存量约有 6000 万吨。

依照国际测算法,每万吨建筑荒弃物占用填埋场的土地 1 亩,深圳每年产生的建筑荒弃物填埋占地面积就要上千亩,办理20 年来的存量建筑荒弃物需占用土地6000 亩。

其余,深圳市原有的建筑荒弃物受纳场西丽塘朗山受纳场(库容432 万方,占地 33 万平方米, 495 亩)、龙岗中心城受纳场(库容 120 万方,占地 11 万平方米, 165 亩)和宝安西乡受纳场(库容 505 万方,占地 12 万平方米,180 亩)均已填满关闭。

浅谈深圳地区边坡地质灾害的治理

浅谈深圳地区边坡地质灾害的治理

5 42 3 .5
3 .O 11
自分 比 4 。

8 4 0 2 3 2 4.7 2-5
O7 .6
264 .5
15 .4
高陡边坡是其主要原 因, 强降雨则 是发生边坡灾 害的诱
特区成立初期,城市建设主要集 中在 台地及冲 、 洪 积平原区。 随着城市规模 不断扩大 , 城市土地需求增大 , 城市建设不可避免地 向山前地带发展 。 由于 山体开挖形 发 因素 。 深圳地区处在广东 省主要构造高要一 惠来东 西向断
( k m )
( ) %
1 . 的空间形态特征 。由于无序开 发建设 , 边坡 深圳
已有边坡在空间分 布较为复杂 。整体而言 , 边坡 主要分
布在 中部 、 北部 以及 东部地区 , 且大部分 边坡未进行 开 挖治理设计 , 仅有少量仅采取 简易支挡措施 。主要特征 为坡面杂乱 、 坡度较陡 、 无植被覆盖 、 无稳 固的支挡结构
的不 稳 定 。
二、 深圳地 区边坡地质灾害的特 点 深圳地区的大部分边坡 为深挖或高填形成的。 山前
深圳地 区的岩石种类繁 多 ,按成 因分类有侵入岩 、 火山岩 、 沉积岩和变质岩 。其 中加里东期和燕山期花岗 岩的出露面积约 占整个深圳地 区面积的 5 %; 0 火山岩主 要 岩性为流纹质凝灰岩 、凝 灰质砂 岩和含砾凝灰 岩; 沉 船只的摆动大或者通讯接 口接触 不良所致 。 建议在测量
裂南侧 , 东向莲花山断裂的南 西段 , 且是莲花 山断 北 并
裂北西支 ; 五华一 深圳断裂带西南段展布 区。 受其控制和 影 响, 深圳地 区地质构造 比较复杂 。断裂及其次级构造
成较多高陡边坡。根据边坡普查结果 , 深圳 市 目前边坡

深圳市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影响评价

深圳市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影响评价

配料用粘土、辉绿岩、建筑用花
非金属矿产 岗岩、饰面用大理岩、水泥用大
39
理岩、水晶、钾长石、冰洲石、高
岭土
矿产 地下水、矿泉水
9
2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21 深圳市88处废弃矿山中,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
废弃矿山共有45处,占废弃矿山总数的51. 14% %
其中,存在崩塌或崩塌隐患的废弃矿山共有42处% 这些崩塌点主要是矿山边坡开采后未进行有效治
4处、福田区2处,罗湖区没有分布%废弃矿山多为
露天开采的采石场,仅有鹏茜矿、深茂水泥厂采石场
2处为地下开采。其中,有25处废弃矿山经过不断 地恢复治理,地质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基本不存在
地质环境问题,已经完成恢复利用,建成了居民区、
公园以及电厂等基础设施%其余的63处废弃矿山
都存在
题, 主要
、形
观破坏和土地资源破坏3种。地形地貌景观破坏、
环境和土地资源2%为了有效控制矿产资源开发利
用对环境的影响与破坏,逐步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
地质环境问题,迫切需要对城市废弃矿山进行地质
环境调查评价,为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和恢复
提供依据3 %
目前对于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的方法较多比匕如
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综合评判法、综
合指数评判法、综合指数评估法、爛权物元法等[45] %
收稿日期:2021-05-12 责任编辑:刘硕 第一作者简介:刘都义(1962 — ),男,广东平远人,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及水工环地质,E-mail :liuduyi@ 163. com% 通讯作者简介:施秋华(1985 — ),男,湖北武汉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地质环境评价和地质灾害防治技术,E-mail:sqh927@qq. com% 引用格式:刘都义,魏慧,劳丽燕,等•深圳市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影响评价中国矿业,2021,30 01): 7479. doi:10. 12075/j. issn. 1004-4051 2021 S1 076

深圳市福田区华富村东、西区旧宅区改造项目拆除建筑废弃物减排及综合利用方案

深圳市福田区华富村东、西区旧宅区改造项目拆除建筑废弃物减排及综合利用方案

目录一、项目实施背景 (2)二、项目概况及综合利用方式 (3)1、项目名称、建筑面积及地点 (3)2、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概况 (5)3、建筑废弃物数量 (4)4、建筑废弃物种类 (5)5、综合利用方式 (6)6、污染防治措施 (6)7、影响综合利用技术方案的因素 (7)二、深圳市亨通丰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优势 (8)1、专业从事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 (8)2、成熟的现场资源化循环利用处理经验 (8)3、大型的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理基地 (8)4、先进的再生建材产品生产技术工艺 (9)三、建筑废弃物现场资源化循环利用方案 (9)1、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总体思路 (9)2、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实施过程 (10)3、项目实施准备工作 (11)4、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12)5、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生产线设置及人员配备 (14)6、计划投入资源化设备图片及处理能力证明材料 (15)7、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种类、数量及使用计划予以说明⋯⋯................... ⋯.178、不能综合利用的建筑废弃物运往专门处置场所的路线及处置地点 (19)9、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时间安排 (20)四、项目实施保证措施 (21)1、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实施监督 (21)2、工期保证措施 (21)3、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措施 (22)五、项目实现的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23)1、节约土地 (23)2、减少环境污染 (23)3、减小给城市交通带来影响 (23)4、节省天然砂石的使用 (23)、项目实施背景随着深圳市城市更新进程的加快,城市更新过程中旧建筑拆除所产生的建筑废弃物数量也在快速增长,据统计,深圳市每年产生建筑废弃物在1200 万吨以上。

城市建筑拆除产生大量废旧建筑材料,因难以回收利用而被填埋处理,也由此引发一系列诸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占用土地的危害。

材料资源浪费背离了目前低碳发展目标,若能对废旧材料循环利用则可,从源头上解决建筑废弃物运输、填埋、污染、排放等系列问题。

深圳市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深圳市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深圳市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徐祥银
【期刊名称】《中国地质》
【年(卷),期】1996(000)005
【摘要】深圳市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为世人瞩目,正向国际性城市迈进。

同时,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成为强大的“地质营力”,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反馈机制产生的各种地质灾害日见突出,对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总页数】3页(P29-31)
【作者】徐祥银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43
【相关文献】
1.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分析 [J], 邹富宝;吴华;张文海
2.关于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的探讨 [J], 赵忠忠
3.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对策 [J], 张炜光
4.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J], 杨阳
5.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探究 [J], 严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建筑┃学者研究┃U RBANISM A ND A RCHITECTURE ┃S CHOLARS ,
S TUDY
287
关于深圳地区废弃石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探讨
Discussion on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Abandoned Quarries in Shenzhen Area
■ 付 强 ■ Fu Qiang
[摘 要] 深圳市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形成逾70余处的花岗岩石场坑口。

其中约30处石场坑口已陆续规划为建设用地或公园,但仍有约40处成了废弃的坑口。

这些废弃坑口不仅影响深圳的城市环境,还存在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

为美化深圳地质环境,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缓解深圳市的土地资源,因此,对深圳废弃石场进行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探讨很有必要和意义。

[关键词] 废弃石场 地质灾害隐患 城市地质环境 城市土地资源 国际性城市
[Abstract] After 30 years of rapid development, Shenzhen fo- rmatted more than 70 of the granite quarry pit. About 30 of t- hem at the quarry pit has been planning for construction land or park, but there are still about 40 into the waste pit. These ab- andoned pits not only affect the Shenzhen city environment, but also has the hidden danger of serious geological disaster. For the beautification of Shenzhen geological environment, el- iminating the potential geological disaster, relieving Shenzhen city land resourc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and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omprehensive manage- ment of abandoned quarries in Shenzhen area.
[Keywords] abandoned quarries, geological disaster, geologic- al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city land resources, international city
一、 废弃的石场坑口现状
深圳废弃的石场坑口主要分布在特区外和特区
内的南山区等区域,其中南山区的分布密度最大,分布有6处。

深圳废弃的石场坑口主要存在地质隐患为边坡失稳、泥石流。

其中边坡失稳隐患是分布最普遍、范围最广的灾种,在每个废弃的石场坑口均有分布,主要因闭坑时石壁台阶建立不规范,加之开采遗留面长期受风化作用的侵蚀,形成块石崩落;有3处废弃石场存在泥石流隐患,为不规范地在石场内堆填余泥渣土造成。

大多数废弃的石场坑口内还有人员居住,据调查,居住人员总数约800人。

二、 废弃的石场地质灾害隐患评价
1. 边坡失稳地质灾害隐患评价
废弃的石场的石壁高度多为20~40 m,坡度近乎直立,台阶宽度为1~3 m;土质边坡坡度多为60°,坡高多数超过了10 m,石壁边坡的高度与坡率均超过了建筑边坡规范的允许值。

加之缺乏排水系统,坡面植被覆盖率低,石壁面岩土裸露,长期受风化作用侵蚀和雨水的冲刷,导致石壁面块石剥落育,甚至形成楔形状的岩质崩塌。

边坡失稳地质灾害隐患主要威胁坑口居住人员的安全,其中受地质灾害威胁等的有3处,威胁人数约30人;受地质灾害威胁较大的有5处,威胁人数约60人。

2. 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评价
深圳地区有三处废弃石场,关停后曾进行了回填,回填的土方堆积于原采坑内,形成固体松散物补给源。

采用水利部提出的公式:Q=0.278 KIF。

Q—— 洪峰流量(m 3
/s); K—— 洪峰径流系数,取0.7; I—— 汇流历时内平均降雨强度mm/h; F—— 集雨面积m 2。

按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的《泥石流(潜在泥石流)沟严重程度(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分表》的标准对潜在泥石流的各因子在进行评分、评价,此三处废弃石场的泥石流均属于中等易发的泥石流。

潜在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不仅对人员构成威胁,威胁人数约90人,甚至还威胁坑口下方的市政道路,见图
1。

图1 深圳某废弃石场内的泥石流隐患图
三、 废弃的石场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整治建议 深圳已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并被国务院定位于国际花园城市,对环境要求高,加之经过30余年的高速发展,土地资源变得异常紧张。

而废弃石场不仅影响环境,还存在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并占用了大量土地,从而影响城市建设。

可按照分期分批、结合城市规划的原则,对深圳地区废弃石场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

首先,开展全面的地质环境调查和危险性评估工作,确定废弃石场的危险性程度。

再结合城市规划,开展地区废弃的石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规划,确定综合治理顺序和治理方案。

根据专项规划,分期分批投入资金,开展废弃石场综合整治工程,最终使石壁变青山。

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废弃石场地质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四、 废弃的石场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整治的意义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做好城市内废弃石场的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对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甚至释放城市建设空间都非常有意义。

也可作为珠三角都市圈城市发展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杨冰冰,夏汉平等.采石场石壁生态恢复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5(2).
[2]王铁桥,许文年.挖方岩石边坡绿化技术与方法探讨[J].山峡大学学报,2003(25).
[3]许祥佑.矿区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煤矿环境保护,2000(14).
[4]陆志敏等.废弃石场绿化树种选择及配套技术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6(3).
(作者单位:深圳房地产评估发展中心地质环境部,深圳 518035)
(上接第280页)
如何更好地做好交通建设规划,环节城市交通压力一直是各大中型城市需要应对的难题。

电子地图不仅可以提供更为详尽的车载导航,为使用者提供合理的行车路线。

同时也可以通过虚拟空间的设定,对交通系统进行设计或改造。

透过实景图和二维平面图的结合,为科学合理交通路线的设定及建设提供更为准确的参照。

对一些可变量的因素进行空间维度下的整合,可以减少城市交通建设的无用
之功。

三、 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系统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信息时代日渐深入寻常百姓家的今天,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电子地图所能兼容的地理信息、场景信息、空间信息,为城市发展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为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贺华涛.电子地图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应用与发展[J].城建档案,2012.
[2]陈能坦.浅谈网络电子地图的发展前景[J].测绘标准化,2009.
[3]虞积强,吴兆福,高飞,胡小华.导航电子地图和国家安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 (作者单位:广州绘宇智能勘测科技有限公司 5106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