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民居海草房中的“真”与“美”

合集下载

胶东海草民居的生态美的论文

胶东海草民居的生态美的论文

关于胶东海草民居的生态美的论文胶东民居在村落整体规划中就恰当地利用了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作用,赋予了村落空间结构和布局形态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进而塑造出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环境特色。

由于当地多山和丘陵地区,当地沿海村落大多选择阳坡、面海、地形较平缓的地方建房。

由于土地较紧张,所以,村落中房屋密度较大,院落适中,街道较窄。

村落大多沿山坡横向展开,呈条状布置。

威海石岛村作为自然渔村的一个典型代表,其布局形态基本沿海崖地形自然分布,呈现一种后依青山,三面环山的带状格局,尽管它不像福建、皖南一带按礼俗约定形成的传统村落那样层次分明、结构清晰,但若仔细品味,仍然能感受到以点(广场)、线(道路)为骨架进行组织的空间结构和有次序的场所感。

这里村民们的修船、补网活动既为广场的存在提供了依据,又进一步丰富了村内场所的人文色彩,表现了生产活动和居民生活在空间方向上的有机交织;在街巷组织上,不仅因不同功能存在宽狭方面的差异,而且因村民们的不同活动存在着不同层次的空间领域。

因此,石岛村的村落结构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生产生活,需要表现出很强的中心感和层次感。

由于村落布局基本上是自然形成的,从一些广场、路径的形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发调节的痕迹,从而使村落的空间营造与自然景观环境融为一体,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依山傍水、高低错落的优美画卷。

当你走进胶东半岛的渔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诗句油然而生,硕大松软的褐色草顶,粗犷、厚实的墙体,成排的卷棚顶式的屋脊造型,弯曲的石板路,灰白的房顶,暗红的石头墙,古朴稚拙又浓淡相宜,充满了轻松的水墨趣味;那些历经无数风雨、长满青苔的海草房屋顶的阴坡面,又像老照片,记录着历史的沧桑、印证了历史的久远,斑驳陆离、默默无语,向人们昭示着海草房的厚重与坚韧。

这种与自然环境、生态资源和谐共生的建筑,聚集着胶东传统海草房原生态的本土基因。

正所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211051864_垒石为墙,海草为顶的生态民居——海草房

211051864_垒石为墙,海草为顶的生态民居——海草房

就地取材 节约能源海草房的建造材料主要是海草和石头。

这两种天然材料是胶东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就地取材可以减少运输成本及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能源消耗。

而且,用它们建造的海草房,可以很好地满足胶东地区夏天防雨防晒、冬天保暖防寒的建筑需求,也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

撰文 / 罗晗 李佳琦(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垒石为墙 冬暖夏凉传统海草房用不规则的石头随圆就方地砌筑厚厚的墙体。

因为石头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可以起到防火、隔热、蓄热的作用,所以能为当地居民提供冬暖夏凉的居住环境。

此外,石头还有很好的耐久性,因此建造出来的房子可以百年不毁。

即使由于盖新房等原因被拆除,石头还可以被循环利用或回归大自然。

海草为顶 防潮可降用海草做屋顶是海草房最大的特色。

海草中存在大量的卤和胶质,并且在层层叠压时不需要额外的固定工序。

因为晾晒时间久、含水量少的海草会更加柔韧,所以当地的居民通常会提前收集海草并晾晒。

建造时,海草会被放置在由房梁支撑的倾斜50度的屋架上,非常利于雨水流下或积雪滑下,避免海草受潮腐烂。

若是房屋被拆除了,海草还可以自然降解,不会污染当地环境。

海草房民居70多苫(shān)备石头、黄泥、木料、海草、贝草、麦秸等基本原料;砌墙阶段要挖槽打地基,确定好门的位置后砌墙,垒墙同时确定窗的位置;支梁阶段要组合多种木构件形成屋顶构架。

最后的苫顶,是海草房建筑最具特色的营造技艺。

首先,要在屋顶构架上放置芭海草房剖面示意图(绘图/罗晗 李佳琦)墙高1.5倍墙高2.运输海草、搭脚手架 5. 6.用厚海草或瓦片“压脊”4.苫海草3.用贝草做檐头子、墁(màn)泥,以承载上千斤的海草;之后,将适合做屋顶的海草做浸泡、扎捆等处理。

搭建好脚手架,工匠爬上脚手架后先做檐(yán)头(屋檐的边沿,用贝草做可起到透气作用),再从东侧(一般情况下)开始苫房坡,将海草与麦秸交替叠压在与贝草相同的方位上(反复20~30层)。

对胶东半岛民居-文档资料

对胶东半岛民居-文档资料

对胶东半岛民居1.海草房的建筑文化1.1海草房名字的由来海草通常苫得很厚,呈深褐色,与红褐色或青灰色的大石块墙面相结合,给人以粗犷、质朴之感。

海草房又称海苔房,海带草房,它是因其以胶东沿海所产的海草为主要材料粘盖屋顶而得名,用这种海草苫盖屋顶,使其堆尖如垛,浅褐色中带着灰白色调。

1.2海草房的建筑发展史说到中国建筑的发展,自上古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海草房民居作为它的一个小分支,亦历史悠久。

据书中记载胶东半岛早在万年以前,这里就有古人类繁衍生息。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胶东发掘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有许多房屋遗址,说明当时民居建筑已有很大规模。

1.3海草房的分布胶东半岛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半岛,也是中国古老文明东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海草房其分布在胶东半岛威海、烟台等沿海地带,荣成尤为集中。

在胶东,海草房主要分布在荣成石岛、俚岛、成山卫镇、港西镇等沿海渔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地的民居建造形式发生了变化,许多海草房被大量的砖瓦房替代,使这种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住宅越来越少。

由于海上养殖业的繁荣使浅水表中无法生殖海带草,造成海草房的原料紧缺。

再者,现在的年轻人都崇尚现代住宅,盖海草房也就渐渐成了往日云烟,而许多村庄仅存的一些海草房因为年久失修而残墙断壁、面目全非。

如今,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在人们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追求回归自然,这些具有胶东特色富有人情感的海草房,它虽然饱受风雨的侵蚀,但却依然保持着淳朴和质美,也曾经承载着人间的喜、怒、哀、乐,它既给了居住者温暖,同时也是历史变迁的见证。

因此,每年都有好多外地游客来此地游玩。

海草房这以特殊的乡村建筑,不但叙说了我们胶东人的勤劳智慧还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具有价值的文化遗产。

2 海草房民居环境2.1海草房自然环境荣成地处中纬度,属于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

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具有雨水丰富、年温适中、气候温和的特点。

浅析胶东民居海草房中的“真”与“美”

浅析胶东民居海草房中的“真”与“美”
1 0 l C i t y・ 城市
“ 真”还 体现 在尊重 自然 ,顺应 本土 客观 环境 ,具有 生态 特 性。海草 民居 在空 间平 面布局 以及建 筑构 造方 式上 采用 了 自 然通风措施 ,更好的顺应 了当地气候 。笔者在八河孔 家调查时 , 发现唯一 一套 保存完整 的四合套 院结构老式海 草房民居 ,四合 院 式老 民居 能 自动调节 院与宅 的三维 比例 , 轴线 、 出檐 长短等变化 , 调剂 日照、通 风 、采光 。海草房 院落布局极为巧妙 ,海草房院落 极 为狭 窄 , 其院宽与正房 面宽的 比例大约 为 1 : 3 。 院落私密性强 , 尺度较 小 ,进而使庭 院内部 空间受外界影 响较小 。为了遮蔽狭窄 的院落 , 使 院 内温度达到最低 , 促 成空气 的流动 ,利 于形成 内外 气压差 ,一般住户在这样 的小院内还要种上 l 到3 棵 枝叶繁茂 的 乔木 , 使 整个庭院带来凉 风的同时也带动 了水 分的蒸发 ,成为一 个名副其 实的阴院 ,最终起 到抽 湿拔风 、调节小气候 的作用 ( 见 图2 )。其次 ,笔者 在东褚村村 落中调查发 现 ,村 中海 草房 的墙 体 大都 与山紧靠 , 院落 与院落之间紧紧相连 , 加上街 道较为狭窄 , 整个布局 无疑起到 了冬季抵抗寒 风的作用 。而胶东沿海 地带光照 条件 良 好 ,厚实的墙体和屋顶 可以在 白天 吸收太 阳热能 。海草房 的进深大都 在 3 o 9 m左右 ,屋顶坡 度大而 高 ,山墙 头高 于墙身 , 在便 于建 筑的防潮 的同时也适应 了当地风 多雨 频的 自然条件 , 并 且有优 良的隔寒效果 , 从而保证 了稳定 的室 内温 度和居住 的舒适 度 。再 次 ,在布局上 因地制 宜 ,节约用地 。胶 东半岛为多 山的丘 陵地 区,沿海 地带村 落 的居 民大都 选择 阳坡 、地 形平 缓 的地方 建房 ,房屋面朝大海 。由于基地 较紧张 ,村落 中海 草房屋之间 的 街道较 狭窄 ,密度较大 ,庭 院狭 小 。整个村落多 沿着 平缓 山坡横 向展开 ,呈条状布置 。最后 , 在建 筑构造方式上 也具 有 良好 的生 态特性 ,据笔者调查 ,海草房屋 顶形状似三角形 , 底 角角度大约 5 O 度 左右 , 海草 房屋脊两端 苫的海 草高度高 于 中间 ,尾端部做 了切角处理 , 使屋脊 的线 条呈现出一个 曲缓且柔 和 的线( 见图3 ) 。 使 用这种特殊 处理不 仅仅是为 了迎合 当地夏季雨 水过大 的特点 , 水 流会 顺着脊 的走 向快速 排水 ,且避免 了房屋漏水 造成的海草浸 泡腐烂 问题 ,确保冬季屋顶 不会 积雪成堆 ,海草 不会 残生受潮发

威海风俗的作文

威海风俗的作文

威海风俗的作文篇一:威海的民风民俗“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那么,请大家和我一起来看看我们威海的民风民俗吧!——题记一、海草房在原始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有着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上面是质感蓬松、绷着渔网的奇妙屋顶。

这就是极富地方特色的民居——海草房。

当你走进山东省的渔村,就可以看到这些以石为墙,海草为顶,外观古朴厚拙,极具地方特色的宛如童话世界中草屋的民居。

海草房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民居之一。

它主要分布在中国胶东半岛的威海市等沿海地带,特别是荣成地区更为集中。

荣成和其他沿海生长着许多细长的海草。

生鲜时,翠绿可爱,被海潮成团的卷上滩头,晒干以后变为紫褐色,缕缕柔韧。

沿海居民用以来苫房。

房草苫得极厚,两坡很陡,房脊浑圆,住起来冬暖夏凉非别处的陋草可比。

二、媳妇饼媳妇饼是我们文登的传统名点。

主要原料为白面、鸡蛋、猪油、白糖,饼做得要厚,要香,要甜,吃了长劲。

原是女方出嫁放在箱底带到婆家送给新郎的"体己干粮",俗称"媳妇饼"。

媳妇饼做得口味如何,使用的材料真不真,不但显示了女方家日子过得殷实与否,也可看出女主人做饭食活儿的水平。

媳妇饼还充分体现出娘家对女儿、女婿的一片关爱和祝福。

当然,亲朋好友吃到此饼,也就分享了一对新人的喜悦。

久之,凡做这种饼,无论派何用场,统称之为“媳妇饼”。

三、盛家火烧盛家火烧,是荣成的传统名吃,盛家火烧讲究三把火就得熟,故又名三把火火烧。

刚出炉的火烧,一面酥脆,一面柔软,中间白中透黄,层次分明。

吃时不粘口,不噎人,吃过之后不觉得口干。

盛家火烧属于荣成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盛家火烧的制作是中国汉族民间一门传统手艺,可以说它代表了我们威海民间饮食文化的一种风格,它传递和继地方人文精神、人生态度和淳厚的乡土风俗,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盛家火烧是山东传统食品的一个典型代表,因其厚软、香甜的外形和风味而声名远播。

四、锡镶茶具最著名的是我们威海的锡镶茶具。

想近距离体验胶东海草房,不妨到荣成这个村看看

想近距离体验胶东海草房,不妨到荣成这个村看看

想近距离体验胶东海草房,不妨到荣成这个村看看
海草房是胶东沿海地区的一种特色民居,在烟台主要分布在蓬莱、长岛,在威海则首推荣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式建筑越来越多,但难得的是,在荣成的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海草房保留下来,今天要介绍的就是当地一个海草房名村,宁津街道的东墩村
在明代,宁津街道所在的位置叫作“宁津所”,是靖海卫下辖的千户所,当时为了海防需要,沿海一带都设置了烟墩,荣成沿海有很多村子的名字都与此有关,东墩村就因为临近东面的烟墩而得名。

这是东墩村海草房的近景,其主要原料是海里的苔草,与陆地上的草相比,海草不怕湿,不容易散架,与海边的气候相适应
建造海草房的材料,主要也都是大石块,而不是砖,在古代,用能得起砖盖房的基本都是大户人家,海草房则一般是渔民的居所
这是一栋海草房的正面图片,房顶已经铺了一层红瓦,俗称“倒房坡”
海草房屋顶的坡度一般都很大,用方言来说就是“溜尖溜尖”,海草房有很多优点,比如冬暖夏凉等等,如果有说缺点的话,就是窗户很小,采光一般
与内陆的胶东民居相比,海草房在门楼子方面一般比较简单,不少老式的海草房都没有门楼子,门直接开在屋檐下面,有平房的就把门开在平房洞里
即便有门楼子,也是这种很简单的样式。

说到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东墩村的历史,这个村的村民以刘姓居多,是荣成文登著名的客岭刘姓的分支,而客岭刘姓的祖先,则是明代从安徽霍邱县迁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村民已经不住海草房,盖起了这种宽敞明亮的大瓦房,有的还住上了两层的小楼房。

胶东沿海地区海草房民居建筑审美特征探究

胶东沿海地区海草房民居建筑审美特征探究

【城市建筑研究】胶东地处沿海,地理位置特殊,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下其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也造就了独特的气候条件。

在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之下当地居民为了避雨防晒、保暖避寒,根据建筑经验,并充分运用智慧建造出了海草房这种胶东沿海地区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

斑驳的石块墙体、高耸的屋脊、厚厚的海草屋顶以及屋顶上覆盖的渔网组合而成的宛如童话世界中草屋的民居就是胶东沿海地区别具一格的民居建筑———海草房。

在中国,乃至在全世界,海草房都可以称之为最具代表性的生态性民居建筑之一。

这种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烟台、威海、青岛等胶东半岛的沿海区域,是在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之下而产生和出现的地方民居建筑,在反映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的基础上也将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完美地展现了出来。

同时从海草房这种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中也可以发现、挖掘和整理出当地独特的历史信息,所以,其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

海草房取材自然,完美地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统一,使其又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一、胶东沿海地区海草房民居建筑的历史发展据有关专家的调查和考证,胶东沿海地区海草房这种民居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只是那个时期的民居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民居建筑,仅仅是当时人们简陋的栖身之所。

秦汉以后到宋金以前的这段时期,才逐渐形成了海草房这种真正意义上的民居建筑,也是在这一时期海草房这种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被人们所熟知和了解,并成为胶东半岛广为流传的民居建筑类型。

到了元明清时期,海草房获得了繁荣发展。

明清时期,在胶东沿海地区,不管是广大农村,还是城镇,其民房大多都是草顶房,以海草为材料苫顶。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砖墙代替了原来的石墙,海草房经过代代相传保存到现在,荣成地区海草房比较集中,还保存有距今200多年历史的海草房。

海草房屋顶的阴坡面在经历过无数次风雨之后早已经长满青苔,在体现海草房这种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的悠久历史的同时也在向人们传达着海草房的厚重与耐久以及代代相传的难以割舍的情结。

童话里的民居:海草房——从明朝穿行至今

童话里的民居:海草房——从明朝穿行至今

童话里的民居:海草房——从明朝穿行至今它位于胶东半岛的最东端,它建于明万历年间,它拥有许多古老的历史遗迹和民俗、传说,它能最早看到祖国第一缕阳光升起时的绚烂。

然而,它最宝贵的遗产,却是那一栋栋沧桑古朴又呆萌可爱的海草房!它是东楮岛村,一个拥有400余年历史的滨海古村。

东楮岛村海草房东楮岛村,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渔业资源。

7.5公里长的海岸线,5公里长的天然优质沙滩,天然的海水浴场,300亩的天然赶海滩涂以及品类繁多的野生海参、螃蟹、扇贝、牡蛎等海产品,都是大自然对这座小村的馈赠。

岛上,现存650间海草房,它们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百年不腐。

一栋栋被海草覆盖的古朴、可爱的小房子,在黄海之滨迎着海风的爽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草房在原始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有着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上面是质感蓬松、绷着渔网的奇妙屋顶。

这就是极富地方特色的民居——海草房。

海草房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民居之一。

那些历经无数风雨、长满青苔的海草房屋顶的阴坡面,印证了历史的久远,向人们宣示着海草房的厚重与耐久。

沿海地区,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在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之下,民居主要考虑冬天保暖避寒,夏天避雨防晒。

于是,极具聪明才智的当地居民根据长期的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独特建筑经验,以厚石砌墙,用海草晒干后作为材料苫盖屋顶,建造出海草房。

海草房的造型、颜色传递着丰富的审美信息,是胶东建筑艺术的体现。

建筑材料以海草作屋顶,以石块作墙体。

显得朴素而别具风味。

海草房依地势而建,连靠在一起的海草房,俗称“接山”。

“接山”形成的门洞走廊,颇具农家大院特色。

海草房的迎门正房一般为3间,山墙上还镶有”拴马石”。

传统的海草房外墙多以大块的天然石头砌成,石材不追求整齐方正,而是随园就方。

有些讲究的人家还在石块表面雕琢出木叶或元宝纹饰,给人粗犷而不粗糙的感觉。

灰褐色的海草苫成50度角的人字坡形屋顶,厚重而高耸的海草房屋脊高度为普通砖瓦房的两倍,配以黄泥塑就的马鞍式屋脊,在蓝天、碧海、绿树的映衬下愈加显得古朴而稳重。

童话般的山东海草房

童话般的山东海草房

在山東民居的郵票上,是一處別具一格的屋舍:在原始石塊或磚石塊混合壘起的屋牆上,有著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上面是質感蓬鬆、繃著漁網的奇妙屋頂。

這就是極富地方特色的民居——海草房。

當你走進山東的漁村,就可以看到這些以石為牆,海草為頂,外觀古樸厚拙,極具地方特色的宛如童話世界中草屋的民居。

海邊的人們將大海的氣息帶進他們的居所,在榮成寧津附近的漁村是保存海草房最集中的地方,甚至還留有明代的海草房一條街。

每村都有成片的海草房,林家流的高大整齊,馬家寨的規模大,窪裏的樸拙自然……屋頂上堆積著厚厚的海草,為易於排泄雨水、以免海草腐爛而建成三角形高脊大陡坡結構,遠看形狀像一座座童話小屋。

用海草做的屋頂耐腐蝕,防水吸潮,冬暖夏涼,百年不毀,這樣的房子可以說是真正的生態民居。

沿海夏季多雨潮濕,冬季多雪寒冷,民居主要考慮冬天保暖避寒,夏天避雨防曬。

極具聰明才智的當地居民以厚石砌牆,用海草曬乾後作為材料苫蓋屋頂,建造出海草房。

在房頂的海草上,漁家的主人常會蓋些魚網,主要怕鳥類在上面做窩。

不知內情的路人看到,便會認為是古樸又富於寓意的一種裝飾。

海草房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態民居之一,用於建造海草房的“海草”不是一般的海草,而是生長在5~10米淺海的大葉海苔等野生藻類。

海草生鮮時顏色翠綠,曬乾後變為紫褐色,非常柔韌,人們將這些海草拉上岸曬乾整理,等到蓋房子時使用。

生長在大海中的海草含有大量的鹵和膠質,用它苫成厚厚的房頂,除了防蟲蛀、防黴爛、不易燃燒的特點外,還具有冬暖夏涼、居住舒適、百年不毀等優點,深得當地居民的喜愛。

海草本身也有好差之分,老的海草要比嫩的耐用,冬、春的海草要比夏天的结實。

一年四季海草春榮秋枯,長到一定高度後,遇到大風大浪,海潮就會將其成團的捲向岸邊。

沿海的人們一般誰家要蓋房子了,都會提前到海邊收集海草。

人們將這些海草打撈上來,曬乾整理,等到蓋房子時使用。

當年修建一座房子需要一萬多斤海草,年輕人從小就積攢海草,為的是成年後能夠蓋一棟海草房來迎娶新娘。

胶东半岛的烟墩角:神奇海草房旁住着天鹅居民

胶东半岛的烟墩角:神奇海草房旁住着天鹅居民
^ 9 3
宅。如今.出

在烟墩角.天鹅是人们熟悉的 。 流动居民 . 它们在这里寻觅配偶. 。 拍拖 和交配.度过着一
来修缮自己的老房子。而这些海草房.也从此成为
年里最浪漫的时光。当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天
小 渔村 的天鹅 居 民
人们和 天鹅零距 离接触 , 一声呼 唤 , 天鹅 就会拍翅飞 来 …
有两项 :—是发现敌情.及时登墩,举火发烟;二
是到附近的田野里搜集狼粪 .用于点燃j烟。俗话 良 说 :狼 “ 吃红肉.拉自屎 ,它的粪便就像白石 灰.据测 粪燃烧后放出的烟不仅高而_ 且直.遇风
关于海草房.当地还流传着许多真实的故事。
清朝光绪年间,英国人租占了威海卫。那时候。烟 墩角有一个财主.因为女儿要缘到威海卫城里 财
烟墩角为外界所知,其实不仅是因为海草房
在空中盘飞很久
之后.慢慢{ 妊远去。那时候.村民们会目送着这 自 些天使的离开.并朝 等待它们下一次的到来
充满梦 幻昀 花斑 彩石

属海洋季风性气 候.冬季温度—自在一 ℃ ~BC,独特的地理和气 殳 5  ̄
候条件使这里成为了天鹅的栖息地。每年冬天.天
涯海角 的荣成 “ 熠墩角 。顾
角.是因为在它 I 古熠墩。而所谓 瞻息传递站.一 烩 点燃狼粪.
住 ,不仅可以治疗疾病.甚至还可以长寿。曾经. —位财主的女儿出嫁.陪送的嫁妆竟然就是一檀海
草房。 三面环水的烟墩角景色秀美.海面上的花斑彩 石造型奇特.从不同的方向着.会有不同的形状。 花斑彩石被认为是神石.传说秦始皇曾一口气敬拜
树立在高高的山巅上,高度在 6 米左右,烟墩上
全都砌有台阶.可以从地面直迭墩】。 页

胶东半岛上的特色民居

胶东半岛上的特色民居

胶东半岛上的特色民居作者:刘汉杰来源:《百科知识》2014年第12期在我国胶东半岛东部的威海、烟台、青岛等地,分布着这样一些合院式的民居建筑:斑驳的石混墙体,高高耸起的屋脊,厚厚的海草屋顶,屋顶之上再罩以渔网……这不是原始村落的复原品,也不是影视剧的拍摄地,而是胶东沿海地区的特色民居——海草房。

它与江南的水乡民居、西南山区的吊脚楼、北京地区的四合院、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北方草原上的蒙古包一样,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因地制宜的伟大创造。

在热播的娱乐节目《爸爸去哪儿》中,修补海岛上的海草房也成为亲子互动的活动之一。

海草屋顶海草房,因海草屋顶而得名,又称海苔房、海苔草房。

海草屋顶使海草房具有了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的诸多特点。

苫盖屋顶的海草是生长在5~10米浅海里的海苔等野生藻类。

有宽叶状的“宽叶苔”,有丝状的“丝海苔”,还有一种介乎二者之间的“二道苔”。

这些海草含有大量的盐卤和胶质,用它苫屋盖顶,既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等优点,又有防虫蛀、防霉烂、不易燃烧、耐久性强等特性。

每遇狂风大浪,海潮就会将近海的海草卷向岸边,沿岸的居民们把这些海草收集起来,晒干后捆成捆以备苫房之用。

海草的品质也有优劣之分,晒干后有“银屑”的海草最佳,耐腐性最强(经过晾晒的海草,其上会有圆点状的银白色物质,胶东人称之为“银屑”)。

冬季“三九”天收集的海草“银屑”最多,柔韧性最好。

建造一幢普通的海草房,至少要准备5吨以上的海草。

一幢海草房寿命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海草苫得是否严实。

苫海草是个技术活,当地人称“苫房”,多请经验丰富的苫匠操作。

苫匠们一般从两端檐部苫起,每层外露10厘米左右的海草,依次一层一层地向脊部叠压;少的要苫18~25层,多的要苫28~32层。

为了结实耐用,每苫一层海草还要附上一层麦秸。

苫到屋脊的时候,要用和上黄泥的海草压顶,或者盖上一层拱形瓦,当地俗称“压脊”。

除了“压脊”之外,为了防止大风将屋顶上的海草吹掉,朝向大海的一面通常还要罩上渔网,用石块等小件重物做坠子垂脚。

我家的老屋

我家的老屋

我家的老屋——海草房
姥爷家祖辈生活在威海的海边,村庄里有几栋很特殊的房子,姥爷指着其中一栋陈旧的房子说是太姥爷留的。

这栋老屋实在是太老了,时间的流逝让原始的石块露出本色,高高隆起的屋脊上是蓬松的海草,它们已经失去原有的颜色,显示出岁月的沧桑。

海草房的平面布局与胶东的地理气候条件相关。

胶东半岛多山河丘陵地区,沿海居民多选择阳坡,面海,地形平缓的地方建房,村落多沿山坡横向展开,呈条形分布在山坡附近。

厚厚的海草,能起到很好的隔热保暖的作用,墙面所用的石头也是很好的保温材料。

所以传统的海草房冬暖夏凉,保证了居住的舒适性。

当房子要翻新的时,海草这种天然的材料废弃后容易消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这是现代砖瓦房所不能比拟的。

胶东的海草房,亦如它独具特色的样式和悠久的历史,是住过海草房的那些老人们,在提起关于海草房的一切,眼睛为之一亮,心里充满了向往。

如今,这种材料逐渐消失,海草房也越来越少见了。

海草房所承载的不仅仅是祖辈们的汗水,更多的是历史的体现。

初一五班王梓烨。

山东生态民居——海草房

山东生态民居——海草房

山东生态民居——海草房多少次来到山东省荣成市海滨,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些延续了数百年的老民居——海草房。

荣成沿海拥有上百年历史的海草房鞠传江摄影每年的春节期间,我都会带上相机去探访荣成市俚岛镇烟墩角村,因为那里的海草房和来自西伯利亚的候鸟大天鹅吸引着我。

这个拥有540户人家的渔村,倚山傍海,村东南有一座小山叫崮山,在明朝时期,山顶上修了一座用于防止倭寇海盗报警的烟墩,烟墩角村由此而得名。

这个自古以打鱼为生的小渔村极具风情,岸边古老的海草房依山坡而建,1300多间老民居多数保存完好,村民依然都居住在世代传承的海草房里。

高高的海草房屋顶鞠传江摄影荣成海草房古民居韵味十足鞠传江摄影高高的灰褐色海草房屋顶陪衬着红褐色石磊墙别有意味鞠传江摄影村委会主任王勇告诉记者:“这种房子都是老辈留下来的,冬暖夏凉,住起来很舒服!”烟墩角村旁的港湾成为冬季大天鹅的栖息地,人与天鹅和谐相处鞠传江摄影小村由山和港湾环抱,每年冬季数千只来自西伯利亚的天鹅就会来到这里栖息,海草房和天鹅成为这里独有的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摄影爱好者和旅游者。

冬季里,每天都会有来自海内外的近百位专业摄影人来到这里,他们架起“长枪短炮”的相机,在海边拍天鹅,在小巷里拍民居,为了拍到好图片,有人会在农家“海草房宾馆”里住上一个星期。

这里的天鹅和海草房图片不时会刊登在中国、韩国和日本的画报、杂志和摄影网站上。

荣成海草房,被诗人称为“流传百年的古老童话”,也成为摄影人镜头里绝好的民俗风景,更是古代民居专家研究的对象。

用就地取材不规则的石块垒墙,晒干的海草一层层苫在50度角的人字坡形屋顶上,海草厚度从1米至4米不等,高耸的海草盖顶像一个个大帽子,清晨的阳光下错落有致的海草屋脊更像渔船撑起的帆,红褐色的墙和灰褐色的屋顶,黑的烟囱飘出白色的炊烟,弯曲的小巷里,古老的门楼不时会有挂起的大红灯笼,门上喜庆的对联寄托着渔民对新生活的美好向往,古村落古朴、安静,像一幅远古的风俗画。

中国胶东特色民居——海草房

中国胶东特色民居——海草房
被 搬 进 新 居 的 主 人 遗 弃 , 任 其 自 生 自 灭 。 现 存 的
人 间 仙 境
多 在 荣 成 的 俚 岛 镇 、 成 山 卫 镇 、 港 西 镇 和 宁 津 镇 , 现 存 的 海 草 房 只 剩 下 六 七 千 户 , 而 且 用 于 居
住 的 越 来 越 少 。 究 其 原 因 , 一 是 时 代 的 发 展 , 带 来 了 人 们 居 住 理 念 和 居 住 格 局 的 变 化 。 二 是 二 十
炕 ” 、 “ 窗 、 贴 窗 花 、 挂 门 帘 ” 等 一 系 列 活 糊
动 ,所 有 这 些 , 无 不 渗透 着 浓厚 的胶 东风 情 。 海 草 房 不 仅 是 民俗 文 化 的载 体 , 更 是 建 筑 艺
术 的 体 现 。 海 草 房 有 三 合 院 、 四合 院 、正 厢 院等
筑 , 堪 称 最 具 有 胶 东特 色 的 民居 。 这 种 大 的 结 构
连 同那 面 目清 秀 的青 砖 白 墙 , 精 巧 的 琢 石 砖 刻 、
夸 张 的 马 鞍 式 屋 脊 , 成 就 了 一 幅 朴 实 厚 重 的 山 水
画。
海 草 房 最 突 出 的 特 点 是 冬 暖 夏 凉 、 百 年 不 腐 。而 住 在 海 草 房 里 , 与 大 自然 是 这 样 的 相 亲 相 近 , 诗 人 曾 有 描 绘 : “ 树 悬 鱼 网 , 低 墙 隔 菜 高 园 。 人 家 烟 火 起 , 寂 寞 又 黄 昏 。 ” 细 细 品 味 荣 成 古 老 的 历 史 、特 色 的 民俗 文 化 都 在 这 厚 重 的 海 草 里 , 久 久 沉 积 。 因 此 , 目前 尚 存 的 部 分 海 草 房 只 能 是 作 为 “ 版 ” 留 在 这 个 世 界 上 , 而 且 慢 慢 地 绝 随 着 时 代 变 迁 而 逐 渐 减 少 , 它 们 大 多数 年 代 已 在 百 年 以上 , 有 的 已 有 四 百年 历 史 。 然 而 , 传 统 海 草 房 区 域 带 现 在 已 大 面 积 消 失 , 并 且 还 在 继 续 。在 许 多 渔 村 , 不 少 海 草 房 已

胶东半岛海草房的有利条件

胶东半岛海草房的有利条件

胶东半岛海草房的有利条件胶东半岛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的滨海地区,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而著称,尤其是海草房,被誉为经典的东方民居建筑。

胶东半岛海草房的建筑风格与生活方式独具特色,有着许多有利条件。

地理位置:胶东半岛坐拥着美丽的海岸线,四面环海,海草房恰好坐落在这片海滨土地上。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海草房内外海洋风光、风浪碧波等资源,同时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邂逅大海。

结构材料:海草房以素朴自然的风格为主,建筑材料同样也是取自自然。

外墙选用稻草、芦苇等天然植物,屋顶则以海草为原材料。

这种天然材料不仅是绿色环保,而且可以很好地保温隔热,在炎热的夏季也显得非常凉爽。

布局设计:海草房的布局非常注重功能分区,尤其是向外通风采光的前厅和充满光线的客厅。

同时,房屋内部建有庭园花坛,为其增加了人文气息。

此外,海草房还通风透气,较之一般民居更加清新宜人。

典雅风格:胶东半岛海草房的建筑风格典雅古朴,环境清新宜人,尤其是其典雅的装饰,深受人们的喜爱。

海草房内部精致的木雕、家具和壁画等,不仅凸显出建筑本身精致的工艺,而且展现出东方传统文化的典雅风范。

独特文化:海草房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之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之一。

海草房的建筑文化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胶东半岛海草房以其独具特色的地理环境、庭院景致、布局设计、装饰风格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精华之一,其特有的地方文化魅力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寻、聆听。

我们期待海草房的魅力能够被更多人所了解和关注,让其永远流传下去。

威海古建筑之海草房探究

威海古建筑之海草房探究

威海古建筑之海草房探究海草房是我国别具特色的古建筑,经历了漫长的时代历程,目前在我国海草房已经非常少见。

海草房是古建筑,也体现的是古文化,对于我们研究历史文化及演变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海草房被破坏和推倒,如何将海草房保留和传承下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特对威海古建筑之海草房进行探究。

标签:威海古建筑;海草房;调查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满足于物质层面的需求后,开始关注于精神文化领域。

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共同拥有的巨大财富,用它真实斑驳的痕迹向我们陈述着过去那段厚重的历史与前辈们古老的生存智慧。

然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新旧的冲突,不少历史遗迹已在人类的践踏下彻底湮没在滚滚尘埃。

因此,“重拾历史记忆,保护文化遗产”已成为世界人民所共同努力的方向,而了解其存在价值又成为了第一要务。

1、海草房发展现状及衰落相关原因分析1.1海草房现状海草房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胶东地区,我们从海草房这个名字可以看出它是在海边的建筑。

的确,海草房的住户主要是渔民。

在改革开放之前,山东沿海很多都是海草房,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简单的海草房正被楼房所取代,慢慢的消失在大众视野中。

目前的建筑大多是钢筋混凝土筑造,海草房正渐渐的退出历史舞台。

如果不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预计在二十年之内海草房将永远的消失,海草房的建筑工艺也将失传[1]。

1.2 海草房衰落相关原因分析1.2.1外观及建筑材料稀缺海草房的舒适度及外观等不如楼房,这是其渐渐消亡的一个原因。

同时建筑材料的紧缺也是海草房渐渐消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海草房的“根”是海草,没有海草也便没有海草房可言。

传统海草房的形成和海草房区域带的划分都是由海草资源决定的。

近年来,浅海养殖业的发展破坏了海草的生长环境,加之海水污染、海洋捕捞、海边采沙等因素的影响,生态平衡出现危机,原本随处可见的海草濒临灭绝。

海草资源的日益紧缺,使得其价格迅速飙升,用海草苫房要比瓦房价格高出好几倍,导致了盖新房买不起海草,甚至出现了连修旧房的海草也用不起的现象。

民居地理——海草房

民居地理——海草房

民居地理——海草房
在胶东半岛的威海、烟台、青岛等沿海地带有一种极富特色的民居形式,叫做海草房,它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生态民居之一。

由于地处沿海,夏季多雨潮湿,冬季阴冷多雪,所以当地民居在建造时,主要考虑的是夏季避雨防晒,冬季防寒保暖。

而沿海的地理位置也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建筑材料,那就是海草。

这种海草生长在五到十米的浅海海域,以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为主。

成熟的海草被海浪卷上暗滩后,人们便开始了打捞、晾晒和整理工作。

海草房以原石为墙,以海草为顶,晒干后的海草被一层层苫于屋顶之上,中间掺有麦秸,使其更加牢固。

苫海草是一门技术活,海草房的好坏、使用寿命的长短,基本取决于海草苫盖得是否严密。

为了经久耐用,人们还要用石灰、黄泥等调成的稀浆抹在海草屋顶之上,有些还要盖一层瓦压脊,更多的是用破旧的渔网罩于房屋朝海一侧,以防风浪侵袭。

另外,与大多数建筑的平直屋脊线不同,海草房的屋脊往往两头高高翘起,形成三角形的高脊大陡坡,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快速排出雨水和积雪,以保证房屋的安全。

据考证,从宋代开始,海草房就出现了,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古朴厚拙的海草房面朝茫茫大海,宛如童话世界,海草房也就成为了胶东半岛特色民居的代表。

但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规模的扩大,海草的生长量已大幅度减少。

加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海草房正在慢慢消失。

这些曾经无数次为人们遮风挡雨的建筑,未来的命运将会如何呢?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海草房——精选推荐

海草房——精选推荐

海草房浅析原⽣态民居——海草房我看到⼀座座海岛,散落⼀幢幢海草房,海草房,祖祖辈辈的家园,永恒的精神守望。

在⼭东的地⽅民居中,以胶东沿海民居的特征最为明显。

胶东半岛位于⼭东的东部,属沿海丘陵地区。

这⾥的村落历史都不太久,多为明朝以后从内地移民或屯兵设防⽽形成的村落。

村落的布局也⼤都保持了内地原有村落的形式,但民居建筑却充分利⽤了当地的⾃然材料,结合当地的⾃然条件⽽形成了⼀种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的村落民居多依⼭⾯海⽽建,因⽽院落⼤多都依坡就势,⾃前向后,步步登⾼,虽然庭园狭⼩,但⼏乎每家每户都能保持良好的通风与采光。

当地的海边出产⼀种柔韧细长的海草,保温隔热经久耐腐,过去⽤它建成的屋顶冬暖夏凉,浑厚朴实,别有渔村的风味。

这些海草房的墙体由当地出产的暗红⾊的花岗⽯砌成,墙体厚实。

整个民居给⼈粗犷、朴实的感觉。

过去,胶东荣城⼀带的沿海渔村⼏乎全是这种紫灰⾊海草顶和暗红⾊⽯墙的民居,成⽚望去,屋脊起伏,⾊彩温和,整个村院呈现出⼀⽚祥和温馨的⽓氛。

过去,这⾥独特的民居风貌每年都吸引了⼤批的画家和美院的学⽣前来写⽣。

可惜由于近⼏年的海洋污染不断加剧,那⾥沿海的海草已经越来越少了,许多富裕起来的村落的海草房⼦正被红⽡房所代替,有的村落甚⾄盖起了单元楼,海滨渔村的风貌正在逐步的消失。

我们曾问过不少换上新⽡房的⽼乡,他们⼏乎异⼝同声地怀念⽼房⼦的冬暖夏凉、温和舒服。

看来传统民居的优越性对我们今天民居的改造更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胶东半岛三⾯环海,海岸线长达⼀千三百多公⾥。

胶东半岛地处中纬度,属温带海洋性⽓候,与同纬度内陆地区相⽐,具有冬暖、夏凉、春冷、秋温的特点。

就在胶东半岛绵延漫长的海岸线上,⾃新⽯器时期起,就开始产⽣并不断发展了⼀⽚海草房古民居村落,⾃明清时已经形成了独具沿海特⾊的海草房民居建筑群落。

这如同童话世界⾥的海草房建筑,绵延洋洒地覆盖了⼤部分的胶东半岛沿海区域,海草屋的灰⾊海草屋顶像海岸的波浪⼀样⾼低起伏、绵延不尽。

建筑风情:海草房,胶东地区的生态民居

建筑风情:海草房,胶东地区的生态民居

草房,胶东地区的生态民居Seagrass Houses in Jiaodong Area在原始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有着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上面是质感蓬松、绷着渔网的奇妙屋顶。

当你走进山东省胶东地区的渔村,就可以看到这些以石为墙,海草为顶,外观古朴厚拙,极具地方特色的宛如童话世界里那种草屋的民居,这就是极富地方特色的民居——海草房。

历史渊源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本身涵盖了浓郁的历史信息。

海草房集中分布在中国胶东半岛的威海、烟台、青岛等沿海城市。

用草来覆盖屋顶是人类早期营建建筑时常用的方法,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历史上的胶东半岛沿海地带,盛产野生海带草,当地居民便将这些海带草收拢、晒干,用作营建房屋的原材料。

据考证,海草房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不过那时的房屋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民居。

秦汉以后,海草房的形态逐渐形成并得到广泛的流传。

明清时期,海防得到巩固,当地的居民也进一步增多,海草房也随之得到了繁荣发展。

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新的居住形式、生活观念的传入,海草房的建筑材料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也逐渐改变了海草房原初的景观。

建筑布局营建海草房的海草,主要是生长在浅海区域的大叶海苔等野生海藻,这种海藻晒干后质地会变得非常柔韧。

有经验的当地居民,会选用冬季和春季的海草为建筑材料,因为这个季节的海草属于“老海草”,韧性更强,更耐用。

这种海草还有个优点,就是富含胶质,可以防虫蛀和霉烂,并且不易燃,因此成为深受当地居民喜爱的首选建筑材料。

此外,在苫盖屋顶时,还会用到山草和麦秸,与海带草搭配起来使用。

海带草是用于苫盖屋顶的材料,建造房屋墙体的材料则是石头。

墙体多用天然的大块石材砌成,不追求石材的整齐方正,而是随圆就方,因此砌成的墙体的石材缝隙也形成了不规则的线条,展现出一番别样的韵致。

有的人家还会在这些石料上雕刻出各种装饰性的花纹,使整座建筑在粗犷中透露出几分典雅和精致,在建筑美学上极其独特。

走进荣成海草房仿佛进入童话世界

走进荣成海草房仿佛进入童话世界

走进荣成海草房仿佛进入童话世界海草房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民居之一。

它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的威海、烟台、青岛等沿海地带,特别是荣成地区更为集中和突出。

当你走进威海荣成的沿海,会看到别具一格的的屋舍,在石块或砖混结构垒起的屋墙上,有着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上面是质感蓬松、绷着渔网的奇妙屋顶,这就是极富沿海特色的民居——海草房。

以石为墙,海草为顶,外观古朴厚拙,世代以出海打渔为主要生存方式的人们,便是这些宛如童话世界中草屋的主人,他们勤劳质朴,在这片海域繁衍生存。

据考证,海草房从秦、汉至宋、金逐步形成并在胶东半岛广为流传。

到了元、明、清则进入繁荣时期。

海草房有三合院、四合院、正厢院等样式,每户农舍多为一进三合院或四合院布局,屋顶是三角形高脊大陡坡结构,在建筑美学上极其独特,而大块粗犷的石头砌成的外墙与毛茸般的屋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建筑堪称一绝,是最具有胶东特色的生态民居。

历史上,威海沿海一带,浅海域野生的海草十分繁茂,潮涨潮落间,大量成熟的海草被海浪卷至岸边,成为了当地渔民建造房屋的天然材料。

近年来,由于近海养殖业的发展,野生野长的海草愈加稀少,养殖所用的网也拦住了冲向岸边的海草。

即使有海草,也是价格昂贵,普通村民无法承担。

以上看到的海草屋是荣成市华星宾馆所建的现代风格的海草屋让我们走进八里王家村和东楮島去看看渔家海草屋,时过境迁,被裹挟在发展大潮中的渔家人渐已疏远了传统的生活方式,曾经响彻海岸的打鱼号子已很少唱起。

年轻人向往都市,不变的风景只有石为墙、草作顶的海草房。

垒石为墙,覆草为顶,屋脊上面是质感蓬松的奇妙屋顶,浅褐色中带着灰白色调,古朴中透着深沉的气质,方形的四合院及参差错落的排列,房舍间点缀着花草,如世外桃源。

海草房,像是一个古老的人间童话,寄托着世代与海为伍的荣成渔家人的企盼。

海草房的平面布局与胶东的地理气候条件,以及民俗、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胶东半岛为多山和丘陵地区,沿海的居民多选择阳坡、面海、地形较平缓的地方建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胶东民居海草房中的“真”与“美”
摘要:海草房是胶东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民居,海草房的真——材料运用的合理性、生态性,美——形体美、空间美,为具有生态价值的新民居设计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建筑的真表示其既要符合一定的科学规律,又必须符合当时的技术条件;建筑的美即它的艺术性,包括它的视觉艺术美和与人精神世界的共鸣。

根据记录文献显示,“邑中罕见瓦屋砌以石,茅苫以海带仅蔽风雨,而内外之辨较然”。

可知“明洪武十三年置成山卫”以来,经过数百年的沧桑变迁,当时的成山卫仍少有石砌瓦房,大多以海草屋为主。

由此可知,海草房广泛为当地老百姓使用,至少有二百年以上的历史。

海草房对天然和地产材料运用巧妙,与功能、构造结合协调一致,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其融合了沿海地区人民最基本的生活,最具胶东民居特色,因此本文以海草房为例,挖掘其中的真与美,深刻认识其特有的建筑艺术形式和特有的艺术魅力。

一、真——海草房材料的合理应用和生态性
(一)对地方材料的合理应用
“真”即真实,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如实反映建筑的材料应用和当时的技术条件。

表现在胶东民居海草房上即材料的合理应用。

胶东民居海草房对地方材料的运用是非常灵活和广泛的,充分就地取材,合理利用地方建筑材料——海草、块石。

地方建筑材料往往是当地自然环境下形成的自然资源,其本身就是适应自然环境的产
物,具有当地气候的物理特性,减少建造成本的同时还获得了良好的材料性能。

海草房与其他民居最大的不同是它的屋顶,不是水泥瓦片,而是海里生、海里长的海草,加上麦桔(见图1)。

海草房所用以丝状为佳。

其具有三大特点:1.因海草本身含有一种胶质,具有黏性,根根紧靠自然粘合,不松散,苫在屋顶的海草自然粘结在一起,抗风吹,泄雨快;2.因海草长期浸泡在海水里,吸收了海水里的盐和碘,盐和碘都有消毒能力,能杀死病毒和病菌,所以海草具有防虫蛀、防霉烂、不招虫的特点。

可以持久耐腐,防漏吸潮;3.海草无需种植,自然生长,每遇大风,随潮上岸,俯拾皆是,成本低廉。

胶东沿海地区海草丰富为海草房提供了物质条件,同时又适应了当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而坚硬的石头墙壁也起到了隔热保温的作用。

垒墙的石头取自附近山上的花岗岩或海边的鹅卵石,花岗岩是高强度的热稳定材料,因此其也成为了胶东民居海草房的主要建筑用材。

墙体以不规则花岗岩石材随机组合砌筑。

为了做到保温隔热,建筑外墙厚达40cm以上,石墙能够有效阻挡室外潮气和雨水侵入室内。

且部分墙体以白石膏外粉,用以防潮。

整个房屋由于材料所致也不易燃,这最终得益于海草中所含的多种矿物质具有良好的耐火性。

以上两种材料在海草房中均有其最适当的生态应用,就地取材也能使海草房自然地融合于其所处的地域环境中,容易使人获得地域的认知感。

(二)生态特性
“真”还体现在尊重自然,顺应本土客观环境,具有生态特性。

海草民居在空间平面布局以及建筑构造方式上采用了自然通风措施,更好的顺应了当地气候。

笔者在八河孔家调查时,发现唯一一套保存完整的四合套院结构老式海草房民居,四合院式老民居能自动调节院与宅的三维比例,轴线、出檐长短等变化,调剂日照、通风、采光。

海草房院落布局极为巧妙,海草房院落极为狭窄,其院宽与正房面宽的比例大约为1:3。

院落私密性强,尺度较小,进而使庭院内部空间受外界影响较小。

为了遮蔽狭窄的院落,使院内温度达到最低,促成空气的流动,利于形成内外气压差,一般住户在这样的小院内还要种上1到3棵枝叶繁茂的乔木,使整个庭院带来凉风的同时也带动了水分的蒸发,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阴院,最终起到抽湿拔风、调节小气候的作用(见图2)。

其次,笔者在东褚村村落中调查发现,村中海草房的墙体大都与山紧靠,院落与院落之间紧紧相连,加上街道较为狭窄,整个布局无疑起到了冬季抵抗寒风的作用。

而胶东沿海地带光照条件良好,厚实的墙体和屋顶可以在白天吸收太阳热能。

海草房的进深大都在3.9m左右,屋顶坡度大而高,山墙头高于墙身,在便于建筑的防潮的同时也适应了当地风多雨频的自然条件,并且有优良的隔寒效果,从而保证了稳定的室内温度和居住的舒适度。

再次,在布局上因地制宜,节约用地。

胶东半岛为多山的丘陵地区,沿海地带村落的居民大都选择阳坡、地形平缓的地方建房,房屋面朝大海。

由于基地较紧张,村落中海草房屋之间的街道较狭窄,密度较大,庭院狭小。

整个村落多沿着
平缓山坡横向展开,呈条状布置。

最后,在建筑构造方式上也具有良好的生态特性,据笔者调查,海草房屋顶形状似三角形,底角角度大约50度左右,海草房屋脊两端苫的海草高度高于中间,尾端部做了切角处理,使屋脊的线条呈现出一个曲缓且柔和的线(见图3)。

使用这种特殊处理不仅仅是为了迎合当地夏季雨水过大的特点,水流会顺着脊的走向快速排水,且避免了房屋漏水造成的海草浸泡腐烂问题,确保冬季屋顶不会积雪成堆,海草不会残生受潮发霉。

可以说,正是在胶东民居“真”的考量下,使其不但只是适应了当地的客观环境,而且也获得了一种地域的认知感。

二、美——海草房的形体美、空间美
胶东民居海草房的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形体美与空间美。

它们都符合美的基本规律,这主要指色彩、形体、线条等因素有规律性的结合,如对称均衡、照应对比和多样统一等。

(一)形体美
建筑的形体美主要包括其比例、尺度、色彩、质感等因素。

胶东民居海草房中,考虑便于排水故屋面坡度很大。

海草房的脊高与檐高的比例通常是1:1~1:1.5,屋脊高度是瓦房的两倍。

海草民居的庭院较小,进深一般在8~l0m。

庭院只有空间尺度大小合理才可达到藏风聚气的效果,人在其中活动,所感受到的永远是与人亲和的尺度,达到对生命的关怀,在生理上的舒适,在心理上的亲和。

海草房的色调变化既多样又统一,笔者在荣成港西镇巍巍村调查时,发现整个巍巍村海草建筑村落统一在一个整体色调之中,最前
面那间海草房大房顶的色彩呈现亮银灰色,而墙面是深褐色,形成了亮与暗的对比,中间几间是采用暖黄色的石墙再配有黄灰色的海草房顶,它们处于暖色调区域,紧接着又是两间暗淡的深灰色老房.这种沉稳的深色跟后面的亮色调海草大屋顶又重新形成了新的对比关系。

它们彼此之间又发生了色彩关系的冷暖对比,色调统一之中又有丰富的变化。

此外,屋脊松软的草质感与坚硬的墙石形成了对比。

材质朴实,色调素淡,比例恰当,尺度宜人,体现的是一种中庸平和之美。

(二)空间美
空间美处于建筑的灵魂位置,一则,胶东海草民居的院落空间是含蓄的,院落与院落之间的转变带着些许抑扬顿挫的意味,似要在狭窄的空间创造出绵延不绝的悠远之境,迂回曲折。

院落与院落之间具有层次感,古人巧妙地利用有限的土地创造延续的空间以及更大的实用功能,通过空间虚与实的对应,体现出空间的真谛,营造无限的景观意境。

二则,胶东海草民居大多为从街门至正房分内外二区。

一区为街门至照壁,在空间的定义上为过渡空间,一区为照壁至正房,其作为居住者日常聚会之场所。

依次铺开,形成了空间的序列美。

三则,胶东海草民居四面围合形成的封闭式院落,在庭院墙体中开窗较少,只因很多人把家墙开窗比喻为朱雀开口,”朱雀开口,容易招惹是非”。

也因墙壁完全封闭了整个庭院,彻底的阻隔了外界传来的喧哗之声,从形式上使得居住者的生活得到完美的防护,增强了人们的安全感。

此外,在海草民居庭院空白处,通
常栽种植物和摆放花境,增添些许的绿色,达到庭院绿化与生活艺术的完美结合,四季变换给人“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感觉,站在庭院中,微风习习,干燥的海草带着些微的陈旧质朴之意,不断在脑中想象倚栏观海的美景。

可见,空间的美是实体创造的美,是与结构相关的美,而非臆造的美。

三、结语
综上所述,胶东民居海草房体现出的“真”与“美”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特别能够体现胶东地区的海文化,其在借用本土环境产出的材料和当地独有的低技术生态战略,不仅仅只是为传统的民居营造了舒适的室内居住环境,而且可以作为完美今天的民居建造的一个借鉴和视角。

深度的研究和发掘传统的生态民居建筑所拥有的独特材料在当今社会中所产生的巨大价值,由此促进新型材料的科学研究、推广和材料在各领域的应用,从而不断的推动我国本土生态建筑的发展。

【注释】
[1][3]作者拍摄,[2]为作者绘制
【参考文献】
[1]李天骘.荣成县志[m].1981
[2]李雪平.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文化[d].西安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0(01)
【作者单位: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信息艺术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