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2023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

2023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

目次引言 (4)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 (5)1范围 (5)2规范性引用文件 (5)3术语和定义 (5)3.1骨质疏松症 (5)3.2骨质疏松性骨折 (5)4流行病学 (5)5诊断 (6)5.1诊断要点 (6)5.2病史、症状和体征 (6)5.3影像学检查 (6)5.4骨密度检查 (7)5.5实验室检查 (7)5.6鉴别诊断 (7)6中医辨证分型 (8)6.1气滞血瘀证 (8)6.2肾虚血瘀证 (8)6.3脾肾阳虚证 (8)6.4脾肾阳虚兼血瘀证 (8)6.5肝肾阴虚证 (8)7中医治疗 (8)7.1治疗原则 (8)7.2中药汤剂 (9)7.3中成药 (10)7.4中医外治法 (11)7.5功能锻炼 (12)7.6练功疗法 (13)8西医治疗 (13)8.1手术治疗 (13)8.2西药治疗 (13)9生活干预及预防再骨折 (14)9.1生活干预 (14)9.2预防再骨折 (14)引言我国是老年人口绝对数最大的国家,随着近年来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持续上升,所带来的医疗负担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但临床医师对其预防和治疗做出的努力仍然不够。

中医药在此病上治疗不仅前景广阔,还易于患者接受。

但中医尚未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形成一套具有特色且完善的治疗方法。

因此通过指南的制定,建立一个完善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的中医临床诊疗标准,能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制定该病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对医患双方和整个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对医生而言,该诊疗指南将使临床诊疗工作规范化,易于学习推广,促进专科人才的培育;对患者而言,该常见病诊疗方案规范化将会提高疗效,减少医药费支出,减轻痛苦和预防再骨折;在该诊疗指南的制定、宣讲工作中,搭建网络和实体交流平台,促进该病的中医诊疗交流,形成可持续发展局面。

本指南在制定过程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的指南制定流程以及GRADE 系列文章的方法学,考虑中医诊疗的特色以及中国实际情况的特点,本指南推荐意见的推荐强度考虑干预措施的利弊权衡、患者的价值观与意愿、需要的临床条件与实践中的差距、地域符合情况、医保成本5个因素。

重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康复指导,积极预防再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解读

重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康复指导,积极预防再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解读

重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康复指导,积极预防再骨折——《骨质
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解读
王卫国;赵建鹏;张晟恺
【期刊名称】《中医正骨》
【年(卷),期】2024(36)2
【摘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

预防再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的重点内容,也是治疗后康复的重中之重。

《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关于预防再骨折的内容,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两大方面,对《指南》中预防再骨折的内容进行解读,旨在为临床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4-6)
【作者】王卫国;赵建鹏;张晟恺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原则)
2.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r——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原则
3.重视实验室检查在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中的应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解读
4.骨质疏松性
骨折的中医外治疗法--《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解读5.重视功能锻炼和传统功法,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功能恢复——《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解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完整版)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诊疗规范

完整版)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诊疗规范

完整版)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诊疗规范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其特征为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性增加。

当骨质疏松症导致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时,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

其中,骨折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F)是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常见类型,尤其容易发生在脊柱部位。

一、OVF诊疗流程在进行OVF的治疗前,需要进行鉴别诊断,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如肿瘤、结核等。

接着进行骨质疏松症和椎体骨折的诊断,通过实验室检查和骨密度检测(BMD)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来确认诊断。

在接诊患者时,需要进行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如疼痛、脊柱变形和骨折等方面的检查。

治疗方面,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补钙补充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很有帮助。

对于脊柱骨折,卧床休息和减压可以缓解疼痛,而经椎弓根内固定术和微创治疗(如PVP和PKP)则是常见的治疗方式。

二.OVF诊治指南一)临床特点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疼痛、脊柱变形和脆性骨折。

然而,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只有在进行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会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

疼痛方面,患者可能出现腰背酸痛或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翻身、起坐和行走。

骨质疏松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身高缩短和驼背等脊柱变形,而椎体压缩性骨折则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和心肺功能受损。

脆性骨折常发生在胸、腰椎等部位,而且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二)实验室检查为了进行鉴别诊断,有时需要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钙、磷、碱性磷酸酶、性激素、25(OH)D和甲状旁腺激素等检查。

根据病情、药物选择、疗效观察和鉴别诊断需要,医生可以选择以下骨代谢和骨转换的指标来帮助分型、评估骨丢失速率和老年妇女骨折风险、选择干预措施和评估病情进展。

常用的检测指标包括血清钙、磷、25-羟维生素D和1,25-双羟维生素D。

2023版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2023版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2023版我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一、前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一种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

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医学界联合专家团队最新发布了2023版的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旨在规范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提高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概述老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体构架破坏、骨质脆弱、易骨折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

该病主要影响女性和老年人,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

从诊断到治疗,都需要科学合理的指导。

三、诊断指南1. 临床症状: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常出现骨折、身高减短、腰背疼痛等症状。

2. 影像学检查:骨密度检测是老年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首选方法,可采用DXA技术进行骨密度检测。

3. 临床辅助检查:通过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骨特异性蛋白等指标的检测,辅助诊断老年骨质疏松症。

四、治疗指南1.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饮食、日间充足的日光照射、适量的运动等,以提高骨密度。

2. 药物治疗:如钙剂、维生素D、双磷酸盐及雌激素等药物的应用,可以有效减缓骨质流失。

3. 骨折防治: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易于发生骨折,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包括减少摔倒风险、安全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措施。

五、预防指南老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病,预防尤为重要。

建议老年人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搭配和适度运动,以降低患病风险。

六、结语老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健康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2023版我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的发布,将有力地推动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断和治疗,为我国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以上就是2023版我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的全面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朋友有所帮助。

老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

其主要特征是骨量减少、骨微体构架破坏、骨质脆弱、易骨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给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3)》要点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3)》要点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3)》要点【摘要】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联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质疏松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和老年常见临床问题防控技术综合示范研究课题组,根据国内外循证医学指南制订标准化方法与步骤,组建多学科指南制定专家工作组,基于近5年发表的国内外老年骨质疏松症相关研究证据,围绕《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8)》梳理的临床问题,结合新调研确定的临床问题,采用GRADE 方法对系统评价的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分级,对其进行更新,旨在更好地规范和指导我国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治工作,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8)》涵盖老年骨质疏松症风险筛查、骨折风险评估、诊断、基础措施、治疗及疗效监测等方面。

为确保指南推荐的质量及时效性,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联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质疏松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和老年常见临床问题防控技术综合示范研究课题组,基于近5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对《2018指南》进行更新。

本指南更新包括以下内容:基于《2018指南》的临床问题,如发现临床研究证据的质量优于≪2018指南》的相关证据,则对证据进行更新,并对相关推荐进行再评估,以决定原有推荐意见是否需要更新,或增加新的推荐;针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最新的临床热点问题进行推荐。

1老年骨质疏松症背景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指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两大类。

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型I老年骨质疏松症(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疾病和/或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既要重视骨折本身的治疗,- 也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 临床表现
(二) 影像学检查 (三) 骨密度检查
(四) 实验室检查
(六) 诊断标准
(五) 鉴别诊断
-
8
临床表现
• 骨折的一般表现:疼痛、压痛、肿胀和功 能障碍。但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也可没有疼 痛或仅有轻微疼痛,或表现为原有疼痛加 重。功能障碍也可很轻微,甚至患肢仍可 活动
• 骨密度测定通常采用 DXA 法,可确定
骨质疏松的程度
-
23
脊柱骨折
• CT 可确定骨折类型、椎体破坏程度 及椎管内压迫情况
• MRI 可显示脊髓、神经受压迫状况, 并有助于新鲜骨折和陈旧骨折的鉴别
-
24
脊柱骨折
• 椎体爆裂骨折无神经压迫症状者,可采取 非手术治疗
• 椎体爆裂骨折伴神经压迫症状者,可手术 行神经减压、骨折复位、内固定及脊柱融 合治疗
骨质疏松松骨折诊疗指南解读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医院-社区一体化糖尿病教育- 项目
1
内容提要
•概 述 • 常见骨折部位、特点及外科治疗 • 抗骨质疏松症治疗 •预 防
-
2
骨质疏松骨折的危害
•全

– 2 亿人患骨质疏松症
– 发病率居常见病、多发病第 7 位
•我

– 60 岁以上骨质疏松症发病率
– 男性 60.7% 女性 90.8%
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原则
• 复位 • 固定 • 功能锻炼 • 抗骨质疏松治疗
在骨质疏松骨折外科治疗的同时, 理想特的别治强疗调是积上极述治四疗者骨的质有疏机松结症合
-
15
治疗原则

2017年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ppt课件

2017年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ppt课件

4
概述
PPT课件
5
定义
骨质疏松性骨折:为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指在日常生活中未受到明显外力或 受到“通常不会引起骨折外力”而发生的骨折,亦称脆性骨折(fragility fracture)。 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创伤性骨折不同,是基于全身骨质疏松存在的一个局部骨 组织病变,是骨强度下降的明确体现,也是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结果。
PPT课件
6
骨质疏松症
骨 强 度
PPT课件
7
流行病学
全球每3秒钟有1例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 约50%的女性和20%的男性在50岁之后会遭遇初次骨质疏松性骨折 50%初次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能会发生再次骨质疏松性骨折 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再骨折风险是未发生椎体骨折的4倍 骨质疏松性骨折长期卧床者的致死率可达20%、永久性致残率可达50%
伴有一处或多处非暴力性骨折
PPT课件
17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
1、基本检查项目: 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等。
2、选择性检查项目: 红细胞沉降率、性腺激素、 25(OH)VitD、1,25(OH) 2 D、甲状 旁腺激素、24 h尿钙和磷、甲状腺功能、皮质醇、血气分析、血尿轻链、 肿瘤标志物、放射性核素骨扫描、骨髓穿刺或骨活检等。
PPT课件
18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鉴别诊断
骨形成标志物
骨钙素(OC)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
Ⅰ型原胶原C-端前肽(PICP)
Ⅰ型骨胶原氨基末端肽(P1NP)$
骨吸收标志物
空腹2小时的尿钙/肌酐比值
血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尿吡啶啉(Pyr) 尿脱氧吡啶啉(D-Pyr)

2017版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解读-xdh

2017版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解读-xdh

2.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 中华骨科杂志. 2008,10(28) : 875-878
药物干预
骨质疏松性骨折干预药物按照作用机制进行阐述
2017版指南关于药物干预的分类和推荐意见
药物分类 基础药物: 钙剂、维生素D 抗骨质疏松药物药物: • 抑制骨吸收类药物: 双膦酸盐类 SERMs 降钙素类 雌激素 用药建议 钙剂和维生素D可与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使用,并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不推荐同时联合应用同一作用机制的抗骨质疏松药物 双膦酸盐类: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唑来膦酸(5mg)、伊班膦酸 钠 SERMs: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降钙素:包括鲑鱼降钙素、鳗鱼降钙素等,改善疼痛效果好 雌激素:建议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个体化运用 rhPTH1⁃34:促进骨形成 骨化三醇以及类似物:不推荐作为日常补充
6. 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干预 药物治疗
7. 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再骨折风险评估及再骨折处理
8. 骨质疏松性骨折康复与并发症预
其它内容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 中华骨科杂志. 2017,37 (1) : 1-10
药物干预
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干预“更新变化”

2017版更新点:本指南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药物干预”部分进行重 大调整,药物分类更规范、治疗原则更详细 2017版与2008版指南“药物干预”更新对比
• 促骨形成类药物 • 活性维生素D类
• 维生素K类
• 中成药
四烯甲萘醌
人工虎骨粉、异黄酮类及淫羊藿类复合物等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 中华骨科杂志. 2017,37 (1) : 1-10
药物干预
指南新增: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干预原则

需要根据骨质疏松严重程度,注重个体化原则,考虑药物的适应证和禁 忌证、临床疗效、安全性、经济性和依从性等诸多因素,合理应用。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全文)(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原则)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全文)(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原则)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15.06.021作者单位:100730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1;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2;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3;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骨科4;100730北京,卫生部北京医院骨科5;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6;15008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7△共同第一作者通信作者:邱贵兴Email :qguixing@126.com注:本文首次发表在《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5,8(5):371-375.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a study first reported in the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2015,8(5):371-375.·诊疗指南·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全文)(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原则)邱贵兴1裴福兴2△胡侦明3△唐佩福4△薛庆云5△杨惠林6△陶天遵7△赵宇1△一、概述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其病理特征为骨量降低、骨微细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易发生骨折;与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密切相关,绝经后妇女多发。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常是骨质疏松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本指南所指的骨折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折。

(一)骨质疏松症骨折的特点及治疗难点1.患者多为老年人,常合并其他疾病,易发生并发症。

2.多为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置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被吸收。

3.骨形成与骨痂成熟迟缓,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4.卧床制动期将发生快速骨丢失,再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

5.致残率、致死率较高。

6.再骨折发生率高,髋部骨折患者1年内再次发生骨折达20%。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 骨质硫松性骨折诊疗及治疗原则)l概括骨质松散症是一种浑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 其病理特色为骨量降低、骨微细构造损坏、骨脆性増加 , 骨强度降落 ,易发生骨折。

与年纪、性别、种族等要素亲密有关, 绝经后妇女多发。

骨折是骨质松散症最严重的结果, 常是骨质松散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

骨质松散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 本指南所指的骨折是原发性骨质松散症致使的骨折。

骨质松散性骨折的特色及治疗难点①患者多为者年人 , 常归并其余疾病 , 易发生并发症。

②多为粉碎性骨折, 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 , 内置物易松动、脱出, 植骨易被汲取。

③骨形成与骨痂成熟退缓 , 易发生骨折延缓愈合 , 甚至不愈合。

卧床制动期將发生快速骨丢掉, 再骨折的风险显然增大。

⑤ 致残率、致死率较高。

再骨折发生率高 , 髋部骨折患者一年内再次发生骨折达20%。

骨质松散性骨新的治疗原则骨质松散性骨折的治疗基来源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松散。

2骨质松散性骨折诊疗及鉴识诊疗诊疗病史、症状和体征有骨质松散性骨折史或轻徴外伤史。

可出现痛苦、肿胀、功能阻碍等症状, 畸形、骨擦感 ( 音) 、异样活动等体征 , 也有患者骨折后缺少上述典型表现。

椎体压缩性骨折 , 可致身高变矮或驼背畸形。

影像学检査一般 X线检査 : ①摄片应包含伤害部位上、下周边关节 , 髋部骨折应包据双侧髋关节;②除有骨折征象外, 还有骨质松散的表现;③推体压缩骨折时 , 有楔形变或“双凹征” , 部分可表现为椎体内“真空征” 、假关节形成。

CT检査 :①移位复杂的髋部、踝部、肱骨近端骨折,需应用 CT和( 或 ) 三维成像;②为明确关节内或关节周围骨折、椎管内压迫情况等 , 可考虑 CT检查。

MRI检査 : ①可诊疗隐匿性骨折;②可判断骨折能否愈合 , 未愈合的骨折 T1WI为低信号、 T2WI为高或等信号, 抑脂序列呈高信号。

骨扫描 ( SPECT/ECT) : 适于不可以行 MRI检査的患者 , 有助于判断痛苦责任椎体。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10
常见骨质疏松骨折部位、特点及治疗
髋部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1. 临床分型:Evans分型和AO分型 2. 手术治疗
髓内固定:稳定型、不稳定型均可 髓外固定:主要适用于稳定型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仅适用于一些特殊病例,如严重骨质疏松,粉碎
性骨折依靠内固定很难牢靠稳定;或骨折伴有髋关节疾病、陈旧性 骨折
1. 患者多为老年人,常合并其他疾病,易发生并发症 2. 多为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置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
被吸收 3. 骨形成与骨痂成熟迟缓,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4. 卧床制动期将发生快速骨丢失,再骨折的风险增大 5. 致残率、致死率较高 6. 再骨折发生率高,髋部骨折患者一年内再次发生骨折达20% (突出明确了再发骨折风险高,髋部骨折患者一年内再发骨折风险达20%)
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 松药物治疗
4
骨质疏松骨折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1. 病史、症状、体征 2. 影像学:X线、CT、MRI、骨扫描
(新增骨扫描检测,用于不能行MRI患者,有助于判断疼痛责任椎 体;MRI还可用于判断骨折愈合情况)
3. 骨密度检查 4. 实验室检查
15
抗骨质疏松治疗
1. 重视围手术期抗骨质疏松治疗
• 大量动物、临床研究显示,现有多数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折修复和骨折愈 合无不良影响
• 且抗骨吸收抑制剂会使骨折修复过程中骨痂变大,此种大骨痂也可能提供 了更高的生物力学刚度
• 规范化常规剂量的双膦酸盐对骨折愈合无不利影响
2. 骨质疏松治疗疗程:3-5年 3. PTH和维生素K2有利于成骨 4. 鲑鱼降钙素能缓解骨质疏松骨痛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解读

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

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

(3)椎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时,常 导致身高变矮或出现驼背畸形。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影像学检查: X线片可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 度,对骨折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X线片除 骨折的特殊表现外,还有骨质疏松的表现,如骨 小梁稀疏、骨密度降低、骨皮质变薄、骨髓腔扩 大。一般要求拍摄正、侧位X线片,必要时可加 拍特殊位置。拍片时应包括损伤部位的上下临近 关节,髋部骨折应包括双侧髋关节,脊柱骨折应 包括尽可能多的节段,以免漏诊。要合理应用CT 和MRI检查,CT三维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关节内 或关节周围骨折,MRI对于鉴别新鲜和陈旧性骨 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
二:临床表现
(一)骨折的一般表现:
出现压痛、疼痛或原有疼痛加重
(二)骨折的特有表现: 出现畸形、骨擦感、反常活动、功能
障碍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
(三)脊柱变形: 椎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时,常 导致身高变矮或出现驼背畸形。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骨密度检查 拟诊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有条件可行 骨密度检查。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目前 国际公认的骨密度检查方法,参照WHO推 荐的诊断标准,基于DXA测定:骨密度值 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不 足1个标准差属正常(T≥-1.0SD);降低 1~2.5个标准差之间为骨量低下(骨量减少, -2.5SD)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
四、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治疗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 基本原则,理想的治疗是上述四者地有机结合。在不加重局部血运障碍的前 提下将骨折复位,在骨折牢固固定的前提下尽可能不妨碍肢体活动,早期进 行功能锻炼,使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达到比较理想的结果。同时配合使用抗 骨质疏松药物,以避免骨质疏松加重或发生再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应根据骨折部位、 损伤程度和患者全身状况而定。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必须正确、全面 地评估其全身与局部状况,权衡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利弊,做出合理选择。 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整复和固定应以方法简便、安全有效为原则,以尽 早恢复伤前生活质量为目的,应尽量选择创伤小、对关节功能影响少的方法, 不应强求骨折的解剖复位,而应着重于功能恢复和组织修复。如需要采用内 固定装置,应尽可能使用应力遮挡较少的器械,以减少骨量的进一步丢失。 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除防治骨折引起的局部并发症外,还应积极防治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脂肪栓塞综合症、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和褥疮 等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在外科治疗的同时,采取措施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改善骨量和骨质量,避 免再次骨折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这些措施包括: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指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它是一种常见的骨质疾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为了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国内多个权威学术组织联合制定了《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该指南包括以下内容:1.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定义和分类:详细解释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念,并根据骨折发生的部位和类型进行了分类,如腰椎骨折、髋骨骨折等。

2.诊断标准和方法:介绍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症状和体征,如背痛、身高减少等,以及常用的诊断方法,如骨密度检测和影像学检查。

3.骨折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进行骨折的风险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等。

4.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药物治疗:介绍了目前常用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药物治疗方法,如双磷酸盐类药物、钙补充剂和维生素D等。

5.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手术治疗:对于严重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特别是髋关节和脊柱骨折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指南详细介绍了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和手术后的注意事项等。

6.康复治疗和预后评估: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康复治疗非常重要,可以通过物理治疗、康复运动和膳食调节等方法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7.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后续管理:指南强调了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长期随访和管理,包括定期复查骨密度、评估药物治疗效果以及监测并发症等。

8.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证据和专家共识:指南的制定基于大量的相关研究和专家共识,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权威的指导,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

总之,《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是一份全面、权威的指导文件,对于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疗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应根据指南的建议和要求,制定个体化的诊疗策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发病原因
主要包括骨骼本身的因素和外在因素。骨骼本身的因素主要 是由于骨质疏松导致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 。外在因素主要是由于跌倒、撞击等低能量或轻微创伤。
流行病学及危害程度
流行病学
骨质疏松性骨折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随 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个体化诊疗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未来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疗将更加 注重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 的诊疗方案。
多学科协作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疗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未来多学科协 作将成为重要趋势,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协作,为患者 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诊疗服务。
远程医疗应用
药物治疗推荐
根据最新的临床证据和药物研究进展,指南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药物治 疗方案进行了更新和推荐,包括抗骨质疏松药物、止痛药物等的使用时 机和剂量调整。
国内外研究动态关注
发病机制研究
国内外学者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机制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多种因素如遗传、 环境、生活习惯等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关系。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 指南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29
目录
Contents
• 骨质疏松性骨折概述 • 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并发症处理及预后评估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骨质疏松性骨折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骨质疏松性骨折,又称脆性骨折,是指由骨质疏松症导致骨 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在日常活动中受到轻微暴 力即可发生的骨折。
04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非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是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领域的权威指南,是指导临床医生进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治疗和预防的重要依据。

该指南于2024年发布,其中包含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全面内容。

下面将对该指南进行解读。

1.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是基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根据指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表现包括身高减少、背痛、体位性脊柱变形等。

而影像学检查主要是通过骨密度检测(如DEXA)和骨折类型(如脊椎骨折)来确定。

2.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目标是减轻疼痛、修复骨折、预防再骨折和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的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体位矫正、物理治疗、运动训练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补钙剂、维生素D、双磷酸盐类药物、雌激素、骨形态发生蛋白类药物等。

其中,对于高危骨折患者,强烈推荐使用抗骨吸收剂。

3.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包括非药物预防和药物预防。

非药物预防主要包括增加体力活动、改善营养、戒烟限酒等。

药物预防主要包括补钙剂、维生素D和抗骨吸收剂等。

根据指南,对于50岁以上有骨质疏松风险因素的女性和男性,强烈推荐进行骨折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中的特殊人群:指南还针对特殊人群即妊娠期、青少年、高龄等人群给出了特殊的诊疗建议。

对于妊娠期妇女,根据指南,应合理控制钙的补充,并且避免长期补充维生素D。

对于青少年,应重视骨密度的监测,并及时进行治疗。

对于高龄人群,应该进行个性化的骨折风险评估,并针对性地给予治疗和预防。

综上所述,2024年版《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全面介绍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对于临床医生进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管理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

希望通过该指南的广泛应用,能够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治水平,减少骨折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X线平片是首选检查方法,可显 示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CT和MRI可提供更详细的骨骼和软组织信息,有 助于诊断和评估病情。
03
中医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认识
Chapter
中医理论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关系
肾主骨生髓
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肾精充 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坚固有力。 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肾精亏虚、骨髓失 养密切相关。

功能锻炼与康复训练指导
早期康复锻炼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早期康 复锻炼,包括关节活动度 训练、肌力训练等,以促 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物理治疗
如热敷、冷敷、电疗等, 可缓解疼痛、促进局部血 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中医特色治疗
如针灸、推拿、拔罐等, 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使用,以缓解症状和促进 康复。
心理调适与家庭关怀支持
05
患者日常生活调养与康复建议
Chapter
饮食起居注意事项
保持均衡饮食
01
摄入足够的钙、磷、蛋白质和维生素D等营养素,适量增加奶制
品、豆制品、海产品等富含钙质的食品。
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02
过量饮酒和吸烟会影响骨骼健康,增加骨折风险。
注意安全
03
避免摔倒和碰撞等意外事故,保持家居环境整洁,减少障碍物
发病机制
骨质疏松导致骨骼强度降低,在外力作用下易于发 生骨折。同时,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修复能力减弱 ,骨折愈合缓慢。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表现。脊柱压缩性骨折可导致身 高变矮、驼背等脊柱畸形;髋部骨折可导致下肢外旋、短缩等畸形;桡骨远端骨 折可导致“银叉”样畸形;肱骨近端骨折可导致肩关节活动受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骨质硫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原则)l概述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其病理特征为骨量降低、骨微细结构破坏、骨脆性増加,骨强度下降,易发生骨折。

与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密切相关,绝经后妇女多发。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常是骨质疏松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本指南所指的骨折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折。

l.1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及治疗难点①患者多为者年人,常合并其他疾病,易发生并发症。

②多为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置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被吸收。

③骨形成与骨痂成熟退缓,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卧床制动期將发生快速骨丢失,再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

⑤致残率、致死率较高。

再骨折发生率高,髋部骨折患者一年内再次发生骨折达20%。

1.2骨质疏松性骨新的治疗原则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基本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

2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鉴别诊断2.l诊断2.1.1病史、症状和体征有骨质疏松性骨折史或轻徴外伤史。

可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畸形、骨擦感(音)、异常活动等体征,也有患者骨折后缺乏上述典型表现。

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致身高变矮或驼背畸形。

2.1.2影像学检査普通X线检査:①摄片应包括损伤部位上、下邻近关节,髋部骨折应包据双侧髋关节;②除有骨折征象外,还有骨质疏松的表现;③推体压缩骨折时,有楔形变或“双凹征”,部分可表现为椎体内“真空征”、假关节形成。

CT检査: ①移位复杂的髋部、踝部、肱骨近端骨折,需应用 CT和(或)三维成像;②为明确关节内或关节周围骨折、椎管内压迫情况等,可考虑CT检查。

MRI检査:①可诊断隐匿性骨折;②可判断骨折是否愈合,未愈合的骨折 T1WI为低信号、 T2WI为高或等信号,抑脂序列呈高信号。

骨扫描( SP E C T/E CT) :适于不能行MRI检査的患者,有助于判断疼痛责任椎体。

2.l.3骨密度检査拟诊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在条件允许时可行骨密度检査,也可在术后进行。

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 T值≥一l.0SD属正常; -2.5 SD<T值<-l.0S D为骨量低下或骨量減少,;T值≤一2.5SD为骨质疏松症;伴有一处或多处非暴力性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症。

2.1.4实验室检査常规术前检査,必要时检查血钙磷、24小时尿钙、25(〇H)V i t D 、降钙素和甲状旁腺激素等。

根据病情需要,有条件者可检测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①骨形成指标包括血清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骨源性碱性磷酸酶、I型前胶原C端肽(P1CP)和N端肽(P1NP)。

②骨吸收指标包括晨空腹尿钙/肌酐比值、尿吡啶啉和脱氧吡啶啉、尿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和N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及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I型胶原交联N-未端肽(N T X)等。

③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 O F)推荐首选I 型原胶原N-端前肽和血清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这两项指标。

④低骨密度并高骨转换率提示骨折风险明显増加。

⑤骨转换指标可作为敏感的疗效观察指标,一般抬疗后3个月即可见明显变化。

2.2诊断和鉴别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应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绝经史、脆性骨折史及临床表现等因素以及影像学检査和(或)骨密度检査、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后作出诊断。

需注意与转移性骨肿瘤、胸腰椎结核、多发性骨髓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慢性管病-矿物质骨病等多种疾病鉴别。

3常见骨质硫松性骨折部位、特点及治疗3.l脊柱骨折为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往往外伤较轻,或无明显外伤史,因此,易漏诊或误治为腰背肌劳损。

3.1.1临床症状、体征①持续腰背、胸背部疼痛,可伴胸助部痛。

平卧休息时疼痛可减轻或消失,体位改变时疼痛加重。

可出现脊柱后凸畸形和脊柱骨折骨不愈合。

②査体可见胸腰部活动受限,骨折责任椎压痛、叩击痛,一般无下肢神经损害表现(但如压缩或后凸畸形严重,也可出现神经损害表现)。

③査体结合影像学检査可确定疼痛责任椎。

3.l.2临床分型椎体压缩呈楔形骨折、双凹骨折和垂直压缩性骨折,Genant影像分型为:①轻度压缩骨折,在原椎体高度上压缩20%-25%。

②中度压缩骨折,在原椎体高度上压缩25%-40%。

③重度压缩骨折,在原椎体高度上压缩>40%。

3.l.3治疗3.l.3.1非手术治疗:①适应证:症状及体征较轻,影像学检査为轻度压缩骨折、无法耐受手术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

②治疗方法:卧床体息:一般3-4周,腰背部垫软枕,具体根据骨折损伤程度决定。

支具:下地活动时建议佩戴。

对症治疗:疼痛明显者,可结予镇痛药。

降钙素能减少骨折后急性骨丢失,又对缓解骨折后急性骨痛有一定效果。

3.1.3.2徴创手术治疗:①适应证:非手术治疗无效、疼痛明显;不宜长时间卧床者;不稳定压缩骨折;骨折块不愈合或内部囊性变、椎体坏死;能耐受手术。

②绝对禁忌证:无法耐受麻酔、手术的患者;无痛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相对禁忌证:有出血倾向者;身体其他部位有活动性感染;椎体严重压缩骨折。

③治疗方法:可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或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建议术中同时行活检术。

3 .1.3 .3开放手术治疗:有神经压迫症状、体征或需截骨轿形的患者,以及不适合微创手术的不稳定骨折患者,可考虑开放手术治疗。

必要时可在内固定周围采用局部注射骨水泥增强技术,以增强内固定的稳定性。

3.1.3.4疗效评价:可来采用VAS疼痛评分、Oswest r y功能障碍指数(0DI)、SF-36等评分系统,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手术前后量化评估。

3.2髋部骨新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包括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是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一般需要外科治疗。

非手术治疗主要用于不能耐受麻醉和手术的患者。

非手术治疗包括卧床、牵引、支具固定、营养支持等治疗措施。

髋部骨折后有超过20%的患者会在1年内因各种并发症死亡, 20%的患者将在1年内再次骨折。

3.2.1股骨转子间骨折3.2.1.l临床分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常采用E van s分型和 A 〇分型, 骨折稳定性的判断十分重要,Evans Ia、I b型属稳定型,Ic、I d和Ⅱ型属不稳定型。

3.2.1.2手术治疗:若条件允许,应尽早手术治疗,并推荐早期部分或完全负重活动。

①髓内固定:对于稳定型和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均可选择髓内固定。

②髓外固定:主要适用于稳定型骨折。

③人工髄关节置换:仅适用于一些特殊病例,例如严重骨质疏松患者,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依靠内固定很难达到牢靠固定;或骨折同时伴有髋关节疾病,或陈旧性骨折患者。

3.2.2股骨颈骨折3.2.2.l临床分型:股骨颈骨折通常采用Garde n分型。

Ga r den I型及Ⅱ型为无移位的股骨颈骨折,Ш型及I V型为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

3.2.2.2手术治疗;①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适用于没有移位或低移位倾向的稳定型骨折。

②动力髋螺钉:适用于骨折线近乎垂直、移位倾向大的患者。

③髋关节置换:用于移位或不稳定型骨折。

对于高龄、活动量不大、身体条件差、合并症多,髄臼无明显退变的患者推荐采用半髋置換。

其他患者可选择全髋置换。

3.3桡骨远端骨折常呈粉碎性、累及关节面,易残留畸形和疼痛,造成前臂、腕关节和手部功能障碍。

3.3.1 l临床分型常用人名分型,如Colles骨折、Smith骨折、Barton骨折等,近年来A0分型应用更为广泛。

3.3.2非手术治疗对于可恢复关节面平整及正常掌倾角和尺偏角、以及能够恢复桡骨茎突高度的桡骨远端骨折,可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等非手术治疗。

3.3.3手术治疗对复位后桡骨短缩超过3mm、側位X线片示背侧成角超过10°、关节面台阶超过2mm的患者推荐手术治疗。

目的是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及相邻关节面之间的吻合关系,重建关节的稳定性以及恢复无痛且功能良好的腕关节。

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L CP)内固定、外固定支架、桡骨远端骨折髓内钉等技术。

3.4肱骨近端骨折3.4.1临床分型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是N eer分型。

3.4.2非手术治疗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骨折,或不能耐受麻醉或手术的体弱患者可选择颈腕吊带悬吊治疗。

3.4.3手术始疗对于有移位骨折的患者,目前主张早期手术。

包括张力带、拉力螺钉、经皮克氏针、锁定接骨板固定、髓内钉内固定等;对于老年高龄、严重粉碎性骨折或伴肱骨头骨折的患者,可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术后肩关节应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4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其他治疗4.l系统性管理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尤其老年患者,必须对其全身状況、器官功能、风险及预后做全面评估,实施手术或非手术的综合处理。

4.2抗骨质疏松治疗重视围手术期抗骨质疏松治疗。

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显示,现有的多数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折修复和骨折愈合无不良影响。

抗骨吸收抑制剂可能会使骨折修复过程中的骨痂变大,此种大骨痂也可能提供了更高的生物力学刚度和强度。

规范化的常规剂量的双膦酸盐对骨折愈合无不利影响,可考虑序贯治疗。

甲状旁腺素(PTH1-34)和维生素K2有利于成骨。

蛙鱼降钙素能减少急性骨丢失、缓解骨质疏松性骨痛,必要时可采用间歇性重复给药。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骨质吸收迅速,骨代谢转换率高,为高转換型,治疗可考虑应用骨吸收抑制剂;部分老年性骨质硫松症为低转換型,可考虑联合应用骨形成促进剂,以改善骨徴结构及促进骨量形成, 降低再骨折风险。

患者具体属于何种转換类型,可通过测定骨代谢指标帮助判定。

4.2.l药物治疗①基础治疗药物:活性维生素D、钙制剂。

建议每日額外补充元素钙 500-600 m g。

每日补充普通维生素D800-l000IU。

②活性维生素D:老年人肾功能不全及Ia羟化酶缺乏者,应补充活性维生素D,注意监测血钙与尿钙。

③抗骨吸收药:双膦酸盐、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雌孕激素替代治疗等。

④促骨形成药: PTH1-34片段。

⑤双向作用机制药物:活性维生素D、维生素K2等。

⑥中药:补肾壮骨类药物、含黄酮类生物活性成分等中药(详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版)。

4.2.2用药原则4.2.2.l骨折前已用抗骨质疏松药物者,可继续应用。

4.2.2.2骨折前未用抗骨质疏松药物者,根据患者情况分两类进行选择:①骨折后急诊或早期进行内固定手术者,在手术后患者全身情況稳定时,建仪适时进行抗骨质琉松治疗。

②骨折后暂时不做手术或保守治疗患者待全身创伤反应稳定时,建议适时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

4.2.2.3用药注意事项:①应选用基础药物。

②依据骨转换类型决定选用抗骨吸收药物或促骨形成药物。

③用药前应参照药物说明书,遇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和处理,或更換不同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