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负责制校长权利制约论文

合集下载

校长负责制与校长权利的制约

校长负责制与校长权利的制约

校长负责制与校长权利的制约校长负责制与校长权利的制约【摘要】近几年来,在我国学校管理体制中,校长权力的制约问题日益凸显。

由于缺少相应的约束和监督机制,校长权利出现了一些“膨胀”的现象。

要想使校长的权利正确行使,必须促进校长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建立相应的校长权力的制约机制,比如,建立校务公开制度、完善校长问责制和打破校长终身制,加强对各项法规的执行力的检查,并发挥其他力量的监督作用。

【关键词】校长负责制;校长权力;制约校长是学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校长处在学校的核心位置,校长权利的发挥决定着学校管理的效率,关系到学校长期发展。

当前,我国中小学的管理中,校长权利的运用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到了中小学校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制约。

一、校长负责制1.校长负责制的发展历程目前,我国中小学实行的校内领导体制即为校长负责制。

在经历多次变革后,这一领导体制最后被确立。

最早提出“校长负责制”是在1952年政务院批准,由中央教育部颁布《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和《小学暂行规程(草案)》,其中规定:“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设校长一人,负责领导全校工作,校长由政府委派,直接对人民政府负责。

”在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再次提出:“有条件的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决定》指明了在中小学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的改革方向,并提出了校长负责制的基本框架。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再次规定,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第四十一条中明确指出“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完善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完善校长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实行校务会议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扩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自主权;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

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

校长管全校全方位管校长——从校长负责制谈校长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校长管全校全方位管校长——从校长负责制谈校长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2008年9月长春教育学院学报S e p.2008签2垒鲞箍圣塑』Q坚兰卫垦!Q££b垒Ⅱg£垒坠旦星垒坠£垒li Q旦!翌§!i!竖!曼!Q!:2垒盟Q:墨干训园地校长管全校全方位管校长叫“校长负责制’’谈校长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濮兵(中共苏州沧浪区委办公室,江苏苏州215002)摘要:在学校的管理实践活动中,要正确理解和实施校长负责制,一方面要维护校长在学校管理活动中的中心地位,确保权力得以充分行使,另一方面还要强化对权力的有效监督,保证权力得以正确行使。

关键词:学校管理;校长;监督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531(2008)03—0069—03一、中小学校管理体制的发展沿革学校管理体制是规定学校内部领导体系和各职能部门的职权范围的组织制度。

这套组织制度着重解决的是学校领导机构的设置、领导职权的划分和领导关系的确立等一系列的有关领导制度的问题,故又称为学校领导体制。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校管理体制随着形势的变化,几经变迁,主要经历了三种领导体制形式。

即校务委员会制、校长负责制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解放初期到1952年,多数学校的党组织尚未建立和健全,曾采用过校务委员会制。

1952—1956年,学习苏联的一长制,采用过校长责任制。

1957一1961年,“左”倾思想开始抬头,在“反右运动”中提出了“外行可以领导内行”的理论,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小学普遍建立党支部,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从1961年起,党中央开始纠正“左”的错误。

教育部于1963年颁布了《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规定:“校长是学校行政负责人,在当地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负责领导学校的工作”。

“学校党支部对学校行政工作负有保证和监督的责任。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10年中,学校领导体制十分混乱,先是“造反派夺权”,打倒“当权派”,“踢开党委闹革命”,接着搞所谓“工宣队”、“贫管会”、“革委会”的领导体制。

小学校长负责制制度范文

小学校长负责制制度范文

小学校长负责制制度范文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首先,我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们学校的小学校长负责制制度。

小学校长负责制是一种管理模式,通过将权力下放到校长一级,减轻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负担,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

按照我们学校小学校长负责制制度的要求,校长担负着全面负责管理学校的责任,包括教育教学工作、行政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

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负有推动学校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小学校长负责制制度的实施,为学校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变化。

首先,学校的管理体制更加扁平化,决策更加快速和高效,问题的解决更加及时。

其次,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同时,教师队伍得到了更好的支持和激励,他们在教学中充满了激情和动力。

最后,学校的营造了更加和谐的学习环境,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当然,小学校长负责制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校长需要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能够处理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

其次,校长需要与教师密切合作,共同努力解决学
校面临的各种挑战。

最后,学校还需要不断完善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

总的来说,小学校长负责制制度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学校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我们学校将会变得更加出色,为同学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高质量的教育。

谢谢大家!。

关于学校管理的文章(精选5篇)

关于学校管理的文章(精选5篇)

关于学校管理的文章(精选5篇)关于学校管理的文章篇1一、县域内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校长负责制从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的演变来看,现代企业早已是集体决策管理、个人对企业负责的一种制度了。

而我们现在的校长负责制实际上是校长个人对上一级政府和部门负责管理学校的制度,这种个人负责制导致学校管理效能有限甚至低下。

另一方面,目前,县域内基础教育基本的管理体制还是以县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导,学校权利受限,校长一无财权,二无人权,三无物权,四无事权。

在不少地方,校长仍然有行政级别,其提拔任命及考核还是由县级组织部门这个非教育专业部门按行政干部任免程序来操作实施。

2.校长的产生方式目前,不少地区县域基础教育学校校长多采用任命制产生,虽然早在20xx年人事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就已明确要求“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要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机制,逐步采取在本系统或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平等竞争、严格考核、择优聘任的办法选拔任用”,但事实上只有少数地区遵照执行。

这种由上级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任命校长的办法,势必造成校长们过于关注对上级的责任和关系,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博取上级好感及好评上,弱化了学校管理,弱化了校长对于学校以教科研为基础、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事权能力的发挥。

3.学校办学自主权近年来,中小学办学自主权问题已日益成为热点话题。

很明显,学校办学自主权受限于校长的产生方式,校长的产生方式制约学校办学自主权。

目前,县域内基础教育体制改革进程各地有差异,就我省情况而言,不少地方中小学校长完全由上级行政任命,有的县(区)高中校长由组织部门任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由教育主管部门任命,村级小学校长由中心学校任命。

但不管是哪个部门或哪个级别上的任命,校长均不是由学校内部竞争上岗或选聘产生。

而且,行政任命都缺乏校长专业任职条件的规范要求。

既然决定能不能当校长的是上级,那么,校长就不得不唯上命是从;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没有财产权,没有对教师的聘任权,没有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权,所以,虽然校长是法人,但实际上法人单位权力弱化,学校也就不具备自主办学的能力了。

浅谈完善校长负责制

浅谈完善校长负责制

浅谈完善校长负责制灵芝镇中心小学赵金妙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绍兴市区各级各类学校都在深化三制改革,即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

十余年的三制改革与实践,真正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激活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现了分配的公正合理性。

浅析学校管理现状,结合自己管理实践,借鉴名校长成功做法,剖析得失成败利弊,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谈点粗浅的看法:一、正视学校管理现状,必须完善校长负责制。

校长负责制的本质和内涵可概括为四句话:上级机关领导是前提和条件,校长全面负责是关键,党支部是主导和核心,教代会民主参与与管理是保证和监督。

中小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上级党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负有组织领导、管理监督的职能,要积极宣传,加强管理,总结经验,指导实践;校长是校长负责制最主要的实施主体,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上对下负责,处于学校行政管理指挥的中心地位,是依法治校的组织者和主要责任人,必须依靠学校党组织和全体职工,树立民主管理、民主治校的意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学校党组织应成为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校长负责制的组织者,注意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主导地位,能起到上级党组织所不能起到的特殊作用;教代会作为实施校长负责制的主体之一,担负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职能,是校长负责制这一系统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党组织领导下起好保证监督作用。

“校长负责制”概念的内涵模糊不清,导致具体执行起来,大相径庭,莫衷一是。

校长负责制五花八门的理解和各行其事的做法,只能让校长的精力耗费在无尽的内耗与无奈中。

究竟校长如何负责,党组织如何保证监督,教代会如何民主管理,并无具体规定,各种理解与实施方式随之产生:校长一人说了算,置党组织于不顾者,有之;校长书记一人担,监督徒有虚名者,有之;书记变监督为决策,甚至变保证为掣肘者,有之;教代会形同虚设者,有之;教代会争论不休,迟迟不决,校长决策无法实施者,有之;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校长负责制制度范文(三篇)

校长负责制制度范文(三篇)

校长负责制制度范文一、背景介绍在现代教育管理中,学校校长起着至关重要的领导作用。

由于校长直接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对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行政效能,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校长负责制制度已成为迫切需要的任务。

二、制度目的与原则该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学校校长的权责,明确其职责范围,提高学校管理效能,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制定此制度的原则包括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权责统一、依法行政、团队合作等。

三、制度内容1. 校长的基本职责校长是学校的行政负责人,承担学校管理的全面责任。

他应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协调各部门工作,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

2. 校长的权力与权限校长具有独立决策的权力,有权制定并发布学校管理规章制度。

他有权对教职员工进行考核和奖惩,对教学质量和考试成绩进行监督与评估。

此外,他还有权招聘和解聘教师,管理学校资产,并代表学校与外部合作机构进行谈判和协商。

3. 校长的职责与义务校长要积极履行职责,对学校发展负责,保障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发展。

他要秉持正直、公正、廉洁的原则,正确处理学校内外部关系,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

4. 校长的绩效考核校长的绩效考核应以其推动学校发展和取得的成果为依据。

考核中应充分考虑学校的整体发展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表现,注重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评价。

5. 校长的选拔与任用校长的选拔应统一按照法定程序进行,采取公开招聘、资格审核、综合评价等方式,确保选拔出具备优良素质和管理能力的人才。

校长任用应依法颁发任命书,并签订任期合同,以明确双方的权责。

6. 校长的违纪与罚款对于违反管理规定或违纪行为的校长,学校应按制度规定进行处理,包括批评教育、行政处分、解聘等,必要时可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确保处理公正合理。

四、实施与监督1. 执行办法为更好地落实校长负责制,学校应制定具体的执行办法,明确责任部门和工作程序,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对中小学校长负责制下的校长权责问题的思考

对中小学校长负责制下的校长权责问题的思考
参考文献 :
常 具 有 计 划 性 和 前 瞻 性 。在 中 小 学 职 业 教 育 仍 较 为 缺 失 的 中 国 , 多 数 大学 生 在 求 职方 面 经 验 不 足 . 此 从 大 学 大 因

年 级 开 始 就 对 学 生 进 行 系 统 的 职 业 素 质 培 养 和 求 职 技
巧 训 练 , 对 学 生 今 后 的 职 业 生 涯 发 展 和 企 业 寻 求 合 适 人 才 都 颇 有 益 处 。 生 个 体 在 大 学 期 间 的 知 识 储 备 、 握 的 学 掌 技 能 甚 至 自我 学 习 能 力 、个 体 兴 趣 等 因 素 与 未 来 职 业 之
间 在 时 间与 结构 上 是 连 续发 展 的 。 因此 .职业 规 划 要 趁
小 学 管 理 取 得 了 显 著 的 成 绩 。但 是 。 由 于 诸 多 因 素 的 影
向 校 长 负 责 制 转 轨 。 1 9 年 2 《 国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纲 93 月 中
响 , 长 负 责 制 在 实施 过 程 中 并 未 凸 显 出其 优 越 性 . 而 校 反 出现 了许 多 问题 , 为 突 出的 是校 长 的权 责 问题 。 确理 尤 正 解 校 长 负 责 制 的 内 涵 并 合 理 分 配 校 长 的 权 与 责 ,是 确 保
我 国 中 小 学 校 长 负 责 制 能 够 切 实发 挥 其 优 越 性 .保 证 基
础 教 育 改 革 健 康 稳 步 发 展 的 重 要 问题 本 文 就 目前 我 国
要 》 进 一 步 强 调 : 中 等 及 中 等 以 下 各 类 学 校 实 行 校 长 负 “
责制 。 长 要全 面 贯 彻 国家 的教 育方 针 和 政 策 。 靠教 职 校 依 工 办 好 学 校 。进 一 步 明 确 了校 长 的 职责 与 责 任 。 此 。 ” 至 校 长 负责 制 在我 国开 始 全 面推 行 。

小学校长负责制制度范文

小学校长负责制制度范文

小学校长负责制制度范文一、背景介绍如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的日益要求义务教育的整体素质提高,小学校长作为学校的核心管理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过去的实践中,由于一些制度缺陷和管理不规范,小学校长的权力过于集中,导致权责不明,工作效率低下。

为了更好地推动学校的发展,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平和效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小学校长负责制制度。

二、小学校长负责制的意义小学校长负责制是一种行政管理体制,旨在明确学校与学校长之间的权责关系,增强学校的整体管理效能,推动学校的转型与发展。

具体来说,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建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 拓宽学校管理参与度。

通过给予校长一定的决策权和管理权限,可以保证校长更好地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工作,使学校管理的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

2. 清晰权责界限。

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建立可以明确学校与校长之间的权责界限,避免权责不清、责任模糊的问题出现,提高学校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3. 提升学校管理效能。

小学校长负责制能够更好地激发校长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促进校长对学校的整体管理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和工作效率。

4. 推动学校转型与发展。

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建立可以促进学校管理的变革与创新,推动学校向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提高学校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内容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权力分配。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划分学校管理的三个层级,即校长、教导主任和班主任,明确各级管理者的权限和责任,避免层级冲突和责任模糊。

2. 工作责任。

学校明确校长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要求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管理工作,包括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3. 绩效考核。

学校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校长绩效考核机制,根据校长的绩效表现给予相应的激励和奖励,同时也要根据校长的工作表现进行必要的纠正和提醒。

4. 民主决策。

学校注重民主决策,校长应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的决策过程,广泛听取师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多元化的决策机制。

校长权力与学校民主管理

校长权力与学校民主管理

校长权力与学校民主管理第一篇:校长权力与学校民主管理校长权力与学校民主管理【摘要】校长负责制是现在学校实行的管理制度,由校长全面负责、党政监督及教职工大会三部分组成,本意为校长全面负责下的民主管理。

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校长的权力过于大引起诸多问题。

通过健全制度、法规,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才能实现对学校的民主管理。

【关键词】校长权力学校民主管理我国中小学的内部领导体制经过数十年的反复实践、探索和研究,终于在1985年5月29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要建立和健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学校党组织“保证和监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和国家教育计划的实现”。

1993年又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明确提出:“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这是对建国以来中小学实行的领导体制的历史总结,科学地确立了学校内部的领导结构方式和校长的地位与权限。

当前,教育改革正在深入进行,如何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1]校长负责制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其涵义包括校长的全面负责,党组织的保证监督,教职工的民主管理。

在这一体制中,校长是学校行政的最高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处于学校的中心地位。

校长对外代表学校,向国家负责;对内全面领导和负责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工作。

即校长对学校各项工作拥有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和财经权。

这是校长负责制的核心所在。

在这一体制中,党政职能分开,党支部不再领导行政工作,而是转变职能,对学校行政工作起保证监督作用。

这一转变不仅符合管理学原理,也顺应了国际潮流。

在这一体制中,教职工可以参政议政,对学校的一些重大问题,教职工有权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样就能保证校长正确合理地使用权力,避免独断专行的作风出现。

一、校长负责制下的校长权力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是校长负责制的核心。

校长负责制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权力关系研究

校长负责制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权力关系研究

校长负责制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权力关系研究校长负责制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权力关系研究一、引言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望,而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教育领导者,在学校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校长负责制是一种管理体制,通过规范校长的权力与责任,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

然而,在实践中,校长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权力关系经常引发矛盾和冲突。

本文将对校长负责制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权力关系进行探讨。

二、校长负责制的概念和特点校长负责制是指在学校管理中,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承担学校整体工作的责任和权力。

校长负责制的特点主要包括:1.权力明确:校长负责制明确了校长在学校中的权力范围,其职权包括管理学校的经费、干部任免、课程设置等。

2.责任明确:校长负责制明确了校长的管理责任,即校长对学校的发展和教育结果负有直接的责任。

3.保障制度:校长负责制通过合理的保障制度,确保校长行使权力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对校长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

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权力与职责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是政府教育部门的直接下属机构,负责监管学校的教育工作,其权力与职责主要包括:1.政策指导: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和发布有关教育政策,对学校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2.经费管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对学校的经费使用进行监管和审计,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

3.人员任免: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对学校的干部进行任免和考核,确保学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四、校长负责制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权力关系的矛盾与冲突尽管校长负责制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权力有明确的界限,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矛盾和冲突:1.权力之争:校长负责制设定了校长在学校中的权力,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权力控制仍然存在一定的干预和限制,校长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之间常常出现权力之争。

2.责任分摊:校长负责制规定校长对学校的整体工作负有责任,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常常要求校长对学校的具体工作进行详细的报告和解释,责任与权力之间的分摊不明确。

探索和建立中小学校长权力约束机制

探索和建立中小学校长权力约束机制

探索和建立中小学校长权力约束机制从实践看,实行校长负责制理顺了学校里的党政关系,既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学校的贯彻落实,又使校长和其他行政领导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调动了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校长负责制改变了以往领导体制带来的职责权分离的弊端,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一、校长负责制的实施现状实施校长负责制,是为了让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自主权,充分发挥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其目的是为了协调三个关系:一是协调校长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试图转变当时学校单纯作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执行机构的状况,通过实行校长负责制来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二是协调校长与党支部的关系,试图转变当时学校名为集体领导,实际无人承担责任,办事效率低下的状况,通过实行校长负责制,明确校长作为学校的责任人,并从法律上赋予相应的权力;三是协调校长与教职工的关系,试图转变当时学校面临人事制度变革的艰难而被动的状况,赋予校长一定的决策和裁量权,以强化改革推进的力度。

可20年来我国广大公办学校,特别是西部广大农村公办学校,校长负责制实施下来,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和事业心不但没有得到有效增强,相反消极因素却比校长负责制实施前有所增长。

因此,“校长负责制”在实施中逐渐演变成了“校长家长制”或“校长独裁制”,原因在于校长是“一校之长”,是学校的“一把手”,认为既然要我校长负责,我就得统管学校,包揽一切,学校人、财、物的安排,硬件和软件的使用和开发等,全都得由我说了算。

这种一手遮天的管理作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个人意志”强加于人的“权力”特征。

最终在管理运行过程中,校长与群众之间往往形成鲜明的对立情绪,即使群众迫于校长的权威而忍耐、屈从,但在执行校长意志的行动中表现出消极、被动的应付性,不但学校的部门工作受到牵制,而且教职工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也受到严重束缚,无法自由地进行改革的探索和尝试,形不成个性化的教育教学风格。

我国校长负责制背景下的中小学校长责权利的研究

我国校长负责制背景下的中小学校长责权利的研究

AbstractSincethepracticingoftheheadmaster·-in-chargesysteminprimaryandheadmasterhavesecondaryschoolsin1985,thepowerandtheresponsibilityoftherelativelyincreasedandtheinterestshavebeenembodiedtosomedegree.Thissystemhasplayeditsroleinstraighteningouttheleadershipsystemofaschoolandpromotingthefundamentaleducation,however,thesluggishgrowthofthestudiestheeducationaltheorieshasledtodifferentunderstandingsofthissystem,whichonhascausedconfusioninpractice;andtherigidmanagementsystemofeducationhasbroughtabouttheindefinitenessoftheheadmaster’Spowerandresponsibilityandtheinsufficiencyoftheinterestsembodiment;theimplementofthesystemlackspowerfulpropduetotheimperfectionofthecurrenteducationallegalsystem.Thispaperaimsatestablishingtherelatededucationaltheories,managementsystem,lawsandregulationstoimpeltheeffectiveimplementofthissystemandguaranteetheheadmaster’Spower,responsibilityandinterests.Onpremiseofstatingtheidealsituationsoftheheadmaster'sandinterests,thispaperfirstexposestheproblemsthathavepower,responsibilityexistedsincethepractisingoftheheadmaster-in-chargesysteminaccordancewiththeinterviewofsomeheadmasters,teachersandeducationaladministratorsandthematerialsathand.Thenthepaperconsiderstheproblemsagainstthemacro-backgroundofChina'spolitics,economyandculture,tryingtoattributethecausestothefollowingaspects:thestudiesoncurrenteducationaltheories,thelegalsystemofeducation,theeducationalsystem,educationalinvestsandtheheadmaster’Spersonalquality,whichareundertheinfluenceofChinesepoliticseconmyandculture.Finally,inlightoftheproblemsandthecausesofthem,thepaperputsforwardtheideaofguaranteeingtheeffectiveimplementoftheheadmaster-·in·-chargesystemandthepower,responsibilityandinterestsofthe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headmaster.Confinedtothelimitationoftheauthor,thispaperdoesnotdiscusstheproblemstoasatisfactorydegree.Keywords:theheadmaster-inchargesystem,power,responsibilityandinterests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前言十六大报告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指出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从而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小学校长负责制制度范文(三篇)

小学校长负责制制度范文(三篇)

小学校长负责制制度范文尊敬的校长:我写信是想向您推荐一种小学校长负责制制度,并陈述一些理由和具体规划。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提高小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我认为引入小学校长负责制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小学校长负责制制度的核心目标是:使校长成为学校的核心领导者,负责学校的管理和发展。

在这种制度下,校长有更多的权力和责任,他们将负责制定学校的教育方针、招聘和培训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管理学校经费等。

校长将成为学校的决策者,并具备更大的自主权。

相较传统的小学领导班子制度,小学校长负责制制度的优势如下:1. 提高决策效率:校长作为学校的核心领导者,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决策,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2. 明确责任与权力:校长担负着更重的责任,并具备更大的权力。

这样可以激励校长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3. 提升教育质量:校长有更多的自主权,可以制定更科学、有效的教育方针,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4. 加强团队合作:小学校长负责制制度可以推动学校领导班子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增进团队合作,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为了确保小学校长负责制制度的顺利实施,我提出以下具体规划:1. 设立校长岗位:学校建立校长职位,并通过合理的选拔程序选聘合适的人选担任校长。

2. 完善职权范围:规定校长的职权范围,包括学校管理、教师管理、课程设置、教育目标等方面。

3. 强化培训与交流:为校长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其管理和领导能力。

并鼓励校长之间的交流与分享,促进共同进步。

4. 建立监督机制:设立专门机构对校长进行监督,确保校长履行职责的公正与高效。

总之,小学校长负责制制度的引入对于小学教育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我希望校长您可以考虑并推动这一制度的实施,为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培养更优秀的下一代做出贡献。

谢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此致敬礼(您的名字)小学校长负责制制度范文(二)一、制度目的:根据学校的管理需要,确立校长的权责和职权,明确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责任和权力,使学校能够高效地进行日常工作,并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行。

现行校长负责制实施过程中校长责权问题研究

现行校长负责制实施过程中校长责权问题研究

现行校长负责制实施过程中校长责权问题研究本文分析了现行校长负责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校长应享有的权力与承担的责任,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完善校长负责制的途径,即对校长充分授权的同时给予充分的监督。

标签:校长负责制;责权;问题研究一、校长负责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建国后,我国中小学内部领导体制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化。

主要有三种领导体制:校务委员会制、校长负责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在这三种领导体制中,校长负责制以其特有的优势最终被确定为我国中小学内部现有的领导体制。

我国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的决定)开始,对中等及中等以下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

国家推行校长负责制,目的是为了改变中小学管理中“党政不分”、“权责不明”的状况,增强决策的“果断性”、“灵活性”,它顺应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对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

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提高了学校管理的效能,极大地调动了校长的工作积极性,但是,这种领导体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一是权力、责任的模糊性。

二是校长责任与权力的不对等。

三是配套的制约机制不完善。

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校长之间的权、责、利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给予比较明确的界定和划分。

责、权不明是管理的大忌。

校长有责无权,工作缺乏动力和活力。

有权无责,工作缺乏约束,不符合教育管理实践的要求。

校长负责制的实施细则需要进一步做出明确规定。

校长负责制本身就处于一种权力和权利的模糊状态,这就给部分教育行政官员和校长们有了扯皮推诿的可乘之机,造就了“权力真空”,提供了“权力寻租”的机会。

在层层权力的行政委托过程中,享受的权益是实实在在由国家通过行政委托无偿给予的,追究校长所承担的责任的主体却是“虚体”国家或是国家的代理人政府,造成了享受权利和承担责任的不对称性。

明确界定校长的责、权、利,目的是弄清楚界限和责任问题,只有在各权力展开过程中明确相互间责、权、利的关系,才会形成自我激励、开拓进取、自我约束的行为机制,校长负责制才算是真正到位。

校长负责制执政制度范文(三篇)

校长负责制执政制度范文(三篇)

校长负责制执政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凡在本校范围内的教职工、学生和校友,均要遵守和执行校长负责制执政制度。

第二条校长负责制是本校的执政制度,校长是全校最高行政权力的代表。

第三条校长负责制的基本原则是要根据法律法规和校务实际,保证本校的稳定和发展。

第四条校长负责制的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本校的行政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本校的重大决策和政策;制定、颁布和解释与校务有关的规章制度;任免、考核和奖惩本校的行政人员。

第五条校长必须遵循政策、勤勉尽责、公正廉洁、保守秘密,维护校风和社会声誉。

第二章校长的产生和任期第六条校长由本校聘任,必须具备相应的学历、学术背景和行政能力,经过公开招聘或内部选拔产生。

第七条校长的任期一般为五年,可以连任一次。

第八条校长任期届满或终止时,应及时进行接任工作,确保校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第三章校长的权力与责任第九条校长拥有本校的行政权力,行使下列职责:1. 组织实施本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2. 制定、颁布和解释与校务有关的规章制度;3. 组织实施本校的财务管理、物资采购和资产管理;4. 任免、考核和奖惩本校的行政人员;5. 处理本校涉及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协调工作;6. 维护校风和社会声誉,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和合作;7. 执行本校校董会的决议和决定,接受监督和审计。

第十条校长应当对本校的工作负责,定期向校董会和本校教职员工大会报告工作情况,接受监督和评议。

第四章校长的制约和问责第十一条校长在行使职权时必须遵循法律法规和校务规章制度,不得违法乱纪、滥用职权。

第十二条对于校长的违法行为或失职行为,有关人员有权依法对其进行监督和批评,必要时可以向校董会或上级主管部门举报或投诉。

第十三条对于校长的严重违法犯罪行为或严重失职行为,校董会有权决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或撤职处理。

第十四条校长应当依法对其下属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确保校务的廉洁和规范。

第五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校长负责制制度范文

校长负责制制度范文

校长负责制制度范文校长负责制是一种为了强化学校行政管理,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效率的管理制度。

这种制度在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中被广泛采用,对于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下面是一篇关于校长负责制的范文,包括该制度的背景、实施方法以及对学校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一、背景和意义校长是学校行政管理的核心人物,其责任是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行,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效益。

然而,在过去的教育体制中,校长的权力较为有限,许多决策和管理事务还需要上级机构的审批和指导。

这种体制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即学校行政效率低下,决策反应迟缓,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发展需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校长负责制得到了提出和推行。

校长负责制是指校长在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限,能够更好地发挥其领导和管理能力,提高学校整体的管理效能。

这种制度的出现对于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培养优秀的校长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方法1.明确权责边界:校长负责制的核心是校长在学校行政管理中有更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限。

因此,需要明确校长的权责边界,明确哪些事务是校长负责决策的,哪些事务需要上级机构或是与其他部门协商决策。

这样能够确保校长能够充分发挥其领导和管理能力,同时也能够保证校长不会滥用职权或是过度干预其他部门的工作。

2.建立科学决策机制:校长负责制的实施需要建立科学决策机制。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决策流程和决策机构,明确决策的程序和原则,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效率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选拔优秀校长人才:校长负责制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优秀的校长人才。

因此,需要建立公正、透明的校长选拔机制,确保能够选拔到具备良好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担任校长职务。

同时,还需要为校长提供专业培训和进修机会,提高他们的领导和管理水平,提供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工作环境,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校长人才。

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责权利的失衡

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责权利的失衡

校长沙龙XIAOZHANGSHALONG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责权利的失衡□熊伟[摘要]校长能否在实际工作中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充分行使职权并且获得合理的利益等问题,关系到校长能否对学校进行有效的领导,关系到校长负责制能否得到很好的实施。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校长负责制历经二十几年,在中小学校管理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现有的理论或法律对校长责权利的描述是概括性的,较为宽泛和模糊。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校长承担的责任是无限的,而行使的权力是有限的,所获得的利益与校长的权责是不相称的。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教育法制的缺失,现行教育管理体制僵化以及经济方面的制约。

要让校长的责权利相对应,就需要转变教育行政职能,加快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保证校长的权力,促进校长负责制的落实。

[关键词]义务教育;校长;责权利;失衡;校长负责制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学校逐步推行校长负责制”至今,历经二十几年的发展,校长负责制逐渐确立其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我国中小学校管理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比较适合我国国情。

所谓校长负责制,萧宗六教授曾用四句话来概括:上级机关领导,校长全面负责,支部保证监督,教工民主管理。

①校长负责制作为学校领导体制改革的成果,其作用效力不仅决定着学校管理体制的运行模式,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涉及更为宏观、更为深层的社会管理观念的嬗变。

然而,校长负责制发展到今天,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可知,其最主要的实施主体是校长。

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对上对下负责,处于学校行政管理指挥的中心地位,是依法治校的组织者和主要责任人。

然而,多方面因素严重影响着校长职能的发挥,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出现的1.理论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应具有的责、权、利(1)校长应有之责。

“责”即“责任”,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通常在两个意义上使用。

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

校长权力制衡

校长权力制衡

校长权力制衡最近,笔者在某教育论坛上看到一个关于“校长的权力有多大?”的专题讨论帖子,帖子上老师们的“哭诉”,不得不让人深思。

他们反映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形同虚设,工会组织也名存实亡。

校长总是站在领导的角度审视每一位教师,很少从教师的角度考虑问题,侵害教师权益的事情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笔者确信,教师们的“哭诉”绝非无中生有,因为目前我国主要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

校长对内作为学校的最高领导人,具有统一指挥各项工作的权力,并能对重要问题实施最终的决定权和否决权;对外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联系。

随着校长权力的扩大,他们的实然权力远远超越应然权力。

一般说来,校长个人素质良好、思想品德高尚、管理水平高超,那么他行使权力的准确性、合理性就高,反之则低。

但是要保证每个校长都能正确行使权力而不造成权力越规,就不能仅仅依靠校长个人素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依靠严格的制度约束。

那么,我们又该通过怎样的制度和措施来进行有效的制衡呢?一、以权力制衡权力由于在我国校长往往都是由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直接任命,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校长的权力制衡是一种强势,是有效的。

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校长的聘用可依据对校长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综合考察情况来确定。

另外,对校长的聘用亦可借鉴外国遴选校长的做法。

比方美国的学校是成立专门的校长遴选委员会,委员会由校董事会代表、教员代表、职员代表、校友代表、学生代表、社区代表组成,由这个遴选委员会通过严格的选择程序遴选出新的校长人选。

英国学校的副校长的遴选(校长一般是名誉性的,副校长负责实际事务)则是由学校理事会和教职人员评议会一起组成联合委员会负责。

而在日本,学校评议会和理事会也在校长的发生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国外校长的发生虽然不是通过师生普选,但通过专门的遴选机构与程序,基本做到了学校的自主选择和所有相关成员的参与。

保证学校成员在校长遴选上的自主权是极其重要的,这样学校的保守与实际就可以被充沛地考虑,广大师生就可以获得足够的话语权,群体的利益就能得到充沛的表达与重视,候选人的素质也能够得到全面考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长负责制与校长权利的制约
【摘要】近几年来,在我国学校管理体制中,校长权力的制约问题日益凸显。

由于缺少相应的约束和监督机制,校长权利出现了一些“膨胀”的现象。

要想使校长的权利正确行使,必须促进校长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建立相应的校长权力的制约机制,比如,建立校务公开制度、完善校长问责制和打破校长终身制,加强对各项法规的执行力的检查,并发挥其他力量的监督作用。

【关键词】校长负责制;校长权力;制约
校长是学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校长处在学校的核心位置,校长权利的发挥决定着学校管理的效率,关系到学校长期发展。

当前,我国中小学的管理中,校长权利的运用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到了中小学校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制约。

一、校长负责制
1.校长负责制的发展历程
目前,我国中小学实行的校内领导体制即为校长负责制。

在经历多次变革后,这一领导体制最后被确立。

最早提出“校长负责制”是在1952年政务院批准,由中央教育部颁布《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和《小学暂行规程(草案)》,其中规定:“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设校长一人,负责领导全校工作,校长由政府委派,直接对人民政府负责。

”在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再次提出:“有条件的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决
定》指明了在中小学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的改革方向,并提出了校长负责制的基本框架。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再次规定,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第四十一条中明确指出“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完善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完善校长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实行校务会议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扩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自主权;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

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


2.校长负责制中校长的权利
校长负责制下的校长权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权力:一是教学管理权,校长应组织学校管理人员制定实施教学计划,并指导监督教育教学计划的实施;二是人事管理权,包括学生人事管理权和教师人事管理权;三是财务管理权,包括编制财政计划和学校预算,购买物质设备,保管学校各项设施,校舍等的维护和维修;四是协调公共关系权和最后决策权,校长既要协调好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又要争取社会合作与支持,处理好学校与地方政府、社区居民的关系。

遇到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校长有最后的决定权。

二、校长负责制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实行校长负责制的目的是让校长有职权,保证校长的工作正常进行,提高学校行政管理的效率。

这项制度从实行到现在,对学校
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调动了校长的办学积极性,从而使校长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促使学校管理的发展;第二,增加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第三,在学校管理上,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学校办出个性特色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然而,由于对校长权力缺少相应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校长负责制在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表现为:第一,校长专制现象严重;第二;教师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第三,对社会的不良影响。

三、构建有效的校长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1.校长自身应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校长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校长要正确处理好权力与权利的关系,要不断强化职业道德意识,用职业道德检查自己、监督自己、约束自己,形成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自律能力,更好的为师生与其他人服务。

2.建立校长问责制和打破校长终身制
在学校管理中校长问责制的引进,可以从源头根本上对校长的权力、职责进行约束,防止其滥用职权。

通过校长问责制这种手段,让校长明确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正确行使校长权力,使校长的工作提高效率。

同时,要打破校长终身制,让校长能上能下,有利于校长更好的管理学校,提高管理的效率。

3.学校内部应建立校务公开制度
建立校务公开制度,是制约和监督中小学校长权力的重要保障。

建立良好的校务公开制度可有效的防止腐败等现象的滋生。

可以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建设,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监督校长的职能。

4.学校外部应建立相互制约的机制
应该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和学校教代会的权力,形成对校长权力的约束。

需要教职工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发挥当家作主的作用。

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既可有效防止校长滥用权力,又可提高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5.其他力量也应发挥相应的监督作用
媒体监督日益凸显出其举足轻重的影响。

由于媒体报道是舆论的主导,舆论监督主要通过媒体监督来实现,因此,应把媒体监督建设成加强校长权力监督的一支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萧宗六.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曾品琳.关于校长负责制的思考[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8
[3]王建彬.规范中小学校长权利义务的思考[j].教育管理,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