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贞观之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贞观之治》教案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人教版新课标《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内容,即“贞观之治”。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贞观之治的出现是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的政策,并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它上乘繁盛一时的隋朝下启开元盛世,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也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盛世局面,这一时期中国与外国友好往来,中国文化转播世界,影响深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在学习本课中我们要掌握的知识有:唐朝建立的时间及建立者,“贞观之治”的含义,“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及对唐太宗有一定的了解,和这种盛世局面的表现,最后对我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认识及评价。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能力等等。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贞观之治”这一课程中,我们要对唐朝的建立有一定得了解,同时对于“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同学们自主探索,让学生假设如果自已是唐太宗,你会怎样治理国家;最后对女皇武则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应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去看问题,多角度的去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次课的过程中,我们应学习唐太宗李世民虚心纳谏、任人为贤的气度,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告诉学生应该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也要关注民生、节约自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社会的方展贡献一份力量,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贞观之治”的含义及出现的原因,和“贞观之治”这种盛世局面的表现。
难点:如何客观的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
四、教法设计
根据历史新课标的要求,要减轻学生负担,降低教学难点;增强历史课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启发性;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以在此次教学过程会以历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强历史课程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让学生讨论问题,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对于一些问题可让学生自主、主动的去探索,让他们发现学习历史的趣味之处等等。在此过程中,还要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通过历史学习,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
五、课时时数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太宗怀鹞”的故事,哪位同学听了可以给大家讲一下,都没听过是吗?那老师给大家讲一下:
唐太宗得到一只鹞鹰,极其漂亮,私下里(在内宫,非朝堂)把鹞鹰架在胳臂上玩,看到魏征来了,就把鹞鹰藏在怀里。魏征知道这件事(看出来了),就走向前去汇报事情,就势(向太宗)讲古代帝王由于安逸享乐而亡国的故事,暗暗地劝谏太宗。(魏征故意)说得时间很长,太宗担心鹞鹰捂死,因为太宗向来尊敬魏征,(不敢直接轰他走,只是婉转地)想让他把话说得短些。然而魏征说个没完,鹞鹰(最终)捂死在(太宗)怀里。”太宗怀鹞”,见于唐人刘悚的《隋唐嘉话》,讲述了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一段故事
故事中唐太宗很尊敬魏征,(不敢直接轰他走,只是婉转地)想让他把话说得短些。唐太宗为什么那么尊敬魏征?而魏征为什么又敢这样做?不怕皇帝在鹞死后治他的罪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今天的新课“贞观之治”。
(二)、讲授新课
1、唐朝的建立(618年)
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王朝陷于瓦解。地方的实力派之一的李渊也趁机起兵。
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李渊的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姐。李渊本是隋朝大臣,还曾参与过镇压农民起义,他看出隋朝即将终结,于是积极搜罗人才,发展力量,准备待机而动。617年7月,李渊认为起兵反隋的时机成熟,率军3万进入关中,很快攻破长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的消息传来,李渊即位做了皇帝,定都长安,建立唐朝,这就是唐高祖。
唐高祖即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按理说李建成应该是唐朝的第二代皇帝,但是唐朝的第二代皇帝却是秦王李世民,这中间是不是出了什么差错?
2、唐太宗李世民
大家看小字部分简单介绍唐太宗李世民,说他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智勇兼备,文武双全,在反隋和平定天下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秦王,最后说他是在激烈的斗争中夺取了皇位,在这过程中一件大的事件就是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玄武门附近设下埋兵一举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迫使唐高祖退位,自已当上了皇帝,年号贞观。
同学们听到老师的讲述后,如何评价“玄武门之变”?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老师:对于李世民来讲,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就没有他当皇帝这一回事。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也就没有贞观之治,但不得不说玄武门之变也是一次血腥的流血政变,一场手足相残的惨剧。
但历史总是由胜利者来书写,人们不记得他手刃兄弟的惨剧,却记得他是一名有作为的皇帝,被后人所称赞。为什么被后人称赞?因为他开创了唐朝的第一个盛世局面—“贞观之治”。
3、“贞观之治”
⑴解释: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唐太宗采取一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措施,出现太平盛世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太平盛世,咱们来学习一下盛世局面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贞观之治”的形成就好比建一座房子,我们把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比作是屋基,那唐太宗所在房子的屋基稳不稳呢?我们来学习一下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在这些治国思想上我们就不难理解“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了。请同学们看看这几组唐太宗的名言和一段话,谈谈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名言有:①“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请一位同学翻译一下(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食为人天,农为正本。”(以农为本,发展生产)
③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
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
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
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谦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成语有此而来,看来唐太宗十分勤于
政事,好问治国之道,善听正确的意见。“谦听则明,偏信则暗”
同学们也应该多听正确的意见,避免处差错。)
④太宗在贞观二年(628年),对左右大臣说,我曾对你讲过,贪
官无不爱财,其实他们并不懂得应当怎样爱财。就拿五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