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东亚货币合作的进展、障碍及中国的对策(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东亚货币合作的进展、障碍及中国的对策(一)

论文关键词:货币合作障碍中国对策

论文摘要:尽管目前东亚货币合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着经济、政治等方面多层次的障碍,因此目前尚无法建立类似于欧元区的东亚统一货币区。中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应在东亚货币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应加强与东亚各国汇率政策的协调;其次,通过推动次区域的货币合作;最后,建立东亚共同货币区。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金融国际化趋势的日益增强,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当今世界经济出现了北美、西欧、东亚三足鼎立的局面,作为世界经济另外两极的西欧和北美在一体化化方面进展迅速,分别建立了欧洲共同市场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而东亚在区域合作方面进展缓慢,除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获得进展,其它区域经济合作的谈判正在进行当中。而在区域货币合作方面,欧元的成功问世以及稳定运行,在理论和实践上创造了通过区域货币一体化以实现价格稳定与经济增长双重目标的模式,并对美元的霸权地位构成了挑战。而在北美,美元化的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当中。由于东亚国家与美国经济周期不一致,采用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已不再是最优选择,东亚货币危机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东亚地区在短期内又不具备建立类似欧洲统一货币的条件。面对世界经济其它两极的挑战,东亚货币合作该何去何从?

一、东亚货币合作的进展

由于种种原因,东亚地区货币合作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发展,即使有一些提议也只是在专家、学者之间进行研究、探讨,基本上没有付诸实施。亚洲金融危机成为东亚各国进行货币金融合作的催化剂,各国突然意识到货币合作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各国政府、研究机构和一些国际组织纷纷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案、设想和倡议,从“亚洲货币基金”的构想、“10+3”(东盟10国加中、日、韩3国)财政金融合作对话机制的建立、到“清迈倡议”的签署和落实,东亚货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东亚货币合作的早期构想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1997年9月,日本政府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会议上提出了建立“亚洲货币基金”(AMF)的设想,倡议建立一个由日本、中国、韩国和东盟国家参加的组织,筹集资金1000亿美元,来救助遭受金融危机的国家。但该倡议一提出很快就遭到了美国和IMF的强烈反对,而东亚国家怀疑日本的真实动机,担心日本就此建立起金融霸权,也没有支持日本的倡议。

1998年10月,日本吸取了AMF失败的教训,低调地提出“新宫泽构想”,提议建立总额为300亿美元的亚洲基金,其中150亿美元用以满足遭受危机国家短期资金需求,150亿美元用于满足对中长期资金的需求。东亚各国对此表示热烈欢迎,美国政府和IMF也表示支持。

2.“10+3"”财金合作机制的形成

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地区各方都意识到加强金融合作,共同抵御金融危机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于1997年12月组织了第一次东盟加中、日、韩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0+3领导人会晤机制为东亚各国加强经济合作提供了政治支持。此后,首次10+3财政及央行副手会议和首次10+3财长会议分别在1999年3月和4月举行,标志着10+3财金合作机制的初步形成。

3.“清迈协议”的签订和逐步落实

1999年10月,第三届10+3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马尼拉通过了《东亚合作的共同声明》,同意加强金融、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对话、协调和合作。根据这一精神,2000年5月,在第二次10+3财长会议上,与会财长就开展东亚金融合作的具体内容及形式进行了商议,签订了著名的“清迈协议”,东亚货币合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清迈协议”充分利用“10+3”的组织框架,加强有关资本流动数据及信息的交换;扩大货币互换安排的范围,将东盟之间原有的货币互换安排扩展到东盟所有成员国,同时包括中、日、韩。在东盟成员、中、日、韩之间签订了一系列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资金规模也由原来的2亿美元扩大到10亿美元。目前,“清迈协议”的落实已取得重大实质性进展。中、日、韩之间以及中日韩与东盟之间也签署了多笔双边货币互换和回购协议,截止2005年底累计金额已达535亿美元。

4.亚洲债券市场的启动

2003年6月22日,亚洲18国外长发表了关于亚洲债券市场发展的“清迈宣言”,而由东亚及太平洋地区11个国家中央银行与国际清算银行合作建立的一个10亿美元的亚洲债券基金ABF也正式开始运作。虽然基金规模不大,但从中长期看,亚洲债券基金的成立有助于引导当地资本投资并服务于本地区,促进区域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发展壮大;扩展了亚洲外汇储备的投资渠道,提高了外汇储备资产的分散化程度,有利于外汇储备投资收益率的提高;为亚洲国家和地区提供一个重要的政策反馈渠道,促进了高效、系统的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总之,亚洲债券基金的建立显示了东亚国家加强合作的意愿和决心,为区域货币金融合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二、东亚货币合作的障碍

1.东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东亚地区内部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和发展中国家等不同类型的国家(地区)共同存在,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均GDP计算)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日本是世界为第一层次;亚洲“四小龙”为第二层次;中国和亚洲“四小虎”为第三层次,其它东盟国家为第四层次。东亚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差距比较大,没有欧共体建立欧洲货币体系时经济发展那么接近。由于东亚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不同,对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解不同,经济学家为政府进行经济决策和预测时使用的计量模型也不同,因此对国际宏观经济协调的成本和利益估计就不同。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导致两个结果:第一,对经济问题及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解不同会使来自不同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对协调参与的积极性有所不同,很难达成一致性;第二,即使通过协调达成一致性,对协调效果的评估也会存在不同,政策制定者很容易认为其协调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从中只得到消极的教训。

2.政治障碍是当前制约亚洲货币合作的重要因素

Mintz(1970)认为政治上联合的意愿有时候被认为是采用共同货币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Cohen(2000)指出,货币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是政治的,货币关系最终反映出主权国家的权力安排。Mundell(2001)则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一定程度的政治融合,却要求各国放弃本国货币转而加人单一货币联盟,在全世界范围内可能都不会成功。

欧元得以顺利诞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欧洲有一个强大、统一的欧洲联盟。国际货币合作一定程度上是非常脆弱的,会受到许多敏感因素,如政治、民族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因为区域内部的国际协调涉及生产、分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在许多时候已经超出了货币金融的范围。货币合作需要让渡一部分的国家主权,主要是货币主权,执行某些共同的政策,建立统一协调区域内部经济金融政策的超国家的机构。西方文明有一种很强的契约观,各国非常强调要有一种正式的制度来约束参与合作的各方,因此也就能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如为了实现政治上的统一,建立一个大欧洲)而彼此让渡或放弃一部分的主权,如货币主权等,从而使欧元能够顺利诞生。

相比较而言,由于过去几十年来松散的、非制度化的区域合作,使东亚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亚洲传统”。其特点有3个:一是非正式性,如APEC:就一直强调其论坛性质,反对象欧洲那样让渡一部分主权,建立一种正式的制度。二是强调互不干涉成员国的内政。三是强调寻求达成共识,将有分歧的问题搁置起来。这种强调非正式性和达成共识的“亚洲传统”以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