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薷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薷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香薷(去土)一斤(10g) 白扁豆(微炒)、厚朴(去粗皮.姜汁炙熟),各半斤(5g)备注
《活人书》方不用白扁豆,加黄连四两碎,以生姜汁同研匀,炒令黄色,名曰黄连香薷散。
用法用量
上粗末。每三钱(9g),水一盏,入酒一分,煎七分,去滓,水中沉冷,连吃二服,立有神效,随病不拘时。(现代用法:水煎服或加酒少量同煎)
功用
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
阴暑。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腹痛吐泻,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脉浮。
【治脏腑泠热不调,饮食不节,或食腥、生冷过度,或起居不节,或路卧湿地,或当风取凉,而风冷之气,归于三焦,传于脾胃,脾胃得冷,不能消化水谷,致令真邪相于,肠胃虚弱,因饮食变乱于肠胃之间,便致吐利,心腹疼痛,霍乱气逆。有心痛而先吐者,有腹痛而先利者,有吐利俱发者,有发热头痛,体疼而复吐利虚烦者,或但吐利心腹刺痛者,或转筋拘急疼痛,或但呕而无物出,或四肢逆冷而脉欲绝,或烦闷昏塞而欲死者,此药悉能主之。】方解
君——香薷:祛暑解表
臣——厚朴:行气除满,燥湿运脾
佐——扁豆:健脾和中,渗湿消暑
使——温筋脉,通阳气,使药力畅达周身
机理
外感寒邪,腠理闭塞——恶寒发热、头痛头重、脉浮等表症。
饮食生冷,湿伤脾胃,气机不畅——胸闷泛恶、四肢倦怠,甚或腹痛吐泻。
治当外解肌表之寒,内化脾胃之湿。方中香薷辛温芳香,解表散寒,祛暑化湿,是夏月解表之要药,李时珍称其“犹冬月之麻黄”,为君药;厚朴苦辛而温,行气除满,燥湿行滞,为臣药;更用甘平之扁豆以消暑和中,兼能化湿,为佐使药。三药合用,既能解表寒、祛暑邪,又能化内湿、和脾胃,实为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之良方。
配伍特点
本方以辛温表散于芳华苦燥之品配伍,外能散邪以解表,内能化湿和脾胃
辩证要点
本方是夏月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于湿的常用方剂——【后人通称三物香薷饮】。以恶寒发热、无汗,头痛疼痛、胸脘痞满、舌苔白腻、脉浮为辩证要点。
使用注意
由于香薷属辛温解表药物,因此,凡外感风寒,内有湿邪者,虽病不在暑月,亦可应用。其时若表寒甚者,可合入葱白、豆豉以加强解表散寒的作用。夏月伤暑见发热汗出、心烦口渴等暑热病证者,则不可使用。
近常用于夏季感冒、胃肠炎、菌痢等见上述症候者。
《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别名
黄连香薷饮(《丹溪心法》卷一)。
处方
厚朴(去皮)60克香薷(穗)45克黄连60克(后二味,入生姜120克同杵,炒令紫色)
制法
上捣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夏月外感风寒,饮食不节,脾胃升降失常,致成霍乱吐利,腹痛转筋者。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酒75毫升,慢火同煎至150毫升,去滓,用新汲井水浸极冷,顿服之。药冷则速效也。
注意
煎服时不得犯铁器。
《家庭治病新书》
方名
香薷散
组成
香薷1钱,陈皮1钱,白扁豆3钱,茯苓3钱,厚朴1钱5分,黄连8分,甘草5分。主治
霍乱吐泻,身热腹痛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方名
香薷散
组成
香薷2两。
主治
中暑烦躁。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水1盏,煎取7分,不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局方》卷二
方名
香薷散
别名
香薷汤
组成
白扁豆(微炒)半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熟)半斤,香薷(去土)1斤。
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
夏月乘凉饮冷,外感于寒,内伤于湿,致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头重身倦,胸闷泛恶,或腹痛吐泻,舌苔白腻,脉浮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入酒1分,煎7分,去滓,水中沉冷,连吃2服,不拘时候。立有神效。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附注
香薷汤(《圣济总录》卷三十八)。本方方名,《直指附遗》引作“香薷饮”。
《圣惠》卷七十八
方名
香薷散
组成
香薷3分,前胡(去芦头)3分,麦门冬(去心)3分,人参(去芦头)半两,白术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半两,诃黎勒皮半两。
主治
产后霍乱,吐利烦渴,心胸满闷。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校注妇人良方》卷七
方名
香薷散
香薷2钱,白扁豆1钱,厚朴(姜制)1钱,茯苓1钱。
主治
寒温不适,饮食失调,或外因风寒暑邪致吐利心腹疼痛,霍乱气逆,发热头痛或疼痛呕哕,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
上水煎,冷服,连进2-3剂。
附注
加黄连,名“黄连香薷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