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离与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
分析化学发展趋势

分析化学发展趋势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巨大变革:第一次是随着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特别是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如溶液理论)的发展,使分析化学从一种技术演变成为一门科学,第二次变革是由于物理学和电子学的发展,改变了经典的以化学分析为主的局面,使仪器分析获得蓬勃发展.目前,分析化学正处在第三次变革时期,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新材料科学发展的要求,生物学、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使分析化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第三次变革的基本特点:从采用的手段看,是在综合光、电、热、声和磁等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及生物学等学科新成就对物质进行纵深分析的科学;从解决的任务看,现代分析化学已发展成为获取形形色色物质尽可能全面的信息、进一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
现代分析化学的任务已不只限于测定物质的组成及含量,而是要对物质的形态(氧化-还原态、络合态、结晶态)、结构(空间分布)、微区、薄层及化学和生物活性等作出瞬时追踪、无损和在线监测等分析及过程控制。
随着计算机科学及仪器自动化的飞速发展,分析化学家也不能只满足于分析数据的提供,而是要和其它学科的科学家相结合,逐步成为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者。
近些年来,在全世界科学界和分析化学界开展了“化学正走出分析化学”、“分析物理”、“分析科学”等热烈议论,反映了这次变革的深刻程度.本书根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自然科学学科(分析)发展战略调查报告"在美国、前苏联这两个发达国家分析化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将现代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归纳为八个方面,以论述分析化学整体的发展:(一)提高灵敏度这是各种分析方法长期以来所追求的目标。
当代许多新的技术引入分析化学,都是与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有关,如激光技术的引入,促进了诸如激光共振电离光谱、激光拉曼光谱、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激光光热光谱、激光光声光谱和激光质谱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分析方法的灵敏度,使得检测单个原子或单个分子成为可能。
2024年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制造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制造市场发展现状引言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是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混合的气体和液体分离,并提供高纯度的物质。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制造市场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本文将分析当前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制造市场的发展现状,探讨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和面临的挑战。
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制造市场的规模呈稳步增长的趋势。
在全球范围内,这一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以每年约5%的增长率增长,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相似的增长态势。
市场的主要增长驱动因素之一是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上升。
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行业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市场需求也得到了推动。
此外,环境保护规定的加强也推动了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制造市场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实施了严格的环境法规,要求企业减少排放和污染。
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排放物的有效处理和回收利用,因此受到了市场的追捧。
市场趋势和机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制造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机遇。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趋势和机遇:1.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的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正在崭露头角。
这些设备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操作和远程监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新能源领域的发展: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的利用也带来了新的需求。
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在新能源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太阳能光伏板的制造和风力发电设备的维护等。
3.产业升级和更新换代:许多老旧的工业设备需要更新换代,以满足更严格的环保要求。
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制造商可以通过提供新型的高效设备和服务来满足市场需求。
现代生物分离技术

现代生物分离技术生物分离技术是生物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科研技术,主要利用生物体中分子间所存在的电性、磁性、电荷、大小、形状等特性,从而通过各种不同的分离技术来获得所需的分子。
现代生物分离技术可以分为物理分离技术和化学分离技术两大类,其中物理分离技术包括了色谱分离、电泳分离、离心分离、过滤分离等各种技术,而化学分离则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或结构差异来实现生物分子的分离。
本文将对现代常用的生物分离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讨论其原理、特点及应用。
一、色谱分离技术色谱分离技术是基于质量、分子量、分子大小、溶解性、极性或疏水性等特性,将混合物中的物质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分离技术。
色谱分离技术是现代分离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各种固定相(如气相、液相、固体等)与流动相(如气体、液体、超临界流体等)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生物物质的分离。
主要包括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层析、亲和层析等。
色谱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复杂的生物分子的分离和纯化,如对蛋白质、多肽、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
二、电泳分离技术电泳分离技术是利用电场作用力将荷电粒子(如DNA、蛋白质等)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分离技术。
其原理是将混合物置于电场中,根据电荷的性质,荷电粒子在电场中产生运动,并在电极上沉淀。
电泳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分离和定量。
三、离心分离技术离心分离技术是根据生物分子的密度、大小、形状等物理特性将生物分子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分离技术。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作用,将混合液中的生物分子产生沉降差异,最终通过离心分离技术将生物分子分离出来。
离心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细胞分离、蛋白质纯化、细胞器组分分离、病毒富集等方面。
四、过滤分离技术过滤分离技术是利用精密的过滤器或膜将混合物中的生物分子分离出来的一种分离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过滤膜的孔径选择性来实现分离,对于小的分子可以通过膜的小孔径,而大分子由于尺寸过大而不能穿过膜孔。
生物分子分离与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

生物分子分离与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生物分子分离与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现代化学和生物技术的结合让分析生物分子变得更加精确和可靠,同时打开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免疫分析学等。
本文将对生物分子分离和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较为细致的探讨。
一、生物分子分析基础技术的发展1. 凝胶电泳技术的发展凝胶电泳是最常用的分子分离技术之一,它可以对蛋白质和核酸进行分离,可分辨出分子量和电荷差异较小的分子。
传统的凝胶电泳技术包括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但这些技术需要用于染色和检测的时间较长,且检测结果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限,无法满足高通量筛选的需求。
随着二维凝胶电泳技术的出现,这一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二维凝胶电泳可以同时分离不同分子量和异构体的多个蛋白质,而且可以自动化进行。
2. 分子筛选技术的发展分子筛选技术包括亲和色谱、离子交换色谱、透析等,这些技术可应用于多种生物分子。
分子筛选技术可纯化分离生物分子,从而获得最纯的样品进行进一步研究。
在过去,这些技术在实践中存在着限制,如狭窄的适用分子范围、适用条件的限制等等。
但随着分子筛选技术的升级,现有的分离和纯化生物分子的方法已经越来越简单了。
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相比传统的色谱技术,具有更高的分离速度和分辨率。
3. 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蛋白质和核酸结构研究领域。
该技术可以检测分子结构和细节变化,并获得更多信息。
对于纯化蛋白质和核酸的研究来说,核磁共振技术相比其他技术具有更优越的效果。
二、新技术的应用1. 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是基于PCR技术的一种新型技术,它可以用于检测基因组和药物代谢,同时也可以检测病毒、肿瘤等。
相比于传统PCR技术,它的优势是可以实时观测PCR的过程,从而实现实时监测。
实时荧光PCR对于类似病毒的基因组,可以快速检测出病毒感染。
生物分离工程的趋势

生物分离工程的趋势生物分离工程是一门综合应用了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工等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工程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各种分离方式与技术,将混合物中的生物体或生物产物从其他成分中分离出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程应用的推广,生物分离工程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设备改进以及应用拓展等方面介绍生物分离工程的趋势。
1. 技术创新随着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不断突破和发展,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也被应用到生物分离工程中。
例如,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生物分离、膜分离技术和离子交换层析技术等,不仅能提高分离效率和纯度,还能节省工艺流程和能源消耗。
此外,生物分离工程中的仿生技术、纳米技术、微流控技术等也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的分离需求。
2. 设备改进随着生物分离工程的发展,分离设备也在不断创新与改进。
例如,现代分离技术中使用的离心机、过滤设备、分离柱等都在不断升级和优化,以提高效率、减少损失,并降低操作难度。
此外,一些新型的设备,如超临界流体萃取设备、逆渗透装置等也逐渐在生物分离工程中得到应用,使分离工艺更加可行和经济。
3. 应用拓展生物分离工程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和延伸,尤其是在生物制药、生物能源、农业生产等领域。
例如,生物制药中的提纯工艺、配方改进等都需要生物分离工程的支持与发展。
另外,生物能源领域的生物质分离、生物能源的利用与回收等方面也需要生物分离工程的技术支持。
农业生产中,生物分离工程可以帮助提取农产品中的有用成分,优化生产流程与方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
4. 环保技术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物分离工程也在朝着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例如,采用可再生材料制造分离设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用低能耗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推广废物再生利用技术,降低生物制造过程中的废物处理难度和成本等。
绿色环保技术的发展将为生物分离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生物分离工程是一个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工程学科,其发展前景广阔且应用领域广泛。
现代分析仪器在化学测量中的最新发展与应用

现代分析仪器在化学测量中的最新发展与应用化学测量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环境监测、医疗诊断等众多领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现代分析仪器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为化学测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突破。
这些先进的仪器不仅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还拓展了化学测量的范围和应用场景。
一、色谱技术的新进展色谱技术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分离和检测方法之一。
在现代分析仪器的发展中,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GC)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HPLC 系统在硬件方面不断改进,高压输液泵的性能更加稳定,能够提供更高的流速和压力,从而实现更快速和高效的分离。
同时,新型的色谱柱填料,如核壳型填料和整体柱,具有更高的柱效和更好的选择性,大大提高了分离效果。
此外,HPLC 与质谱(MS)的联用技术,如 LCMS/MS,成为了复杂样品分析的有力工具。
它能够同时提供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分子量以及结构信息,极大地增强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能力。
GC 方面,高分辨率气相色谱(HRGC)的出现提高了对复杂混合物中微量组分的分离能力。
此外,GC 与飞行时间质谱(TOFMS)的结合,使得对未知化合物的快速鉴定成为可能。
通过精确测量化合物的质荷比和飞行时间,TOFMS 能够提供高分辨率和高质量精度的质谱图,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二、质谱技术的创新发展质谱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分析手段,在化学测量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近年来,质谱技术在仪器设计、离子化方法和数据分析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仪器设计方面,高分辨率质谱仪的分辨率和质量精度不断提高。
例如,轨道阱质谱仪(Orbitrap)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MS)能够实现百万分之一甚至更高的质量分辨率,使得对同分异构体和复杂混合物的分析更加准确和可靠。
离子化方法的创新也为质谱分析带来了新的活力。
传统的电子轰击离子化(EI)和化学离子化(CI)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存在局限性。
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电喷雾离子化(ESI)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MALDI)等软电离技术,使得大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等的分析成为可能。
中药化学成分分析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药化学成分分析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引言中草药作为传统的医学资源,一直以来都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的临床实践中。
中草药的药效往往与其化学成分密切相关,因此对中草药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中药化学成分分析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二、传统中药化学分析技术1.色谱技术色谱技术是传统的中药化学分析技术之一,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相互作用的差异实现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常见的色谱技术包括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等。
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地分离和鉴定中药中的化学成分。
2.波谱技术波谱技术是通过测量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吸收、散射或发射电磁波的能力,来研究物质结构、成分和性质的一种分析方法。
常见的波谱技术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分析中药的光谱信息,确定其中的化学成分。
三、现代中药化学分析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中草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中药化学分析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因此,现代中药化学分析技术应运而生。
1.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分析化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测量物质中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常见的质谱技术包括气相质谱、液相质谱和质谱成像等。
这些技术能够高效地分析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并且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优势。
2.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测序技术是生物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测定DNA 序列,来研究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和结构。
最近几年,一些学者开始运用基因测序技术来研究中草药的化学成分。
通过分析中草药的基因组序列,可以解析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并且能够为中草药的种植和质量控制提供基础数据。
四、中药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1.多技术综合应用目前的研究表明,单一的分析方法往往难以满足中药的复杂组分分析要求。
因此,未来的中药化学分析技术将更加注重多技术的综合应用。
通过结合不同的分析技术,可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精准定量分析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往往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多样性,传统的分析技术在分离和鉴定这些成分时常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分离方法的知识点总结

分离方法的知识点总结一、分离方法的概述1.1 分离方法的定义分离方法是指通过不同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将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分离出来的方法。
分离方法是化学和生物分析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1.2 分离方法的分类分离方法根据其原理和操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物理分离和化学分离方法。
物理分离方法主要包括过滤、蒸馏、结晶、萃取等;化学分离方法主要包括络合物法、溶剂萃取、离子交换、凝胶过滤等。
1.3 分离方法的应用分离方法在化学工业生产、环境监测、医药研究、生物科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其目的是将混合物中的各个成分单独或者部分地提取、富集和纯化出来。
二、物理分离方法2.1 过滤过滤是一种用于将固体颗粒从液体中分离的物理方法。
常用的过滤方法有普通过滤、真空过滤等。
2.2 蒸馏蒸馏是利用物质的不同沸点来进行分离的一种物理方法。
常见的蒸馏方法有简单蒸馏、分馏、提取蒸馏等。
2.3 结晶结晶是将溶液中溶解的物质通过升高温度或者蒸发溶剂来使其析出固体颗粒的过程。
2.4 萃取萃取是利用溶剂与被提取物质的不同亲和力来进行分离的一种物理方法,常用的有溶剂萃取和固相萃取。
2.5 离心离心是通过离心机将混合物中的组分根据其不同的密度或大小进行分离的一种物理方法。
三、化学分离方法3.1络合物法络合物法是指利用络合反应来分离混合物中的成分,常见的络合物法有络合重结晶法和络合溶剂萃取法。
3.2 溶剂萃取溶剂萃取是指通过溶剂的沉淀和溶解性的差异来分离混合物中的成分。
3.3 离子交换离子交换是指利用固体交换树脂对离子进行吸附和解吸,从而进行离子的分离。
3.4 凝胶过滤凝胶过滤是指利用凝胶的孔径来选择性地分离混合物中的成分,主要应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分离。
3.5 极性萃取极性萃取是利用极性物质与非极性物质之间的亲和性差异来进行分离的方法。
四、分离方法的应用4.1 化工工业中的应用在化工工业中,分离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原料加工、产品提纯等方面,尤其在石油、化学品、医药等行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国制药分离工程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制药分离纯化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引言:制药分离过程主要利用待分离的物质中的有效活性成分与共存杂质之间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质上的差异进行分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制药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医药产品的高效生产,分离和纯化是最终获得商业产品的重要环节,是各种新医药产品实现产业化的必经之路,在整个医药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20年来,制药分离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概念和新技术。
有些技术已经在工业上得到了应用,有的虽然还在研究中,但已经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现状:近年来,我国的医药产业虽然得了比较大的发展,但是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与其他生物技术的发展相比是不平衡的,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来自于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技术和装备问题,药品提取分离纯化过程作为医药生产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自然而然的成为了首要原因。
目前,在我国制药领域,很多先进的提取分离纯化技术已经得到了发展和应用,但是依然是以传统落后的提取技术为主导,在制药过程中存在着提取分离技术装备简单,工艺流程单一等缺陷。
我国目前的分离提取技术还存在很多不足。
制药提取分离技术及其装备关系到三个问题:(1)能否最大限度地从药材中提取有效成分,并保证无用的物质不能被同时转移。
(2)能否尽量使所提取物质的量相对平均;(3)能否在尽量满足最大产能的情况下,把成本降到最低。
简单来说是产率、工艺条件稳定和效率三个问题。
若这些问题如果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就能为后续生产环节制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实现提高生产质量的最终目的。
目前,我国大部分所使用的传统提取工艺和装备都难以解决以上的几个问题,集成优化和高效节能的成套装备虽然已经开发出来,但是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因此,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提取分离纯化技术,先进的装备及自动化控制与在线检测系统的优势,开发出先进、适用的中药提取分离技术流程,并使其得到推广和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分离纯化方法主要有水提醇沉法(水醇法)、醇提水沉法(醇水法)、酸碱法、盐析法、离子交换法和结晶法等。
多糖分离鉴定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多糖分离鉴定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多糖是存在于自然界的醛糖和(或)酮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在一起的聚合物。
多糖是一切有生命的有机体必不可少的成分,它与维持生命的种种生理机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近年来,植物、海洋生物及菌类等来源的多糖已作为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出现,各种多糖所具有的抗肿瘤、免疫抗凝血、降血糖和抗病毒活性已相继被发现。
多糖的生物活性多糖与蛋白质一样,具有生物大分子的复杂结构,具有一定的生理和生物学活性,概括起来多糖的生物活性包括:免疫调节性、抗肿瘤活性、降血糖活性、降血脂活性、抗病毒活性、抗衰老活性(抗氧化活性)、抗疲劳、抗突变活性,除此之外,还具有其他生物活性,包括抗凝血、抗炎、抗菌、抗惊厥、镇静等作用。
免疫调节功能。
由于现代医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快速发展,人们对免疫系统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免疫系统紊乱,会导致人体衰老和多种疾病的发生。
植物多糖是一种免疫调节剂。
多糖对肌体的免疫调节作用,包括激活巨噬细胞,激活网状内皮系统,激活T和B细胞,激活补体,促进干扰素的生成,促进白细胞介素的生成,诱生肿瘤坏死因子等。
I.降血糖、血脂活性植物多糖能够促进胰岛分泌胰岛素,影响糖代谢酶的活性,促使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作用,抑制糖异生。
例如玉米多糖、高山红景天中提取的多糖均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南瓜多糖也能有效控制糖尿病的症状,而且疗效不错。
II.抗菌、抗病毒活性。
许多多糖对细菌和病毒有抑制作用,如艾滋病毒、单纯疤疹病毒、流感病毒、囊状胃炎病毒等。
例如硫酸多糖(夏枯草中分离)具有抗HIV作用,科学家们还进一步发现硫化多糖能从多个环节和步骤干扰HIV对宿主细胞的侵袭,并对HIV有很高的选择性抑制作用。
III.抗衰老活性。
多糖类化合物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衰老,防治老年病。
科学家们己从某些中药中得到了多种多糖类化合物,不但能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且证实了有些多糖确实有抗老延寿的作用。
现代分离方法

现代分离方法现代分离方法是一种高效的技术,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医药、化工、食品、环保等。
它通过改变物质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将混合物中的不同成分分离出来。
本文将详细介绍现代分离方法的原理、分类、优缺点以及应用。
一、原理现代分离方法的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之间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差异,通过某种技术手段将它们分离出来。
其中,物理性质包括相对分子质量、密度、沸点、溶解度等;化学性质包括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等。
常用的现代分离方法有吸附分离法、离子交换分离法、膜分离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
二、分类现代分离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吸附分离法:将混合物中的成分在吸附剂上吸附后分离。
吸附剂可以是固体或液体,常用的有活性炭、硅胶、分子筛等。
2.离子交换分离法:利用离子交换剂与原混合物中的离子互相作用,进行分离。
常用的离子交换剂有阴离子交换剂和阳离子交换剂。
3.膜分离法:利用半透膜对混合物中的物质进行筛选分离。
膜分离法包括超滤、逆渗透、气体分离等多种方法。
4.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利用超临界流体与混合物中的成分进行物理或化学作用,进行分离。
超临界流体有超临界二氧化碳、超临界水等。
三、优缺点现代分离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分离效率高:现代分离方法能够更加有效地分离出需要的成分,具有快速、精准、高效等特点。
2.对物质破坏小:现代分离方法不会对需要分离的物质产生影响,不会破坏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3.成本低、操作简便:现代分离方法可以在较低的成本下进行,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4.能够处理一定量的样品:现代分离方法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样品,提高分离效率,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
然而,现代分离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包括:1.需要高质量的设备:现代分离方法需要使用高质量的设备,包括吸附剂、离子交换剂、膜等。
这些设备会增加实验成本。
2.对于一些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离比较困难:现代分离方法在处理高分子化合物的时候,分离效率会较低,因为高分子化合物分子结构复杂,难以分离。
分离技术在现代科技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分离技术在现代科技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分离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和各个领域中。
从基础化学到制药、环保、食品安全等各个领域,分离技术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从分离技术的定义、分类、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分离技术在现代科技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一、分离技术的定义和分类分离技术是指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分离出来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是化学、生物、制药等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
分离技术的分类主要有物理分离技术和化学分离技术两种。
1.物理分离技术物理分离技术是指通过物理性质的差异,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出来的技术手段。
常见的物理分离技术包括:过滤、离心、蒸馏、萃取等。
过滤是指通过过滤器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出来。
离心是利用物体在离心机中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而分离出不同密度的物质。
蒸馏是利用物质的沸点差异,在加热的条件下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出来。
萃取是通过溶剂的选择性提取混合物中的某些组分。
2.化学分离技术化学分离技术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出来的技术手段。
常见的化学分离技术包括:沉淀法、络合物法、离子交换法等。
沉淀法是指通过加入沉淀剂使混合物中的某些组分沉淀出来。
络合物法是指通过络合剂将某些离子与其他离子形成络合物,从而分离出某些组分。
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性吸附作用,将混合物中的某些离子分离出来。
二、分离技术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1.制药领域分离技术在制药领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药物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对药物进行分离纯化,以确保药物的纯度和质量。
分离技术可以对药物进行分离、提纯和纯化,从而得到高纯度的药物。
例如,某些药物中含有多种成分,需要将其分离出来。
例如,青霉素需要通过蒸馏、结晶、萃取等方法来分离纯化。
而且,制药过程中需要对药物进行检验,以确保药物的质量。
分离技术可以对药物进行检验,从而保证药物的质量。
2.环保领域分离技术在环保领域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第1章·绪论

分离
分离(separation)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 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通过适当的装置 或方法,使各组分分配至不同的空间区域或在不 同的时间依次分配至同一空间区域的过程。实际 上,分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人们不可能将一种 物质从混合物中100%地分离出来。 分离是认识物质世界的必经之路;是各种分析技 术的前提。
实例三:Fe3+和Ti4+的混合实验
Fe3+ 6 mol/L的 HCl
Fe离子的亲溶剂势 能大于浓度差产生 的化学势
Ti4+
6 mol/L的 HCl
抽掉隔板
混合均匀
Fe3+、 Ti4+ 6 mol/L的HCl
均相体系中Fe3+和Ti4+的混合实验
抽掉隔板 乙醚,Fe3+ Ti4+ 6 mol/L的HCl
§1.3 分离过程的本质
宏观上看到的分离过程有时是自发的过程,混合 有时也不能自发进行。如何判断一个混合或分离 过程能否自发进行,要看整个过程(吉布斯)自 由能的变化。总自由能决定体系是趋向混合,还 是趋向分离。如果体系的总自由能降低,则混合 或分离可自发进行。
§1.3 分离过程的本质
分离有时是自发过程、混合有时也不能自发进 行。 总自由能决定体系是趋向分离、还是趋向混合。
分离的目的
(1)分析前样品处理:检测灵敏度、仪器的 需要 (2)结构鉴定:红外、核磁、质谱 (3)获取有用物质:天然产物提取分离 (4)除去有害物质:如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 (选择性吸附或沉淀分离法)
分离技术特点
(1)分离对象种类繁多:合成、天然 (2)分离的目的各不相同:一般工业上为了 获得有用物质;实验室是为了后续分析。 (3)分离规模差异很大:结构鉴定微克级、 工业生产上吨计的大规模分离纯化。 (4)分离技术形形色色:色谱技术为核心 (5)应用领域极为广泛:化工、医药、食品、 环境等,是推动其他学科发展的动力
分离答案一至三章

第一章绪论1. 什么是分离科学?1. 分离科学是研究被分离组分在空间移动和再分布的宏观和微观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也可以说是研究分离、浓集和纯化物质的科学。
2. 简述分离科学研究的内容(1)研究各种表面上看来毫无联系的各分离方法之间的共同规律;(2)如何将现代科技中对分离和纯化要求最迫切的对象进行研究,以提高经济效益,解决生产中的关键问题;(3)将各种分离方法联用,研究最优化的分离条件;(4)分离出迄今尚未发现的新物质;(5)寻求新的分离原理及方法等。
3. 简述分离的本质分离是非自发过程,是负熵过程,因而需要提供能量。
利用物质特有的某些性质,才能加以分离。
4. 解释回收率与富集倍数,并指出分离与富集的差异?回收率——分离后得到的组分总量和原始样品中组分的总量之比。
富集倍数——被分离组分的回收率与基体回收率的比值。
100 ng / 100 mL 0.1 g吸附剂100 ng/5mL富集倍数为20分离——将待检测组分从混合物中提出,或将干扰组分从体系中移走。
目的是提高检测的专一性。
富集——将待检测组分从大量基体物质里集中到一较小体积的溶液。
目的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5. Giddings提出分离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简述其分类方法,并举例.Giddings提出的分离方法的分类是基于迁移和平衡。
他认为迁移有两个控制因素:第一是化学势能(μ),它既控制了相对的迁移又控制了平衡的状态;第二是流(flow)这可以是气体流也可以是液体流或超临界流体流。
由于化学势6.分离分析:是从分析的角度将一个待分析样品中所需知道的组成分离出来,随后或在分离的同时对单个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分离方法是化学的基础也可以说是许多自然科学领域所经常采用的基本方法技术,几乎涵盖所有领域。
7. 简述使用和研究分离分析方法的必要性?1.分析样品中存在干扰物质2.待测组分在样品中分布不均匀3.痕量组分的含量低于检测方法的检测限4.无合适标准品5.样品的物理、化学状态不适合于直接测定6.样品有剧毒或有强放射性8. 简述色谱法的分离机理。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分析技术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分析技术生物大分子是指生物体内分子量较大的有机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
分离和分析这些大分子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深入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代谢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现代生物分子分离和分析技术已经取得飞跃性的进展,其中包括电泳法、质谱法、光谱法等。
1. 电泳法电泳法是分离和分析大分子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常用于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的分离、定量和鉴定。
它的原理是将待分离物质置于固体或液体介质中,向介质中通入电场,通过分子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和尺寸相互作用实现分离。
电泳法可分为凝胶电泳和自由电泳两种类型。
凝胶电泳是将待分离物质置于凝胶介质中,随后将其加在电流中进行分离。
根据不同的凝胶介质和条件,可实现蛋白质、核酸等不同分子的分离。
自由电泳是将待分离物质直接投入液相,负载电荷后,通过电场进行分离。
典型的自由电泳技术包括等电聚焦电泳和二维凝胶电泳等。
2. 质谱法质谱法是对分子质量进行定量、鉴定、结构分析的重要手段。
应用广泛的有四种,即时间飞行法、四级杆三重四极磁体质谱仪、多级串联质谱以及离子阱质谱法。
时间飞行法(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是根据分子离子飞行时间差异进行分子质量分析的重要方法,质谱分离器为飞行时间质谱仪。
三重四极质谱仪中,通过采取不同质荷比下分子离子运动区域大小不同的性质,实现对分子离子的分离和筛选。
多级串联质谱技术是将多个质谱分离器联用,对分子进行序列离子化和分离分析的方法。
离子产生器通过加速电场原理将待分析样品离子化,对离子进行加速定向,并在质谱分离器中实现离子的分离和检测。
离子阱质谱法是一种用于检测物质分子内部结构的技术。
通过向样品中通一定的能量,将样品中的分子化为离子,然后对离子进行离子阱分离。
3. 光谱法光谱法是利用物质与各种电磁波相互作用,分析物质能量转移、吸收、发射等现象,进而推断物质组成、结构和反应机理的一系列技术。
现代分离及分析方法在精细化学品中的应用

现代分离及分析方法在精细化学品中的应用一、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化学工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及应用性能,增加规格品种,以适应各方面用户的不同要求。
自70年代以来,为了摆脱石油危机的冲击,日本和原西德首先将化工发展重点转向产品具有特定功能的精细化工。
随后美、英、法、前苏联等国也都因为精细化工的高效益而纷纷转向重视精细化工的发展。
现在,一个国家的精细化率已经成为反映其综合技术水平和发展水平,以及化学工业集约化的标志。
由于精细化工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关系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精细化工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化学工业的战略重点,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学工业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
使得现代分离及分析方法在精细化学品中的应用也尤为突出。
二、现代分离分析方法现代分离分析方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质谱法。
目前,已成为精细化学品分离分析的重要手段。
其中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属于色谱法。
色谱过程的本质是待分离物质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平衡的过程,不同的物质在两相之间的分配会不同,这使其随流动相运动速度各不相同,随着流动相的运动,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上相互分离。
根据物质的分离机制,又可以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亲和色谱等类别。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及质谱法属于光学分析方法。
三、各种分离与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应用1色谱法色谱法原理薄层色谱:薄层色谱法是应用非常广泛的色谱方法,这种色谱方法将固定相图布在金属或玻璃薄板上形成薄层,用毛细管、钢笔或者其他工具将样品点染于薄板一端,之后将点样端浸入流动相中,依靠毛细作用令流动相溶剂沿薄板上行展开样品。
薄层色谱法成本低廉操作简单,被用于对样品的粗测、对有机合成反应进程的检测等用途。
气相色 谱:气相色谱是机械化程度很高的色谱方法,气相色谱系统由气源、色谱柱和 柱箱、检测器和记录器等部分组成 。
药物分析技术的新趋势

药物分析技术的新趋势在现代药物开发与研究中,药物分析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涉及到药物的质量控制、成分分析、稳定性测试,还包括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等多方面内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药物分析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本文将从不同的维度探讨当前药物分析技术的新趋势。
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革新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当前药物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近年来,HPLC技术已发生了诸多创新。
例如,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作为HPLC的升级版,以更高的分离效率和更短的分析时间正逐渐替代传统HPLC。
UHPLC通过使用小粒径的色谱柱和高压泵系统,能够实现更快的分析速度和更高的分离度。
此外,新型固定相材料的研发也推动了HPLC技术的发展。
在固定相材料方面,低温固定相、亲水反相色谱等创新型材料的使用,使得复杂样品的分离变得更加高效,尤其是在生物样品及食品样品的分析中,这些新材料展现出了优越性。
质谱分析的应用扩展质谱分析技术因其高灵敏度和准确性,在药物分析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
近年来,质谱结合其他分离技术(如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的应用日渐增多,形成了复合型分析平台。
这样的平台能够在复杂样品中进行多种成分的同时定量和定性,大幅提升了药物分析效率。
此外,质谱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发展。
例如,四极杆质谱仪和飞行时间质谱仪(TOF-MS)的结合使用,使得数据采集速度大幅提升,同时提高了对低丰度成分的探测能力。
尤其是在代谢组学研究中,质谱已成为理解药物代谢途径不可或缺的工具。
一体化自动化分析平台现代实验室越来越朝向一体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一体化自动化分析平台意味着将多个实验步骤、检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环节整合在一个系统中,不仅能提高实验效率,还能降低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
例如,自动化液体处理系统能够实现样品的自动取样、稀释及注入等步骤,为后续检测提供便利。
这种自动化系统往往配合先进的数据处理软件应用,通过算法优化和机器学习,提高结果解析和数据挖掘能力。
现代分离技术知识点总结

分别的概念:分别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通过适当的装置或方法,使各组分安排至不同的空间区域或者在不同的时间一次安排至同一空间区域的过程。
分别的形式1.组分别〔族分别〕:性质相近的一类组分从混合物体系中分别。
例如:药物和石油的分别。
2.单一分别:将某种化合物以纯物质的形式从混合物中分别出来。
3.多组分相互分别:混合物中全部组分相互分别(简单自然产物分别为纯组分)4.特定组分分别:将某一感兴趣物质从中分别(其余物质混合在一起)5.局部分别:每种物质都存在于被分开的几个局部中,对每一个局部而言,是以某种物质为主,含有少量其他组分(每种物质都存在于被分开的几个局部)富集:目标化合物浓度在某空间增加浓缩:溶剂与溶质的相互分别纯化:目标产物中除去杂质纯度:表示纯化产物主组分含量凹凸或所含杂质多少的概念。
重结晶是化学合成中最常用的提纯手段分别科学的表述:是争论从混合物中分别、富集或纯化某些组分以获得相对纯物质的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分别技术应用缘由:1.实际样品的简单性2.分析方法灵敏度的局限性干扰的消退:1.掌握试验条件2.使用掩蔽剂3.分别满足对灵敏度的要求:1.选择灵敏度高的方法2.富集评价分别效果:1.干扰成分削减至不再干扰2.待测组分有效回收质量分数> 1% 回收率> 99.9 % 以上质量分数0.01% ~1% 回收率> 99 %质量分数< 0.01 % 回收率> 95 % 或更低分别的目的:①分析操作的样品前处理②确认目标物质的构造③猎取单一纯物质或某类物质以作他用④除掉有害或有毒物质:例如污水排放分别技术的特点:①分别对象物质种类繁多②分别目的各不一样③分别规模差异很大④分别技术形形色色⑤应用领域极为广泛分别科学的内容:1.争论分别过程的共同规律〔热力学、动力学、平衡〕2.争论基于不同分别原理的分别方法、分别设备及其应用分分别的根本原则:1.离因子尽可能高;2.分别剂或能量尽可能少;3.产品纯度尽可能高;4.设备极可能廉价;5.操作尽可能简洁;6.分别速度尽可能快。
电泳的原理特点

电泳的原理特点电泳是一种现代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其原理是利用电场作用于具有电荷的物质分子,使其在电场中发生移动和迁移,从而达到分离和分析的目的。
电泳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基因测序、蛋白质分析等领域。
电泳的基本原理是靠电场的力作用,使带电的分子在固定介质(通常为凝胶)中发生阻滞,形成一个特定的场所,这样通过控制电场,可以使不同大小、形状和电荷的分子在固定介质中发生单向移动,达到分离的目的。
其原理可以用古典电动力学和扩散理论来解释。
在电场作用下,带电粒子的运动状态将遵循着库仑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并表现出一定的扩散趋势,从而达到空间分离的目的。
电泳的特点是分离性高、分析过程简单、数据处理便捷等。
与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电泳可根据样品的不同性质定制不同介质,以实现不同分子的精确分离和定量分析。
电泳速度快、操作简便,不需要酶处理或放射性示踪物,因此对样品的损伤较小,而且在基因测序、蛋白质分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电泳的种类有: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等电聚焦电泳等。
其中,凝胶电泳是最常用的一种,其基本原理是将分子通过其他介质与溶液隔离开来,并利用它们在介质中的扩散性质来进行分离。
凝胶电泳可以分为PAGE、SDS-PAGE、竖式、水平式等多种类型,其中最常用的是SDS-PAGE,其原理是通过SDS使蛋白质带上等量的负电荷,从而保证其迁移速度与分子量成反比关系。
毛细管电泳则是利用不同分子在电场下的迁移速度差异进行分离的一种高效液相分离技术。
而等电聚焦电泳是一种可在等电点时以等电点分离样品的电泳技术。
总之,电泳作为一种快速、敏感、高通量、高分辨率、经济化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已经逐渐成为生物学、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内不可替代的手段,其发展趋势也在逐步向便携化、智能化、实时化等方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毛细管电泳
普通色谱
二,高效毛细管电泳基本原理
在电解质溶液中, 在电解质溶液中,位于电场中的带电离子在电场力的 作用下, 作用下,以不同的速度向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迁移 的现象,称之为电泳 电泳. 的现象,称之为电泳.由于不同离子所带电荷及性质的不 同,迁移速率不同可实现分离. 迁移速率不同可实现分离.
解 析 釜
解 析 釜 离 柱
压
泵
取 釜
冷 贮 罐
箱
夹 带 剂 罐
高
压
泵
压缩机
萃取釜
制冷MVC-760L 制冷
二氧化碳循环泵
四,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
超 临 界 流 体 萃 取 的 应 用
医药工业 化学工业
中草药提取 酶,纤维素精制 金属离子萃取 烃类分离 共沸物分离 高分子化合物分离 植物油脂萃取
1.0 DEG/MI N
MS
HEWLETT PACKARD
5890
Sample
A D C A B C D B
Gas Chromatograph (GC)
B A C D
Mass Spectrometer
A B C D
Sample
Separation
Identification
一,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仪
(1) 超临界流体及提供系统 (2)萃取器 萃取器 (3)阻力器 阻力器 (4)样品收集器 样品收集器
超临界流体的操作方式
(1) 动态法 (2)静态法 静态法 (3)循环萃取法 循环萃取法
CO2 贮罐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流程
流 量 计 分 萃 高
二 氧 化 碳 气 瓶
食品工业
酒花萃取 植物色素提取 天然香料萃取 化妆品原料提取精制
化妆品香料
第七章 现代分离分析方 法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高效毛细管电泳
一.概述 二.基本原理 三.仪器装置 四.应用
一,概述
毛细管电泳——在散热效率极高的,空芯的, 在散热效率极高的,空芯的, 毛细管电泳 在散热效率极高的 微小内径(10-200μm的毛细管内进行的大 的毛细管内进行的大, 微小内径(10-200μm的毛细管内进行的大, 小分子高效分离技术. 小分子高效分离技术. 毛细管电泳的主要优点: 毛细管电泳的主要优点:
二,GC-MS谱图名称 谱图名称
1. 总离子流色谱图(Total Ion current chromatogram,TIC)
样品离子化后形成的各种离子(包括碎片离子) 样品离子化后形成的各种离子(包括碎片离子) 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变化的曲线. 流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横坐标:每种离子强度最大的时间. 纵坐标:每种离子产生信号的强度. 纵坐标:每种离子产生信号的强度.
四种四环素类药物色谱图
四环素
土霉素
金霉素
美他环素
四种四环素类药物的质谱图
定性分析:将待测样品(牛奶)进行LC-MS分析, 定性分析:将待测样品(牛奶)进行 分析, 分析 与四种四环素类药物标准品的保留时间 和质谱图进行对比分析. 和质谱图进行对比分析. 定量分析:标准曲线法(峰面积~浓度). 定量分析:标准曲线法(峰面积~浓度).
2. 质谱图
总离子流图和质谱图的关系
三,应用实例
应用:苯烷基化反应产物的检测. 应用:苯烷基化反应产物的检测. C6H6 + RBr C6H5-R (R=C14H29)
仪器: 气质联用仪;色谱柱为HP仪器:HP 6890GC-5973 MS 气质联用仪;色谱柱为HP5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 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250m×0.25m;载气为 弹性石英毛细管柱 × × ; 氦气;电离方式为EI,离子源温度为230℃,电子能量为 氦气;电离方式为 ,离子源温度为 ℃ 70eV. 气相色谱条件:进样口温度为310℃,接口温度为280℃ 气相色谱条件:进样口温度为 ℃ 接口温度为 ℃ 进样量为0.2l,流速为 ,进样量为 ,流速为0.8mL/min,分流比为 ,分流比为50:1, , 柱温从100℃开始,以15℃/min升至 ℃,保持 升至300℃ 保持2min. 柱温从 ℃开始, ℃ 升至 .
分离过程
三,高效毛细管电泳仪器装置
电压:0~30KV. 电压: 30KV KV. 分离柱不涂敷任何固定液, 分离柱不涂敷任何固定液, 紫外或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 可检测到: mol/L) (可检测到:10-19~10-21 mol/L)
高效毛细管电泳仪
�
t/min
苯烷基化产物的总离子流图
m/e
十四烷基苯的质谱图
液相色谱- 8.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LC-MS的"接口":常采用离子喷雾,电喷雾技术. 的 接口" 常采用离子喷雾,电喷雾技术. LC-MS接口:除去流定相,只让组分分子进入离子源. 接口:除去流定相,只让组分分子进入离子源. 接口
应用:测定牛奶中4种四环素类药物残留量. 种四环素类药物残留量 应用:测定牛奶中4种四环素类药物残留量.
二,超临界萃取原理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萃取原理
超临界流体具有选择 性溶解物质的能力, 性溶解物质的能力,并随 着临界条件( 着临界条件(T,P)而变 化.超临界流体可从混合 物中有选择地溶解其中的 某些组分,然后通过减压, 某些组分,然后通过减压, 升温或吸附将其分离析出. 升温或吸附将其分离析出.
第八章 精细化学品现代分离 与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
气相色谱- 8.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液相色谱- 8.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 8.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色谱:化合物分离 质谱:纯物质结构分析 色谱:化合物分离 质谱:纯物质结构分析 色谱-质谱联用: 色谱-质谱联用:共同优点
HEWLETT PACKARD 5972A Mass Selective Detector
1,高灵敏度:紫外检测器的检测极限在10-13—10-15mol ,高灵敏度:紫外检测器的检测极限在 之间,荧光检测可达10 之间,荧光检测可达 -19—10-21mol. . 2,高分辨 , 3,速度快 许多分析在 分钟内完成. 许多分析在10分钟内完成 ,速度快:许多分析在 分钟内完成. 4,进样少 一般需要毫微升的进样量. 一般需要毫微升的进样量. ,进样少:一般需要毫微升的进样量 5,成本低 一般只需要可长期使用的毛细管和极微量的 ,成本低:一般只需要可长期使用的毛细管和极微量的 可自己配制的缓冲液. 可自己配制的缓冲液.
我国规定牛奶中四环素类的最大残留量0.1mg/Kg. . 我国规定牛奶中四环素类的最大残留量
土霉素 四环素
金霉素
美他环素
仪器: 公司LCQ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包括 型液相色谱- 仪器:Finnigan公司 公司 型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ESI(电喷雾电离)源. (电喷雾电离) Hypersil BDSC18( 5m,5.0mm×150mm) 色谱柱 色谱柱. × 条件:流动相为乙腈 水 甲酸 甲酸( ),流速 条件 流动相为乙腈-水-甲酸(37.5:62.5:1.2),流速 流动相为乙腈 ), 0.5mL/min;离子源(ESI)喷射电压 4.2Kv;氮气流 ;离子源( ) ; 速0.75L/min. .
关键点: 关键点: 接口技术
GC-MS的"接口":常采用喷射分子离子分离器 的 接口" 常采用喷射分子离子分离器 . 分子分离器:除去载气,只让组分分子进入离子源. 分子分离器:除去载气,只让组分分子进入离子源.
GC-MS喷射分子分离器 GC-MS喷射分子分离器
喷射式分子分离器: 喷射式分子分离器: 由一对同轴收缩型喷嘴构成, 收缩型喷嘴构成 由一对同轴收缩型喷嘴构成,喷嘴被封在 真空室中 如图所示. 一真空室中,如图所示.
本章结束
终
补充
超临界流体萃取
一.超临界流体的概念 二.超临界流体萃取原理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四.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
一,超临界流体的概念
超临界流体的含义
超临界流体(SCF) 超临界流体(SCF)是指在临界温度和 临界压力以上的流体, 临界压力以上的流体,高于临界温度和临 界压力而接近临界点状态, 界压力而接近临界点状态,称为超临界状 态.处于超临界状态时,气液两相性质非 处于超临界状态时, 常接近,以至于无法分辨,故称为SCF. 常接近,以至于无法分辨,故称为SCF. S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