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详细解析】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后面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诗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作者是怎样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的?3.“马”在古代诗歌中有丰富的内涵。
诗人借“马”或表达积极性上的情感,或传达悲伤凄凉的情感,或对于平庸无能的慨叹……下列诗句中借“马” 传达悲伤凄凉情感的一项是:()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B.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答案】1.写了游子漂泊他乡,浪迹天涯(羁旅之苦)表达了思乡(孤寂、愁苦)之情2.示例:作者选取了十个景物,以夕阳为大背景,形成不同的画面。
用“小桥流水人家”这一温暖的画面,来反衬(对比)“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这些景物所描绘的凄凉、萧瑟的画面,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凄凉、孤寂、思乡之情。
3.B【解析】1.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在景物的选择上,他为了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的情感,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全曲主题。
突出了作者凄凉、孤寂、思乡之情。
3.A我愉快地骑着马儿奔驰在春风里,一天的时间就把长安城的美景全看完了。
把诗人中了进士后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B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
这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旅次朔方刘皂客舍并州①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释:①并州:地名,诗人长期客居并州。
1.简要分析“客舍并州已十霜”中“霜”字的妙处。
2.本诗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说说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感情?【答案】1.“霜”,本义是露所凝聚的冰珠,这里的含义是“年”。
这里给人以凄凉之感,表现出诗人人生的酸楚。
2.诗人的感情复杂,表现的情感有:诗人久居并州,思念家乡;一旦回乡,又觉得舍不得久居之地;感慨命运对人的追弄,让人惆怅不已,又无可奈何。
【解析】1.此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
句中的“霜”在诗中的含义是“年”,给人以凄凉之感,表现出诗人人生的酸楚,这种意象更富有凄凉、酸楚之感,更易于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
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
诗的前半写久客他乡的思乡之情。
十年是一个很久的时间,十年积累起的乡愁,对于旅人来说,显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每天每夜,无时无刻不想回去。
可是由于在并州住了十年,不知不觉地对并州也同样有了感情,它已经成为诗人心中第二故乡,所以当再渡桑乾,而回头望着愈去愈远的并州时,怀念并州的情绪竟出人意外地涌上心头,从而形成了另外一个沉重的负担。
这两种感情,让诗人不觉感慨命运的追弄,惆怅不已又无可奈何。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古诗词赏析专题
古诗词赏析专题常州4.阅读唐朝诗人张旭的绝句,完成填空与简答。
(3分)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注释】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1)这是借用东晋_ 的《桃花源记》意境而写的一首诗,我给这首诗拟定的题目是(2)这首诗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4. (1)陶渊明《桃花溪》 ( 2)由远而近淮安(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6分)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上片写“潇潇暮雨”有哪些作用?(4分)6.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和“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宣宗宫人《题红叶》)都写了流水,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2分)【答案】5. 写“潇潇暮雨”,创设了一种凄厉、伤感的情境,从反面烘托了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的人生态度。
6. 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为年华老大而悲哀之情。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写流水,以表达宫人在宫中的怨情。
【解析】5. 试题分析:考查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
“潇潇暮雨”是纯粹的环境描写。
可从创设情境,从反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态度的角度考虑答案。
一般诗歌前面几句写景,是为了介绍所处环境,烘托气氛,再触景生情,很自然地过渡到后面的自我感情抒发上。
6.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中重要诗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把握。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
要分析好“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的“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很明显抒发的是不要为韶光易逝、青春不再而悲哀的思想态度。
同时,要分析好“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的“深宫尽日闲”一句,表达的是“宫怨”之情。
连云港二、阅读·赏析(60分)(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
(5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详细解析】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唐)刘禹锡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1.说说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2.试分析尾联在诗歌中的作用。
【答案】1.以动衬静,以鹊噪,蝶飞的动景烘托晚禾秋草的静景,突出送别环境的寂静。
2.照应诗题,表明全诗主旨;呼应首句,点明送客地点;借景抒情,以驿马再三嘶鸣烘托依依惜别之情【解析】1.考查颈联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两句,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鹊噪衬托禾地之静,蝶飞动景衬托晚禾秋草静景。
当然,也可答视听结合(晚禾、秋草是视觉描写,鹊噪是听觉描写);远近结合(鹊噪晚禾地是远景,蝶飞秋草畦是近景)。
2.分析尾联在诗歌中的作用。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又一骑驿马急驰而来,在驿站旁的树荫下打住。
驿使下马奔站内交差去了,留下驿马因疲惫而长一声短一声的嘶鸣。
这些传送重要急件的驿使,身背公文袋,不论烈日、寒风,还是大雨、冰雪的天气,不分昼夜,快马加鞭,飞奔在尘土飞扬的驿道上。
从结构上看:此句照应诗题“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呼应首句“候吏立沙际”。
从内容上看:点明送客地点,表明全诗主旨。
从表现手法上讲:借景抒情,以驿马再三嘶鸣烘托(渲染)依依惜别之情。
2.阅读下面(甲)(乙)两首诗词,完成各题。
(甲)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①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②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①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
②舴艋(zé měng):小船,两头尖如蚱蜢。
(乙)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古诗词鉴赏专题常州4.阅读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绝句,完成题目。
宴词柳堤春水绿悠悠,畎①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②,桃溪浅处不胜。
【注释】①畎:quǎn,田间小沟。
②棹:zhào,船桨。
(1)请为末尾句补一个字,使诗句完整。
(2)诗人参加宴会是为了4、【分析】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虽然是在宴席上所写,描写了宴会的情景和周围美好的景色,但却以乐景写爱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深深的离愁。
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解答】(1)此题考查诗歌的补充,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古诗中的表现手法都常见就是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此外还在引用典故、烘托和反衬等,了解这些根据诗句内容判断。
“桃溪浅处不胜”的意思是就怕这桃花溪太浅,承受不了什么。
结合全诗内容,诗人寄情于景(或融情于景),借桃溪水浅载不动的应该是离别,联想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所以此处可填写“舟”,实写离愁之深重,舟船难以承载,抒发了依依惜别之情。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这首写于宴席上的七绝,所展示的正是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
然而,它的主题却是“离愁”。
特别是“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意思是不要去理睬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显然是为了送别才去赴宴。
答案:(1)舟(2)送别译文:长堤下,春水碧明一片悠悠,和漳河一起慢慢流;不要去理睬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淮安(一)阅读下面诗歌,充成5-6题(6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3分)6.《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机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妙,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分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还山宅①杨师道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
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②。
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③,犹是昔烟霞。
(注)①《还山宅》是诗人重回华阴旧居的见闻和感受,是一首纪行之作。
②槎:读chá,指小舟。
③泉路:可指流着山泉的路,也可指山泉或山中之路。
泉,水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还山宅》描写芳草茂盛遮蔽山路小径,但是作者仍旧走入山中,回到山宅,表明了诗人很熟识道路,太久没回家的思归之情。
B.首联对起,总写还山宅之行。
“徙倚”意为徘徊流连,“玩年华”是指尽情享受美好春光。
C.第二联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暮春芳草弥漫,空山寂静,落花飘零的衰败景象,抒发诗人春光易逝的感慨。
D.第四联展示山宅风貌,明写“鸟散”,暗传人去屋空。
“云披涧户斜”是自然景物,又是今昔所同。
E. 第五联诗人想象回到山宅之后,看到烟霞如昔,这是诗人对山宅的认同,山宅既不负旧主,主人亦不负旧宅。
此行像偿还了一笔不大的宿债,得到的是一种恬静的满足。
2.第三联“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中“扫”和“碍”这两个字用得好,请结合诗句赏析其妙处。
【答案】1.CE2.扫,拂扫,拂弄的意思,写轻风吹着垂藤拂扫过幽石,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宅周边景物的别致,表现了诗人对山宅的热爱之情;碍,阻碍的意思,写横卧的树枝挡住了诗人前行的小舟,暗示了诗人很久没有回家,也表现了诗人急于回家的心情。
【解析】1.C.第二联以“落花”反衬空山之幽,隐然传出诗人心境的安闲自适。
E.第五联诗人回到山宅之后,看到烟霞如昔。
不是想象。
2.此题考查了学生炼字的能力。
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意思是:轻风吹着垂藤拂扫过幽石,写横卧的树枝挡住了诗人前行的小舟。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徽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阅读这首词,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出猎场景的。
2.词中两次写到“射”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弓,《说文解字》的释义为“兵也,所以发矢”,后引申出“形状或作用像弓的器物”之意。
在古诗词中,经由诗人的描绘,弓又具有了表现英雄气概的内涵。
下列诗句中,与“会换雕弓如满月”中“弓”含义相近的一项是(甲)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乙)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韦庄《关河道中》)(丙)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答案】1.示例:运用动作、肖像描写,写出了左牵黄色猎犬、右驾捕猎苍鹰的出猎者的雄姿,写出了头戴锦帽、身着貂皮猎装的跟随者千骑竞逐的浩大声势和壮观场面。
2.示例:“亲射虎”,指亲自射杀猛虎,“射天狼”把射杀的目标对准入侵者,表达了作者的英勇豪迈之情,抒发了其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3.甲【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本题作答可依据“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所运用的动作、肖像描写方法和交代跟随者来概括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
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
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
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
词句“亲射虎”是指亲自要射杀猛虎;“射天狼”中的“天狼”暗指当时的西夏,作者把射杀的目标对准入侵者。
通过这两个“射”,既展现了作者的英勇豪迈之情,又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按考点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有答案)
古诗词鉴赏专题无锡菩萨蛮①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②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闽。
②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11.阅读上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4分)(1)请对“睡起觉微寒”中“微寒”一词作简要赏析。
(2分)(2)“香消酒未消”一句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2分)11.(1)运用双关手法,点明早春的季节特点(天气微冷)及词人的凄凉心情,是词人思乡的情感触发点(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2)思乡之情(思念亲人),亡国之恨(对朝廷的不满、对时局的担忧)。
解析:(1)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
完成时,根据题意,应抓住题干中的“微寒”一词,所以应从写作手法或修辞手法人手。
(2)此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答题时,应思考为什么酒拳消,同时,注意题干中的“哪些”以及此题的分值。
苏州6.(10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①蒋捷一片眷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②。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③。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
②帘招,指酒旗。
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1)上阕中词人是如何渲染他的愁绪的?请简要分析。
(2)“洗客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期待?(3)说说你对“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理解。
【考点】EH:怀古咏史诗.【分析】这是一首写在离乱颠簸的流亡途中的心歌.明艳的春光与凄楚的神魂在强烈地对照着,春深似海,愁深胜似海,在时光的流逝中,“春愁”却无法排遣.于是从看似浏亮的声韵中读者听到了夹杂着风声雨声的心底的呜咽声.【解答】(1)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①直接写愁多:“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之多;“待酒浇”,以酒排解愁绪,表现愁绪之浓.②以景物渲染愁绪:“风又飘飘,雨又萧萧”,“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的景象,以风雨渲染其愁.(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洗客袍”表达了作者期待归家后“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过上安定和美的生活.(3)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这是时序的暗示,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的形象化诠释,抒发了岁月无情、年华易逝的感叹,流露出一个亡国遗民的愁闷.答案:(1)①直接写愁多:“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之多;“待酒浇”,以酒排解愁绪,表现愁绪之浓.②以景物渲染愁绪:“风又飘飘,雨又萧萧”,“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的景象,以风雨渲染其愁.(2)作者期待归家后“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过上安定和美的生活.(3)这是时序的暗示,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的形象化诠释,抒发了岁月无情、年华易逝的感叹,流露出一个亡国遗民的愁闷.译文:船在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恼.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点评】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镇江(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6~8题。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一、诗歌鉴赏1.读下面题目,完成题目。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却”的义项,诗句中“却”的意思为_______①〈动〉退;后退。
②〈动〉打退:击退。
(又)〈动使动〉使……后退。
③〈动〉推却;推辞;拒绝。
④〈动〉去:去掉。
⑤〈动〉回头。
⑥〈副〉通“恰”,刚刚。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_____)A.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B.初闻涕.泪满衣裳C.却看妻子..愁何在 D.便下.襄阳向洛阳【答案】回头D【解析】【详解】(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却”的意思。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翻译为: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故“却”在这里解释为:回头。
(2)河南:古义是指黄河以南。
今义指河南省。
涕:古义是指眼泪。
今义是鼻涕。
妻子:古义是指妻子和孩子。
今义是指男子的配偶。
下:经过。
ABC 三项的加点词都是古今异义词。
故选D。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中秋闻笛[宋]朱淑真谁家横笛弄轻清,唤起离人枕上情。
自是断肠听不得,非干吹出断肠声。
(1)两首诗前两句都写笛声,李诗写出笛声“__________”的特点,朱诗写出笛声“__________”的特点。
(2)两首诗都抒发了因笛声产生的情感,内涵却不同,请作分析。
【答案】(1)李诗:清越、穿透力强、悠扬、袅绕、隐约、不真切。
朱诗:轻柔、清脆(2)李诗主要是通过《折柳曲》引发了思乡之情,而折柳曲本身就是与思乡相关的内容,诗人触景生情。
而第二首是则不同,是因为诗人本身就忧愁,孤独,恰逢中秋这个合家团聚的节日,听着外面热闹的笛声,更反衬出作者的哀怨。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1)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列古诗,完成后面小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热闹场面。
2.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作………,弓如……”一句描绘驰騁疆场惊险激烈的杀敌场景。
B.“沙场……”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该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C.“了却……,赢得…”一句为作者与友人共勉之词,呼应标题。
D.“可怜”两字凸显了词人由壮怀激烈到黯然神伤情感的陡然变化。
【答案】1.(练兵前)分享牛肉2.B【解析】2.1.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
有时后面再加上情感。
此题为,概括出所描绘的场面特点即可。
“八百里分麾下炙”: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
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练兵前分享牛肉的热闹场面,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2.B“增添了悲凉之气”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沙场秋点兵”中这个“秋”字下得好。
“秋”在这里指的是“秋天”的意思,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
“秋”字点明了作者回忆中战争的季节,也表现了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肃杀的气氛。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春日即事刘辰翁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1)请展开想象,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来飞去,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吹落瓶中的花,也好像默默无言。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洛城”指什么地方?(2)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赏析。
【答案】(1)洛阳。
(2)洛阳城的夜里非常寂静,笛声呜咽好似飘散传遍整个洛阳,以声衬静。
表达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解析】【详解】(1)此题是词语注释题。
是近年来常考的题型,复习古诗时需要牢记重点字词释义。
洛城:今洛阳,唐时的繁华之都。
(2)这是古诗鉴赏常见题型,赏析艺术手法并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答题思路为: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作者思想感情把握。
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拟人和夸张修辞手法,赋予玉笛人的情态,写出了诗人李白的丰富想象力和浪漫主义情怀。
听觉描写和触觉描写相结合,写出了笛声随春风时隐时现的特点。
以声音反衬夜晚的安静,写出诗人此时百无聊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心理。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这首诗歌给我们描绘了哪三幅画画?(2)请简要分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1)一、惜时收割,妻儿送茶饭;二、丁壮勤收割;三、有贫妇拾遗穗,居易感悲伤.(2)写夏天天热昼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体现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
“惜”字用得非常好,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的感情烈【解析】【详解】(1)《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详细解析】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唐)刘禹锡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1.说说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2.试分析尾联在诗歌中的作用。
【答案】1.以动衬静,以鹊噪,蝶飞的动景烘托晚禾秋草的静景,突出送别环境的寂静。
2.照应诗题,表明全诗主旨;呼应首句,点明送客地点;借景抒情,以驿马再三嘶鸣烘托依依惜别之情【解析】1.考查颈联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两句,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鹊噪衬托禾地之静,蝶飞动景衬托晚禾秋草静景。
当然,也可答视听结合(晚禾、秋草是视觉描写,鹊噪是听觉描写);远近结合(鹊噪晚禾地是远景,蝶飞秋草畦是近景)。
2.分析尾联在诗歌中的作用。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又一骑驿马急驰而来,在驿站旁的树荫下打住。
驿使下马奔站内交差去了,留下驿马因疲惫而长一声短一声的嘶鸣。
这些传送重要急件的驿使,身背公文袋,不论烈日、寒风,还是大雨、冰雪的天气,不分昼夜,快马加鞭,飞奔在尘土飞扬的驿道上。
从结构上看:此句照应诗题“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呼应首句“候吏立沙际”。
从内容上看:点明送客地点,表明全诗主旨。
从表现手法上讲:借景抒情,以驿马再三嘶鸣烘托(渲染)依依惜别之情。
2.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徽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阅读这首词,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出猎场景的。
2.词中两次写到“射”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弓,《说文解字》的释义为“兵也,所以发矢”,后引申出“形状或作用像弓的器物”之意。
2019年江苏省中考古诗词鉴赏汇编
【09】2019年江苏省中考古诗词鉴赏汇编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19年江苏省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古诗词鉴赏试题。
一共14首,共15页。
(2019江苏南京)(一)古诗文阅读(10分)梦赏心亭①[南宋]刘克庄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
酒边多说乌衣事,曲里犹残玉树音。
江水淮山明历历,孙陵晋庙冷沉沉。
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千门②柳色深。
[注]①赏心亭:南京名胜之一,在今水西门外。
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曾登临赋诗。
②千门:众多宫门。
赏心亭记[南宋]萧山赏心亭,佳丽地之瑰观可赏。
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①。
抚慨千数百年之消息,兴怀四十余帝之盛衰,客心悲未央②,伤心长春草③,其心耳,骚人赏。
自高如虚。
何实而胜?莫若王谢④高。
宴饮新亭,赏也,“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实之;放情丘壑,赏也,“棋墅指授,破贼淮淝”实之。
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
以调玉烛之明⑤,为时和赏;以补金瓯⑥之缺,为国寿赏。
此之谓大赏,高哉!亭前为张丽华⑦墓,一赏有一戒存。
[注]①几希:很少。
②未央:未尽。
③春草:指离愁。
④王谢:指东晋名臣王导和谢安。
在新亭酒宴上,诸臣为西晋灭亡而流泪,王导劝勉大家“戮力王室,克复神州”;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
⑤玉烛之名:指政治清明。
⑥金瓯:指国土完固。
⑦张丽华:昏君陈后主的宠妃,陈亡时被斩。
7.小明查找资料,为诗中“玉树”一词做了四个注释。
你告诉他()是正确的。
(2分)A.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
这里暗含对昏君误国的感叹。
B.即芝兰玉树,指优秀人才。
这里表达对王谢的仰慕和与之同游时的喜悦。
C.常指男性美好的姿态。
这里指作者梦见自己和王谢诸贤一样,风姿俊逸。
D.地名,在今青海省。
这里借远地边声,表达诗人欲收失地而难成的惆怅。
8.小明读古文时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详细解析】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古诗词阅读长相思(唐)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根据上面两首《长相思》,说说“长相思”词的写作特点。
2.两首《长相思》都写到“山”“水”,但蕴含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1.(1)一首36字(2)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句。
(3)一韵到底,有叠韵。
(4)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2.(1)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
“吴山点点愁”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
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
(2)纳兰《长相思》里提到“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
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首词表达纳兰“思归”的委婉心境。
【解析】1.分析词的写作特点,要求学生从字数。
上下阕的格式,押韵好和韵脚等方面分析。
本题两首“长相思”的字数相同,都是36个字。
两首上下阕的格式相同,四句18个字。
都押韵。
白居易词韵脚是“ou”,表达思念亲人的情感。
纳兰性德词韵脚是“ing”,表达思念家乡的情感。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白居易《长相思》他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绵绵的离情别绪,深沉的思念和由此而产生的怨恨情绪;外景中明明的月光,长长的流水,点点的远山,与思妇内心世界中悠悠的思怨,极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江苏省13地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部分图片版,有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题常州7.阅读两组文言选段,完成各题。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乙我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①,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③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④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慍见曰:“君子亦有穷⑥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⑦矣。
”(《史记•孔子世家》)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注释】①拜礼:拜见并接受聘礼。
②中诸侯之疾:切中诸侯的弊病。
③所设行:措施和作为。
④用事:当政,掌权。
⑤徒役:服劳役的人。
⑥穷;走投无路、困厄。
⑦滥:不加节制,乱来。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曲肱而枕之②威武不能屈③军于城父④士不可以不弘毅⑤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3)在陈蔡被围,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孔子为什么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请结合甲乙两部分材料加以综合分析。
(4)对甲、乙两组文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称赞颜回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表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要能自得其乐。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你选取一联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你脑海中呈现的战争场面,并写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秋”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诗人或借秋的萧索表现愁绪,或借秋的活力表现朝气……下列诗句中,与《雁门太守行》中“秋意”最相近的一项是()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答案】1.①示例: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②示例:浴血奋战、誓死报国(视死如归,忠君报国)2.D【解析】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赏析。
全诗写了三个画面:一个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作者在事物的色彩和情态上着力,用浓辞丽藻大红大绿去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
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如:“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的画面: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时值深秋,黑云压城,战士们穿着铠甲在夕阳的映照下,在鼓舞人号角声中,浴血奋战,大块殷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使塞土的紫色显得更浓烈,让人感受到一种黯然凝重的气氛。
从而渲染出悲壮惨烈的战争的场面。
表达了浴血奋战、誓死报国(视死如归,忠君报国)的情感。
江苏省各市2019年中考语文卷【古诗词默写与鉴赏题】汇集含答案解析
8.请以首联或颈联为例,谈谈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 分)
答案:
7. 示例:“啮”动词,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水不断侵蚀河岸的情景。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 的赏析。赏析时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啮”是“啃食”的意思,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河水不断 侵蚀河岸的情景。
8. 示例:首联:沉着冷静,热爱晚间的美景。 颈联:表达了诗人对乡间生活的热爱。 解 析:此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这要结合全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这首诗表达了 诗人抗击倭寇,希望人民安居乐业的思想感情。首联写景,写出晚间环境的幽静,这是诗人 在岸边巡视,表达了诗人沉着冷静,对夜间景色的喜爱之情;颈联写乡村的景物,“熟”“丰” 两字表现出诗人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亭前为张丽华⑦墓,一赏有一戒存。 [注]①几希:很少。②未央:未尽。③春草:指离愁。④王谢:指东晋名臣王导和谢安。在 新亭酒宴上,诸臣为西晋灭亡而流泪,王导劝勉大家“戮力王室,克复神州”;谢安指点谢 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⑤玉烛之名:指政治清明。⑥金 瓯:指国土完固。⑦张丽华:昏君陈后主的宠妃,陈亡时被斩。 7.小明查找资料,为诗中“玉树”一词做了四个注释。你告诉他( )是正确的。(2 分) A.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这里暗含对昏君误国的感叹。 B.即芝兰玉树,指优秀人才。这里表达对王谢的仰慕和与之同游时的喜悦。 C.常指男性美好的姿态。这里指作者梦见自己和王谢诸贤一样,风姿俊逸。
,
。
连云港市中考题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 7-8 题。(6 分)
重登云台山
【清】陶澍①
又踏金牛顶②上行,海风飞舄③上蓬瀛。
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
为访仙人④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详细解析】(1)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详细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被春天的阳光赶逐着,雪已经从附近的山上汇成许多道混浊的小河向着淹没了的牧厂奔流。
自然用欣然的微笑睡梦xīng松地迎接一年的初晨,蔚蓝的天空发着光辉。
树林还透着,微微地现出绿色。
蜜蜂飞出了蜡质的蜂房去征收田野的贡奉。
山谷干了并且斑lán起来;一群群牛羊吵闹着,夜莺已经在夜的静寂里歌唱过了。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奔.()流xīng()松斑lán()(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它的正确写法是“”。
(3)“贡奉”的意思是;“静寂”中“寂”的意思是。
(4)仿照画线语句,写两句小诗。
【答案】(1)bēn;惺;斓(2)牧厂;牧场(3)贡献的物品;静,没有声音(4)示例一:蝉儿爬上高高的树枝,去歌唱夏季的美好;示例二:蚯蚓走出自己的寓所,去展示优美的身段。
【解析】【详解】(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如“惺忪”:.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从睡梦中醒来并恢复意识。
读“xīng sōng”,注意据义定音。
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惺”“斓”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如“牧场”:适于放牧的草场;经营畜牧业的生产单位。
注意据义定形。
(3)考查对词语的释义。
答此题,没有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看学生平时的积累。
对词语含义的把握。
注意对词语的整体意义的理解和记忆。
当然有的词语运用的语境不同,也会产生新的意义,这要根据情况而定。
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词语,多查字典,多识记。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详细解析】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徽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阅读这首词,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出猎场景的。
2.词中两次写到“射”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弓,《说文解字》的释义为“兵也,所以发矢”,后引申出“形状或作用像弓的器物”之意。
在古诗词中,经由诗人的描绘,弓又具有了表现英雄气概的内涵。
下列诗句中,与“会换雕弓如满月”中“弓”含义相近的一项是(甲)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乙)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韦庄《关河道中》)(丙)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答案】1.示例:运用动作、肖像描写,写出了左牵黄色猎犬、右驾捕猎苍鹰的出猎者的雄姿,写出了头戴锦帽、身着貂皮猎装的跟随者千骑竞逐的浩大声势和壮观场面。
2.示例:“亲射虎”,指亲自射杀猛虎,“射天狼”把射杀的目标对准入侵者,表达了作者的英勇豪迈之情,抒发了其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3.甲【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本题作答可依据“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所运用的动作、肖像描写方法和交代跟随者来概括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
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
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
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
词句“亲射虎”是指亲自要射杀猛虎;“射天狼”中的“天狼”暗指当时的西夏,作者把射杀的目标对准入侵者。
通过这两个“射”,既展现了作者的英勇豪迈之情,又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专题常州4.阅读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绝句,完成题目。
宴词柳堤春水绿悠悠,畎①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②,桃溪浅处不胜。
【注释】①畎:quǎn,田间小沟。
②棹:zhào,船桨。
(1)请为末尾句补一个字,使诗句完整。
(2)诗人参加宴会是为了4、【分析】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虽然是在宴席上所写,描写了宴会的情景和周围美好的景色,但却以乐景写爱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深深的离愁。
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解答】(1)此题考查诗歌的补充,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古诗中的表现手法都常见就是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此外还在引用典故、烘托和反衬等,了解这些根据诗句内容判断。
“桃溪浅处不胜”的意思是就怕这桃花溪太浅,承受不了什么。
结合全诗内容,诗人寄情于景(或融情于景),借桃溪水浅载不动的应该是离别,联想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所以此处可填写“舟”,实写离愁之深重,舟船难以承载,抒发了依依惜别之情。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这首写于宴席上的七绝,所展示的正是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
然而,它的主题却是“离愁”。
特别是“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意思是不要去理睬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显然是为了送别才去赴宴。
答案:(1)舟(2)送别译文:长堤下,春水碧明一片悠悠,和漳河一起慢慢流;不要去理睬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淮安(一)阅读下面诗歌,充成5-6题(6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3分)6.《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机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妙,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分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解答】(1)本题考查景物的作用。
“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
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为后面两句的抒情做了铺垫。
(2)本题考査的是最后两句话的情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答案:(1)“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又含有飙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
融情入景,表达诗人的关切和同情。
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做铺垫。
(2)这里既有对老友通遇的深刻忧虑同情,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一路前行的一片安慰深情。
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
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二要把握形象。
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
三要理解情感。
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徐州6.(3分)古诗词鉴赏。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
“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6.【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技法、内容、意境、思想感情等的判断。
A.有误,应是“观”字统领全篇;B.有误,不是“由远及近”应是“由近及远”;C.正确;D.有误,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而不是抒发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故选:C。
泰州7.(6分)阅读苏轼的《吉样寺赏牡丹①》一诗,完成各题。
人老簪②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③。
【注】①苏轼当时在杭州做官。
②簪:插戴。
③十里珠帘半上钩:十里长街,百姓们上卷珠帘。
(1)请说说“花应羞上老人头”中“羞”字的妙处。
(2)描绘诗人醉归的情景,并品味“醉”中蕴含的情感。
①醉归的情景:。
②“醉”中蕴含的情感:。
7.【解答】(1)本题考查炼字。
“花应羞上老人头”意思是牡丹花因为被插在老人头上而感到难为情。
“羞”有羞怯,难为情之意,说花不愿上老人的头。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人簪着花成群结队走在街市上,有些不好意思。
表现出诗人超矿豁达、狂放不羁的襟怀。
(2)①本题考查诗句描绘的画面。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诗人赏花饮酒,喝得酩酊大醉,头上插着鲜花,一路走得磕磕绊绊,引得别人的围观和哄笑;教十里红楼卷珠帘,万人空巷争观看。
②本题考查诗句表达的感情。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意思是赏花饮酒,沉醉归来,引得路人哄笑。
十里长街,珠帘上卷,百姓们争看这位放荡不羁、走起路来东倒西歪的太守。
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倔强、洒脱的情怀。
答案:(1)“羞”意思是羞怯,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群老人簪着花走在街市上的情景,表现了出诗人超矿豁达、狂放不羁的襟怀。
(2)①赏花饮酒,沉醉归来,引得路人哄笑。
十里长街,珠帘上卷,百姓们争看这位放荡不羁、走起路来东倒西歪的太守。
②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倔强、洒脱的情怀。
译文: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戴上一朵鲜艳的牡丹花自己并不感到难为情。
牡丹花因为被插在老人头上而感到难为情。
赏花饮酒,沉醉归来,引得路人哄笑。
十里长街,珠帘上卷,百姓们争看这位放荡不羁、走起路来东倒西歪的太守。
宿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夜泊旅望白居易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
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
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
【注】长庆二年(822年),作者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杭州)途中所作。
4. 联系全诗,说说诗“愁”的原因有哪些。
5. 请简析颔联的表达特色及其效果。
6. 颔联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表现情感深挚,下列诗句手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D.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答案】4. 作者愁:离井思乡之愁;前路遥遥之愁;前途难料之愁。
5. 颔联整体使用了对偶修辞,前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句中又使用了比喻修辞,景物由远及近,江天一色,在月光映衬下,无论是江边沙洲,还是船上白帆都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让人心情沉重,心绪低落。
6. D【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在整体感知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注释提供的背景材料分析作答。
《夜泊旅望》这首诗是作者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途中所作。
所以“中宵起望乡”一句写出阵江行夜泊时触景而生的“乡愁”;“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勾勒了一个清冷的秋夜,在此情形下,诗人用“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既抒发了前路遥遥不知何时到达的愁思,也为自己未来的前途难料而忧愁。
据此概括作答。
【5题详解】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
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诗句“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运用了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明星疏的夜晚,船上的帆白茫茫一片,整个船都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
作者用“沙明”“浦月”“帆白”“船霜”勾勒了一个清冷的秋夜,在如此寒冷的秋夜里,诗人孤身一人站在船头遥望江面,冷风袭来,秋霜已降,烘托了诗人心绪难平和忧愁。
据此理解作答。
【6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写作手法理解。
D.“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中的“晓”“夜”是从时间上写;“云鬓改”“月光寒”暗中写出了空间的变化。
所以这两句诗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写出了诗人的凄怨之深、哀婉之痛。
故答案为D。
扬州阅读古诗,完成各题赠别【唐】赵嘏水边秋草暮萋萋,欲驻残阳恨马蹄。
曾是管弦同醉伴,一声歌尽各东西。
1、请赏析首句中的“萋萋”。
2、诗人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8.【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关键字的分析理解能力。
萋萋”是指草茂盛的样子,写出了水边草木的繁茂,渲染了离别时悲伤的气氛,从而烘托出出诗人悲戚的心情。
(2)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本诗抓住秋草、残阳,渲染了离别时悲伤的气氛,烘托出诗人悲戚的心情。
抒发了使人依依不舍之情,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与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