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与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躁狂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酸锂与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躁狂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6-05-25T13:48:08.1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7期作者:崔向波[导读] 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狂躁症作为临床精神科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在人类社会生活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崔向波
(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河南洛阳 471013)【摘要】目的:分析碳酸锂与丙戊酸镁缓释片在狂躁症上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2例狂躁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锂治疗,观察组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3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7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8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
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狂躁症的治疗中,不论是采用碳酸锂还是丙戊酸镁缓释片,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是基本相同的,但丙戊酸镁缓释片在临床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碳酸锂;丙戊酸镁缓释片;躁狂症【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068-02 狂躁症作为临床精神科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在人类社会生活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其发病率呈现着一种逐年升高的趋势,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都产生着严重影响。同时,因狂躁症发作具有病情复杂,复发率较高,易致残的临床特征,治疗难度非常大。经临床研究发现,碳酸锂和丙戊酸镁缓释片在狂躁症的治疗上均有着较好的效果,基于此,文章选取了医院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2例狂躁症患者,对他们分别采取两种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医院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2例狂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42例,女性40例,患者年龄为20~52岁,平均年龄为(33.6±
2.8)岁,病程3个月至4年,平均病程为(2.1±0.7)年,所有入选患者在入院时的狂躁量表(BRMS)评分平均值为(32.6±5.1)分。排除严重性躯体疾病者、妊娠期与哺乳期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未使用碳酸锂和丙戊酸镁缓释片及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口服碳酸锂治疗,每天给药1000~1500mg,小剂量开始,一周后加至治疗剂量,连续服用6周,无法耐受者退出治疗[1]。
观察组患者采取丙戊酸镁缓释片进行治疗,每天给药1000~1500mg,起始剂量为每天500mg,一周后加至治疗剂量,连续服用6周,无法耐受者退出治疗[2]。
1.3 疗效判定标准两组患者均采取四级评定法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评判。痊愈:狂躁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狂躁等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大部分消失;有效:狂躁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部分消失;无效:狂躁症状无改善,且有所加重[3]。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用加减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所示,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主要为恶心、呕吐、震颤、头晕、体重增加等。
3.讨论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而在人类出现了情感障碍时,往往会出现情感高涨、言语增多、活动增加、兴趣减少、妄想、紧张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4]。经临床研究表明,导致人类出现狂躁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心理社会因素、生物学因素和遗传学因素等均是导致狂躁病症发生的主因。狂躁症具有轻度和重度两种症状表现,而在发作的时候,患者的情绪变化非常快,并容易处于易激怒的状态,进而出现毁物、伤人等不理智而冲动的行为,对自身和他人的人身安全都产生着严重的威胁,导致一系列不良事件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临床就需要加强对狂躁症有效治疗方法的探究。经临床研究发现,碳酸锂和丙戊酸镁缓释片作为情绪稳定剂,在狂躁症的治疗上均有着良好的效果。其中,碳酸锂的治疗机理是通过锂盐促进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增强患者体内的单胺氧化酶活性,促进神经元内去甲肾上腺素的降解或在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过程,减少突触部位的去甲肾上腺素,纠正狂躁症的儿茶酚胺活动,实现治疗狂躁症的目的[5]。需要注意的是,碳酸锂虽然在狂躁症的治疗效果上比较明显,但耐受较差,患者治疗后会因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不得不停止治疗,综合治疗效果还不是很理想。从丙戊酸镁缓释片的治疗机理分析,它在进入到人体体内后会迅速分解为丙戊酸和镁离子,其中,丙戊酸能激活谷氨脱羧酶抑制γ-氨基丁酸(GABA)转氨酶,促进GABA的合成,抑制GABA的降解,增加脑中或神经末梢GABA的含量,而GABA作为一种抑制性递质,在这个过程中就起到了抵抗狂躁症的效果[6]。综上所述,碳酸锂与丙戊酸镁缓释片在狂躁症的治疗上均有着显著效果,但丙戊酸镁缓释片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患者更容易耐受,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参考文献】
[1]郭影,邵晓林.丙戊酸镁预防治疗躁狂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4,17(22):18-19.
[2]夏志敏.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躁狂发作43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23):74-74.
[3]蔡红艳.碳酸锂与丙戊酸钠治疗躁狂症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0):163.
[4]穆小梅,魏长礼,张子明等.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4):13-15.
[5]梁军平.阿立哌唑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05):79-80.
[6]李宝珠.丙戊酸镁与丙戊酸钠及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对照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