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考古的主要收获·农业的起源(1)

合集下载

农业起源的考古发现和认识

农业起源的考古发现和认识

农业起源的考古发现和认识1.引言1.1 概述概述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人类从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定居农耕的生产方式。

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业起源的研究是人类学、考古学和生物学等学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通过对农业起源的考古发现和认识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早期农耕人类的生活方式、农业技术的发展以及农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

本文将综述农业起源的考古发现和认识,着重探讨早期农业遗址的发现和农业工具、农作物的考古证据,以及对农业起源的认识的理论和学说。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农业起源的历史过程和人类文明的演进。

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农业起源研究概述,并通过对考古发现和认识的详细分析,深入探讨早期农业的起源和农业革命的意义。

通过本文对农业起源的研究,我们希望进一步促进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理解,并为农业技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现代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分别介绍农业起源的考古发现和认识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将探讨农业起源的考古发现,包括早期农业遗址的发现以及农业工具和农作物的考古证据。

然后,我们将介绍农业起源的认识,包括农业革命的意义和影响,以及关于农业起源的各种理论和学说。

最后,我们将对农业起源的考古发现和认识进行总结,并归纳出相关的结论。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农业起源的历史过程和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旨在向读者介绍本文的整体架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全文的主题和逻辑关系。

首先,在本文的引言中,我们简要概述了农业起源的重要性和研究的背景。

接着,我们明确了本文的目的,即通过考古发现和学说来认识农业起源。

这样的引言部分有助于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整篇文章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

历史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概述

历史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概述

历史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概述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概述中国古代农业是中国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下将对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进行概述,包括农业的起源、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进步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等方面。

一、农业起源与农业生产方式的演进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人们开始在中国的黄河流域进行农业生产。

最早的农业生产方式是放牧和采集,人们主要依靠自然环境的资源进行生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掌握了农田开垦和耕种技术,开始种植农作物,这标志着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在原始社会的农业生产中,人们通过插秧、耕种和除草等劳动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开始使用牲畜和农具等简单机械进行农业生产,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此后,农田的大小和农业生产的规模逐渐扩大,农业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

二、农业技术的进步与革新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在作物种植方面,人们掌握了旱地耕作和水田耕作的技术,并发展了灌溉设施和农田排水系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在农事活动方面,人们逐渐发展了施肥、灌溉、除虫和除草等农业管理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农作物的生长难题。

同时,人们还通过集约化经营、改进农具和引进新作物等方式推动了农业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在畜牧业方面,人们通过选育和改良畜禽品种,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畜牧业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对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保障了人民的生活需求,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农业的进步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农民生产出的农产品成为商品,通过贸易和交换活动流通到各个地区,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同时,农村的经济活动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资支持。

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关于中国农业起源,古籍中有许多美丽动听的传说故事,经常要归功于伟大的神农、后稷和黄帝或其他帝王、名臣等等(1)。

但要想真正解决中国农业的起源问题,仅凭古史传说是不可能的,必须依靠考古学和民族学的丰硕成果。

近半世纪以来我国的考古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已使我们能够了解中国原始农业的基本面貌,而近几十年来的民族学研究,又使这个基本面貌更加清晰和生动。

编辑。

一.农业的发明农业是在采集经济基础上产生的。

产生的时间大约是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或新石器时代初期。

人们在长期的采集野生植物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一些可食植物的生长规律,经过无数次的实践,终于将它们栽培、驯化为农作物,从而发明了农业。

当农业在人类经济生活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时,就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家曾在山西省朔县峙峪和沁水县下川等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发现了石刀、石锯镰、石磨盘、石磨棒等采集野生谷物的工具。

其年代是距今28000—12000年,在地质年代上属于更新世晚期,当时处于冰期和间冰期交替之中。

冰期气候干冷,狩猎不易,植物减少,人们的食物匮乏,迫使人们努力去采集野生植物充饥,也加深了对野生植物的观察和认识。

在距今13000—12000年左右,处于间冰期,气候转为较温暖湿润,草本作物生长较为茂盛,禾本科植物增多,人们更易于采集到野生谷物,也会更加珍惜这些野生谷物。

人们先是注意加以保护,然后尝试进行种植。

一旦尝试成功,就会加以推广。

农业也就诞生了。

因此最初的农业生产是完全模仿野生谷物的生长过程,将采集的野生谷物撒在地上,让它自然生长,到成熟时用手摘取,这是最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

民族学的资料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例证:云南的独龙族就是将野生稻的种子撒在草地上,然后把草拔下来,既清除了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杂草,又可利用带起来的泥土掩埋种子。

农作物长大后,如果附近的草木遮挡阳光,则把这些树枝和杂草折断,让作物在阳光下生长。

古代农业的起源考古学的证据

古代农业的起源考古学的证据

古代农业的起源考古学的证据古代农业的起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通过考古学的研究和发掘,我们可以追溯到古代农业的起源,来了解人类是如何过渡从狩猎采集转变为农耕社会的。

以下将介绍一些古代农业起源的考古学证据。

1. 遗址和遗物考古学家通过对古代农业遗址的发掘和分析,发现了许多与农业有关的证据。

这些遗址往往包括农田、农具、农作物遗骸以及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建筑物等。

例如,中国河南的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大量的耕作工具和农田遗址,证明了古代中国人在公元前17世纪已经开始了农耕生活。

同样,在埃及的金字塔附近也出土了许多埃及人在古代农业中使用的工具和农田遗址。

2. 植物和动物遗骸通过对古代农业遗址中的植物和动物遗骸进行研究,考古学家可以了解到当时人类的农作物和畜牧动物。

例如,在中东地区的一些古代遗址中发现了小麦、大麦、豌豆等农作物的遗骸,表明古代人类已经开始种植和收割这些农作物。

此外,研究动物遗骸还可以揭示出古代人类驯养和饲养动物的情况,比如古埃及人的驯化猫以及古代中东地区的驯化牛。

3. 农业技术和建筑古代农业发展还涉及到农业技术和建筑。

通过对古代农业遗址中的建筑结构和工具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类是如何运用技术来改善农业生产的。

例如,古埃及的农田灌溉系统和农具的发展表明古代人类已经开始利用水利技术来管理农田和灌溉作物。

另外,在古代中国的农业遗址中还发现了许多农业工具和农田排水系统,这些证据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情况。

4. 痕迹和化石除了遗址和遗物,考古学家还通过对土壤和岩石中的痕迹和化石进行分析来研究古代农业的起源。

例如,通过对土壤中不同层次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土地的利用方式以及农田的变化情况。

另外,通过对古代农田和森林中的花粉和植物残渣的研究,可以了解当时的植被和农作物类型。

这些痕迹和化石都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揭示了古代人类农业发展的历程。

综上所述,考古学通过对古代农业遗址、遗物、植物和动物遗骸、农业技术和建筑、痕迹和化石等多个方面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证据,揭示了古代农业起源的历史进程。

中国农业考古的主要收获·农业的起源(1)(一)

中国农业考古的主要收获·农业的起源(1)(一)

中国农业考古的主要收获·农业的起源(1)(一)(一)农业的起源1.农业起源理论农业的起源是农业考古学的重点研究课题,西方的学术界对农业起源问题异常重视,早在18世纪就开始接触这个问题,19世纪就有一些学者从人类学史的角度进行探索。

到了20世纪,由于考古学的发展,特别是在近东发现了许多早期农耕遗址,从而使农业起源问题引起更多学者的重视,纷纷提出各种假说,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农业起源问题上,英国考古学家柴尔德的贡献很突出。

他首先将农业的产生作为区分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标准,而不是传统的以磨制石器和陶器为主要标志,并将农业的诞生称之为新石器革命,认为其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性完全可以与近代的产业革命相比而毫不逊色。

从而使考古界对农业起源问题更加重视,在考古发掘中更加主动自觉地搜集有关农业起源的信息,并对起源的原因进行各种探索。

西方有关农业起源问题主要有下列几种假说:(1)绿洲说柴尔德本人就以提出农业起源于绿洲的假说而闻名。

柴尔德认为在冰河末期,湿润而寒冷的近东气候变得温暖而干燥,植物只在河边及绿洲生长,动物栖息在水源近处,人类也不得不居住在水源附近,因而得以观察周围的动植物,于是逐渐将植物进行栽培,将动物进行驯化。

农业就这样产生了。

(2)原生地说美国考古学家布雷德伍德则认为近东过去l2000年间气候并未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否定了以冰河后期气候变化为前提的绿洲说。

布雷德伍德认为在冰河后期的近东,曾有野生谷物和野生动物共生的原生地带。

洪积世末期,人类采集食物的能力已相当高,可供食用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定居的时问逐渐变长,与周围动植物关系更加密切,认识也更为加深。

人们反复试验谷物的收割和种植、动物的捕获与饲养,从而出现了农业的曙光。

(3)新气候变化说后来出现了新资料,通过花粉分析的结果得知,洪积世末期的近东气候是由寒冷干燥转向温暖湿润,于是气候变化引起的农业发生说又从新的角度被重新提出来。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大约在公元前9000年的洪积世末期,气候变得温暖湿润,野生谷物的生长地扩展,人们为了更方便采集食物,离开了原来居住的洞穴,逐渐在平原上生活下来。

简述中国农业起源

简述中国农业起源

中国农业起源[摘要] 农业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在其本身农业保持长盛不衰,或能够从外部取得农产品可靠供应的条件下,其文化和历史才能持续发展[1]。

因此,农业对于拥有着几千年辉煌文化的中国,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农业的起源是一种漫长的演化过程,关于农业起源的各种传说也非常多。

本文将对中国农业起源作简要说明。

[关键词]中国农业农业起源农业起源传说1、简述中国农业起源农业伴随着人类的起源而生产。

当农业起源时,还没有文字记载,只有一些经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流传下来。

早在距今一万年左右,农业开始在我国出现,原始农业初步发展。

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制时代,原始农业也逐渐向粗放农业转变,为后来农业的长足发展创造了条件[2]。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距今170万至1万年前,已有脱离动物界的原始人类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

当时还没产生农业,原始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史称旧石器时代,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常常面临饥饿的威胁。

如何获得稳定而可靠的食物来源成了农业起源的动力。

距今1万至4000年前,也就是史称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创始了农业。

一般认为,采集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种植业,狩猎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畜牧业。

从最原始的社会我们进化到了现在,我们的农业也发展到了一定的技术高度。

我国农业发生最早的地区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土壤疏松肥沃,气候温暖干燥,为原始农业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考古学资料表明,黄河中游的磁山和裴李岗文化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

遗址中发现大量粟类作物,有的窖穴堆积达2m以上。

从出土工具看,不仅有石斧、石刀、石铲、石镰等种、管、收农具,还有石磨盘和石磨棒等粮食加工工具。

此外,还表现有猪、狗、鸡的遗骸,说明当时已经形成农牧混合型农业经济。

有学者根据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谷物种植的遗迹、遗址从而断定中国农业起源于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和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期前期,并得出中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的中心之一[3]。

考古学与古代农业发展

考古学与古代农业发展

考古学与古代农业发展考古学与古代农业发展导言: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化和古代人类活动的学科,通过对古代文物和遗迹的发掘、分析和研究,揭示古代社会的发展与演变。

古代农业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重要的考古资料之一,它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考古学对于古代农业发展的研究成果,以及古代农业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一、考古学对于古代农业发展的研究成果1.农业起源的研究:考古学家通过对古代农业遗迹的发掘和分析,揭示了农业起源的重要证据。

例如,中国考古学家在甘肃崇信县发现了距今8000年左右的黄土崖洞遗址,通过对该遗址的考古发掘和植物遗存的分析,发现了最早的农业遗存和野生植物的驯化证据,这一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农业技术的研究:考古学不仅可以揭示古代农业的起源,还可以研究古代农业的具体技术和方法。

通过对古代农具、农作物种子、农田遗址等的发掘和研究,可以了解古代农民的耕作方式、农作物的选择和种植技术。

例如,埃及金字塔附近的古代农田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农具和农作物遗存,通过对这些遗存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埃及农民的种植技术和农业生产水平。

3.农业社会的研究:考古学家还可以通过对古代农业社会的研究,了解古代农业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农业的兴起使人类从食物获取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人们可以通过农业生产获取稳定的食物来源,进一步发展其他经济活动和文化艺术。

通过对古代农业社会的遗址和文物的研究,考古学家可以了解到古代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组织、文化习俗等。

二、古代农业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意义1.食物供给的稳定:古代农业的发展使人们可以在固定的土地上种植农作物,从而实现食物供给的稳定。

不再像狩猎采集社会那样依靠大自然的食物资源,农业社会可以种植各种农作物,养殖各种牲畜,使人类不再忍受饥饿和食物短缺的苦楚。

2.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农业的发展也催生了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出现。

中国农业起源研究的新思考和新发现

中国农业起源研究的新思考和新发现

我国农业起源的研究一直是考古学和人类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学者们的不懈努力,对我国农业起源的研究逐渐取得了新的突破和发现。

本文将对我国农业起源研究的新思考和新发现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我国古代农业的起源提供新的视角和观点。

一、农业起源的时间与地点对于我国农业起源的时间与地点,学者们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我国的农业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10000年左右。

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我国农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

近年来,通过对各地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学者们开始对我国农业起源的时间与地点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他们发现,在我国南方一些遗址中已经发现了早期的农业文化,这为我国农业起源的时间提供了新的证据和依据。

二、农业起源的文化遗存除了时间与地点外,农业起源的文化遗存也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绳文和陶器等文物的研究,学者们发现了一些与农业相关的文化遗存。

这些文物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还为研究古代农业提供了实物依据和证据。

三、农业起源与社会发展农业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我国,农业的兴起不仅带动了人口的增长,还推动了社会的分工与交换。

农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交换,从而加速了古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四、农业起源与生态环境古代农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也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古代农业的兴起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带动了农业文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研究农业起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对我们认识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与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五、农业起源的意义与价值研究我国农业起源的意义与价值不仅在于对我国古代社会和文明的了解,更在于对人类农业文明的发展与演变的认识。

通过对我国农业起源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还可以为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我国农业起源的研究是我国考古学和人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对我们认识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有关中国农业起源的新资料和新思考

有关中国农业起源的新资料和新思考

有关中国农业起源的新资料和新思考1. 引言1.1 概述中国农业起源一直是考古学和历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农业起源于约10000年前的黄河流域,而这个观点也成为了学界的共识。

然而,近年来新的考古发现和学术思考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资料和观点,对中国农业起源进行了挑战和重新解释。

本文将引入这些新资料和思考,并探讨它们对我们对中国农业起源的认知所产生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引言、新资料和新思考、农业起源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考古学证据支持的农业起源理论以及结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本文的概述,然后明确文章结构并阐述每个章节内容。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引入新资料和思考,重新审视中国农业起源问题。

通过深入探讨这些资料所揭示出来的信息,并借助相关理论和证据加以解读与推测,我们希望能够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中国农业起源图景,同时也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性提供一定的启示与指导。

2. 新资料和新思考2.1 发现的新资料在研究中国农业起源的过程中,近年来不断出现了一些新的考古发现和相关资料。

这些新资料为我们对农业起源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首先,通过对遗址的挖掘和物质残留物的分析,人们发现了大量与农业活动相关的证据。

例如,在某些遗址中发现了种植作物的种子、果实等植物遗迹,以及与农业生产工具有关的工具、器皿等。

这些发现表明,在早期社会中已经存在着一定规模和组织形式的农业生产活动。

其次,通过对人类遗骸和动物骨骼等生物残留物的研究,人们能够进一步了解早期社会的食谱和食物来源。

例如,在通过碳同位素分析得出定量数据之后,可以确定早期居民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并从中推测出他们可能已经开始进行了种植或采集一些野生植物。

此外,在中国南方地区发现了一些宏观化石遗迹。

这些化石遗迹包括类似于水稻和小麦的植物种子,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动物化石。

这些化石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大约1.6万多年前,为我们提供了更早的证据来支持中国农业起源的时间点。

考古挖掘中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技术

考古挖掘中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技术

考古挖掘中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技术考古学作为一门探索人类历史文化的学科,通过对古代遗址的发掘和文物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其中,古代农业和农耕技术就是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本文将探讨考古挖掘中关于古代农业和农耕技术的发现及其意义。

一、农田规模与利用在考古挖掘中,经常可以发现古代农田的遗迹。

通过对这些农田遗址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农民的农田规模和农田利用情况。

例如,在中国的考古发掘中,曾经发现了龙山文化时期的大型农田遗址,这些农田遗址面积广阔,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已经相当发达。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农田遗址中灌溉设施的研究,了解古代农民的灌溉技术和水利设施建设情况。

二、农作物的选择和栽培技术古代农业的发展与农作物的选择和栽培技术密切相关。

通过对古代农田中种子和植物遗骸的分析,可以确定当时农民所种植的农作物种类,了解古代人民的饮食结构和农业经济的状况。

例如,在中苏韩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早期稻作和小麦的种植遗迹,这些发现为我们揭示了古代农业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同时,通过对农田耕作工具和农作物栽培遗迹的研究,我们还能够了解古代农民的耕作技术和种植方法。

例如,中国古代农田中发现的秧田和水稻栽培遗迹,说明古代农民在水稻种植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这些农作物的选择和栽培技术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线索,还能够为今后的农业发展提供借鉴。

三、农业生产组织与社会结构古代农业的发展与农业生产组织和社会结构密切相关。

通过对古代农田的布局和农田周边建筑物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农民的集体劳动和耕作组织方式,揭示古代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

例如,在中国的考古中发现的大型农田遗址,以及农田周围的各类建筑物,表明古代中国农民普遍存在与土地直接相关的社会组织,使得整个农田具有相对统一的管理和生产组织。

同时,古代农业的产出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对古代农田的年代划分和产出量的分析,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农业生产状况,推断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稳定程度。

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_农林学论文

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_农林学论文

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_农林学论文摘要: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是中国农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的研究,总结了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约8000至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主要集中在华北、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原始农业的发展经历了耕种和畜牧业的兴起、农业陶器和织物的发展等重要阶段。

原始农业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由狩猎采集型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转变,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中国原始农业;起源;发展;影响一、引言中国原始农业是指我国古代人类社会在农业时代之前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是中国农业史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的研究,可以探寻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农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二、起源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在公元前8000至9000年之间。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表明,中国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原始农业起源地。

这三个地区都具备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农业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起初,原始农业主要以野生植物和动物资源的收集为主,代表作物有水稻、谷物、大豆等。

随着人类对农业生产方式的逐渐研究和探索,栽培和养殖技术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耕种和畜牧业得以发展。

三、发展中国原始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

首先是耕种和畜牧业的兴起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研究和实践农耕技术,将土地开垦用于农业生产,并开始驯化和饲养动物,如猪、牛、羊等。

这一阶段的发展,为后期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农业陶器和织物的发展阶段。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土器等器具来储存和加工农产品,同时也开始发展纺织业,生产纺织品和服装。

这一阶段的发展,为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增加提供了物质保障。

最后是农业生产增加和农耕文化的形成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的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农产品供应量也得到了明显增加。

简述中国农业起源

简述中国农业起源

中国农业起源[摘要] 农业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在其本身农业保持长盛不衰,或能够从外部取得农产品可靠供应的条件下,其文化和历史才能持续发展[1]。

因此,农业对于拥有着几千年辉煌文化的中国,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农业的起源是一种漫长的演化过程,关于农业起源的各种传说也非常多。

本文将对中国农业起源作简要说明。

[关键词] 中国农业农业起源农业起源传说1、简述中国农业起源农业伴随着人类的起源而生产。

当农业起源时,还没有文字记载,只有一些经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流传下来。

早在距今一万年左右,农业开始在我国出现,原始农业初步发展。

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制时代,原始农业也逐渐向粗放农业转变,为后来农业的长足发展创造了条件[2]。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距今170万至1万年前,已有脱离动物界的原始人类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

当时还没产生农业,原始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史称旧石器时代,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常常面临饥饿的威胁。

如何获得稳定而可靠的食物来源成了农业起源的动力。

距今1万至4000年前,也就是史称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创始了农业。

一般认为,采集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种植业,狩猎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畜牧业。

从最原始的社会我们进化到了现在,我们的农业也发展到了一定的技术高度。

我国农业发生最早的地区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土壤疏松肥沃,气候温暖干燥,为原始农业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考古学资料表明,黄河中游的磁山和裴李岗文化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

遗址中发现大量粟类作物,有的窖穴堆积达2m以上。

从出土工具看,不仅有石斧、石刀、石铲、石镰等种、管、收农具,还有石磨盘和石磨棒等粮食加工工具。

此外,还表现有猪、狗、鸡的遗骸,说明当时已经形成农牧混合型农业经济。

有学者根据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谷物种植的遗迹、遗址从而断定中国农业起源于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和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期前期,并得出中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的中心之一[3]。

浅谈中国农业起源

浅谈中国农业起源

浅谈中国农业起源论文关键词:起源、考古论文摘要:中国农业的起源是一种漫长的演化过程。

先人们在自然和压力的条件下,采取半定居、定居的群聚方式,模仿动物的觅食习性,通过长期对植物的研究、筛选,开始了由利用向农业生产经济的转变,发明了农业。

农业的发明促进了结构向高层次的演进。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能够繁衍生存,得益于农业的发明。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考古学研究的进展使农业起源研究成为高层次理论探讨的一个热门课题。

考古学、地、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学等多学科的许多学者参与其中,通过孢粉学、粪化石、植物学、植物硅酸体分析、人骨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分析,对了解我们的先人吃什么以及农业如何起源问题带来了希望。

一、农业起源是一种漫长的演化过程。

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这片莽莽大地是块肥沃的田园。

这里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千万年的故乡。

众所周知,早在四五十万年前,在北京周口店一带就已经发现了猿人,叫“中国猿人”或“北京人”或“中国猿人北京种”。

从古猿人到广东曲江县的“马坝人”(介乎于猿与智人间的过渡人类),再到内蒙古的黄河套地带的“河套人”(智人)及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真人),他们已经懂得制造和使用石器。

他们用制造的石刀石锤,来与野兽像鹿、豹、熊、虎、土狼、野猪等搏斗,猎取食物。

为了避免风雨等自然现象和野兽的侵害,群居于洞穴。

古史称“穴居野处”,“茹毛饮血”的洪荒时代。

整个旧石器时代的经济是简单的狩猎采集经济,其特点是:(1)通过流动来保证资源供应;(2)通过某某某来缓解人口资源的压力;(3)领土占有意识较弱;(4)强化群体之间的食物分享。

中石器时代,先人们在石器的制造、捕猎能力等方面的技术虽然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随着猎物的不断减少,人口的不断增加,猎肉储存困难以及季节变化等因素,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是显而易见的。

他们只能靠野生植物冲饥,生存环境十分恶劣。

久而久之,先人们就渐渐的尝试保护、种植可食植物,来弥补肉食之不足。

中国农业考古的主要收获·农具的发明和使用(1)

中国农业考古的主要收获·农具的发明和使用(1)

在考古发掘中,有关农业的出土文物以农具的数量最大,门类齐全,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因为它是各个时代农业生产力的“测量器”和“指示物”[134]。

大体说来,原始农业时期,已发明了整地、收获、加工脱粒等三类农具。

商周时期已产生中耕技术,出现了中耕农具,并且发明了青铜农具。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牛马为动力的犁耕并发明了铁农具,同时还创造了加工农具石磨。

汉代是我国农具史上最为重要的时期,发明了整地机械耦犁和播种机械耧犁以及加工机械踏碓和风扇车。

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一套抗旱保墒的耕耙耱技术,相应地创造了耙耱等整地农具。

唐代在农具上的最大成就则是发明了曲辕犁,大量使用碾磨。

宋元以后的农具虽有一些改良和进步,但没有根本性的突破,中国传统农具已经基本成熟定型。

下面扼要介绍各地出土的农具。

1.整地农具整地是为了给播种后种子的发芽、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整地农具包括耕地、耙地和镇压等项作业所使用的工具。

在原始农业阶段,最早的整地农具是耒耜。

先是木质耒耜,稍后又发明了石耜和骨耜,以后又有石铲、石锄和石钁,在新石器时代末期,还发明了石犁。

商周时期的整地农具新增了青铜制作的铲、钁、锸及犁。

春秋战国时期的整地农具有铁制的耒、锸、犁铧、锄、钁及多齿锄等。

汉代的整地农具除了犁铧之外,新发明了耧犁和耱。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整地农具新增了耙。

唐代的整地农具主要是完善了耕犁的结构,出现了曲辕犁,同时还发明了碌碡等。

宋元时期新增加了在水田使用的耖。

明清时期的农具基本上继承宋元,没有太大的突破,在考古发掘中明清不是重点,因此出土实物不多。

斧、锛斧、锛是远古时代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出土的数量也最多。

人们既可用它作为武器,也可用来打击野兽,还可以用它来砍伐森林、加工木材、制造木器和骨器。

在石器时代,人们从事火耕和耜耕农业,开垦荒地之时,就需要用石斧、石锛来砍伐地面的森林,砍斫地里的树根。

石锛也可用来掘土翻地,所以石斧、石锛也是原始农业开辟耕地时的重要农具,只有在商周之后,由于农业的进步,已脱离刀耕火种阶段,砍伐森林已不是农耕的重要任务,因此斧、锛在农耕作业中的地位大大下降,但在手工业中却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中国农业考古的主要收获农耕技术的创造1

中国农业考古的主要收获农耕技术的创造1

中国农业考古的主要收获·农耕技术的创造(1)(五)农耕技术的创造至今为止,最早而又最系统、最详细记载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农学专著是后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在此之前,虽也有些农书,但都很简略,且大多失传,传世的为后人的辑佚。

如汉代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有一系列发明创造,但却只有《氾胜之书》和《四民月令》两部篇幅不大的农书,且都失传,目前只有后人的辑本,并非全貌,因而对汉代的农业生产技术一直不甚了解。

对先秦农业生产技术记载较为完整的是《吕氏春秋·士容论》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四篇文章。

再往前只有诸子百家著作中的只言片语以及《诗经》中的若干章句而已。

要了解商周时期的农业生产只靠文献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更不要说原始社会时期的农业生产了,离开考古完全无能为力。

考古发掘提供给我们大量的实物资料,特别是出土的粮食作物遗存和动物遗骸,让我们得以了解远古先民种植哪些作物和驯养哪些畜禽。

而要知道这些作物和畜禽是如何种植和驯养的,就必须研究出土的农业工具、农田遗迹和一些形象材料(如农田模型、画像砖、画像石、壁画等),此外还要参考一些民族学的资料来复原古代(特别是原始社会)农业的生产过程,以探求当时的生产技术。

下面我们结合文献简略地介绍一下解放以来有关大田生产技术情况(重点为新石器时代至南北朝时期)的一些考古资料。

1.整地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对中国原始农业是不大了解的,往往只是以“刀耕火种”、“砍倒烧光”概括之,具体情况知之甚少,以致1959年出版的《中国农学史》专著,完全避开原始农业,只从《诗经》谈起。

经过几十年考古资料的积累,人们对原始农业有了较清楚的认识。

从原始农具的种类只有整地、收割、加工三类,推测当时的生产过程只有整地、播种、收获、加工四个环节。

除了播种可以直接用手以外,整地、收获、加工都要使用工具。

从对土地的使用情况看,原始农业可分为火耕(或称刀耕)农业和耜耕(或称锄耕)农业。

考古学解析古代农业实践

考古学解析古代农业实践

考古学解析古代农业实践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古代人类生活的学科,通过对古代遗址的发掘和文物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以及经济活动等。

在考古学的研究中,农业实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从考古学的角度解析古代农业实践。

一、农业的兴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农业的兴起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农耕时代。

通过考古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农业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开始了一种种植和采集农作物的生活方式,逐渐形成了农耕文化。

在中国,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早期农业遗址,如河南安阳的二里头遗址和陕西西安的仰韶遗址等,这些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农具和农作物的种子,为我们研究古代农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二、古代农业的工具古代农业离不开各种农具的使用。

考古学家通过对古代遗址的发掘和文物的研究,发现了许多古代农具,如犁、锄、耙等。

这些农具的出现和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古代农业的生产效率。

古代农具的制作和使用也反映了古代人类对农业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农业实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古代农业的作物古代农业实践中的主要作物包括谷物和蔬菜水果等。

谷物如稻米、小麦、玉米等是古代人类重要的粮食来源,而蔬菜水果则提供了人类所需的营养和维生素。

通过对古代遗址的研究,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的农作物种子和果实的遗迹,这些遗迹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农业物种的重要线索,也反映了古代农业的发展和改良。

四、古代农业的方法古代农业的方法主要包括耕种和灌溉等。

耕种是指通过犁、锄等工具将土地翻耕、松土,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灌溉则是通过引水系统将河水或井水引入田地,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足够的水源。

通过考古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古代农业灌溉系统的建设情况,这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农业生产方式具有重要的价值。

五、古代农业的发展与影响古代农业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农业的兴起导致了人类社会的农耕经济时期的到来,人类开始定居下来,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农业的起源 1.农业起源理论农业的起源是农业考古学的重点研究课题,西方的学术界对农业起源问题异常重视,早在18世纪就开始接触这个问题,19世纪就有一些学者从人类学史的角度进行探索。

到了20世纪,由于考古学的发展,特别是在近东发现了许多早期农耕遗址,从而使农业起源问题引起更多学者的重视,纷纷提出各种假说,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农业起源问题上,英国考古学家柴尔德的贡献很突出。

他首先将农业的产生作为区分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标准,而不是传统的以磨制石器和陶器为主要标志,并将农业的诞生称之为新石器革命,认为其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性完全可以与近代的产业革命相比而毫不逊色。

从而使考古界对农业起源问题更加重视,在考古发掘中更加主动自觉地搜集有关农业起源的信息,并对起源的原因进行各种探索。

西方有关农业起源问题主要有下列几种假说: (1)绿洲说柴尔德本人就以提出农业起源于绿洲的假说而闻名。

柴尔德认为在冰河末期,湿润而寒冷的近东气候变得温暖而干燥,植物只在河边及绿洲生长,动物栖息在水源近处,人类也不得不居住在水源附近,因而得以观察周围的动植物,于是逐渐将植物进行栽培,将动物进行驯化。

农业就这样产生了。

(2)原生地说美国考古学家布雷德伍德则认为近东过去l2000年间气候并未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否定了以冰河后期气候变化为前提的绿洲说。

布雷德伍德认为在冰河后期的近东,曾有野生谷物和野生动物共生的原生地带。

洪积世末期,人类采集食物的能力已相当高,可供食用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定居的时问逐渐变长,与周围动植物关系更加密切,认识也更为加深。

人们反复试验谷物的收割和种植、动物的捕获与饲养,从而出现了农业的曙光。

(3)新气候变化说后来出现了新资料,通过花粉分析的结果得知,洪积世末期的近东气候是由寒冷干燥转向温暖湿润,于是气候变化引起的农业发生说又从新的角度被重新提出来。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大约在公元前9000年的洪积世末期,气候变得温暖湿润,野生谷物的生长地扩展,人们为了更方便采集食物,离开了原来居住的洞穴,逐渐在平原上生活下来。

由于得到更多的日光照射,一些被人类无意中遗弃的种子容易在住处的周围发芽生长,使人们掌握了野生谷物的生长规律,开始种植谷物。

居住地周围的空地又给狩猎者饲养动物提供了机会。

农业便在这种良好的条件下发展起来了。

(4)人口压力说另一派学说认为人口的压力是农业起源的主要动力。

洪积世末期近东温暖的气候使植物繁盛,人口也随之增加。

而人口增加又需要供应更多的食物,光靠采集野生植物已不能满足需要,人们就开始尝试种植野生的草本谷物。

食物的增多促使人口增加,但人口增加到一定的限度时,又需要改进种植技术以提高产量。

农业就是在这周期性的过程中产生的。

(5)周缘地带说美国学者宾福德认为在一定环境区域内,由于人口的增加,原来的生活地区难以供给足够的食物,于是出现了两个集团,多出的人口成为移居集团,向适于生存的周围地区转移,而原有的集团留在原来的核心地带。

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食物来源的是移居人口增加的周缘地带,而不是核心地带。

弗朗内立进一步发展宾福德的假说,认为栽培作物开始并不是在野生植物生存地带,而是在其周围那些条件稍恶劣的地方发生的[1] (6)宴享说加拿大学者海登1992年提出了一种动植物驯化的竞争宴享理论。

他认为在农业开始初期,在驯化的动植物数量有限和收获不稳定的条件下,它们在当时人类的食谱结构上不可能占很大比重。

而有的驯化植物与充饥完全无关。

因此,一些动植物的驯化可能是在食物资源比较充裕的条件下,扩大食物品种结构,增添美食种类的结果。

例如谷物适于酿酒,有些植物纯粹是香料和调味品,一些葫芦科植物的驯化可能是用作宴饮的器皿,而狗除了狩猎外也是一种美食[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