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公开课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之奥秘教学设计教学课例
长方形周长教案(公开课)
长方形周长教案(公开课)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我们经常需要测量和计算物体的周长。
本节课将通过探究长方形的周长,让学生掌握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章:探究长方形周长2.1 教学内容(1)长方形的周长是指什么?(2)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2.2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
2.3 教学步骤(1)让学生带来生活中的长方形物体,进行观察和交流。
(2)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的特点,如对边平行且相等。
第三章:实践操作3.1 教学内容让学生动手测量和计算长方形物体的周长。
3.2 教学方法采用分组实践、竞赛的方式进行。
3.3 教学步骤(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长方形物体进行测量。
(2)引导学生使用尺子、剪刀等工具,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
(3)根据测量结果,计算长方形物体的周长。
(4)各小组汇报并展示计算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第四章:拓展与应用4.1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长方形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4.3 教学步骤(1)教师呈现一个实际问题案例,如:“一块长方形土地,长为8米,宽为5米,求该土地的周长。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解决该问题。
(3)各小组汇报并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1 教学内容5.2 教学方法5.3 教学步骤(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解决与周长相关的问题。
第六章:巩固练习6.1 教学内容通过一系列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6.2 教学方法采用个体练习、小组互评的方式进行。
6.3 教学步骤(1)教师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一、引言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掌握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学生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教案将以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为基础,结合实例和实践操作,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方式。
二、知识概述1. 长方形的定义与特点:长方形是指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且相邻两边长度不同。
长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线相等。
在数学中,长方形是一种很常见的几何图形。
2. 周长的计算公式与实例:周长是指围成一个封闭图形的边的长度之和。
对于长方形来说,它的周长等于长和宽长度之和的两倍。
即周长 = 2 × (长 + 宽)。
以长方形ABCD为例,其中AB为长,BC为宽,周长等于2 × (AB + BC)。
举个例子,假设长方形的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可以计算出周长为2 × (5+ 3) = 2 × 8 = 16厘米。
3. 面积的计算公式与实例:面积是指封闭图形所围成的区域的大小。
对于长方形来说,它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即面积 = 长 ×宽。
同样以长方形ABCD为例,面积等于AB乘以BC。
举个例子,假设长方形的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可以计算出面积为5 × 3 = 15平方厘米。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长方形的特点。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激发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长方形的视频、展示长方形的图片或实物等方式,引起学生对长方形的兴趣和好奇心,并进行简单的引导提问,如:“大家有没有见过长方形?你们能说说长方形的形状特点是什么?”等。
《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教学设计
《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熟记长方形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2.在探索长方形变式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关系过程中,思考周长或面积变化的原因,发现图形变化过程中,周长与面积的变化;3.能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对他人的观点提出质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复习巩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2.在研究的过程中掌握长方形变式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探究中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他人的观点提出质疑。
【教学过程】一、课前互动,寻思考的方向师:同学们,你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吗?生: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师:那你还记得什么是周长吗?拿出你的数学书,描一描数学书封面的周长?生上台描,并总结: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师:那谁会表示出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呢?生动手摸一摸,并总结: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二、唤醒旧知,明思考的起点师:出示长方形生1:需要知道长和宽。
生2:我也需要长和宽的信息。
师:出示:20cm、30cm ,标出长和宽,请先解决周长问题。
生:(30+20)×2=100(cm)追问:你是怎么想的?(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师:再来解决面积。
生:30×20=600(cm2)(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师:再在这个长方形纸里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你觉得该怎样剪?(学生上台操作演示)追问:为什么这样剪下来的就是正方形?(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及时补充)这个正方形和剩下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又分别是多少?动手算一算。
(学生口答,教师板演)三、操作探究,扩思考的空间(一)周长增加,面积不变师:这两个的周长总和与面积总和与原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比较,变了吗?为什么?生1:周长增加,面积不变。
生2:周长多出两条边。
生3:周长增加了正方形的两条边长。
……(二)周长不变,面积减少师:出示图形(图1)独立计算这个图形的周长,说说你的方法。
《长方形周长》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化。
3. 在测量、计算、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周长,那么什么是图形的周长的?生: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师:完全正确,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图形的周长。
板书:长方形的周长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图形的周长这一知识,为本节课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1. 长方形的周长。
师:要想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就要知道它每条边的长度,我们先来量一量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多少?生: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
师:利用长和宽算出长方形的周长,一会请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师:谁来说一说?生1:我是把4条边的长度依次加起来:5+3+5+3=16(厘米)。
生2:因为长方形有2个长和2个宽,所以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5×2+3×2=16(厘米)。
生3:先把1个长和1个宽加起来,再乘2:(5+3)×2=16(厘米)。
设计意图: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体现策略的多样性。
2. 正方形的周长。
师:要想计算正方形周长,我们需要知道什么?生:需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是多长。
师:快测量一下。
生:正方形的边长是3厘米。
师:利用边长算出正方形的周长,一会请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师:谁来说一说?生1:我是把4条边长依次加起来:3+3+3+3=12(厘米)。
生2:因为长方形有4条边长相等,所以用边长乘4:3×4=12(厘米)。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关系》公开课教案
师:观察这4种方案,有关数据,你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学生的回答有:
生:它们的半周和周长一样。师:为什周长相等?你是如何发现的?(都是由16根小棒围成的,所以周长相等)为什么半周也是相等的呢?(都是用了8根小棒)
师:什么是不相等的?
情
景
创
设
与
程
序
安
排
生:周长相等他们形状和面积不同(虽然他们周长一样,但面积却不同)
(二)、动手操作、自主发现
1、蓝兔想在家门口用16m长的篱笆,在空地上围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鸡舍,想一想,可以怎样围?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帮蓝兔?光用脑子不太好想这样:
(1)、一根小棒代表1m。用16根小棒代替16m长的篱笆。
(2)、在桌面围出长方形(或正方形)。
(3)、一边摆,一边在练习本记录下它们的长、宽、周长和面积都是多少。
南平市实验小学活页教案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姓名
张燕
学科数学Leabharlann 年级三周次
第14周
周课时说明
研讨课
项目
内容
备注
教学
内容
长方形的面积与周长关系
教学
目标
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关系。
2.知道几个长方形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长与宽越接近,面积则越大。
3、学会数学的思考方法,学生通过列举的方法学会有序思考,学会根据一定的目的,观察比较,发现规律,能够面对大量的数据,动脑观察,初步猜测,并知道用计算的方法验证结论是否正确,或者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形成自己的推断,并且能够用小。
4、不计算你能比较这两个算式的大小吗?
16×9 19×6
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的周长》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中,小组合作环节充分体现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取长补短,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反思与评价助力学生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给予积极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反思与评价机制,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长方形国王为什么烦恼?”“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勇于探究的精神。
3.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三)小组合作
4.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反思与评价,使学生在反思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形状吗?”“这个形状有什么特点?”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个形状是长方形,它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长方形物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利用实物、教具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各自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深度探究》(教案)
《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深度探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概念;2. 学生能够对给定的长方形,求出它的周长和面积;3. 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联系起来。
二、教学重点1. 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概念;2. 长方形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教学难点1. 怎样理解和应用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概念;2. 怎样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联系起来。
四、教学方法1. 指导式教学方法;2. 讨论式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通过观察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Q1:这是个什么图形?Q2:有哪些特征?Q3:如何求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2. 深入学习接下来,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和讨论,深入介绍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包括:(1)长方形的定义和特征;(2)长方形的周长定义和公式C=2(l+w);(3)长方形的面积定义和公式S=l×w。
3. 练习与探究教师出示一些长方形的图片,让学生通过测量的方法求出其周长和面积,并记录在表格中。
接着,教师展示另外一个表格,让学生来填写每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然后让学生讨论,如何通过已知的长方形的周长求出它的面积?4. 引导性学习接下来,教师通过一些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对应关系:Q1:当长方形的长度固定时,宽度越大,面积会怎样变化?Q2:当长方形的宽度固定时,长度越大,面积会怎样变化?Q3:当长方形的面积固定时,周长会怎样变化?5. 拓展探究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长方形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例如:(1)当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时,如果要使面积最大,长和宽应该如何选取?(2)当长方形的面积一定时,如果要使周长最小,长和宽应该如何选取?6. 小结最后,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结,并让学生表达他们的收获。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们对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通过不同的方法,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联系起来。
长方形周长教案(公开课)
长方形周长教案(公开课)第一章:长方形周长的概念1.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矩形桌布、矩形操场等,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的特点,引出长方形周长的概念。
1.2 讲解:长方形周长是指长方形四条边的总长度。
用字母C表示周长,单位通常为米、厘米等。
1.3 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见到的长方形周长的应用,如测量教室墙壁的长度等。
第二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2.1 导入: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
2.2 讲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为:C = (a + b) ×2,其中a和b分别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
2.3 互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这个公式计算给定长方形的长度和宽度。
第三章:长方形周长的应用3.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如园林设计、服装设计等,引导学生了解长方形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2 讲解:长方形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围栏长度、设计衣服尺寸等。
3.3 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长方形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实际操作。
第四章:长方形周长的拓展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周长与其他几何图形周长的关系。
4.2 讲解:长方形周长与正方形周长、三角形周长等其他几何图形周长的关系。
4.3 互动:让学生进行探讨,如何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应用到其他几何图形第五章:长方形周长的练习与巩固5.1 导入: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5.2 讲解:解析练习题,引导学生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技巧。
5.3 互动: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批改,巩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长方形周长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周长与其他几何图形周长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第六章:长方形周长的实际问题解析6.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如一个长方形草坪的周长是多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6.2 讲解: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最新5篇)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最新5篇)《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探究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巩固旧知,导入课题。
1.什么叫做周长?2.同桌摸一摸课桌的周长。
3.长方形的长边和短边分别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复习巩固,为后面学习做准备】二、探索交流,学习新知。
1.出示篮球场图(图略):2.指出长方形篮球场的长和宽。
3.学生探究⑴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要计算篮球场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想怎样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⑴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计算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有哪些方法?⑴全班汇报:长方形的四种算法。
⑴思考: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4.算法概括,总结建构。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你认为哪一种算法更简单?(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1、用简便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比较三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2、想想做做:(1)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分米,宽4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
花边长多少分米?(2)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3、动脑筋:4、思考探究:要用一段铁丝围成一个长5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
这段铁丝的长度是多少分米?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让学生大胆发言】五、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篇二一、学习目标1、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4.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长方形周长教案公开课
长方形周长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概念,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长方形模型、直尺、剪刀。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长方形模型,直尺,剪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个长方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的特点,并提出问题:“请大家想一想,如何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2. 新课讲解:(1)教师讲解长方形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
(2)教师讲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示范操作,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3. 学生操作:(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课堂练习:(1)教师出示一组长方形模型,让学生计算它们的周长。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评价。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提醒学生注意计算过程中的细节。
(2)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家后测量并计算自己房间墙壁的长和宽,计算出房间的周长。
2. 学生通过家长或互联网搜集有关长方形周长的实际应用案例,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长方形周长概念的理解、计算方法的掌握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的体现。
2. 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学生分享、教师观察。
3. 评价标准:a. 课堂练习:正确计算长方形周长,答案准确无误。
b. 课后作业:能够准确测量并计算出房间的周长,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c. 学生分享:能够找到并理解长方形周长的实际应用案例,分享内容具有启发性。
d.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意识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周长和面积结合的教案
小学数学周长和面积结合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并知道如何计算。
2.能够掌握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3.了解周长和面积的关系,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二、教学重点1.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周长和面积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面积的计算方法。
2.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周长和面积。
四、教学内容1.引入:通过小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图形的名称和性质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学习周长和面积的概念:(1)周长的概念:边界上的长度称为周长,周长通常用“P”表示。
(2)面积的概念:一个平面图形所围成的区域称为该图形的面积,面积通常用“A”表示。
3.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1)正方形:正方形的每条边都相等,周长=4×边长,面积=边长×边长。
(2)长方形:长方形的相邻两边分别相等,周长=2×(长+宽),面积=长×宽。
4.练习:通过图形计算周长和面积。
5.运用:通过图形,将周长和面积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例如围栏、房子的地基等。
6.总结:重点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包括周长、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周长和面积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1.板书法:通过画图、写公式等方式进行讲解。
2.探究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计算和实验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积极探究学习。
3.互动式教学法:通过举手答题、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帮助学生自主掌握知识。
六、教学评估1.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考核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掌握情况。
3.互评:通过互评的方式,让学生互相检验、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七、教学结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灵活运用周长和面积的知识,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实际应用的学科,其中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和技巧。
在小学四年级阶段,孩子们开始接触更加具体和有趣的数学内容,如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掌握这些概念对于孩子们日后学习数学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都至关重要。
二、认识长方形1. 描述长方形长方形是一个拥有两对相等且平行边的四边形。
其中,相邻两条边是平行且相等的,而相对两个角也是相等的。
2. 认识周长周长是指围绕一个封闭图形所需的长度。
在计算周长时,我们只需要将所有边的长度相加即可。
三、计算长方形的周长1. 公式推导对于给定一个长为a,宽为b的长方形来说,它的周长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推导得出:C = 2a + 2b。
其中C表示周长。
2. 解题示例例如,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度为5米,宽度为3米,则其周长可以通过以下计算步骤得出:C = 2 × 5 + 2 × 3 = 10 + 6 = 16米四、认识长方形的面积1. 描述面积面积是一个封闭图形所占据的区域大小。
在计算面积时,我们通常使用单位平方来表示。
2. 公式推导对于给定一个长为a,宽为b的长方形来说,它的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推导得出:A = a × b。
其中A表示面积。
3. 解题示例假设一个长方形的长度为4米,宽度为6米,则其面积可以通过以下计算步骤得出:A = 4 × 6 =24 平方米五、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1. 关系解释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当我们保持一个边不变时,改变另一条边的长度,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
2. 解题示例如果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20米,则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取值计算其可能的面积。
例如:当长度为5米时,宽度为5米,此时面积为25平方米;当长度为6米时,宽度为4米,此时面积也是24平方米;当长度为7米时,宽度为3米,此时面积为21平方米。
长方形周长教案公开课
长方形周长教案公开课第一章:长方形周长的概念1.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长方形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发现长方形物体有什么特点吗?”1.2 讲解:解释长方形周长的定义,即长方形四条边的总长度。
1.3 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见到的长方形物体,并计算它们的周长。
第二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2.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提问:“你们知道长方形周长是怎么计算的吗?”2.2 讲解:介绍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即长方形的长加上宽,再乘以2。
2.3 互动:让学生分组讨论,用纸张模拟长方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
第三章:长方形周长的应用3.1 导入:提问:“长方形周长在生活中有哪些实际应用呢?”3.2 讲解:举例说明长方形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围栏、地毯等的长度。
3.3 互动: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长方形周长的应用场景,并计算其周长。
第四章:长方形周长的扩展4.1 导入:提问:“除了长方形,还有哪些图形的周长可以进行计算?”4.2 讲解:介绍其他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如正方形、三角形等。
4.3 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其他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进行实际计算。
第五章:长方形周长的综合练习5.1 导入:提问:“你们掌握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了吗?”5.2 练习:给出一些长方形周长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5.3 讲解: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纠正错误并解释疑惑。
第六章:长方形周长的实际测量6.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际的长方形物体,如教室的长方形黑板,提问:“我们如何测量这个长方形黑板的周长呢?”6.2 讲解:演示如何使用尺子和卷尺测量长方形物体的长和宽,并计算周长。
6.3 互动:让学生分组,选择教室内的长方形物体进行实际测量,并计算周长。
第七章:长方形周长的变形问题7.1 导入:提问:“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发生变化,周长会如何变化呢?”7.2 讲解:通过示例,讲解长方形周长如何随着长和宽的变化而变化。
7.3 互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改变长方形的长和宽,观察周长的变化。
小学数学《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之奥秘》(课例)(2021年小学数学北师大版)
《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之奥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最大。
2、知道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最短。
3、学会数学的思考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知规律与奥秘。
教学重难点:探索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最大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考方法。
探索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最短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1、动画课件。
2、每组16根小棒,16个正方形,等大的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揭示课题2、故事引入《阿凡提和巴依老爷》的新故事一:师:今天我们来讲一个阿凡提和巴依老爷的故事。
一位穷苦的农民看中了巴依老爷家的一块地,他拿着自家的10个金币去找巴依老爷买地种田,巴依老爷看到10个金币两眼发光,可是他又不愿把自家的地就这么给别人,于是他对农民说:“这里有一根16米长的牛皮绳,我用它围了一块长方形的地,只要你用这根绳子围出的地比我围的地大。
我就把那块地送给你。
”他想了想,想到去找阿凡提来帮忙。
他找到了阿凡提,阿凡提摇摇脑袋,灵机一动,胸有成竹的说,你随我一起去,保准让你买到那块地。
农民跟着阿凡提来到了巴依老爷面前,阿凡提拿起这16米长的牛皮绳,围出了一个大大的方形的地。
巴依老爷瞅见了大呼,哎呀,这次我可亏大了。
二、经历拼摆,探索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阿凡提最终围成的是怎样的一块地吗?请你们动动手,用16根小棒代表16米长的牛皮绳,围成一个方形的地,看看你们有几种围法。
(请小组分工合作,并做好记录)小组活动一:1、如果1根小棒长是1米,请用16根小棒,围出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可以围成几种?围成的形状周长(米)面积(平方米)预设:16根小棒可以摆成四种不同的方形。
长(米)7 6 5 4宽(米) 1 2 3 4围成的形状长方形长方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米)16 16 16 16面积(平方米)7 12 15 16总结发现: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与宽的长度越接近,面积就越大,其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优质课《长方形周长和面积》教学实录
优质课《长方形周长和面积》教学实录优质课《长方形周长和面积》教学实录课前交流: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猜老师最喜欢什么样的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知探讨。
1.围长方形。
师:(教师出示一根铁丝)“同学们,你能猜出这个铁丝大约多长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猜铁丝的长度)大概是30厘米;大概是20厘米师:如果用这根24厘米长的铁丝围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你会围吗?把你想围成的长方形在画有格点的纸上画出来。
(学生尝试画周长上24厘米的长方形)师:画完的同学验证一下你画的长方形周长是否使4厘米。
2.提出猜想师:刚才同学们用这根铁丝围成了多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同学们猜想一下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会是怎样的?生:应该是一样的。
师:请说说你的理由,你怎么想到的?生:猜的。
师:由周长相等猜到面积也相等。
(教师板书这个结论)(潘老师的这个猜想唤醒了学生的了解学生的原始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学生的这种认知冲突认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是学生学习难点,突出里教师教学的必要性)二、举例验证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这个结论呢?生:画两个周长都是是24厘米,但长和宽不一样的长方形,计算他们的面积,然后比较面积是否相等。
师:同学们刚才已经画了一个长方形,下面再画一个长方形,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再比较。
(学生画图并计算、比较)师:请前后四个同学相互交流一下你的结论和理由。
师:意见一致吗?小组1汇报:这个结论的是错的。
因为,我们画了一个长9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27平方厘米;我们又画了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32平方厘米。
他们的周长都是24厘米,但是面积却不相同,所以这个结论是错的。
小组2汇报:(用长7厘米,宽是5厘米的长方形与长10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进行验证)师:同学们还要举例子吗?举几个例子就够了?师:认为举一个例子就可以的举手,两个例子的……师:要验证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只要举一个例子就够了。
《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深度探究》(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深度探究一、教学目标•能够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能够利用已知的周长或面积计算长方形的其他属性;•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利用已知的周长或面积计算长方形的其他属性。
三、教学难点•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案例引入法;•图像表达法;•课堂讨论法。
五、教学流程1. 案例引入在教学开始时,讲师可以通过事例引入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问题,例如:啊明家要铺地毯,他的房间是一个长方形,长是3米,宽是2米。
他要出多少钱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出房间的面积以及铺地毯需要的费用。
2. 图像表达在引入了问题后,讲师可以通过绘制图像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长方形的性质。
例如,在黑板上绘制一个长方形,然后让学生测量其周长和面积。
3. 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在学生理解了长方形的性质后,讲师可以教授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这里可以让学生试着自己推导出计算公式,也可以直接给出公式。
4. 利用周长或面积计算长方形的其他属性当学生掌握了计算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技能后,讲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已知周长或面积计算长方形的其他属性,例如计算长或宽。
5. 课堂讨论在讲授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后,讲师可以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推理。
例如:校园外的草坪是一个长方形,长为80米,宽为60米。
学校需要把它围起来,请问需要多少根篱笆?这种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推理和计算来获得答案,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六、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可以通过练习题和考试等方式进行。
例如,可以出一些长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上来,然后通过评分来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同时,可以设置一个考试,检验学生对于长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授课可以通过案例引入、图像表达、计算方法讲解、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
《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深度探究》教案
一、教学内容
《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深度探究》教案,本节课将深入探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面积》中的长方形周长与面积计算方法。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复习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2;
2.探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
3.学会运用周长与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1)对长方形周长公式的理解与应用:学生可能会对周长公式的来源和推导过程产生疑问,难以理解周长与边长之间的关系。
解决方法:通过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周长公式。
(2)长方形面积单位换算: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混淆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要了解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基本概念。长方形周长是指长方形四条边的总和,而面积则是长方形内部的大小。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程计算中具有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我们要给一块长方形的地毯周围加上边缘,就需要计算其周长;而要给这块地毯铺上材料,就需要知道其面积。这个案例展示了周长和面积在实际中的应用。
3.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与抽象思维能力,能对不同长方形进行比较,归纳出其周长与面积的规律;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长方形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提升表达与倾听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与应用:使学生熟练掌握C=(a+b)×2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联系》教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关系》教学设计广州从化市西宁小学李淑仪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P81第10题。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加深对周长、面积概念的理解。
2、进一步正确、熟练地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3、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概括,使学生明确长、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关系:周长长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大;当周长一定时,长宽越接近,面积越大,长宽相等,即是正方形时,面积最大;面积相等时,长和宽越接近,周长就越小,反之,周长则越大。
4、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周长和面积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自主发现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联系,并用准确语言加以概括教学准备:白板、file:///E:/数学互动教学软件-基教版/Illumination/maths/imaths36/gradespre-k-2/gradespre-k-2_03/eexamples/cha p4/4.2/index.htm#applet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单独学习过周长,单独学习过面积了,那你们会区分它们了吗?现在老师在点子图上画一个长方形,请问这个图形的周长是指哪里?面积是指哪里?师:周长与面积是有区别的,但它们之间又存在一些关系,那会有什么关系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它们的关系吧!(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活动一:周长长的长方形,面积一定大吗?(一)创设问题情境1、屏幕显示图片:同学们,唐僧师徒经过艰辛终于取得真经回来,师傅为了奖励三个徒弟,拿出一些土地让三个徒弟盖房子,只见师傅拿出两根长短不一的绳子:一条20米,一条24米,让他们先用绳子在空地上围出一块地给自己建房子,孙悟空三人可高兴了。
如果让你来帮它们围,你会怎么围呢?同学们可分小组讨论一下。
2、学生自由猜想。
3、根据学生的猜想,师提问归纳:周长长的长方形,面积就大。
4、提问小结:是不是周长长的长方形,面积就大呢?我们需要进一步的证实。
《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设计-2019年精选文档
《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14 页《整理与复习》第17 题。
[ 教材简析 ] 《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114 页《整理与复习》第17 题的一个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基础上所安排的一节数学实践课。
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与宽越接近时面积就越大,长与宽相等(正方形)时面积最大”的知识规律。
同时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从而体验探究的愉悦。
[ 教学目标 ]1.加深对长方形(包括正方形)周长、面积概念的理解,巩固长方形(包括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知识。
2.学生自主地进行实践探究,发现“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与宽越接近时面积就越大,长与宽相等(正方形)时面积最大”的知识规律。
3.经历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体验探究的愉悦。
4.通过合作和交流,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记录、整理、观察、总结的能力。
5.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 教学重点 ] 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当周长一定时,长宽变化引起面积变化的规律,能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 教学难点 ] 发现当长方形周长一定时,长宽变化引起面积变化的规律。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教学课件,活动单。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已学了长方形的哪些知识?2.让学生说说周长和面积的公式。
3.导入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究 --- 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板书课题)4.谈话:在探究之前,我们先来做个热身运动。
课件出示:(1)一个长方形长是 3 厘米,宽是 2 厘米,它的周长是,面积是。
学生自主读题、解答。
(2)用一根长 20 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如果长是9厘米,那么宽是多少厘米?学生解答后启发: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9=18 20 - 18=2 2÷2=1提问:这里的20 表示什么?引导:有不同的想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2=10 10 -9=1引导小结:“已知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长,要求宽是多少”可以先用周长除以 2 算出长加宽的和,再用和减去长得到宽。
联结三年级上册周长的相关知识开发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整合课的课例研究
联结三年级上册周长的相关知识开发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整合课的课例研究课例研究: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整合教学一、引言周长和面积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两个概念是他们几何学习的重要基础。
本课例将通过整合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教学,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两个概念,并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2.掌握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知识。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本课例将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关系,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将让学生亲手制作一个长方形,通过观察和测量,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接着,我们将引导学生计算自己制作的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进一步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
最后,我们将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操场的周长和面积,以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和提问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关系。
2.制作长方形:学生动手制作一个长方形,通过观察和测量,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3.计算周长和面积:引导学生计算自己制作的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进一步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
4.解决问题: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操场的周长和面积,以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5.总结与反思: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五、教学反思本课例通过整合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这两个概念,并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计算周长和面积时存在混淆,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巩固。
同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考虑在教学方法和素材上进一步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之奥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最大。
2、知道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最短。
3、学会数学的思考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知规律与奥秘。
教学重难点:
探索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最大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考方法。
探索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最短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
1、动画课件。
2、每组16根小棒,16个正方形,等大的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揭示课题
2、故事引入
《阿凡提和巴依老爷》的新故事一:
师:今天我们来讲一个阿凡提和巴依老爷的故事。
一位穷苦的农民看中了巴依老爷家的一块地,他拿着自家的10个金币去找巴依老爷买地种田,巴依老爷看到10个金币两眼发光,可是他又不愿把自家的地就这么给别人,于是他对农民说:“这里有一根16米长的牛皮绳,我用它围了一块长方形的地,只要你用这根绳子围出的地比我围的地大。
我就把那块地送给你。
”他想了想,想到去找阿凡提来帮忙。
他找到了阿凡提,阿凡提摇摇脑袋,灵机一动,胸有成竹的说,你随我一起去,保准让你买到那块地。
农民跟着阿凡提来到了巴依老爷面前,阿凡提拿起这16米长的牛皮绳,围出了一个大大的方形的地。
巴依老爷瞅见了大呼,哎呀,这次我可亏大了。
二、经历拼摆,探索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阿凡提最终围成的是怎样的一块地吗?请你们动动手,用16根小棒代表16米长的牛皮绳,围成一个方形的地,看看你们有几种围法。
(请小组分工合作,并做好记录)
小组活动一:
1、如果1根小棒长是1米,请用16根小棒,围出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可以围成几种?
填写表格,发现规律
长(米)
宽(米)
围成的形状
周长(米)
面积(平方米)
预设:16根小棒可以摆成四种不同的方形。
长(米)7 6 5 4
宽(米) 1 2 3 4
围成的形状长方形长方形长方形正方形
周长(米)16 16 16 16
面积(平方米)7 12 15 16
总结发现: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与宽的长度越接近,面积就越大,其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阿凡提和巴依老爷》的新故事二:
师:阿凡提想请你们帮他一个忙,你们愿意吗?(预设:愿意。
)
一位牧羊人听说巴依老爷在卖地,他也想去买一块16平方米的地做羊圈,可是巴依老爷提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他说,地可以卖给你,但是,你必须在我这买围羊圈的篱笆,可牧羊人心想,我为了节省金币,我想用最少的篱笆去围这16平方米的地。
同学们,你能帮助他想想要怎样去围这16平方米的地吗?
小组活动二:
2、如果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请用16个正方形,拼出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可以围成几种?
填写表格,发现规律
预设:16个正方形可以拼成三种不同的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