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教案: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教案: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一、教学目标1.理解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之间的关系。

2.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二次函数模型建立方法。

3.能够应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二次函数模型。

2.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三、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2.教学投影仪。

3.讲义、笔、纸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提问学生,引导他们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复习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

2. 引入实际问题给出一个实际问题,例如:小明用压岁钱买了一台照相机,照相机的价格是x 元,如果每售出一台照相机,他能从中获利5x - x^2 元。

请问小明应该以多少价格售出照相机,才能使利润最大化?3. 建立二次函数模型解释给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建立二次函数模型。

提示学生需要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并分析问题中的关系。

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出二次函数模型:利润函数 P(x) = 5x - x^2。

4. 解决问题通过对利润函数进行求导,并求得导函数为0的临界点 x = 2.5。

由此可得,当照相机的价格为2.5元时,小明的利润最大化。

5. 拓展实际问题给出更多类似的实际问题,例如:某体育用品店销售护膝,价格为x元一副,销量为100 - 5x副。

请问店家应该以多少价格销售护膝,才能使利润最大化?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建立二次函数模型。

通过解法流程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6.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

重点强调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之间的联系,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练习根据给出的实际问题,学生单独完成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并求解出最优解。

1.某农场种植西瓜,每亩土地种植西瓜数量为x只,销量为100x - 2x^2只。

请问农场应该种植多少只西瓜,才能使销售额最大化?2.某旅游公司举办一次旅行,每人收费为x元,游客的数量为200 - 10x人。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3.2《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3.2《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3.2《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6.3.2节《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基本知识,对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难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对二次函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模型有效结合。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并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2.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并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二次函数的运用。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让学生从中总结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题。

2.准备教学PPT,展示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重要知识点和解题步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某商店进行促销活动,商品的原价为80元,现进行打折销售,设折扣率为x(0≤x≤1),求商店的销售额y与折扣率x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并尝试将其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1.抛物线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如物体运动轨迹、收入与成本关系等;
2.利用二次函数解决最大(小)值问题,如最大利润、最小成本等;
3.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并求解;
4.结合实际情境,分析二次函数的性质,如开口方向、顶点坐标等;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优化教学策略,注重个体差异,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二次函数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同时,我也会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二次函数是形如y=ax^2+bx+c的函数,它是描述抛物线运动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最值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二次函数解决一个实际的生产成本问题,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找到最优解。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二次函数性质的部分,仍有部分学生表现出迷茫。这让我反思,可能需要寻找更多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如动画、实物模型等,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性质。
此外,课堂上的小组讨论环节,虽然整体效果不错,但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参与度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信心。
(2)通过企业生产成本与销售收入的关系,强调二次函数模型在实际问题中的构建方法,以及如何求解最值。
2.教学难点
-抽象问题具体化: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是学生容易感到困惑的地方。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解:对于顶点公式、最值计算等,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九年级数学上册《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上册《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3.案例分析,总结方法
4.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布置拓展提高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数学素养。
5.反思评价,促进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促进学生不断成长。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之间的联系。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个抛物线形状的拱桥图片,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座拱桥的最大高度是多少吗?我们如何运用二次函数来求解这个问题?”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已经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图像,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二次函数问题。但在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的结合上,学生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不足,二是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对问题深入分析的能力。此外,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有待提高。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其数学建模能力;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3.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使其在合作中成长,体验团队的力量。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实际问题为载体,以二次函数为主线,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创新实践能力,使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3.2《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3.2《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3.2《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3.2《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探讨问题背后的二次函数模型,进而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特征。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掌握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基本知识,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应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特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特征。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以及如何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讨问题背后的二次函数模型。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特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际问题,用于引入和巩固教学内容。

2.准备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资料,用于讲解和展示。

3.准备小组讨论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4.准备课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讨问题背后的二次函数模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精品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精品教案

续表探索新知合作探究活动3:教材第50页,“探究2”利润问题探究2: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教师展示问题:(1)该如何定价呢?(2)问题中的变量是什么?提示:(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函数模型解决问题;(2)利润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师生共同分析下面的问题:(1)销售额为多少?(2)进货额为多少?(3)利润y与每件涨价x元的函数关系是什么?(4)利润y与每件降价x元的函数关系是什么?当堂训练某网店销售某款童装,每件售价60元,每星期可卖300件,为了促销,该网店决定降价销售.市场调查反映: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30件.已知该款童装每件成本价40元,设该款童装每件售价x元,每星期的销售量为y件.(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每件售价定为多少元时,每星期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归纳小结1. 面积类问题如图所示的矩形ABCD长为a,宽为b,四周一样宽为x,则阴影部分的面积可表示为(a-2x)(b-2x).2.利润类问题(1)利润=售价-进价;(2)总利润=每件利润×销售量=总收入-总支出.板书设计第1课时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1)最值问题(1)面积最值问题(2)利润最值问题教学反思活动1:多媒体展示教材第51页探究3:探究3:抛物线形拱桥,当拱顶离水面2 m时,水面宽4 m.水面下降1 m,水面宽度增加多少?师生活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经历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抛物线型实际问题的过程.问题1:从题目本身的哪些条件,你能联想到用二次函数解决问题?(形状)问题2:求水面宽度增加多少,就是求解什么数学问题?(线段长的的关系)在明确上述两个问题后,让学生尝试着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求出这条抛物线表示的函数关系式.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适时点拨,最后以小组汇报形式班内交流.有三种建立直角坐标系的常用方法:1.以水面所在直线为x轴,以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2.以最下端水面所在直线为x轴,以CD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3.以拱桥顶端水平线所在直线为x轴,以垂直该线的直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学生建立不同的坐标系,得到不同的解析式,类比总结:三个解析式间的关系,指出恰当的建立坐标系可以使解答简便.续表(2)水管应多长?如图,需在一面墙上绘制几个相同的抛物线形图案.按照图中的直角坐标系,最左边的抛物线可以用y=ax2+bx(a≠0)表示.已知抛物线上B,C两点到地面的距离均为 m,到墙边OA的距离分别为 m, m.(1)求该拋物线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图案最高点到地面的距离;(2)若该墙的长度为10 m,则最多可以连续绘制几个这样的拋物线形图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3)1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3)1优秀教学案例
4.教师对小组讨论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确保学生能够从合作中获得充分的提升。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学生通过总结归纳,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归纳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进步和成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五)作业小结
4.引导学生发现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规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课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交流;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3)1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3)1为例,旨在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际为载体,设计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二次函数的理解,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背景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以符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实际应用。同时,我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难度的题目,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4.教师对小组合作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确保学生能够从合作中获得充分的提升。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经验和方法,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3.2《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3.2《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3.2《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3.2《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基本知识,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将二次函数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二次函数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有效地结合,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将二次函数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如何将二次函数知识与实际问题有效地结合。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索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同时,运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案例。

2.准备二次函数的知识点梳理资料。

3.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几个实际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尝试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二次函数知识,锻炼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讲解和点评,帮助学生巩固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二次函数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的其他问题,让学生发挥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数学《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案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数学《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案

第3课时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3)【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实际问题构建二次函数模型,并利用函数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再次经历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验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建模思想.【教学难点】根据抛物线型实际问题,建立恰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建立二次函数模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 如图所示,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便利,隧道的开凿也让许多天堑变通途.一般情况下,隧道都有一定高度,超过高度的车辆无法通过,因此,在隧道入口处常常会设有提醒司机的限高标志.同学们,这个隧道的外形轮廓是不是很像我们学过的二次函数图形?如果已知一辆车的高度和隧道设计的相关数据,你能判断出该车是否能安全通过隧道吗?问题2如图所示,我想班上很多同学都喜欢篮球这项运动,都希望有天能像林书豪和姚明那样在NBA的赛场上驰骋吧?其实篮球运动中很多问题也涉及到了我们现在所学的二次函数.【教学说明】教师演示一些图片:拱桥,喷泉,投篮等,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知.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设计说明】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往往要通过建立合理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建立二次函数模型,然后根据模型找出实际生活中的数据与模型中的哪些量相对应,将实际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问题(教材第51页探究3)如图是抛物线形拱桥,当拱顶离水面2m时,水面宽4m,水面下降1m,水面宽度增加多少?【教学说明】教学时,为了便于学生探究,教师可设置如下问题予以引导:①对于抛物线形拱桥,要是能知道此抛物线表达式就好了.你能确定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吗?(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②你能先在图中建立一个恰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使抛物线形拱桥转化为坐标系中的抛物线吗?不妨试试看,并尝试着求出此时抛物线的表达式.(同学间可相互交流,教师巡视,及时予以指导,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尝试求出相应抛物线表达式.在这一过程中应让学生体验到恰当的尝试过程中体验探究发现的快乐,体会数学的最优化思想.)在学生完成上述探究后,结合相应的图象,师生一同完成本题的解答.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一自动喷灌设备的喷流情况如右图所示,设水管AB在高出地面1.5米的B处有一自动旋转的喷水头,其喷出的水流成抛物线形.喷头B与水流最高点C的连线与水管AB之间夹角为135°(即∠ABC=135°),且水流最高点C比喷头B高2米.试求水流落点D与A点的距离.(精确到0.1米)2.如图,一位篮球运动员在离篮筐水平距离4m处跳起投篮,球沿一条抛物线运行,球的出手高度为1.8m.当球运行的水平距离为2.5m时,达到最大高度,然后准确落入篮筐内.已知篮筐中心离地面的距离为3.05m,你能求出球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约是多少吗?(精确到0.01m)【教学说明】这个环节的教学自主性很强,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也可以采用分组的方法进行.教师巡视,对优胜者给予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对尚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指导,鼓励他们探究下去.最后教师可展示优秀者作品,或在黑板上进行评析,尽量让学生能掌握这类建立坐标系的问题的解法.【答案】1.解:如图所示,以A为坐标原点,AD所在直线为x轴,AB所在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连BC,则∠ABC=135°,过C点作CE⊥x轴,垂足为E,又过B点作BF⊥CE,垂足为F.由题意易证四边形AEFB为矩形,∴∠ABF=90°,∴∠CBF=135°-90°=45°,∴∠BCF=45°,Rt△CB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又由题意易知AB=1.5米,CF=2米,∴BF=CF=2米,而CE=CF+EF=CF+AB=3.5米,则B(0,1.5),C(2,3.5).设该图象解析式为y=a(x-h)2+k,则y=a(x-2)2+3.5,将B(0,1.5)代入可求得a=-1 2 .∴y=-12(x-2)2+3.5.设D (m,0)代入,得m=7+2≈4.6.(负值已舍去)即DA=4.6米. 2.解:如图所示,以篮框所在直线为y 轴,地面所在直线为x 轴,其交点为坐标原点O.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篮框中心点为A 点,运动员出手点为B 点,顶点为C 点,依题意可得A(0,3.05),B(-4,1.8),设C(-1.5,m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 2+bx+c,将A 、B 代入可求得1.8=16a-4b+3.05①又由图象可知-2b a=-1.5,b=3a,将其代入①中,可求得a=-0.3125,则b=-0.9375. ∴y=-0.3125x 2-0.9375x+3.05.则m=244ac b a≈3.75(m ). 即球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约是3.75m.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构建二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应关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结合二次函数性质进行探讨;2.对具有抛物线形状的实际问题,应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建立恰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这样能更快捷的解决问题,应注意体会.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2.3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后作业”部分.本课时教学与上一课时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教学时应注意建立正确的直角坐标系,使类似于抛物线的实际问题转化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抛物线.教学时教师仍可采用分步设问的形式让学生回答并让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求出相应抛物线表达式,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探究发现的快乐,体会数学的最优化思考.良好的学习态度能够更好的提高学习能力。

人教初中数学九上《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教案 (公开课获奖)

人教初中数学九上《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教案 (公开课获奖)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需要三个条件。

在具体解题时,应根据具体的条件,灵活选用适宜的形式,运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作业设计必做教科书P26:4、5、6 选做教科书P26:8、9教学反思15.2.2 分式的加减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教学过程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科书例7、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2.教科书练习1:写出教科书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照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二、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三、例题讲解〔教科书〕例7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教科书〕例8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注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四、随堂练习 计算:(1) x x x x x 22)242(2+÷-+- 〔2〕)11()(ba ab b b a a -÷--- 〔3〕)2122()41223(2+--÷-+-a a a a 五、课后练习 1.计算: (1))1)(1(yx xy x y +--+ (2)22242)44122(aaa a a a a a a a -÷-⋅+----+ (3)zxyz xy xyz y x ++⋅++)111(2.计算24)2121(aa a ÷--+,并求出当=a -1的值.六、答案:四、〔1〕2x 〔2〕b a ab- 〔3〕3 五、1.(1)22y x xy - (2)21-a 〔3〕z 1 2.原式=422--a a ,当=a -1时,原式=-31.13.3.1 等腰三角形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作〔画〕出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从轴对称的角度去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点.2.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思考,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并在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重点难点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法.教具准备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生:硬纸、剪刀.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师]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局部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师]很好,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Ⅱ.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ABICABI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连接AB、BC、CA,那么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生乙]在甲同学的做法中,A点可以取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师]对,按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的等腰三角形.现在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硬纸和剪刀,按自己设计的方法,也可以用课本探究中的方法,•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师]按照我们的做法,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 [师]有了上述概念,同学们来想一想. 〔演示课件〕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 [生甲]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师]同学们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进行折叠,找出它的对称轴,并看它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生乙]我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折叠后,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生丙]我把等腰三角形折叠,使两腰重合,这样顶角平分线两旁的局部就可以重合,所以可以验证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生丁]我把等腰三角形沿底边上的中线对折,可以看到它两旁的局部互相重合,说明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生戊]老师,我发现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也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师]你们说的是同一条直线吗?大家来动手折叠、观察. [生齐声]它们是同一条直线.[师]很好.现在同学们来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生]我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发现它两旁的局部互相重合,由此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且还可以知道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师]很好,大家看屏幕. 〔演示课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师]由上面折叠的过程获得启发,我们可以通过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同学们现在就动手来写出这些证明过程〕.〔投影仪演示学生证明过程〕[生甲]如右图,在△ABC 中,AB=AC ,作底边BC 的中线AD ,因为,,,AB AC BD CD AD AD =⎧⎪=⎨⎪=⎩所以△BAD ≌△CAD 〔SSS 〕. 所以∠B=∠C .[生乙]如右图,在△ABC 中,AB=AC ,作顶角∠BAC 的角平分线AD ,因为D CA B,,,AB AC BAD CAD AD AD =⎧⎪∠=∠⎨⎪=⎩所以△BAD ≌△CAD .所以BD=CD ,∠BDA=∠CDA=12∠BDC=90°.[师]很好,甲、乙两同学给出了等腰三角形两个性质的证明,过程也写得很条理、很标准.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演示课件〕[例1]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在AC 上,且BD=BC=AD , 求:△ABC 各角的度数.[师]同学们先思考一下,我们再来分析这个题.[生]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A=∠ABD ,∠ABC=∠C=∠BDC ,•再由∠BDC=∠A+∠ABD ,就可得到∠ABC=∠C=∠BDC=2∠A .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BC 的三个内角.[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对我们以前学过的定理也很熟悉.如果我们在解的过程中把∠A 设为x 的话,那么∠ABC 、∠C 都可以用x 来表示,这样过程就更简捷. 〔课件演示〕[例]因为AB=AC ,BD=BC=AD , 所以∠ABC=∠C=∠BDC . ∠A=∠ABD 〔等边对等角〕.设∠A=x ,那么∠BDC=∠A+∠ABD=2x , 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 中,有∠A+∠ABC+∠C=x+2x+2x=180°, 解得x=36°.在△ABC 中,∠A=35°,∠ABC=∠C=72°.[师]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稳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Ⅲ.随堂练习〔一〕课本练习 1、2、3. 练习1. 如图,在以下等腰三角形中,分别求出它们的底角的度数.(2)120︒36︒(1)答案:〔1〕72° 〔2〕30°2.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 ,∠BAC=90°〕,AD 是底边BC 上的高,标出∠B 、∠C 、∠BAD 、∠DAC 的度数,图中有哪些相等线段?D CABDC A BD CAB答案:∠B=∠C=∠BAD=∠DAC=45°;AB=AC ,BD=DC=AD .3.如图,在△ABC 中,AB=AD=DC ,∠BAD=26°,求∠B 和 ∠C 的度数.答:∠B=77°,∠C=38.5°.〔二〕阅读课本,然后小结. 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对性质作了简单的应用.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它顶角的平分线,并且它的顶角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高.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首先就是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性质,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它们. Ⅴ.课后作业〔一〕习题13.3 第1、3、4、8题.〔二〕1.预习课本.2.预习提纲: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Ⅵ.活动与探究如图,在△ABC 中,过C 作∠BAC 的平分线AD 的垂线,垂足为D ,DE ∥AB 交AC 于E .求证:AE=CE .EDCAB过程: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结果:证明:延长CD 交AB 的延长线于P ,如图,在△ADP 和△ADC 中,12,,,AD AD ADP ADC ∠=∠⎧⎪=⎨⎪∠=∠⎩∴△ADP ≌△ADC . ∴∠P=∠ACD . 又∵DE ∥AP , ∴∠4=∠P .EDCABPD C A B∴∠4=∠ACD.∴DE=EC.同理可证:AE=DE.∴AE=C E.板书设计一、设计方案作出一个等腰三角形二、等腰三角形性质1.等边对等角2.三线合一三、例题分析四、随堂练习五、课时小结六、课后作业备课资料参考练习1.如果△ABC是轴对称图形,那么它的对称轴一定是〔〕A.某一条边上的高B.某一条边上的中线C.平分一角和这个角对边的直线D.某一个角的平分线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00°,它的顶角的度数是〔〕A.80°B.20°C.80°和20°D.80°或50°答案:1.C 2.C3. 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比底边多2 cm,并且它的周长为16 cm.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边长.解:设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 cm,那么其腰长为〔x+2〕cm,根据题意,得2〔x+2〕+x=16.解得x=4.所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 cm、6 cm和6 cm.15.2.2 分式的加减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教学过程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科书例7、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2.教科书练习1:写出教科书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照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 二、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三、例题讲解〔教科书〕例7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教科书〕例8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注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四、随堂练习 计算:(1) x x x x x 22)242(2+÷-+- 〔2〕)11()(ba ab b b a a -÷--- 〔3〕)2122()41223(2+--÷-+-a a a a 五、课后练习 1.计算: (1))1)(1(yx xy x y +--+ (2)22242)44122(aaa a a a a a a a -÷-⋅+----+(3)zxyz xy xyz y x ++⋅++)111(2.计算24)2121(aa a ÷--+,并求出当=a -1的值.六、答案:四、〔1〕2x 〔2〕ba ab- 〔3〕3 五、1.(1)22y x xy - (2)21-a 〔3〕z 1 2.原式=422--a a ,当=a -1时,原式=-31.。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案

22. 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1课时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1)【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实际问题构造二次函数模型.2.能用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来确定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矩形面积”、“销售利润”等实际问题的探究,让学生经历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情感态度】体会二次函数是一类最优化问题的模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用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二次函数性质进行决策.壑敎学过程一、悄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的高度h(单位:m)与小球的运动时间t(单位:s)之间的关系式是h=30t-5F(0WtW6).小球运动的时间是多少时,小球最高?小球运动中的最大高度是多少?教师以课件形式展示教材中的图,并向学生提问:(1)图中抛物线的顶点在哪里?(2)这个抛物线的顶点是否是小球运动的最高点?(3)小球运动至最高点的时间是什么时间?(4)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为小球运行轨迹的顶点坐标是什么?【教学说明】教师通过以上问题让学生体会:求最值问题都可转化为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引导学生看图时,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图象只有t轴上面的一部分.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随矩形一边长1的变化而变化.(1)你能求出S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2)此矩形的面积能是200m2吗?若能,请求出此矩形的长、宽各是多少?(3)此矩形的面积能是250n?吗?若能,请求出x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4)当/是多少米时,场地的面积S最大?最大值是多少?【设计及教学说明】设计上述问题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从实际问题中构建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并帮助学生思考,另一方面通过对问题(2)、(3)的思考回顾上节所学过知识,加深函数与方程的联系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自主探究,针对问题(3)、(4)教师可作适当提示,让学生尽量独立完成,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完成本节知识的初步学习.【归纳结论】学生经历上述问题的思考探究后,可归纳出以下建立二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①从问题中,分析出什么是自变量,什么是因变量;②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函数关系式;③研究自变量的取值范用;④研究所得函数,找出最值;⑤检验x的取值是否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并求相关的值;⑥应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提出的实际问题.1.如做一个有横档的矩形窗子,为使透进的光线最多,则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窗子的横档长为()A. 0.5 米B. 1米C. 2米D. 2.5 米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面积S 与底边x 有如下关系:S=-5X 2+10X +14,要使S 有最大值, 则x= _____________ 3. 图所4•张大爷要圉成一个矩形花圃,花圃的一边利用足够长的墙,另三边用总长为32米的篱笆恰好II成•圉成的花圃是如图所示的矩形•设AB边的长为x粘矩形ABCD的面积为s平方米.(1)求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当x为何值时,S有最大值?并求出其最大值.5•如图所示,在边长为24cm的正方形纸片ABCD±,剪去图中阴影部分的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沿图中的虚线折起,折成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A、B、C、D四个顶点正好重合于上底面上一点)•已知E、F在AB边上,是被剪去的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两个端点,设AE=BF=x(cm).(1)若折成的包装盒恰好是个正方体,试求这个包装盒的V;(2)某广告商要求包装盒的表面(不含下底面)面积S最大,试问x应取何值?【教学说明】1•可让全班同学自主探究,获得结论•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应适当予以提示,帮助学生度过难关,如第4题中设AB二xm时,则BC= (32・2x) m•避免出现BC=32-Z V皿的错误.22.解决此类问题,一般先应用儿何图形的面积公式,写出图形的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关系,再用配方法或公式法求出顶点坐标,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与自变量的取值范圉确定最大面积.教师通过学生对上述题H的探索,分析,帮助他们总结思路方法,巩固新知.【答案】1. C 2. 1 3.6cm 9 ;3cm2谍后作业4•解:(1)由题意可知= mi ,则BC = (32 -2x)m,.*・ 5 =x(32 - 2x) - -2x 2 +32兀.(2)S - 一 2x 2+ 32x - 一2 (d — 16尤)--2(x - 8尸+128,・・.当兀二8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128m 2. 5.解:(1)根据题意,知这个正方体的底面 边长G 刃二GF 二 念,EF 二扭GF 二2兀,.・.x +2工+x = 24, .r = 6. I = GU' = ( 2上)’=(6 -12 )'= 432,历(cm').(2)-/ GH= d.GF 二更二爼-一2"二 12 辽-® 辽 -12 S=4GH ・ GF + GH 1 =4 ]2x ( 12 任一辽丫)+(~ 二-6x~ + 96.r 二-6(X - 8)~ +384. •/ 0 < x <12,/.当x 二8时,S 取得最大值384cm 2.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你觉得这节课有哪些问题需要特殊关注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3 •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有哪些步骤?1 •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2.3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后作业”部分.跖刊才体皿二次函数是描述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模型,也是某些单变量最优化的数 学模型,如最大利润、最大面积等实际问题,因此本课时主要结合这两类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生活中的最优化问题通过数学模型可抽象为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山于学生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较难理解,因此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分步设问的方式让学生逐层深入、 稳步推出,让学生自主建立数学模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画图探讨最值. 总之,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体验探究知识的 乐趣.作者留言:非為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求二次函数y=ax2+bx+c的最小(大)值。

2、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函数关系,并运用二次函数及性质解决最小(大)值等实际问题。

3、根据不同条件设自变量x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和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

二、教学重点1、根据不同条件设自变量x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和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

2、求二次函数y=ax2+bx+c的最小(大)值。

三、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二次函数问题四、课时安排:3课时。

五、课后作业1、某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30元,在某段时间内若以每件X 元出售,可卖出(100—X)件,应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2、某宾馆有50个房间供游客居住,当每个房间的定价为每天180元时,房间会全部住满。

当每个房间每天的定价每增加10元时,就会有一个房间空闲。

如果游客居住房间,宾馆需对每个房间每天支出20元的各种费用。

房价定为多少时,宾馆利润最大?3、有一种螃蟹,从海上捕获后不放养,最多只能存活两天。

如果放养在塘内,可以延长存活时间,但每天也有一定数量的蟹死去。

假设放养期内蟹的个体质量基本保持不变,现有一经销商,按市场价收购这种活蟹1000 kg放养在塘内,此时市场价为每千克30元,据测算,此后每千克活蟹的市场价每天可上升1元,但是,放养一天需支出各种费用为400元,且平均每天还有10 kg 蟹死去,假定死蟹均于当天全部销售出,售价都是每千克20元。

(1)设x天后每千克活蟹的市场价为p元,写出p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2)如果放养x天后将活蟹一次性出售,并记1000 kg蟹的销售总额为Q元,写出Q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3)该经销商将这批蟹放养多少天后出售,可获最大利润(利润=Q—收购总额)?。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课程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课程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22章“函数应用”中,第22.3节“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是一个涉及到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的课程。

在该节课中,学生需要掌握如何通过二次函数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能够应用二次函数的特性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本文将结合该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一套适合于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

二、课程设计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和特性,学会使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1. 二次函数的定义和特性通过课件和教材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二次函数的轴、二次函数的对称性等基本知识。

2. 二次函数的应用举例通过一些基础的例子,例如:通过现实环境中的某个问题,展示出二次函数的应用场景和使用方法,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二次函数。

3.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设计如何使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并进行解答和讨论。

例如,对于某家公司销售人员年销售额进行分析,并找出年最高和年最低销售额的解决方法。

4. 二次函数相关应用通过对实际场景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二次函数解决更复杂和高级的问题。

例如,如何通过拟合二次函数来展示某股票价格的走势。

通过这些高级的应用场景,让学生对二次函数能力的深入了解和应用。

四、课程设计形式1. 互动式讲解在介绍二次函数的定义和特性时,可以通过课件、实物模型、习题等方式进行互动式的讲解,让学生更加直观了解和理解二次函数背后的数学概念。

2. 组内协同探究设计一些实际问题习题,划分学生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协同探究问题,并进行讨论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案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目标1. 会求二次函数y=ax2+bx+c的最小(大)值.2. 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函数关系,并运用二次函数及性质解决最小(大)值等实际问题.3. 根据不同条件设自变量x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和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教学重点1. 根据不同条件设自变量x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和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2. 求二次函数y=ax2+bx+c的最小(大)值.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二次函数问题课时安排3课时.第1页共11页教案A第1课时教学内容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1).教学目标1.会求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最小(大)值.2.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函数关系,并运用二次函数及性质解决最小(大)值等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求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最小(大)值.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二次函数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与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有关的问题,如抛球、围墙、拱桥跨度等,利用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具有很现实的意义.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共同解决这几个问题.二、新课教学问题1 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的高度h (单位:m )与小球的运动时间t (单位:s )之间的关系式是h =30t -5t 2 (0≤t ≤6).小球运动的时间是多少时,小球最高?小球运动中的最大高度是多少?教师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的两个变量:小球的高度h (单位:m )与小球的运动时间t (单位:s ).然后让学生计算当t =1、t =2、t =3、t =4、t =5、t =6时,h 的值是多少?再让学生根据算出的数据,画出函数h =30t -5t 2 (0≤t ≤6)的图象(可见教材第49页图).根据函数图象,观察出小球运动的时间是多少时,小球最高?小球运动中的最大高度是多少?学生结合图象回答:这个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的一部分.这条抛物线的顶点是这个函数的图象的最高点,也就是说,当t 取顶点的横坐标时,这个函数有最大值.教师引导学生求函数的顶点坐标,解决这个问题.当t =-ab 2=-)5(230-⨯=3时,h 有最大值a b ac 442-=)5(4302-⨯-=45. 答:小球运动的时间是3s 时,小球最高.小球运动中的最大高度是45m .问题2 如何求出二次函数 y =ax 2+bx +c 的最小(大)值?学生根据问题1归纳总结:当a >0(a <0),抛物线y =ax 2+bx +c 的顶点是最低第3页 共11页(高)点,也就是说,当x =-ab 2时,二次函数y =ax 2+bx +c 有最小(大)值a b ac 442-. 三、巩固练习探究1 用总长为60 m 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 随矩形一边长l 的变化而变化.当l 是多少米时,场地的面积S 最大?教师引导学生参照问题1的解法,先找出两个变量,然后写出S 关于l 的函数解析式,最后求出使S 最大的l 值.解:矩形场地的周长是60 m ,一边长为l m ,所以另一边长(260-l ) m .场地的面积S =l (30-l ),即S =-l 2+30l (0<l <30). 因此,当l =-a b 2=-)1(230-⨯=15时,S 有最大值a b ac 442-=)1(4302-⨯-=225.也就是说,当l 是15 m 时,场地的面积S 最大.四、课堂小结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什么?找出变量和自变量;然后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再根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最后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求出二次函数的最小(大)值.五、布置作业习题22.3 第1、4题.第2课时教学内容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2).教学目标1.会求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最小(大)值.2.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函数关系,并运用二次函数及性质解决最小(大)值等实际问题.3.根据不同条件设自变量x 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教学重点1.根据不同条件设自变量x 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2.求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最小(大)值.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二次函数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导入新课的教学.二、新课教学探究2: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问题,理清自变量和变量.在这个探究中,某商品调整,销量会随之变化.调整的价格包括涨价和降价两种情况.(1)我们先看涨价的情况.设每件涨价x元,每星期则少卖l0x件,实际卖出(300-l0x)件,销售额为(60 + x) (300-l0x)元,买进商品需付40(300-10x)元.因此,所得利润y=(60+x)(300-l0x)一40(300-l0x),即y=-l0x2+100x+6 000.列出函数解析式后,教师引导学生怎样确定x的取值范围呢?由300-l0x≥0,得x≤30.再由x≥0,得0≤x≤30.根据上面的函数,可知:当x=5时,y最大,也就是说,在涨价的情况下,涨价5元,即定价65元时,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6250元.(2)我们再看降价的情况.设每件降价x元,每星期则多卖20x件,实际卖出(300+20x)件,销售额为(60-x) (300+20x)元,买进商品需付40(300+20x)元.因此,所得利润y=(60-x)(300+20x)-40(300+20x),即y=-20x2+100x+6 000.怎样确定x的取值范围呢?由降价后的定价(60-x)元,不高于现价60元,不低于进价40元可得0≤x≤20.当x=2.5时,y最大,也就是说,在降价的情况下,降价2.5元,即定价57.5元时,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6125元.由(1)(2)的讨论及现在的销售状况,你知道应如何定价能使利润最大了吗?学生最后的出答案:综合涨价和降价两种情况及现在的销售状况可知,定价65元时,利润最大.三、巩固练习1.某商场购进一批单价为16元的日用品,经试销发现,若按每件20元的价格销售时,每月能卖360件,若按每件25元的价格销售时,每月能卖210件,假定每月销售件数y(件)是价格x(元/件)的一次函数,则y与x之间的关系式是,销售所获得的利润为w(元)与价格x(元/件)的关系式是.2.某商店销售一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2.50元,根据市场调查,销售量与销售单价满足如下关系:在一段时间内,单价是13.50元时,销售量为500件,而单价每降低1元,就可以多售出200件.设每件商品降价x元,总利润为y元,请你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分析,当销售单价为多少元时,获利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参考答案:1.y=-30x+96 0,w=(x-16)(-30x+960)2.y=(13.5-x-2.5)(500+200x)=-200x2+1 700x+550 0,顶点坐标为(4.25,9112.5),即当每件商品降价4.25元,即售价为13.5-4.25=9.25时,可取得最大利润9112.5元.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习题22.3 第8题.第3课时教学内容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3).教学目标1.根据不同条件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2.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函数关系,并运用二次函数及性质解决最小(大)值等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根据不同条件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2.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二次函数问题.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二次函数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和特点,导入新课的教学.二、新课教学探究3 下图中是抛物线形拱桥,当拱顶离水面2m时,水面宽4 m.水面下降1 m,水面宽度增加多少?教师引导学生审题,然后根据条件建立直角坐标系.怎样建立直角坐标系呢?因为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就可以求出这条抛物线表示的二次函数.为解题简便,以抛物线的顶点为原点,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建立直角坐标系,然后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第5页共11页如上图,设这条抛物线表示的二次函数为y =ax 2.由抛物线经过点(2,-2),可得-2=a ×22, a =-21. 这条抛物线表示的二次函数为y =-21 x 2. 当水面下降1m 时,水面的纵坐标为-3,根据上面的函数解析式可得水面的横坐标为6,-6,据此可求出这时的水面宽度是26.答:水面下降1m ,水面宽度增加26-4m .三、巩固练习某公园要建造一个圆形的喷水池,在水池中央垂直于水面竖一根柱子,上面的A 处安装一个喷头向外喷水.连喷头在内,柱高为0.8m .水流在各个方向上沿形状相同的抛物线路径落下,如左图所示.根据设计图纸已知:如右图中所示直角坐标系中,水流喷出的高度y (m)与水平距离x (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y =-x 2+2x +45. (1)喷出的水流距水平面的最大高度是多少?(2)如果不计其他的因素,那么水池至少为多少时,才能使喷出的水流都落在水池内?教师让学生讨论、交流,如何将文学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得出问题(1)就是求函数y =-x 2+2x +45最大值,问题(2)就是求右图B 点的横坐标.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最后让一两位同学板演,教师讲评.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习题22.3 第6、7题.第7页 共11页教案B第1课时教学内容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1).教学目标1.会求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最小(大)值.2.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函数关系,并运用二次函数及性质解决最小(大)值等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求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最小(大)值.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二次函数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对于某些实际问题,如果其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二次函数模型来刻画,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来进行研究.二、新课教学问题 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的高度h (单位:m )与小球的运动时间t (单位:s )之间的关系式是h =30t -5t 2 (0≤t ≤6).小球运动的时间是多少时,小球最高?小球运动中的最大高度是多少?教师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的两个变量:小球的高度h (单位:m )与小球的运动时间t (单位:s ).然后画出函数h =30t -5t 2 (0≤t ≤6)的图象(可见教材第49页图).根据函数图象,可以观察到当t 取顶点的横坐标时,这个函数有最大值.也就是说,当小球运动的时间是3s 时,小球最高,小球运动中的最大高度是45m .一般地,当a >0(a <0),抛物线y =ax 2+bx +c 的顶点是最低(高)点,也就是说,当x =-ab 2时,二次函数y =ax 2+bx +c 有最小(大)值a b ac 442 . 探究1 用总长为60 m 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 随矩形一边长l 的变化而变化.当l 是多少米时,场地的面积S 最大?教师引导学生参照问题1的解法,先找出两个变量,然后写出S 关于l 的函数解析式,最后求出使S 最大的l 值.具体步骤可见教材第50页.三、巩固练习1.已知一个矩形的周长是100 cm ,设它的一边长为x cm ,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cm ,若设面积为s cm 2,则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当x 等于_____cm 时,s 最大,为_______ cm 2.2.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E 是BC 上任意一点,且AE =AF ,若EC =x ,请写出△AEF 的面积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x 为何值时y 最大.参考答案:1.50-x ,s=x (50-x ),0<x <50,25,6252.y =-21x 2+4x ,当x =4时,y 有最大值8. 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习题22.3 第1、4题.第2课时教学内容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2).教学目标1.会求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最小(大)值.2.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函数关系,并运用二次函数及性质解决最小(大)值等实际问题.3.根据不同条件设自变量x 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教学重点1.根据不同条件设自变量x 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2.求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最小(大)值.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二次函数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导入新课的教学.二、新课教学1.探究2: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问题,理清自变量和变量,根据不同情况列出函数关系式.具体步骤见教材第50页.2.巩固练习第9页 共11页重庆某区地理环境偏僻,严重制约经济发展,丰富的花木产品只能在本地销售,区政府对该花木产品每投资x 万元,所获利润为P =-150(x -30)2+10万元,为了响应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宏伟决策,区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的10年规划时,拟开发此花木产品,而开发前后可用于该项目投资的专项资金每年最多50万元,若开发该产品,在前5年中,必须每年从专项资金中拿出25万元投资修通一条公路,且5年修通,公路修通后,花木产品除在本地销售外,还可运往外地销售,运往外地销售的花木产品,每投资x 万元可获利润Q =-4950(50-x )2+1945(50-x )+308万元. (1)若不进行开发,求10年所获利润最大值是多少?(2)若按此规划开发,求10年所获利润的最大值是多少?(3)根据(1)(2)计算的结果,请你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先自主分析,小组进行讨论.在学生分析、讨论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法引导,引导学生先了解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并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函数的模型,借助二次函数的性质来解决这类实际应用题.解:(1)若不开发此产品,按原来的投资方式,由P =-150(x -30)2+10知道,只需从50万元专款中拿出30万元投资,每年即可获最大利润10万元,则10年的最大利润为M 1=10×10=100万元.(2)若对该产品开发,在前5年中,当x =25时,每年最大利润是:P =-150(25-30)2+10=9.5(万元). 则前5年的最大利润为M 2=9.5×5=47.5万元.设后5年中x 万元就是用于本地销售的投资,则由Q =-4950 (50-x )+1945(50-x )+308知,将余下的(50-x )万元全部用于外地销售的投资.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利润.则后5年的利润是M 3=[-150(x -30)2+10]×5+(-4950x 2+1945x +308)×5 =-5(x -20)2+3500.故当x =20时,M 3取得最大值为3500万元.∴10年的最大利润为M =M 2+M 3=3547.5万元.(3)因为3547.5>100,所以该项目有极大的开发价值.三、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四、布置作业习题22.3 第8题.第3课时教学内容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3).教学目标1.根据不同条件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2.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函数关系,并运用二次函数及性质解决最小(大)值等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根据不同条件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2.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二次函数问题.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二次函数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二次函数y =ax 2的性质和特点,导入新课的教学.二、新课教学探究3 下图中是抛物线形拱桥,当拱顶离水面2m 时,水面宽4 m .水面下降1 m ,水面宽度增加多少?教师引导学生审题,然后根据条件建立直角坐标系.怎样建立直角坐标系呢?因为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就可以求出这条抛物线表示的二次函数.为解题简便,以抛物线的顶点为原点,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建立直角坐标系,然后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设这条抛物线表示的二次函数为y =ax 2.由抛物线经过点(2,-2),可得这条抛物线表示的二次函数为y =-21x 2. 当水面下降1m 时,水面宽度就增加26-4 m .三、巩固练习一个涵洞成抛物线形,它的截面如右图所示,现测得,当水面宽AB =1.6 m 时,涵洞顶点与水面的距离为2.4 m .这时,离开水面1.5 m 处,涵洞宽ED 是多少?是否会超过1 m ?第11页 共11页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要求ED 的宽,只要求出FD 的长度.在如右图的直角坐标系中,即只要求出D 点的横坐标.因为点D 在涵洞所成的抛物线上,又由已知条件可得到点D 的纵坐标,所以利用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可以进一步算出点D 的横坐标.2.让学生完成解答,教师巡视指导.3.教师分析存在的问题,书写解答过程.解:以AB 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以过点O 的y 轴的垂线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这时,涵洞的横截面所成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y 轴,开口向下,所以可设它的函数关系式为y =ax 2 (a <0) ①因为AB 与y 轴相交于C 点,所以CB =AB 2=0.8(m ),又OC =2.4 m ,所以点B 的坐标是(0.8,-2.4).因为点B 在抛物线上,将它的坐标代人①,得-2.4=a ×0.82 所以a =-154因此,函数关系式是y =-154x 2 ② ∵OC =2.4 m ,FC =1.5 m ,∴OF =2.4―1.5=0.9(m ).将y =-0.9代入②式得-0.9=-154x 2 解得 x 1=56,x 2=―56. 涵洞宽ED =256≈0.98<1.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习题22.3 第6、7题.。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一. 教材分析《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这一节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和提高对二次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材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基本知识,对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并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可能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二次函数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之间的关系,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

2.掌握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之间的转化,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如何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法,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的目的。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去解决。

2.准备教学PPT,用于展示和讲解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之间的关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

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一. 教材分析《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二次函数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实际问题的提出、二次函数模型的建立和求解、以及模型的检验和优化。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二次函数的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进去,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数学模型的建立和优化,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的方法。

2.让学生学会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以及模型的检验和优化。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二次函数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运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函数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2.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

2.呈现(15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的二次函数知识去解决。

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之间的联系。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并求解。

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讲解和点评,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这一节主要讲述了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先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再引入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最后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的理论知识,对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将二次函数应用于实际问题,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并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将二次函数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同时,运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抛物线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二次函数。

同时,教师简要回顾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和性质,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二次函数解决。

例如:一个抛物线形的长椅,其长度为10米,宽度为4米,求长椅上任意一点到端点的距离。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1)》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1)》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1)》这一节主要讲述了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图像和性质。

本节内容将引导学生将二次函数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二次函数的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将二次函数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敏捷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并求解。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案例。

2.准备PPT,展示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二次函数解决这些问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关键信息,找出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四、随堂检测
1.若超市对该种商品投入不超过10000元的情况下,使得一周销售利润达到8000元,销售单价应定为多少元?
2. 为改善小区环境,某小区决定在一块一边靠墙(墙长25m)的空地上修建一个矩形绿化带ABCD,绿化带一边靠墙,另三边用总长为40m的栅栏围住.若设绿化带的BC边长为xm,绿化带的面积为ym².(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当x为何值时,满足条件的绿化带的面积最大?
课题:1.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第3周星期二
年段
九年级
上课时间
第4周
主备人
课时安排
总(2)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实际问题构建二次函数模型.
2.能用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来确定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过对”矩形面积”、“销售利润”等实际问题的探究,让学生经历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2)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运用公式法或通过配方求出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b、二次函数y=ax2+bx+c的顶点是最低(高)点,所以当X=时,二次函数y=ax2+bx+c有最小(大)值.
c、二次函数是现实生活中的模型,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每涨价1元,每星期少卖出10件;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二次函数是一类最优化问题的模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次函数做最值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教学难点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实际问题,并用二次函数性质进行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图象上一个点的坐标求二次函数y =ax 2的关系式。

2. 使学生掌握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图象上三个点的坐标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3.让学生体验二次函数的函数关系式的应用,提高学生用数学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一个点的坐标或三个点的坐标,分别求二次函数y =ax 2、y =ax 2+bx +c 的关系式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已知图象上三个点坐标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如图,某建筑的屋顶设计成横截面为抛物线型(曲线AOB)的薄壳屋顶。

它的拱高AB 为4m ,拱高CO 为0.8m 。

施工前要先制造建筑模板,怎样画出模板的轮廓线呢? 分析:为了画出符合要求的模板,通常要先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再写出函数关系式,然后根据这个关系式进行计算,放样画图。

如图所示,以AB 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以过点O 的y 轴的垂线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这时,屋顶的横截面所成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是y 轴,开口向下,所以可设它的函数关系式为: y =ax 2 (a <0) (1)因为y 轴垂直平分AB ,并交AB 于点C ,所以CB =AB 2=2(cm),又CO =0.8m ,所以点B 的坐标为(2,-0.8)。

因为点B 在抛物线上,将它的坐标代人(1),得 -0.8=a×22 所以a =-0.2 因此,所求函数关系式是y =-0.2x 2。

二、引申拓展问题1:能不能以A 点为原点,AB 所在直线为x 轴,过点A 的x 轴的垂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了解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以A 点为原点,A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过点A 的x 轴的垂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也是可行的。

问题2,若以A 点为原点,AB 所在直线为x 轴,过点A 的x 轴的垂直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你能求出其函数关系式吗?分析:按此方法建立直角坐标系,则A 点坐标为(0,0),B 点坐标为(4,0),OC 所在直线为抛物线的对称轴,所以有AC =CB ,AC =2m ,O 点坐标为(2;0.8)。

即把问题转化为:已知抛物线过(0,0)、(4,0);(2,0.8)三点,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解:设所求的二次函数关系式为y =ax 2+bx +c 。

因为OC 所在直线为抛物线的对称轴,所以有AC =CB ,AC =2m ,拱高OC =0.8m ,所以O 点坐标为(2,0.8),A 点坐标为(0,0),B 点坐标为(4,0)。

由已知,函数的图象过(0,0),可得c =0,又由于其图象过(2,0.8)、(4,0),可得到⎩⎨⎧4a +2b =0.816+4b =0 解这个方程组, 得⎩⎨⎧a =-15b =45 所以,所求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 =-15x 2+45x 。

问题3:根据这个函数关系式,画出模板的轮廓线,其图象是否与前面所画图象相同? 问题4:比较两种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方式,你认为哪种建立直角坐标系方式能使解决问题来得更简便?为什么?(第一种建立直角坐标系能使解决问题来得更简便,这是因为所设函数关系式待定系数少,所求出的函数关系式简单,相应地作图象也容易)三、课堂练习: P18练习1.(1)、(3)2。

四、综合运用例1.如图所示,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分析:观察图象可知,A 点坐标是(8,0),C点坐标为(0,4)。

从图中可知对称轴是直线x =3,由于抛物线是关于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所以此抛物线在x 轴上的另一交点B 的坐标是(-2,0),问题转化为已知三点求函数关系式。

解:观察图象可知,A 、C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8,0)、(0,4),对称轴是直线x =3。

因为对称轴是直线x =3,所以B 点坐标为(-2,0)。

设所求二次函数为y =ax 2+bx +c ,由已知,这个图象经过点(0,4),可以得到c =4,又由于其图象过(8,0)、(-2,0)两点,可以得到⎩⎨⎧64a +8b =-44a -2b =-4 解这个方程组,得⎩⎨⎧a =-14b =32 所以,所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是y =-14x 2+32x +4 练习: 一条抛物线y =ax 2+bx +c 经过点(0,0)与(12,0),最高点的纵坐标是3,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五、小结: 二次函数的关系式有几种形式,二次函数关系式的确定,关键在于求出三个待定系数a 、b 、c ,由于已知三点坐标必须适合所求的函数关系式,故可列出三个方程,求出三个待定系数。

六、作业 1.习题 4.(1)、(3)、5。

教后反思: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1)作业优化设计1. 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在原点,且过点(2,4),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2.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0,0),B(-1,-11),C(1,9)三点,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如果抛物线y =ax 2+Bx +c 经过点(-1,12),(0,5)和(2,-3),;求a +b +c 的值。

4.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5.二次函数y =ax 2+bx +c 与x 轴的两交点的横坐标是-12,32,与x 轴交点的纵坐标是-5,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2)教学目标:1.复习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图象上三个点的坐标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2.使学生掌握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对称轴等条件求出函数的关系式。

重点难点:根据不同条件选择不同的方法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如何用待定系数法求已知三点坐标的二次函数关系式?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0,1),B(1,3),C(-1,1)。

(1)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2)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3)说出它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答案:(1)y =x 2+x +1,(2)图略(3)对称轴x =-12,顶点坐标为(-12,34)。

3.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各是什么?[对称轴是直线x =-b 2a ,顶点坐标是(-b 2a ,4ac -b24a)] 二、范例例1.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0,1),它的顶点坐标是(8,9),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分析:二次函数y =ax 2+bx +c 通过配方可得y =a(x +h)2+k 的形式称为顶点式,(-h ,k)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因为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顶点坐标是(8,9),因此,可以设函数关系式为: y =a(x -8)2+9由于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0,1),将(0,1)代入所设函数关系式,即可求出a 的值。

练习:练习1.(2)。

例2.已知抛物线对称轴是直线x =2,且经过(3,1)和(0,-5)两点,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解法1:设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y =ax 2+bx +c ,因为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0,-5),可求得c =-5,又由于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1),且对称轴是直线x =2,可以得⎩⎪⎨⎪⎧-b 2a =29a +3b =6 解这个方程组,得:⎩⎨⎧a =-2b =8所以所求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 =-2x 2+8x -5。

解法二;设所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 =a(x -2)2+k ,由于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3,1)和(0,-5)两点,可以得到⎩⎨⎧a(3-2)2+k =1a(0-2)2+k =-5 解这个方程组,得:⎩⎨⎧a =-2k =3所以,所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 =-2(x -2)2+3,即y =-2x 2+8x -5。

例3。

已知抛物线的顶点是(2,-4),它与y 轴的一个交点的纵坐标为4,求函数的关系式。

解法1:设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为y =a(x +h)2+k ,依题意,得y =a(x -2)2-4因为抛物线与y 轴的一个交点的纵坐标为4,所以抛物线过点(0,4),于是a(0-2)2-4=4,解得a =2。

所以,所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 =2(x -2)2-4,即y =2x 2-8x +4。

解法2:设所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 =ax 2+bx +c?依题意,得⎩⎪⎨⎪⎧-b 2a=24ac -b24a=-4c =4 解这个方程组, 得:⎩⎪⎨⎪⎧a =2b =-8c =4所以,所求二次函数关系式为y =2x 2-8x +4。

三、课堂练习1. 已知二次函数当x =-3时,有最大值-1,且当x =0时,y =-3,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解法1:设所求二次函数关系式为y =ax 2+bx +c ,因为图象过点(0,3),所以c =3,又由于二次函数当x =-3时,有最大值-1,可以得到:⎩⎨⎧-b 2a =-312a -b24a=-1 解这个方程组,得:⎩⎨⎧a =49b =83所以,所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 =49x 2+83x +3。

解法2:所求二次函数关系式为y =a(x +h)2+k ,依题意,得y =a(x +3)2-1因为二次函数图象过点(0,3),所以有 3=a(0+3)2-1 解得a =49所以,所求二次函数的关系为y =44/9(x +3)2-1,即y =49x 2+83x +3. 小结:讨论、归纳得到:已知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就是已知该函数顶点坐标,应用顶点式求解方便,用一般式求解计算量较大。

2.已知二次函数y =x 2+px +q 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5,-2),求二次函数关系式。

简解:依题意,得⎩⎨⎧-p 2=54q -p24=-2 解得:p =-10,q =23 所以,所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是y =x 2-10x +23。

四、小结1,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常见的有几种类型?[两种类型:(1)一般式:y =ax 2+bx +c(2)顶点式:y =a(x +h)2+k ,其顶点是(-h ,k)]2.如何确定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五、作业:1. 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3),与y 轴交点为(0,-5),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2.函数y =x 2+px +q 的最小值是4,且当x =2时,y =5,求p 和q 。

3.若抛物线y =-x 2+bx +c 的最高点为(-1,-3),求b 和c 。

4.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经过A(0,1),B(-1,0),C(1,0),那么此函数的关系式是______。

如果y 随x 的增大而减少,那么自变量x 的变化范围是______。

5.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过A(0,-5),B(5,0)两点,它的对称轴为直线x =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6.如图是抛物线拱桥,已知水位在AB 位置时,水面宽46米,水位上升3米就达到警戒线CD ,这时水面宽43米,若洪水到来时,水位以每小时0.25米速度上升,求水过警戒线后几小时淹到拱桥顶?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