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有关问题
公立医院改制
公立医院改制一、背景介绍公立医院改制是指将原本由政府完全负责运营管理的公立医院,引入市场机制,改变其所有制形式,实现医院的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
改制后的公立医院可以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二、改制目的和意义1. 提高医院管理效率:公立医院改制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激发医院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2. 引入社会资本投资:改制后的公立医院可以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增加医院的资金来源,提升医院的设备设施和技术水平,改善医疗服务条件,提高医疗水平和诊疗效果。
3. 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公立医院改制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通过改变医院的所有制形式,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动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构建健康中国的目标。
三、公立医院改制的步骤和措施1. 确定改制的方式和模式: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以股份制、合作制、独立法人制等形式进行改制,确定改制的目标和方向。
2. 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公立医院改制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明确改制的程序和要求。
3. 引入社会资本投资: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引入有经验和实力的投资者,提升医院的资金实力和管理水平。
4. 建立现代化管理体制:改制后的公立医院应建立现代化的医院管理体制,明确权责清单,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评估。
5.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改制后的公立医院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
6. 加强信息化建设:改制后的公立医院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医疗信息系统,提高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四、公立医院改制的效果评估1. 经济效益评估:通过比较改制前后的财务数据,评估改制后医院的经济效益,包括收入增长、利润提升、资产负债率改善等指标。
公立医院改制
公立医院改制一、背景介绍公立医院改制是指将原有的公立医院进行组织架构、管理体制、经营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公立医院改制的背景、目的、流程和影响。
二、背景分析1. 公立医院存在的问题公立医院长期以来存在着管理不透明、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由于医院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不够灵便,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服务不够满足患者需求。
2. 改革的必要性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公立医院改制势在必行。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化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患者就医成本。
三、改制目标1. 提高医院管理结构通过改制,优化医院的管理结构,建立科学、民主、透明的决策机制,提高医院的管理效能和决策能力。
2.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改制后的公立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财务监管,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确保医院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3.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制后的公立医院应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制定科学的医疗服务标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医院的整体竞争力。
4. 加强医院人员管理改制后的公立医院应建立科学的人员管理制度,提高医院人员素质和工作效率,激励医务人员积极投身医疗服务工作。
四、改制流程公立医院改制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立项阶段确定改制的目标和范围,制定改制方案,明确改制的时间表和责任人。
2. 组织架构调整阶段根据改制方案,对医院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优化管理层次,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医院的管理体系更加科学、高效。
3. 资产重组阶段对医院的资产进行评估和重组,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利用效率,确保医院的经济效益。
4. 人员管理阶段建立科学的人员管理制度,招聘和培养高素质的医务人员,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5. 财务管理阶段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财务监管,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确保医院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医疗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医疗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一、问题的存在及原因分析1. 分级诊疗的不完善医疗体制改革中引入的分级诊疗制度未能有效地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在城市大医院的专家资源过度集中的情况下,一线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造成很多常见病和慢性病患者只能排队等候就医,大量患者涌向大医院就诊,导致资源浪费,医患矛盾凸显。
2. 医疗服务价格难以控制医疗体制改革中也存在着医疗服务价格难以合理控制的问题。
由于医疗资源短缺和医疗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医院和医生之间存在着价格不透明、乱收费等问题,导致医疗费用不断攀升,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3. 医患关系紧张医疗体制改革中,医患关系问题也是一大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方面,医患双方对于诊疗结果产生的分歧和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另一方面,由于医生工作压力大、待遇低等原因,一些医生不免存在服务态度不好、患者体验差等问题,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矛盾。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1.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应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医生的培训和考核,让其能胜任更多的医疗工作,减轻大医院压力,提高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效果。
2. 完善医疗服务价格监管机制应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价格监管机制,加强对医疗收费的监管和调控。
一方面,要制定完善的医疗服务价格政策,促使医院合理定价;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医疗费用清单的公示和透明度,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价格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3. 加强医患沟通与信任建立要加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提高医生的服务态度和专业水平。
医院可以建立专门的沟通机制,通过定期的座谈会、讲座等形式,加强医患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另外,也可以建立医患互动平台,为患者提供在线问诊、预约等便捷服务,增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
4. 推行全民医保制度应推行全民医保制度,实现全民健康保障的目标。
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的医疗保障力度,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合理的医疗服务和保障。
14.公立医院改革
公立医院改革“公立医院改革”面临的问题:一、管办组合弊端明显。
新医改的关键在于管办分开,作为目前的管理部门和公立医院,属于“父子”关系,管理部门办公立医院,同时还是医院的管理者、监督者。
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处于事业单位的行政化旧体制中,在运行上又处在商业化状态。
行政化与商业化的组合,扭曲了公立医疗机构的行为,致使它们一方面社会公益性淡化,另一方面又缺乏正常发展壮大的空间。
二、政府补偿投入不到位。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机构的主体,但是政府每年给予的投入很少,大部分开销都需要医院自筹。
面对经费不足及生存与发展的压力,“以药养医”成为公立医院的不二选择。
一位医生说,“外科医生拿红包,内科医生靠开药”几乎成了公立医院普遍存在的现象。
公立医院的改革,“以药养医”体制是第一个要攻克的堡垒。
三、医院逐利惯性侵蚀公益性。
由于财政拨款不足,大多数公立医院徒有“公立”的外壳,争相创收,有的甚至将创收指标层层分解到每位医生。
创收的冲动使得公立医院竞相拉患者,展开无序竞争。
有些医院因为患者不足,对来就医的病人开大处方,或是延长住院时间。
而公立医院间的无序竞争,加剧了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处在金字塔塔尖的大医院吃不了,众多基层医院却吃不饱。
大医院不断地圈地盖楼,扩张规模,大小通吃,小医院却在苦苦挣扎,嗷嗷待哺。
据了解,目前公立医院几乎无一例外,在经营中把追求利润放在了首位,多年来已形成惯性。
而逐利惯性和公益性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公立医院改革能否消除逐利惯性,而充分体现公益性,是难点之一。
四、改革将使医生积极性受到影响。
医生作为一个高风险、高强度的职业,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有着较高收入的群体。
但是,目前我国医务人员的收入远没有体现其技术含量和所承担的风险。
可以说,没有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就不可能充分体现公益性。
公立医院改革,在医院收入可能减少的前提下,既要调动医生的积极性,又要体现公益性。
“公立医院改革”的对策:一、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公立医院改制
公立医院改制一、背景介绍公立医院改制是指将原本由政府直接管理的公立医疗机构,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转变为具有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医疗机构。
这一改革旨在提高公立医院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
二、改制目的1.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通过改制,公立医院将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和先进的医疗设备,提高医院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满足患者对高品质医疗服务的需求。
2. 提高医院运营效率: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激发医院的活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医疗费用,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
3.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通过改制,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三、改制措施1. 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医院的法人地位和经营主体责任,推行科学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2. 资产重组与产权制度改革:对公立医院的资产进行整合和重组,明确产权归属,引入社会资本,促进医院的发展和壮大。
3. 财务管理改革: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监督和内部控制,提高财务透明度和规范性,确保医院财务运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4. 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优化医务人员的编制和结构,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医院的人力资源质量和水平。
四、改制效果评估1. 医疗服务质量提升:通过改制,公立医院将引入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可以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医疗事故发生率等指标来评估改制效果。
2. 医院经济效益提高: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医院的经营效益。
可以通过医院的财务报表、利润增长率等指标来评估改制效果。
3. 医疗资源配置优化:通过改制,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
可以通过医疗资源利用率、人均医疗资源配置等指标来评估改制效果。
五、改制风险及对策1. 经济风险:改制过程中可能面临资金缺口、财务风险等问题。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困难与对策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困难与对策摘要】目前我国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存在困难,外部管理上存在“管办不分”和“多头管理”问题,国家所有权和经营权同时拥有的现状很难使监督工作实现公平;内部管理上存在“缺乏自主权”和“权力滥用”问题,权力的滥用导致了资产的浪费。
对于改革所面临的困难,在外部管理上应采用“管办分开”的策略,转变政府职能,重点加强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行政监督和宏观调整,避免医政职能的错位;在内部管理上,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制,实现执行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三权的权力制衡。
【关键词】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困难对策【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8-0270-011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存在的困难1.1 外部管理上存在“管办不分”,“多头管理”问题现有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系下确立的,自形成以来一直采取政府管理、政府操作的方式。
对于国有资产,国家掌握着所有权,还拥有经营权[1]。
“管办不分”的体制亟需改革,国家所有权和经营权同时拥有的现状很难使监督工作实现公平,为依法行政添加了阻力,使行业管理和监管工作无法公平的运行和展开。
由于在计划经济时期,经济的困难导致医院没有出资人,使得公立医院的财政收入、管理规划、人力资源、资源储备分别由不同的行政部门分别管理。
这种“多头管理”的方式使隶属关系冗杂,提高了公立医院的运行成本。
由于各部门关心的重点和想要实现的利益都不同,使部门之间很难实现统一的组织协调,导致了医院的功能出现分裂现象。
这种“多头管理”方式降低了公立医院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成本。
而面对这种状况,医院将部分成本转移到病人身上来保证公立医院的工作体系正常运行[2]。
医疗成本向病人的转移也是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部分成因。
1.2 内部管理上存在“缺乏自主权”,“权力滥用”问题公立医院自主经营的权力缺失,公立医院的管理权把握在政府卫生管理部门手中。
公立医院改制
公立医院改制一、背景介绍公立医院改制是指将原有的公立医院改变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医疗机构,以增强其运营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和满足社会需求。
公立医院改制旨在推动医疗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二、改制目的1.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通过改制,公立医院能够引入市场机制,增加竞争压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 提高运营效率:改制后的医院可以更灵便地运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3. 推动医疗体制改革:通过改制,可以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
4. 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制后的医院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增加收入来源,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改制方式公立医院改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1. 股分制改制:将医院改制为股分制企业,引入社会资本,实现医院的市场化运作。
2. 合作办医: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经营医院,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3. 委托管理:将医院的管理权委托给专业管理机构,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4. 公私合营:与民营医院合作,共同经营医院,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服务水平。
四、改制步骤1. 立项准备:确定改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前期调研和论证工作,制定改制方案。
2. 确定改制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改制方式,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商议。
3. 资产评估和清产核资:对医院的资产进行评估,清查和核实医院的资产状况。
4. 制定改制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和改制目标,制定详细的改制计划,包括改制时间表、任务分工等。
5. 法律程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办理改制所需的法律手续,包括法人登记、股权转让等。
6. 资金筹措:根据改制计划,确定资金需求,并进行资金筹措,包括政府投资、社会资本引入等。
7. 人员安置:根据改制计划,对原有医院的人员进行安置,包括员工转岗、培训等。
8. 运营管理:改制完成后,进行医院的运营管理,包括人员管理、财务管理、服务管理等。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十一大难题及改革建议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十一大难题及改革建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立医院在国民健康服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公立医院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分析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卜一大难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以期为我国公立医院的改革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公立医院在•线城市和地级以上城市较为集中,而县级及以下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医疗服务的差异以及医务人员流失现象的加重。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提升其技术力量和服务水平;二是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医疗资源配置力度,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健康均衡发展。
二、医疗费用过高公立医院医疗费用过高是长期困扰人民群众的一大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例如推行医疗服务价格合理化改革,提高医保覆盖率,加大对特殊人群的医疗救助力度等。
三、医患关系紧张医患关系紧张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中的一大痛点。
为了改善医患关系,可以加强医患沟通和信任,推行医患双方共同决策机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医患沟通技巧的培训,同时建立健全医患纠纷调解机制,为医患纠纷的解决提供有效的途径。
四、医疗质量安全问题医疗质量安全问题制约着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公立医院应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质量控制体系,促进医院内部的责任落实和流程规范化,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操作技能培训。
五、医生待遇低医生待遇低是公立医院存在的一大问题。
为了提高医生的待遇,可以加大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职称评聘力度,加大对优秀医务人员的奖励力度,加强医生职业发展规划和激励机制的建设,为医生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待遇。
六、公立医院运营成本高公立医院的运营成本一直较高,这导致了医疗服务价格的上涨以及医疗资源的浪费。
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可以推行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制度,加强对医院运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国企医院在实施改扩建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国企医院在实施改扩建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冯欣管理科一、国企医院的现状国有企业医院(以下简称“国企医院”)是我国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历史产物,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经济基础非常落后,急需快速建立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因此在这个时期,国家大力发展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大型工矿企业,如煤炭、钢铁、石油等,这些企业和矿区大都远离城区,因实际需要,在加强主业生产的同时,均办有不同规模的企业医院或矿区医院。
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企医院在弥补我国卫生资源不足、增进职工健康、工伤急救、职业病防治、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还承担着为当地居民及职工家属提供卫生保障服务。
部分国企医院曾经在当地老百姓中非常知名,甚至荣获首批三级甲等医院,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及有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发展,处于后勤服务地位的国企医院,在市场竞争、政策享受、房屋建筑、医疗设备、技术人才等方面与公立医院的差距越来越大,已经影响到未来的生存发展。
近年来在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的政策背景下,国企医院普遍从原隶属工矿企业中剥离,采用重组方式,成立医疗集团,做大规模,实行专业化管理,部分国企医院关闭撤销或移交属地政府成为公立医院。
经过专业化运营管理,重组后的国企医院在门急诊人次、经营收入、学科建设、院容院貌提升等方面有了较大提高,但与公立医院仍有很大差距,享受不到政府对公立医院在设备购置、基础建设等方面给予的投入政策。
伴随着“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就医需要不断提高,医疗机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相互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公立医院积极实施新建、改扩建项目,扩大床位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而国企医院因自身资金能力、政策支持不足等原因,为了避免在竞争中失去市场,往往通过在现有医院院内通过实施改扩建项目来增加床位、改善环境、提升竞争力。
二、国企医院改扩建项目实施范围及布局原则从项目管理角度来看,医院改扩建项目一般定义为在现有院区内实施的超过一定规模,建筑面积在10000㎡以上,概估算投资额度超过1000万元,需要履行属地政府基建审批程序的项目。
公立医院改制
公立医院改制一、背景介绍公立医院改制是指对现有的公立医疗机构进行体制改革,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公立医院作为国家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职责。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公立医院存在着管理体制僵化、资源分配不均、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亟需进行改革和改制。
二、改制目标1.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通过改制,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2.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改制后,公立医院将更加注重运营管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3. 加强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制后,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增加医疗机构的资金来源,提高财务状况,确保医院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改制措施1. 引入社会资本: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如民营企业、社会投资基金等,增加医疗机构的资金来源,改善医疗设施和设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2. 建立现代化管理体制: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强化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评价机制,激励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 推行医保制度改革:改革医保制度,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机制,推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降低患者负担。
4. 加强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建立健全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协作机制,推动基层医疗服务的发展,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5.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推行医院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病历、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等,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四、改制效果评估1. 医疗服务质量提升:通过改制,医院将加强医疗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2. 医疗服务效率提高:改制后,医院将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减少繁琐的行政程序,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3. 财务状况改善: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改革医保制度,医院的资金来源将得到增加,财务状况将得到改善,确保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公立医院改革的难点与出路
公立医院改革的难点与出路第一篇:公立医院改革的难点与出路公立医院改革的挑战与要点摘要: 从2009年开始,我国推行的新医改进入正式施行阶段,从2009年到2015年这6年中,公立医院的改革情况取得了进展,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也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是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与困惑:改革体制未统一、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医疗费用控制效果不明显等,这些问题都为下一步公立医院改革提出了新挑战,需要提出新的措施与方案来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改革。
关键字:公立医院;改革;问题;挑战;重点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关乎医改成功与否的关键。
2015年5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目标是: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落实政府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构建起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更深入有效的改革。
本文基于公立医院改革的政策背景,提出了公立医院改革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与问题,并对公立医院治理与改革的未来的出路进行探讨。
公立医院“公立”的定义公立医院的界定范围包括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广义是指国有、集体、政府办、社会办;狭义是指政府卫生部门所属城市医院、县医院(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
而传统意义上的公立医院可以定义为:国家投资举办的,国家承担无限清偿责任,不以营利为目的,向全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医院。
这也就是说,公立医院完全是由国家投入基本建设资金,当其运行难以继续时,是国家来承担清偿责任,并对其资产处置、人员安置和居民就医做出相应安排。
我国公立医院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2.1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公立医院承担着传染病疫情防控、突发事件救治和无主病人救治等公共卫生任务,承担着大量资源消耗,而这些都是由医院的业务收入来补偿的。
医院自身利益和它所承担的社会公共职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越发明显,导致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和公益性质弱化。
公立医院改制
公立医院改制公立医院改制是指将原本由政府直接管理和运营的公立医院转变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医疗机构,并引入市场化的运营机制和管理体制。
这一改革旨在提高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
一、改制目的和背景公立医院改制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医疗体制的改革和优化,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传统的公立医院体制存在一些问题,如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服务效率低下、医患关系紧张等。
通过改制,可以引入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激发医院的活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改制范围和方式公立医院改制的范围包括各级公立医院,从县级医院到综合性大医院都可以进行改制。
改制的方式可以是整体改制,也可以是分步改制。
整体改制是指将整个医院作为一个法人实体进行改制,而分步改制是指将医院的某个科室或业务单元作为一个法人实体进行改制。
三、改制的主要内容1. 法人地位改变:改制后,公立医院将脱离政府直接管理,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享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2. 资产管理:改制后,医院的资产将由医院自主管理和运营,可以自主决策资产的使用和配置。
3. 经营机制改革:改制后,医院可以引入市场化的运营机制,可以自主制定医疗服务的价格、收费标准和管理规定。
4.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改制后,医院可以进行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5. 员工管理:改制后,医院的员工将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进行管理,包括招聘、薪酬、晋升等方面的制度改革。
四、改制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a. 提高服务质量:改制后,医院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激发医院的活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b. 优化资源配置:改制后,医院可以更加灵活地配置医疗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c. 提高医院效益:改制后,医院可以进行自主经营和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公立医院改革问题及解决方案
公立医院改革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医院改革的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的改革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公立医院是社会医疗体系的重要支撑,如何进行有效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成为了公共治理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就公立医院改革问题及解决方案展开阐述。
一、公立医院改革问题1.医保制度公立医院的医保制度可以说是影响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
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包括鼓励医生开药、严重失衡的基金收支、高自费比例等。
医生通过患者用药来获取收益不仅降低了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而且也会加重患者无效用药的负担,增加社会医疗负担。
2.薪酬制度公立医院现有薪酬制度的一大问题是存在高额的绩效工资,尤其是靠医药经济获得利益的医生和护士,他们获得的收益可能比薪酬本身还高。
这将导致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往往更倾向于昂贵的治疗方法,增加了患者的负担。
3.药品质量药品质量是公立医院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国内药品市场上存在大量假冒伪劣药品,患者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由于原料药质量不稳定,技术水平低下,部分医药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择手段进行医药推销,滥用处方药,用于打击疾病的同时还会产生毒副作用,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影响医疗安全。
4.医疗科技水平公立医院现有医疗科技水平欠缺,设备更新速度慢,医疗设备配置与公共体制中其他医院的设备配置标准存在巨大差距。
在新时代的医疗环境中,医疗科技水平的提升将是未来公立医院发展的关键。
二、公立医院改革解决方案1.医保制度针对医保制度问题,可以采取建立公立医院的物流机制,实行“卖药不猖狂”的管理方式,使医生的薪水不再与开出药品的数量成正比。
同时以产业化的方式,降低药品成本,减轻患者负担。
2.薪酬制度在薪酬制度方面,政府可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度,鼓励医务人员从事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消除贪污受贿现象。
3.药品质量为了保障药品质量,应该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药品生产企业的治理力度,依法查处药品销售失信行为。
公立医院改制
公立医院改制引言概述:公立医院改制是指对原有的公立医疗机构进行改革和重组,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这一举措旨在解决公立医院面临的问题,如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服务质量不高、医疗费用高昂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公立医院改制的内容和意义。
一、改善医疗资源配置1.1 加强医疗设备更新:公立医院改制将注重提升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医疗需求。
1.2 优化人员配置:通过改革公立医院的人事制度,合理配置医疗人员,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1.3 引入市场机制:公立医院改制将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医疗资源向需求较大的地区和科室倾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2.1 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公立医院改制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提高医生和医院的责任意识。
2.2 推行医疗标准化:公立医院改制将推行医疗标准化,提高医疗服务的规范性和可比性。
2.3 加强医患沟通:公立医院改制将注重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服务的人文关怀,增强患者的满意度。
三、降低医疗费用3.1 推动医疗价格改革:公立医院改制将推动医疗价格改革,建立合理的医疗收费制度,降低患者的负担。
3.2 引入医保机制:公立医院改制将引入医保机制,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压力,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3.3 加强医药采购管理:公立医院改制将加强医药采购管理,提高药品的采购效率和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四、促进医院管理现代化4.1 强化医院管理体系:公立医院改制将强化医院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
4.2 推行信息化建设:公立医院改制将推行信息化建设,提高医院的信息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患者体验。
4.3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公立医院改制将加强医院人才培养与引进,提高医院的专业水平和医疗技术。
五、推动医疗体制改革5.1 鼓励医疗机构多元化发展:公立医院改制将鼓励医疗机构多元化发展,引入社会资本,提高医疗服务的多样性和竞争力。
公立医院改制
公立医院改制引言概述:公立医院改制是指对现有的公立医院进行改革和转型,旨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健康的需求。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公立医院改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正文内容:1. 公立医院改制的背景和意义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公立医院在服务质量、医疗资源配置等方面仍面临一些问题。
1.2 公立医院改制是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旨在解决公立医院过度依赖药品销售利润、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2. 公立医院改制的主要内容2.1 机构改革:包括设立医院董事会、引入社会资本、建立现代化管理体制等,提高医院的管理能力和效率。
2.2 医保支付改革:推行按病种付费、按病种预付款等方式,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
2.3 人材培养与管理:建立科学的人材培养体系,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2.4 服务质量提升:加强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医疗质量评价等制度,提高医疗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2.5 科研创新和技术引进:加强医院的科研创新能力,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
3. 公立医院改制的优势和挑战3.1 优势:改制后的公立医院能够更好地发挥公益性质,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引入社会资本能够增加医院的投入,提高医疗设施和技术水平。
3.2 挑战:改制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包括医院管理体制改革难度大、医药分开改革发展缓慢、医患关系调整难点等。
4. 公立医院改制的国际经验借鉴4.1 发达国家的经验:如英国的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等,可以为我国公立医院改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4.2 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如新加坡的医疗保健体系、韩国的医疗服务体系等,可以为我国公立医院改制提供有益启示。
5. 公立医院改制的前景和展望5.1 公立医院改制将进一步推动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5.2 公立医院改制将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资本的充分利用,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可持续性。
公立医院改制
公立医院改制公立医院改制是指将原本由政府直接管理的公立医院转变为具有更高度自治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医疗机构。
这一改制旨在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一、改制目的和意义公立医院改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下存在的问题,包括医疗资源浪费、医疗服务不足、医患矛盾等。
改制后的公立医院将具备更大的自主权和市场竞争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改制方式和步骤公立医院改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引入社会资本、建立股分制医院、设立医疗集团等。
改制的具体步骤包括:确定改制方案、制定改制计划、开展改制准备工作、实施改制、监督和评估改制效果等。
三、改制后的运营模式改制后的公立医院将更加注重市场竞争,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可以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
同时,改制后的医院还可以通过合作与联盟,共享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
四、改制带来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公立医院改制过程中会面临一些挑战,如员工的抵触情绪、管理体制的转型、资金的筹措等。
针对这些挑战,可以通过加强沟通与培训,提高员工对改制的理解和支持;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逐步实现管理体制的转型;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解决资金筹措问题。
五、改制后的效果评估改制后的公立医院应进行效果评估,包括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医患关系改善等方面。
评估结果可用于调整改制策略、完善改制方案,进一步提高医院的运营效果。
六、国际经验和启示公立医院改制在国际上已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如英国的国民医疗服务体系改革。
从这些经验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如政府应发挥好引导和监管作用,医院应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社会资本应积极参预医院改制等。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改制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旨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改制后的公立医院将具备更大的自主权和市场竞争能力,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公立医院改制
公立医院改制标题:公立医院改制引言概述:公立医院改制是指政府对公立医院进行改革和重组,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和管理水平。
改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一、改制的背景1.1 资源配置不均衡:公立医院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医疗资源浪费和医疗服务质量不高。
1.2 管理体制不合理: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僵化,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医疗技术发展。
1.3 医疗服务不畅: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效率低下,患者就医体验差,就医难题依然存在。
二、改制的意义2.1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制后的公立医院将更加注重医疗质量和患者体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2.2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改制后的公立医院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2.3 提升管理水平:改制后的公立医院将引入市场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
三、改制的方式3.1 引入社会资本:政府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实现公立医院的混合所有制,促进医院管理的市场化。
3.2 强化医院管理:改制后的公立医院可以引进专业管理团队,优化医院管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
3.3 促进医疗技术创新:改制后的公立医院可以加大对医疗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四、改制的挑战4.1 资金压力:改制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对政府和医院都是一项挑战。
4.2 人员调整:改制可能导致医院人员结构的调整,对医护人员可能带来不确定性。
4.3 社会舆论:改制可能引起社会舆论的质疑和反对,需要政府和医院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五、改制的前景5.1 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改制后的公立医院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5.2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改制后的公立医院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5.3 推动医疗改革:公立医院改制将为医疗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经验,推动医疗制度的完善和进步。
总结:公立医院改制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改革举措,旨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和管理水平。
公立医院改制
公立医院改制一、背景介绍公立医院改制是指将原本由政府直接管理的公立医疗机构转变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医疗机构,并引入市场机制和现代管理理念,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公立医院改制旨在解决公立医院存在的问题,如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服务质量不高、管理体制僵化等。
二、改制目标1.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通过改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激发医疗机构的活力,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改制后,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3. 引入现代管理理念:改制后,公立医院将引入现代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医院运营效率。
4. 提高医疗费用透明度:改制后,公立医院将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医疗费用的透明度,减少不合理收费现象。
三、改制方案1. 法人地位转变:公立医院将由政府直接管理转变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医疗机构,独立承担经济责任。
2. 股权结构调整:改制后,公立医院将引入社会资本,通过股权结构调整,实现公立医院的多元化所有制。
3. 建立现代化管理体制:改制后,公立医院将建立现代化的管理体制,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提升管理水平。
4.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制后,公立医院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5. 加强财务管理:改制后,公立医院将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提高医疗费用的透明度,减少不合理收费现象。
四、改制效果评估1. 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改制后,公立医院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激发医疗机构的活力,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对改制后的医院进行评估,可以客观评价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情况。
2. 医疗资源配置优化:改制后,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对改制后的医院进行资源配置评估,可以评估资源配置的优化情况。
3. 管理水平提升:改制后,公立医院将引入现代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医院运营效率。
公立医院改制
公立医院改制一、背景介绍公立医院是国家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广大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责任。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增加,公立医院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医疗资源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管理体制不合理等。
为了提高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医疗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公立医院改制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改制目标公立医院改制的目标是建立现代化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强医院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满足广大群众对优质医疗的需求。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确保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合理的医疗资源;2. 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3. 推动医疗服务的创新发展,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4. 加强医院与社会各方面的合作,促进医疗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发展。
三、改制方案公立医院改制需要综合考虑医疗服务的需求、资源配置、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因素,制定合理的改制方案。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改制方案:1. 建立现代化管理体制公立医院改制的第一步是建立现代化的管理体制。
可以引入医院管理专业人才,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沟通,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2. 改善医疗资源配置公立医院改制的关键是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
可以通过建立医疗资源调度中心,统一管理和调配医疗资源,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平分配。
此外,可以引入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
3. 强化医院与社会各方面的合作公立医院改制需要与社会各方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医疗服务的创新发展。
可以与大学、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医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店等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4.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公立医院改制的核心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可以通过建立医疗质量评估体系,对医疗服务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医院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立医院改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有关问题郑雪倩建国初期,人民政府接管了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所开设的医院,变国民党政府办的医院为人民政府的医院,同时,为了尽快改变新中国缺医少药,疾病丛生,人民健康水平十分低下的局面,又在各地、各种企事业部门和军队兴建了一批医院,从而形成了我国医院所有制结构的基本框架——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医院。
随着国家经济的恢复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逐步将原有的私立医院过渡为全民所有制医院,将个体医院改造为集体性质的联合医院,而在广大农村,则依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力量,办起了一批集体性质的医疗保健机构。
至此,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全民所有制为主、集体所有制为辅的防治结合的城乡医疗卫生网络,非公有制的医疗机构则不复存在。
这种以单纯福利性事业和计划经济管理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医院,使我国医院所有制日趋单一化,虽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国家独办医院方式,超越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增加了国家的财政经济负担。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医院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从宏观上来看,此种局部性的、试探性的改变,并不足以使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所存在的问题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在2003年7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打破条块分割,合理配置卫生资源,要通过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培育健康产业发展。
这就为如何建立健全适应市场要求的经营运作机制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发展目标,但由于我国目前所颁布与实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公立医院改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没有规定或规定不够清晰,加之医院管理层对改制相关问题的陌生,因此,笔者欲站在公立医院的角度上,对改制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在此作一个粗陋的梳理,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为我国现今所开展的公立医院改制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公立医院在改制过程中涉及到的关于产权的相关问题产权,是在我国公立医院改制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先决性问题,明晰了公立医院的产权——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医院改制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产权的概念、主体、客体及其交易的内容和方式所谓产权是指:财产所有权以及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经营权、使用权等财产权。
按照产权资产的形态,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产权两种。
根据产权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产权的主体是指享有或拥有财产所有权或具体享有所有权某一项权能以及享有与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利的人(自然人、法人)、单位、组织和国家。
产权的客体是指产权权能所指向的标的,是产权主体可以控制和支配或享有的具有文化、科学和经济价值的物质资料以及各类无形资产。
如前所述,产权是一项具有财产性的权利,因此,根据其自身的性质,其价值上的体现必须通过交易来完成,所以,这就涉及到了产权的交易内容及交易方式的问题。
产权的交易是指财产所有权及相关经营权、财产使用权通过市场进行有偿转让的经营行为。
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产权交易是一种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的商品经营活动;②产权交易属于产权经营活动,其经营主体是企业财产所有者或拥有者的代理者;③产权交易在内容上可以分为两个不同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财产所有权的转让;第二层次是保持财产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财产经营权转让。
产权交易的方式包括:收购、兼并、租赁经营、承包经营、委托经营、出售、股份转让和嫁接外资等。
2、产权交易的方式在公立医院改制过程中的体现结合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改制过程中的具体实践,产权交易的方式在公立医院改制过程中有如下体现:1. 合作经营制:以政府集体和内部职工共同出资为前提条件,同时吸纳社会和个人股金共同办院,可以新建医院,也可以在原国有医院基础上改造,吸取股份制管理办法,实行劳动联合为主,资本为辅的经营管理形式。
2. 外商、港商、台商及国内大公司投资,兴建医院或收购国有医院,引入全新的管理机制。
3. 资产转让(1) 将医院整体或部分资产,通过招投标的形式,转让给职工个人所有或个人经营。
(2) 部分转制:资产评估确认后,通过招投标,整体转让给职工个人,建立新型劳动聘用关系,转让所得资金主要用于退休人员剥离支出,支付职工补偿金及偿还债务。
(3) 对所有资产进行公开转让,医院成为独立法人实体,在编职工一律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转让价款除去改制成本后,专项用于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遗留问题处理;(4) “动产买断,不动产租赁”,将医院固定资产租赁给经营者使用,经营者享有节余的经营收益,承担经营风险。
3、公立医院在改制过程中涉及到产权问题时所应注意的事项公立医院在改制前、改制过程中以及改制完成后均会涉及到产权问题。
改制前,所涉及到的产权问题是改制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改制过程中所涉及的产权问题以及对产权问题的相关处理,又决定了改制过程结束后,经过改制的公立医院在法律上的地位和性质以及其在改制后如何运作的问题,而在改制后对于产权问题的相关处理则决定了经过改制后的公立医院的命运问题(注:对于改制后所涉及到的产权问题,笔者将放在其他问题中阐述)。
因此,产权以及围绕着产权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公立医院改制过程中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
具体而言,公立医院在改制前及改制过程中可能涉及到产权这一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在改制前,公立医院应将其自身自有的产权进行初步的项目及数量上的统计;在改制前,公立医院如此作为是为在改制过程中对其自有的有形或无形资产做好进行评估、验资、界定产权的准备。
(2) 在改制过程中,将自有的资产(有形或无形)委托有执业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根据现行的《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在对资产进行评估时,除非国有资产外,资产评估的一般程序为:a、申请并办理资产评估立项手续(受理申请的部门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b、委托有执业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c、申请并办理资产评估报告的确认手续;(3) 在资产评估完毕后,公立医院可以根据自身改制的方案,划分合理的股份并招募股金;公立医院的改制,其终极目的是摆脱现有不合理的医疗体制对自身发展的束缚,以便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已被理论及实践所证实的能够较好的适应市场环境的主体则是具有资合性质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制或即具有资合性质又具有人合性质的有限责任公司制的法人,根据公司法的相关理论可以看出,以上两种不同性质的法人之所以能够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其明确的股权划分以及由股权所决定的相关派生权利的符合科学的行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资产评估完毕后,股权的划分及由股权划分完毕后所进行的招募资金等活动,对公立医院改制后所成立的法人的正常运作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二、公立医院改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投资与融资的问题1、投资与融资的概念所谓投资,是指以收回现金并取得收益为目的而发生的现金流出。
例如,购买政府公债,购买企业股票和债权,购置设备,兴建工厂,开办商店,增加一种新产品等,都会涉及到货币性流出,并希望取得更多的流入。
根据当前的实践及理论,对于投资这个概念,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概念,当然其外延也就有所不同,结合公立医院改制的客观情况来看,笔者以为,在公立医院改制过程中所发生的投资,可以将其放在风险投资的范畴内考虑。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在我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其实把它翻译成创业投资更为妥当。
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
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一种权益资本。
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
从运作方式来看,是指由专业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方式。
结合我国目前医疗卫生体制的情况来看,在公立医院改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关于投资的问题,将其放入广义概念上的风险投资中去考虑,是具有可行性的,并且,扩大投资概念的外延,可以直接导致公立医院改制过程中融资渠道的多样化,有利于我国公立医院改制的进行。
所谓融资,是指具有经营权利能力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向社会有偿筹集资金的活动,包括各种股票、债权等有价证券的发行、转让及其他各种形式的集资活动。
2、投资与融资的方式由投资的概念及当前的实践来看,在公立医院改制过程中,外界对公立医院进行投资的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 托管;公立医院委托民营企业进行管理,引入有效的现代或企业化医院管理模式,但其所有制不变,只是由托管机构配置相关人员等,结合当前各地实践中的改制方式,笔者认为,此种方式属于一种过渡性质的投资方式,因为相较于其它投资方式而言,此种投资方式的利润不高,并且,结合我国目前医疗卫生体制及明晰公立医院改制的程序性法律、法规和政策缺位的客观情况来看,极易造成一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结合2003年7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的主旨,此种投资方式的“历史使命”业已完成。
(2) 公立医院被收购;此种投资方式,在实践中一般表现在企业医院的改制过程中。
原因在于这些医院人或者人员较少,或者历史包袱不重、或者是投资者考虑到新建一医疗机构的难度和风险等等。
(3) 建立合资或合作医院;此种投资方式的优点在于,有明确的法律规章,投资方的权利义务与中方的权利义务有章可循。
(4) 建立股份制或有限责任制公司;此种投资方式,可扩大公立医院的规模,增加公立医院的资本,使公立医院更好的适应市场环境,并且,结合各地的做法来看,笔者相信此种改制方式将会成为我国公立医院改制的主流。
融资与投资一样均属于经济活动范畴内的术语,一般来讲企业融资的方式有很多种,并且,企业的大多数融资方式也是可以被公立医院拿来所用的,但笔者认为,不管是公立医院改制前还是公立医院改制后,医院所固有的性质决定了它永远也不可能完全等同于其他市场经济的主体,因此,笔者以为,适用于企业的融资方式,并不一定均适用于公立医院改制的过程之中。
从大的方面来看,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指,不经金融机构等媒介,由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直接以最后借款人的身份向最后贷款人进行的融资活动。
间接融资是指,通过金融机构等媒介,由最后借款人向最后贷款人进行的融资活动,如企业向银行、信托公司进行融资等等。
细分起来,公立医院改制过程中可以实施的融资渠道还包括:(1)代理融资;代理融资是指,具有经营权利能力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将应收帐款卖给商业银行或专业代理融通公司,由它们代收帐款,并预先向法人或其他组织垫付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