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货币合作探索及前景分析(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亚货币合作探索及前景分析(一)

摘要]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东亚地区货币合作成为研究热点,各种设想和建议浮出水面。本文对东亚地区货币合作的探索过程进行了简单回顾,并根据合作程度的差别对不同的方案进行了分析评价,最后结合东亚地区的特点展望合作前景,指出东亚地区货币合作必将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而由低层次向高层次不断推进。

一、东亚地区货币合作的初步探索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如何早日走出危机的阴影、恢复经济发展是东亚国家所急切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而进行货币合作、加强区域经济金融合作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各主要国家政府也为此作出了积极的反应和努力。

在泰铢贬值引发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日本于1997年9月召开的七国财长会议上提出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的建议,希望能够在比较宽松的条件下向货币受到冲击的国家提供快捷的紧急信贷,以避免危机的蔓延和扩大,但遭到美国、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反对;这个建议在同年召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上再次遭到反对而不得不搁浅。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认为,这次危机的实质是美国对亚洲的经济侵略,而亚太经合组织(APEC)对此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他于1999年8月访华时重新提出建立包括中、日、韩和东盟在内的“东亚经济论坛”的主张。同时,马来西亚呼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东盟各国在国际清算中使用统一货币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在1999年11月28

日举行的东盟与中国、韩国、日本领导人的非正式高峰会议上,东盟成员国认为在区内建立共同市场及单一货币是“有可能”的,并且共同市场及货币一体化的建议可延伸至中国、日本、韩国这3个非东盟国家。2000年3月27日在文莱召开的东盟“10+3”财政部长会议宣布,东盟和中、日、韩三国同意扩大现存的货币互换协定,以货币互换协议方式共享外汇储备。2000年5月东盟与中、日、韩在泰国清迈达成“建立双边货币互换机制”的协议。这为东亚地区进行货币合作迈出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步。

2001年11月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东盟“10+1”第五次领导人会议上建议,在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双方就此达成共识,并开始行动。与此同时,在“10+3”合作的框架下,中、日、韩三国已建立首脑会晤机制,并正在深入研究三国合作问题。

2001年12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泰国银行签订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根据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中国央行可在必要时向泰国银行提供最多达20亿美元的信贷资金,作为对国际金融机构援助资金的补充,支持泰国解决国际收支问题和维护金融稳定。日本也与韩国、泰国签署了货币交换协定,对韩国、泰国的融资限额分别为50亿美元、25亿美元,融资期限最长为3个月,前提条件是由IMF实行融资,在限额的10%以内,即使不接受IMF所制定的严格经济改革计划,也可以领取融资。2002年1月9日至15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问了东南亚五国,提出在东盟和日、中、韩三国(“10+3”)框架的基础上,建立“东亚扩大

共同体”。2002年1月13日,日本和新加坡签署了以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为主的“经济合作协定”,这是日本与外国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根据这个协定,日本将取消94%的新加坡进口关税,新加坡将取消现存对日本商品所有关税。日本希望以此为模式,建立“日本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并希望以此为基础,实现整个东亚地区的合作,即从建立“日本一东盟自由贸易区”(“10+1”)扩大到建立东亚经济共同体(“10+3”),并吸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参加。

2002年3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日本银行签署了《中日双边货币互换协定》,协定书将两国融资金额限定在相当于30亿美元的范围之内,同时规定人民币和日元可以互相融资。由于两国外汇储备分别占到世界第一和第二,为此,实际上相互融资的可能性非常低。从现阶段来看,签订这样一份协定书的现实意义旨在加强两国中央银行之间的合作。协定书以亚洲金融危机为教训,它实际上是日本、中国、韩国和东盟共13国于2000年5月通过的双边货币互换协定网络构想“清迈协议”中的一项内容,根据这个构想,日本已经分别和韩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签订了协定。中国政府最近宣布,将从2003年9月正式启动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谈判。东亚货币合作已经不仅仅限于金融领域,而是在向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迅速扩展。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东亚各国经济受到重创,而在危机发展过程中,由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能及时地拿出解救方案制止危机的蔓延,反而还有趁火打劫之嫌,借援助之机胁迫危机国家开放金融市

场,这与美国在墨西哥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使东亚国家的感情受到极大伤害,在东亚地区内部寻找解决的途径成为各国政府的首要选择。

二、几种初步可行的方案

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框架来进行货币合作、加强区域经济货币合作,不同的专家学者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建议,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虽然提出的建议与对策林林总总,让人眼花缭乱,但是有一点却是可以确认的,那就是为了早日走出危机以及为了防止危机的再现,加强区域货币合作是十分必要的。这次危机首先爆发在金融领域,或者直接说就是因为货币汇率的急剧波动,其后才演变为经济危机,甚至政治危机与社会危机。因此从金融领域(货币合作)上想办法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下面主要根据货币合作的不同层次进行展开。

1.货币互换机制及其扩大

通过东亚各国政府的努力,在“10+3”框架下的货币互换机制逐步形成,这种现实已经表明,该方案是可行的。虽然其尚属于货币合作的初级层次,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操之过急只会引起混乱。

东亚国家虽然具有良好的经济一体化趋势,但差异也十分明显“,再加上其他政治、历史、民族等方面的原因,区域合作也面临许多困难。这也是目前只推动和扩大”10+3“货币互换机制这样一个低层次货币合作的原因。

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非正式会晤的“10+3”机制于1997年建立,在2000年取得重大进展。2000年5月,东盟与中、日、韩在泰国清迈达成“建立双边货币互换机制”的协议,也称为“清迈协议”。该协议的未来目标是建立更大的“亚洲储备基金”,以便在亚洲国家货币遭受攻击时可以相互支援。其具体内容包括:(1)扩大与加强目前仅在东盟五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之间的货币交换协定;(2)中、日、韩三国相互缔结交换协定;(3)中、日、韩分别与东盟成员国缔结双边货币交换协定。东盟“10+3”会议发表的声明表示:“货币互换协议将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资本流动和在东亚建立一个充分协调的经济和财政监督机制。”

此后,在“清迈协议”的指导下,东亚各主要国家积极展开双边磋商,分别签署货币互换协定。截止2002年3月底,中日、中泰、中韩、韩泰、日韩等主要国家都已经签署货币互换协定,“10+3”框架下的货币互换机制初步形成。

但是现阶段的成就毕竟是十分初步的,双边过渡到多边也还需要一个逐步磨合的过程,沿着这样一种方案,下一步则应该是进一步完成“10+3”框架下的货币互换机制,并逐步过渡到多边合作,发挥区域合作的潜力。而且,签订的协议的效力还有待于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同时,随着货币合作的逐步展开和深入,其他方面的区域合作,如自由贸易区、投资区等,也需要配套推进。

2.亚洲货币基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