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自然生态与文学创作之精神桥梁

合集下载

《瓦尔登湖》对自然的独特诠释

《瓦尔登湖》对自然的独特诠释

《瓦尔登湖》对自然的独特诠释《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品。

梭罗以自然为主题,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自由与独立。

本文将探讨《瓦尔登湖》对自然的独特诠释,并探讨梭罗在书中所传达的深意。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选择了一个与现代文明相隔离的地方,瓦尔登湖畔,过了近两年的隐居生活。

他的隐居并非逃避社会,而是选择了一种与自然密切联系的生活方式。

在瓦尔登湖畔的小屋中,梭罗与自然相处,享受着宁静与自由。

梭罗以他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敏锐感知,诠释了自然独特的美。

他通过详细描绘自然界的景观和生态系统,以及瓦尔登湖的四季变化,展示了自然的丰富和多样性。

例如,他描绘了湖水的清澈和平静,树木的参天巍峨,鸟儿的欢快歌唱,落日的美丽景象等等。

这些描写不仅仅展示了梭罗的观察力和艺术才华,更传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除了描绘自然界的美丽,梭罗还通过观察动物和植物的行为,以及自然的生命循环,探索了自然的智慧和和谐。

在书中,他详细描述了鱼儿的游动方式,蜜蜂的采蜜过程,蚂蚁的组织纪律等等,展示了自然界中各个生物的互相依存和合作。

梭罗以此来强调自然的平衡和奇妙之处,表达了他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崇敬之情。

除了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之外,梭罗还透过自然来思考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问题。

他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反思了现代社会的浮华和功利。

他认为人们被物质追求所束缚,沉浸于繁忙而空虚的生活,忽视了内心的追求和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梭罗试图通过自己的隐居生活,向人们呼吁回归自然,摆脱物质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满足。

总的来说,梭罗的《瓦尔登湖》对自然的独特诠释在于他以自然为主题,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描写,呈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和多样性,透过动植物的行为和自然的生态系统,体现了自然的智慧和和谐之处。

同时,他通过对自然的思考,反思了现代社会的问题,呼吁人们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自由和满足。

梭罗的《瓦尔登湖》不仅仅是一部对自然的描写,更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自由与独立。

《瓦尔登湖》赏析

《瓦尔登湖》赏析

《瓦尔登湖》赏析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创作的一部名著,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对《瓦尔登湖》进行赏析,从书中所表达的主题、文章结构以及对读者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瓦尔登湖》以作者在瓦尔登湖畔度过两年、两个月、两天的经历为背景,展现了作者独自隐居的生活,以及他对自然、人类和社会的思考与观察。

整个作品分为18章,每章记录了作者在瓦尔登湖度过的不同季节和心境。

书中融入了大量的隐喻、象征和思辨,传达了丰富的思想内涵与人生智慧。

首先,本文深入探讨了《瓦尔登湖》中所体现的主题。

通过对自然与社会、个体与群体、物质与精神等层面的对比与思考,梭罗传达了他对简朴生活、自由意志和独立思考的追求。

他强调了与大自然的连接,将自然视为心灵的庇护所,通过隐居与超脱社会的生活方式,寻找到了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其次,本文分析了《瓦尔登湖》的整体结构。

梭罗将书中的内容按照季节进行划分,通过对每个季节的描写与反思,呈现了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起伏。

他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人类社会的喧嚣相对照,突出了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同时,他在每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加入了一些哲思和诗意的句子,为整篇作品增添了深度和内涵。

另外,本文探讨了《瓦尔登湖》对读者的启示。

梭罗通过自身的经历与观察,提出了许多人生的真理和对待社会的思考。

他呼吁人们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他认为独立思考是个体自由发展的基础,主张追求精神的富足而非物质的财富。

他的观点和思想对当代社会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引发了人们对自我与他人、生活与社会的反思。

总之,《瓦尔登湖》是一部富有思想性和文学性的作品。

通过对自然与社会的对比,梭罗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新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

他的批判精神与对人类精神追求的思考使这部作品具有普遍的意义和影响力。

读者们在阅读《瓦尔登湖》时,也可以从中汲取自然的力量和精神的滋养,寻找到人生的真谛与价值。

《瓦尔登湖》: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生

《瓦尔登湖》: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生

瓦尔登湖: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生概述瓦尔登湖(Walden Pond)是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德的一座天然淡水湖,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作家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的同名著作《瓦尔登湖》而闻名。

这本著作是梭罗在1845年至1847年期间,在湖畔边过着与自然亲近的简单生活后所撰写而成,探讨了自然、社会、个人价值观等主题。

通过他在瓦尔登湖度过两年多时间的经历,梭罗提倡了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简单生活和高尚道德的思想。

自然环境瓦尔登湖周围是一片原始森林,清澈见底的淡水使这个地方成为各种野生动物和植物栖息地。

这里青山环抱,湖泊宁静,四季变化带来不同的风景。

这样充满韵味和恬静氛围的环境成为了梭罗与自然交融的理想住所。

梭罗的居住实践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间简陋的小木屋,过上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

他种植蔬菜、捕鱼取火,力求自给自足。

同时,他拥抱孤独、思考人类社会和个人价值观,并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来探索内心的真实意义。

简单生活哲学梭罗对于消费主义和社会束缚持有批判态度。

他倡导简单生活,追求内心平静和精神富足而非物质积累。

通过离开城市喧嚣,与大自然为伴,他认为人们可以发现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并将注意力转移到精神层面。

自然与个人价值观对梭罗来说,与自然亲近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反思个人价值观的过程。

在瓦尔登湖的日子里,他逐渐领悟到物质财富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感;相反,通过欣赏大自然、减少物质依赖和追求内心的自由,人们能够找到真正有意义和丰盛的生活。

对后世影响梭罗的《瓦尔登湖》被认为是环保主义和简约生活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它启发了许多人重新思考他们与自然的关系,提醒人们保护环境、减少浪费,并寻求内心平静和个人成长。

总结:瓦尔登湖代表了自然与人类生活和谐共生的典范。

通过亨利·戴维·梭罗在这里度过的简单而充实的日子,他呼吁我们重新审视我们对物质上富有但精神上贫乏的现代生活方式。

《瓦尔登湖》:从超验主义、生态伦理,剖析散文魅力

《瓦尔登湖》:从超验主义、生态伦理,剖析散文魅力

《瓦尔登湖》:从超验主义、生态伦理,剖析散文魅力《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创作的散文集,记录作者自从1845年到1874年期间独居瓦尔登湖畔时候的思考和见闻。

这本书共由18个章节组成,以“回归自然”这个主题贯穿全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

由于当时的美国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型,人们流行的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成为风潮,梭罗写这本书为了将人们唤醒,从物质和欲望世界回归到自然与精神的殿堂。

《瓦尔登湖》刚推出的时候并没有像《老人与海》一样,立刻受到追捧。

但过了近一百年以后,却成为风靡全美的经典必读书籍,甚至在我国也是非常流行。

2016年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给刚考上清华的学生邮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也把《瓦尔登湖》邮寄到每个清华学子手中。

在我看来,《瓦尔登湖》是一部披着散文外衣,内核却是阐述梭罗本人的超验主义和生态伦理的作品。

梭罗的“超验主义”主张放弃不必要的物质追求,在自然中体验存在和灵性增长1.超验主义超验主义,又称超验论,虽然它在美国非常流行但它并非美国本土语言词汇,而是借用于康德哲学体系。

超验主义具有浓厚的宗教主义色彩,并且以哲学思想为底蕴。

它的核心价值观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便是超验主义的典型代表。

他曾说:“世界将其身缩小成一滴露水。

”这有点像佛家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梭罗是爱默生的学生,他继承与发扬了老师爱默生的理论,但他认为人应该舍弃不必要的物质和欲望,将更精力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灵性的增长上。

梭罗2.梭罗认为减少物欲,才能走进自然,增长灵性梭罗的“超验主义”放到今天,最明显的特质就是告诉我们要学会做“断舍离”。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描述:身处文明的我们其实应该到荒蛮的边疆去生活,才能更好地了解到什么是生活必需品,和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去获得这些必需品。

这两年的经验让我明白两个道理:哪怕纬度这么高的地方,获取必须的食物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人吃的东西可以像动物那么简单,而且还能保持健康和强壮。

《瓦尔登湖》:人与自然的和谐

《瓦尔登湖》:人与自然的和谐

《瓦尔登湖》:人与自然的和谐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是一部深受读者喜爱的文学作品。

通过描绘自己在瓦尔登湖边的隐居经历,梭罗向人们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选择远离喧嚣城市的生活,来到了瓦尔登湖的岸边。

他在那里建造一座小屋,靠近大自然,远离人群。

梭罗通过亲身体验告诉我们,人与自然不仅可以和谐相处,而且可以从中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心灵的安宁。

瓦尔登湖给予梭罗的最大感受之一是它的宁静与无垠。

他描述了湖泊的宁静与湖水的澄清,以及湖边树木的静谧。

在这种环境中,梭罗可以更好地专注于自己的思考和创作。

这也提醒了我们,在喧闹的城市中,我们经常被外界的吵杂声打扰,很难找到内心的宁静。

只有远离尘嚣,与自然亲密接触,才能找回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在《瓦尔登湖》里,梭罗提倡简朴的生活方式,强调返璞归真的重要性。

他舍弃了尘世间的物质追求,选择了简单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他通过耕种土地、采摘水果和捕鱼来获取食物,自己动手修建房屋。

梭罗的这种生活方式告诉我们,人们过于追逐物质财富会让生活变得复杂且无谓。

与此相反,选择简朴生活,专注于生活的本质,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满足与快乐。

再者,梭罗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应该是和谐而平等的。

他并不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的一部分。

他在《瓦尔登湖》中写道:“人类和自然是相互依赖、相互关联的,只有在保护自然的同时,人类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成长。

”这一思想提醒我们,人类不应该将自然资源无限制地掠夺和利用,而是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和照顾自然环境,为后代留下更美好的世界。

最后,梭罗强调在瓦尔登湖的隐居生活中,他收获了思想上和灵魂上的富裕和满足。

他通过亲近大自然,倾听鸟儿的欢歌和水流的声音,思索生命的意义和人类存在的目的。

他的思考与观察帮助他更好地理解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并给予他思想和心灵的指引。

这个过程启示我们,通过与自然亲近,沉思生活的真谛,我们可以找到更深层次的满足和思想的启迪。

瓦尔登湖梭罗与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瓦尔登湖梭罗与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瓦尔登湖梭罗与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瓦尔登湖:梭罗与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自然主义文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文学中的一种流派,它以对现实社会的描写和对人性、环境的深刻探索为特点。

而亨利·大卫·梭罗的代表作《瓦尔登湖》正是自然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本文将从《瓦尔登湖》的背景及梭罗的写作动机、作品的主要内容、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以及《瓦尔登湖》对自然环境与人性的探索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一、《瓦尔登湖》的背景及梭罗的写作动机《瓦尔登湖》是梭罗于1854年至1857年期间在马萨诸塞州瓦尔登湖畔居住两年的生活经历的记录。

在那段时间里,梭罗独自一人住在森林中的小屋内,过着与世隔绝的简朴生活。

这一生活方式是他对当时社会的浮躁和物质主义的反抗,也是他对自然界的深入探索。

他写下了《瓦尔登湖》,将自己在湖边度过的日子以及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记录于此。

二、《瓦尔登湖》的主要内容《瓦尔登湖》以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度过的两年为背景,描绘了他在那段时间里的生活状态、思考和体验。

梭罗详细描述了他的小屋,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

他观察大自然的变化,记录季节更迭、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等各种自然现象。

除此之外,梭罗还深入思考人类的处境和他自己的内心世界,探讨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由与社会束缚的矛盾。

三、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在《瓦尔登湖》中的体现自然主义文学追求对现实的真实描写和理性的分析,鲜明的个体存在感是其中的重要特点。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精细地观察和刻画了自然界的各个方面。

他以自然为背景,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同时,他以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深入分析了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关系以及社会对个体的影响。

这些特点与自然主义文学的基本理念相一致。

四、《瓦尔登湖》对自然环境与人性的探索在《瓦尔登湖》中,梭罗深入探索了自然环境与人性之间的关系。

他通过对自然界的详细观察,揭示了自然所蕴含的智慧和力量。

梭罗通过亲身体验,发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并对人性及社会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启示。

解读世界十大生态名著之九《瓦尔登湖》

解读世界十大生态名著之九《瓦尔登湖》

解读世界十大生态名著之九《瓦尔登湖》《瓦尔登湖》是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亨利·大卫·梭罗的代表作,出版于1854年,对美国乃至世界的生态文学、生态理念和生态保护运动影响深远。

《瓦尔登湖》翔实地记叙了1845年至1847年间梭罗在瓦尔登湖畔林间独居、耕读的历史和对人生的思考。

梭罗与自然为伴,用劳动养活自己,过着极其简朴的物质生活和极其丰富的精神生活……在荒野中保存世界梭罗一生以诗人的眼光、心灵和情怀亲近自然,抒写自然,观察自然,研究自然。

从日月星辰、风霜雨雪、闪电雷鸣,到花鸟虫草、飞禽走兽……天地自然之间,无一物不趣味盎然。

梭罗以孩童般的纯真和热情,开放所有的感官,以敏锐、细腻的笔触对自然进行全方位的讴歌,淋漓尽致地表达对生命的礼赞。

在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过程中,梭罗凭着对生命的直觉和感动,将与自然作伴看作是最甜蜜的受惠。

今天生态批评权威、梭罗研究专家、哈佛大学的布伊尔教授曾高度评价书中所体现的对自然惺惺相惜的爱与尊重,认为“这种尊重标志着梭罗的浪漫主义热情开始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环境意识”。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们树立了物质俭朴、精神丰富的生存典范。

梭罗这样陈述他去瓦尔登湖的目的:“我到森林去,因为我希望过着深思熟虑的生活……我不愿过着不是生活的生活,须知生活无限珍贵;我也不愿过着无所事事的生活。

”他大声疾呼“简单,简单,再简单”,把物质追求降到最低限度,把精神追求提高到最高程度,实现物质生活的简朴和精神生活的富足。

梭罗的名言“在荒野中保存世界”,已成为欧美许多环保组织的座右铭。

生态文学家尊奉的范本《瓦尔登湖》自出版以来,历经一个半多世纪,一直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西方文学非小说著作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书籍。

此书至今已发行200多个版本,印数不计其数,并被译为多国文字,在世界范围内持续产生影响。

生态思想家哈丁曾说:“《瓦尔登湖》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它是简朴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钱社会的讨伐檄文,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是一部生态圣书。

瓦尔登湖:回归自然,寻找永恒的精神家园

瓦尔登湖:回归自然,寻找永恒的精神家园

瓦尔登湖:回归自然,寻找永恒的精神家园《瓦尔登湖》,作者亨利·戴维·梭罗,一本超验主义的代表作,一本被称为塑造美国民族性格的散文书。

1845年,正值28岁的梭罗,远离城市的喧嚣,来到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旁的山林里,开启了他两年两个月的归隐般生活。

其间的所见所思所感,平静地汇成18篇淡淡的散文,记录着他淳朴惬意的独居日常。

自然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瓦尔登湖位于美国麻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郊,四周青山环抱,湖水深邃清澈,倒映着树木丛林,环境幽静,景色宜人。

水代表了大地的柔性之美,奔腾,欢快,荡涤,灌溉四方。

而瓦尔登湖,就是大地的眼睛,灵动清澈,散发着温婉恬静的气息。

梭罗的房子,搭建在苍松和山核桃的小林子中央,前院里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

在这里,知更鸟,松鼠,猫头鹰,狐狸都是他的朋友,甚至田野里的杂草,豆子都可以亲切地和他交谈。

梭罗就像是一个天真的孩子,用纯粹无暇的眼睛,打量和探索着大自然的一切,他可以肆意徜徉,以天为被,以地为床,过着最原始的生活。

他不孤独,不寂寞,他丰富,他欢欣,大自然用温暖的怀抱迎接着他。

他静静的看着日月轮展,静静的呼吸花草的芬芳,静静的感受着风雪雨露的降临。

一草一木,一虫一兽,都是他可爱的邻居,都是他笔下的精灵。

太阳,风雨,夏天,冬天,大自然的不可描写的纯洁和恩惠,他们永远提供这么多的健康,这么多的快乐。

对我们人类这样的同情,如果有人为了正当的原因悲痛,那大自然也会受到感动,太阳黯淡了,风像活人一样悲叹,云端里落下泪雨,树木到仲夏脱下叶子,披上丧服,难道我不该与土地息息相通吗?我自己不也是一部分绿叶和青菜的泥土吗?黯淡的太阳,悲叹的风,落泪的云,叶落的树木,在梭罗眼里,都是一个个充满生命灵气的有机体,都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每一个颗粒都是一个小宇宙,和人一样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应当与之和谐共处。

事实上,从原始的森林,从历史的源头,一切动物,植物和人都是平等的,都是地球上的生命体。

《瓦尔登湖》自我自然和社会的融合

《瓦尔登湖》自我自然和社会的融合

《瓦尔登湖》自我自然和社会的融合瓦尔登湖(Walden)是美国作家梭罗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以自然与社会的融合为主题,展现了主人公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度过两年时间的生活经历。

通过与自然的亲近,梭罗试图找到内心自我的平衡,并追求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本文将探讨《瓦尔登湖》中自我、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融合。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寻求自我与自然的融合。

他提倡远离尘嚣,回归自然,以此来寻找内心的宁静。

在瓦尔登湖畔建造小木屋,他体验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通过在湖边的简朴生活,梭罗摒弃了社会上浮华的物质追求,实现了内心的自由。

同时,他观察自然万物,深入思考季节更替、日出日落等现象,不断与大自然相互融合。

他认为只有与自然结合,才能找到真实的自己,也更加了解自己所在社会中的位置。

另一方面,梭罗在《瓦尔登湖》中也试图寻求自我与社会的融合。

尽管他离开城市生活,但并不完全割裂与社会的联系。

他定期走进镇上,与邻居交谈,购买生活必需品。

他并不是要完全与社会脱节,而是借由与社会的短暂接触,加深对自然生活的理解和价值观的反思。

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自己对自然的探索和思考,给社会带来一些启示。

他将自然之美和生活哲学融入到自己的文字中,以此来与读者分享自己的观点,影响社会的思考方式。

《瓦尔登湖》向我们展示了自我、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我对于每个个体而言都是独特的,是多样性的源泉。

而自然则是人类存在的根基,是使我们身心得以恢复和放松的来源。

社会则提供了人们相互交流、合作和发展的平台。

三者之间的融合是一种和谐的状态,而该融合需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

实现自我、自然和社会的融合,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与自然互动。

与大自然接触可以是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如登山、徒步、露营等,也可以是细微的事情,如绿化家庭环境、养一盆植物等。

这种亲密接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的生态系统,增强对大自然的尊重和关爱之情。

同时,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我们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社会问题。

解读《瓦尔登湖》中的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关系

解读《瓦尔登湖》中的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关系

解读《瓦尔登湖》中的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关系简介《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所著的一本哲学随笔。

该书记录了梭罗在瓦尔登湖附近建造小屋、过着简朴生活的经历和观察。

其中描写了梭罗与自然环境的亲密接触,以及他对于自然与人文之间如何达到和谐共存的深入思考。

自然与人文融合在《瓦尔登湖》中,梭罗强调了自然与人文之间紧密联系的重要性。

他认为,远离城市喧嚣,在大自然中度过时光可以让人们重新认识自己,并找回内心平静。

他通过建造小木屋并生活在湖边林间来拥抱自然,这不仅使他感到快乐和满足,也提供了一个思考人类存在意义和与环境关系的机会。

自然的启示通过与自然相处,梭罗体验到了大自然给予他的无穷启示。

他发现一种奇妙而平静的节奏,与自然界的生物和谐相处。

梭罗在湖边度过四季,并观察了自然界中生命的起伏变化。

每天清晨,醒来欣赏日出;夜晚,仰望星空,这些经历使他更加珍惜大自然所赋予的美。

人文与社会联系尽管梭罗选择了独居于湖边的小木屋中,但他并不排斥人类社会。

他主张通过返璞归真的生活体验,重新认识和思考个体在社会中地位和责任。

他认为人们应该减少对物质的追求,并注重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

这种新的思考方式有助于建立更加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模式。

自由与责任《瓦尔登湖》也涉及到个体对自由和责任之间微妙平衡关系的探讨。

梭罗通过回归大自然以及与社交场合保持距离来获得内心极致自由的同时也提倡每个人对于他们所做选择承担责任。

他指出,只有在守护好我们所依赖并享受的自然世界时,我们才能真正保护好自己。

总结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梭罗揭示了自然与人文之间和谐共存的重要性。

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他认识到大自然的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求以及个体追求内心平静的渴望。

这本书深度探讨了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以及如何找到平衡的问题,并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思考方向。

《瓦尔登湖》讲解

《瓦尔登湖》讲解

《瓦尔登湖》讲解瓦尔登湖(Walden)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于1854年出版的一本自然散文集,以其独特的观点和对自然环境的执着追求而闻名。

以下将对《瓦尔登湖》一书进行详细讲解。

一、梭罗与瓦尔登湖梭罗是19世纪美国一位著名的作家、思想家和自然主义者。

他曾在瓦尔登湖边建造了一个小木屋,以远离现代社会的喧嚣和拘束,寻求内心的宁静和真理的追寻。

这本书就是他在瓦尔登湖居住期间的所见所闻、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的记录。

二、自然与简朴生活的主题《瓦尔登湖》以自然和简朴生活为主题,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物质追求的挑战。

梭罗通过观察湖水、树木、动物等自然事物,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并提出了人们过于依赖物质财富与社会名声的批评。

他主张简单而真实的生活方式,认为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三、个人独立与反对社会束缚在《瓦尔登湖》中,梭罗强调个人独立和自由思考的重要性。

他对社会贫穷和不公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关于政府、劳动和教育等方面的观点。

他追求的是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反对社会的束缚和压力,呼吁人们发现并实现自己真正的价值。

四、环保主义与对自然的敬畏梭罗是早期环保运动的先驱之一。

他关注环境保护,并提出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他通过对瓦尔登湖的描述,呼吁人们保护自然资源,注意环境问题,并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界的密切联系。

五、个人成长与内在探索《瓦尔登湖》是梭罗个人成长和内在探索的记录。

他希望通过孤独和与自然的亲近,实现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

梭罗鼓励读者们从自身内心寻找答案,探索人生的真谛,通过对自然的思考和观察,达到个人与自然的和谐。

六、对当代社会的影响《瓦尔登湖》一书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引发了人们对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入思考。

这本书在当代仍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被视为环保主义、简约生活和意识觉醒的经典之作。

总结:《瓦尔登湖》是一本以自然和简朴生活为主题的著名自然散文集,作者亨利·戴维·梭罗通过对瓦尔登湖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强调了个人独立和对社会束缚的反对,提出了环保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读书心得——《瓦尔登湖》的生态伦理意蕴

读书心得——《瓦尔登湖》的生态伦理意蕴

读书心得——《瓦尔登湖》的生态伦理意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的代表作,也是一部关于自然、
生态和个人生活方式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阅读,我深刻
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意蕴。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通过自己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经历,
呼吁人们要重视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他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而不是剥削和破坏它。

梭罗提出了“简朴生活”的理念,主张人们
应该远离物质欲望,回归自然,过简单、幸福的生活。

这种生态伦
理意蕴对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阅读《瓦尔登湖》,我深刻感受到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是
相辅相成的。

我们需要保护自然,因为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的资源和环境。

只有尊重自然、爱护自然,
我们才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同时,我们也需要反思自己的生
活方式,是否过于奢华、浪费,是否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过度,以及
我们的行为是否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

通过对生态伦理的思考,
我们可以更加理性地对待自然,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总之,《瓦尔登湖》的生态伦理意蕴深刻而且实用,它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同时也要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追求简朴、幸福的生活。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部伟大的作品,从中汲取生态伦理的智慧,为我们的未来生活指明方向。

《瓦尔登湖》赏析

《瓦尔登湖》赏析

is a subsidence of the waters, so that it reaches to the surface, that
which was at first but an inclination in the shore in which a
thought was harbored becomes an individual lake, cut off from the
wide interval from the cadaverous cod and haddock whose fame is
trumpeted in our streets. They are not green like the pines, nor
gray like the stones, nor blu实e用l文i档ke the sky; but they have, to my
实用文档
• 梭罗认为,人是上帝的选民,人的生活中必须得 有某种“超灵”的东西存在。“超灵”在这里就 是自然审美精神,即自然所能馈赠的一切。在梭 罗看来,自然就是野性,野性是自然的生命,它 的原始、荒凉、清新和纯朴,预示着勃勃生机。 野性与善良的冲突反映在野性与心灵的追求之间 的激烈冲突,反映在野性与文明之间的冲突,它 们之间的张力恰恰构成了梭罗的自然审美情趣中 对机械工业文明批判的维度。
• “art of travel”类似梭罗,发现,旅行 中而感悟旅程,感悟生活。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 梭罗喜爱的自然万事万物,都在他的笔下都显得 生动细致起来。打开《瓦尔登湖》,人们甚至可 以听得见蛙声和鸟啼,看得见湖水的波纹和林中 的雾霭。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野鸭与老鼠,青 蛙与乌龟;菖蒲与芦苇,河蓼草与眼子草;垂钓 与种豆,泛舟与悠淡等等,这些在梭罗的审美中 都显得是那样的细致,那样的真实,自然的一切 细微都逃不过梭罗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支生花的 妙笔,自然万物都带上了人的感情和个性。

《瓦尔登湖》赏析

《瓦尔登湖》赏析

《瓦尔登湖》赏析《瓦尔登湖》是美国自然主义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的著名作品,也是他的生活哲学的宣言。

这部作品通过对一个名叫瓦尔登的湖的详细描绘,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简单然而又独立的生活方式,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

亨利·戴维·梭罗,一位深受美国和世界各地读者喜爱的作家,他的人生理念和文学作品都深深地反映了他对简朴和自然生活的崇尚。

《瓦尔登湖》这部作品,是他以自己的生活方式为模板,以自己的经历为蓝本创作出来的。

《瓦尔登湖》不仅仅是一个人与自然的故事,它还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社会现状的深深关切和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这部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方式,与当时美国社会的物质主义和商业化的价值观形成了鲜明对比。

亨利·戴维·梭罗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写作,向世界展示了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亨利·戴维·梭罗选择在瓦尔登湖畔建造自己的小屋,以最简单的方式生活,以最原始的方式谋生。

他的每一次体验,都是对自然最直接的感受。

他通过自己的双手,捕鱼、狩猎、采集,从而维持生活。

这种生活方式,尽管原始,但却充满了生活的真实和自然的魅力。

在《瓦尔登湖》中,亨利·戴维·梭罗以他独特的笔触,描绘了湖的美丽和自然的力量。

他以湖为中心,构建了一个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圈。

每次捕鱼,每次狩猎,都像是在向读者展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而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者又能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湖的神秘。

然而,《瓦尔登湖》并不仅仅是一部描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作品。

在亨利·戴维·梭罗的笔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而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在瓦尔登湖的生活中,梭罗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读者展示了这种关系的深度和复杂性。

在《瓦尔登湖》中,亨利·戴维·梭罗也表达了他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对人类现状的不满。

他认为,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物质主义使得人们失去了对自然的理解和欣赏,人们忘记了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瓦尔登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理解

《瓦尔登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理解

《瓦尔登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理解《瓦尔登湖》是由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创作的一本名著。

这本书以作者在瓦尔登湖畔自建小屋,独自度过两年多的生活为主线,深入探讨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

梭罗通过在湖畔的生活和对自然的深入观察,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理解,带给读者深思和启示。

本文将分析《瓦尔登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理解。

一、自然的美和价值《瓦尔登湖》中,梭罗深情地描述了自然的美,强调自然不仅是美的来源,也是人心灵的寄托。

他在书中写道:“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对自然的渴望。

……出于对自然的热爱,我决意退隐山林,去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梭罗通过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感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追求和珍视。

同时,梭罗也反思了现代社会对自然的侵蚀和破坏,呼吁人们重新认识和关心自然。

他认为,自然的价值不仅仅是对人类生存的保障,更是人生智慧和内心平静的源泉。

只有通过与自然的亲近,人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智慧。

二、自然与个人生活的和谐在瓦尔登湖畔自建小屋的经历中,梭罗深入探索了自然与个人生活的和谐关系。

他通过简朴的生活方式、挖掘自己内在的潜力和对真实自我的追求,倡导人们寻找真正的幸福。

梭罗认为,现代社会过于繁忙和功利,忽略了个体的内心需求。

在自然的包围下,他返璞归真,潜心思考人生的本质。

他写道:“我希望获得生活、了解生活,而不只是生活。

”通过自足的生活方式和对自然的沉思,梭罗向读者呼吁,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平衡,用真实的自我来面对人生的种种考验。

三、自然与社会的冲突和调和《瓦尔登湖》中,梭罗对自然与社会的冲突问题给予了重要的思考。

他指出,现代社会通过城市化进程和科技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与自然发生冲突,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

梭罗对于这一问题感到警觉,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主张人类应该以和谐的姿态与自然相处,寻找到自然和社会的平衡点。

他写道:“当人们学会与自然相处,尊重自然,交流与自然,倾听与自然的心灵对话时,社会才能真正进步。

《瓦尔登湖》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瓦尔登湖》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瓦尔登湖》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瓦尔登湖,是美国文学家梭罗的代表作之一,以描绘自然景观和探索人与自然关系而闻名。

这部作品以作者两年多的独居经历为基础,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梭罗向我们展示了他在湖边木屋的生活经验,揭示了人与自然互相依存、互为补充的关系。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倡导了一种简朴自足的生活方式。

他远离都市喧嚣,迁居到湖边的小木屋中,过上了与自然为伍的生活。

他从垂钓、种田、观察动物到夜晚仰望星空,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在此过程中,梭罗深刻意识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梭罗在书中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

他聚焦于自然的魅力,渴望从中获得智慧和真理。

他通过注视湖面的宁静和栖息在湖边的动物,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他将自然比作一本无尽的书籍,对人类的精神成长和悟性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启迪。

梭罗还以独特的视角思考了人类对自然的侵入和毁坏。

他警示人们不能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呼吁大家保护大自然的原始状态。

梭罗对于工业化的触动感到担忧,他认为人类过度追求物质的利益会导致自然界的破裂和失衡。

他提倡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存,主张摒弃对物质的狂热追逐,寻求心灵上的满足和平静。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向我们传达了人与自然合作共生的理念。

他在湖边木屋的生活中,通过自给自足、勤劳务实的态度,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他不仅吸取了自然的智慧,也将自身的力量和技能融入到与自然互动的过程中。

他种植蔬菜、修建木屋、捕捉鱼类,既能满足自身的需要,也在与自然的互动中保持了和谐。

此外,在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同时,梭罗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评。

他以湖边木屋的生活为对比,揭示了都市生活的偏离本真和追求虚荣的局限性。

他呼吁人们回归自然,追求宁静和内心的满足,而不是追逐物质和权力的虚幻快感。

通过《瓦尔登湖》,我们得到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深刻思考和启示。

这部作品引领我们反思人类对自然的侵害和破坏,提醒我们应当更加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

心灵深处的瓦尔登湖

心灵深处的瓦尔登湖

心灵深处的瓦尔登湖瓦尔登湖是美国文学巨匠梭罗的名著《瓦尔登湖》的源头所在,也是梭罗的精神静土。

它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市西南九英里处,是自然与文化的奇妙结合,是自然美的化身,更是灵感的摇篮。

它不仅深深吸引着梭罗,更成为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爱好者的心灵依靠。

瓦尔登湖面积仅有60多英亩,却被这位大师的笔触赋予了无限的灵性和魅力。

梭罗曾在此一住就是两年,度日如年,在自然中找到了最初的灵感和自我。

他在林荫小径上漫步、在船上划水、在林间小屋里静坐、在湖畔采集花草,烤麦饼,种豆子,写作生涯也得以酝酿。

在这里,他不仅写下了《瓦尔登湖》这部现代哲学名著,也是他人生中的转折点。

在梭罗的文化XX里,瓦尔登湖更是一道魔法,能够揭示人类意识的本质。

对于梭罗来说,资源丰富的文明社会让人忽略了自然和原始的本性,人类在世界上没有个体性,只有同质性。

瓦尔登湖就成为了梭罗对这种情况的反叛,他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秩序、自己的节奏。

他要通过这种方式从社会关系中解放出自己的灵魂,回归本真的自我,追求自由。

当代的我们,在繁华的都市之中,如同迷失了方向的流浪者。

常常忙碌于数码社交网络之中,却忽略了身体的感受。

我们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人类却疏远了自己。

而瓦尔登湖则教导我们尊重自然、珍视内心,它承载了梭罗对个体的探索,是一种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理解,也是一种生命的本性。

瓦尔登湖是自由的象征,是恢复个体状态的一剂良药。

在这个自然的世界里,我们可以不受外物的干扰,真正地懂得自己。

我们可以学习梭罗的思想,探寻我们的内心世界,了解我们与自然的交流方式。

找回自由的本性,能够燃起我们心中的火焰,给我们动力,让我们在生活中更积极向上。

在瓦尔登湖,梭罗写到,“如果一个人行走得足够缓慢,他就必须在自己内心深处采取根决策。

”在这个湖畔的微风轻轻拂动中,梭罗似乎启示我们,人生本应如此,又何来所谓“得”与“失”?没必要辗转纠结,过一种步步从容的生活就好,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在更广义的人生里,我们都是同路人。

《瓦尔登湖》:自然生态与文学创作之精神桥梁

《瓦尔登湖》:自然生态与文学创作之精神桥梁

文《瓦尔登湖》:自然生态与文学创作之精神桥梁○许瑞芳摘 要:《瓦尔登湖》是美国著名思想家、散文家梭罗的重要作品,被誉为美国自然文学的代表作。

文章从生态文学话语建构的角度,就其写作方向、思想内容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加以评析,并揭示其影响后世的生态文学魅力之所在。

在全球生态状况日益恶化的今天,以生态文学的视角解读《瓦尔登湖》,目的是要跨越文本与现实的鸿沟回归自然本真,为现代生态文明的解构与重构,做出一份切切实实的努力。

关键词:瓦尔登湖 生态文学 话语建构什么是真正的奢侈生活?不同的人有着各异的想法,有人认为居住在有着左岸之名的豪宅,才可称之为奢华;有人认为座驾为宝马、奔驰之类,才是身份的象征;但也有人认为看着花开花落、树木生长,亲手埋下种子、亲自收获果实,才是真正的富有。

亨利•戴维•梭罗就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奢华,这种生活是与时代相反的一种安静与朴素,寂静与孤独。

而他的笔尖也仿佛带有灵性一般,将这种生活记录下来,形成了《瓦尔登湖》这部著作,让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享受着大自然芳香般的思想。

《瓦尔登湖》在1985年“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的评选活动中,荣登榜首;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中,也与《圣经》并列被称为“塑造读者心灵的二十五本书”之一。

能够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并且获得如此之高的赞誉绝非偶然。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绿色文学研究”就已经开始崭露头角,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更多的是关注自然生态,例如1974年美国学者约瑟夫•密克尔出版了专著《生存的喜剧:文学生态研究》,提出了“对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生物主题进行研究”,主张探讨文学作品中“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要“细致并真诚地审视和发掘文学对人类行为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1]首次尝试研究文学艺术与科学生态之间的关系。

之后出现了很多学者、文学家提倡将文学与生态结合起来,并逐步形成了美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

在其后的时间里,生态文学更是异军突起,超越国界的限制,传播到世界各国,一时之间,很多国家的文学作家应声而起,蔚然形成一股世界性的生态文学思潮。

《瓦尔登湖》——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瓦尔登湖》——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瓦尔登湖》——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作者:罗茜来源:《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04期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人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全球生态危机时代,生态文学由此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认可。

通过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本身等关系的描写,生态文学表现了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生态危机及其背后所蕴涵的深层的精神生态的危机,以期唤醒人们去正确面对和解决困境。

有“美国历史上最优美的散文之一”之称的《瓦尔登湖》,以其丰富的生态思想内涵,被视为生态文学的经典之作。

该书作者、美国作家梭罗,以其具有前瞻性的眼光,质疑人类对自然的统治权,谴责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他认为自然和人类的关系是和谐的。

自然既是人类生活的家园,又是人类心灵的归宿。

因此与自然融合才是人类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途径。

善待自然,自然和人类是平等的梭罗所生活的19世纪中叶,美国西部处于一种被东部移民不断拓制、不断开发、逐步扩展的状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颇为流行。

移民们在开发西部时对自然资源进行了大量的掠夺性开发。

大片的森林被毁,草场退化,大量野生动物物种灭绝。

但受巨大的经济效益的驱使,以及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思想的影响,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

梭罗却敏锐地指出,以人类为中心的单向的发展是一种掠夺式的“进步”,必然会破坏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

他认为,人类不能把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没有支配万物的特权,应该像对待自身一样对待自然。

梭罗不认同工业带给人们的所谓便利。

《瓦尔登湖》中,梭罗竭力谴责工业文明对自然的利用和破坏。

《湖》篇中,他把铁路比喻成“恶魔似的铁马”,“它已经用肮脏的脚步使沸泉的水混浊了,正是它,它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吞噬了”。

只有和自然在一起的梭罗才是愉快的。

他在瓦尔登湖畔自己盖的小木屋里生活了两年两个月。

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梭罗以真挚的感情描绘出了一个生机盎然、处处洋溢着生命气息的瓦尔登湖。

他把湖水比喻成大地的眼睛,湖边的树是眼睛边上的睫毛,而森林茂密的群山则是突出的眉毛。

读书心得——《瓦尔登湖》的生态伦理意蕴

读书心得——《瓦尔登湖》的生态伦理意蕴

读书心得——《瓦尔登湖》的生态伦理意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的代表作之一,他在书中记录了
自己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经历和对自然的思考。

通过阅读这本书,
我深刻体会到了其中所蕴含的生态伦理意蕴。

梭罗在书中强调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他认为人类应该
尊重自然,而不是将其视为可以随意利用的资源。

他选择在瓦尔登
湖畔独居两年的生活方式,正是为了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他在书中
描述了自己在湖边的种种观察和体验,以及对自然界的深刻思考,
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在当今社会,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已经导致了许
多环境问题,这使得梭罗的生态伦理思想更加珍贵和具有现实意义。

他呼吁人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界的宝贵
之处,并且采取行动来保护环境,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通过阅读《瓦尔登湖》,我深刻感受到了梭罗对自然的独特理
解和对生态伦理的深刻思考。

这本书不仅让我对自然有了更深刻的
认识,也激发了我对环保和生态保护的责任感。

我相信,在今后的
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积极参与到环保事业中去,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自然环境而努力。

感谢梭罗通过《瓦尔登湖》这本书,让我得到了这样宝贵的生态伦理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瓦尔登湖》自然生态与文学创作之精神桥梁摘要:《瓦尔登湖》是美国著名思想家、散文家梭罗的重要作品,被誉为美国自然文学的代表作。

文章从生态文学话语建构的角度,就其写作方向、思想内容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加以评析,并揭示其影响后世的生态文学魅力之所在。

在全球生态状况日益恶化的今天,以生态文学的视角解读《瓦尔登湖》,目的是要跨越文本与现实的鸿沟回归自然本真,为现代生态文明的解构与重构,做出一份切切实实的努力。

关键词:瓦尔登湖生态文学话语建构什么是真正的奢侈生活?不同的人有着各异的想法,有人认为居住在有着左岸之名的豪宅,才可称之为奢华;有人认为座驾为宝马、奔驰之类,才是身份的象征;但也有人认为看着花开花落、树木生长,亲手埋下种子、亲自收获果实,才是真正的富有。

亨利?戴维?梭罗就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奢华,这种生活是与时代相反的一种安静与朴素,寂静与孤独。

而他的笔尖也仿佛带有灵性一般,将这种生活记录下来,形成了《瓦尔登湖》这部著作,让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享受着大自然芳香般的思想。

《瓦尔登湖》在1985年“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的评选活动中,荣登榜首;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中,也与《圣经》并列被称为“塑造读者心灵的二十五本书”之一。

能够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并且获得如此之高的赞誉绝非偶然。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绿色文学研究”就已经开始崭露头角,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更多的是关注自然生态,例如1974年美国学者约瑟夫?密克尔出版了专著《生存的喜剧:文学生态研究》,提出了“对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生物主题进行研究”,主张探讨文学作品中“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要“细致并真诚地审视和发掘文学对人类行为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1]首次尝试研究文学艺术与科学生态之间的关系。

之后出现了很多学者、文学家提倡将文学与生态结合起来,并逐步形成了美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

在其后的时间里,生态文学更是异军突起,超越国界的限制,传播到世界各国,一时之间,很多国家的文学作家应声而起,蔚然形成一股世界性的生态文学思潮。

一、生态写作之先行者――解构文学向度,激发创作灵感正是在生态文学思潮的影响之下,1982年,徐迟重新校译的《瓦尔登湖》一经出版,立即引起了中国文学界诸多作家们的强烈关注,成为长期影响当代生态文学创作的异域文化经典,具有深远而重要的启示价值。

正如我国新生代散文作家苇岸在他的自传《大地上的事情》中写到:“我喜爱的、对我影响较大的,确立了我的信仰,塑造了我写作面貌的作家和诗人,主要有:梭罗、列夫?托尔斯泰等。

”[2] 苇岸对《瓦尔登湖》的喜爱达到极致,连读两遍,并做了近万字摘记,在他眼中,《瓦尔登湖》是一部优美的、自信的、撼人的散文,“在精神的意义上,有些书籍形成了丰富我??情感的血肉,有些书籍构成了支撑我们一生的骨骼。

本书属于后者”“我感到很幸福,由于这本书,我觉得我获得了一次新生。

它给我带来的精神喜悦和灵魂颤动,是我读过的其他书所不能比拟的。

它教人简化生活,抵制金钱至上主义的诱惑。

它使我建立了一种信仰,确立了我今后朴素的生活方式。

”[3]可以说在世界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梭罗从一个寂寞的写作者,变成了一个时代的先行者,以至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人对梭罗的迷恋日趋增强,梭罗几乎成为美国文化的偶像。

而这种偶像效应的深层次的影响,是他的《瓦尔登湖》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观察世界的角度――用节制、淡薄的文字,迎着偏见,伴着贫穷,不怕牺牲,这一切只为呈现一种自然、简朴的生活,而这种生活成为人们感知大地的思想启蒙。

在梭罗眼中“湖泊是自然风景中最美且最具表现力的部分。

”[4]所以他选择在此独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在瓦尔登湖畔过着一种简单、朴素的隐居生活,展示了有人类出席的自然界。

中国古代著名散文家柳宗元曾说过“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5],在旁人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事物,在梭罗眼中却是“最甜蜜、最温柔、最纯真、最鼓舞人心的交往对象”[6],大自然的神秘与瑰丽,经过梭罗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探索,以及对自然情有独钟的感受,都体现在了他那富有浪漫主义的抒情之中。

梭罗认为“美的品味大都是在露天培养的”[7],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美的,“太阳、风雨、冬夏――大自然莫可名状的纯真和恩惠,他们永远赐予人类健康与快乐。

”[8]在梭罗眼中,大自然甚至清晨的空气都是我们的灵丹妙药,“古老的大自然使我们保持健康、平静和满足,依靠它我们才得以永葆青春。

”[9]甚至大自然本身也是一位贴心、慈善的友伴,“哪怕可怜的厌世者,哪怕最忧郁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伴侣。

”[10]梭罗痴迷于这种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他每年只用六个星期的时间劳作,其余的时间都用来阅读、思考、写作以及与大自然的亲近,真正地融入自然境界之中,注重与大自然的沟通和交融,注意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保护,他有一个真实的发现“世界一直在啃青苹果”。

事实上,在他眼里“地球本身就是一只巨大的青苹果,想起人类的孩子在苹果成熟之前就来咬了,这是多么可怕地危险”。

[11]所以,梭罗所提倡的生活不应该是单一的简单生活,更蕴含着一种高境界的追求――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这种精神境界的追求就是我们后来一只提倡的生态意识的最初觉醒。

当同时代的作家纷纷被时代大潮所吸引,从时代热点话题中汲取创作灵感时,梭罗却从中心话语中走出,用诗意般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司空见惯的,因而也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寻常图景,以文字的方式展现出视觉上的美感,并巧妙的将其内化为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文学上的升华,使得亲近自然、歌颂自然成为文学作品新的主题,并在文学作家的笔下得以延伸。

这种全新的写作方式与生活理念,对于生活在物欲横流、灵魂彷徨时代的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梭罗曾经说过:直观的自然经历可以产生实实在在的智慧。

梭罗从一开始,便强调参与自然、实践自然,亲身经历的重要性,并有着强烈的投身荒野的激情,也正因为此,才能够成就他的这部作品,他很少去考虑人们习以为常的享受,而是放弃了人们追求的财富、名利和安逸,去追寻那种时常人望而却步的美――自然生态之美,并将这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看做是自己的恋人一般,看做是有利身心健康的灵药一般,记录在他的作品中,成为他人生追逐的外在简朴而内心富有的生活方式,而这种发自内心的呼喊,成就了与同时代人相比极具前瞻性的作品,这也许就是自然生态之美的魅力所在。

二、生态写作之新视角――转变文学观念,探究创作价值生态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视角,它的产生和形成有着时代的必然性。

生态文学的现实需求是全球生态状况的日益恶化,而其理论催生素则是生态哲学思想的深入研究。

文学作品正是通过对当代世界自然与文化环境的观察,透视出两者之间存在的脱节与失衡问题,并深入探讨现代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复杂问题。

梭罗不仅将自己的身心、激情、灵感全部都倾注于大自然之中,而且将对自然的真情感受,以文学的语言进行独特的创作,不仅影响了文学,而且“改造”了文学。

如果说,传统的文学作品更多的是“以人为中心”,基于文学实质上是“人学”这样一个基本理念的话,那么它更多的是关注文学构成中十分重要的四个元素――作者、读者、作品和客观世界,这个“客观世界”更多侧重于人类世界或者称之为“人类社会”。

直到出现《瓦尔登湖》这部作品,它打破了文学领域的这一传统认知,变“以人为中心”为“以自然为中心”。

梭罗投身大自然,搬到瓦尔登湖畔,亲手搭建小屋,一边自己动手料理生活,一边潜心写作,通过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展示了被工业文明淹没已久的简朴生活,不仅自己回归本心,亲近自然,而且以亲身的实践开辟了一种自然文学的写作范式。

《瓦尔登湖》把传统文学作品中“客观世界”的概念由“人类社会”拓展到整个“生态系统”,开辟了一个新的文学视角,颠覆了文学即人学的传统理念。

这种理念的转变无疑成为文学领域世界观的一场革命,引领人们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开始用生态主义的眼光重新审视外部世界。

在这崭新的文学视域下,处于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人不仅不是中心,不是自然的主宰,相反成为自然的一份子。

“我极其自由地往返于大自然间,仿佛自己就是它的一部分。

天阴凉凉的,还刮着风,我只穿一件短袖在湖畔的乱石滩上散步,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寻常,但出奇地合乎我意”“我在大自然里以飘逸的姿态逍遥来去,已与她化为一体。

”[12]梭罗笔下的松林奇景,湖畔生灵,甚至连青草、足迹也写得灵性十足,共同构成了大自然中互相依存和谐相处的生命群体。

梭罗就是在这相对固定的大自然环境里启发自己的灵感,享受着那种未经雕饰的接近纯自然的宁静生活。

这部来自大自然的文学作品告诉我们,要想求得自身的健康发展,必须要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而且更需要像尊重自己的生命一般尊重自然界的其他生物,要效法自然、按规律办事。

这种迥异于传统文学作品的崭新视角的彻底转换,使得人们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对人与自然的问题也获得了全新的解读。

自然审美在文学作品中得以回归,作家群体开始自我觉醒,开始探究生态文学的创作实质和价值。

梭罗对于自然的偏爱,使他的身心灵魂都融入了大自然。

梭罗认为“寂寞有益于身心健康”“喜欢孤独”,声称“我没有遇见比寂寞更适合于我的同伴了。

”[13]他说太拥挤的生活互相影响,彼此干扰,以至失去了相互应有的敬意。

事实上,启蒙的理性一直在忽视自然的存在,随着它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乃至膨胀,自然美的概念一点点被淡化,逐渐消逝,甚至一度被完全抑制,自然蜕变成了完全被人类所控制和改造的对象,任何对自然的崇尚都显得不合时宜。

这种启蒙的理性本质上就是一种工具性,人类要达成对自然的控制以满足人类的需要和愿望,人们对自然美的漠视和对自然物的实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也正是这种工业文明的进步导致了自然美从人类视野中逐渐消失,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是科学技术那耀眼炫目的光芒,使得曾经容光焕发的大自然在文学艺术家的目光中也逐渐变的黯然失色,不再有人愿意为自然的美多写几个句子,于是自然审美在文学作品中也开始走向没落。

而《瓦尔登湖》的出现,再一次把自然放到了审美的中心位置,至少是与人相等的伦理地位,自然拥有了它存在的权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价值和规律,不仅使得自然形象、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到重要的探讨,而且使得文学作品、艺术作家的自然观折射出熠熠的光芒,唤起和增强了读者对人类栖居的世界的环境意识,决定着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以解读世界为目的,跨越了文本与现实的鸿沟,通过作品来改变读者的意识,进而改变世界,实现生态文学的创作价值――强烈的对现实的干预性和影响力。

三、生态写作之里程碑――回归社会责任,唤起人性本真生态文学的产生,象征着一种对于理论的更加唯我主义倾向的放弃,它标志着与写实主义的重新和好,与掩藏在文字符号海洋之中的森林、湖泊以及真实自然的再续前缘。

在20世纪90年代,梭罗的“自然写作”一直为文学家们所赞赏,他将对自然的科学观察、个人对自然的经验和自我心理分析等融为一体,形成了真实而非虚构的文学作品,注重自然的内在价值和精神意义,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呼唤人们的社会责任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