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乙草胺事件及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莓乙草胺事件及问题

一、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及防治

(一)、病毒病:病毒病主要有皱缩病毒、黄边病毒、斑驳病毒、镶脉病毒。

1、病害症状——草莓病毒病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单一病毒侵染一般不表现或轻度表现症状,两种以上病毒混合侵染时才表现明显症状。一般症状为:植株明显矮化、叶片失绿或皱缩扭曲,以花叶较为普遍,果实变小、产量降低、畸形果增多,品质变劣,减产30%左右。严重者可使植株在2~3个月内死亡。皱缩病毒可使新生叶片皱缩,不能正常伸展,部分有黄化、干枯现象。斑驳病毒使叶片变黄,出现深绿色的斑驳。

2、病毒来源——主要来源于种苗,也可由土壤、线虫或蚜虫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传播侵染。

3、防治措施——①消除病源、铲除并销毁老病苗,最好的方法是采用脱毒处理繁殖的无病毒苗;②轮作倒茬,采用化学或高温方法进行土壤消毒,及时彻底的消灭线虫、蚜虫可以有效防治病毒的传播,对发病株可用病毒灵或病毒必克600~800倍液在苗期及现蕾期施用,进行预防或挽救;③采用无病毒化栽培,防止病毒再侵染。即在没有栽过草莓或茄科作物的地块栽植脱毒草莓苗;

④繁苗圃要远离老草莓园,根除传播草莓病毒的蚜虫、草莓病毒侵染期(匍匐茎旺盛生长期),喷速灭杀丁与马拉松混合剂,也可铺银色反光膜驱蚜;⑤栽前用氯化苦、溴甲烷或高温消毒土壤。

(二)、灰霉病:灰霉病是草莓开花后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露地和保护地栽培中均可发生,以保护地栽培发病严重。一般造成烂果10%~3 0%,严重的在50%以上。灰霉病可危害叶片、叶柄、花柄、花及果实。在浆果成熟期症状特别明显,危害严重时可减产30%左右。

1、病害症状——病害侵染后,早期可侵染叶柄、叶片、花蕾和果柄。叶片起初有褐色或暗褐色水渍状病斑,病斑略具轮纹,在高温潮湿条件下叶背出现乳白色绒毛状菌丝团,叶柄、果柄变相继而萎蔫、干枯;花朵受害后花瓣变为黄褐色,空气湿度大时受害部分产生灰霉。幼果期病菌先侵染小果,与土面接触的果面先发病,后沿果梗蔓延至花序梗,幼果干腐枯死。浆果成熟期症状最明显,侵害已转色的果实,初期先在果面上出现油渍状褐色小斑点,外观不鲜

艳,湿度大时迅速扩大,病斑很快扩展到整个果面,果实表面产生灰白色絮状菌丝体,不久菌丝顶端密生灰霉,致使果实软化腐烂变质。

2、发生规律——灰霉病病菌以菌丝体、菌核、分生孢子在病组织中越冬,来年以分生孢子借风力和雨水传播侵染。气温20℃、相对湿度60%以上,连阴雨或灌水过多、地膜积水,施氮过多,栽植过密,棚内通风透光不良等,均易发病。保护地栽培,温度在12~13℃以上、湿度大时易发病,夜间温度在10℃以下时不易发病。一般大棚草莓在2月上旬开始发病,3~4月达发病高峰,露地草莓在5月份果实采收期达发病高峰。浆果成熟期是病害发生严重的时期。高温、阴雨天气是该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当温室内湿度过大,温度20℃左右时特别有利于灰霉病的侵染发生。

3、防治措施——分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

⑴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避免过多施用氮肥和灌水过多,增施磷钾肥;适当稀植,控制植株生长过旺,保证通风透光良好。保护地栽培采用高垄滴灌技术,以降低发病率。覆盖地膜或果实垫草,防止果实与地面接触。越冬前和越冬后各摘一次底叶,将老叶和枯叶清除干净,并集中烧毁。保护地栽培,在开花和果实生长期加大放风量,使棚内湿度降至50%以下。将棚温提高到35℃闷棚2天,然后放风降温,连续闷棚2~3次。②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每亩(667平方米)8000~10000 株。控制氮肥用量,以免造成田间郁闭。③消灭菌源:及时摘除植株老叶、病叶及病果,清出温室、集中深埋。④合理控制温湿度:采用高垄、地膜覆盖,适量浇水。当空气湿度大时,适时通风降温,防湿度过大造成病害发生与流行。

⑵化学防治:①前期预防:定植前每亩撒施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6公斤,耙入土中,预防灰霉病。②中期预防:花序显露至开花前,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等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施佳乐(40%嘧霉胺悬浮剂)1000倍液、世高(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速克灵(50 %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扑海因(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喷雾,每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保护地栽培中,每亩用20%腐霉利烟剂80~100克或45%百菌清烟剂200~250克,分5~6处放置,在傍晚点燃闭棚过夜,每隔7天熏烟一次,连熏2~3次,有良好的防治效果。③后期预防:在草莓开花前交替使用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扑海因800倍液、5

0%的速克灵或甲霜灵800~1000倍液均匀周到地喷布,每10~15天喷1次,当温室内湿度过大时可在加大放风量的同时,间隔7~10天喷1次保护性杀菌剂如:大生M45来防止病害发生。

【注意】花期不宜喷药,在花期和果实发育期最好采用速克灵或百菌清烟雾剂防治灰霉病。

(三)、白粉病: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同时也侵害花、花柄、果柄和果实。因保护地的温、湿度条件适合本病的发生,故应及早预防。

1、病害症状——叶片被害初期出现大小不等的暗斑,不久叶背面产生白色或者灰白色的粉状物,后期呈红褐色,叶缘萎缩卷曲,有的幼嫩叶片卷缩成勺状。幼果受害时,生长缓慢甚至停止发育、干枯;已膨大的果实受害后,果面覆盖一层白粉,失去商品价值。

2、发生规律——草莓白粉病以菌丝体或黑褐色的子实体在植株上越冬,病菌侵染的适宜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60%以上。温度低于5℃或者高于35℃情况下,不发生此病,棚室栽培易发此病。病菌一经侵入就会迅速传播蔓延。

3、防治措施——①栽培管理上合理控制氮肥用量,多施磷、钾肥,合理密植;②温室湿度过大时应加大放风量,防病害流行;③及时摘除老叶、病残叶、病梗、病果集中到室外深埋或烧掉,消灭菌源;④选择抗病品种;⑤药剂防治。10月下旬用硫磺熏蒸,每亩(667平方米)用硫磺粉200~250克,每周熏两次,每次熏蒸4个小时,4次即可有效防治白粉病发生。开花前可以交替喷布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速克灵1500倍液、多霉清600倍液进行预防,平均7~ 10天喷布1次,共喷3~4次。发病时可用福星800倍液、甲基多保安800倍液、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4000倍波,进行喷布抑制病害发展。花期和果实发育期可用速克灵烟雾剂或硫磺熏蒸等方法进行防治。

(四)、芽枯病:又称立枯病,主要侵染危害花蕾、芽及部分幼叶。

1、病害症状——被害幼叶和花蕾渐渐枯萎、叶片脆容易破碎,叶片呈不规则卷曲。新生芽逐渐变为黑褐色枯死,芽桔部有蛛网状白色霉状物,遇高温可有小黑点出现,侵染严重导致植株死亡。

2、发生规律——芽枯病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2~25℃,栽植过深、植株郁密、湿度过大均可使病害严重发生。

3、防治措施——进行土壤消毒、选用脱毒苗、少施氮肥,防湿度过大。从现蕾至开花前,每10天喷1次敌菌丹600~800倍液,连续喷5~6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