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新生态民间文学指从当代社会生活中自然产生,反映人民某些意愿与时代风尚的新的故事、笑话、歌谣、谚 语等,它们将不断涌现,恐怕永无枯竭之意。借助电脑网络、手机、电视宽带等新的传媒技术,服务于民众生活 的各种民间文学创作,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文化内涵
过去有些学者﹐把民间文学和民俗事象往往看作没有文化﹑没有教养阶级的产物。其实﹐广大劳动人民自有 他们高尚的教养和珍贵的文化﹐而民间文学正是对他们这种教养和文化尽著庄严职责的教本。
分类
民间文学可以分为原生态、再生态和新生态三种类型。
原生态民间文学指现在仍活在民众口头和实际生活中的传统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正在逐渐衰亡。
集体性
相关书籍专业作家的书面创作﹐大都是个人的产物﹐民间文学作品﹐大体上可说是群众集体的创作。所谓集 体的创作﹐在作品内容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在形式和艺术表现以及作品的所有权等方面﹐比起专业作家的作品 来﹐都存在著特有的集体性问题。但这种集体性的重要表现﹐更在于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有些作品﹐一开始就是 集体参与的﹐但是更多的﹑也更经常的﹐却是在它已经成为“初坯”之後﹐在不断的传唱或讲述的过程中﹐受到 无数的唱述者的加工﹑琢磨。在这种加工﹑琢磨中﹐不但渗入那些唱述者的思想﹑感情﹑想象和艺术才能﹐也包 括那些听众所反应的意见和情趣在内。这一点﹐与那种主要属于个人的一般专业作家的作品﹐是很不同的。所以 民间文学作品一般是无法署名的。Fra bibliotek国际交流
民间文学﹐至少它的某些体裁﹐如民间故事﹐不仅在同一国境内的不同民族之间互相交流﹑影响﹐在国境以 外﹐甚至在地理上相隔比较遥远的地区﹑民族的民间故事﹑传说或谚语等﹐不仅有许多构思﹑表现手法相似﹐有 的故事连基本的人物﹑情节都相同或相似。後者大都是传播的结果。像灰姑娘型故事﹑天鹅处女型故事等“世界 大扩布”的民间叙事作品﹐就属于这一类。
简要说明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简要说明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民间文学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它由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集体的修改和加工。
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 口头性: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艺术,它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在民间流传。
民间文学的创作和传播通常不依赖于文字,而是通过口头表达、传唱、讲述等方式进行。
2. 集体性: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生活。
民间文学的创作和传承通常是由集体完成的,而不是个人的行为。
3. 变异性:民间文学在传承过程中会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于不同的演唱者、讲述者、传承者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传承时所做的修改和加工。
因此,同一个民间文学作品在不同的地区和时间可能会有不同的版本。
4. 传承性:民间文学是一种传承文化,它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在民间流传。
民间文学的传承通常是由老一辈向下一辈传授,这种传承方式保证了民间文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5. 地域性:民间文学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特色。
不同地区的民间文学作品通常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总之,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艺术,它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传承性和地域性等基本特征。
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的精神财富,它反映了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民间文学》答疑题
民间文学答疑题1.什么是民间文学?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特殊类别,是与作家文学、通俗文学相并行的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
民间文学是一种产生和流传于人民大众中间的文学。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主要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人民生活、思想和感情的自发表露;又是他们关于科学、总家和其它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世界上的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间文学。
在原始社会,还没有出现阶级分化,也没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所有人都是人民的一分子,因此,民间文学是原始社会里唯一的文学。
在阶级社会里,每个民族的文化里都有两种文化成分,一种是官方的上层文化,一种是下层的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具有许多不同于上层文化的特点,它紧贴着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是人民自己创造和享用的,一种主要以语言、行为和心理来传承的文化。
这种文化很少见诸书面文字,但它却是民族文化的根基。
民间文学,就是人民大众所创造的这种民间文化的一个部分。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运用口头语言来创作和流传的一种活的语言艺术。
原始社会中伴随着人类的口语而出现的语言艺术,只能是口头文学。
到了阶级社会,文字的创造并未根本改变绝大多数人只能以口语创作的情况,因为统治阶级掌握和控制了文字,以其为压迫人民的工具和手段。
广大劳动人民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他们要进行文学创作活动,依然只能使用口语这个工具。
他们当然更不可能有书写和印刷手段来传播他们的作品。
就这样,在漫长的岁月里,民间文学形成了口头创作、口耳相传的历史传统。
民间文学不仅具有民族性,而且也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
《大英百科全书》是国外学者对"民间文学"(Folk Literature)解释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民间文学主要是由不识字的人们所口头传播的知识。
它象书面文字一样,由散文的或韵文的叙事作品、诗歌、神话、戏剧、礼仪、谚语、谜语等组成。
在所有已知的人群中,无论现在或过去,都在产生着它。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1、口头文学和语言;2、表演艺术;3、民俗活动;4、传统手工艺5、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民间知识和文化空间民间文学属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民间文学的定义、概念界定民间文学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自己创作并在人民中广泛流传的口头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生活、思想与情感的自发流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它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二、民间文学的内容特点(立体性):1、民间文学作为综合性的传统艺术,在语言、音律以及必要的形体动作中完成传播,具有艺术美感上多元化的特点;2、民间文学广泛流传,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
它以其某种“弄文”的总构成特定题材的风貌,具有固定性、灵动性、开放性的特点;3、民间文学长久流传民间,多层次、多角度地包容了民间文学的种种内容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民间百科全书的认知特点;4、民间文学是民间大众生活最本真的记录载体,其哲理并不回避粗鄙、猥亵,讲求保有原汁原味“立体性存真”;5、民间文学作为文化艺术研究对象,具有多维方向、多重意义的研究价值。
三、学习民间文学的目的和意义1、民间文学是一宗重大而丰富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它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年;2、民间文学有极其珍贵的价值;3、民间文学总是独特地伴随着历史,它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思想关系十分密切,具有审美教育作用;4、在普及民间文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专门研究人才四、学习和研究民间文学的方法1、多角度、多层次研究法:(1)多角度研究(2)多层次研究:系统论研究法2、比较研究法:(1)类同研究(2)影响研究:着重研究全世界各民族文学的联系及影响,研究其影响的渠道、条件、种类、形式、异同等等。
(3)平行研究:主要是以问题为中心,它可以就一国或数国相同题材或相同的体裁或相同的技巧进行研究比较。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
46.第18题民间寓言答案:民间寓言是由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明显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悍的口头故事,是社会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
47.第20题民间文学答案: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人民的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又是他们关于历史、科学、宗教及其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民间文学的体裁主要有神话、民间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
48.第27题生活故事答案:生活故事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的故事,现实性较强,幻想性较少,或看似没有幻想,而实则仍带有一定的想象与虚构的故事。
49.第36题时政歌答案:劳动人民有感于切身政治状况而创作的歌谣,它鲜明地反映出各个时代社会政治的面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在旧时代,人们常借歌谣来表示对黑暗政治的不满。
50.第37题民间叙事长诗答案: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并注重人物刻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
51.第40题"母题"答案:作品中大量重复出现的叙事要素,称其为母题(motif)。
母题可以是一个物件(如魔棍),一个奇异动物(如会说话的马),一种观念(如禁忌),一种行为(如考验、欺骗),一个角色(如造物主、巨人),一个人物类型(如傻瓜、预言者),或一种结构特点(如常用数字或多次重复)等。
52.第49题机智人物故事答案:生活故事中以某个机智人物为中心而编织的系列故事。
在我国,这类故事大约涉及300多个具体的、有名有姓的民间机智人物,其中较著名的有谎张三、韩老大、徐文长、阿凡提、把拉根仓、阿克顿巴等。
51. 第14题答案:"语境"有两种含义,其一,指话语、语句或于此的上下文,或前后关系、前言后语;其二,指话语或语句的意义所反映的外部世界的特征,说明言语和文字符号所表现的说话人与周围世界相互联系的方式,可扩展为事物的前后关系、境况,或者扩展到一个特定"文本"、一种理论范式以及一定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诸多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口头和书面文学作品的总称,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同于官方文学,更侧重于表达普通群众的生活经验、文化智慧和审美情趣。
民间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对于了解民俗、民情、民风具有重要意义。
名词解释1. 民谣民谣是民间文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
它通常以歌唱形式存在,用简洁明了、押韵和易于记忆的语言表达民间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民谣的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流传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也包括表达民众生活和社会现实的歌曲。
民谣在不同的地域和民族中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2. 谜语谜语是一种具有谜底的智力游戏,在民间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谜语通常通过诗歌、韵文或故事的形式呈现,挑战读者的智力和想象力。
谜语的谜底常常隐藏着深层次的文化和社会意义,更具有启发和娱乐的作用。
谜语在传统的农村社会中尤为流行,在孩子们的游戏、集会和节日活动中经常出现。
3. 传说传说是一种根植于民间的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记,常常以口头形式传承。
传说在讲述历史人物、神话人物或其他具有神秘色彩的人物和事件时,常常夹杂了些许虚构的成分。
传说中的故事往往具有寓意,并通过反映人们的价值观和信仰系统,传递着民间智慧和哲理。
传说是人们探索历史和文化的一扇窗口,也是凝聚社会共识和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
4. 故事会故事会是集体聚会时讲述和传承故事的一种形式,也是民间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故事会中,人们通过讲述和分享各种传统故事,包括神话、传说、寓言、警世故事等等,以此来传递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准则。
故事会既是娱乐和消遣的重要活动,也是培养社会团结、相互理解和共同记忆的手段。
总结民间文学是一种富有创造力、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承载着人们的智慧、情感和历史记忆。
民谣、谜语、传说和故事会都是民间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形式。
通过对民间文学名词的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民间文化,理解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传统和价值观。
民间文学
第一章绪论1.民间文学的范围:(1)散文类:神话、传说、故事、歇后语(2)民间韵文类:民歌、长诗、谚语、谜语、绕口令(3)说唱类:曲艺、小戏2.民间文艺学的性质(1)民间文艺学的学科性质民间文艺学是专门研究民间文学的学科。
从学科性质上来看,它是一门既有交叉性又具有独立性。
交叉性:A.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关系密切。
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间生活文化传承的学科;民间文学是一种集体传承的生活文化,因此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B.民间文艺学比一般文艺学更需要历史学的帮助。
不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不了解特定民族与地区的文化史、生活状况,许多民间文学作品的内容就难以理解。
C.民间文学与民族学也有很大的关系。
处于前文字社会阶段的民族,他们的历史文化依靠口头代代相传。
因此,民间文学也是民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D.民间文艺学也要紧紧依靠语言学,因为民间文学是以口语为载体的。
不了解语言的规律,就不能完全解释民间文学独特的语言艺术。
E.民间文艺学还与哲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关系密切。
独立性民间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艺学,它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目标和研究方法。
尽管它与其他学科关系密切,借鉴它们的方法和成果,但民间文艺学毫无疑问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2)民间文艺学的国际性英国学者汤姆斯与1846年首先提出了民俗这一学科名词。
20世纪初,日本学者柳田国男提出了“重出立证法”,研究民间故事中反复出现的那些情节,分析其基本核心与变化的部分。
柳田国男也提出了“方言周圈论”,认为距离文化发达的城市越远,方言和民俗也就保存越多,为民间文学的传承规律寻找依据。
3.民间文学的性质(1)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特殊类别,是与作家文学、通俗文学相并行的一门独特语言艺术。
(2)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各个阶层的共同创造,主体上还是下层人民的作品。
(4)民间文学与静态的物质文化遗产不同,它是一种“活”着的、与时俱进、始终保持着新鲜生命力的文化现象。
《民间文学导论》课件
Part
02
民间文学的起源与发展
民间文学的起源
民间文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劳动 、宗教信仰和原始文化,是人们集体 创作、口头传承的一种文学形式。
民间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话 、传说、民间故事等,这些作品反映 了人们对自然界、社会现象的理解和 想象。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承载 了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历史 记忆,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 成部分。
民间文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民间文学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 广泛的应用价值。
民间文学可以作为教育资源,丰 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 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民间故事、传说、神话等作品可 以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促 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民间文学中的道德观念、价值取 向等对于现代社会中的道德建设 、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 响。
要意义。
现状
当前,民间文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现代化进程的冲击、外来文化的侵蚀、传承人的老 龄化和后继乏人等。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许多珍贵的民间文学作品濒临失
传。
民间文学传承的方式与途径
传统方式
口传心授、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等。 这些方式在历史上曾经发挥了重要作 用,但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失去了效力 。
P 03
总结
民间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是 构成其艺术魅力的重要因 素,能够深入人心,引起 共鸣。
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民间故事的传承与传播
传承
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具有 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传播
传播方式多样,包括口头传播、 文字传播、媒体传播等
总结
民间故事的传承与传播是维系民 族文化的重要纽带,对于弘扬民 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
民间文学的名词解释
民间文学的名词解释民间文学是指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创作与传承的文学作品,包括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诗歌、民间歌曲、民间戏剧等。
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创作的艺术表达形式,反映着普通人的生活、价值观和情感。
民间文学承载着民族文化和社会习俗的丰富历史,对于研究社会人文和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一、民间传说民间传说是民间文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是通过口头传播的故事或传说,描绘了人类对于自然界、历史事件、神仙鬼怪等超自然现象的想象和解释。
民间传说常常是人们对于未知和神秘的探索,它们既包含了人们对于生活和宇宙的理解,也反映了人类集体记忆的积淀。
例如,中国的《白蛇传》就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它故事情节曲折、充满浪漫主义色彩,通过白蛇与许仙的爱情故事,讲述了善恶对抗和爱情的力量。
二、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常以故事的方式,以幽默、夸张、警示或寓言的形式,讲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冲突和经历。
民间故事承载了人们的智慧和经验,通过塑造各色人物、描绘情节和设置事件,传达了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
比如,中国寓言故事《聪明的一石二鸟》告诉我们不应心存贪婪,而应该懂得知足常乐。
三、民间诗歌和歌曲民间诗歌和歌曲是表达人们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
民间诗歌通常是口头传唱的形式,融合了民族的语言和音乐元素,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间特色。
它们常常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希冀、忧伤和对生活的感悟。
民间歌曲则是以口头传唱的方式传承下来,通过朗朗上口的旋律和歌词,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民间诗歌和歌曲在各地广泛传唱,成为了人们共同的文化符号和认同。
四、民间戏剧民间戏剧是指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戏剧形式,它常常以口头传说和传统剧目的方式表现,是人们集体参与和分享的文化活动。
民间戏剧常常融合了音乐、舞蹈、唱词和表演等元素,通过生动的演出方式,讲述了人们的故事和情感。
中国的京剧、豫剧、评剧等就是典型的民间戏剧形式,它们通过剧中人物的表演和台词,塑造了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反映了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的变迁。
民间文学概论笔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间文学的定义与范围一民间文学的性质1、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类别,与作家文学,通俗文学相并行的独特语言艺术。
2、文学分为:作家文学通俗文学民间文学3、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民间文学是原始社会的唯一文学。
5、民间文学从创作主体来说,主要是占人口大多数的下层人民的作品6、民间文学作品:神话史诗传说故事歌谣7、拉法格“民间文学是人民的灵魂忠实、率直和自发的表现形式,是人民的知心朋友,人民向他倾吐悲欢苦乐的情怀,也是人民的科学、宗教和天文知识的备忘录。
”8、民间文学创作和传播的主要载体是口语9、西方国家称为Folklore 苏联称为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日本称为口承文艺10、定义: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
二民间文学的范围1、民族集体创造的和传承的口头文学,主要体裁有:神话、民间史诗、传说、民间故事、歌谣、长诗、谚语、谜语、俗语、歇后语、民间说唱、小戏。
2、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共同性:形式上通俗易懂差异性:A创作者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通俗文学是个人创作B创作流传形式不同,民间文学是以口语来创作,通俗文学是以书面创作和流传C内容和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文学反映了整个民族或某一群体的思想和情趣,通俗文学反映的内容出自个人的生活感受.第二节中国民间文学的发生和发展一中国民间文学的起源1、民间文学源于原始社会的口头文学活动2、民间文学类型:A原生态 B 再生态 C 新生态3、原始形态民间文学:A建立在劳动基础上,渗透在生活各方面的歌谣活动B宗教活动仪式伴随的神圣叙事,称为神话C休闲消遣故事和传说二、中国民间文学丰富遗产1、民歌是诗歌创作的奶娘,民间故事则是叙事文学的源头2、甲金文字以及《易经》卜辞里,有很好的歌谣。
2500年前的中国诗歌总集《诗经》3、公元2世纪三国时代,第一本古代笑话专集《笑林》4、唐宋用于讲故事的底本叫“话本”对长篇小说的形成决定性的作用.《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5、唐代传奇、宋代话本小说、明代《三言》《二拍民间》、清代《聊斋志异》6、中国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三、中国民间文学事业的新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A口头文学和语言B表演艺术C民俗活动D传统手工艺E包括民间知识和文化空间五四运动后,西方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引进中国.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是中国民间文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民间文学
三、民间传说与神话、民间故事 民间传说与神话 : 1、二者形成的思维机制不同:神话是原 始人经过不自觉原始思维加工而形成的; 民间传说则是民众自觉艺术思维的产物。
2、二者主人公属性不同:神话的主角是 神,神话以人拟神,民间传说所叙述的不 是神而是人,民间传说是以神拟人。
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 区别:1、民间传说围绕客观实在物进行叙事,
三、歌谣分类:
(一)民歌的思想内容与分类
1、情歌:据有些学者的看法,大概最早产生
于对偶婚与对偶婚从夫居的一夫一妻制的交 替时期,是民间歌谣中数量最多,也更加脍 炙人口的一种。
2、生活歌:反映人民一般的社会家庭生活和
日常劳动生活的各方面,尤以表现农民和妇 女生活的为多 。
3、劳动歌:
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专指号子,以与
劳动动作相配合的强烈声音节奏和直接促进 劳动的功用为其基本特征。广义的包括在劳 动中唱的歌,如草原牧歌、采茶歌等。一般 对劳动也能起一定的鼓舞和调节情绪的作用, 但无明显的与劳动动作相配合的强烈声音节 奏。广义的劳动歌,有时也可归入生活歌中。
4、仪式歌:
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专指由儿童自己创 作以及由大人教唱但内容符合儿童生理心理 特征和理解能力的歌。广义的还包括由妈妈 奶奶等教唱、反映旧社会大人特别是妇女生 活情感的、但由儿童传唱开来的歌。
儿歌按其功用,大致可分为三类:游戏儿歌、
教诲儿歌、训练语言能力练语儿歌等。
(二)民歌的形式与分类
根据民歌的句式、章法、韵律、唱法等表现
第二章 传说
一、传说的概念
传说是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描述特定历史
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地方风物或习俗 的传奇故事。(广义) 民间文艺学的定义: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 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 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 文学,
民间文学的概念
一、民间文学的概念:民间文学是民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
民间文学再现人民群众的生活,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是人民群众生活的组成部分。
二、民间文学之词源民间文学是个现代学科,它来自1846年英国人William Thoms创造的Folklore这个单词。
(源自德语volkskunde)Folk是“民众”的意思,lore是“知识”、“口头传说”的意思。
Folklore有时译作民众知识、民俗,有时译作民俗学,有时译作民间文学。
民俗与民间文学界限不清,民间文学是各国民俗学者主要的研究对象。
在前苏联,Folklore被当作民间文学,把习惯、信仰、工艺等民俗排除在外。
日本把Folklore作为研究各种“民间传承”,即民俗。
我国的民俗学、民间文学长期纠结难分。
鉴于Folklore 既指民俗、民间文学,又指民俗学,易于混淆,国际学术界又以Folkloristics来专指民俗学,以Folklore为民俗学的研究对象(民俗、民间文学)。
所以,民间文学对应的英语单词就是Folklore。
三、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文学文学现象包括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两大部分。
作家文学指文人书面创作、书本流传的作品。
民间文学指民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作品。
在文字产生以前,口头文学是文学存在的唯一形式。
在文字发明以,它也是文学存在重要的形式。
原始社会的巫觋(或祭司),历代的民间故事家、歌手、说书艺人,在民间文学的创作和流传过程中起很大作用。
2.民间文学是一种生活文化民间文学不单纯是一种文学现象,还是一种民众传承的生活文化,也是一种民俗现象,其中包含很多生活知识和智慧。
神话,被称作原始人的百科全书,是原始先民认识世界的全部智慧的结晶。
民间谚语中包含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
如华北种小麦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浙江种小麦:“寒露早,立冬迟,霜降前后正当时。
”民间传说、故事中,经常包含社会伦理,有教化作用;寓言里常包含深刻的生活哲理3.民间文学属于“小传统”美国学者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在《农民社会与文化》(1956年出版)提出,在文化上可以分为以城市为中心的上层“大传统”(great tradition)和散布在乡村的下层“小传统”(little tradition)。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
民间文学是指在民众中流传并形成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形式。
它是人民群众创作的产物,反映了民间生活、风俗、传统和价值观念。
民间文学包括各种文学形式,如民间故事、谚语、歌谣、民间舞蹈、戏剧、节庆等。
这些作品往往是口头传播的,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代代相传,因此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时代性。
民间文学的特点是质朴、生动、通俗易懂,它体现了普通民众的智慧和创造力。
民间文学往往与民间信仰、神话传说、传统知识紧密相连。
它是人们感知世界、传递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的重要方式。
通过这些作品,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
同时,民间文学也是人们娱乐、放松和交流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统的民间文学面临着许多挑战。
尽管如此,民间文学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许多学者和文化工作者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通过收集、整理、研究和传播,使其得以继续传承和发展。
总而言之,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创作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形式,反映了民间生活、风俗、传统和价值观念。
它是传递文化传统、增强社会凝
聚力和文化认同感的重要途径。
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是保护和传承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重要任务。
民间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民间文学概论名词解释民间文学这个词听起来可能有点高大上,其实它就是我们生活中那些口耳相传的故事、歌谣、传说等等。
这种文学形式啊,往往充满了老百姓的智慧与幽默感。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农村的老人坐在院子里,围着小火堆,慢慢地讲着那些神秘又搞笑的故事,旁边的小孩听得是入迷不已。
这样的场景多温馨啊,简直像一幅活生生的画。
说到民间文学,咱们不得不提那些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比如《白蛇传》啦,讲的是一个关于爱情与变身的传奇。
还有《西游记》,谁没听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事儿呢?真是让人拍手称绝。
这些故事不仅好看,还能教会我们道理,像是“有志者事竟成”这种古老的智慧,大家听了都忍不住点头赞同。
而且呀,民间文学可是大伙儿情感的寄托。
比如过年时唱的那些民谣,真的是一代代传下来,听得人心里暖暖的。
那些旋律啊,就像是给我们的生活加了调味剂,让人觉得幸福感倍增。
大家在一起,嘴里唱着,心里乐着,生活一下子就变得多姿多彩,谁不爱呢?不光是故事,民间文学还有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比如春节的舞龙舞狮、端午的赛龙舟。
这些活动不仅让大家团结在一起,也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人们在欢声笑语中,传承着祖辈留下来的传统,仿佛时间都停滞了一样。
还有那些充满智慧的谚语,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比如“不到黄河心不死”,说的是人要坚持不懈,直到最后一刻才放弃。
还有“东风压倒西风”,讲的就是一种势均力敌的力量。
这些话,简单明了,却让人受益匪浅,谁说民间文学就不严肃呢?对于民间文学,咱们还得提到它的多样性。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像北方的二人转,南方的越剧,各有千秋,百花齐放。
无论你身在何处,总能找到那一份属于你的民间文学的味道,让人倍感亲切。
正如人们常说的“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让人流连忘返。
不过,说到民间文学的传承,这可真是一门学问。
现在社会快节奏,人们的注意力分散,很多传统的故事和习俗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
幸好,现在有很多热心人开始去挖掘、记录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
民间文学
1、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人民口头的集体创作,是一种立体文学、实用文学,具有直接人民性、立体性、口头性、流传变异性、传统性和多功能性和等特征。
2.民间文学的特征民间文学内容的特征直接人民性;民间文学的口头性;民间文学的流传性;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民间文学的淳朴性;民间文学的总体特征立体性;民族性。
3.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于联系分为两方面: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举例《水浒传》;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再加工创造,举例。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民间文学与专业作家的文学在内容与形式方面有很大歧异。
但这两种文学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
从来源说,它们的共同根源是原始文学。
在没有阶级的社会里,文学的一些种类——神话、歌谣、传说大抵已经产生,这是氏族和部落大众共有的文学。
阶级社会形成后,替上层阶级服务的文艺专职人员以及史官、诗人和宗教执行者产生了,文学日益书面化。
与原始文学的传统距离远了。
但是,广大的下层人民因为被剥夺了文字的使用权,基本上仍沿用着原始文学的传统,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前进加以变化。
这两种本来同一发源的文学的性质和面貌,在长期的阶级社会里呈现出极大的不同,形成对抗或对立的状态。
另一方面,这两种文学又互相影响。
不但有不少民间文学作品被记录下来成为书面文学;而且,不少书面文学的诗歌、故事、传奇、小说等体裁,往往也是由民间文学发展而成的。
至于书面文学取材民间文学或用它作“词藻”的,就更多了。
同时作家的书面文学,在思想、想象和语词等方面也多少对民间文学起过一定的影响。
到了现代,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的生活、思想等的剧变,两种文学互相影响的地方就更加增多。
4.AT分类法含义AT分类法:1910年芬兰学者阿尔奈对北欧故事中相同情节的异文进行清理,出版了《故事类型索引》一书,随后汤普森又对此索引进行了修订和扩展,国际学术界对这个版本简称为‚AT分类法‛,特点是以情节作为分类依据,将同一民间故事类型中不同文本的结构加以抽象,分门别类编上序号。
文学常识《民间文学小常识》
《民间文学小常识》1、民间文学的概念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在民间广泛流传,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情趣的口头语言艺术。
它的主要体裁包括散文体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寓言和笑话,韵文体的民间歌谣、叙事诗、史诗和谚语,韵散体结合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等。
民间文学一般是以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熟悉事物为题材,以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以及对于各种客观事物的评价为主题,以劳动人民的自身形象为主要描写对象,具有反映社会生活广泛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2、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方面有他自己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通常便称作民间文学的特征,而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和传承性,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最基本的特征。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不同,是一种集体创作、集体流传的特殊的文学,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愿望,集中了群众的智慧,融会了人民的艺术才能,并为人民集体所承认和保存,这就构成了它的集体性特征;民间文学同时是以口头语言为工具进行创作和传播的,它是存在人民口耳之间的活动着的文学,又被称作人民口头创作或口传文学,因而口头性也是它的基本特征之一;民间文学作品由于采用集体的、口头的创作和传播方式,便直接决定了它本身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这种自然而然变动的特点是和作家书面文学的稳定性相区别的重要标志,这就是它的变异性特征;民间文学作品固然有不断变化的特征,但同时又存在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如故事的主干、创作的手法和格式等,世时代代传承下来,使民间文学延绵不断,这就是它的传承性特征。
民间文学诸特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中,集体性和口头性特征,对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变异性和传承性特征是从集体性、口头性作用于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它们反过来又印证了集体性、口头性的重要意义。
这四个特征联系起来就成为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在创作、传播方面的区别,同时也成为辨别民间文学的重要标志。
民间文学
第一章民间文学第二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民间文学有四个根本特征:口头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表演性。
口头性是民间文学最显著的外部特征,其含义主要有三点:一是口头创作,二是口头流传,三是口头保存、可以说民间文学是口耳相传,口传心授的文学、民间文学口头性的形成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第一,在中国长期的传统社会里,普通民众文化程度低,有很大比例的劳动者是不识字的,造成口头创作的发达局面、第二,民间文学具有口头性还在于,它的创作和表演是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民间文学的传统艺术特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口头性造成的、把握口头性是理解民间文学艺术特色的一把钥匙、群体性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形成方式上,民间文学是民众群体创作,群体传播,群体加工,群体保存的、第二,在内容上,民间文学反映特定群体的生活,思想,感情,观念等、第三,民间文学集中体现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众人智慧和才艺的结晶、传承性指民间文学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的那些相对稳定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内容上的传承性,如一个民族的伦理观念,价值标准,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等,都有其主流倾向和较强的稳定性,不会骤然发生根本,彻底的变化,这使民间文学有一些常见的主题和人物类型、第二,指民间文学长期以来惯用的艺术形式,包括情节构造,讲述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都有相对稳定的传统形式,成为民间文学的艺术特色。
变异性指在流传过程中民间文学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情节,人物甚至主题,都会发生变化、产生变异性的原因,首先在于民间文学的存活方式是口传心记,没有固定的文字形式,它所经过的每一个人既是传播者,也是再创作者,这使作品必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第二,作品所处的文化背景主要是时代,地域,民族等因素的不同,会使作品有显著的差异,造成作品的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第三,作品在某一社群的流传过程中,传播者的个人因素和在场听众的反应也会造成表述语言,情节构成等方面的变异。
民间文学
1、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民间文学是一门既具有交叉性(历史学、民俗学、语言学等)又具有独性立学科。
2、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区别在于:创作者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集体创作,通俗文学是个人创作;流传形式不同,民间文学以口语来创作和流传,通俗文学是书面创作和流传;内容与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反应了这个歌民族或群体的思想与情趣,通俗文学是个人创作,反应的是个人的生活感受,创作动机多与商业有关。
3、民间文艺学——交叉学科A、英国是开展民俗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之一,汤姆斯首先提出了“forklore”(民俗)这一学科名。
B、芬兰是当代世界民间文学研究活动的中心C、德国:麦克斯-缪勒创立的太阳神话学派;本菲提出的流传学派。
4、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①、集体性:指的是民间文学有某个民族、地域或历史时期的广大民众共同创作,共同传承而显现出来的特征。
表现的三种形态:A、集体情境中的集体创作;B、由个人创作出作品的雏形后,再由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渐完善;C、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②、口头性:广大民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在口头传统中将这些作品延续下来,由此形成民间文学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口耳相传的传播手段,这就是民间文学的口头性。
③、变异性:指民间文学由于各种原因(历史、社会、演唱人的才能技巧等)在语言、表现手法、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甚至主题思想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衍生,从而形成各种同一母题的异化。
对民间文学发展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正、反两面)④、传承性:又称“传统性”。
在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一方面在不断变化,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这些相对稳定的因素经千百万民众世代相传下来,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传统,民间文学作品的这种相对稳定的特征即为民间文学的传承性。
民间文学的定义与范围
第一节 民间文学的定义与范围
一、什么是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民众 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它既民众的 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又是他们关于 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也 是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民间文学属与于现文实学生的活一血个肉特相殊联。类别,是与作 家 文民学间相文并学行不的仅一具门有独民特族的性语,言而艺且术是。一种世界 性民的间文文学学现创象作。和传播的主要载体是口语。
资料5
《吕氏春秋·古乐篇》:“昔葛天氏之乐, 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 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 天常,六曰建地功,七日依地德,八曰总禽 兽之极”。
资料6
马家窑彩陶舞蹈纹盆
资料7
马家窑彩陶舞蹈纹盆
资
云
料
南
沧8源古代崖画
资料9
1920年北京大学成立歌谣研究会,在其 《歌谣周刊》发刊词中,曾明确宣称:“搜 集民间歌谣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学术的, 即将民歌作为民俗学的一种重要资料,以此 来观察中国的社会;另一个是文艺的,即从 民歌中,引出将来的民族的诗的发展道路。”
资料3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俗文学 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也就 是大众的文学。”
资料4
鲁迅《门外文谈》:“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 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 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 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 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 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有什么记号留 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 学家,是‘杭育杭育’派。”
认识的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第一节集体性•民间文学既属人民群众集体创作而产生,又在流传中不断为人民群众所补充完善。
•一、集体性特征有三重含义:1 民间文学在社会成员的互动过程中产生。
2表演者和观众并没有绝对的区分,而是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相互转化3文本、语境、表演三层面构成完整的民间文学行为民间文学在产生后被全体社会成员所共同拥有。
民间文学的集体性还表现在民间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必须符合民族文化传统和集体审美心理上要辨证看待民间文学的集体性与独创性的关系尽管作品由个人创作加工,但他们的创作却是在民族文化浓厚的集体氛围下进行的,在形式和内容上并没有脱离自身所处的文化传统、审美习惯和民间文学口头叙述模式“峒女于春秋时,布花果笙萧于名山……选峒中之好者,名曰天姬队。
余则三三五五,采芳拾翠于山椒水湄,歌唱为乐。
男亦三五成群,歌而赴之。
”2、民间文学集体性的意义作家创作的深刻表现在对社会人生的深刻理解上(独创性),民间创作深刻性表现在群体意识的历史积淀(积淀性)民间作品的丰富性表现在类型中所包含的千姿百态整体的民间文学是民族集体意识的积淀,它体现了集体审美意识的深刻内涵,能使我们对民众的文化心理结构有更深层的认识和理解集体性的三种形态•1集体情境中的集体创作•2由个人创作出作品的雏形后,再由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渐完善•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第二节口头性一、口头性的含义:民间文学既是民众口头的创作又在民众口头流传。
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口耳相传的传播手段,就是其口头性。
口头性的特征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创作和流传的特征。
历史因素:口语与文字(界限)语言特色:口语是全方位的交流方式,是具体场景的交流方式,而文字则是单向性和脱离场景的三、口头性的优越性:1、口头性使民间文学达到最佳表演效果:“菊花湾里的一湾湾水,风刮是水动弹哩;毛洞洞的眼睛一点点嘴,说话是心动弹哩。
”“清风吹着凉死了,大北风吹着冻了,三年没见想坏了,些些乎丢了个命了。
”2口头性便于民间文学的记忆和流传:3口头性使民间文学具有最大的自由度:4口头性还造就了民间文学的重复叙事特点,这是其区别于书面叙事的最显著标志。
仪个汽册暂销会,一位农村来的老大爷掏促两千块钱递到卖册的淆姐面前,淆姐问他:“腻喽甘嘛?”“甘嘛?埋汽册。
”“埋嘛汽册?”“奏介个,奏行。
”“钱够嘛?腻喽?”“赠好。
”“腻喽至都介册多儿钱吗?”“至都,桑塔纳凉千。
”(桑塔纳2000)“那腻喽甭买介个了,介册太贵,腻喽看内册了吗?内册便宜,腻喽买内个得了。
”“内个多儿钱?”“奔驰六百。
”(奔驰600)缩有移男的.晚生和剁了,马路丧拦册.一拦,癌,警册,要要零.册意停,银警嚓下来了:"泥干嘛?" "干嘛,泥缩干嘛?达册回架." "泥知道我介四嘛册吗?你印字儿吗?看看,看看!"警嚓指着册丧"110" 标志给他看."印四吗?" "印四." "至道介四嘛意思吗?" "至道." "嘛意思?" "意共里仪块义."翻译如下:说有一男的,晚上喝多了,马路上拦车,一拦,唉,警车,幺幺零(110),车一停,人家警察下来了:"你干吗?" "干吗?你说干吗?打车回家." "你知道我这是什么车吗?你认字儿吗?看看,看看!"警察指着车上"110"标志给他看."认识吗?" "认识." "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知道." "啥意思?" "一公里一块一."4、民间文学口头性的意义①民间口头语言表现力的丰富和形象历来被语言文学大师们所赏识。
“为了彻底了解俄罗斯语言的财产,研究古代歌曲,故事等等完全是必要的,批评家对它们的鄙视是徒然的,老百姓的口语值得最认真的研究,青年作家们,阅读老百姓的故事来理解俄罗斯语言的表现可能性吧。
”②在民间作品采录时,一定要注意尽量保持口头创作的原貌。
口头程式理论•口头程式奠定了口头传统的基础。
•表演理论:所有的口头叙事都是在表演。
第三节变异性一、变异性的含义:民间文学的作品在语言,内容,情节,主题,形象,结构等要素上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中“瞎话,瞎话,无根无把,一个传两,两个传三,我嘴里生叶,他嘴里开花,传到末尾,忘了老家。
”“故事是随心草,愿意说说半天,不愿意说,三言两语讲完了。
”民间文学中变异性的表现1、变异性大量地经常地表现在作品的语言变化上。
同时,也表现在作品的内容、情节、主题、形象、结构等要素的变化上春秋:《左传》:“齐侯归,遇杞梁妻于郊,使吊之。
辞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蔽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齐侯吊诸于室。
”战国:《礼记²檀弓》中,又有记录:《孟姜女传说》“杞梁死,其妻迎之于路而哭之哀。
庄公使人吊之。
…”西汉:刘向《列女传》:“杞梁战死,其妻收丧。
齐侯道吊,避不敢当。
哭夫于城,城为之崩,自以无亲,赴淄而薨。
”•齐地吊丧中“歌哭”风俗•情节来自民间是“齐东野人”所创造而为文人所收录•“孟姜女,杞梁妻,一去燕山更不归,造得寒衣无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长城路,实难行,乳骆山下雪纷飞,吃酒则为隔饭病,愿身强健早归还”。
——敦煌卷子中唐代小曲•唐代《同贤记》“死人白骨纵横,不能辩识,乃刺指血滴白骨,云:‘若是杞良骨者,雪可流入。
’沥至良骸,血径流入,便收归葬之。
”从宋朝开始,民间修庙祭祀。
明清:传说加上孟姜女与秦始皇展开斗争的情节顾颉刚:“一件故事虽是微小,但一样地随顺了文化中心而迁流,承受了各地的时势和风俗而变,凭借了民众的情感和想象而发展。
”同一主题的作品因流传地域,语言习惯,风俗人情,自然环境的差异和讲述者口才风格的不同而有不同“异文”。
二、变异性的产生原因1集体性与口头性使变异在所难免口语产生记忆与遗忘的可能性。
没有著作人概念,使民间文学作品可以被任何人合法修改2历史发展,时代变革,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是变异的外在因素。
陕西三原《看见她》:“你骑驴儿,我骑马,看谁先到丈人家,吃一袋烟儿就走价。
大嫂子留,二嫂子拉,拉拉扯扯到她家,隔着竹帘望见她,白白手儿长指甲,樱桃小口糯米牙。
回去说与我妈妈,卖田卖地要娶她。
”江苏淮阴《看见她》:“小红船,拉红土,一拉拉到青江埔。
买茶叶,送丈母,丈母没在家,掀开门帘看见她,穿红的,小姨子,穿绿的,就是她。
梳油头,戴翠花,两个小脚丁嘎嘎,卖房子卖地要娶她。
”天津《望见她》:“抬头望见她,红头绳紧紧扎,金扁簪,拦腰架,金耳挖,当头插,金耳环,两边挂,金镯子,四两八,金戒子,配指甲,银子背心洒菊花,红绸裤,小梅花,红绸鞋,满面花,回去拜访爹和妈,择个日子来娶她。
”4、认识变异性的意义•主动搜集民间文学中同一作品的不同“异文”•关注在现实生活中民间文学与文化发生的变化第四节传承性•一、传承性的含义民间文学作品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传统,这种存在于民间文学作品中相对稳定的传统特点就叫传承性。
因为听众或观众对演说模式耳熟能详,已经习惯接受这种模式,一旦演说脱离了演说模式,听众或观众便难于接受,演说也难于进行。
任何民间文学都属于一定的模式,假如一位演说人完全不顾模式而演说某一叙事文本,那么听众很可能觉得这位演说人不会演说。
相对稳定的模式,对听众而言是一种“预期”,对演说人而言是“依据和标准”。
传承性在民间文学中的反映①具体作品的传承:②基本的主题思想上的传承③叙事方式上代代相袭的成分就更多了。
二、传承性的形成与传承人的作用•集体性与口头性形成了特定的传统,而且有固定的程式。
•使我们重视传承人的作用《背带歌》:“林中要数木棉树,木棉不比云彩直,黄花背带背外甥,背出云杉岭上立。
”“背带歌尾是木叶,吹得外甥嘴巴开,明天世界由他做,由他开出新歌台。
”•2、民族民间文学对民族性格的刻画•3、民族民间文学对民族语言的运用蒙古族《骏马赞》:“它那飘飘欲舞的轻美长鬃,好象闪闪放光的金伞随风旋转,它那炯炯发光的两只眼睛,好象一对金鱼在水中游玩,它那宽阔无比的胸膛,好象滴满了甘露的宝壶,它那精神抖擞的两只耳朵,好象山顶上盛开的莲花瓣。
”•在原始社会阶段,民族民间文学的直接人民性指的是全民性•在阶级社会中,民间文学的人民性指它是被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拥有最广大受众的文学形式。
二、民族民间文学的民族性•民族性,是指民间文学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各民族风格。
1、民族民间文学作品反映本民族的社会生活。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广西毛南族:“望郎歌”:“春季望郎草木青,山花烂漫百鸟鸣,望郎不见见浮萍,春水起伏似妹心。
”神话第三章神话•何为神话——神话的定义与性质•神话何意——神话的类型与内容•神话何来——神话的文化背景•神话何解——神话学研究学派•神话何为——神话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第一节何为神话¡ª¡ª古老而神圣的叙事•一、神话的定义:•“是人类共同体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
”对神话定义的理解“元世界”即世界原初状态的描述:特定文化中“终极关怀”的表达:特定社会生活中“神圣时空”的建构:神话被视为民间文学中最古老的文学样式。
但其意义远远超出文学的范畴,是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了解外界和自身的认知体系之一,传统社会成员借以认识和描述自身所处的世界,体现出与现代社会中理性思维有着重大差别的独特的对世界与人的认识和思维特征。
三、神话为何神秘?——幻想的不自觉的艺术方式神话与哲学、科学同样是对世界和人的本质存在加以解释的体系,但解释方式不同。
在现代人看来,神话是用比喻、拟人、变形、夸张等文学象征手法来说明世界但原始人类并不将世界以比喻、象征、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加以表现,也并不认为这是幻想——他们真的认为世界就是如此!母题(motif):又称为“情节单元”或“故事元素”,是民间叙事作品中最小的情节元素。
母题数量有限但具有鲜明的特征,能够从具体的叙事作品中分离出来,通过若干母题的不同排列组合,形成无限的民间叙事作品。
第二节神话何意¡ª¡ª神话的内容•根据神话的内容可以分为六大类宇宙起源神话•中华各族创世神话有两个重要母题¡°宇宙卵¡±,¡°垂死化生¡±。
•宇宙卵(Cosmic egg):重要的神话母题之一,认为宇宙万物从卵中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