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调研报告10--关于增强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教育调研报告10--关于增强职业技能培训

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思考

职业技能培训现状

全市现有具备培训资质的职业培训机构26家,专兼职教师287人,涉及培训专业(工种)20多个,年培训能力达到1.2万人次以上。从2017年开始,对国家补贴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实行公开招标,择优选择培训机构,目前共确定15家民办培训机构承担全市职业技能培训任务。2019年,省上下达我市培训任务6800人,前9个月全市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66期,完成培训4319人,完成目标任务的63%。

政策保障方面,近年来,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将全市范围内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贫困家庭子女、退役士兵等全部纳入职业培训范围,职业技能培训基本覆盖城乡各类群体。培训方式方面,结合培训对象实际,把课堂分解到乡镇、村、社区,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针对不同文化水平和层次,进行“因人施教”;积极与本地用工数量较多的企业对接,建立培训用工关系,探索“带薪+实训”在岗培训方式。培训工种方面,XX县以贫困乡镇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围绕特色美食、餐饮旅游、家政服务、种植、养殖和建筑业大力开展定向培训,提升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能力;金川区重点围绕

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苗木花卉产业,加强与驻地企业金川公司、八冶公司和经济开发区各企业的对接合作,积极开展“招聘—培训—就业”订单式培训。

存在的难点和问题

总体来看,我市培训工作面上抓的比较扎实,培训计划到位、措施有力、内容丰富,培训在提高职业技能、提升就业能力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是,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远远不够。从就业情况分析,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习惯于季节性打工模式,通过培训提高就业能力的意识不强,培训积极性不高;从培训意愿分析,多数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缺乏劳动技能,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对高层次劳动力的需求。分析深层次原因,制约我市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因素主要有:(一)培训没有形成有效合力。

农民技能培训工作由多部门负责承担,不同部门培训工作的职责不同、政策各异,造成培训工作各自为营、规模不大、层次不高,重复培训、多头培训现象不可避免,培训促进就业的导向性作用得不到充分体现,培训的效果不能被劳动者认同。

(二)培训监管责任落实不够。

总体情况是部署多、监督检查少,业务指导不够,抓落实不够。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有效结合农民培训工作特点,统筹合理安

排培训工作,客观上造成了突击培训完任务,存在个别农民“被培训”的现象,导致培训存在流于形式、工作质量不高、华而不实等问题。

(三)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国家取消大部分培训工种的技能鉴定后,培训合格证书得不到相关行业的认可,使职业技能培训证书的“含金量”降低,影响了适龄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另外,从培训机构反映的情况来看,很多农村劳动力缺乏自我培养、自我提高的意识,认为参加培训会影响正常的打工收入,参加培训的意愿不强。县区人社部门也反映,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组织难度不断加大,就算是驻村蹲点,也由于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无法有效组织。

(四)培训实效性不强。

我市职业技能培训主要依托民办培训机构开展,全市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资金严重不足,民办培训机构投入资金有限,实训场地简陋,设备更新缓慢,师资力量薄弱,不能适应多样化的市场培训需求。职业技能培训属于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中标的民办培训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为了完成培训工作任务,采取“大水漫灌”教学方式,忽视培训实际效果。且大多数培训采取“短、简、快”模式,仅安排一个星期甚至更短的时间,导致培训的质量大打折扣,培训取证后也无法胜任相应岗位。

(五)职业教育发展滞后。

我市职教学校不能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对市场的适应性较差。各职教学校各自为政,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方面普遍投入不够,都没有形成有特色、拿得出、有市场的品牌专业,对职业教育后续效果的跟踪和反馈也不重视,培训质量较差、针对性不强、社会认可度不高。

对策建议

(一)整合培训资源,夯实培训基础。

充分发挥以培训补贴为核心的政策导向作用,用好现有政策,加大资金统筹力度,丰富培训补贴形式,落实培训优惠政策,激发企业、职教学校、培训机构参与培训、推动培训的活力。加强对民办培训机构的指导,围绕市场需求、准确把握劳动者实际情况,选定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分类精准开展培训。加强对各类培训的全过程监管,严格培训验收和考核评估,坚决防止培训工作走过场、流于形式,杜绝低质、低效和弄虚作假问题的出现。

(二)突出培训重点,加大培训力度。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适应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需要,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等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加快实现培训对象的全覆盖。加强

就业技能培训,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重点开展初、中级技能培训;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重点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对职业院校学生,重点开展“学历+技能”培训;发挥企业在职业培训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对在岗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对企业新录用人员开展岗前培训。

(三)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实效。

针对不同群体培训的实际情况,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实施培训,大力推行“送培训到乡镇、进村社”“蹲点式”“现场式”培训,提高参训率,体现灵活性。实行弹性学制,在培训时间上全天候面向城乡劳动力开放,根据学员的需求随时安排时间培训,顺延培训班次,方便学员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大力推行订单式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训、委托培养等培训模式,加强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实现培训与就业、培训与企业岗位要求的紧密衔接。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为劳动者及时提供技能鉴定服务,强化职业技能鉴定对职业培训效果的检验。

(四)立足就业增收,注重培训输转。

坚持把落实培训输转就业贯穿于职业技能培训的全过程,加强企业用工需求和农民培训意愿的调查,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工种和培训课程,实现培训内容与用工需求的有机对接。在提升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