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货币合作的层次障碍及突破
简述东亚货币合作的进展、障碍及中国的对策
东亚货币合作的进展、障碍及中国的对策引言近年来,东亚地区的货币合作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推动东亚货币合作有助于提高区域内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稳定。
然而,东亚货币合作面临着一系列的进展和障碍。
本文将简要概述东亚货币合作的进展并分析存在的障碍,同时探讨中国政府的应对策略。
一、进展1. 区域贸易的增长东亚地区的区域贸易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促使各国在货币合作方面加快步伐。
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国家的经济紧密联系,为东亚货币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区域贸易对于提高货币合作意愿和潜力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2. 区域金融机构的创建东亚地区逐渐建立起了一系列区域金融机构,为货币合作提供了平台和机制。
东盟地区论坛(ARF)、东盟加三、东盟+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等组织的建立促进了区域合作的深化,为货币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3. 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签署各国之间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是推动东亚货币合作的重要一步。
例如,中国与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先后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实现了直接货币交易,减少了对美元的依赖,提高了区域内的货币流动性。
二、障碍尽管东亚货币合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障碍和挑战。
1. 国家利益的差异东亚地区的国家在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利益诉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各国在货币合作的目标和路径上存在分歧。
这些差异使得货币合作的推进变得复杂,并且缺乏共识。
2. 汇率波动与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东亚地区的汇率波动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是推进货币合作的一个重要挑战。
金融市场的动荡可能导致货币合作谈判进程的中断或延迟。
此外,不同国家的汇率政策和监管机制存在差异,增加了货币合作的复杂性。
3. 地缘政治因素地缘政治的影响也是东亚货币合作的障碍之一。
地区内存在的一些地缘政治矛盾和冲突可能阻碍各国的合作意愿和行动。
解决这些地缘政治问题需要各国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东亚货币合作困境及原因分析
东亚货币合作困境及原因分析摘要: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各经济体提出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区域货币合作。
然而,此次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不仅既有的机制未能发挥作用,各主要经济体之间有关合作的分歧也在明显加大,东亚货币合作面临严峻考验。
东亚货币合作不但自身存在各种矛盾和问题,而且不断受到外部环境的约束与冲击。
东亚各经济体只有协同努力才能解决各种矛盾并实现类似欧盟这样的组织体系迈进。
关键词:清迈倡议机制;中日分歧;美元体制1、引言在两次金融危机的推动下,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步伐也明显加快了,在危机救助机制建设、区域金融市场发展和各国宏观政策协调等方面,东盟和中日韩之间,在现有的“清迈倡议多边化(CMIM)”框架下,有了更进步的合作与互动。
但在本次次贷危机的巨大冲击下,东亚各国对东亚货币合作原本的期待与目标并未在此次危机中实现,不过从另一方面看,东亚各国只有共同面对这些问题,货币合作才可能走向下一步。
2、东亚货币合作机制面临挑战2.1清迈倡议机制限制2009年2月22日,东盟10+3扩大“清迈倡议多边机制(CMIM)”共同储备金的规模,并提议建立独立的区域经济监控实体——亚洲宏观经济研究机构(AMRO)。
2009年5月3日,东盟10+3宣布总值近1200亿美元的区域外汇储备并于2009年底完成筹建。
中国(包含香港)出资384亿美元,日本384亿美元,韩国192亿美元,东盟192亿美元,在发生金融危机时以便向出现流动性困难的成员提供资金帮助。
然而,一场全球性的次贷危机把东盟10+3的《亚洲经济金融稳定行动机制》变为一纸宣言。
东盟10+3框架,在中日韩之间缺乏有关货币合作的多边制度安排。
东亚货币合作机制的低效严重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及货币统一化进程。
2.2大国角逐欧元的诞生经验表明,区域货币合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是由危机推动型合作走向大国推动型合作。
但迄今为止,东亚地区主要国家的政府之间尚没有建立区域统一货币的讨论,不仅如此,该地区的主要国家如中日之间关于货币合作的分歧却明显加大。
论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具体构想与实现路径
那些把自己的货币和美元的汇率固定起来的国家或多或少地也经历了某种程度上的通货紧缩,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和马来西亚。
这是因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美国的生产力不断增加的结果。
美国通货和其它国家通货之间的汇率在过去几十年相当不稳定。
那么,欧元和美元之间的汇率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很显然,由于汇率环境极度不稳定,欧元和美元之间的汇率波动肯定比它们之间所有的汇率波动要大。
国际汇率基金在70年代的时候过于急于求成,很快向世界各国推销浮动汇率制度的概念,引起不少国家出现了灾难性的金融危机。
外汇汇率政策应该通过循序渐进的途径来慢慢改变。
国际货币基金在推广浮动汇率的时候犯了一个大错误。
原因在于国际货币基金把浮动汇率作为一种高于其它目标的目标。
国际货币基金失于考虑货币体系的稳定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欧洲货币体系的建成是一个进步。
一个国家在管理货币体系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货币政策的各个方面,比如要考虑通货膨胀而不要仅仅考虑浮动汇率。
浮动汇率制度并不象今天自由经济学家所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在规范经济学意义上可接受的新古典经济学典范。
浮动汇率制度在某种意义上可能会伤害到这个国家货币政策在宏观意义上的执行,进而影响到经济进步。
一个单一的世界货币体系存在于国际贸易经济中,同时各个国家在国内经济实行自己的货币体系,是当前世界缺乏统一货币前提下一个可取的思路。
国际货币基金一直告诉中国人,人民币应该实行更自由的汇率制度,实际上这可能会给中国带来灾难。
这不仅仅会伤害到中国的经济,而且亚洲其它国家甚至美国的经济都会受到伤害。
可惜的是,并非所有美国政策官员都明白这一点。
巴拿马多年来把美元作为自己国家的官方货币。
这只是一个小国家实行自己货币的例子。
能不能让亚洲国家学习欧洲的方法,建立一个亚洲货币体系呢?在亚洲目前的情况下,实际,主要的问题在于该地区的两个经济强国,中国和日本之间缺少合作。
但是,这些应该可以得到改善。
法国和德国在历史上曾经是敌人,但是这一切都成了历史。
东亚经济合作: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东亚经济合作: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东亚(东盟十国、中、日、韩)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增长速度近些年来明显减缓。
但无可否认,就全球范围内来说,东亚仍然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我们知道,随着某一地区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必经的发展阶段。
东亚经济合作在近些年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的来说,它的成效依然难以令各方满意。
那么,当前面临着什么样的制约因素、下一步合作应该何去何从,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探讨。
一、东亚经济合作的基本框架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东亚经济合作的既定框架,不难发现,政治家选择的这些合作框架虽各有各的侧重,但在机制上是有所重叠的;在时间上虽然有承接关系,但并不是绝对的新旧替代。
所以,我们要理清这些合作框架各自的内涵,我们才知道下一步的政策选择应该侧重在怎样的框架内,采取何种步骤。
1.东盟(ASEAN)。
它成立于1967年7月,是政治色彩比较浓的一个区域集团。
它成立以后一直致力于一个多边安全合作体制的构建。
特别在1992年1月的东盟第四届首脑会议上,东盟宣布它的目标是加强与地区外的国家进行政治和安全方面的对话,实现东南亚的和平自主和建立中立无核区。
2.东盟地区论坛(ARF)。
这个论坛自从1994年7月成立以来,一直在地区安全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1995年的第二次会议进一步确定了它的目标是逐步增加大国之间的相互信任,建立处理地区冲突的安全机制,维护和保证亚太地区的繁荣和稳定。
看上去这一论坛似乎政治性十足,但很多经济合作都建立在这一框架规则的庇护和引导之下,所以,它也是东亚很重要的合作框架之一。
3.”10+10”会议(东盟与全体对话国会议)和”10+1”会议(东盟与单一国会议)。
这两种对话机制虽然一直进展缓慢,但在地区安全协调和大国关系协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亚的其他经济合作框架的建立一般都要照顾到这一框架的范围和影响力。
4.”10+3”会议(中、日、韩与东盟的对话会议)。
从1997年12月,这一对话机制每年一次,讨论话题以经济合作为主。
东亚货币金融合作探析
自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各国纷纷认识到开展次区域内货币金融合作的必要性,增强抵御风险、化解危机的能力。
美元区和欧元区的相继建立既验证了最优货币区理论在实践上的可行性,也增强了东亚各国成功合作的信心。
本文从背景、基础、障碍及政策建议等几个角度对现阶段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展开一些讨论。
一、背景: 1、97东亚金融危机的打击使东亚各国清醒的认识到,为抵御金融风险不能仅仅寄希望于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必须在区域内部加强合作,共同合作防范金融风险; 1997年开始于泰国的金融危机最终波及到整个东亚地区,给东亚各国的货币金融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由于东亚国家经济体制、产业结构的相似性,货币危机的“传染效应”非常明显,在东亚各国货币遭遇冲击,出现短期国际性支付危机的时候,本可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紧急资金援助,但实际上,IMF 对危机国提出了一系列紧缩货币和财政政策的苛刻要求,客观上增加了谈判难度,延误了解救时机,最终加剧了危机。
由于东亚地区缺乏相应的应对机制,难以应付危机的“传染效应”,又无法求助于外部力量,各国紧紧依靠自身的力量对抗国际游资短期性冲击,最终导致各国经济遭遇衰退。
2、全球货币体系的变迁,20世纪80年代后货币集团化成为一股潮流并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美元区的建立和欧元区的成功经验使人们对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充满了信心;在经济、金融一体化背景下,世界上出现了一股货币集团化的潮流,产生了不少区域性货币组织,如西非货币联盟、中非货币联盟和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等。
2002年3月1日欧元作为唯一的法定货币开始在欧元区12国流通,拉美地区一些国家美元化等现象的出现,反映出货币联盟理论在实践上的应用是成功的,货币金融合作有利于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3、区域性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国际投机资本规模巨大,东亚国家认识到仅凭一国的力量都不可能单独对抗巨大的游资冲击;1992年英镑危机,1994年墨西哥、阿根廷金融危机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相继发生,使东亚各国认识到面对巨大的国际投机资本,如果不加强合作、共同抵御危机,势必难以防范和化解危机,进而影响到本国经济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中的障碍因素分析
的国家, 但由于经济衰退和走出困境举步维 艰,不可能担此重任。但作为世界上仅次于 美国的第二经济国家,日本一直在积极谋求 融支 东亚货币 持。 合作真正的 讨论始于20 世 纪90 年代末,特别是 1997 亚洲金融危机的 日元的国际化, 实现在亚洲起主导货币的目 爆发给整个东亚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标。中国也是亚洲的大国,一贯以积极、负 也使各国和地区认识到区域货币合作的迫切 贵任的态度参与国际事务, 特别是在亚洲金 性和重要性。 首先, 东亚地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融危机中做出了牺牲和实质性贡献。但就 目 1997 年9 月,日 本政府提议由亚洲国 东亚地区各国对生产要素流动性的限制比较 前中国的实情况看, 中国经济总f 虽然很大, 家建立一个亚洲货币基金组织 (Asian Mone人民币背后 多。 使是流动性最强的生产 即 要紊 (资本 的 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然很小, ) 使得劳动力的跨 的经济支撑还较弱小。中国还面临着开放资 tar Fund, y 简称AM 来补充国际货币基金 流动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F) 组织的职能,当亚洲出现危机时,由亚洲货 国流动难上加难,这使得东亚地区无法通过 本项目、加强金融监管、完善国内政策法规 币基金组织首先进行救援,这个提议遭到了 劳动的有效流动来熨平各国非对称的经济波 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以人民币为核心建 美国政府 、IMF 和一些东亚国家的反对 。 动。其次,相似的产业结构导致产品多样化 立东亚货币区有一定的困难。 1998 年 10 月,当东亚货币危机的后果越来 程度低。除中国与 日本有比较健全的产业体 三、东亚货币合作的构想 基于东亚货币合作中存在的各种障碍因 越严重时,日 本当时的大藏大臣宫泽喜一提 系外 ,东亚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基本 出了 “ 新宫泽构想” (N M ew iyazaw Initia- 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且呈现出较大的相似 素, a 现阶段东亚建立通货区的条件尚不成熟, tive) , 建立总额为 300 亿美元的亚洲基金, 处。再次, 东亚地区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 东亚目前的货币合作仍处于货币一体化 的较 帮助亚洲国家或地区克服货币危机造成的困 除香港比较高外,其余的一般仅限于本国范 低阶段。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 难, 这一提案受到了不少国家的欢迎,尤其 围内,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较低。 东亚货币合作的前途还是乐观的。 2、缺乏政治基础 是遭受货币危机的国家。 关于东亚货币合作的具体构想,不能操 1999 年 11 月东盟国家及中、日、韩三 蒙代尔认为,如果没有一定程度的政治 之过急,不能一开始就要求建立欧元那样的 国 通过了 《 东亚合作的共同 声明》 决 , 定推进 融合, 要求各国放弃本国货币转而加人单一 统一货币, 而应在东亚各国和各地区中央银 东亚货币合作与协调。2000 年 5 月,东盟 货币联盟, 在全世界范围内可能都不会成功。 行加强合作并使这种合作形成机制化的基础 10+3 财长在泰国清迈达成了 “ 建立双边货币 欧洲货币联盟的经验也表明,一个成功的货 上, 考虑建立稳定的东亚货币汇率体系, 在 互换机制”的清迈协议 ( Chiang M Initiaai 币联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治联盟作为后 这个体系框架下,各国内部实行可调整的钉 tive , 简称 CM 。截至2003 年 12 月底,中、 盾。东亚政治多元化将是东亚货币合作的重 I) 住汇率机制,对外则实行集体浮动。在实行 日、韩与东盟十国共签署 16 个双边互换协 要障碍因素。东亚货币合作的先决条件是必 这个汇率体系的初级阶段 ,可实行钉住美元 议, 累积金额达440 亿美元。 须解决长久存在的政治冲突, 特别是第二次 的浮动,而且国与国之间的汇率波动上下限 可以定得大一些,条件成熟后,再把汇率浮 2003 年6 月,由亚洲 11 个国家和地区 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日本与东亚其他国家之 共同出资 10 亿美元设立的 “ 亚洲债券基金” 间的政治冲突。否则, , 这种政治障碍将直接 动的上下限缩小,并在 IM 等国际金融组织 F 为催生东亚货币合作搭建了平台。2005 年 10 创建东亚货币单位, 推动整个东 阻碍东亚货币一体化进程。目 前,虽然日 本 的帮助下, 月25 日,亚洲开发银行 (ADB) 向媒体透 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亚洲地区是最高的,但由 亚统一的货币迈进。当然,整个东亚货币合 于 日本至今没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侵 露, 亚行拟在 2006 年中期设计完毕并正式公 作的过程将是一种长期的集体博弈行动,很 布亚 币 位 “ 元” (A C e ncy U 略战争做出深刻的反省,因此,日本尚难以 难在短期内成功,必须通过政策的协调与制 洲货 单 亚 sian urr nit , 简称 ACU) ,其将 以东盟 10 国和中、 取得东亚各国的政治信任。 度、机构的创设相互结合 ,小范围内的高层 日、韩总共 13 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外贸 3、 合适的 缺少 锚货币 次合作与大范围内的初级合作同时并进。而 当前的主要任务则是进一步完善共同监测机 进出口额等为根据,计算各国货币在一揽子 成员国之间建立货币联盟的初衷就是想 货币中的比重, 继而计算出 “ 亚元”币值。 通过最小的权利让步以获取最大的公平收益, 制, 稳步扩展 “ 10+3" ,货币互换机制,并及 时推进东亚区域内汇率政策与制度的协调。 二、东亚货币合作的障碍因秦分析 即在新的共同货币创造出来之前,为了实现
东亚货币合作的现实基础和路径选择共3篇
东亚货币合作的现实基础和路径选择共3篇东亚货币合作的现实基础和路径选择1东亚地区作为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其经济发展模式和货币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
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东亚地区的贸易和金融状况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也让东亚地区的货币合作变得尤为重要。
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货币合作体系是东亚国家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作为一个地缘政治复杂、文化多元的地区,东亚国家面临许多问题,如货币政策协调、货币政策工具的统一性、汇率政策等。
为了加强东亚货币合作,必须在一定的现实基础上选择正确的路径和方向。
首先,东亚货币合作必须建立在共同愿望和需求基础上。
只有当东亚国家共同承认一个货币联盟的前景和优势重大时,才能够形成一个有效且可持续的合作体系。
其次,建立货币合作机制需要深入了解各国的货币政策,以便更好地协调政策。
货币政策协调是实现抱团取暖的必要条件。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货币政策的互相制约以及信息共享,是东亚货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联合监管是实现货币合作的关键。
联合监管需要建立在华盛顿共识和巴塞尔协议的基础上。
这可以通过与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和国家监管机构的密切合作来实现。
第四,建立一个公正的货币合作机制需要尽力避免虚假的货币政策和不公平竞争。
货币政策是否透明、可预测和连续,对建立贸易和投资的稳定机制至关重要。
因此,对于货币政策的监管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警示机制。
第五,建立一个有效而稳定的货币合作机制需要协调汇率政策。
虽然货币政策协调有助于推动东亚国家货币合作,但汇率政策协调却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协调努力。
为了确保有效且可持续的货币合作机制产生,需要设立相应的汇率稳定制度,以降低汇率波动的风险。
在东亚货币合作之路上,中散率波动的影响仍比较显著。
为了降低这种影响,需要进一步推进本币结算,减少依赖美元国际结算的操作,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全球化进程。
此外,加强对东盟货币体系的引导和支持,也是建立有效的东亚货币合作机制的重要措施。
东亚货币合作的意义、难点与对策
收 稿 日期 :0 2—0 20 4—2 5 作者简介: 朱孟 楠 ( 93一) 男 , 建 尤溪 人 , 门 大学金 融 系教 授 、 士 生导 师 , 济 学博 士 ; 俊 霖 16 , 福 厦 博 经 傅
(9 8一) 男, 南衡 阳人 , 门大学 南洋研 究 院硕 士研 究生 。 17 , 湖 厦 ① 这 l 个 国家或 地 区是 : 1 中国 、 日本 、 大利 亚 、 西 兰 、 国 、 澳 新 韩 马来 西 亚 、 国 、 律宾 、 度 尼 西 亚 、 加 泰 菲 印 新 坡 和香 港 。
的合作关系 , 其最初 的活动侧重于信息交流 , 这几 年来则更多地关注地 区金融稳定 与货币合作
等事宜 。A E 和 E E P对东亚货币合作 的关注 只是 东亚货 币合作 的一个 苗头 , PC MA 真正 的讨论 始于 9 0年代 末 , 别是亚 洲金 融危机 的爆 发 , 持 促使 东亚各 国或地 区对传 统 的观念 和思想 进行
货币合作 的想法 和建议 , 这无疑具有积极而深远 的意义。当然 , 货币合作有着 十分严格的基础 性条件 , 目前亚洲 的经济 和金融发展状况来看 , 就 仍存在很多 的难点 。下面对 东亚货币合作 的 意 义 、 点 及 可 选 择 的 步 骤 提 出我 们 的看 法 。 难
一
、
关 于 实行 东亚 货 币合 作 的提 议 及 货 币合 作 的进 展
欧 元 的成 功 推 出 , 是 一 个 很 好 的证 明 。而 随着 亚 洲 经 济 的 日益 发展 与 经 济 合 作 的不 断 深 入 , 就 亚 洲 一 些 国家 ( 亚 和 东 南 亚 , 了论 述 方 便 , 东 为 以下 简 称 为东 亚 ) 学 术 界 也 提 出 了 加 强 本 地 区 和
东亚货币金融合作探析
东亚货币金融合作探析背景东亚地区拥有众多经济体,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东盟国家等,这些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有差异,但规模和影响力都不容小觑。
在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经济体系中,货币和金融合作变得十分必要。
不仅可以提高各经济体的金融稳定性,还能拓展交流和合作的空间。
现状目前,东亚地区的货币和金融合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民币和韩元互换机制,促进中国和韩国间的贸易结算;2.亚洲债券市场倡议,旨在推动亚洲地区的债券市场发展;3.东盟+3峰会机制,鼓励东盟国家和中国、日本、韩国加强合作;4.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呼吁亚洲各国共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并提供财政支持。
可以看出,东亚地区的货币和金融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更多力量的支持和助力。
困难与挑战在推进货币金融合作过程中,东亚地区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包括:1.经济体差异大:东亚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体系和产业结构都不相同,因此合作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协调;2.货币政策不统一:各国的货币政策和货币发行机构都不相同,这需要在合作中谨慎尝试,避免因政策不一致而产生冲突;3.国内政治和民意压力:在合作过程中,各国政府和民众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压力,这需要各方谨慎处理,保持合作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可行性分析虽然困难和挑战依然存在,但东亚地区推进货币和金融合作的前景依然广阔,有以下几方面可行性:1.经济体之间的互补性:东亚各国的经济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合作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2.全球化趋势:在全球化浪潮下,东亚地区的国家也越来越重视金融和货币合作,为加强全球合作建立了积极的信号;3.实践基础已经打下:过去几年,东亚地区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货币和金融合作探索和尝试,为未来的合作积累了经验和基础。
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推进东亚地区的货币和金融合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1.推动亚洲债券市场发展:亚洲国家应该加强债券市场建设和金融合作,尤其是厘清不同货币之间的借贷和结算等关系,为货币流通和投融资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研究
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研究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区域货币合作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东亚地区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其区域货币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现状、基础条件、路径选择、风险及应对措施,以期为未来东亚经济的深度融合提供参考。
文献综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区域货币合作逐渐展开。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历史和现状。
东亚地区的货币合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的“清迈协议”,该协议旨在通过货币互换来支持成员国的汇率稳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亚地区的货币合作不断深化,涉及的领域也逐渐扩大,包括资本流动、汇率政策协调等。
2、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基础条件。
区域货币合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政治和金融条件。
经济方面,东亚地区具有较高的经济一体化程度和经济实力。
政治方面,各国之间保持着良好的政治关系,为区域货币合作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
金融方面,东亚地区的金融市场逐渐成熟,为区域货币合作提供了必要的支撑。
3、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路径选择。
关于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路径选择,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有人主张通过建立共同货币来推进区域货币合作,也有人认为应从加强汇率政策协调等方面入手。
这些路径的优缺点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4、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区域货币合作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如政策协调难度、宏观经济波动等。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加强政策沟通与协调等。
总的来说,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限制和挑战。
未来的东亚区域货币合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以更好地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基础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具有较好的经济、政治和金融基础。
首先,东亚地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率普遍较高。
谈东亚汇率合作模式及其实现路径
谈东亚汇率合作模式及其实现路径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制度是一国实现外部经济平衡和内部经济稳定的基础。
东亚地区单边汇率制度选择的困境,以及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使东亚各经济体面临的内外部挑战更加严峻,东亚各国货币合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阐述了东亚汇率合作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包括地域和制度两个层面的“双渐进式”汇率合作模式,并论述了具体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东亚汇率合作双渐进式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制度是一国实现外部经济平衡和内部经济稳定的基础。
对东亚各个国家和地区来说,汇率制度的选择也是其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
东亚金融危机显示出东亚地区在汇率制度安排上的不合理,暴露了钉住美元汇率制度的弊端。
危机后,从表面上看,各经济体的汇率制度朝着浮动的方向发展,但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东亚各经济体在实际运行中又重新恢复了钉住美元的制度。
东亚各经济体已经陷入了汇率制度选择的困境,东亚地区的汇率安排问题无法在单边层次上解决,而必需求助于区域性的货币合作。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使东亚各个经济体面临内外部的挑战更加严峻,所面临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东亚各国货币合作的重要性凸显。
东亚货币合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已有的合作主要局限在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两个层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核心的汇率协调仍然是空白。
进一步完善东亚内部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是短期内加强东亚货币合作的重要途径,但从长期看,改革东亚汇率制度安排,推动区域汇率合作是最根本的、不可回避的选择。
因此,深入研究东亚地区的汇率合作问题,探讨东亚汇率合作的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东亚汇率合作的原则和模式(一)东亚汇率合作的原则由于东亚地区具有自身特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因而其区域汇率合作不能单纯地模仿其它区域货币合作的经验,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汇率合作路径。
为了明确东亚汇率合作的基本思路,必须首先明确合作的基本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从东亚地区具体现实出发,寻找适合东亚各经济体的汇率制度与货币合作路径。
论亚洲货币合作的主要障碍和前景
论亚洲货币合作的主要障碍和前景【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国际货币合作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然后论述了国际货币理论的思想流派,主要有霸权稳定论和博弈分析论。
欧元产生于2002年,欧洲的利率具有比美国更大的吸引力成为欧元发展最大的驱动力,亚洲应当学习欧元发展的经验。
亚洲货币合作的主要障碍有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政治分歧大,宗教和文化差异大,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存在差异。
亚洲进行货币合作十分必要,是亚洲各国经济一体化的要求,蒙代尔关于货币区的预测也包含亚洲,东盟与中日韩组织降低交易成本也需要亚洲货币的合作。
亚洲可供选择的汇率协调机制包括东盟为主导的货币合作区,大中华经济圈为主导的货币合作区,中日为核心的货币合作区,10+3或者10+1的货币协调机制。
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仍存在诸多障碍,双轨制与渐进式是人民币成为区域货币的实现途径,中国要想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必须加快金融市场改革进程,逐步整合两岸四币,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
【关键词】:亚洲货币合作区域货币人民币国际化【正文】:世界经济一体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可阻挡的客观趋势,随着金融国际化的深入,大规模国际金融资产在全球范围的流动加剧,亚洲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货币合作的趋势势不可挡本文试图研究亚洲货币合作的障碍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措施。
一、国际货币合作概述(一)国际货币合作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合作已经得到来自经济学家和各国政策制定者们的越来越高的重视。
早在1978年的波恩峰会上,七国集团就已经达成了一套非常详备的合作方案,使人们不能再对该领域内的重要进展无动于衷。
在研究中,常常将货币政策合作(Policy Cooperation)和货币政策协调(Policy Coodination)交替使用,用以指称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货币决策机构或决策当局之间某种形式的合作关系。
对国际货币合作的基础和有效性问题,一直都存在广泛的争议,支持者麦金农(美)和威廉姆森(美)宣称,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中无节制的汇率浮动对国内宏观经济管理和物价稳定非常不利,而一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恰恰是宏观经济和通货的稳定,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不是目标本身而仅仅是达成目标的手段,对开放经济体而言,有效的国际货币合作值得优先追求。
应用文-简述东亚货币合作的进展、障碍及中国的对策
简述东亚货币合作的进展、障碍及中国的对策'尽管目前东亚货币合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着、等方面多层次的障碍,因此目前尚无法建立类似于欧元区的东亚统一货币区。
中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应在东亚货币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应加强与东亚各国汇率政策的协调;其次,通过推动次区域的货币合作;最后,建立东亚共同货币区。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和金融国际化趋势的日益增强,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出现了北美、西欧、东亚三足鼎立的局面,作为世界经济另外两极的西欧和北美在一体化化方面进展迅速,分别建立了欧洲共同市场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而东亚在区域合作方面进展缓慢,除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获得进展,其它区域经济合作的谈判正在进行当中。
而在区域货币合作方面,欧元的成功问世以及稳定运行,在理论和上创造了通过区域货币一体化以实现价格稳定与经济增长双重目标的模式,并对美元的霸权地位构成了挑战。
而在北美,美元化的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当中。
由于东亚国家与美国经济周期不一致,采用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已不再是最优选择,东亚货币危机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而由于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差异,东亚地区在短期内又不具备建立类似欧洲统一货币的条件。
面对世界经济其它两极的挑战,东亚货币合作该何去何从?由于种种原因,东亚地区货币合作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发展,即使有一些提议也只是在专家、学者之间进行研究、探讨,基本上没有付诸实施。
亚洲金融危机成为东亚各国进行货币金融合作的催化剂,各国突然意识到货币合作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各国政府、研究机构和一些国际纷纷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案、设想和倡议,从“亚洲货币基金”的构想、“10+3”(东盟10国加中、日、韩3国)金融合作对话机制的建立、到“清迈倡议”的签署和落实,东亚货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东亚货币合作的早期构想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1997年9月,日本政府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会议上提出了建立“亚洲货币基金”(AMF)的设想,倡议建立一个由日本、中国、韩国和东盟国家参加的组织,筹集资金1000亿美元,来救助遭受金融危机的国家。
金融危机后东亚货币金融合作路径探讨
金融危机后东亚货币金融合作路径探讨本文将探讨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地区货币金融合作的发展路径,主要涉及东亚货币体系的构建、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监管合作等方面。
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揭示了亚洲金融市场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缺陷。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缺乏有效的货币金融合作机制。
面对这一现实,东亚各国开始加强合作,构建东盟+3(中国、日本和韩国)框架下的货币金融合作体系。
首先,东亚货币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重要内容。
亚洲金融危机后,地区内的货币市场呈现出高度的不对称性,各国货币体系之间缺乏互通的机制,这对于东亚地区的贸易和投资十分不利。
因此,在货币金融合作中,构建一个一体化、协调一致的货币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东盟+3地区通过启动“亚洲各国货币互换机制”(CMIM),建立了一种新型的货币互换机制。
这种机制采用了“双边+多边”“分级+整合”的方式,在亚洲地区建立起了完整的货币互换机制。
这一机制的推广和应用,有力地提高了东亚的汇率稳定性,增强了地区的金融稳定性。
其次,在资本市场方面,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深入发展,也需要加强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互联互通。
在资本市场的发展方面,一方面需要完善各国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则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合作。
目前,东盟+3地区正着眼于构建一个东亚资本市场,通过加强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和提升金融机构的资本实力,实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
同时,加强监管合作也是实现互联互通的基础,地区内的监管机构需要加大合作力度,通过信息共享、立法协调等方式,确保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在金融业务方面,东亚各国的货币金融合作也受到了全球化的影响。
如何兼顾地区利益和全球利益,成为了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路径之一,是加强与全球金融体系对接。
有关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区域债券市场、推进“亚投行”等,并加入全球金融机构,如国际清算银行、金融稳定委员会等。
通过加强与全球金融体系的对接,可以使东亚货币金融合作更加顺畅,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东亚货币合作的层次、障碍和中国的对策
随着欧元诞生,拉美国家美元化的出现,特别是在经历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作为世界经济三大重心之一的东亚区,各国货币合作的愿望前所未有地高涨。
然而根据罗伯特.蒙代尔(robertmundell)关于建立“最优货币区”的理论,要求区域经济具备要素的高流动性、价格工资的高弹性、生产消费结构的相似性、经济开放度高、经济规模小,以及财政一体化等条件。
因此东亚货币合作必然具有分阶段、分层次逐步实现的特征。
作为该地区大国,中国应在自我完善的同时,积极参与协调,大力推进东亚货币合作。
一、东亚货币合作的演进层次(一)东亚货币合作的近期目标——建立危机解救机制1.东亚货币合作的进展目前东亚区域货币合作体系已初见端倪,但仍然限于非常初级的形态,其步伐明显落后于区域内产业和贸易合作的进程。
首先,初步建立了针对私人资本流动等领域的信息沟通与共同监测机制。
1998年10月,东盟各国确立了东盟监督进程(aseansurveillanceprocess,asp),其后扩展为asean10+3(东盟成员国加上中国、日本、韩国)监督进程。
2001年5月,在夏威夷举行的asean10+3财长会议宣告建立asean10+3的早期预警系统(earlywarningsystem,ews),以便尽早发现东亚地区宏观经济、金融运行和公司企业的弱点,防范潜在的金融危机。
其次,初步建立了区域内多边与双边的资金援助与融资便利机制。
近年来清迈协议下的双边互换协议在不断扩大,该设施可达到的资金总额也由原来的2亿美元增加到10亿美元。
特别是2002年3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日本银行签署了《中日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尽管协定书将两国融资金额限定在相当于30亿美元的范围之内,由于两国外汇储备分别占到世界第一和第二,因此实际上相互融资的可能性非常低,但其旨在加强两国中央银行之间的合作的用意却意味深长。
2.地区最后贷款人机制的建立东亚国家已具备建立和完善地区最后贷款人机制的物质基础,这种合作不需要以区域资本市场的发展或区域汇率合作问题取得进展为前提条件,最具现实意义。
东亚货币合作面临的基础性障碍
东亚货币合作面临的基础性障碍\内容摘要:借鉴现有的区域货币合作成功实践并深入理解东亚货币合作所面临的基础性障碍是寻求其成功路径的前提。
本文认为东亚货币合作所面临的基础性障碍包括努力目标与现实条件严重不匹配,区域经济合作中形成的“亚洲特色”与传统国际货币合作机制严重冲突,区内合作动力需要克服区外对合作的压力三大难题,必须充分考虑上述问题才可能设计出成功的东亚货币合作路径。
关键词:东亚货币合作障碍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区域货币合作逐渐成为经济学界和法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
就亚洲国家而言,持续的国际金融动荡不仅给他们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制造了很多麻烦,甚至令很多国家遭遇了金融危机的洗劫,寻找走出困境之路成为各国共同的紧迫问题。
同时,区域货币合作理论的发展与在欧洲联盟的成功实践使人们看到了希望,近年来,关于东亚货币合作的讨论日趋热烈。
一、东亚货币合作相关概念的澄清“东亚”是一个泛称,一般是指“10+3”国家(地区),即东盟十国加中、日、韩三国,而这里的中国还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
显然,“东亚”的概念不同于一些国际组织从经济地理角度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划分,如按照亚洲开发银行的统计惯例,东亚包括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日本和韩国;东南亚主要指东盟十国;南亚包括印度、巴基斯坦、泥泊尔、斯里兰卡等国;中亚包括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太平洋国家则有斐济、瑙鲁和汤加等。
换言之,区域货币合作中的“东亚”包括经济地理意义上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东亚货币合作属于国际货币合作的范畴。
国际货币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和国际组织在充分认识到彼此货币关系相互依赖的前提下,在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外汇市场干预、国际收支调节、储备政策、货币合作发展战略与机构等货币金融方面所进行的互动性、协作性或统一性行动,目的是寻求在合作各方都能接受的条件下使合作集团的整体利益最大化并最大限度地均等化,中心是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
国际货币合作是政府层面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是非常严肃的国际关系行为,具有日益明显的国际法特征。
东亚货币合作的层次障碍及突破
东亚货币合作的层次障碍及突破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金融国际化趋势的日益增强,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出现了北美、西欧、东亚三足鼎立的局面,作为世界经济两极的西欧和北美在一体化方面进展迅速,分别建立了欧洲共同市场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而东亚在区域合作方面进展缓慢,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获得进展外,其它区域经济合作的谈判正在进行中。
而在区域货币合作方面,欧元的问世以及稳定运行,在理论和实践上创造了通过区域货币一体化以实现价格稳定与经济增长双重目标的模式,并对美元的霸权地位构成了挑战。
而在北美,美元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中。
由于东亚国家与美国经济周期不一致,采用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已不再是最优选择,东亚货币危机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而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东亚地区在短期内又不具备建立类似欧洲统一货币的条件。
面对世界经济其它两极的挑战,东亚货币合作该何去何从?由于种种原因,东亚地区货币合作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发展。
亚洲金融危机成为东亚各国进行货币金融合作的催化剂,各国开始意识到货币合作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各国政府、研究机构和一些国际组织纷纷提出各种方案、设想和倡议,从“亚洲货币基金”的构想、“10+3”(即东盟10国加中、日、韩3国)财政金融合作对话机制的建立,到“清迈倡议”的签署和落实以及亚洲债券市场的启动,东亚货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尽管东亚国家经济贸易联系日益密切,并且在货币金融合作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是与有着几十年历史的欧洲货币合作相比,东亚货币合作刚刚起步。
各国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程度影响和制约着货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如果合作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欧元区那样的统一货币可能面临更多障碍,需要经历更漫长的路程。
东亚货币合作的层次障碍东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东亚地区内部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和发展中国家等不同类型的国家(地区)共同存在,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日本为第一层次;亚洲“四小龙”为第二层次,中国为第三层次,其它东盟国家如越南、老挝、柬埔寨为第四层次。
浅谈东亚货币合作的困境与前景
从 东亚国家的国家 性质 来说,中国、老挝 与一些其他 国家的宪 没有实现 。但是从现在东亚地 区的实 际出发 ,建立东亚货 币基 法规 定是社会主义国家 ,而 日本、韩国与一些国家的宪法规 定 金组织是 东亚地 区进 行货 币合作所必 需的。
国家性质为资本 主义国家。在文化信 仰这 个问题上 ,东亚各 国 的文 化背景、风俗习惯迥异,而且有的国家信仰佛教,有的国 家信 仰伊 斯兰教,还有的国家宗教信仰不明显 。 1 . 2 经济 发展差距 大 东亚经济发展差距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 以及经济发展速度 方面 。东亚各 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 ,有像中 国一样的发 展 中国家 ,有像 日本 一样的发达 国家,经济发展 水平差距大 。 另外经济发展差距大也表现在各 国的发展速度方面 ,中国近年 来经济快速发展 , 而东南亚地区有些 国家的经济 发展相对缓慢 , 发展速度会影响经济发展水平 。 1 . 3金融体制差距大 金融体制差距大也是 目前东亚货 币合作的 困境之一 。东亚 各 国的金融体制差距大尤其表现在开放程度方面 。在东亚 的国 家和 区域 中新加坡 、中国香港金融发展程度深 ,其 自由化程度 相 对 也 高 ,具 有 自 由 的 资本 流 动 性 。一 些 国家 如 日本 和 马 来 西 亚不 断深化金 融体制 改革 ,金融体制逐步放松政府管制 。而有 的国家到 目前为止还存在较 多的限制 ,资本流动不灵活 ,金融 自由化程度低 ,比如 中国和韩 国等 国家 。其实 ,东亚地 区金融 体制差距大还表现在其他方面 ,比如汇率政策 、利率 以及财政 政策和货 币政策等方面 。 2东亚货 币合作 的前景构思 通过分析 ,东亚 区域货 币合 作有 一定 的有利条件 ,但 也有 许 多制约 因素 ,东亚货 币合作 的建立 是困难的,所 以无法建 立 东亚 货币一体化系 统,但 东亚货 币合 作的实现将成 为东亚地 区 发展 的必 然趋 势。在此,将 对东亚货 币合作的前景进行一些构 思,东亚货币合作 的前景构思如下。 提 到东亚货 币基金组织 ,我们都会 自然而然 的想到 国际货 币基金 组织 , 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 以来 ,有效地促进 了国 际货币基金 组织的成 员国经济 的发展 ,使这个组织的功能得 以 有 效地发挥 , 协调成员 国之 间的关系 , 稳定各个成员国的经济, 推 动其 成员国经 济健康 快速的发展 。东亚货 币基金组 织的建立 将 有 效地 推 进 东 亚 货 币合 作进 程 。 2 . 3实行东亚联动 汇率制度 汇率波动是衡量东亚货 币合作的重 要指标,而汇 率制度对 于建立货币合作 区是至关重要 的。 目前东亚地 区各国实行 的汇 率制度 各不相同,汇率制度的不同将会 阻碍 东亚 货币合作 的进 程 。欧元区实行的是蛇洞制,联动的汇率制度,借鉴欧元区的
东亚货币合作的现实基础及构建
东亚货币合作的现实基础及构建(一)摘要:东亚经济整体上无论是经济规模、各国政策目标,还是通货膨胀水平,均存在较大差异,东亚区域作为一个整体,不具备同时进行货币合作的可行性。
东亚地区一方面要积极为汇率合作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尝试建立辅助的、较初级的货币合作,为进一步的深入合作创造条件。
关键词:东亚;货币合作;现实基础东亚货币合作在近年来有了加速发展的趋势。
东亚货币合作的根本目标,是以高度的经济一体化、紧密的政策协调、一致的政治承诺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货币联盟。
然而,从目前的合作形式看,东亚国家距离实现这一长远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行性(一)区域内贸易及经济开放度一方面根据IMF 的统计数据,东亚区域内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内贸易比重近年来不断提高,从1970 年不到30%,发展到2003年已经超过了50%。
可见,东亚区域内贸易的依赖性很高,区域内长久的贸易合作及发达的贸易投资,将促使亚洲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也内在地要求东亚各国之间货币的相对稳定,为东亚地区进行货币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2006)的数据,由贸易依存度指标来衡量,东亚的经济开放度水平很高,尤其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文莱、柬埔寨,其开放度均在100%以上,新加坡甚至超过了200%。
从2001 年到2005 年,东亚各国的开放度平均值高达129.88%,普遍高于2001年前的欧盟15国经济开放程度,这说明东亚各国对外部的贸易依赖程度很高,是具有吸引力的。
(二)东亚各国政策目标相似性根据IMF及ADB的统计数据,对1987年〜2004年东亚国家(地区)进行比较发现,1987 年至今,东亚地区绝大多数经济体都存在财政赤字,但就相对规模而言,新加坡、韩国、印度尼西亚的财政赤字规模相对较小,财政政策倾向相对比较谨慎。
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近年来财政赤字水平较高。
由于政府财政状况可以间接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倾向,财政赤字越高的国家,越依赖于对本国货币铸币税的控制,因此进行货币与汇率合作的成本越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亚货币合作的层次障碍及突破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金融国际化趋势的日益增强,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出现了北美、西欧、东亚三足鼎立的局面,作为世界经济两极的西欧和北美在一体化方面进展迅速,分别建立了欧洲共同市场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而东亚在区域合作方面进展缓慢,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获得进展外,其它区域经济合作的谈判正在进行中。
而在区域货币合作方面,欧元的问世以及稳定运行,在理论和实践上创造了通过区域货币一体化以实现价格稳定与经济增长双重目标的模式,并对美元的霸权地位构成了挑战。
而在北美,美元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中。
由于东亚国家与美国经济周期不一致,采用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已不再是最优选择,东亚货币危机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而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东亚地区在短期内又不具备建立类似欧洲统一货币的条件。
面对世界经济其它两极的挑战,东亚货币合作该何去何从?由于种种原因,东亚地区货币合作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发展。
亚洲金融危机成为东亚各国进行货币金融合作的催化剂,各国开始意识到货币合作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各国政府、研究机构和一些国际组织纷纷提出各种方案、设想和倡议,从“亚洲货币基金”的构想、“10+3”(即东盟10国加中、日、韩3国)财政金融合作对话机制的建立,到“清迈倡议”的签署和落实以及亚洲债券市场的启动,东亚货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尽管东亚国家经济贸易联系日益密切,并且在货币金融合作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是与有着几十年历史的欧洲货币合作相比,东亚货币合作刚刚起步。
各国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程度影响和制约着货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如果合作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欧元区那样的统一货币可能面临更多障碍,需要经历更漫长的路程。
东亚货币合作的层次障碍东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东亚地区内部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和发展中国家等不同类型的国家(地区)共同存在,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日本为第一层次;亚洲“四小龙”为第二层次,中国为第三层次,其它东盟国家如越南、老挝、柬埔寨为第四层次。
东亚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差距比较大,没有欧共体建立欧洲货币体系时经济发展接近的实观背景。
由于东亚不同国家和地区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不同,对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解不同,经济学家为政府进行经济决策和预测时使用的计量模型也不同,因此对国际宏观经济协调的成本和利益估计就不同。
这种不确定性存在最终导致两个结果:对经济问题及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解不同,使来自不同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对协调参与的积极性有所不同,很难达成一致性;即使通过协调达成一致性,对协调效果的评估也会存在不同,政策制定者很容易认为其协调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从中只能得到消极的教训。
政治障碍是制约亚洲货币合作的重要因素Mintz(1970)认为,政治上联合的意愿有时候被认为是采用共同货币的一个重要条件。
Cohen (2000)指出,货币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是政治的,货币关系最终反映出主权国家的权力安排。
Mundell(2001)则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一定程度的政治融合,却要求各国放弃本国货币转而加入单一货币联盟,在全世界范围内可能都不会成功。
欧元得以顺利诞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欧洲有一个强大、统一的欧洲联盟。
国际货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非常脆弱,受到许多敏感因素如政治、民族情绪等的影响。
因为区域内部的国际协调涉及生产、分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在许多时候已经超出了货币金融的范围。
货币合作需要让渡一部分国家主权,主要是货币主权,执行某些共同政策,建立统一协调区域内部经济金融政策的超国家机构。
西方文明有一种很强的契约观,各国均强调要有一种正式的制度来约束参与合作的各方,因此也就能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如为了实现政治上的统一,建立一个大欧洲)而彼此让渡或放弃一部分主权,如货币主权等,从而使欧元顺利诞生。
相比较而言,由于过去几十年松散的、非制度化的区域合作,使东亚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亚洲传统”。
其特点有三:一是非正式性,如APEC一直强调其论坛性质,反对欧洲让渡一部分主权、建立一种正式的制度;二是强调互不干涉成员国的内政;三是寻求达成共识,将有分歧的问题搁置起来。
这种强调非正式性和达成共识的“亚洲传统”以及对主权的强烈要求,是无法适应区域货币合作进一步发展需要的。
此外,东亚政治多元化和政治冲突是货币合作走向区域货币联盟极为重要的障碍因素。
Bayoumi & Eichengreen (1997 )指出,东亚建立货币联盟的先决条件是必须解决长久存在的政治冲突,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日本与东亚其他国家之间的政治冲突。
否则,这种政治障碍将直接阻碍东亚货币一体化进程。
目前,虽然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在亚洲地区最高,但由于日本至今没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侵略战争做出深刻反省,在参拜靖国神社和改写历史教科书等问题上屡屡激怒中国、韩国等东亚邻国,因此日本尚难取得东亚各国的政治信任,即使建立货币联盟也很难让东亚各国接受以日元作为锚货币。
而东亚国家(地区)领土争端问题尽管目前暂时搁置,但民族主义的根源随时都可能使领土问题成为热点,从而爆发冲突,成为破坏合作的祸根。
所以,东亚要想建立货币联盟必须首先排除存在的政治障碍,取得相互间真正的信任。
2001年10月13日,蒙代尔在“新型创业资本市场”论坛上指出,亚洲货币统一面临着比欧洲大得多的障碍。
欧洲选择了单一货币,意味着一种高度的政治整合,而这种整合程度在政治多元化的亚洲是很难被接受的。
据此,蒙代尔提出,亚洲的解决方案可能在于采用一种以在亚洲进行国际贸易为目的的平行货币,而不是取消本国货币。
东亚现阶段难以解决建立货币联盟所遇到的“第N种货币问题”成员国之间建立货币联盟的初衷就是通过最小的权利让渡代价,以获取最大的公平收益。
所以在N种独立货币的经济主体之间,如果要建立货币联盟,就会遇到“第N种货币问题”,即在新的共同货币创造之前,成员国为了规避国家霸权的出现,极不情愿采用区域内某种货币作为锚货币,但是为了实现经济趋同又不得不选择区域内一种主要货币作为法币并使其他货币与它钉住。
于是,究竟选择哪一种货币作为锚货币便成为“第N种货币问题”。
欧洲货币联盟的实践表明,成员国选择了德国马克作为锚货币,并让德国决定着整个欧共体的利率,从而解决了“第N种货币问题”。
东亚与欧共体相比,在现阶段很难确定锚货币,区域内的两种主要货币——日元和人民币在现阶段都难以成为锚货币。
虽然日本学者提倡在东亚建立以日元为中心的汇率联动机制,就像德国马克在欧洲汇率联动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一样。
但笔者认为,日本与德国不同,德国的GDP大部分来源于其在欧洲的相关贸易,这使得德国马克在欧洲中央银行中处于强有力的地位。
尽管日本是东亚最大的经济体,GDP在东亚超过50%,日元也是一种国际货币,但是日元在东亚进出口结算中的比例仅占30%,美元却占到了70%。
而且日本经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陷入衰退,至今没有明显的复苏迹象,从而日本银行体系陷入巨大困境。
由于日本陷入通货紧缩和零利率陷阱之中难以自拔,实际上日本国内的货币政策已经失效,自身还需要一个外部驻锚来遏制一直存在的通缩预期。
这就是说,经济上的脆弱性使得日本无法独立承担东亚货币合作锚货币的重任。
而作为区域内第二经济大国的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壮大,人民币在东南亚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强势货币,但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刚刚起步,前景还不确定,严格的资本管制、薄弱的国内金融业以及人民币至今仍无自由兑换的时间表等,使得人民币短期内难以成为东亚货币合作的锚货币。
因此,东亚现阶段尚面临建立货币联盟前期所遇到的“第N种货币问题”。
我国应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对策针对东亚货币合作面临的困境和障碍,我国从自身和平发展的利益出发,可以结合国内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步伐,从以下几个步骤分阶段推进东亚货币一体化进程:积极加强与东亚各国汇率政策的协调。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尤其是汇率政策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给东亚各国甚至国际货币体系带来重大影响。
2005年7月,我国宣布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当天马来西亚随即宣布改变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实行的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而日元等东亚货币也出现了大幅波动。
因此,我国可加强与东亚各国在汇率政策上的协调,建立相互间的信息通报制度,以维持区域内双边汇率的相对稳定,为进一步的货币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积极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和自由兑换进程。
我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应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加强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将逐渐成为东亚货币合作的重要锚货币之一。
率先推动次区域的货币合作。
因为东亚不同的经济情况和发展水平,目前尚不具备进行区域整体货币一体化的条件,所以区域货币一体化适用的方式应从更小的次区域开始。
而我国基于潜在冲击对称性、地缘亲近性和社会文化相容性方面考虑,可率先推动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即所谓中华货币区)次区域货币合作;而随着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双方对于加强货币合作的意愿十分强烈。
目前,我国和东盟双边贸易额以每年超过30%的速度递增,2005年双边贸易额已经突破1300亿美元,人民币在东盟国家中已经是一种强势货币。
我国推动与东盟的货币合作将对双方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密切和维护地区金融稳定产生积极作用。
另外,东盟内部、日本和韩国也可进行次区域的货币合作,然后在实现必要的前提条件、取得充分趋同之后,最终形成东亚共同货币区。
在次区域货币合作取得进展后,推动东亚单一货币的建立。
我国可以在次区域货币合作的基础上,利用货币一体化的自我增强机制,与东亚各国密切协作,类似于欧盟建立欧洲汇率机制,推动东亚统一汇率机制的建立。
在东亚统一的汇率合作机制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磨合稳定之后,可考虑建立东亚单一货币区,并成立地区内统一的中央银行,发行单一货币,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
因此,目前尽管东亚货币合作面临一定的困难和障碍,但东亚仍将是继欧盟之后未来最有可能出现的一个共同货币区。
我国应结合人民币汇率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东亚货币合作中发挥主导和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1.保罗·德·格劳威.货币联盟经济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2.罗纳德·I·麦金农.美元本位下的汇率——东亚高储蓄两难[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3.余永定.亚洲金融合作:背景、最新进展与发展前景[J].国际金融研究,200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