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本文言文复习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学高中语文必修一 文言文复习 (共38张)课件
B
选出与“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的句式相同的一项: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洎牧以谗诛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
与“到则披草而坐”的“而”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施施而行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倾壶而醉 D蟹六跪而二螯
翻译《师说》下列句子: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以无论贵贱,无论长少,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吧。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羞耻,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乎献媚讨好。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今天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赶不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这真值得奇怪啊。 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我是学习道理的,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C
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的“耻”用法相同的是:()
A.朝歌夜弦 ,为秦宫人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C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例句:古之人不余欺也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选出解释全正确的项 A.苏子与客泛(漂)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慢慢)来,水波不兴(起) B.纵一苇之所如(往)渺渺(悠远的样子)兮 予怀 余音袅袅(婉转悠长) 何为其然(这样)也 C.而今安(安定)在哉 哀吾生之须臾(片刻) 酾酒(斟酒)临江 盈虚(缺)者如彼 D.取之无禁(禁止),用之不竭 洗盏更(换)酌 则施施而行(快步走)
选出与“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的句式相同的一项: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洎牧以谗诛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
与“到则披草而坐”的“而”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施施而行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倾壶而醉 D蟹六跪而二螯
翻译《师说》下列句子: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以无论贵贱,无论长少,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吧。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羞耻,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乎献媚讨好。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今天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赶不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这真值得奇怪啊。 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我是学习道理的,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C
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的“耻”用法相同的是:()
A.朝歌夜弦 ,为秦宫人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C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例句:古之人不余欺也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选出解释全正确的项 A.苏子与客泛(漂)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慢慢)来,水波不兴(起) B.纵一苇之所如(往)渺渺(悠远的样子)兮 予怀 余音袅袅(婉转悠长) 何为其然(这样)也 C.而今安(安定)在哉 哀吾生之须臾(片刻) 酾酒(斟酒)临江 盈虚(缺)者如彼 D.取之无禁(禁止),用之不竭 洗盏更(换)酌 则施施而行(快步走)
高三文言文复习PPT优选课件
2020/10/18
9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比较其风格的不同
• 听蜀睿弹琴 •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
日暮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青夜,江山非故图.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1.解释文中红色的实词 2.说出文中绿色句子的句式
2020/10/18
11
适: 往,到
累丸二而不坠
定语后置
掇: 拾取
道: 方法
而唯蜩翼之知
宾语前置
易:
转移
顾: 回过头 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宾语前置
2020/10/18
12
谢谢您的聆听与观看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挫,他的诗多为忧国忧民之作. • 3.孟子 •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史称
亚圣,主要思想:仁政,性善论,民贵君轻的民本主义思想.
2020/10/18
3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 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 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攻克)
(如此) 吾力足以举千均,而不足以举一羽 (举起)
(比得上)
(你)
• 孰能一之
•(它,指天下)
• 今夫天下之人牧
•(的)
• 民归之,尤水之归下 •(他)
• 顷之,目似暝,意暇甚 (音节助词)
• 鹏之徙于南冥也
•(助词)
卒之东郭燔间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鲁肃闻刘表卒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全版.ppt
《烛之武退秦师》 1、《左转》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 体史书。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 位。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 称。 5、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 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课件
课件
所
(三)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 用,文言中也常见。 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 段和凭借。 1、表示原因的如: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游褒禅山记》)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示手段或凭借的如: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课件
13隋书 唐·魏徵等85 14南史 唐·李延寿80 15北史 唐·李延寿100 16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200 17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225 18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150 19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74 20宋史 元·脱脱等496 21辽史 元·脱脱等116 22金史 元·脱脱等135 23元史 明·宋濂、王袆等210 24明课史件 清·张廷玉、万斯同等332
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
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
“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
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 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
“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
兄事之。”张良出,要课件 项伯。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 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 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 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 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共374张PPT)
文言文断句考查对实、虚词的理解能力,对 句式的判断能力和对语气的分析能力。
体验高考真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还要注意古人的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名,如 “曾公亮”称“公亮”。尤其注意少数民族人的名字, 字数不定且不是取名的常用字,注意断句及跟其他词性 的字区分开来。
(二)阅读方法
1.阅读全文,着眼全局,梳理事件头绪和人物关 系。 (阅读时养成动笔勾画的习惯)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开头: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 交代传主曾公亮的名字 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 籍贯
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 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
结尾:Βιβλιοθήκη 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 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 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 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
作者评价公亮,用与 王安石有关的事件, 证明其吝啬。
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
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
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 苏轼与世人对公亮的
恭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让他亲自设宴,能处
之安然吗?”使者于是赴宴。
•
熙宁三年,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
使。第二年,判永兴军,任职一年,回到京城,
体验高考真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还要注意古人的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名,如 “曾公亮”称“公亮”。尤其注意少数民族人的名字, 字数不定且不是取名的常用字,注意断句及跟其他词性 的字区分开来。
(二)阅读方法
1.阅读全文,着眼全局,梳理事件头绪和人物关 系。 (阅读时养成动笔勾画的习惯)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开头: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 交代传主曾公亮的名字 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 籍贯
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 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
结尾:Βιβλιοθήκη 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 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 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 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
作者评价公亮,用与 王安石有关的事件, 证明其吝啬。
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
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
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 苏轼与世人对公亮的
恭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让他亲自设宴,能处
之安然吗?”使者于是赴宴。
•
熙宁三年,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
使。第二年,判永兴军,任职一年,回到京城,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ppt课件
高考文言文复习板块儿
2018- 03 - 23
黄丹丹
Contents
目录
文言实词
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用、词类活用
文言虚词
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
文言句式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文言文断句、翻译及文意理解
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文意理解
1 文言实词
知识点一:文字
(三)省略句: 1 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 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3 省略介词:“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 (四)宾语前置: 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何、奚、 曷、胡、恶、安) 2 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 3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如:“唯利是图”等。 4 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五)定语后置: 1 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 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 ……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 1 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 于蓝。” 2 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如:“具告以事。”(《鸿门宴》)。
五、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例: ① 项伯杀人,臣活之。 ② 外连横而斗诸侯。 ③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 ① 会盟而谋弱秦。 ②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3、名词的使动用法。例: ① 步余马于兰皋兮 。六、意动用法 1、形容词意动。例:乐琴书以消忧。 2、名词意动。例:侣鱼虾而友麋鹿。 七、为动用法 1、动词为动。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 ,死国可乎? 2、名词为动。例: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018- 03 - 23
黄丹丹
Contents
目录
文言实词
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用、词类活用
文言虚词
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
文言句式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文言文断句、翻译及文意理解
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文意理解
1 文言实词
知识点一:文字
(三)省略句: 1 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 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3 省略介词:“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 (四)宾语前置: 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何、奚、 曷、胡、恶、安) 2 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 3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如:“唯利是图”等。 4 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五)定语后置: 1 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 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 ……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 1 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 于蓝。” 2 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如:“具告以事。”(《鸿门宴》)。
五、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例: ① 项伯杀人,臣活之。 ② 外连横而斗诸侯。 ③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 ① 会盟而谋弱秦。 ②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3、名词的使动用法。例: ① 步余马于兰皋兮 。六、意动用法 1、形容词意动。例:乐琴书以消忧。 2、名词意动。例:侣鱼虾而友麋鹿。 七、为动用法 1、动词为动。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 ,死国可乎? 2、名词为动。例: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经典.ppt
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 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 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演示课件
《荆轲刺秦王》 1、《国语》是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3、竖子:对人的蔑称。 4、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 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 羽,声调激愤。 5、中庶子:管理国君车马之类的官。 6、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7、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 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演的示课件姿态。
必修一文言文专题复习
课文+虚词+文化常识
演示课件
课文回顾
演示课件
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编年体史书是按 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编年体:某年发生了某事 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 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此外,编年体史书 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 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等。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 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其优点是给人以明 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 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弥 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 述后事。 通史记载从黄帝到作者生活年代的历史。《史记》、 《资治通鉴》(中国第一部演示编课件年体通史)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
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 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 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
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 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 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 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
演示课件
《荆轲刺秦王》 1、《国语》是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3、竖子:对人的蔑称。 4、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 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 羽,声调激愤。 5、中庶子:管理国君车马之类的官。 6、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7、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 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演的示课件姿态。
必修一文言文专题复习
课文+虚词+文化常识
演示课件
课文回顾
演示课件
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编年体史书是按 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编年体:某年发生了某事 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 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此外,编年体史书 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 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等。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 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其优点是给人以明 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 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弥 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 述后事。 通史记载从黄帝到作者生活年代的历史。《史记》、 《资治通鉴》(中国第一部演示编课件年体通史)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
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 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 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
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 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 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 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
高中文言文复习专题优秀课件
文言文翻译
考纲在线
新课标《考试说明》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
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文言文翻译常见失误:
• 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 5.断句出错而误译
2.以今义当古义(古今异 义)
• 6.不符合现代汉语语 法规则 (句式问题)
• 3.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得分词不体现) • 4.词语活用不体现
(你)
(鼓) (之)
(省略主语) (省略谓语) (省略宾语)
④今以钟磬置水中。
(于) (省略介词)
实战操练
•翻译资料上划线句子
译: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④贤哉回也! 译:颜回真贤能啊!
(主谓倒装)
补:文言文中习惯省略介词(如“于”)或成分(主 语、谓语、宾语)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要补上。
①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 至军中,公乃入。”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 竭。 ③竖子,不足与谋。
核心方法
• 删: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如:发语词,起补足 音节作用或起停顿或结构作用的助词,偏义复 词中的衬字等删除 •A夫战,勇气也。 •B顷之,持一象笏至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核心方法
换:古今说法不一样或古今异义词翻译时都要换成现 在通俗的词语。
单音词
双音词 吾闻而愈悲
我听了更加悲痛
词类活 用词 通假字
文言翻译的原则 • 信:忠实于原文的内容,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直译出来。
准确
• 达:表意明确 ,语言流畅,不能有语病。通顺
• 雅:用简明优美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 准确地表达出来。(不做要求)
核心方法
考纲在线
新课标《考试说明》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
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文言文翻译常见失误:
• 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 5.断句出错而误译
2.以今义当古义(古今异 义)
• 6.不符合现代汉语语 法规则 (句式问题)
• 3.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得分词不体现) • 4.词语活用不体现
(你)
(鼓) (之)
(省略主语) (省略谓语) (省略宾语)
④今以钟磬置水中。
(于) (省略介词)
实战操练
•翻译资料上划线句子
译: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④贤哉回也! 译:颜回真贤能啊!
(主谓倒装)
补:文言文中习惯省略介词(如“于”)或成分(主 语、谓语、宾语)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要补上。
①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 至军中,公乃入。”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 竭。 ③竖子,不足与谋。
核心方法
• 删: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如:发语词,起补足 音节作用或起停顿或结构作用的助词,偏义复 词中的衬字等删除 •A夫战,勇气也。 •B顷之,持一象笏至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核心方法
换:古今说法不一样或古今异义词翻译时都要换成现 在通俗的词语。
单音词
双音词 吾闻而愈悲
我听了更加悲痛
词类活 用词 通假字
文言翻译的原则 • 信:忠实于原文的内容,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直译出来。
准确
• 达:表意明确 ,语言流畅,不能有语病。通顺
• 雅:用简明优美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 准确地表达出来。(不做要求)
核心方法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ppt课件
⑷古之学者必有师。
•
⑸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⑹月出于东山之上。
•
⑺那么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
之下。
•
1、用于定语和中心 词间,无实义
2、的 3、的 4、的 5、的 6、的 7、的
• ⑼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8、的
• 9、定语后置的标志
• ⑽句读之不知,惑之 不解。
• ⑾凌万顷之茫然。
6、连词,表假设。
•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与“已〞连用,表陈说语气。
• 如是而已。
〔二〕 、焉
• 1、积土成山,风雨 兴焉。
• 〔兼词,于之,从 这里〕
• 2、积水成渊,蛟龙 生焉。
• 〔兼词,于之,从 这里〕
• 3、积善成德,而神 明自得,圣心备焉 。
• 〔句末语气助词, 了〕
• ⑷声非加疾也,而闻 者彰。
• ⑸惑而不从师。
• ⑹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 ⑺逝者如斯,而未尝 往也。
• ⑻盈虚者如彼,而卒 莫消长也。
• ⑼而未始知西山之怪 特。
• ⑽悠悠乎与颢气俱, 而莫得其涯。
• ⑾而不知其所穷。
• ⑿至无所见而犹不欲 归。
2、连词,表修饰。
• ⑴吾尝整天而思矣。 • ⑵吾尝跂而望矣。 • ⑶登高而招。 • ⑷顺风而呼。 • ⑸那么群聚而笑之。 • ⑹倚歌而和之。 • ⑺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 ⑻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 ⑼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 1、东望武昌。
• 1、〔向东〕
• 2、顺流而东也。
• 2、〔东下,东进〕
〔十三〕、然
• 1、凌万顷之茫然。 • 1、〔……的样子〕
《文言文复习专题》课件
分析人物形象
总结词
通过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语言、行为和心理等描写,可以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 点和形象特征。
详细描述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把握 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同时,要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理解人物在 故事中的地位和作用。
把握主旨
总结词
把握文言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是阅读理解的最终目的。
”。
被动句
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式,如“他 被打了”。
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些成分的句式, 如“见(之)笑了”。
倒装句
句子成分倒置的句式,如“甚 矣(汝之不惠)!”。
02
文言文阅读理解
理解文意
总结词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含义和内容是阅读理解的基础。
详细描述
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 主题和要点。同时,要注意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如通假字、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等,以及特殊的句式和语法结构。
副词
表示程度、时间、范围的词, 如“很”、“正在”。
虚词
代词
代替名词的词,如“之 ”、“其”。
介词
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 象或起止时间、地点的 词,如“在”、“从”
。
连词
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 语以及句与句的词,如
“和”、“或者”。
助词
表示语气的词,如“啊 ”、“呢”。
特殊句式
判断句
用“者”、“也”等词来表示 判断的句式,如“人是动物也
《文言文复习专题》 ppt课件
目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文言文基础知识 • 文言文阅读理解 • 文言文翻译技巧 • 文言文写作实践 • 文言文复习测试
语文文言文复习课件必修
文言文写作实战
总结词
提升文言文写作表达能力
VS
详细描述
通过仿写、改写、扩写等训练方式,引导 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 学生的文言文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培养 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文言文知识和技巧,创作一篇简短的文 言文短文,主题自选,例如创作一篇描绘山水风景的短文。
翻译现代文为文言文
总结词
通过将现代文翻译为文言文,提高学 生的文言文理解和表达能力。
详细描述
选取一段现代文,要求学生将其翻译 为文言文。在翻译过程中,强调语言 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性,并注意保 留原文的意境和风格。
关注文章中的转折词和转折句,理解作者的情 感和态度变化,有助于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 思想。
内容理解与概括
总结词
理解关键词汇和句子的含义
详细描述
通过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 书,理解关键词汇和句子的 含义,把握文章的具体内容
。
总结词
概括段落大意
详细描述
通过提炼段落中的关键信息和内容,概括 段落的大意,有助于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 和主题思想。
词义选择与引申
词义选择
根据上下文和语境,选择最符合原文 意义的词汇进行翻译。
词义引申
对于某些难以直接翻译的词汇,进行 适当的引申和解释,使译文更加流畅 自然。
句式调整与优化
句式调整
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对原文的句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使译文更加符合 规范。
句式优化
在保证原文意义的基础上,对译文进行润色和优化,使其更加优美、流畅。
详细描述
通过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理 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社会背景,有助于全 面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价值观念。
《高三语文文言文总复习》课件(90张PPT)
❖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 ❖ 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名词 ❖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孰:同“熟”;仔细。形容词 ❖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 文:同“纹”;纹路,纹理。名词 ❖ “因击沛公于坐 。” ❖ 坐:同“座”;座位。名词
二、古今异义
这一类实词,从字面上看与今词意义相 同,而实际上意义不同甚至相反。学习、复 习时可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褒贬色 彩的转换、单双音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辨析, 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为:像……一样。
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为:当作……一样。
第三、表示处所。
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江淮间。 译为:在……
第四、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函封之
译为:用(乘,凭借)……
第五、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考试内容:一词多义、词类活 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 副词。
一、通假字
❖ 通假字包含:本字和借字 ❖ 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 说:本字——悦 ❖ 借字——说
通假字的类型
❖ 1、双声通假:借字和本字声母相同 ❖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
约束者也”: ❖ 缪:同“穆” 温和,恭敬。例句中为
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译为:善待。 译为:说坏话。 译为:穷尽。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译为:善于。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译为:变小变弱。
特殊的 动宾关系
使
动
为动
用
用法
法
意动
用法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ppt
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1.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状语后置句) 2.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 3.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 4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 5. 荆轲有所待,欲与(之)俱。(宾语省略 句) 6 .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宾语省略句, 状语后置句) 7. 燕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句) 8. 秦王复击轲,(荆轲)被八创。(主语省 略句)
指出下列词语的多义现象
1. 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还柱而走 吾其还也 2. 鄙 蜀之鄙有二僧 不以臣卑鄙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许之 杂然相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言大义 见微知著 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5. 深 深不可测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6. 遗 沧海遗珠 厚遗秦王之宠臣中庶子蒙嘉 7. 就 轲自知事不就 就车而去 就火炀之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规律:名词+动词, 名词 如果不作动词的主语,即作状语 夜缒而出: 夜,在晚上 进兵北略地: 北,向北 函封之: 函,用匣子 头发上指: 上,向上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象鸟张开翅膀一样
2.名词作动词
规律:名词+名词(代 词),前一名词若非定语或前有副词,即活 用作动词
指出下面词语的活用现象
1. 晋军函陵
2.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3. 越国以鄙远
4. 邻之厚,君之薄也。 5.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6.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7. 太子迟之
指出下面词语的活用现象
1.晋军函陵(驻军,名词作动词)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向东,向西,名词 作状语;使……成为边境,使动用法) 3.越国以鄙远(以……为鄙,意动用法;远地,形 容词作名词)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
守臣:1.诸侯对天子或大夫对诸侯的自称。 2.镇守一方的地方长官。此处译为知州。
勉谕:晓喻;劝说。 特改:特意|特地 改任 拜受:接受任命。 拜而受之。常用作接受人赠予或指教的敬词。
强考二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①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 剑亡。 陈平害怕被杀,便封好项王赏给他的黄金和官印,派人送 还项王,自己单身拿着宝剑抄小路逃走。 “使使”“间”“杖”各1分,句意2分 使使:派遣使者。 间:缝隙——抄小路。 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从骊山向下, 取道芷阳从小路逃走)
遇:对待,款待。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 没。——《荆轲刺秦王》(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了, 你的父族母族的亲戚全都被杀或没收为官奴了。 )
卒:同"猝"。仓促,急速。
杖:执、持。 仗剑走天涯。
(2)汉王大怒而骂,陈平蹑汉王,汉王亦悟,乃厚遇齐使,使张 子房卒立信为齐王。
汉王大怒,斥骂彭信,陈平踩汉王的脚,汉王玉也有所悟,于 是优厚地款待齐王使者,并派张子房立即封韩信为齐王。 (“蹑”“遇”“卒”各1分,句意2分)
蹑:踩,踏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 明月珰。——《孔雀东南飞》(脚下穿着/踩着丝制的鞋子, 头上戴着泛着玳瑁光泽的首饰。腰上系着白色的绢布,光泽像 是水波的流动,耳朵上戴着闪亮的耳坠,发出明月般的光 芒。 )
• 疏奏:奏章呈献上去。
• 吐舌:惊奇貌;惊恐貌。
• 咋舌:指咬舌,说不出话或不敢说话,形容吃惊、害怕; 因惊异而说不出话。
• 危:恐惧;忧惧。
②寻令守臣勉谕之,特改宣教郎、主管云台官,霖乃拜受。 不久皇帝命令知州劝告他,特地下令让他改任宣教郎、主 管云台观,徐霖才接受任命。 寻:顷刻,不久
勉谕:晓喻;劝说。 特改:特意|特地 改任 拜受:接受任命。 拜而受之。常用作接受人赠予或指教的敬词。
强考二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①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 剑亡。 陈平害怕被杀,便封好项王赏给他的黄金和官印,派人送 还项王,自己单身拿着宝剑抄小路逃走。 “使使”“间”“杖”各1分,句意2分 使使:派遣使者。 间:缝隙——抄小路。 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从骊山向下, 取道芷阳从小路逃走)
遇:对待,款待。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 没。——《荆轲刺秦王》(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了, 你的父族母族的亲戚全都被杀或没收为官奴了。 )
卒:同"猝"。仓促,急速。
杖:执、持。 仗剑走天涯。
(2)汉王大怒而骂,陈平蹑汉王,汉王亦悟,乃厚遇齐使,使张 子房卒立信为齐王。
汉王大怒,斥骂彭信,陈平踩汉王的脚,汉王玉也有所悟,于 是优厚地款待齐王使者,并派张子房立即封韩信为齐王。 (“蹑”“遇”“卒”各1分,句意2分)
蹑:踩,踏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 明月珰。——《孔雀东南飞》(脚下穿着/踩着丝制的鞋子, 头上戴着泛着玳瑁光泽的首饰。腰上系着白色的绢布,光泽像 是水波的流动,耳朵上戴着闪亮的耳坠,发出明月般的光 芒。 )
• 疏奏:奏章呈献上去。
• 吐舌:惊奇貌;惊恐貌。
• 咋舌:指咬舌,说不出话或不敢说话,形容吃惊、害怕; 因惊异而说不出话。
• 危:恐惧;忧惧。
②寻令守臣勉谕之,特改宣教郎、主管云台官,霖乃拜受。 不久皇帝命令知州劝告他,特地下令让他改任宣教郎、主 管云台观,徐霖才接受任命。 寻:顷刻,不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段
第四段
《始得西山宴游记》
众山之游
西山之游
小结: 1、紧扣题目,选材独特。这篇文章的立意、布 局,都和题目“始得”二字有密切关系。
(“始得”暗含了初次遭遇西山,透露出偶然而又惊喜的心情。)
2、比照与映衬的使用。作者用游其他山水时的 心情抑郁反衬西山之游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 登顶西山,所见山之高峻峭拔与他山形成比照。 3、寄情于景,托物寓志。本文叙事写景,都饱 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表现了作者寂寞惆怅、 孤标傲世的情怀。例如,写“披草而坐,倾壶而 醉”,正是他孤寂性格的表现;写西山“特立”, 正是他傲世蔑俗的写照。
文言文复习
《鸿门宴》
项羽
简单暴躁
樊哙
《劝学》
四 个 比 喻 正 反 对 照
两个比喻
4、课文内容理解 (1)论点是什么?学不可以已 (2)怎样论证观点的? 思路: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为什么)——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怎么样)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客观事物经过一 定的变化过程,能够发展提高,实现超越
第三段
(1)论点是什么?古之学者必有师
(2)为什么提出观点?(背景)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针对当时士大夫耻于从
师学习的恶劣风气)
(3)怎样论证观点?
第一段:“师”的作用和标准。
立
第二段:三组对比,批判当时的不良风气, 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破
第三段:圣人孔子的言论和实践。
立
(举例论证)
第四段:写作目的。
•“积土”“积水” “积善”——“不积跬 步”“不积小流”:积累的作用
•“骐骥”——“驽马”:主观条件的好坏,不 是成功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
•“锲而舍之”——“锲而不舍”: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蚓“用心一”——蟹“用心躁”:有效的学习 要专心致志。
二、《师说》
课文内容理解
(1)总结教训,提出主张,申明政见 对策: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并力西向 史实:日削月割——灭亡 根源:为国者为积威之所劫
(2)联系实际,点明主旨 六国与秦皆诸侯——苟以天下之大(北宋)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寡人之于国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文一、二段
《逍遥游》 》
《兰亭集序》
《六国论》
将北宋与六国相类比,要“为国者”从六国因 赂秦招致灭亡的命运中接受历史教训,改弦更 张。宋朝以统一天下之势,而重复六国覆亡的 旧事,那就连六国都不如了。
思路:
总:提出论点(是什么)
分:(为什么)
分论点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韩、魏、楚)
分论点2:不赂者以赂者丧。(齐、燕、赵) 总:结论(怎么样)
•“輮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 改变原来的状态。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推论出人必 须通过学习和“参省乎己”才能达到“知明而 行无过”的境界。
•“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说明学习所 能达到的境界。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 楫”—阐明借助外部条件的重要作用,借此证 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对比、比喻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