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与痛苦》阅读附答案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最苦与最乐》练习题(含答案)
第16课、最苦与最乐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恩惠(huì) 赔礼(bèi) 如释重负(shì)B.契约(qiè) 大抵(dǐ) 海阔天空(kuò)C.招揽(lǎn) 排解(jiě) 悲天悯人(wén)D.循环(xún) 监督(dū) 圣贤豪杰(xiá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卸却打拱陡峭诲人不倦B.恩惠修茸循环颠沛流离C.竹蔑咀嚼恳切如释重负D.朦眬恢复取缔悲天悯人3.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只要有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出不平凡的成就。
A.坚定获得创造B.明确取得打造C.坚定取得创造D.明确获得打造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经过四年的努力,中国首届科幻作家博士生们对即将到来的论文辩论赛胸有成竹。
B. 对于是否参加课外兴趣班,家长和孩子的意见大相径庭,无法达成共识。
C.“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扶贫号角一吹响,大勇便首当其冲,争先报名。
D.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苦难奋斗史,也是一部自强不息的伟大创业史。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透过全国“两会”这扇窗口,使我们看到一个信心如磐、汇聚起磅礴力量的中国。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C.高考当天,有三个学校的考生因故未能及时参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D.北京新发地市场的三文鱼等水产品检测出“新冠病毒”,是因为被污染而不是本身感染了“新冠病毒”造成的。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学习党史,既是对“初心是什么”的世界观的校准,也是对“如何担使命”的方法论的探寻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2019-2020年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后练习第十九篇
⑤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会丧失很多优秀品质。胆识、进取、意志和坚韧等一串串闪光的字眼便没有任何社会意义,甚至可能会从字典中删除,黯然“下岗”。然而,现实中,正是这些千古不朽的社会理念在支撑着人生的框架,在构建着人生的坐标,在书写着人生的底蕴,在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答案】:
【解析】:
选出划线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
A、狭隘(狭窄) 漠不关心(没有) 不足道(足够)
B、精益求精(益处) 见异思迁(改变) 熹微(日光)
C、悉心(熟悉) 鄙薄(轻视) 热忱(热情)
D、旁骛(追求) 劳形(身体) 强聒不舍(喧扰)
【答案】:
【解析】:
给文段分一下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D、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答案】:
【解析】:
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反省
B、发人深省
C、不省人事
D、省会
【答
A、忽哨 暮色 奢侈 斌予
B、槐树 发愣 高梁 拆散
C、殉职 蹒跚 咒骂 朱熹
D、孕育 颜语 凝固 迄今
②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下来就掉进福堆里,左拥右抱,百般呵护,不经受种种磨砺,不遭受些许苦难,这种环境能培养出栋梁之材吗?显然不能!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③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也不会向前发展。人类长期生活在一顺百顺、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那么既淘汰不了劣者,也筛选不出强者。假如当初就如此,人体的各种功能必将全面退化,最后可能倒退回原始状态。真的那样,人类也许现在还同猿猴们称兄道弟,与野兽们同林为伍!
《名人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页眉内容《名人传》阅读指引1.概括贝多芬的主要人生经历。
2.贝多芬有哪些感人的故事?3.这些故事表现出贝多芬怎样的性格特点和优秀品质?4.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能成功?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人传》,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偶然翻阅此书,从中找到了可以帮助他忍受疾病痛苦并战胜痛苦的精神安慰。
罗曼·罗兰由此得到启发,他计划编写一组大人物传记,以安慰和鼓励那些不幸的人们,使他们振作起来,和命运作斗争,从精神和道德的角度,改造社会应。
2.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了《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
其中,贝多芬(人名)饱受耳聋折磨。
3.本书写的人物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
4.贝多芬的童年是艰苦、悲惨的,贝多芬11岁加入戏院乐队。
5.贝多芬父亲的开拓了他的音乐天分。
6.贝多芬佩服歌德的天才。
7.贝多芬认为晚年时的他没有朋友,孤零零地活在世。
8.米开朗琪罗的父亲是法官。
9.米开朗琪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家。
10.米开朗琪罗酷爱田地。
11.《大卫》是《圣经》中的歌利亚拿着钢刀向大卫冲来,大卫并不躲闪的紧张瞬间。
12.知道《大卫》来历的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谚语:“权贵的虚荣就是石像鼻子上的三把石粉。
”13.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4.托尔斯泰是俄国人,他曾攻读土耳其语、阿拉伯语(语言)。
15.托尔斯泰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16.托尔斯泰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
17.托尔斯泰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18.托尔斯泰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19.“脸又长又厚又粗矿,头发很短,向前盖着,使额头显低,两只小眼睛深陷在阴暗的眼眶里,严峻地盯着别人,鼻子扁阔,嘴唇厚而前伸,耳朵大大的。
中考语文各作家 包利民作品阅读含答案
包利民一、人物简介包利民,男,有时发稿也用黎民、利民、去绝踪等笔名,黑龙江呼兰人。
专栏作家,《读者》、《青年文摘》、《格言》、《意林》、《思维与智慧》等杂志签约作家,教育部十一五课题组文学专家。
迄今已在全国及海外各大报刊发表文章数千篇(次),每年有百余篇文章被《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意林》《格言》《视野》《小小说选刊》《作家文摘》等上百家文摘类报刊转载,并有数百篇文章入选各种丛书。
《最美的声音》等文章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亲近母语》第十册(五年级),并有多篇文章被选作全国高考或中考试卷作文材料或阅读材料。
二、主要作品哲理散文集《当空瓶子有了梦想》(石油工业出版社)《激励奋进的学习故事》(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少年名人传记《为科学的一生——富兰克林的故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生必读感恩故事》(广州出版社)哲理美文集《一条鱼眼中的海》(哈尔滨出版社)情感美文集《一朵花开的时间》(中国物资出版社)散文集《不能跳舞就弹琴吧》(西苑出版社)哲理美文集《给星星找片夜空》(哈尔滨出版社)小小说集《太阳岛上》(内蒙古文艺出版社)《只记花开不记年》三、获奖情况《山上山下》获2005-2006年度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两棵树的天长地久》获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副刊作品铜奖《太阳岛上》获2009年度小小说原创优秀作品奖(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因为捡到,所以珍惜包利民①她是捡来的孩子。
当年,在河边的小树林里,年轻的夫妇看到被遗弃的她,当时她不哭不闹,反而对他们露出了笑容。
于是,她被捡回家,继续美丽的生命。
②可是当渐渐地懂事,她从小伙伴们的言语中,从别人的悄悄议论里,便知道自己是被捡来的。
她很爱自己的父母,她多希望自己和别的孩子一样,是父母亲生的。
所以快乐的她,便总是有着刹那的伤神和伤心。
③回忆往事,她说:“那个时候,我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也没有太长时间的难过,父母很爱我,我也爱他们,我就是会偶尔觉得不是最完美。
100篇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含答案)
100篇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1.快乐与感触依稀记得在我两三岁的时候,我天天跟着妈妈到学校里玩耍,那时妈妈在学校里给幼儿班代课。
课间一群比我大点的孩子们总是围着我说啊、笑啊、眯眯眼做做鬼脸什么的,也有不停地给我手中或嘴里塞干粮的。
他们一听到铃声嘴里“ 哦———”着飞也似的进了教室。
于是我便一人悠闲自在地在校园里溜达:一步一步地踱到东边看看美丽的花儿;爬到西边的球台上翻着晒晒太阳;听到南边教室里悠扬的歌声,于是又跑到窗户下踮着脚使劲儿地仰起头向里看;仰倦了头嘴里嘟嘟地哼着,若无其事的来到北面那两块瓷砖镶嵌的大地图下,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条条块块,也不知道是些什么。
如今,我已是那时年龄的四倍了,仍在这熟悉温暖的校园里,那时一切不懂的,今天都明白了。
那时的快乐依在,那时的天真依在。
不过现在我所看到的、听到的、感悟的比那时多得多了。
清晨的校园,阳光钻透东边茂密的柳林,斑驳的光点印在绿绿的草坪上。
无数只鸟儿横着或倒挂在柔柔的柳条上凑响清脆的晨曲。
在通向教师办公大楼的水泥道上,陆陆续续晃过一群高大的身影———我们的老师,他们又上班去了。
当校园正中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时,悦耳的歌声和朗朗的读书声早已把校园装点得生机勃勃。
我再不需要像过去那样踮脚仰头地去向往了。
我尽心地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聆听着老师的教诲,享受着群体的温暖与关爱。
课间,我们三三俩俩去拉着或牵着幼儿班的那些小娃娃,说啊、笑啊、眯眯眼做做鬼脸什么的,也有不停地给他们手中或嘴里塞泡泡糖的。
有一天,我把三四个小娃娃牵到北面那两块瓷砖镶嵌的大地图下,学着老师的样子摇头晃脑、指着地图比比划划地讲:“这是中国,这是长江、那是黄河……,我们的学校在这里,要记住,别忘记。
看我的手好大,把一个省都罩住了。
” 小娃娃们叽叽喳喳地笑个不停,我也笑得前俯后仰。
上课铃响了,我们“哦———”着飞也似的进了教室。
那天我们进了教室,唱完了一首长长的歌,没见老师来,于是我站起来对大家说:“大家先读读书吧,我去办公室看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把握议论性散文的论述思路(解析版)
16.散文两篇——群文阅读把握议论性散文的论述思路分析议论性散文的论述思路,主要看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组织材料的,思考段与段之间、层次与层次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存在着一种怎样的逻辑关系。
【考点解读】具体来看,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1.划分层次,概括层意2.分析层次间的逻辑关系(总分、递进或并列等),看作者是怎样展开议论的3.深入分析局部段落,如开头段、过渡段、结尾段,看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常见的考查题型有:1.请用“∥”给文章划分层次。
2.简要分析本文(某段)的论证思路(论证过程)。
【技法点拨】答题模式:1.先概括每段的段意,再按照一定的标准将段意分类、合并,最后得出文章的几大层次(一般是三或四个)。
2.先总述(指出、点明)……观点,再(从××方面)论证……观点(道理),最后总结观点/提出希望。
【真题演练】(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修炼“挫商”①人生是一条布满荆棘的崎岖之路,常常充满着挫折与失败。
面对人生的挫折与失败,我们应该修炼挫商。
②挫商,即承受挫折的能力。
承受能力越强,控商也就越高。
③无论条件多么优越,无论才华何等了得,生活总是充斥着不可预知的意外,没有谁的人生旅程一帆风顺。
④未经历小路的坎坷泥泞,哪能体会到阳光大道的平坦通畅?未经历风雪交加的困苦,哪能体会风和日丽的温馨?未经历挫折和磨难的煎熬,怎能体会到成功和胜利的喜悦?挫折和磨难,能拓展生命的宽度。
⑤当你的道路充满荆棘却不退缩,当你一次次跌倒后依然顽强地站起来,当你受到别人的冷嘲热讽却没有心灰意冷,你会迎来胜利的曙光,你会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与幸福!⑥自古以来,多少人面对挫折不屈不挠,从而让人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⑦司马迁,身受酷刑,用十余年时间写出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贝多芬,两耳失聪,却“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出气势磅礴的《命运交响曲》;董明珠,经历丧夫之痛却没有被击倒,让“格力”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大品牌。
语文阅读题及答案参考
语文阅读题及答案参考语文阅读题及答案参考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阅读题及答案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阅读题及答案参考1①夜幕降临,对门那人家又传出熟悉的和生疏的音乐,响起时紧时缓的舞蹈脚步。
②那是一对才搬来的残疾夫妻,男的一双脚掌向后撇,女的是哑巴。
那天初次见到他们时,一股怜悯之情在我心头升起:这样的人生、这样的家庭,该怎样艰难!这不是我鄙视他们,我认为作为一个正常人,是应该有一点儿这样的怜悯之心的。
③但接下来的事实却让我大吃一惊。
这些天来,他们的那些残疾人朋友络绎在夜幕之后前来聚会,空气里传来他们的音乐、舞蹈和欢笑。
我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但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的舞蹈火一般忘情、热烈。
④面对着这样的一群人,我感到世界上所有的词汇都变得苍白、不贴切。
说残疾人也爱生活、也需要有音乐和舞蹈,这样的解释是那么的无力、词不达意。
只有用火的舞蹈形容,才恰如其分。
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张力的表达。
燃体在火的舞蹈中发出毕毕剥剥的吟唱,燃体不尽,火的舞蹈不停。
⑤熟悉的和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我记忆的天空。
我透过遥远岁月重又看到生命在另一种形式下舞蹈:那是在一座简陋的砖瓦窑,我30年前下放劳动的地方。
窑师傅的小女儿才七八岁就开始帮大人做事了。
这个小姑娘一身衣服缀满补丁,正当读书和游戏的年龄,却过早地承担了生活的艰辛。
当时我以也怜悯目光注视这个小女孩,但艰辛的劳动在小女孩身上却成了舞蹈,她蹦蹦跳跳舞着工具,全无一点悲愁。
她一下子就让我陷入对生命的沉思和叩问: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让生命以这样欢乐的形式前行的?⑥用童心无邪、用不谙世事、用乐观主义来解释都是不够的。
上苍仿佛有意安排,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
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
《论快乐节选钱钟书》阅读答案
《论快乐(节选)钱钟书》阅读答案《论快乐(节选)钱钟书》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置7题。
15.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快乐”与“痛苦”的异同点。
(6分)16.文中说“发现了精神是一切快乐的根据,从此痛苦失掉它们的可怕,肉体减少了专制”,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17.中央电视台曾有“你幸福吗”的随机访问,这样的访问有什么缺陷?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
(6分)参考答案:整理21.作者在第一段旁征博引意在说明什么?(2分) 22.“快乐的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一句,说明了什么道理?这样表述有何好处?(4分)(1)说明的道理:(2)表述的好处:23.把“快乐”分为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作者认为这是“糊涂的分析”,其原因是什么?(3分)24.你对最后一段中的画线句子是怎样理解的?(3分)论快乐(节选)钱钟书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予。
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
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
在我们追求和等候的时候,生命又不知不觉地偷度过去。
快乐的引诱,不仅像电兔子和方糖,使我们忍受了人生,而且仿佛钓钩上的鱼饵,竟使我们甘心去死。
这样说来,人生虽痛苦,却不悲现,因为它终抱着快乐的希望。
为了快活,我们甚至于愿意慢死。
把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涂的分析。
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
小孩予初生了下来,吃饱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虽然它身体感觉舒服。
缘故是小孩子时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状态。
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
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宴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
高中语文《快乐的死亡》阅读理解及答案
高中语文《快乐的死亡》阅读理解及答案语文的练习是为以后学习更深入的文章做准备,所以一定要重视。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快乐的死亡》阅读理解及答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快乐的死亡》阅读理解原文快乐的死亡陆文夫作家有三种死法。
一曰自然的死,二曰痛苦的死,三曰快乐的死。
自然的死属于心脏停止跳动,是一种普通的死亡形式,没有特色,可以略而不议。
快乐的死和痛苦的死不属于心脏停止跳动,是人还活着,作品已经或几乎是没有了!作家没有了作品,可以看作是个人艺术生命的死亡、职业的停顿。
其中有些人是因为年事已高,力不从心。
这不是艺术的死亡,而是艺术的离休,他自己无可自责,社会也会尊重他在艺术上曾经作出的贡献。
痛苦的死亡却不然,即当一个作家的体力和脑力还能胜任创作的时候,作品已经没有了,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苦难和折磨(包括自我折磨)所造成。
折磨毁了他的才华,苦难消沉了意志,作为人来说他还活着,作为作家来说却正在或已经死去了。
这种死亡他自己感到很痛苦,别人看了心里也很难受。
快乐的死亡却很快乐,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
昨天看见他在大会上做报告,下面掌声如雷;今天又看见他参加宴会,为这为那地频频举杯。
昨天看见他在高朋中大发议论,语惊四座;今天又看见他在那些开不完的座谈会上重复昨天的意见。
昨天看见他在北京的街头;今天又看见他飞到了广州……只是看不到或很少看到他的作品发表在哪里。
我不害怕自然的死亡,因为害怕也没用,人人不可避免。
我也不太害怕痛苦的死,因为那时代已经过去。
我最害怕的就是那快乐的死,毫无痛苦,十分热闹,甚至还有点轰轰烈烈。
自己很难控制,即很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因为我觉得喝酒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少喝一点可以舒筋活血,据说对心血管也是有帮助的。
作家不能当隐士,适当的社会活动和文学活动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对创作也是有帮助的。
可是怎么才能不酗酒,不做酒鬼,这有益的定量究竟是多少呢?怕只怕三杯下肚,豪情大发,嘟嘟嘟,来个瓶底朝天,而且一顿喝不上便情绪不高,颇有怨言,甚至会到处去找酒喝。
1999年上海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1999年上海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一、阅读(80分)考生注意:填空、简答题的空格数是答案字数的最大限度,要求答题在准确的前提下,文字力求简明。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1分)路是人走出来的,有了路,就要桥。
(1)桥是路的一部分,没有路,当然就没有桥;桥不能没有联系的路而孤立存在。
(2)桥的存在是为路服务的。
(3) 既然是为路服务。
就要能满足路的要求:(4) 第一,所有路上的车辆行人,都要能安全地顺利地在桥上通过。
(5) 第二,车在桥上走,要能和在路上走一样,不能因为过桥而使行车有所限制,比如减轻载重,降低速度,一车单行等等。
(6) 第三,路上交通运输,总是天天发展的,路还可以跟着改造、加强,桥就不那么简单,一定要造得比路更为坚固耐久。
(7)满足了以上这些要求,桥和路才能成为一体、合为一家。
(8)否则那就是“路归路,桥归桥”,不能密切合作,共同为陆上运输服务了。
桥和路不但要为陆上运输而合作,还要为水上运输而合作。
过河的桥。
下面要走船,水涨船高,桥要造得高,路也要着高。
桥在过河的地位上要服从路,路在两岸的高度上,必要迁就桥。
桥和路都是越高越难造的,但是为了行船方便,就把困难留给自己。
桥和路跟船合作得好,这个困难就解决了。
不论行车或走路,总不要因为桥而使人感到不适,或是激烈震动,或是骤然改变方向,使桥形成一个“关”,如果车在桥上走,如同在路走一样;船在桥下过,如同河上没有桥一样,有桥恍同无桥,这种桥就算是造得真好了。
对行人来说,有桥也并非坏事,能在一座桥上走走,饱览河上风光,两岸景色,岂不令人心旷神怡!1、第二自然段使用的说明方法,除引用外,还有 (2分)2、第二自然段在层次划分上正确的一项是(2分)A、(1)/(2)/(3)(4)(5)(6)/(7)/(8)B、 (1)/(2)(3)/(4)(5)(6)/(7)(8)C、(1)/(2)(3)/(4)(5)(6)/(7)/(8)D、(1)(2)/(3)(4)(5)(6)(7)/(8)答:3、第三自然段空格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虽然但是而且B、如果那么况且C、因为不但而且 D:由于不过因此答:4.第二自然段的中心是:第三自然段的中心是: (2分)5、第四自然段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3分)答:[二]阅读下文,完成6—12题(19分)《礼记》中有一句颇有点辩证法精神的话:“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快乐与痛苦阅读练习及答案
快乐与痛苦阅读练习及答案《快乐与痛苦》阅读材料快乐与痛苦吴文越①近读《庄子》,其中至乐篇是讨论人的快乐感的问题。
庄子关注人生的逍遥和自由,当然也非常重视快乐这一人生范畴。
文快乐感分成了多个层次,有属于感官娱乐的快乐,“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
”也有脱离了一般感官享受的快乐,再就是一种至乐——忘却快乐的终极快乐,这是最高境界的快乐。
故日:“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②“天下有至乐无有哉?”天下有没有最快乐的事呢。
所谓快乐和不快乐应是比较出来的,没有痛苦也无所谓快乐,人生是痛苦的,这是每个人都体会到的,不过不同的人对痛苦的体验程度并不相同。
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没有一个人具有相同的阅历和相同的境遇。
这就造成对待同一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
【甲】③如果人生是痛苦的,那么死亡岂不是解决痛苦最好的方法,可是世上大多数的人还是选择了生而放弃了死。
米开朗琪罗曾这样慨叹:“为什么要追求更多的生活和欢乐呢?人间的欢乐愈是诱惑我们,愈是对我们有害。
”这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大师的偏颇之词出自他沉郁悲痛的人生经验,于是他说,“人一生下来便死去,是最幸福的人。
”但是他还是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创作了西斯廷天顶画,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画《创世纪》。
他的快乐正是****于他创作的痛苦过程中。
也是我们所说的“痛并快乐着”。
故生命的痛苦和战胜痛苦的欢乐,是激励个体永不衰竭的动力。
【乙】一个人只有经历人生沧桑和苦难之后,才能不惑于世间的纷扰,保持内心恬然安宁。
④我的小孩子只有8岁,每天我们都会让他练习书法。
⑤他说:“我现在已经成为字的奴隶。
”⑥震惊之余,才知单单写字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
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而已。
我说:“从前有一个小孩子手里握着一只鸟,问一位智慧老人:你猜我手里的鸟是活的,还是死的?老人说:我如果说是活的,你就会捏死它,但我如果说是死的,你就会张开手把鸟放飞。
也就是鸟的命运掌握在你的手中。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二季快乐与痛苦)专题七周日微测试
专题七周日微测试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世界杯走过80 多年历程,欧洲球队和南美球队的对抗,一直是贯穿其中的主旋律。
在前18 届世界杯中,来自欧洲和南美的球队刚好各夺得9 次冠军,。
②美联储内部对加息与不加息的争论一直存在,美联储决策委员会投票官员近期评论预示,倾向9月加息与不加息的两方。
③安德罗西克大胆预言,在今后5 年内,俄与亚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将有大幅提升,甚至可能上升至与欧贸易额。
A.势均力敌旗鼓相当平分秋色 B.平分秋色势均力敌旗鼓相当C.平分秋色旗鼓相当势均力敌 D.旗鼓相当平分秋色势均力敌【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近义成语辨析的题目,首先注意近义成语的区别,然后找到所给的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看哪个成语和它吻合,此题注意第③句的“与欧贸易额”和第①中的“各夺得9 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中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完全可以和平相处,但是日本政府及右翼势力利令智昏,制造钓鱼岛事端,蓄意破坏亚洲的和平与繁荣。
B.中国移动正式推出OPhone这一自己主导研发的智能移动终端软件平台,是全球首个由运营商主导研发的移动终端软件平台。
C.节约型社会就是在生产、消费、流通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D.不仅俄罗斯电视台新闻报道和独立电视台播发图片对中国“两会”进行滚动报道,同时还连线自己在北京采访的记者进行现场报道。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
B.暗换主语,在逗号后加上“这一平台”。
C.缺少宾语中心语,在“效率”后加上“的社会”。
D.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应置于“播发图片”之前。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
苦与乐议论文阅读答案
苦与乐议论文阅读答案【篇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习题及答案】①用水告急、用电告急!去年入夏以后,这样的信息不断充斥耳际,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再次成为各级紧急呼吁的重点和国人必须的选择。
②曾几何时,“节约”两个字被打上了“过去时”的烙印,似乎成了不入时的代名词。
不少人觉得,节约是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生产力水平低下时代的产物,在物质产品日益丰富、全民奔小康的今天,倡导节约已不合时宜。
还有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高消费、超前消费是促进生产发展的动力源,如果没有消费作刺激、作牵引,就会造成市场流通不畅,生产停滞不前……③其实,提倡节约与我们发展经济奔小康、提高生活水平并不矛盾。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对于“节约”二字,我们也应该从更高层次、更深内涵上来理解、把握和追求,让节约成为我们统一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
④让节约成为一种追求。
在追求生活质量、追求生活品位的今天,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节约资源就是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干净的水源、清洁的空气、放心的食物……如今,缺水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地球上维系生命的淡水资源十分紧缺。
有人打了个比方,如果地球上的总水量是一杯水,那么其中淡水仅有1茶匙,而可直接利用的淡水只有1滴。
我国又是世界上12个贫水国之一,其可利用淡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可见节约用水,乃至于节约一切资源,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密切相关。
⑥让节约成为一种精神。
节约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意志和品德。
古人有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
这里的节俭便是节约,便是告诫人们要力戒奢侈和铺张浪费。
⑦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大力提倡“节约每一个铜板,为着中国的革命事业”。
今天,战争的烟云虽已远逝,勤俭节约的真理却并未失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命神圣而任重道远,非常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让节约成为一种传统、一种追求、一种习惯,更成为一种精神吧!1.通读全文,说说本文作者表达了一种什么观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明作者的观点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第④段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⑤段中谈到“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你有哪些节约的好习惯?请用与本段相同的句式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最苦和最乐》预习和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第十五课《最苦与最乐》资料汇编文学常识1.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戊戌维新运动(即戊戌变法 )领袖之一。
中国近代思想家、学者。
曾协助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
其著作多收入《饮冰室合集》中。
2.作者是一生思考、探索不息的学者。
从《最苦与最乐》我们可以学习卓如先生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体味其中折射出的作者的价值取向。
如果能进一步结合当前的生活现实,联系实际,定能有助于我们培养自己对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认识。
内容主题《最苦与最乐》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述人生的责任,即负责任是便背上身心的重担,是人生最大的苦,而尽责任正是人生最大的乐,时时尽责,更时时快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关键字词揽lǎn:拉到自己这方面或自己身上来。
失意:不得志。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qìyuē: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条款、文书。
监督jiān dū:监察督促。
排解:解脱。
循环:往复回旋。
指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悲天悯mǐn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无入而不自得:语出《礼记中庸》。
意思是,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要点点拔文章的论点是: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论证时作者将重点放在“快乐”的反面“痛苦”上面,先论证“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再来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开篇用了一连串的排比设问,引发读者思考,并将“贫”“失意”“老”“死”等人们常以为的人生最大痛苦一一加以否定排除,然后提出了自己的合理答案:“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快乐》阅读试题及答案
精选《快乐》阅读试题及答案① 世上没有比快乐更可贵、更为人们所普遍追求的了。
我们的问题是,常常不知道如何认识及把握快乐,又有时不知道如何从不快乐之中发现和提取快乐。
② 人们常说,童年最快乐。
通常我们只想到,那是由于童年无忧无虑。
事实上,童年的快乐更于对环境的由衷的欣赏和对人间的信心。
③ 合群是一种快乐。
无论自己以为多么喜欢孤独的人,当与许多人携手并肩,用同一节奏奔赴同一目标时,也会觉得心情振奋。
④ 做事防止徘徊瞻顾,犹豫不决,有信心与决心勇往直前,不但成功的可能性大为增加,心情也会觉得振奋,生活自然就充满了希望与快乐。
⑤ 能克服困难,超越痛苦,由困难中取得经脸,由痛苦中了解人生,这都是生活上的成功。
⑥ 荣誉的得来,一定是由于所做的事公正无私,对众人有好处。
否那么即使成功,也不荣耀。
不荣耀,就不会享受到成功的真正快乐。
⑦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堂堂正正,受人尊重。
堂堂正正就是守礼、守法、不自私,心地光明,行为正直。
⑧ 快乐是一种美德,因为它不但表现自己对世界的欣赏与赞美,也给周围的人带来温暖和轻快。
⑨ 没有一个人敢说他的生活中是没有一点痛苦而只有欢乐的。
但是有人能始终对人生有着乐现和赞美的心情,这是因为他们知道,不但人间万事都有苦和乐的两面,而且由苦中提炼出来的欢乐才更是胜利的凯歌。
⑩ 快乐就是幸福,一个人能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快乐,就比别人幸福。
小题1:.选择一个方面第① 段中加点词语在全文中的作用。
(2 分)小题2:.第② 段中“对时环境由衷的欣赏”是指;“对人间的信心”是指。
(2 分)小题3:.第⑥ 段中加点的“荣誉”和“成功”是一回事吗?说说你的理解。
( 2 分)小题4:.第⑦ 段中的“守礼”详细指什么?请你把作者要说的意思写出来。
(2 分)小题5:.结合全文内容,根据你的理解,给“快乐”下个结论。
(2 分)参考答案:小题1:( 2 分)总领全文:① 总述作者的见解并提出问题。
② 表达全文的行文思路。
幸福和痛苦的领悟阅读练习及答案
幸福和痛苦的领悟阅读练习及答案有一年夏天,我沿着黄河旅行,无数次站在黄河岸边,看滔滔河水像黄龙翻滚,自天际流下,把我的心都流成了无边无际的壮阔;无数次注视着落日像血一样融入河水,好像生命被一次次重新染色,每一次都有奔腾到海的冲动。
但最让我感觉到的是在黄河边用一瓶水装满一瓶河水。
浑水灌进水瓶后仍然很浑浊。
透过瓶子,你只能看到浑浊的黄色世界。
在瓶子后面,你看不到天空或地球。
面对这样的水,我感到痛苦和绝望,黄河河床不断改善所造成的灾难,以及人们在这场灾难中的哭泣。
我把水瓶放在一边,痛苦地坐在岸边,发呆地盯着黄河。
一段时间后,我把眼神从远处收回来,猛然发现身边瓶子里的水开始变清。
浑浊的泥沙沉淀下来,上面的水变得越来越清澈。
我看着这种变化,直到泥沙全部沉淀,只占整个瓶子的五分之一,而其余的五分之四都变成了清清的河水。
我慢慢把瓶子举起来,透过瓶子,我看到了天,看到了地,看到了生命中幸福与痛苦的界限。
原来我们的幸福和痛苦也像黄河的水。
我们匆忙而浮躁,拼命地摇晃着我们的生活,直到我们的生活变得浑浊,以至于所有的幸福与痛苦交织在一起。
如果清水是幸福,沉淀物是痛苦,那么我们生活中幸福的总量应该大于痛苦。
我们时不时地感到痛苦,不是因为痛苦比幸福更重要,而是因为我们用不恰当的方式让痛苦像一匹逃跑的野马一样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奔跑。
因为痛苦的渗透,我们原本应该像水一样清澈的生活变得像黄河的水,有太多的杂质。
如果我们能冷静下来,让痛苦沉淀在心底,无论痛苦能否消失,我们只会让它占据我们心中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空间都会被幸福所充实。
在每个人出生之初,他一生中经历的快乐和痛苦的总量应该是相同的。
有些人更痛苦而另一些人更幸福的原因不是人们对幸福的态度不同,而是人们对痛苦的态度不同。
想到这一点,我摇了摇瓶子里的水,原本非常清澈的水瞬间变得浑浊。
而生命的难处在于,我们很难让生命静止不动,使我们能够把痛苦和幸福截然分开,并彻底把痛苦沉淀在某个被遗忘的角落不再翻滚。
《苦与乐》阅读理解答案苦与乐阅读理解答案
《苦与乐》阅读理解答案苦与乐阅读理解答案《苦与乐》阅读理解答案《苦与乐》阅读理解答案苦与乐阅读材料苦与乐①读书中的“乐”确实不多,“苦”却常常存在。
但是往往苦得越多,最后尝到的甜也就越多。
学习中的苦与乐,依据一定的条件可以互相转化。
世上之所以出现出类拔萃的伟人,就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中正确地对待苦。
在苦中前进,在苦中寻乐。
伟大发明家爱迪生,他一生的发明(乐)不知其数,而他在发明以前的学习过程中经受的失败(苦)更是不知其数。
他曾为一件发明做过8000次失败的实验,每次失败都对他的努力作了否定,给他带来了痛苦。
而他并不因痛苦而停止努力,反而说,这8000次的失败虽然使我痛苦,但我也从中感到了乐;因为它们至少使我知道这8000种实验方法是行不通的。
他不因失败的痛苦而感到失望,反而是从中吸取教训,得出经验,顽强不屈地继续走这一条既有苦,又是通向乐的曲折道路。
②苦虽是对乐的否定,但也能引导人们逐步走向乐,这就是“苦中有乐”。
③但是,乐不是苦的积累,而是对苦的总结。
不懂得这一点就会导致“苦得望越多就越乐”的谬论。
苦虽然显示了学习中的错误,但要想得到乐,还要从苦中摸索,找出导致苦的原因。
众所周知的平行公理在它真正诞生以前,也经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
在它刚刚问世时,人们对它大加怀疑。
许多科学家、学者以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平行公理的证明,但得到的只是失败。
过了几个世纪,有个科学家经过七年的论证,得出了平行公理不可论证的结论,从而创造了闻名世界的新学科——非欧几何学,这个科学家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尊敬,得到了乐。
那么,除了这个科学家以外,其他学者为什么尽是苦(失败)呢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从失败中(苦)中得到正确的教训,而这个科学家之所以得到成功(乐),就是因为他善于在失败中科学地总结,终于找了通向成功之路。
所以,乐并不是苦的海的简单的积累,只有在苦中认真总结,才能最终尝到成功的甜头,享受到乐。
苦与乐阅读题题目1.第①段中说“往往苦得越多,最后尝到的甜也就越多”,这同第③段中把“苦得越多就越乐”看作谬论的说法有没有矛盾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前面用爱迪生的事例,后面用创造非欧几何学的科学家的事例,都是科学研究,这两个事例能否对调一下位置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乐与痛苦》阅读附答案
快乐与痛苦吴文越①近读《庄子》,其中至乐篇是讨论人的快乐感的问题。
庄子关注人生的逍遥和自由,当然也非常重视快乐这一人生范畴。
文中将快乐感分成了多个层次,有属于感官娱乐的快乐,“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
”也有脱离了一般感官享受的快乐,再就是一种至乐——忘却快乐的终极快乐,这是最高境界的快乐。
故日:“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②“天下有至乐无有哉?”天下有没有最快乐的事呢。
所谓快乐和不快乐应是比较出来的,没有痛苦也无所谓快乐,人生是痛苦的,这是每个人都体会到的,不过不同的人对痛苦的体验程度并不相同。
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没有一个人具有相同的阅历和相同的境遇。
这就造成对待同一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
【甲】③如果人生是痛苦的,那么死亡岂不是解决痛苦最好的方法,可是世上大多数的人还是选择了生而放弃了死。
米开朗琪罗曾这样慨叹:“为什么要追求更多的生活和欢乐呢?人间的欢乐愈是诱惑我们,愈是对我们有害。
”这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大师的偏颇之词出自他沉郁悲痛的人生经验,于是他说,“人一生下来便死去,是最幸福的人。
”但是他还是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创作了西斯廷天顶画,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画《创世纪》。
他的快乐正是来源于他创作的痛苦过程中。
也是我们所说的“痛并快乐着”。
故生命的痛苦和战胜痛苦的欢乐,是激励个体永不衰竭的动力。
【乙】一个人只有经历人生沧桑和苦难之后,才能不惑于世间的纷扰,保持内心恬然安宁。
④我的小孩子只有8岁,每天我们都会让他练习书法。
⑤他说:“我现在已经成为字的奴隶。
”⑥震惊之余,才知单单写字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
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而已。
我说:“从前有一个小孩子手里握着一只鸟,问一位智慧老人:‘你猜我手里的鸟是活的,还是死的?’老人说:‘我如果说是活的,你就会捏死它,但我如果说是死的,你就会张开手把鸟放飞。
也就是鸟的命运掌握在你的手中。
’你想成为字的主人还是成为字的奴隶也是你个人的选择。
在校长给你颁发全国青少年书法一等奖证书时,当获奖而成为全校的升旗手时,你快乐吗?”⑦他说:“当然快乐。
”⑧【丙】可见快乐不是轻而易举的,当我们羡慕智者乐观、幽默、恬静等种种精神品质时,我们就应当接受属于自己的一份苦难,或对众生的苦难表示出深深的同情,并从中汲取提升生命的力量。
⑨庄子在至乐篇是从快乐感入手,重点谈到了生死观的问题,还创作了庄子祭妻和骷髅对话这两个寓言来阐明返归自然的终极快乐。
死是否能摆脱痛苦没有人能告诉我们,正确的态度应视不幸和痛苦为上苍恩赐的财富,它也是我们人生的老师,将教会我们生活的智慧和爱心。
珍惜现在我们所拥有的才是应有的态度,所以说:“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⑩我想,要想追求真正的快乐,应先有接受痛苦的勇气。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6月12日)15.第①段中庄子认为快乐感的三个层次是什么?(3分)16.在文中作者认为痛苦与快乐有怎样的关系?请分条概括。
(3分)17.下面A、B两段文字是从文中抽出的,请根据内容判断它们应在原文中【甲】【乙】【丙】的位置,并分别说明理由。
(4分)A.这一点不经历痛苦的人是永远也体会不到的。
B.比如在茫茫的原野上飞过一行大雁,被一个画家看到,他会想这是一幅多么美的画面;但如果被一个猎人看到,他会想如果能打下一只,那将会有一顿美食;被出家人看见,会想人生不过如此,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被庄子看见,他也许会
感叹人要像大雁一样自由,从而摆脱诸如是非、得失、祸福、生死等各种矛盾的困扰,以求得精神的安宁。
A应在_________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应在_________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真正的快乐”的认识。
(3分)
15.感官娱乐的快乐;脱离了一般感官享受的快乐;至乐——忘却快乐的终极快乐。
16.①没有痛苦就无所谓快乐;②经历人生的沧桑和苦难之后,才能不惑于世间的纷扰,保持内心的恬然安宁(经历痛苦,才能感受到快乐);③接受属于自己的一份苦难,或对众生的苦难表示出深深的同情,并从中汲取提升生命的力量;④视不幸和痛苦为上苍恩赐的财富;⑤要想追求真正的快乐,应先有接受痛苦的勇气。
17.【乙】文章第⑧段举米开朗琪罗的事例论述了经历痛苦后才能感受到快乐,A句中的“这一点”指代内容为“故生命的痛苦和战胜痛苦的欢乐,是激励个体永不衰竭的动力”。
【甲】文章第③段话通过举例论证了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进而论证了不同的人对痛苦的体验程度并不相同。
本句属于举例论证。
18.示例: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挫折,也会有不幸和痛苦。
面对这些,首先要有接受痛苦的勇气,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不幸,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少去计较,不断从挫折中汲取提升生命的力量。
只自这样,才会拥有真正的快乐。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