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相关知识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题20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于何时起开始实施(B)。

A.2001年5月1日B.1999年5月1日C.1997年7月1日2、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 C ),并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

A.一年B.半年C.三个月至六个月3、医师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机构或者(C)报告。

A.政府办公室B.上级医师C.卫生行政部门4、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的乙型肝炎流行属于哪种感染( C)。

A.内源性感染B.交叉感染C.环境感染D.以上均不是5.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D)。

A.三查七对B.三查十对C.四查七对D.四查十对6、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 C)取得相应的处方权。

A.卫生行政主管部门B.药品监督管理局 C.执业地点 D.医院7、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A )。

A.20% B.30%C.40%D.50%8、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C)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A.30%B.40%C.50%D.75%9、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以下哪项不正确(D)。

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B.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菌药物C.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D.发热原因不明者应使用抗菌药物10、肝功能减退的感染患者,应避免使用( C ).A.去甲万古霉素B.头孢他啶C.利福平D.头孢曲松11、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B ).A.革兰阳性菌B.革兰阴性菌C.真菌D.支原体12、乳妇在应用何种抗菌药时可继续哺乳(B)。

A.四环素类B.青霉素类与头孢C.THB D.磺胺类13、不属于院内获得性肺炎常用的经验性治疗方案的是( D )。

A.半合成青霉素+氨基糖苷类B.克林霉素+氨基糖苷类C.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D.头孢菌素+磺胺类14、以下有关ICU的肺部感染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最常见的肺部感染为院内感染性肺炎B.最常见的肺部感染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C.突出的病原学特点为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D.肺部真菌感染较少见15、预防用抗菌药物药缺乏指征(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的是(D ).A.免疫抑制剂应用者B.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C.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D.以上都是16、以下备选项中,除了(C)外均易产生肾脏毒性.A.氨基糖苷类 B.头孢唑林C.利福平D.两性霉素B17、治疗产ESBLs菌感染首选( A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有效地对抗细菌感染。

然而,过度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导致了严重的问题,包括耐药性的增加和抗菌药物的滥用等。

为了合理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保护公众健康,制定和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一、制定目的和意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制定目的是为了保证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防止耐药性的增加和抗菌药物滥用的情况发生。

同时,该制度的实施还能够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二、适用范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适用于各类医疗机构、医生和其他相关医务人员。

它们需要严格遵守该制度的相关要求,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公众的健康安全。

三、管理机制1. 抗菌药物使用审批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审批制度,明确规定在何种情况下可以使用抗菌药物,审批的流程和责任人员等。

同时,医生和其他相关医务人员需要提交相关的病历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以便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2. 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制度,为医生和其他相关医务人员提供关于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引和注意事项等。

这包括抗菌药物的适应症、使用剂量、疗程和联合用药等方面的内容,以便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3. 抗菌药物耐药监测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耐药监测制度,定期对各类细菌的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监测和分析。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和应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问题,制定相应的调整策略,确保抗菌药物的有效性。

4. 抗菌药物信息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信息管理制度,对每一次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记录和管理。

这包括药物的名称、使用日期、使用剂量和使用疗程等信息的记录,以便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和评估。

四、责任与监督1. 医疗机构的责任医疗机构需要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负起主体责任。

他们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指导和监督医生和其他相关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行为,确保其合理性和准确性。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项目管理培训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项目管理培训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改进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改进是指医疗机构对临床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定 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评估内容包括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用药方案、用药时机、用药剂量、用药疗程等 方面,以及是否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等。
发现问题后,医疗机构应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如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完善抗菌药 物管理制度等。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抗菌药 物耐药性的日益严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项 目管理逐渐成为医疗领域的重要议题。
0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项目管理核心概 念
抗菌药物分类管理
抗菌药物分类管理是根据抗菌药物的疗效、 安全性、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 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
三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耐药菌株的传播问题
总结词
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使得一些常见感染病原体变得难以治疗。
详细描述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如耐甲氧西林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等。这些耐药菌株的传播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 战,患者死亡率增加,医疗成本上升。
案例三
总结词
提升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意识
详细描述
该医学院附属医院针对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认识不足的问题,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 项目,通过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了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 认识和技能。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数据挖掘与分析
数据收集
收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数据 ,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断、用
药情况等。
数据挖掘

抗菌药物管理与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管理与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管理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指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1];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抗菌药物的使用,使许多细菌性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但随着抗菌药物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出现了严重不合理应用现象,从而使耐药菌不断增加,细菌耐药率不断上升[2]、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韪日趋严重。

抗菌药物都有毒性反应,对肝、肾、血液、神经系统等有不同程度损伤。

不正确应用抗菌药,可使某些细菌产生耐药性,也可造成二重感染[3] 这样不良后果,继而使新的感染、耐药菌感染、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常见。

因此,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安全、合理使用是医务人员工作的难点和重点[4]。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是抗菌药物对引起感染的病原菌敏感,在感染部位有足够浓度并对机体尽可能少干扰。

要做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要先撑握病人情况、抗菌药物特性及感染特点。

目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主要表现为:(1)无指征滥用抗生素,非感染性、病毒性感染者用抗菌药物;(2)选择不当,根据病情选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药量有明显偏差,用药时间过长,给药方法和间隔给药时间不当,且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3)不合理配伍;(4)溶媒选择不当;(5)给药没达到个体化要求。

医疗机构要做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需要临床科室、药剂科、检验科、感染科等科间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并有医务科的严格监督管理。

重点应搞好以下几项工作。

1临床药师查房临床药师定期(每周2 次)参加日常性医疗查房和会诊,了解药物应用情况,直接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审核用药医嘱或处方,与临床医师共同进行药物治疗方案制订、实施与监护;参加危重病人救治和病案讨论。

临床药师利用自己扎实的药学知识和丰富药学信息协助临床医师做好药物筛选工作;在用药实践中及时发现潜在或实际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合理用药,尤其是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2不良反应药物安全是临床药师最密切关注的问题。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专项治理、临床应用管理、合理使用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和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二、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1.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4.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

5.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

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

三、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及用药基本原则:1.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2.用药基本原则是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四、外科手术预防用药:1. 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a.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b.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

如头颅、心脏、眼内等手术。

c.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d.高龄或免疫缺陷等高危人群。

2. 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

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 污染手术:由于肠道、尿路、胆道液体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

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

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1. 前言抗菌药物是当今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类药物,它在抗击细菌感染、细菌性疾病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抗生素滥用、耐药菌株的产生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难题。

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为了规范医生开药行为,保障患者使用药物的安全性,医院必须建立一个严格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2.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意义抗菌药物是临床医生治疗感染疾病时不可或缺的药物,但是其合理、规范使用则成为医学工作者共同的责任。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有着以下多方面的意义:(1)有效预防和治疗感染疾病,降低病死率和残疾率。

(2)减少和避免因滥用抗菌药物造成的细菌药物耐药性的出现和扩散,从而保护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3)降低社会医疗成本,增加使用抗菌药物的资源利用效率。

因此,建立一个规范、系统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对于防治感染性疾病、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防止药物滥用现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为了建立严格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除了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外,医院还必须制定相应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制订抗菌药物管理规定。

例如:制定开药、医嘱处方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会诊制度、药物单独使用、联合使用、替代治疗方案评估等规定。

(2)建立抗菌药物临床材料管理制度。

包括建立抗菌药物应用临床库、开药医生必须经过培训,掌握药物使用管理知识,了解常用抗菌药物最新的临床使用指南,并熟练掌握其用药规范等。

(3)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控制度。

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的监控和追踪,对开药行为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滥用药物以及不当使用药物的现象,定期汇总并进行分析,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4)加强职工培训和教育。

定期开展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知识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具体包括开展知识讲座,制定相关文件,印制宣传资料,制作知识点播放、科普短片等。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及管理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及管理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及管理(一)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医务、感染、药学、临床微生物、医院感染管理、信息、质量控制、护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多部门、多学科共同合作,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并明确管理工作的牵头单位。

制定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处方集医疗机构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供应目录的品种、品规数量。

抗菌药物购用品种遴选应以「优化结构、确保临床合理需要」为目标,保证抗菌药物类别多元化,在同类产品中择优选择抗菌活性强、药动学特性好、不良反应少、性价比优、循证医学证据多和权威指南推荐的品种。

同时应建立对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定期评估、调整制度,及时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频发违规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

临时采购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之外品种应有充分理由,并按相关制度和程序备案。

(二)建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团队医疗机构应建立包括感染性疾病、药学(尤其临床药学)、临床微生物、医院感染管理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技术团队,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为医务人员和下级医疗机构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

不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应与邻近医院合作,通过聘请兼职感染科医师、临床药师,共享微生物诊断平台等措施,弥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力量的不足。

(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 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

医疗机构应每月对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调查。

项目包括:(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及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2)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和品种选择,给药时机和使用疗程合理率;(3)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等(4)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5)感染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6)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使用金额,抗菌药物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7)分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8)其他反映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指标;(9)临床医师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00问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00问

1.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目的是什么?答: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专项整治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为了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用药结构,规范临床应用行为,提高用药水平,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

什么叫抗生素、抗细菌药、抗真菌药物、抗微生物药物、抗感染药物及抗菌药物?答:抗生素:特指来源于微生物代谢产物及其化学半合成衍生物,在低浓度下能选择性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并可供临床应用的一大类药物,如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抗细菌药物:是指在体内外对细菌(包括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狭义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吠喃类、硝基咪唑类、噁唑烷酮类等人工合成的化学抗菌药物,不含外用消毒剂.抗真菌药物:是指在体内外能抑制或杀灭真菌的药物。

有抗生素和合成药两大类。

①抗生素类主要有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等;②合成药主要有咪唑类药物(如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和酮康唑等)、氟胞嘧啶、丙烯胺衍生物。

抗微生物药物:是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用于治疗微生物所致感染的药物,包括:抗细菌药、抗真菌药、抗结核药、抗病毒药及抗原虫药物等。

抗感染药物:是指能用于治疗所有病原体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包括抗细菌药(含抗结核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和抗寄生虫药(包括原虫与蠕虫)等。

抗菌药物:在国内,一般把抗细菌药物与抗真菌药物统称为抗菌药物。

3。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对抗菌药物是如何界定的?答:本办法特别规定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及真菌等微生物所致感染的药物。

不包括不针对上述病原菌的抗病毒药与抗寄生虫药;尽管属于抗菌药物,但因为临床应用的特殊性,抗结核药、抗麻风药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以及外用抗菌药物制剂暂未纳入本管理办法范围.4.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l)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具体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2)医疗机构的医务部门是本地本单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职能机构,要切实承担起相应责任。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随着细菌抗药性的增加和临床上抗菌药物的滥用,对于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知识越发重要。

本文将从抗菌药物的类型、临床应用原则、合理使用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系统介绍,以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水平。

一、抗菌药物的类型抗菌药物按照其作用机制可以分为细菌静菌药和细菌杀菌药。

静菌药通过抑制细菌的繁殖或者增殖而使细菌失去致病性;而杀菌药则可以直接杀灭细菌。

根据抗菌药物对细菌的作用范围,可以划分为广谱抗菌药和狭谱抗菌药。

广谱抗菌药对多种类型的细菌有作用,而狭谱抗菌药对某一类特定的细菌有作用。

抗菌药物还可分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类、磷酸酯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不同类型。

二、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1. 根据感染细菌选择药物:应用抗菌药物前,首先需要明确患者的感染部位和细菌类型,再根据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来确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以避免治疗失败和细菌耐药的发生。

2. 个体化用药: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情况、过敏史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均需纳入考虑,实施个体化用药。

3. 细菌耐药性监测:对于频繁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对细菌的耐药性进行监测,以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策略。

4. 合理用药时间和用药剂量:需要遵循抗菌药物的建议使用时间和剂量,切忌过量或过短的使用抗菌药物。

5. 药物联合应用:对于疗效不佳或者复杂感染的情况,可以考虑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以增强疗效和减少耐药性风险。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滥用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十分重要的。

临床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对于每种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都应该遵循检验室制定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

2. 限制过度使用广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是很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药物,因此在非特殊情况下,应该限制其使用。

3. 不滥用抗生素:对于病原体不明确的感染、病毒性感染、非感染性疾病等情况,应该避免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教案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教案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教案引言: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对于维护患者健康和防止细菌的耐药性发展至关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具备正确的抗菌药物选择和使用知识。

本教案旨在向医务人员传授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原则,提高他们的抗菌药物处方素质,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药物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一、抗菌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1. 分类:a.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b.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c.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d. 磺胺类抗菌药物e.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f. 其他抗菌药物2. 作用机制:a. 细菌细胞壁的抑制合成b. 细菌蛋白质合成的阻断c. 细菌核酸代谢的抑制d. 细菌代谢途径阻断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1. 根据感染病原体的选择性用药a. 了解各类抗菌药物特点及其对常见病原体的敏感性b. 在临床实践中准确判断病原菌,选择有效抗菌药物2. 注意细菌的耐药性情况a. 定期了解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b. 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发展3. 谨慎使用抗生素a. 临床上遵循适应症使用原则,避免滥用抗生素b. 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药物代谢特点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c. 确定治疗疗程,避免过早停药或过度治疗4. 多学科合作a. 临床医生、药师、微生物学家等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与沟通b. 提高准确的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检测水平三、实施方法和策略1. 组建抗菌药物管理团队a. 由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包括感染科医生、药剂师、临床微生物学家等b. 定期开展研讨会和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水平2. 开展抗菌药物政策和指南a. 根据当地细菌耐药性情况,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指南b. 包括抗菌药物的选择、给药途径和剂量等方面的建议3. 加强教育和宣传a. 针对医务人员、患者和家属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抗菌药物教育和宣传活动b. 强调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和预防感染的重要性4. 建立监测与反馈机制a. 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耐药性发展趋势b. 反馈数据给医务人员,促使其改进抗菌药物使用行为结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现代临床医学的重要课题。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与处方管理办法知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与处方管理办法知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与处方管理办法知识本协议(以下简称“协议”)由以下双方就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与处方管理办法知识的共同规范达成并共同遵守。

协议内容如下:1. 引言本协议旨在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抗菌药物治疗的效果,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菌株产生,并加强对抗菌药物处方管理的规范和监督。

2. 定义在本协议中,以下术语的定义如下:•抗菌药物:指用于预防或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指根据医学实践准则和科学证据,按照适应症、适量、适时和适期的原则使用抗菌药物。

•滥用:指未按照适应症、适量、适时和适期的原则使用抗菌药物,包括不必要的使用、过度使用和错误使用。

•耐药菌株:指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处方管理:指对抗菌药物处方行为进行监督和规范。

3.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3.1 医院临床应用管理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该委员会应包括以下成员:•医务管理人员•医生和药师代表•医疗质量管理人员3.2 医师和护士的职责医师和护士应按照医院的临床应用管理制度规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抗菌药物教育和监测。

3.3 药师的职责药师应负责抗菌药物的购买、存储和配送,并协助医师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

3.4 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和评估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4. 处方管理办法知识4.1 处方书写要求医师在书写处方时,应明确标注病情、用药目的、药物剂量等信息,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规范。

4.2 药店和药房的职责药店和药房应配合医院的处方管理制度,不得售卖未按处方使用的抗菌药物,并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存储和配送。

4.3 处方审核和监督医院应建立处方审核和监督机制,对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审核,并定期对处方进行抽查和评估。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在临床医学中,抗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于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至关重要。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使用抗菌药物合理的通知》,我们制定了以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定义根据《抗菌药物管理办法》,抗菌药物是指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和其他抑菌药物。

抗菌药物应在医师处方下合理使用,不得滥用或过量使用。

抗菌药物管理原则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严格按照医师处方用药,严禁自行购买或分享他人药物,以免导致耐药细菌的产生。

2.谨慎选择: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敏结果选择最合适的药物,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

3.遵循疗程: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遵守医嘱,不得中途停药,以免造成疾病复发或药物耐药。

4.连续监测:医务人员应对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连续监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抗菌药物使用注意事项1.规范用药: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原体药敏结果和药物的剂量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

2.防止滥用:医务人员不得因患者的要求或其他非医学因素而滥用抗菌药物。

3.避免过度使用:在治疗疾病时,应慎用广谱抗生素,尽量选择针对特定病原体的药物。

4.监测疗效: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复查,确保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监测。

结语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滥用和不合理使用会导致多种问题,包括耐药性的增强和不良反应的出现。

只有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减少细菌耐药性的风险。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 (1)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 (1)

抗菌药物的应用有效控制了 肆虐人类数千年的细菌感染性疾 病,大大减少了产妇、新生儿感 染和外科手术等感染,挽救了亿 万患者的生命,一度被称为“魔 弹”。有人曾满怀信心地预言, 细菌感染将不再严重威胁人类健 康。
然而,曾几何时,人们却又突 然发现,这种美好的憧憬,被细菌 耐药无情地打破,传统的“魔弹” 已不再神奇。虽然人类凭着聪明才 智,又陆续研制了更高级别的抗菌 药物,但接踵而至的细菌耐药性的 不断增强,正在顽强地抵抗着人类 的科学发明与技术进步。由于细菌 的耐药,导致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病 死率不断上升,医疗费用不断上涨。
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
体系
二级以上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和临床微生
物室,配备感染专业医师、微生物检验专业
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对本机构各临床科室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抗菌 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进一步完善抗菌药物各项临 床应用技术规范,修订完善《抗 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制 定《国家处方集(儿童药卷)》、 临床路径等技术指导性文件 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监测,加强 合理用药监测系统、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 的建设和监测力度
长此以往,人类将重回没 有抗菌药物可用的时代。细 菌耐药已成为全球性严重公 共卫生问题。
细菌耐药性是怎样产生的?
科学公认的答案是:细菌耐药属 于一种自然现象,是千百年来微生物 进化的结果。既来自于生物界的相生 相克,更来自于人类对抗菌药物的过 分依赖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滥用 加剧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获得耐 药能力的细菌就被称为“耐药细菌”
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 抗菌药物,处方量应当限于1天用 量。 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 药指证,并应当于24小时内补充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治疗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治疗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它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然而,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增加,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

因此,临床应用抗菌药物需要严格遵循管理办法,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延缓耐药性的发展。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1. 医疗适应证抗菌药物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原菌敏感性进行选择,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或在没有适应证的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

2. 药物选择选择抗菌药物时应考虑药物的细菌谱、抗生素谱覆盖范围和患者的个体差异,尽可能选择敏感性好、毒副作用小的药物。

3. 药物使用方式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和疗效浓度,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剂量,严格控制使用频度和疗程。

抗菌药物管理办法1. 抗菌药物使用评估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应进行患者评估,包括感染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等,以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2. 抗菌药物处方管理医生在开具抗菌药物处方时应明确药物的名称、剂量、疗程、给药途径等信息,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方。

3. 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机制,对医生的用药行为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4. 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和耐药性监测,及时了解当地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结语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临床管理是防治感染性疾病、维护公共卫生的重要举措。

只有严格遵循管理办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能减少耐药性的发展,保护公众健康。

希望医护人员和患者都能加强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共同维护良好的抗菌药物使用环境。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药品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药品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药品在临床医学中,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办法对于确保患者合理使用药物、延缓细菌耐药等具有重要意义。

抗菌药物指的是一类能够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其应用领域涉及广泛,如感染性疾病、手术前后预防、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

不过,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严格的管理办法尤为必要。

一、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1.适应症使用: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病原微生物的特性明确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避免滥用和误用。

2.规范用药:应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或临床指南的建议使用抗菌药物,避免药物选择不当或剂量错误。

3.限制使用时间:应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和病原微生物的变化及时评估抗菌药物的疗效,尽早停药或根据需要调整药物种类。

二、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1.严格审批: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审批制度,确保医师开立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2.监测反馈: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定期对药物使用情况和耐药性进行监测,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

3.教育培训: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开展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和耐药性防控方面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三、抗菌药物的应用范围1.一级医院:一般具备行政管理、医疗技术水平较高,可开展各类疾病防治和诊疗工作的综合性医疗机构。

可使用基础抗菌药物和一般较新的抗菌药物。

2.二级医院:一般具备中等规模医疗机构,具有一定的综合诊疗能力,可使用一般的抗菌药物。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面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卫生机构,可以使用基础抗菌药物用于常见感染。

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升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药物滥用和误用、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等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我国抗菌药物使用现状,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所指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所指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所指抗菌药物在临床医学中,抗菌药物是一类可用于抑制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药物。

这些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并在降低疾病传播和控制传染性疾病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滥用抗菌药物的问题日益严重,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来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的分类抗菌药物可以按其作用机制、靶点以及生物来源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常见的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生产的化合物,用于抵抗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杀灭其他微生物。

这类药物通常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利福平等。

•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通常包括抗真菌类药物和广谱类抗真菌药物等。

•抗寄生虫药物: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的药物,如抗疟疾药物、抗血吸虫药物等。

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办法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滥用和减少耐药性的发生,制定了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这些管理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指导下的选择和使用: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感染病原体、病情严重程度等,科学合理地选择抗菌药物,避免过度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

2.合理用药原则:遵循抗菌药物的药理学原理和疗效特点,合理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避免出现过敏反应、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等不良影响。

3.定期审查和调整疗程:医生应在患者用药期间定期审查治疗效果,必要时调整药物种类或疗程,以防止疾病复发或产生耐药性。

4.监测和报告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及时报告并处理出现的不良反应,确保患者安全和用药效果。

5.教育和宣传:开展医务人员和患者关于抗菌药物正确使用的宣传教育,提高用药管理意识和水平。

结语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其使用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和管理规范,以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的同时,降低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性产生的风险。

建立完善的管理办法,对于维护患者健康、控制感染疾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范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范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范围在临床实践中,抗菌药物的正确应用至关重要,可以有效治疗感染性疾病,并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当使用导致的抗药性和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范围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抗菌药物选择和配方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步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体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病原体的分布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以避免使用过多和过少的抗菌药物,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2. 抗菌药物的使用方式和剂量正确的抗菌药物使用方式和剂量是保证疗效的关键因素。

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合理地确定药物的给药途径、剂量和使用频率,避免给药过量或不足,以免导致药物浓度不足或药物毒性过大。

3. 抗菌药物疗效的监测和调整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评估治疗效果,如果需要,调整抗菌药物的种类、剂量或给药方案,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4.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监测和管理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医生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情况,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征兆,并采取相应的监测和管理措施,包括暂停或更换药物、调整剂量等。

5. 抗菌药物使用的持续教育和培训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和管理应该接受持续的教育和培训,了解最新的治疗指南和临床实践指南,提高对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的认识和水平,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抗药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是保证患者安全和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医务人员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管理规定,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确保抗菌药物的科学、合理、安全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 [卫 医发],2004,285号 .
2020/10/7
8
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预 防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指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 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黎沾良. 于2009年1月“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师 资培训班”
——李 红, 王洪源 , 赵爱民.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 志,2008,18(10):1384-1386.
2020/10/7
14
三、预防用抗菌药物适应证
Ⅰ类切口大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或一旦感染后果严重者(如开 颅、心脏和大血管、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 、脾切除术、眼内手 术等);
2020/10/7
9
两个概念
围手术期
是指以手术治疗为中心 ,包含手术前、手术中 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 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 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 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 为止,具体时间长短可 因不同疾病及手术方式 而有所不同。
SSI的概念比“切口 感染”宽,但比“术 后感染”窄。
手术部位感染
是指围手术期发生在 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 或腔隙的感染,如切 口感染、脑脓肿、腹
2020/10/7
24
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时机
● 赶在污染发生之前,无需过早给药。 ● 应在手术开始前30min或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以 保证在发生污染前血清及组织中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 (>MIC90)。 ● 在手术室给药而不是在病房应召给药。 ● 结、直肠手术前用抗菌药物做肠道准备,应在手术 前1天分次口服不被吸收或少被吸收的肠道抗菌药物(如 新霉素、庆大霉素等),并用口服泻剂或灌肠清洁肠道, 2h一次,共用3~4次即可,不宜连用数天。
26
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疗程
若患者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可再用1次或数次到 24h,特殊情况到48h。
器官移植患者,术后需用药数天(3~5d)。 手术前已发生污染者(如开放性创伤),术后24h内用
药数次可能有益,但也无需连续用药数日。 手术中发现已存在细菌性感染(如阑尾穿孔腹膜
炎),手术后应继续用药直至感染消除。
2020/10/7
10
美国CDC1992 年颁布 的SSI 预防指南中将 SSI 分成三类, 即: 切口浅部感染 切口深部感染 器官/腔隙感染 同时SSI 被列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监测指标。
2020/10/7
11
二、手术切口分类
类别
Ⅰ类(清洁)切口
Ⅱ类(清洁-污染) 切口
Ⅲ类(污染)切口
Ⅳ类(污秽-感染)切口
2020/10/7
28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知识
2020/10/7
29
2011年卫生部、省卫生厅抗菌药物临床 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 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 医师经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并 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 处方权;医疗机构明确本机构抗菌药物 分级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 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 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的手术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来自防指南》2020/10/7
12
不同类别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 清洁切口—1%; 清洁-污染切口—7%; 污染切口—20%; 污秽-感染切口—40%
北京市11 所三级医院2002~2005 年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 14%,其中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0.09%; Ⅱ类切口手术部位 感染率0.65%; Ⅲ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1.78%。各类切口感 染的情况符合国外研究的结果,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 ,Ⅰ类感染率最低, Ⅲ类切口感染率较高。
2020/10/7
27
(八)抗菌药物的局部预防应用
局部用抗菌药物冲洗创腔或伤口无确切预 防效果,不予提倡。尤其不应将日常全身性 应用的抗菌药物用于伤口局部(易诱导细菌 耐药)。
抗菌药物缓释系统(PMMA-庆大霉素骨水 泥或胶原海棉)局部应用可能有一定益处。
——崔健 冯文岭.慢性骨髓炎的局部药物治疗[J]. 河北医药,2009,31 (1):88-90.
——李 红, 王洪源 , 赵爱民.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 志,2008,18(10):1384-1386.
2020/10/7
13
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均认为,切口类型是SSI的危险因素, 美国CDC 很早就通过手术切口分类来预测SSI发生危险。 切口分类一般要求外科医生在术前进行预测,作为 决定是否需要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重要依据。
• 2.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 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 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 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 3.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 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 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 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 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 品价格昂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相关知识
药剂科 邢 蓉
2020/10/7
LOGO
1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知识
2020/10/7
2
当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存在问题
用与不用? 指征不严——“滥”:
单纯病毒感染 非感染性发热 某些术前预防用药 “保险系数”?
2020/10/7
3
当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2020/10/7
25
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疗程
择期手术后一般无须继续使用抗菌药物,如使用也 不应超过24h。
手术后连续用药数次或数天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 效果。
✓ Kager比较了结、直肠手术预防应用1次和3次拉氧 头孢结果,证实并无差异;用3次者,肠道假单胞菌 和真菌有增殖过多的趋势。
2020/10/7
2020/10/7
20
六、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
氨基糖苷类有耳肾毒性,选择时应注意。 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
用药。
患者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过敏者,针对
G+球菌可用克林霉素,针对G-杆菌可用氨曲南,多 数二者联合使用。
有特殊适应证时,可以选用万古霉素,如已证明有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所致的SSI流 行。
2020/10/7
32
• 非限制使用:

经长期临床应用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
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低廉、货源充
足的抗菌药物,依临床需要使用。
感染:定植后的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炎症。
2020/10/7
22
一次性用药
用药24 h
用药48h
细菌污染
数小时
定植
感染
从数小时
到十几小时
2020/10/7
23
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途径
应静脉给药,30min滴完,不宜放在大瓶液 体内慢慢滴入,否则达不到有效浓度。
肌注、口服存在吸收上的个体差异,不能保 证血和组织的药物浓度,不宜采用。
2020/10/7
18
五、SSI的细菌学
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
其次是肠道杆菌科细菌(大肠杆菌、肠杆菌属、克雷伯 菌属等)。
SSI的病原菌可以是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大多数是内源 性的。即来自患者本身的皮肤、粘膜及空腔脏器内的 细菌。皮肤携带的致病菌多数是革兰阳性球菌,但在 会阴及腹股沟区,皮肤常被粪便污染而带有革兰阴性 杆菌及厌氧菌。手术切开胃肠道、胆道、泌尿道、女 性生殖道时,典型的SSI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肠道杆菌, 在结直肠和阴道还有厌氧菌(主要是脆弱类杆菌),它们 是这些部位器官/腔隙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1999
2020/10/7
17
手术时间长(>3h)、术中发生明显污染、置入 人工材料、组织创伤大、止血不彻底、局部积 血积液、存在死腔和/或失活组织、留置引流、 术中低血压、大量输血、刷手不彻底、消毒液 使用不良、器械敷料灭菌不彻底等。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1999


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
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
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
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
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
2020/10/7
5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用药有何目的?
A
何时开始用药? E
要用多长时间?
问题
B 用药是治疗/预
防哪些感染?
如何选择抗菌 D
药物?
2020/10/7
C 什么情况下需
要治疗/预防用 药?
6
2020/10/7
7
一、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目的
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目的:预 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 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手术后 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Ⅱ类切口及部分Ⅲ类切口手术(如进入胃肠道、呼吸道、女性生殖 道);
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如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人工血 管移植术、使用假体及植入物的骨关节手术、腹壁切口疝大块人工 材料修补术);
患者有感染高危因素(糖尿病、营养不良、免疫低下,高龄等)。
2020/10/7
15
四、容易导致SSI的危险因素
用什么? 概念不清——“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