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药品生产相关的微生物基础知识

甲型H1NI
13
二、常见微生物
种类 细菌 真菌 病毒
基本特点
0.5 ~ 5 μm,生长态时不耐热,部 分
能形成耐热芽孢
5 μm ~ 50 μm,形成芽孢随空气扩 散,不耐热
小于0.1 μm,一般不耐热,0.22μm 过滤不了
2024年220月24/227/2日7
14
三、真菌和细菌
大小 主要成员 细胞组成
(2)人体本身携带了无数的微生物(见上表),呼 吸、咳嗽会产生大量的微水滴,这些微水滴既含 有大量的尘粒,也含有大量的微生物。
(3)化装品如口红、眉笔、底粉不但产生大量尘粒, 还是微生物的良好营养物质。耳环、戒指、项链、 手表,隐藏了大量的尘粒与微生物。
2024年220月24/227/2日7
44
四、人员进出洁净区的要求
发生率(万/分钟) (0.3-1.0 ㎛)
10 50 100
250 500 750 1000 1500—3000
2024年220月24/227/2日7
37
⑥花粉
• 一朵花开放时可以产生几十万到上千万个花粉, 是严重的过敏源。
花种 1朵花开放时的花粉数 粒径/ ㎛
黑松
148万
40-60
等披花
59万
80-100
• 5、组长岗位职责
人员管理,无菌操作的准备程序,组织清场、换 批、复核计量,生产记录检查等
2024年220月24/227/2日7
25
• 6、机修人员无菌概念的培训 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无菌要求,生产流水线的准备 及故障排除、试车、保养及维修等
• 7、无菌操作岗位的文件管理 物料清单,无菌记录,清洁记录,设备运行维修 记录,生产指令单,各岗位(洗瓶、洗塞、称量、 灌装等)操作记录,批生产记录等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设计 (3)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设计 (3)一. 教材分析《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是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微生物的种类、生活习性和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生活中,他们可能对微生物的认识仅限于表面,没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观察和思考微生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微生物的种类、生活习性和作用,知道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微生物的种类、生活习性和作用。
2.难点: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的习性和作用。
2.实验教学法: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实验,使学生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实验视频等。
2.实验材料:准备微生物实验所需的材料,如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3.教学资源:收集与微生物相关的资料,如文章、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微生物?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介绍微生物的种类、生活习性和作用。
呈现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微生物实验,让学生观察微生物的特点。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现象。
4.巩固(5分钟)学生代表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微生物的特点。
教师点评并补充讲解。
微生物学的微小奇迹

微生物学的微小奇迹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微小生物——微生物的学科。
虽然它们体积微小,但是微生物却拥有许多令人惊奇的特性,让人们不禁感叹它们的微小奇迹。
本文将带领大家领略微生物学的微小奇迹。
一、无处不在的微生物微生物是地球上最普遍、最广泛的存在,它们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甚至在我们无法想象的地方。
空气中充满了微生物,水中的各种生物体中也有大量的微生物,土壤、植物和人类身体中也都存在微生物。
此外,在极端的环境中,如极地、深海、火山口等,也发现了许多特殊的微生物。
这些无处不在的微生物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环境。
二、神奇的繁殖方式微生物的生命周期非常短暂,但是它们却有着惊人的繁殖能力。
一些微生物能够在几秒钟内完成一个生命周期,而其他的微生物甚至可以在几小时内繁殖多次。
这使得微生物在短时间内就能快速扩散和传播,对于环境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三、强大的分解能力微生物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分解者之一,它们能够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为植物提供养分,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微生物还能够分解一些难以降解的物质,如塑料、橡胶等,这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四、多样化的作用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作为生产者,产生各种有用的物质,如抗生素、维生素、生物燃料等;它们也可以作为分解者,分解污染物,净化环境;此外,微生物还可以作为病原菌,引起人类和动物的疾病。
但是,只要我们正确利用微生物,就能够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利益。
五、未来的挑战与机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微生物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未来,微生物学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微生物的基因组和代谢机制,以更好地利用它们产生有用的物质;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应对微生物引起的各种疾病和环境污染问题。
但是,这些挑战也带来了许多机遇。
随着人们对微生物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它们,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微生物学是一门充满惊奇和可能的学科。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PPT课件

contents •微生物概述•微生物的生活环境•微生物的生理功能•微生物的应用领域•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未来展望与挑战目录定义与分类定义分类微生物的特点01020304体形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适应性强微生物的研究历史与现状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细菌真菌放线菌030201藻类细菌原生动物细菌附着在尘埃或其他微粒上,随空气流动而传播。
真菌孢子可随风飘散,遇到适宜条件时萌发。
病毒通过飞沫、气溶胶等方式在空气中传播。
人体内的微生物皮肤微生物肠道微生物维持皮肤酸碱平衡、抑制病原菌生长。
呼吸道微生物010204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微生物通过摄取营养物质进行代谢,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两个过程。
在分解代谢中,微生物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并释放能量。
在合成代谢中,微生物利用能量将小分子物质合成细胞所需的复杂有机物。
微生物的能量转换主要通过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等途径实现。
03生长与繁殖01020304遗传与变异输入标题02010403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面包制作酵母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松软。
酿造工业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酒、醋、酱油等调味品。
乳制品加工乳酸菌发酵制作酸奶、奶酪等乳制品。
工业发酵与食品制造医药生产与医疗保健抗生素生产疫苗制备生物诊断农业生产与生物肥料生物农药01生物肥料02食用菌生产031 2 3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大气净化环境保护与治理食品制造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面包、啤酒等食品。
医药生产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抗生素、维生素等药物。
生物治理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废气等环境污染物。
传染病防治食品防腐消毒灭菌微生物与人体健康肠道菌群免疫调节营养吸收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物质循环土壤改良生物固氮微生物研究的前沿领域微生物组学研究01微生物代谢与调控研究02微生物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学研究03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微生物资源挖掘与保护微生物代谢产物开发与应用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微生物生态与环境的挑战微生物生态失衡与环境问题微生物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响应与适应关注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与防控,保障人类健康与安全。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实录与点评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实录与点评微生物作为生物系统中最小的生物,存在于我们的世界中的每一个角落,从浅海到深海,从咸水到淡水,从高山到低地,可以说微生物无处不在。
微生物的存在对我们的生活有关系,从控制世界上最小的生物数量到生物进化,微生物都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微生物的研究也变得日益重要。
本次课程旨在介绍《无处不在的微生物》课程,针对不同学生的背景,以传授有关微生物学,生物学,生态学等科学知识,探讨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和调节地球系统。
二、教学实施1、教学内容(1)第一部分:体系结构:学习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三大基本分类,介绍各类微生物的特征及其种类;(2)第二部分:分级与演变:学习微生物的分类及演化史;(3)第三部分:生活环境:学习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及生活习性;(4)第四部分:功能及应用:探讨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及其生物技术应用;(5)第五部分:传染病及免疫:介绍微生物引发的传染病及其对人体的影响;(6)第六部分:环境污染:探讨污染物的产生及其对微生物的影响。
2、教学方法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座:将以讲座的形式进行介绍,以增强学习效果;(2)案例分析:让学生从实例出发,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相关知识;(3)团队学习: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以促进学生交流思想,吸收新知识;(4)实践实验:利用实验室设备,让学生进行在实践实验,以加深理解;(5)讨论课: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总结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发现能力。
三、教学效果1、学生对微生物的知识掌握得到提高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微生物的知识得到比较全面的掌握,包括体系结构、分级与演化、生活环境、功能及应用以及传染病及免疫等。
2、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课程教学中采用的讲座、案例分析、团队学习、实践实验及讨论课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全面深入的理解,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深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加深对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影响的认识,以及污染物的产生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微生物知识科普

微生物知识科普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那些小得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的微生物呀!你说微生物,那可真是神奇得很嘞!就好像一个小小的微观世界,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的“小精灵”。
咱平时吃的酸奶,那里面就有好多益生菌呢,它们就像是一群勤劳的小工人,帮着咱的肠胃做做“工作”,让咱的身体更健康。
这就好像家里来了一群热心的小帮手,帮着打扫卫生、整理东西一样。
还有啊,微生物可不都是好的哟!有些坏家伙也藏在里面呢。
就像有时候咱会生病,可能就是一些捣乱的微生物在作怪。
它们就像一群调皮捣蛋的小孩子,在咱身体里瞎折腾。
不过别怕,咱有医生呀,医生就像是厉害的警察叔叔,会把这些捣蛋鬼给抓住。
咱平时洗手为啥那么重要呢?就是要把那些沾在手上的微生物给洗掉呀!你想想,要是不洗手,那些微生物不就跟着咱到处跑,然后说不定啥时候就偷偷溜进咱身体里搞破坏啦!这就跟出门不洗脸一样,多不干净呀!微生物的世界可复杂啦!它们有的能分解垃圾,让环境变得干净些;有的能酿酒,让咱能喝到美味的酒。
这多有意思呀!就好像一个大杂烩,啥都有。
你再想想,要是没有微生物,这世界得变成啥样呀?垃圾堆得像山一样高,也没人帮忙清理;想喝酒都没的喝,那多无趣呀!所以说呀,微生物虽然小,可作用大着呢!咱平时也得注意和微生物好好相处呀!别乱吃东西,把那些坏的微生物吃到肚子里;多注意卫生,让那些好的微生物能好好生活。
这就像和邻居相处一样,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微生物呀,真是让咱又爱又恨。
爱的是它们给咱带来的好处,恨的是那些让咱生病的坏家伙。
但不管怎么说,它们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咱得好好了解它们,和它们和谐共处。
总之,微生物的世界丰富多彩,充满了神奇和奥秘。
咱们要学会认识它们,利用它们的好处,防范它们的坏处。
这样,咱们才能和这些小小的生物一起,共同生活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呀!。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我们人类生存在大千世界中,我们所接触的生物种类分繁复杂、多种多样,有我们小朋友喜欢的各种动物,如小猫、小狗、金鱼等等;也有我们平日能够经常看见的植物,如大树、鲜花、苞米等等;另外还有一类是我们平常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生物,它实实在在的存在着并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是微生物。
说它看有见也摸不着是因为我们平时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说它实实在在存在是因为我们今天这个小朋友生病了、明天那个小同学发烧了,都是由这些个微生物感染人体后才导致疾病的发生。
那么,什么是微生物呢?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支原体、衣原体等小型的原生生物。
它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人体有益的称为益生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双歧杆菌,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的消化道中,对人体的消化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小朋友平时喜欢喝的酸奶当中就含有大量的双歧杆菌。
有研究表明,肠道中双歧杆菌含量的多少是健康的晴雨表,人体肠道中双歧杆菌的数量随年龄而异,在母乳喂养的初生婴儿的肠道中双歧杆菌最多,几乎达到肠道总细菌量的99%以上,它起着保卫婴儿健康的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中双歧杆菌的数量逐渐减少,而产气荚膜梭状菌、大肠杆菌等有害腐败细菌逐渐增加。
进入老年时,双歧杆菌的比例降到很低,肠道中大量充斥着腐败细菌,而病人和身体衰弱的人,其肠道环境也与老人相仿,但健康长寿的老人,他的肠道环境则与青壮年无异,双歧杆菌多而腐败菌少。
人体是不能合成双歧杆菌的。
那么如何使肠道中的双歧杆菌增加呢?办法有两种:第一种办法是喝含双歧杆菌(或乳酸菌)的酸奶或饮料来补充体内有益菌群,也可直接喝含有双歧杆菌或乳酸菌的微生态制剂(菌粉或1:3口服液)来补充体内有益菌。
乳酸菌因不是人体肠道固有的细菌,所以用乳酸菌制造的酸奶应每天喝才好。
而用双歧杆菌制造的酸奶,也不是喝一两次双歧杆菌便可永久在肠道中定居下来,也是要天天喝才有良好效果。
研究表明,双歧杆菌的日摄取量以10亿个以上才可满足整个肠道的需要,通常酸奶中双歧杆菌或乳酸菌的含量每100g中为10亿一20亿个,曰摄入100g以上的酸奶便可满足需要由于酸奶中的乳酸菌在贮存过程中容易死亡,而死细菌的保健功能不及活菌,故酸奶是愈新鲜愈好。
生活中微生物的例子(两篇)

引言概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微生物无处不在,并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继续介绍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的例子。
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它们存在于空气、水、土壤以及人体内外。
了解这些微生物的例子,不仅能够增加我们对微生物的认识,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健康和环境。
正文内容一、细菌1.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它在人和动物的肠道中有益作用,帮助消化食物和保护免疫系统。
某些菌株也可能引发食物中毒,因此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要注意卫生。
2.乳酸菌(Lactobacillus):乳酸菌是一类产乳酸的细菌,在发酵食品制作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酸奶、酸菜等。
它们不仅能够改善食品口感,还有益于肠道健康。
二、真菌1.酵母菌(Saccharomycescerevisiae):酵母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真菌,通过发酵作用,将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酒精。
它在食品加工中常用于制作面包、酒类等产品。
2.曲霉(Aspergillus):曲霉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有些品种可以用于制作食品添加剂,如味精等。
某些曲霉也可能产生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三、病毒1.流感病毒(Influenzavirus):流感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可以引发流感。
我们可以通过接种疫苗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来预防流感的传播。
2.乙肝病毒(HepatitisBvirus):乙肝病毒是一种主要通过血液和性传播的病毒,会导致乙型肝炎。
我们可以通过接种疫苗和避免共用针头等方式来预防乙肝的传播。
四、其他微生物1.蓝绿藻(Cyanobacteria):蓝绿藻是一类原核微生物,存在于水体中,有些种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过量的蓝藻生长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质。
2.真核单细胞生物(Eukaryotes):除细菌和真菌外,还有一类真核微生物,如原生动物、小型藻类等。
它们在水体中广泛分布,并且对水生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科学教学类知识点相对比较多的一课,在这次课中,我对这样的课进行了尝试和挑战,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实物举例说明,让孩子们对微生物进一步了解。
每个同学都投入到科学实验中来,培养出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每一个环节学生都能配合老师,可算得上是散而不乱,不拘泥于传统课堂的优质课堂。
虽然表面上看课堂效果不错,但我在教学上仍有不足之处:首先课堂过于活跃,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和巩固。
在下一次课堂上如果能做到对课堂氛围收放自如,课堂效果将会更好,而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巩固也更有效。
学生也不会仅仅停留在学科课堂的表面而进行深入思考,达到学生开动脑筋的目的。
然后,就是自己对科学领域的扩展还不够,如果在每一次上课之前,多收集一些关于当堂课的知识内容。
那么对学生的知识面有所帮助。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说课稿(3)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说课稿 (3)一. 教材分析《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是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以及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微生物,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材还安排了观察酵母菌实验、制作酸奶等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心。
但部分学生对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和作用认识不清晰,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认识微生物的多样性,知道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认识到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观察和实验操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微生物知识,激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分享学习心得。
4.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观察酵母菌实验、制作酸奶等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微生物的作用。
5.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6.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生活中的微生物

我们身边的有益微生物
酸奶的发酵过程使奶中糖类、蛋白质有20%左右分别被水解成为 小的分子(如半乳糖和乳酸、小的肽链和氨基酸等),奶中脂肪 含量一般是3%~5%。经发酵后,乳中的脂肪酸可比原料奶增加 2倍,这些变化使酸奶更易消化和吸收,各种营养素的利用率得 以提高。酸奶由纯牛奶发酵而成,除保留了鲜牛奶的全部营养成 分外,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还可以产生人体营养所必须的多种维 生素,如VB1、VB2、VB6、VB12等。
生活中的微生物
酵母菌功用之一发酵发 酵是酵母菌最主要的功 用。人类很早就开始将 酵母菌应用于食品生产 中,例如酒精饮料、酱 油、食醋、馒头和面包 的发酵等等。
我们身边的有益微生物
牛奶经过乳酸菌发酵之后,含有 双歧杆菌、乳酸菌-维护肠道菌群平衡、 合成维生素K、促进钙、铁、Vd吸收等等。
酸奶是以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有 益菌(发酵剂),经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 目前市场上酸奶制品多以凝固型、搅拌型和添加各种果汁 果酱等辅料的果味型为多。酸奶不但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 点,而且某些方面经加工过程还扬长避短,成为更加适合 于人类的营养保健品。
生活中的微生物
微生物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生物制药:青霉素,头孢类抗菌素
生活中的微生物
微生物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 植物用微生物:固氮根瘤菌、防虫剂、除草剂
土壤改良
生物肥料
生活中的微生物
人类利用微生物的远大设想
改造火星生态环境-星际移民 人工合成的新型以二氧化碳为食物的有机
体可以为将来的火星登陆计划提供一个新的工 具,应用这类微生物为基础,进行外星宜居环 境的开拓,不仅是一个理想的原材料,也是一 个行之有效且低成本的方案。当人类将来有一 天改造火星的大气环境工程中,各种不同用途 的人工合成微生物将扮演重要角色。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设计 (12)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设计 (12)一. 教材分析《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是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微生物的定义、分类、生活习性和在自然界以及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广泛存在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微生物的分类和生活习性可能还不够清楚,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分类、生活习性,知道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微生物的分类和生活习性。
2.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微生物的奥秘。
2.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实验等,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特点。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微生物的认识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3.分组讨论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激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好奇心。
如展示微生物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对微生物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介绍微生物的定义、分类、生活习性。
通过举例,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如展示微生物在食物、药物、环保等方面的应用。
3.操练(15分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微生物的特点。
如观察酵母菌的发酵过程,了解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4.巩固(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微生物的认识和感悟。
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课件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与食品制作、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概念,知道微生物的分类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能力。
3. 让学生认识到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难点: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微生物模型、食品制作过程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段关于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探究活动一: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及其作用,如酵母菌、乳酸菌等。
3. 探究活动二: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微生物的分类,教师进行讲解和补充。
4. 探究活动三: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如甲烷菌净化污水等。
5. 探究活动四:学生观看微生物模型,直观了解微生物的结构特点。
7. 作业布置:(1)绘制微生物分类图,标注各类微生物的特点。
(2)举例说明微生物在食品制作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微生物分类作用细菌、真菌、病毒等食品制作、环境保护等七、作业设计1. 微生物分类图: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微生物分类图,标注各类微生物的特点。
答案:细菌(如酵母菌、乳酸菌)真菌(如霉菌、蘑菇)病毒(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2. 微生物应用实例:学生举例说明微生物在食品制作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答案:食品制作:酵母菌(面包、啤酒)、乳酸菌(酸奶、泡菜)环境保护:甲烷菌(沼气池、污水处理)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实践情景、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食品微生物—霉菌

食品微生物—霉菌霉菌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微生物,可以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对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
霉菌在食品中的生长和繁殖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食品成分等。
本文将介绍霉菌的生长特点、对食品的影响以及控制霉菌的方法。
霉菌是一种真菌,具有丝状菌丝,可以在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上生长。
霉菌的生长速度比细菌慢,但具有更强的耐受性,可以在广泛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生长。
霉菌可以在食品中繁殖,并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如黄曲霉素和伏马菌素等,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霉菌在食品中的生长和繁殖会对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
霉菌的生长会改变食品的外观和口感,使其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
霉菌会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例如,黄曲霉素是一种致癌物质,长期食用含有黄曲霉素的食品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霉菌还会导致食品变质和腐败,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为了控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低温储存:低温可以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因此可以将食品储存在低温下以延长保质期。
干燥:干燥可以降低食品的水分含量,从而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添加防腐剂:防腐剂可以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紫外线照射:紫外线可以杀死食品中的微生物,包括霉菌。
高压处理:高压可以破坏食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壁,从而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了解霉菌的生长特点和对食品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有助于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和品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微生物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
它们既可以是人体中的有益菌,帮助我们消化食物,也可以是病原菌,导致各种疾病。
然而,在食品科学领域,微生物则有着更为特殊的地位。
它们不仅影响食品的品质和口感,还可能对人类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了解食品中的微生物及其作用机理,对于我们合理选择和制备食品具有重要意义。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食品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学科,它涉及到微生物的分类、特性、生长条件、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反思5篇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反思5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反思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学反思1“网络”是当今时代的代名词,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飞入寻常百姓家”,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看到了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看到了它对语文教学产生的深刻的影响,然而,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怎样才能有机地整合呢?在此之前,我一直都是“雾里看花”,而这一次执教了《海底世界》后,我顿时“豁然开朗”了一些。
一、“整合”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可见,创设良好的情景是学习语文的必要条件。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的阅读课文,它以生动的笔法,从光和声两方面描述了海底的景象,从动物、植物、矿物三方面介绍海底的物产,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这篇课文具有一般阅读课文的共性,也有其个性。
海底,对于学生来说,是个神秘的领域,海底里的生物、矿物,学生更是闻所未闻。
课文中所描写的漆黑的深海星光闪烁,动物们在窃窃私语,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等,学生都不清楚。
因此,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就很大。
如果按照传统教学,难免枯燥、抽象,学生肯定不感兴趣。
而运用现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从互联网上找到、截取并制成了具有生动、直观的视频录象,播放海底里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瑰丽无比的珊瑚和那些见也没见过甚至是听也没听说过的形态各异的鱼儿,学生一定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
利用视频的播放创设情境,再通过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容易被调动起来。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说课稿23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说课稿23一. 教材分析《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是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分类和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微生物的分类和作用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还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微生物的特点和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认识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保护微生物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分类和作用。
2.难点:微生物的分类和作用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微生物的特点和作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探究微生物的分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和图片,了解微生物的分类,并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和总结。
3.探究微生物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4.总结与拓展:对微生物的分类和作用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进行相关拓展活动的布置。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微生物的分类和作用。
可以采用流程图、或图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微生物及无菌操作

化学灭菌法
系指用化学药品直接作用于微生物而将其杀 灭的方法。 灭的方法。 杀菌剂是指对微生物具有触杀作用的化学药 分为气体杀菌剂和液体杀菌剂。 品。分为气体杀菌剂和液体杀菌剂。 杀菌剂只对微生物繁殖体有效, 杀菌剂只对微生物繁殖体有效,不能杀灭芽 孢。 杀菌效能决定于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 杀菌效能决定于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物体 表面光洁度或多孔性以及杀菌剂的性质等。 表面光洁度或多孔性以及杀菌剂的性质等。
洁净室的净化度标准
洁净度 级别 尘粒最大允许数/m3 尘粒最大允许数 ≥0.5µm ≥5µm 微生物最大允许数 浮游菌 /m3 5 100 500 — 沉降菌/皿 沉降菌 皿
100 10 000 100 000
3,500 350,000 3,500,000
0 2,000 20,000
1 3 10 15
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1.营养物:水分、碳源、氮源、无机盐类 、生长因子 。 2.pH值:各种微生物都有其最适宜的pH值,大多数细菌最适pH为 6.8~7.4,但一般有较大的容忍度,在4~9也可存活和生长,少数细菌能在 极端pH值范围内生长。真菌适于pH值3~6的微酸性环境,但在2~10也可生 长。 3.温度:微生物适于生长繁殖要有适宜的温度,当超过其最低或最高可耐 受的温度时,即停止生长或死亡。一般细菌最适温度为30~40℃,真菌为 20~30℃。 4.氧气:大多数细菌和所有霉菌都是需氧菌(在有氧环境中才能生长), 少数细菌是厌氧菌(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有些细菌和酵母菌是兼性 需氧厌氧的,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都能生长繁殖。 5.渗透压:微生物细胞膜和所有生物膜一样是一种半透膜,可让水自由通 过,对溶质则有选择性。由于细胞壁的保护,微生物能存活在低渗透压的 水中。而在高渗溶液(如高浓度的盐溶液或糖溶液、40%甘油)中,细胞 会脱水并停止生长繁殖。但也有一些专性耐高盐细菌只有在高盐(10~15%) 条件下才生长。 6.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可降低表面张力,它是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之一。 很多革兰氏阴性菌,特别是大肠菌群可很好地在表面活性剂包围的介质中 生长,而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在表面张力低时(0.05N/m)不能很好生长。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很多有机体有毒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毒性很小,非 离子表面活性剂几乎没有毒性,并可成为某些微生物的营养物。
带你了解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带你了解无处不在的微生物!“眼见不一定为实”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特别是在微生物这种物质上。
“微生物”由名字来看,这种生物的一大特点就是“微小”。
而一般我们肉眼无法观察到,或者是看不清的物质都属于微生物。
那今天我们就从各方面来好好了解微生物。
什么是微生物一般情况下,我们无法用肉眼所观察到的,需要借助其它仪器才能看到的一些微小生物(除真菌中的木耳、虫草等)。
微生物都有哪些特点呢?通常,微生物的特点都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体积小,但表面积大。
比如典型的球菌,体积小到只有1mm³,但它的的表面积却非常大。
主要是由于有利于微生物参与代谢功能。
2:分解和转化速度很快。
一般情况下的微生物都具有非常快速的分解和转化能力。
比如乳糖菌,分解自身重量1000-10000倍的乳糖只需要1小时左右就能完成。
3:生长速度、繁殖速度非常快。
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繁殖速度相较于大多数动植物来说,是非常高效的。
比如大肠杆菌一天能分裂72次,就能产生几十万亿个。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都有哪些呢?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接触到的微生物大致包含细菌、真菌、病毒三大类。
1:细菌一般细菌的体积都比较小,可以覆盖多种环境下,繁殖生长能力极强,适应能力非常强。
基本在世界上的各个角落都能有细菌的身影,就连我们平时直接接触到的空气、水、土壤、动植物,包括人体内都有可能存在。
同样需要借助专业的设备,如光学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
大多数人都认为,微生物都是有害的。
但事实并不如此,生活中对人类生活有益的细菌还是有很多的。
比如我们熟知的沼气,就需要借助甲烷菌的帮忙。
还有很多人都知道的有益菌——乳酸菌,是有利于肠道吸收的。
当然,也有有害的细菌,如沙氏门菌会引起人们食物中毒,生鸡蛋里面就可能含有此类细菌。
所以,生活中最好不要食用未杀菌的生鸡蛋(特别是老人、小孩和孕妇群体)。
2:真菌真菌在微生物世界中,可以算是比较特殊的存在。
因为除了少数的,如单细胞真菌外,很多真菌是可以不用借助专业设备就能肉眼观察到的,如生活中常见的蘑菇、木耳、灵芝和虫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