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3篇)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3篇)

第1篇一、方案背景思政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

二、实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四个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4. 增强思政理论课的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内容1. 社会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和建设成就。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支教、环保、扶贫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如敬老院、社区服务等,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奉献精神。

2. 校园文化活动(1)举办思政理论课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2)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讨论时事热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如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团队精神。

3. 创新创业实践(1)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2)开展创业讲座,邀请成功创业者分享经验,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3)组织学生参与创业项目实践,如创业团队组建、市场调研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国际交流与合作(1)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夏令营、短期交流等,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2)邀请外国专家来校讲学,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发展状况。

(3)组织学生参与国际志愿者项目,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实践教学实施步骤1. 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和时间安排。

2. 组织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培训,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思政实践教学活动方案(3篇)

思政实践教学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决定开展思政实践教学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三、活动内容1. 实践教学活动主题: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实践教学活动形式:(1)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如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精神。

(2)社会实践: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支教、环保、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服务社会。

(3)主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优秀校友等进行主题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主题班会:组织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实践心得,交流思想感悟。

3. 实践教学活动安排:(1)第一阶段:前期准备(1周)1. 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形式、时间安排等。

2. 组织学生报名,确定参与人数。

3. 准备相关资料,如宣传海报、活动记录表等。

(2)第二阶段:实践活动(4周)1. 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精神。

2. 社会实践: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支教、环保、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服务社会。

3. 主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优秀校友等进行主题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 主题班会:组织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实践心得,交流思想感悟。

(3)第三阶段:总结评价(1周)1. 收集活动资料,整理活动记录。

2. 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总结,评选优秀个人和团队。

关于印发《太原理工大学大学生自主实践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1

关于印发《太原理工大学大学生自主实践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1

关于印发《太原理工大学大学生自主实践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校教〔2012〕9号学校各单位:大学生自主实践是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贯彻落实《太原理工大学关于加强实践育人的实施意见》(校教〔2012〕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拓展大学生自主化实践、个性化发展的空间,探索实践教育教学新形式、新途径,不断提高实践育人的教学效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太原理工大学大学生自主实践实施办法(试行)》,经学校同意,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一二年八月十日太原理工大学大学生自主实践实施办法(试行)为贯彻落实《太原理工大学关于加强实践育人的实施意见》(校教〔2012〕6号)文件精神,促进本科生自主实践开展,特制定本办法。

开展自主实践主要指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社会实践、学术科技、就业创业、创新创业等活动。

一、管理体制自主实践项目的组织部门或机构负责考核项目,并进行学分认定。

自主实践项目实行校、院两级管理。

学校教务处、学生处、招生与就业处、校团委等职能部门是负责自主实践项目和学分管理的主体单位,负责项目的发布、组织、指南编制、调控、质量监控、学分确认等工作。

各学院相应成立院级自主实践项目管理机构,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牵头落实本学院自主实践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学院团委、学工办、辅导员、班主任等负责具体执行。

学校建立统一的自主实践项目管理平台,利于信息发布、协同操作、规范管理。

二、范围及学分认定办法(一)根据专业培养计划,本科生在校期间须通过自主实践取得2个以上学分(含2学分),且其中至少有一个学分为社会实践学分,方能毕业。

学生自主实践的成绩计入学生档案。

(二)学校认可的各类自主实践的活动项目:1.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学术科技和就业创业竞赛;2.学校认可的获奖、论文、专利等科技学术成果;3.学校组织的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学校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假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就业见习和就业创业实践等活动及社团活动和特色鲜明的主题实践活动等;5.经教务处、学生处、招生与就业处、校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认可的学院组织开展的各类自主实践项目。

思政实践教学策划书(3篇)

思政实践教学策划书(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思政)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决定开展思政实践教学活动。

本次策划旨在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提升其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增强“四个自信”。

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促进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项目内容1.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1)合作单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事业单位、社区、农村等作为实践教学基地,签订合作协议。

(2)基地功能:为学生在实践中提供学习、实践、交流的平台。

2. 实践教学活动设计(1)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2)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区服务、环境保护、关爱弱势群体等社会实践活动。

(3)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4)企业参观学习:邀请企业负责人为学生讲解企业文化,提供实习机会,帮助学生了解职场。

(5)创新创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3. 实践教学课程设置(1)理论课程: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强化理论教育。

(2)实践课程:开设《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创新创业实践》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1)过程评价:通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出勤率、参与度、实践成果等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评价。

(2)结果评价:通过学生的实践报告、实践成果展示等方式对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评价。

四、项目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阶段(1)制定详细的项目方案,明确项目目标、内容、实施步骤等。

思政实践教学实施过程(3篇)

思政实践教学实施过程(3篇)

第1篇一、引言思政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文将从思政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实施过程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思政实践教学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4. 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三、思政实践教学的内容1.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2. 专业知识实践: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3.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通过课堂讨论、辩论、演讲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4. 文化艺术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文艺演出、体育竞赛、科技创新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思政实践教学的方法1.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将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学以致用。

2. 课堂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将课堂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相结合:既开展集体实践活动,又鼓励学生个体参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4. 情境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通过情境教学和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思政实践教学实施过程1. 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的内容、时间、地点和方式。

2. 组织实践教学活动:按照实践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各项实践活动,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3. 指导实践教学:教师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实践效果。

4. 总结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交流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思政实践课策划书策划方案3篇

思政实践课策划书策划方案3篇

思政实践课策划书策划方案3篇篇一《思政实践课策划书策划方案》一、课程主题探索社会现象,培养社会责任感二、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现象,提高社会认知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社会参与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社会现象调研(1)选择一个社会现象,如环境污染、贫困、教育不公平等。

(2)学生分组进行调研,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2. 社会实践活动(1)根据调研结果,选择一个社会实践活动,如环保宣传、扶贫助困、义务支教等。

(2)学生分组制定实践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目的、内容、时间、地点、人员安排等。

(3)实施实践活动,记录活动过程和成果。

(1)学生分组汇报实践活动成果,分享实践经验和感受。

(3)学生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程实施1. 课程时间:[具体时间]2. 课程地点:[具体地点]3. 课程对象:[具体班级]4. 课程安排:(1)第一周:课程介绍,社会现象调研方法培训。

(2)第二周:学生分组进行社会现象调研。

(4)第四周: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制定。

(5)第五周:社会实践活动实施。

五、课程评价1. 学生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2)学生互评:学生对小组其他成员在课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等。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

2. 课程评价(1)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通过学生的调研报告和实践活动成果,评价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

(2)课程内容评价:通过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反思,评价课程内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课程实施评价:通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评价课程实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六、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确保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安全。

思政课实践活动方案3篇

思政课实践活动方案3篇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和任务是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热情和能力,使大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方面的巨大变化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加深对课堂教学中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切实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分析和思考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坚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的信念。

二、基本原则1、学科特点与学生学习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2、启发自觉、自我教育的原则。

3、社会实践与为人民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4、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成才之路相结合的原则。

三、社会实践教学的形式根据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需要和学院的有关部署,本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采取个人分散考察与小组集体考察两种形式进行。

四、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本期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主要围绕我国服装行业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现状的进行调查,切实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的实际需要,帮助学生了解服装行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明确服装产品与服务特有的文化魅力,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全面认识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进而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社会调查和实践的能力。

五、注意事项与要求1、选题要切合自身能力和社会实际,有条件、有能力完成。

2、考察态度要认真,注重实践效果,保证实践报告质量。

3、利用好必要的社会关系,为自己完成任务创造条件。

4、切实做到安全第一,注意选择安全可靠的交通工具和实践地点。

六、成绩考核学生社会实践成绩考核主要以学生提交的社会考察、社会调查报告,参观访问的心得体会(书面形式)、社会服务的效果(总结报告、社会评价等)为依据,以提交报告的质量为标准。

思政理论课程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思政理论课程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思政理论课程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大一第一学期) 一、实施对象:大一学生 二、实施途径: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专业课程综合实践结合。

三、实施目标: 通过学习,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合理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价值观,提升大学生 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能力;理性决策和规划能力;培养学生职业发展的意识 和能力及专业认知度。

四、实施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职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 2.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进行职业生涯指导; 3.以服务为载体,结合就业,促进学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五、实施形式和内容 (一)形式: 1、校内:生涯辅导讲座、职业心理测试、生涯规划团辅 2、校外:职业能力调研 (二)内容: 1、生涯辅导讲座 通过生涯辅导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即结合自己的实 际情况与社会需求,从专业、职业、就业等方面,按照“自我认知、职业认知、 决策与应对、自我监控”四大步骤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1)自我认知(知己) 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测评”、“360 度评估”、橱窗分析法、成就经历盘点 等方法,客观分析自己的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等, 了解自己喜欢干什么?能够干什么?适合干什么?最看重什么?人-岗是否 匹配。

2)职业认知(知彼) A、家庭环境分析:如家人期望等 B、学校环境分析:如专业与职业关系、社会实践与能力培养C、职业环境分析:如行业分析、职业分析、用人单位分析、工作地分析 总结:知己与知彼得关系——人职匹配 3)决策与应对 A、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 在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的基础上,进行职业定位,采用 SWOT 分析等工具 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并确定相应的职业发展路径。

B、制定行动计划和策略 围绕职业目标的实现,制定具有针对性、明确性与可行性的行动计划,主 要是大学期间和毕业后三年内的实施计划。

计划应注意区分轻重缓急,在 行动计划和实施策略制定完成后,要加强学习、高效行动,学会时间管理 和应对干扰,确保行动计划的顺利完成。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课程教学大纲为规范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环节相关工作安排,加强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和考核,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环节有关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教学大纲。

一、本门课程性质及适用学科或专业本课程属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公共必修课,适用于全校本科专业,总计2学分。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本课程的设置,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 005〕3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 5]3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建立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有助于大学生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在实践中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感受民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念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助于大学生拓展能力,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走正确的成长之路。

三、基本要求根据本大纲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方案(3篇)

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课”)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我们特制定此教学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2. 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其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4. 促进思政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活动主题:以“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

2. 活动形式:(1)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传承红色基因。

(2)主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优秀校友等进行主题讲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意义。

(3)红色电影赏析: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通过影视作品感受革命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4)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5)辩论赛: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辩论赛,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6)主题征文:鼓励学生撰写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征文,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活动安排:(1)前期准备: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邀请专家学者、优秀校友等,准备活动所需的物资。

(2)实施阶段:按照活动方案,有序开展各项活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总结阶段:对活动进行总结,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为今后开展类似活动提供借鉴。

四、活动实施1. 组织领导: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落实。

2. 宣传动员:通过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班级群等渠道,广泛宣传活动内容,动员学生积极参与。

3. 教师指导:教师积极参与活动策划,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确保活动质量。

4. 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学校、学院等相关部门的支持,确保活动所需经费。

思政实践课实施方案(精选3篇)

思政实践课实施方案(精选3篇)

思政实践课实施方案(精选3篇)思政实践课实施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及科学发展思想为指导,以县教育局文件精神为指针,以创办特色学校为动力,以“育人为本、德育为首”为办学理念,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的,以“五爱”教育为主要内容,进一步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实施细则》,突出德育的重要地位,逐步提高我校学生的德育水平,实现教师、学生、学校共同发展的奋斗目标。

二、工作目标及要求1、建立健全德育管理体制,建立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责任落实到人,制定德育工作五年规划和,有具体的学期工作计划、月工作安排和系列。

2、德育队伍建设常规化,建成以班主任为首的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和形成“人人重德育、人人抓德育”的工作局面。

3、常规工作制度化。

完善升降国旗制度、重要节日、纪念日、传统节日活动制度,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班集体的评选制度。

重视学生心理品质教育及后进生转化工作,定期召开校委会、班队会,坚持上好“两操”。

4、养成教育重实效。

认真贯彻上级会议精神要求,开展好经常性的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使学生文明守纪,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行为习惯。

5、并坚持开优化育人环境。

有计划地作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建立和完善德育基地展好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图书、广播、板报的作用,有思想教育和学生作品展示长廊。

6、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各学科教师自觉地贯彻落实学校德育工作要求并有成效。

开设思想品德课,搞好校本课程开发。

7、重视德育科研工作,制定科研计划,探索学校德育工作思路,并取得一定成果。

8、认真组织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

9、定期开展德育宣传及教育活动,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模式,并取得良好成果。

10、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师生精神生活,开展体育、艺术教育活动。

三、工作措施1、坚持学习、提高素质。

我们要认真学习《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方针,巩固和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主课堂和主渠道的作用、积极探索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拓宽德育渠道,坚持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党的xx大精神,坚持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有关教育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

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方案(3篇)

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方案(3篇)

第1篇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思政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文化意识、社会意识的重要任务。

为提高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制定本实践教学方案。

二、实践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的思政理论素养,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诚信、友善、公正、正义的道德观念。

三、实践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组织学生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民族精神教育: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公民道德教育: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 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开展团队拓展训练、集体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 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实践教学方法1. 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巩固理论知识。

2. 实地考察与模拟演练相结合: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等,同时开展模拟演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案例教学与互动教学相结合: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通过互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个性化与集体化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开展个性化实践教学,同时注重集体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思政课实践活动实施策划方案范文(通用5篇)

思政课实践活动实施策划方案范文(通用5篇)

思政课实践活动实施策划方案范文(通用5篇)思政课实践活动实施范文篇1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宗旨,建立和完善班级德育工作管理制度,推进班级德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以“爱国、爱家”为主题,以各种主题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对学生的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五爱”教育等。

努力探索班级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人。

二、德育目标:1、认识目标: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了解祖国的版图、自然环境和资源,了解《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初步了解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内容,初步了解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2、行为目标:能尊重、爱护国家标志,如国旗、国徽,能用《守则》《规范》《校纪校规》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生活自理,积极参加校内外公益活动、知法、守法,具有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和抗诱惑能力。

3、情感目标: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热爱祖国的建设成果。

具有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热情、诚实、爱父母、爱同学、爱他人、爱集体。

三、德育内容1、政治教育:加强建国60年伟大成就的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认同感、归属感,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献身祖国,为祖国富强而奋发学习的热情。

2、思想教育:以本地史志,人文景观,家乡变化为内容的爱家乡教育;爱班级、爱学校,正确看待集体与个人关系的集体主义教育;尊重、关心、团结集体成员,有团队精神,言行举止文明,知行统一等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以文化名人成长经历为主进行学习目的、方法的教育;进行分辨美丑、善恶、是非能力的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会自觉抵御各种不良诱惑。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实施方案(试行)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实施方案(试行)

安徽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实施方案(试行)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针对性,引导大学生感受民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奉献社会,根据《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15〕2号)及《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通知》(教社政〔2015〕3号)及《安徽中医药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特修订《安徽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实施办法》,在全校本科学生中施行。

一、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大学生既要重视参与校内实践活动,更要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参观学习等实践锻炼,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办法所指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是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旨在促使学生认识自我,关注现实,了解民情,分析问题,服务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各项活动。

二、学分规定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结合《安徽中医药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要求,分别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中抽出0.5学分、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抽出1学分、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抽出0.5学分,独立设置“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2学分),采取“单独设立、独立运行、独立考核”的模式,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实践活动并接受考核认定,即可获得相应学分(按百分制折合成绩)。

思政实践课策划书策划方案3篇

思政实践课策划书策划方案3篇

思政实践课策划书策划方案3篇篇一《思政实践课策划书》一、课程主题探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二、课程目的1. 增强学生对思政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课程时间[具体时间]四、课程地点[详细地点]五、参与人员[班级名称]全体学生六、课程安排1. 上午(1)集合、出发:在学校门口集合,乘坐大巴前往实践地点。

(2)开营仪式:抵达实践地点后,举行开营仪式,介绍本次思政实践课的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

(3)主题讲座:邀请思政领域专家或学者进行主题讲座,深入解读思政理论。

2. 中午(1)午餐:在实践地点享用午餐。

(2)午休:学生进行午休,为下午的活动养精蓄锐。

3. 下午(1)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红色教育基地、纪念馆或革命遗址,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历史和文化。

(2)小组讨论:在参观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深化对思政理论的理解。

(3)团队活动:安排团队合作游戏或挑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傍晚(3)返程:乘坐大巴返回学校。

七、课程评估1. 学生个人表现评估:根据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表现和态度进行评估。

2. 小组团队评估:根据小组团队在团队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估。

3. 课程反馈评估:通过问卷调查或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便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

八、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确保学生的安全是首要任务,在活动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制定安全预案。

2. 组织管理:安排专人负责课程的组织和管理,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

3. 学生管理: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积极参与课程活动。

4. 环境保护:教育学生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保持实践地点的整洁。

5. 其他事项: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如物资准备、场地布置等。

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 课余时间利用调查(太原理工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 课余时间利用调查(太原理工大学)

个人情况姓名学号政治面貌群众院系软件学院专业软件工程班级软件1108手机E—male实践起止时间7月15日到7月31日实践地点太原理工大学单位名称太原理工大学联系人姓名联系人电话实践内容简述大学生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焦点,也是社会主要的人才输出地,所生的成长和发展备受重视,而且大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也尤为重要,他们毕业时素质能力和对社会的贡献程度。

目前,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小,课余时间非常充足,有时间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大学生对于课余时间的安排和利用趋化,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能。

但是,大多数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课余到无所适从,以至于到毕业季感觉自己大学生活碌碌无为。

因此如何正确利用课余时间已成为大学生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情况,从学生的课余时间和大学生学习情况进一步的了解,为大学生进一步合自己的课余时间和学习时间最优化提出建议。

调查对象:太原理工大学(迎西校区)在校大学生对大一学生大二以抽样走访所选取的班级的自习室邀请各班级的班主任助理进行帮回收问卷对于大三大四宿舍可以进入宿舍楼进行当面走访填写问卷.以此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调查地点:太原理工大学迎西校区所选取的大一大二的学生自习大四的部分宿舍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和访问法抽样样本:100人安全措施和导员和学生处好关系,能够方便调查。

预期成果类型预期成果:1调查报告:主要包括摘要,关键字,标题,队员,正文,参考文献践调查成果,问题分析,相关建议等。

2活动总结:记录实践活动的时间,行程,资金花费,活动开展情况以及其他。

3个人日记:记录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与感想。

4学以致用:根据调查发现问题,思考。

5影像资料:调查过程中拍摄实践活动的照片。

指导教师意见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第八天第九天第十天第十一天分别在中午下午和晚上去了思韵楼观察上课上自习的人数分别在中午下午和晚上去了致明楼观察上课上自习的人数分别在中午下午和晚上去了致远楼(A座)观察上课上自习的人数分别在中午下午和晚上去了致远楼(B座)观察上课上自习的人数在一号楼一二层发放调查问卷在一号楼三四层发放调查问卷整理分析资料整理分析资料整理分析资料思韵楼1楼和2楼大部分教室都有人,白天人多,晚上人较少。

太原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实施方案

太原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实施方案

太原理工大学思想政治(zhèngzhì)理论综合实践课实施方案(讨论稿)一、《思想政治理论综合(zōnghé)实践课》的开设意义、课程性质和适用范围为了(wèi le)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sīxiǎng)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教育部《高等学校(gāoděngxuéxiào)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引导了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人民群众中去,向实践学习,我校从2012级学生开始,正式开设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作为全校本科生的必修课,学分为2.0。

二、课程安排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指导教师结合当今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设计参考性的调研课题建立选题库,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实践选题。

暑假开始后围绕选题展开为期不少于两周的社会调查和实践,搜集原始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和分析,写成不少于3000字的调研报告或心得体会。

三、具体实施步骤综合实践课安排在第四和第五学期,即从每年的3月份开始实施,本年度的12月份结束。

1、每年春季学期的第6-9周,准备阶段(1)面向全校师生征集实践选题,在此基础上,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程组设计和充实本年度社会实践和调研的参考选题库;(2)编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手册;(3)对指导教师进行动员和培训;(4)编写制作《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概论》的课程讲义和课件。

2、每年春季学期的第10—13周,动员和课堂培训阶段(1)通过校园网,在全校开展综合实践课动员宣传;(2)由指导老师向学生发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手册》;(3)为全校二年级学生开设《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概论》,课堂教学6学时,主要讲解社会(shèhuì)实践和社会调查的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如何撰写实践策划书和调研报告等具体操作中的方式方法,并进行安全教育;(4)布置暑期社会调查(diào chá)和实践的策划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原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实施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太原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实施方案
(讨论稿)
一、《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的开设意义、课程性质和适用范围
为了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16号)、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1号),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引导了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人民群众中去,向实践学习,我校从级学生开始,正式开设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作为全校本科生的必修课,学分为2.0。

二、课程安排
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指导教师结合当今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设计参考性的调研课题建立选题库,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实践选题。

暑假开始后围绕选题展开为期不少于两周的社会调查和实践,搜集原始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和分析,写成不少于3000字的调研报告或心得体会。

三、具体实施步骤
综合实践课安排在第四和第五学期,即从每年的3月份开始实施,本年度的12月份结束。

1、每年春季学期的第6-9周,准备阶段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面向全校师生征集实践选题,在此基础上,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程组设计和充实本年度社会实践和调研的参考选题库;
(2)编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手册;
(3)对指导教师进行动员和培训;
(4)编写制作《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概论》的课程讲义和课件。

2、每年春季学期的第10—13周,动员和课堂培训阶段
(1)经过校园网,在全校开展综合实践课动员宣传;
(2)由指导老师向学生发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手册》;
(3)为全校二年级学生开设《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概论》,课堂教学6学时,主要讲解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的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如何撰写实践策划书和调研报告等具体操作中的方式方法,并进行安全教育;
(4)布置暑期社会调查和实践的策划任务。

3、春季学期的第12—18周,实践策划阶段
(1)学生进行暑期实践策划,提交一份实践策划书。

(2)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的方式分为个人实践和组团实践两种,鼓励组团实践;团队组成人数一般不超过15人。

个人实践和组团实践都需要提交实践策划书;组团实践的,每支实践团队提交一份实践策划书。

3
2020年4月1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