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简介
路遥简介资料
⌛️
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 倡导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 影响后世作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表达
路遥作品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对农村问题的关注
• 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
• 对农村问题的思考与探讨
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
• 反映知识分子的心态与追求
• 对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与探讨
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
• 揭示社会矛盾与问题
• 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探讨
关注知识分子命运
• 反映知识分子的心态与追求
• 探讨知识分子的价值与意义
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 揭示社会矛盾与问题
• 倡导积极向上的精神
路遥作品的人性分析与价值取向
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
探讨人性的复杂与多样
倡导正义与良知
• 倡导积极向上的精神
• 揭示人性中的善良与丑陋
• 强调道德伦理观念
• 强调人的自立与自强
• 路遥是现实主义巨匠,具有独特的文学地位
争议
• 路遥作品在文学风格与创作手法上的争议
• 路遥作品在思想内涵与价值取向上的争议
路遥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研究领域的拓展
• 深入研究路遥作品的思想内涵与价值取向
• 拓展研究路遥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创作手法
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 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如比较文学、文化研究等
• 结合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等多学科视角
研究成果的丰富
• 深入研究路遥作品,丰富文学研究成果
• 对路遥研究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
谢谢观看
Docs
01
《惊心动魄的一幕》
• 反映会现实问题
• 探讨道德伦理观念
02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
路遥生平简介
路遥生平简介路遥(1949—1992)当代著名作家。
陕西清涧人。
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
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
其间在乡下教过书,在县城做过各种临时性工作。
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读书,开始文学创作。
1982年成为专业作家。
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人生》,描写一个农村知识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引起很大反响,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获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奖。
《在困难的日子里》获1982年《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奖。
1991年完成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他的创作大多取材陕西农村,作品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1992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他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更是让人看到了他对文学事业的执着的信心和付出的代价。
路遥与《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全书共三部,100万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便向全国的观众进行连播,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们身临其境,对主人公的命运纠结个没完。
这部书感动了读者,震惊了文坛,感动了中国,1988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多家出版社一版再版。
多年来,一直是各地新华书店的畅销书之一。
路遥为写这部书,度过6年囚徒式的岁月,昼伏夜出,终因积劳成疾,1992年11月,年仅42岁的路遥永远地离开他无限眷恋的世界,一颗闪烁着耀眼光芒的巨星陨落了,令人扼腕痛惜!他短暂的一生在文学上收获了累累硕果,但为之付出了健康和婚姻的昂贵代价。
他英年早逝,固然与遗传基因有关,但毋庸置疑,他长期熬夜伏案超负荷写作,挑战人体极限,是过早离世的罪魁祸首。
而更为残酷的是,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收到法院的离婚判决书。
路遥无愧于文学巨匠这个称号,他是事业上孤独的求索者,高处不胜寒,他为自己钟爱的文学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他不是圣人,他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事业和家庭却不能兼得,事业成功,婚姻失败。
高考作文素材:10句路遥名言,写尽平凡生活中的伟大梦想
高考作文素材:10句路遥名言,写尽平凡生活中的伟大梦想(一)路遥简介路遥中国当代作家,本名王卫国,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等。
他出生于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曾因家庭困难被过继给伯父,1969年回乡务农。
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并开始文学创作。
1991年完成著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路遥也因此获得矛盾文学奖。
(二)名言名句1.即使没有月亮,心中也是一片皎洁。
解读:这个句子适用于“生活”“美好”等主题。
例如,写“生活”时,可以这样用:生活并非总有清风相随、明月为伴,然而即使没有太阳,心中也能一片皎洁。
不因外物得失而盲增悲欢,不为浮名利禄而徒添烦恼,以纯净美好的心灵面向未来,方能乘风破浪、扬帆起航。
2.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
解读:这个句子适用于“成功与失败”“心态”等主题。
例如,写“成功与失败”时,可以这样用:一如路遥所言:“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
”我们总是擅长在逆境中自我鼓励,坚强地迎难而上挑战未知;却往往在胜利中迷失自我,骄傲自满终致失败。
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
顺境之下的自省与谦卑同样是决定能否攀登高峰的重要因素3.只要春天不死,就会有迎春的花朵年年岁岁开放。
解读:这个句子适用于“困难”“希望”等主题。
例如,写“希望”时,可以这样用:这世上万事万物似乎都逃不过衰老、凋零而后化为尘土的命运,然而,只要春天不死,就会有迎春的花朵年年岁岁开放。
躯壳不过是生命的承载体,只要希望还在,就会有理想的火炬朝朝夕夕相伴。
4.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
解读:这个句子适用于“豁达”“挫折”等主题。
例如,写“豁达”时,可以这样用: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现实。
生活的颜色取决于经5.冬天总不会是永远的。
路遥—《平凡的世界》
路遥—《平凡的世界》内容简介《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部小说形式的家族史。
作者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在小说中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的社会生活。
在近十年的广阔背景下,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作者简介路遥1949年—1992年,陕西清涧人。
1973年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
1976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陕西文艺》和《延河》杂志做编辑工作。
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等。
曾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经典语句——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
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不会存留,往往还没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雨中的雪花陡然间增多了,远远近近愈加变的模模糊糊。
城市寂静无声。
隐约地听见很远的地方传来一声公鸡的啼鸣,给这灰蒙蒙的天地间平添了一丝睡梦般的阴郁。
——生活总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间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着,就应该好好的活,思念早逝的亲人,应该更珍惜自己生命的每个时刻,精神上的消沉无异于自杀,生活总是不如人意,但往往是在无数痛苦中在重重矛盾和艰难中,才能使人成熟起来坚强起来,虽然这些东西在实际感受中给人带来的并不都是快乐。
——不婉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的落叶堆满我心间,我已经再不是青春少年。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
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
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
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
演讲稿描述路遥
演讲稿描述路遥路遥,原名杨绛,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以其作品《平凡的世界》而闻名于世。
他生于山西省,成长于乡村,深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路遥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路遥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描绘了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乡村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农村的风土人情,更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善良与丑恶、人生的坎坷与憧憬。
在《平凡的世界》中,他通过对农民家庭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中国农村的苦难与希望,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除了小说创作,路遥还是一位出色的文学评论家和散文家。
他的散文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语言简洁、真挚感人,深受读者喜爱。
他的文学评论作品则展现了他对文学艺术的独到见解和深厚造诣,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路遥的影响不仅停留在文学创作上,他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关注民生问题,呼吁社会关爱弱势群体,为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他的人格魅力和社会责任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
路遥的文学成就为中国当代文学增添了璀璨的一笔,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在中国广受好评,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成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代表之一。
总的来说,路遥是一位具有深刻思想和卓越艺术创造力的文学大师,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和社会关怀。
他的文学成就和社会影响,将会长久地激励着后人,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平凡的世界》文学常识
《平凡的世界》文学常识平凡的世界文学常识《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由西北作家路遥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关于《平凡的世界》的一些文学常识。
1. 作者简介- 路遥(1949年-1991年),山西霍州人,中国当代作家。
- 路遥是中国80年代后期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人民日报》发表连载的长篇小说作家。
2. 内容简介-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描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农村生活的小说。
- 故事主要围绕着山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典型人物、主人公孙少平的成长经历展开。
- 通过孙少平的命运变迁,描绘了农民身世的沧桑与生活的磨难,展现了那个时代农村人民的生活状态与精神境况。
3. 文学特点- 《平凡的世界》以平实与真实的风格和语言描绘了普通人的生活,展现了生活的艰辛、人性的复杂以及社会的变革。
- 作品的人物形象刻画细致入微,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 作品中的情节安排巧妙,情感表达真挚动人,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4. 影响与评价- 出版后,《平凡的世界》受到了国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与赞誉,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
- 作品被认为是中国80年代以后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对于塑造当时社会形象、记录时代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 《平凡的世界》也被改编成电视剧和舞台剧,进一步推广了作品的影响力。
5. 主题与思考- 《平凡的世界》主题鲜明,探讨了人的命运与人性的价值。
- 作品通过孙少平的经历,寄托了对于农民群体与普通人生命的重视,展现了人的尊严与自由的追求。
- 同时,作品也提出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关注,引发了读者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思考和反思。
以上是关于《平凡的世界》的一些文学常识概述,这部作品以其真实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社会触动,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阅读体验,成为经久不衰的文学经典之作。
中国当代作家路遥
中国当代作家—路遥人物简介路遥(1949年〜1992年),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该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后因肝病早逝,年仅42 岁。
人物生平路遥1949 年12 月3日生于陕西省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 岁时被过继给延川县大伯家。
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 年回乡务农。
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做过一年农村小学的教师。
1973 年入延安大学中文系。
毕业后先后在《陕西文艺》和《延河》编辑部工作。
1970 年代中期以后,发表了一些影响较大的作品。
1982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6 年后,推出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二部。
1992 年积劳成疾,在写完《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后不久英年早逝。
路遥的小说多为农村题材,描写农村和城市之间发生的人和事。
作品有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1980 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并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短篇小说《姐姐》、《风雪腊梅》等,以及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1991 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其全部作品收集在《路遥文集》五卷。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特点折叠作品思想在作者笔下,生存环境的悲苦不仅仅是生计问题,更有发展空间的种种限制。
实际上,路遥作品中的主人公,其坚毅品格更是在不断追求发展的奋斗过程中日臻完美的。
写苦难是为了写苦难中的人。
苦难越深重,战胜苦难的人及其品行就越是难能可贵和令人敬佩。
《平凡的世界》安排孙家兄弟俩齐头并进又相互映衬,其兄孙少安13 岁就辍学回家务农,后办砖厂起家致富;其弟孙少平求学、教书,后出外打工、挖煤。
通过他们两条人生之道的曲折延伸,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存际遇,其重点又是突出孙少平外出谋生的艰难。
[2] 路遥通过进城故事寄托了对城乡关系的思考。
平凡的世界简介
平凡的世界简介平凡的世界简介(一)作者简介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
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
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
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
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
1980年发表《惊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电影,轰动全国。
《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
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故事梗概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家的命运为中心,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
第一部写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他贫困,自尊;学习和劳动都好,与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红梅互相爱怜,被侯玉英发现并当众说破后,两人不好继续保持互相爱怜的关系,后来郝红梅却与家境优越的顾养民恋爱,少平高中毕业,回乡生产。
但他并没有消沉,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女儿田晓霞建立了友情,在晓霞帮助下关注着外部世界。
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与村支书田福堂女儿,县城教师润叶是青梅竹马,却遭到田福堂反对。
经过痛苦的煎熬,少安到山西与勤劳善良的秀莲相亲并结了婚,润叶也只得含泪与向前结婚。
这时农村生活混乱,旱灾又火上加油,田福堂为加强自。
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简介(平凡的世界主要人物介绍)
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简介(平凡的世界主要人物介绍)(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简介(平凡的世界主要人物介绍)一、作者简介路遥,原名王卫国,1949年出生陕北榆林,1992年因病逝世,中国当代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路遥简介——精选推荐
路遥简介路遥(1949年12⽉3⽇~1992年11⽉17⽇),原名王卫国,汉族,中国当代⼟⽣⼟长的农村作家。
1949年12⽉3⽇⽣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个贫困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
曾在延川县⽴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
这段时间⾥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作,并在农村⼀⼩学中教过⼀年书。
1973年进⼊延安⼤学中⽂系学习,其间开始⽂学创作。
⼤学毕业后,任《陕西⽂艺》(今为《延河》)编辑。
1980年发表《惊⼼动魄的⼀幕》,获得第⼀届全国优秀中篇⼩说奖。
1982年发表中篇⼩说《⼈⽣》描写⼀个农村知识青年的⼈⽣追求和曲折经历,引起很⼤反响,获全国第⼆届优秀中篇⼩说奖,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获第⼋届⼤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奖,轰动全国。
《在困难的⽇⼦⾥》获1982年《当代》⽂学中长篇⼩说奖,同年加⼊了中国作家协会。
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是⼀部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会⽣活的长篇⼩说。
全书共三册。
作者在近⼗年间的⼴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的形象。
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常⽣活与巨⼤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起,深刻地展⽰了普通⼈在⼤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这部⼩说以其恢宏的⽓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活和⼈们思想情感的巨⼤变迁,路遥因此荣获茅盾⽂学奖。
该书未完成时即在中央⼈民电台⼴播。
1992年11⽉17⽇上午8时20分,路遥因肝硬化腹⽔医治⽆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3岁。
由于路遥出⾝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农村⽣活,他始终认定⾃⼰“是⼀个农民⾎统的⼉⼦”,是“既带着‘农村味’⼜带着‘城市味’的⼈”,他坚信“⼈⽣的最⼤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不在于那个结果”。
所以他认为“只有在⽆⽐沉重的劳动中,⼈才活得更为充实”。
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命的沉重感去感受⽣活,以陕北⼤地作为⼀个沉浮在他⼼⾥的永恒的诗意象征,每当他的创作进⼊低⾕时,他都是⼀个⼈独⾃去陕北故乡的“⽑乌素沙漠”,他在那⾥审视⾃⼰,观照社会。
路遥人生解读
电影?人生?的改编
• 本片讲述的虽然是一个传统“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 但由于男主角高加林的心态和遭遇,恰好能切实地反映出 当时知识青年渴望从农村回归城镇,并且不惜一切往上爬 的时代风气,因而引起广泛的讨论和共呜。
• 高加林原是小镇中的教师,被干部的儿子三星挤掉,让他 再做农民,高情绪上无法适应,活得相当痛苦。村姑巧珍 对高加林一向仰慕,主动接近他。正当二人恋情公开之时, 高的叔叔当上本县大官,安排他到城里当记者。在城里, 高遇到了做播音员的女同学黄玉萍,黄喜欢上高加林,并 容许成家后带他到南京、上海开展。高为了个人理想,乃 放弃了对巧珍的海誓山盟。
• 回到家乡后,改霞再次产生了对梁生宝的爱恋,但她经过深入思考后 放弃了这种感情。她觉得“自己不甘愿当个庄稼院的好媳妇。当他俩 结亲以后,狂欢的时刻很快过去了,漫长的农家生活开始了。做饭的 是她,不是生宝;生孩子的是她,不是生宝。以她的好强,好跑,两 个人能没有矛盾吗?……在狂热的时候能放任自己的感情充当,在冷 静下来的时候,改霞也能想得很远,很宽。〞
“乡村知青〞 无处灰溜溜地回到村里以后,巧珍 快乐得几乎发了疯。她多少次的梦想露出了希望的光辉。 她谋算,加林现在成了农民,大概将来就得找个农村媳妇 吧?如果他找农村户口的姑娘,她虽然没有文化,但她自 己有信心让他爱她。她知道有一个别的姑娘很难比上的长 处:俊。
“权力腐败〞与高加林的人生
• 高加林人生命运的曲折及爱情的失落,主要是社 会中权力的腐败造成的。
• 城关公社文教专干马占胜告诉加林:“咱公社的 赵书记和你们村的高明楼是十几年的老交情了。 别看是上下级关系,两人好得不分你我。今年他 二小子高中毕业了,他在公社跑了几回,老赵当 然要考虑。你知道,这几年国民经济调整哩,国 家在农村又不招工招干,因此农村把民办教师这 工作看得很重要。明楼当然想叫他小子干这事嘛! 下另外村子的教师,人家谁让哩?因此,就只好 把你下了,让三星上。〞
平凡的世界介绍精美
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他贫困但
自尊;后对处境相同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红梅产生情愫,被
侯玉英发现并当众说破后,与郝红梅关系渐变恶劣。后来
郝红梅与家境优越的顾养民恋爱。少平高中毕业,回家乡
孙少平
他在我们的年代属于这样的青年:有文化, 但没有幸运地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因此 似乎没有充分的条件直接参与目前社会发 展的主潮之中。而另一方面,他们又不甘 心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生活天地里,因此, 他们往往带着一种悲壮的激情,在一中最 为艰难的道路上进行人生的搏斗。
他们顾不得高谈阔论或愤世嫉俗 地忧患人类的命运,他们首先得 改变自己的生存条件,同时也不 放弃最主要的精神追求,他们既 不鄙视普通人的世俗生活,但又 竭力是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达到更 深的层次
叶在秋风中飘落》 《惊心动魄的一幕》
品 《月夜静悄悄》《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短篇小说 《夏》《姐姐》《风雪腊梅》《青松与
一 小红花》《匆匆过客》《痛苦》
《早晨从中午开始》 《路遥小说选自序》
杂文集
关于《人生》的对话 《土地的寻觅》 《作家的劳动》 《柳青的遗产》 《无 声的汹涌》 《生活咏叹调》 《生活的
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 1973年进
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
(今为《延河》)编辑。1992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年仅42岁
2
路遥
3
作者简介
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第一届 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人生》 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在困难 的日子里》获1982年《当代》文学中长篇 小说奖。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 《平凡的世界》荣获矛盾文学奖。
《平凡的世界》知识点梳理与练习题汇总
《平凡的世界》知识点梳理与练习题汇总【作者简介】路遥(1949年~1992年),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
艰难的求学经历,繁重的务农生涯,还有不断生活辗转在城乡之间的求学生活经历,使得他忍受了大多的苦难。
他一生钟情于陕西的黄土地,对于那片养育他多年的故土充满了情感,对路遥来说,那个存世现实的栖居地,土地是其精神资源的源泉。
《平凡的世界》为其最重要的代表作,曾获茅盾文学奖,后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享年43岁。
【作品简介】《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部小说形式的家族史。
作者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在小说中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的社会生活。
在近十年的广阔背景下,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
而书中最引人感动的,还是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自强不息的命运主旋律。
内容梗概【第一部】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他贫困,自尊;后对处境相同的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红梅产生情愫,被侯玉英发现并当众说破后,与郝红梅关系渐变恶劣,后来郝红梅却与家境优越的顾养民恋爱,少平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做了一名教师。
但他并没有消沉,他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女儿田晓霞建立了友情,在晓霞帮助下关注着外部世界。
路遥的资料简介
路遥的资料简介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卫国,汉族,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
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8年发表《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展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并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路遥创作在思想方面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深刻的哲理性。
哲理在他的许多作品中不是外加的,相反已经和作品对生活本质的揭示融合一起,成为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的必然结果。
特别是路遥中篇的结构,也可以称之为哲理性结构。
生活在这些中篇里成为一个相对的封闭体系,生活的过程构成了一个个人生的大轮回。
作者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哲学思考,就从这大轮回中衍化出来。
高加林怀着一颗勃勃雄心,进入了城市,在城市生活的舞台上,威武雄壮地表演了一番,最后又被迫回到自己最不愿呆的农村。
但是这种轮回并不是原地踏步,而是人物在经过了生活的历练与艰辛之后的一种重新出发。
路遥还通过爱情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在路遥笔下,爱情只是作为其笔下青年男女主人公人生道路上的插曲而存在的,路遥则仅仅是为了表达人生奋斗的主题而写爱情。
在路遥笔下的爱锗故事中,对于男性主人公而言,爱情只不过是他们在由乡而城道路上的踏脚石。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作家路遥总是以道德伦理作为判断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甚至那本该不能掺入一丝杂质的爱情生活,也同样无法摆脱道德的审视。
路遥浓重的道德情结,使得他在爱情故事的书写中特别重视传统伦理道德对爱情选择的重大意义。
路遥不是一个四平八稳、刻意苦吟的诗人,他在秉承传统现实主义注重客观冷静描写的同时,同样重视作家的主体作用,他认为作家作品中观照的现实必然有作家的主体判断,融入了作家的个人情感。
路遥十分注重生活中的感情积累和作品中的激情倾注,将现实主义的直面人生和浪漫主义的奔放热烈一同融入到作品中,读他的作品无时无刻不能感受到蕴含在作品中或缓或急的激情涌动。
平凡的世界简介
平凡的世界简介作者简介路遥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
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
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
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
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编辑。
1980年发表《惊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电影,轰动全国。
《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
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故事梗概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家的命运为中心,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
第一部写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他贫困,自尊;学习和劳动都好,与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红梅互相爱怜,被侯玉英发现并当众说破后,两人不好继续保持互相爱怜的关系,后来郝红梅却与家境优越的顾养民恋爱,少平高中毕业,回乡生产。
但他并没有消沉,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女儿田晓霞建立了友情,在晓霞帮助下关注着外部世界。
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与村支书田福堂女儿,县城教师润叶是青梅竹马,却遭到田福堂反对。
经过痛苦的煎熬,少安到山西与勤劳善良的秀莲相亲并结了婚,润叶也只得含泪与向前结婚。
这时农村生活混乱,旱灾又火上加油,田福堂为加强自己威信,组织偷挖河坝与上游抢水,不料出了人命,为了“学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
生活的航道已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
第二部写1979年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废待兴又矛盾重重,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接着也就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
《人生》-路遥(作者简介、内容简介、艺术特色)
• 离开土地
• 城市生活给了高加林大显身手的机会,又让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 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 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高加林的确与她有许多相似的地 方,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们俩口若悬河、 侃侃而谈时,高加林已经进入了一种艰难的选择之中。当高加林隐隐地有 了这种想法时,他的念头很快便被另一种感情压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 亲切可爱的脸庞,想起了巧珍那种无私而温柔的爱。当巧珍带着狗皮褥子 来看他时,巧珍去县城看了好几次加林,加林都有事下乡采访了,终于有 一次他俩有机会见面了,加林看到日思夜想的巧珍,心情很是激动,巧珍 看他的被褥那么单薄,就说下次去给他带去她自己铺的狗皮褥子,高加林 一下子不高兴了,因为城里人没有人用狗皮褥子,而且那狗皮褥子跟他生 活的环境一点都不相称,他怕被别人笑话,而当巧珍给他讲的都是些家长 里短的小事的时候,他一下子觉得很失落,他跟黄亚萍谈论的都是时事政 治、国家大事!那才是他想要的,他的远大抱负。这种反差让高加林很是 纠结。他的那种难以言说的复杂的感情一下子表现了出来。在经过反复考 虑后,他接受了黄亚萍的爱,可同时意味着这种选择会无情地伤害巧珍, 当他委婉地对巧珍表达了他的这种选择后,巧珍含泪接受了,但她却并没 有过多地责怪高加林,反而更担心高加林以后的生活,劝他到外地多操心。 但是泪水却在她脸上刷刷地淌着。
说多为农村题材,描写农村和城市之间发生的人和事。路遥和
柳青、陈忠实同为黄土文学流派作家,作品有中篇小说《惊心 动魄的一幕》(1980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人生》(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奖)、小说《姐姐》、《风 雪腊梅》等,以及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1991年,获得第 三届茅盾文学奖)。其全部作品收集在《路遥文集》五卷。
路遥简介
• 1987年秋,当《平凡的世界》写到第三部,也就是大量 涉及煤矿章节时,路遥又来到鸭口煤矿采煤五区体验生 活。在他《平凡的世界》中,从"大牙湾煤矿"到矿工"孙 少平"等情景和人物中到处流下了鸭口煤矿的影踪,这让 铜川人特别是鸭口人和陈家山人感到分外亲切。 • 路遥第一次下井到工作面升井后,把安全帽从头上 拿下来,往地上一放,坐在井口就走不动了。他对矿上 陪同的人说:凡是下过井的人,生活在太阳底下就应该 知足了。 在陈家山矿医院创作《平凡的世界》的日 子,他的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的。他写作起来非常的要 劲,而且是一根接着一根的吸烟。
• 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以 恢弘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 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 •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肝硬化腹水 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
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 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 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 他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 而不在于那个结果”。所以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 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他始终以深深 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陕 北大地作为一个沉浮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 每当他的创作进入低谷时,他都是一个人独自去陕 北故乡的“毛乌素沙漠”,他在那里审视自己,观 照社会。
路遥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家乡的黄土地。他 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说:“是的,我刚跨过40 岁,从人生的历程来看,生命还可以说处于‘正午’ 时光,完全应该重新唤起青春的激情,再一次投入 到这庄严的劳动之中”。42岁正是一个作家灿烂辉 煌的年龄,如果路遥还活着,以他对生活的深刻的 体验和苦苦的思索,以他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他 的笔力,他肯定还会为这不平凡的世界写下新的巨 著。但是,路遥却过早的去世去了。路遥的早逝,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一个不是谁人能轻易填 补的空缺。
路遥简介
路遥(1949—), 陕西省清涧县人, 1949 年11 月出生於陕北山区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庭人口众多, 生活贫困, 7 岁时路遥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 在农村读完了小学, 小学毕业后, 路遥考入延川县中学, 拼命吸吮着知识的乳汁, 开始对哲学、文学和其他社会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中毕业后, 赶上了"文化大革命", 命运差使他於1969 年底返乡务农.其间曾在农村小学做过一年的民办教师, 此后又在县城的許多单位和部门做过各种临时性工作.在這段时间里, 他边劳动, 边工作, 边自学, 阅读了許多中外文学名著, 并尝试着写了一些习作.
1992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作品已结集出版的有中篇小说《人生》、中短篇小说集《惊心动魄的一幕》、《当代纪事》、《姐姐的爱情》等.1986 年、1988 年和 1989 年, 作家分别完成出版了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 该作品1991 年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路遥是其笔名, 人生的道路漫长遥远之谓也.
1973 年, 路遥作为"工农兵学员"的一员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深造, 同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从此, 便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1976 年大学毕业后, 路遥先后來到陕西省文艺创作研究室、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 相继在《陕西文艺》编辑部和《延河》编辑部任编辑.编余时间, 路遥勤奋笔耕, 一篇篇生活气息浓郁、带着泥土芳香的作品接连问世, 其中短篇小说《风雪腊梅》和《姐姐》分别获《鸭绿江》、《延河》短篇小说奖; 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获第一届(1977—1980)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优秀中篇小说奖、《当代》作品奖荣誉奖, 中篇小说《人生》获第二届(1981—1982)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并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 并被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1982 年以后, 路遥从事专业小说创作, 现任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
阅读课路遥《人生》内容简介
影视改编
02
《人生》被改编成了同名电影和电视剧,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
力。
传承与弘扬
03
随着中国文学的发展和传承,《人生》的价值和影响力也在不
断弘扬和传承。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高双星的命运转折与人生选择
总结词
高双星是高加林的弟弟,他在人生的道路上 经历了多次选择和转折,最终走上了自己的 人生道路。
详细描述
高双星是高加林的弟弟,他与哥哥高加林有 着不同的性格和追求。他曾经想要通过读书 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 成功。后来,他选择了进入社会工作,并在 工作中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在这个 过程中,他也经历了很多的选择和转折,最 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路遥的写作生涯始于1978年,他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期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大学毕业后,他进入陕西省作家协会 工作,并继续发表作品。1991年,路遥花费六年时间创作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奠定了他在中 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1992年因肝病逝世于西安。
《人生》的创作背景与时代背景
冲突的人来说。
故事吸引力
故事中高加林的命运转折以 及他与两位女性的感情纠葛
吸引了大量读者的关注。
人生观启示
很多读者认为,《人生》揭 示了人生的曲折与矛盾,同 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 对理想的追求。
《人生》在读者中的影响与传播
文学地位
01
《人生》作为路遥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
的地位。
《人生》是路遥于1982年发表的中 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作 品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 背景,讲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 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的人生 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遥简介
当代著名作家,陕西省清涧县人,1949年出生于陕北山区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
文革开始后受影响直到69年底才回到家里务农。
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
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
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
1992年11月17日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1980年发表《惊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也相继获奖。
1991年完成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他的作品《人生》被改编成电影后,引起巨大的轰动。
《平凡的世界》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
他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更是让人看到了他对文学事业的执着的信心和付出的代价。
正如《痛悼路遥》一文中所写:“计算成功的方式是吃苦和受罪,他拼命工作,玩命写作,自我折磨式的付出,在文学创作这条艰辛寂寞的道路上,竭尽全力,一路血汗向高峰攀登”。
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对他所热爱的故乡的钟情,以及对他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的自信,这一切构成了路遥小说基本的特征。
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他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
所以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
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伏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每当他的创作进入低谷时,他都是一个人独自去陕北故乡的“毛乌素沙漠”,他在那里审视自己,观照社会。
路遥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正让我们穿透他的作品而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文学的执着和创作时的艰辛,“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正是这样才使我们看到了鲜花和掌声之后的艰难之路。
路遥的追求与成功,他的忧思与矛盾,都同他的心理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被称为“土著”作家,主要受到的是农民文化的影响,作为农民的儿子,他深深地爱着他的故乡,承袭和接受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农民生活作为他取之不尽的源泉。
但他又是一名“文明”的作家,他立意高远,广纳博取,时时瞻望世界文化,他喜欢《红楼梦》、鲁讯的作品,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肖洛霍夫的作品他更是百读不厌。
各种报纸期刊他也经常翻阅,勤奋大量的阅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再参之以他独特的生活体验,使他的创作博大宏阔却又情深意长。
路遥平凡的人生构铸了辉煌的世界,他的全部作品收入了五卷本的《路遥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