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学 习题答案第7章
金融学金融监管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 1、由于金融产品的市场价格(如证券价格、金融衍生产品价格)的变动,而使金融机构面临损失的风险是()A.操作风险B.市场风险C/匚率风险D.流动性风险正确答案:B2、世界上正式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最早的国家是()A.美国B.德国C.英国D.法国正确答案:A3、1988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定》(即《巴塞尔协议I》)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A.规定资本充足率B.确定了资本的构成C.规定资产的风险权重D.规定操作风险内容正确答案:D4、2003年3月,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整。
根据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批准,国务院决定设立()A.资产管理公司B.银监会C.证监会D.保监会正确答案:B5、下面不属于金融监管的目标的是()A.维护金融业的安全和稳定B.保护银行业的利益C.维护金融业的运作秩序和公平竞争D.保护公众利益正确答案:B6、按照《巴塞尔协议3》,若某银行风险加权资产为20000亿元,则其核心一级资本不得(),一级资本不得()A.低于900亿元,低于1200亿B.低于400亿元,低于1200亿C.低于400亿元,低于800亿D.低于800亿元,低于1200亿正确答案:A7、与利率波动的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称为()A.操作风险B.道德风险C.利率风险D.信用风险正确答案:C8、按照国际通行的贷款风险分类方法,将银行贷款资产的质量从高到低依次分为()A.正常类、次级类、关注类、可疑类、损失类B.正常类、关注类、可疑类、次级类、损失类C.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D.正常类、关注类、损失类、可疑类、次级类正确答案:C9、1988年通过的《巴塞尔协议I》将银行资本分为()儿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B.注册资本与实缴资本C.普通股与优先股D.国有股与私人股正确答案:A10、按照《巴塞尔协议III》对银行业的要求,由普通股构成的核心一级资本占风险加权资产的比重由原来的2%提高到了()A.4%B.4.5%C.5%D.8%正确答案:B11、按照《巴塞尔协议I》的规定,国际银行核心资本占总资本的比例不得低于()A.55%B.50%C.60%D.40%正确答案:B12、按照《巴塞尔协议I》的规定,资本总额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例不得低于()A.4%B.6%C.8%D.10%正确答案:C13、美国次贷危机中的“次级”是指()A.放贷机构的信用等级较低B.贷款人的收人较低,信用等级较低C.放贷机构的实力和规模较小D.贷款人的第二次贷款正确答案:B14、如果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的期限不匹配,即“借短放长”会导致的风险属于()A.市场风险B.操作风险C.流动性风险D.信用风险正确答案:C15、在我国当前监管体制中,负责“宏观审慎监管“发挥独特作用的机构是()A.证监会B.国资委C.银保监会D.中国人民银行正确答案:D二、多选题1、根据监管主体的多少,金融监管体制大致可区分为()A. 一元多头监管体制B.二元多头监管体制C.复合监管体制D.集中单一监管体制正确答案:A、B、D2、政府监管的政府安全网由()组成A.保证金制度B.最后贷款人制度C.谨慎性监管体系D.存款保险制度正确答案:B、D3、存款保险制度的主要作用是()A.保护存款者利益B.保证存款者的最低收益水平C.稳定金融体系D.避免银行破产正确答案:A、C4、次贷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房地产价格下降B.美国提高利率水平C.“911”恐怖袭击引发的恐慌D.美国攻打伊拉克正确答案:A、B5、2000年-2006年期间,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迅猛发展,原因包括()A.放贷机构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转移风险B.购房贷款需求旺盛C.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D.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正确答案:A、B、C、D6、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常见的风险有()A.市场风险B.声誉风险C.流动性风险D.信用风险正确答案:A、B、C、D7、《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是()A.外部监管B.内部控制C.市场约束D.最低资本要求正确答案:A、C、D8、我国金融行业主要的专业监管机构包括()A.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B.中国证监会C.中国人民银行D.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银保监会)正确答案:A、B、C、D9、金融监管的一般理论有()A.管制供求论B.社会利益论C.投资者利益保护论D.金融风险论正确答案:A、B、C、D10、西方国家统称为金融监管的“三道防线”是指()A.存款保险制度B.市场约束C.预防性管理D.紧急救援正确答案:A、C、D三、判断题26、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不愿或者不能履行合同而造成的风险正确答案:J27、操作风险是指银行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而给银行造成损失的风险正确答案:J28、金融风险论认为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国际特别需要对该行业进行监管正确答案:J29、设立存款保险制度是为了保护存款人利益和保证一国金融稳定,因此必须要由政府设立存款保险机构才能保证目的的实现正确答案:X30、金融业的特殊性表现在其是一个低负债的行业正确答案:X31、存款保险制度的积极作用在于它能更好地保护大银行正确答案:X 32、通常,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存款保险机构对每一位存款户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正确答案:X33、“最后贷款人”制度的主要目标是防止单个金融机构的破产正确答案:X34、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会为银行提供中长期贷款正确答案:X35、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I》突出强调了市场风险正确答案:X36、在金融混业经营的背景下,各国金融监管体制趋向于分散的多头监管正确答案:X37、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放款对象是信用记录良好的购房者正确答案:X38、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利率一般低于优质住房抵押贷款,以确保贷款购房者能够按时还本付息正确答案:X39、次贷危机前,美国实行的是一元多头监管体制正确答案:X40、金融风险论认为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这种特性决定了国家特别需要对该行业进行监管正确答案:J。
最新金融监管学各章节测试题含参考答案+实训习题

《金融监管学》(测试范围:第一、二章)一、名词释义:(每小题5分,共20分)1.金融监管;2.市场化监管3.金融业的负外部性4.信息不对称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选择项中可能包括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1.下列选项不属于实施市场化监管条件的是:A树立全新的监管理念B具备必要的监管资源C被监管单位对监管当局的行政隶属关系的确立D健全规范的市场基础2.金融监管的目标包括:A保持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稳定与安全B保护金融市场投资者的利益C创造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和良好的市场秩序D保证充分就业E允许金融业创新活动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融业不存在竞争B金融业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但又不是完全的自由竞争C金融业是完全的自由竞争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4.我国当前分业监管体制所隐含的矛盾主要表现在:A银行、信托、证券、保险之间业务的混合削弱了分业监管的业务基础B银行、信托、证券、保险业之间资金和业务往来的日益密切增加了分业监管的难度C集团公司控股下的混业经营使现行分业监管效率低下D金融创新导致监管重叠与监管缺位并存E银行业、信托业监管与货币政策目标产生矛盾5.下列法律中,属于金融监管法律体系的是:A中国人民银行法B证券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D保险法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每小题5分,共25分)1.市场约束型监督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监督管理模式适用于所有国家。
2.在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只存在与贷款人和银行之间,在银行与存款人不存在这种状况。
3.声誉风险对金融业的危害性比对实业部门大得多。
4.从成本效益相比较的原则出发,当金融监管的成本大于金融监管的效益时,中央银行就应该放弃金融监管。
5.在金融混业经营成为大势所趋的情况下,我国当前要改变分业监管的局面,建立统一的综合监管模式。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
2.市场约束型监督管理与行政主导型监督管理的区别。
3.金融监管的手段有哪些?五、论述题(15分)结合国际监管体制的发展规律,谈谈对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与发展方向和对策的认识。
金融监管练习题参考答案

《金融监管》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金融监管指的是金融监管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根据法律、规则条例对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进行的管制和监督2、需列举出内幕交易的三种情况:第一、内幕人员自己利用内幕信息进行的交易;第二、内幕人员指使他人进行交易;第三、其他人获得内幕消息进行交易的行为3、欺诈客户是指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在证券发行、交易及其相关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违背投资者意志,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
4、为了防止挤兑而对银行存款进行保险的制度,存款保险制度一般具有政策性的特点,若运用不好会产生严重的道德风险,诱发银行体系的不稳定5、《巴塞尔协议》的最初版本,首次规定了国际银行业资本的计量及其充足性标准,即8%的要求。
此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次修改。
二、判断改错:1、×,将“只能”改为“可以”或其它能够表明一种金融经营体制与多种金融监管体制可以相匹配的表达;2、√;3、√4、×,将“功能型”改为“机构型”;5、×,并不是,是一种机构型与功能型的综合。
三、分析题:1、成本主要是:不利于市场均衡利率的形成,从而阻碍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收益主要是:有利于减少金融体系的利率风险,实现稳定目标。
2、新资本协议在信用风险的基础上考虑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并需有所展开并举例;3、否。
因为银行的设立,除了符合必要的规定条件外,能否被批准还要看:市场竞争状况、政府对竞争的态度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
4、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双线多头”的复杂监管体制所致,举例具体进行分析。
四、简答题:1、金融交易领域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可能会导致“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现代金融监管都强调信息透明化基础之上的市场约束,因此对被监管者都有最低的信息披露要求,强制性的要求被管者公开披露以财务状况为核心的全面经营和管理信息。
这使得信息弱势一方的情况有所改变,从而有利于其利益的维护(。
2、特点:第一、分散于不同机构的同一业务由同一机构监管;第二、节约监管资源;第三、某一金融机构面临多头监管。
金融市场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金融市场概述一、名词解释金融市场金融市场主体金融市场客体金融工具二、单项选择题1.金融市场主体是指〔〕A.金融工具 B.金融中介机构 C.金融市场的交易者 D.金融市场价格2.金融市场的客体是指金融市场的〔〕A.交易对象 B.交易者 C.媒体 D.价格3.金融市场首先形成于17世纪的〔〕A.中国浙江一带 B.美洲大陆 C.欧洲大陆 D.日本4.世界上最早的证券交易所是〔〕A.荷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B.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C.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 D.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5.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最早的股份公司,它是由〔〕人出资组建的。
A.印度B.美国 C.英国 D.荷兰和比利时6.旧中国金融市场的雏形是在〔〕中叶以后出现在浙江一带的钱业市场。
A.明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7.我国历史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是成立于1918年的〔〕A.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 B.北京证券交易所C.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 D.天津证券、华纱、粮食、皮毛交易股份8.专门融通一年以内短期资金的场所称之为〔〕A.货币市场 B.资本市场 C.现货市场 D.期货市场9.旧证券流通的市场称之为〔〕A.初级市场 B.次级市场 C.公开市场 D.议价市场10.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双方按成交协议签定合同,允许买卖双方在交付一定的保险费后,即取得在特定的时间内,按协议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证券的权利,这被称之为〔〕A.现货交易 B.期货交易 C.期权交易 D.信用交易11.在金融市场兴旺国家,许多未上市的证券或者缺乏一个成交批量的证券,也可以在市场进展交易,人们习惯于把这种市场称之为〔〕A.店头市场 B.议价市场 C.公开市场 D.第四市场12.机构投资者买卖双方直接联系成交的市场称之为( )A.店头市场 B.议价市场 C.公开市场 D.第四市场三、多项选择题1.在西方兴旺国家,有价证券细分为:〔〕A.商品证券 B.货币证券 C.资本证券 D.政府证券 E.外汇2.在下述对金融市场实施监管的机构中,属于辅助监管机构的有〔〕A.中央银行 B.外汇管理委员会 C.证券管理委员会D.证券同业公会 E.证券交易所3.我国金融市场的主要监管机构是〔〕A.中国证券监视管理委员会 B.中国人民银行 C.中国证券业协会D.中国保险监视管理委员会 E.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4.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属于自律性的监管机构包括〔〕A.中国证券监视管理委员会 B.中国人民银行 C .中国证券业协会D.中国保险监视管理委员会 E.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四、判断1.由于世界各国金融市场的兴旺程度不同,因此市场本身的构成要素也不同。
金融学(金融监管)习题与答案

1、 2014年以前我国规定商业银行的最低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A. 10%B. 6%C. 8%D. 4%正确答案:C2、 1997年英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代表英国集中监管体制的机构为()。
A. 证券投资委员会B. 英格兰银行C. 金融服务监管局(FSA)D. 英国财政部正确答案:C3、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上,德国属于()。
A. 分业型银行业务制度B. 全能型银行业务制度C. 专业型银行业务制度D. 分离型银行业务制度正确答案:B4、我国目前规定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性比例不低于()。
A. 50%B. 35%C. 25%D. 45%正确答案:C5、防止内幕交易最有效的方法是()。
B. 事后追责C. 信息披露D. 加强监管正确答案:C6、我国现行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不包括()。
A. 监管权力过度集中于中央银行,没有下放B. 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行业自律机制不健全C. 缺乏有效的监管协调机制,监管成本较高D. 监管的方式和手段较为单一,没有充分利用市场约束机制正确答案:A7、保险监管最主要的目的是()。
A. 保证合理盈利B. 保证保险人有足够的偿付能力C. 防止保险欺诈,保证保险业的健康发展D. 促进并维护保险业的公平竞争正确答案:B8、以下国家()不是采用将全国的金融监管权集中于中央,由中央一级的两家或两家以上的机构共同负责,地方没有独立的权力的一线多头模式。
A.德国B.加拿大C.法国D.日本正确答案:B9、能够应对“Q条例”,打破储蓄存款和活期存款界限的金融创新是()。
A.自动转账系统(ATS)B.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C.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D.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正确答案:C10、金融市场监管的“监管成本与效率原则”的含义不包括()。
A.金融监管不需要考虑市场竞争性B.金融监管必须保持金融市场竞争性,提高金融市场效率C.金融监管必须是有效的D.金融监管必须尽可能降低监管成本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1、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有()。
李健金融学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经济主体的财务活动与金融1.如何理解金融源于社会经济生活?答:金融在人们的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消费、支付等活动都需要用货币来支付;一些经济主体有资金盈余,他们需要把资金存放银行或投资等,而另一些经济主体存在资金短缺,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融入资金。
与之相适应,有专门的机构发行货币,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有专门的市场融通资金和交易金融产品;有专设的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由此形成金融体系。
可见,金融源于生活,融入日常经济活动之中。
2.如何理解各经济主体的金融活动以及开放经济下国内外各部门的经济金融活动?答:(1)封闭经济由居民(亦称“住户”)、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与政府这四大经济部门组成,各经济部门内部及不同的经济部门之间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并引起错综复杂的资金活动。
如果不考虑同一个经济部门内部不同主体之间的经济活动,单是考察部门之间的经济活动与资金流动,可以发现所有的经济部门都无法独立、封闭地生存。
同时,居民、非金融企业、政府三个部门都不可避免地与金融机构发生关系。
居民需要把节余的资金存放银行、投资证券或购买保险等,也需要在资金不足时向银行申请贷款(如住房按揭贷款);非金融企业需要通过银行、进行资金结算,办理存款、贷款、信托、租赁等业务,或在证券市场通过股票、债券等工具融入资金等;政府也需要通过银行来实现资金调度、划拨,其银行账户会形成一定的存款,同时需要在证券市场上发行政府债券进行融资等。
(2)对于开放经济而言,本国各经济部门不可避免地与国外经济部门发生经济关系,产生国际金融活动。
开放部门的对外金融活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外贸易和劳务所产生的国际结算与融资;二是投资活动,包括实业投资和纯粹的金融投资。
3.居民的收支如何引起金融活动?居民的盈余或短缺如何通过金融来调节?答:(1)现代居民经济生活中的日常收入、支出活动和储蓄投资、借贷等理财活动构成了现代金融供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监管科目考试题及答案

金融监管科目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金融监管的主要目标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维护金融稳定B. 促进金融创新C. 保护消费者权益D. 防范金融风险答案:B2. 以下哪个机构不属于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A. 中国人民银行B.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C.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D. 国家税务总局答案:D3. 金融监管的“三大支柱”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微观审慎监管B. 宏观审慎监管C. 行为监管D. 市场监管答案:D4. 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内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资本充足率B. 杠杆率C. 流动性覆盖率D. 利率市场化答案:D5. 以下哪个不是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A. 独立性原则B. 适度性原则C. 透明性原则D. 保密性原则答案:D6. 金融监管中的“穿透式监管”主要指的是?A. 对金融产品进行监管B. 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C. 对金融业务进行监管D. 对金融风险进行监管答案:C7. 金融监管中的“双峰监管”模式是指?A. 监管机构和监管对象B. 监管规则和监管执行C. 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D. 行为监管和市场监管答案:D8. 以下哪个不是金融监管的主要工具?A. 资本要求B. 流动性要求C. 利率控制D. 风险评估答案:C9. 金融监管中的“监管沙盒”是指?A. 一个物理空间,用于监管机构办公B. 一个虚拟空间,用于金融创新的测试C. 一个监管机构,专门负责沙盒监管D. 一个监管政策,用于限制金融创新答案:B10. 金融监管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A. 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B. 保护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利益C. 增加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D. 维护金融市场的公平和透明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1. 金融监管的职能包括以下哪些?A. 制定监管政策B. 执行监管规则C. 监督金融机构D. 提供金融服务答案:A、B、C2. 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信息共享B. 监管协调C. 危机管理D. 金融服务答案:A、B、C3. 金融监管的挑战包括以下哪些?A. 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B. 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C. 监管规则的复杂性D. 金融机构的盈利需求答案:A、B、C4.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些?A. 独立性原则B. 适度性原则C. 透明性原则D. 保密性原则答案:A、B、C5. 金融监管的主要目标包括以下哪些?A. 维护金融稳定B. 促进金融创新C. 保护消费者权益D. 防范金融风险答案:A、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题)1. 金融监管的目的是限制金融市场的发展。
(完整版)金融市场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福建农林大学)

1. 假设你发现一只装有100万元的宝箱。
(答:A、这是金融资产B、整个社会的实物资产不会因为这个发现而增加C、因为得到这笔资金我会变得更富有D、金融资产代表了实物资产的要求权,当宝箱的发现者要求获得更多实物资产时,社会上其他人能获得的实物资产就变少了)2. 与产品市场及其他要素市场比较,金融市场有哪些主要特点?(答:(1)商品特殊性:以货币和资本为交易对象(2)交易活动集中性:通常在交易所集中进行(3)主体角色的可变性:参与主体在金融市场上可以既是资金供给者又是资金需求者(4)金融市场可以是有形市场,也可以是无形市场)3. 什么是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它对金融市场有何重要意义?(答:金融工具的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流动性对金融市场的意义:与一般商品不同,金融资产往往不具备特定的物质属性。
金融资产持有者主要关心持有期间所能获得的收益及其面临的风险,因而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转手买卖的难易度)成为投资者关心的重点。
流动性好的市场通常被认为是能够提供交易而且对价格影响较小的市场,除了能够增强交易者的信心,而且还能够抵御外部冲击,从而降低系统风险。
市场流动性的增强不仅保证了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转,也促进了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增长。
)4.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如何理解资产证券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答: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
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资产流动性(2)降低融资成本(3)减少风险资产,提高资产质量(4)资产担保类证券提供了比政府担保债券更高的收益(5)资产证券化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品种)5. 结合实际分析:金融全球化对中国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答:积极影响:(1)金融全球化有利于中国从国际市场引入外资(2)金融全球化有利于中国学习发达国家金融运作的先进经验(3)金融全球化有利于中国金融机构参与世界竞争消极影响:(1)金融全球化使中国本土金融机构的生存面临巨大压力(2)金融全球化为国际游资攻击中国金融市场提供了条件(3)金融全球化加剧了中国经济的泡沫化程度(4)金融全球化给中国的金融监管和调控带来挑战)6. 简述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的特殊地位。
金融学基础章节练习题及答案(共12章)第7章 中央银行

第7章中央银行第1题:解释下列概念1.最后贷款人答:最后贷款人是中央银行履行“银行的银行”职能的具体表现,即在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融资时,由中央银行对其提供资金支持。
2.发行的银行答:发行的银行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能之一,指中央银行成为全国唯一的现钞发行机构,垄断货币发行权。
作为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应及时供应货币,合理调节货币流通数量,加强货币流通管理,促进货币流通的正常秩序。
3.银行的银行答:银行的银行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能之一,指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服务,维持金融稳定,促进金融业发展的功能。
具体体现在:吸收和保管存款准备金、作为全国票据清算中心,及作为最后贷款人,当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周转不灵时,通过票据贴现等方式为其提供资金支持。
4.政府的银行答:政府的银行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能之一。
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从事金融活动,对一国政府提供金融服务,贯彻执行国家货币政策,实施金融监管具体表现为:①代理国库收支;②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③为政府提供信用;④充当政府的金融代理人,代办各种金融业务。
5.基础货币答:基础货币,又称储备货币(reserve money)、高能货币(high-powered-money),由流通中货币和银行准备金存款构成,后者是指其他存款性金融公司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存款和超额准备金存款。
6.外汇占款答:外汇占款,指本国中央银行通过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
外汇占款将一国开放经济与本国货币供给联系起来,尤其在本国货币没有完全可兑换的情况下。
比如,外汇进入本国后需兑换成当地货币才能进入流通使用,国家为了维持汇率等需要用本国货币购买外汇,因此增加了“货币供给”,从而形成了外汇占款。
第2题:为什么要有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的形成有哪两种途径,请各举例说明。
答: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是银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产物。
《金融市场学》复习题及参考解答

《金融市场学》作业参考答案第一章基本训练三、单项选择题1、金融市场的客体是指金融市场的( A )。
A.金融工具B.金融中介机构C.金融市场的交易者D.金融市场价格2、现货市场的实际交割一般在成交后( A )内进行。
A.2日B.5日C.1周D.1月3、下列属于所有权凭证的金融工具是( C )。
A.商业票据B.企业债券C.股票D.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4、在金融市场发达国家,许多未上市的证券或者不足一个成交批量的证券,也可以在市场进行交易,人们习惯于把这种市场称之为( A )。
A.店头市场B.议价市场C.公开市场D.第四市场5、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中心,因此也是金融市场运行的( B )。
A.中心B.基础C.枢纽D.核心6、世界上最早的证券交易所是( A )。
A.荷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B.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C.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D.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7、专门融通一年以内短期资金的场所称之为( A )。
A.货币市场B.资本市场C.现货市场D.期货市场8、旧证券流通的市场称之为( B )。
A.初级市场B.次级市场C.公开市场D.议价市场四、多项选择题1、下面( BCD )属于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种类。
A.现货交易B.期货交易C.期权交易D.股票指数交易E.贴现交易2、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包括( ABCDE )。
A.居民个人B.商业性金融机构C.中央银行D.企业E.政府3、下列金融工具中,没有偿还期的有( AE )。
A.永久性债券B.银行定期存款C.商业票据D.CD单E.股票4、机构投资者一般主要包括( ABCDE )。
A.共同基金B.保险公司C.信托投资公司D.养老金基金E.投资银行5、货币市场具有( ACD )的特点。
A.交易期限短B.资金借贷量大C.流动性强D.风险相对较低E.交易工具收益较高而流动性差6、资本市场的特点是( ABD )。
A.金融工具期限长 B.资金借贷量大C.流动性强D.为解决长期投资性资金的供求需要E.交易工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投机性7、金融工具一般具有的特征:( BCDE )。
《金融监管学》习题集

《金融监管学》习题集第一章1、简述影响金融监管变迁的主要动因2、金融监管的严格时期采用的主要措施3、什么原因导致各国逐步放松金融管制4、简述金融监管变化的内在逻辑第二章1.简述金融监管目标的演变?2.金融监管原则包括哪些方面?3.金融监管工具包括哪些?4.中介机构协助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作用如何体现?5.简述非现场监管与现场监管的关系?6.简述金融监管理念的发展。
第三章1、简述金融监管必要性理论的主要内容。
2、简述集团利益理论的主要内容。
3、简述俘获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缺陷。
4、简述金融监管理论的变迁规律。
5、试论金融监管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四章1.简述金融监管体制历史变迁过程的演变规律。
2.比较三种监管体制的异同。
3.国际金融监管体制的新趋势和新变化。
4.美国“伞式”功能监管的特点。
5.论述我国分业监管体制存在的合理性及面临的挑战。
第五章1.对商业银行市场准入监管的必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2.试述商业银行市场经营中所面对的主要风险及其监管3.请对商业银行跨国业务的国际监管前景加以评价4.商业银行市场推出监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六章1.证券发行审核制度包括那些类型2.关联交易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3.证券公司风险的特点有哪些4.为什么要加强对证券公司市场退出的监管第七章1.保险机构市场准入监管中的资本金监管对正常经营活动有何意义2.试述保险机构偿付能力监管指标体系的结构及其构建基础3.简要叙述保险机构跨国业务监管监管信息交流的内容4.简述保险机构市场退出的主要形式和程序第八章1、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监管的业务重点。
2、我国对信托投资公司监管的主要内容。
3、如何通过金融监管提高金融租赁公司的作用。
4、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监管应当有哪些改进。
5、汽车金融公司的主要风险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九章1、对境内外资金融机构监管的主要内容2、对本国境外金融机构监管的原则3、如何加强对我国海外金融机构的监管4、对境外金融机构控股收购我国金融机构的监管5、涉外金融风险的类型与特点第十章1、洗钱的主要渠道有哪些2、简述当前国际洗钱的主要特点3、反洗钱机制主要包括哪些环节4、我国当前反洗钱的主要难点和完善措施。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及答案07

学习情境七金融风险与监管知识巩固1.简述金融风险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答:金融风险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客观性(2)普遍性(3)扩散性(4)隐蔽性和突发性(5)可控性(6)双重性金融风险的产生原因:(1)金融体系主体的缺陷(2)金融体系客体的缺陷(3)金融体系运作方式和组织结构上的缺陷①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②过度竞争③金融体系的脆弱性(4)外部因素①宏观经济因素②非经济因素③非正式金融体系对金融体系的影响2.简述金融监管的对象。
金融监管的监管对象包括:对金融机构设立的监管;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业务的监管;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如市场准入、市场融资、市场利率、市场规则,等等;对会计结算的监管;对外汇外债的监管;对黄金生产、进口、加工、销售活动的监管;对证券业的监管;对保险业的监管;对信托业的监管;对投资黄金、典当、融资租赁等活动的监管。
其中,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是监管的重点,主要内容包括市场准入与机构合并、银行业务范围、风险控制、流动性管理、资本充足率、存款保护以及危机处理等方面。
3.简述金融监管的内容和原则。
从金融监管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事前监管。
事前监管即预防性管理,是指金融监管当局在金融机构成立前,对其设立条件、经营范围、营业规模、资本要求等加以规定和审查的管理活动。
事前监管是金融监管的第一道安全线,事前监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机构设立的审批②本金管理③清偿力管理(2)事中监管。
事中监管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对金融机构业务活动范围的管理与风险管理。
(3)事后监管。
事后监管的主要内容包括对金融机构的检查稽核和保护性措施。
为了实现金融监管的多元化目标,在金融监管的立法与实践活动中,一般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基本原则。
①独立原则②适度竞争原则③依法管理原则④公平、公正、公开原则⑤外部监管与内部自律相结合的原则⑥社会经济效益原则⑦动态原则4.金融监管体制模式有哪几种。
(1)统一监管模式(2)分头监管模式(3)牵头监管模式(4)“双峰式”监管模式(5)美国的新金融监管体系5.谈谈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货币银行学(第五版)第7章 其他金融机构 题库及答案

第七章其他金融机构一、填空题1、存款型金融机构主要有、、和。
2、契约型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和。
3、投资型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和。
4、投资基金的机制特点即、、、。
5、根据的组织形式不同,共同基金可以分为和两类。
6、根据发行的股份的份额是否固定及可否被赎回,共同基金可分为和两类。
7、1999年,我国相继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分别负责管理和处置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
8、1994年,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相继建立了、、三家政策型银行。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存款型金融机构。
A、商业银行B、储蓄银行C、信用社D、投资基金2、下列()属于契约型金融机构。
A、金融公司B、封闭型基金C、保险公司D、信用社3、下列()不属于投资型金融机构A、共同基金B、金融公司C、货币市场共同基金D、养老基金4、()的股份相对固定,,一般不向投资者增发新股或赎回就股。
A、公司型基金B、契约型基金C、封闭型基金D、开放型基金5、在我国,负责管理和处置中国工商银行不良资产的资产管理公司是()。
A、信达资产管理公司B、华融资产管理公司C、东方资产管理公司D、长城资产管理公司6、下列()不属于政策性银行。
A、中国人民银行B、中国进出口银行C、中国农业银行D、国家开发银行7、信用合作社属于()。
A、存款型金融机构B、契约型金融机构C、投资型金融机构D、政策型金融机构8、养老基金属于()。
A、存款型金融机构B、契约型金融机构C、投资型金融机构D、政策型金融机构9、共同基金属于()。
A、存款型金融机构B、契约型金融机构C、投资型金融机构D、政策型金融机构10、下列()不是投资基金的特点。
A、专家理财B、投资组合C、规模经营D、收益率特别高三、判断正误题1、由于存款型金融机构创造存款,而这些存款又是货币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这类机构是货币银行学特别关注的机构。
()2、共同基金又称投资基金,它是一种直接的金融投资机构或工具。
()3、契约型基金本身并不是一个法人。
《金融监管学》习题集

《金融监管学》习题集第一章1、简述影响金融监管变迁的主要动因2、金融监管的严格时期采用的主要措施3、什么原因导致各国逐步放松金融管制、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最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巴塞尔委员会的深化发展;二是国际性金融监管组织之间合作的加强。
具体表现为:从最初对金融监管管辖权的协议发展为主,发展到不断加强对监管管辖权的国际协调,特别是信用风险的监管;从侧重对信用风险的管理;从倾向于寻找和推荐国际趋同的监管标准,转向注重确立和推行国际认同的最低标准;从强调外部比率类管制,转向同时注重银行内部加强自律;从传统监管哲学下监管是矫正市场失灵,转向监管制度能够激励被监管者主动承担责任。
一、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发展的需求(一)金融全球化使得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加强国际之间的合作(二)国际金融风险的扩散蔓延需要通过金融监管国际合作遏制(三)现代金融市场的脆弱性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维护二、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最新发展一是巴塞尔委员会工作的深化发展;二是国际性金融监管组织之间合作的加强。
三、当前全球范围内金融监管的局限性(一)面对金融交易日益复杂金融监管力不从心(二)国际金融组织的金融监管缺乏全面约束力(三)现有的金融监管对金融机构的差异性注意不够(四)国情不同使金融监管法规存在差异难以协调和合作四、从金融发展看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前景未来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将包括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和各国监管当局,覆盖整个金融领域和金融活动的各个环节。
我国应当以增进国家利益为前提决定参与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程度,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4、简述金融监管变化的内在逻辑一、金融监管体制的历史演变金融监管体制是金融监管的制度基础,是金融监管职责、权力分配的方式及组织制度,是“监管集权和分权的制度安排”。
金融监管是否充分有效与金融监管体制密切关系。
(一)以中央银行为主体的监管阶段(二)金融业推行分业监管的阶段(三)从分业监管到统一监管阶段(四)统一金融监管广泛发展阶段第二章1.简述金融监管目标的演变?二、西方主要国家的金融监管目标《美国联邦储备法》:维持公众对一个安全、完善和稳定的银行系统的信心;建立有效率和有竞争的银行系统服务;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允许银行体系适应经济的变化而变化。
货币金融学基础习题1--7章

第一章金融机构一、填空题1、我国金融业目前已经形成了是以为核心,为主体,各种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
2、目前我国的三家金融监管机构是、和。
3、美国于1933年制定了,确立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业经营的局面;1999年通了,彻底拆除了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之间的藩篱,标志着的终结,以为基础的现代金融制度的确立。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金融机构中属于存款性金融机构的是。
A、中国邮政储蓄银行B、富国投资公司C、易方达货币市场基金D、东盛汽车租赁公司2、下列不以盈利为经营目的的金融机构是。
A、商业银行B、储蓄银行C、政策性银行D、投资银行3、当前我国金融业实行的经营体制是。
A、混业经营B、分业经营C、统一管理D、混业管理4、间接融资中资金的最终供需双方。
A、要发生直接借贷关系B、需要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发生直接联系C、不发生直接联系D、需求方要签发自己的债务凭证给资金的最终供给方。
5、直接融资的投资收益与间接融资收益相比较一般。
A、要高B、要低C、持平D、不确定三、多选题1、间接融资的主要优点有()。
A、减少获取信息和合约的成本B、可以通过投资的多样化而减少风险C、资金盈余单位承担的风险较高D、对资金盈余单位的投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E、可以实现资金期限的转移2、金融体系中资金融通的渠道主要有()。
A、国际融资B、直接融资C、债券融资D、间接融资E、股权融资3、下列机构有哪些是金融机构()。
A、保险公司B、中央银行C、合作社D、养老基金E、互助储蓄机构。
四、简述题1、简述我国金融体系的基本格局。
2、试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区别。
3、从银行角度分析金融业混业经营的优势。
五、判断题1、直接融资成本与资金融入方的信用无关。
()2、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是按照分业管理的要求设立的。
()3、直接融资就是指以金融机构作为信用中介而进行的融资。
()4、.政策性银行也称政策性专业银行,不以盈利为经营目标。
()第二章金融市场一、填空题1.按交易标的物划分,金融市场分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
金融监管学考试答案

金融监管学考试答案A卷一、填空题1.保护全存款人的合法权益2.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3. 10亿4. 核准5. 暂停上市6. 五千万7. 流动性8. 金融服务监管局9. 1亿10. 20%二,选择题1. C D2. CD3. (A)BCD4. AB D 5 D.6. ABC 7. BC 8. AD 9 ABC. 10 BC三名词解释1.非现场监管:监管机构通过收集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资料和财务数据,运用专业技术方法研究分析金融机构经营的总体状况、风险管理状况、合规情况等,对其稳健经营情况进行分析。
2.最后贷款人制度:中央银行承担信用“保险”责任,为金融机构提供必要的信用支持,通过信用管理稳定金融和经济。
其目的是防止因挤提造成的经济波动,为中央银行监管奠定基础。
3.信息不对称监管理论:核心是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金融体系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政府外部监管是医治良药。
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金融机构处于相对劣势,面临金融效率降低和金融风险并存的局面。
而政府的外部监管能够逐步完善信息的完备程序,降低金融风险和提高金融效率,减少经济损失。
4.管制供求理论:该理论诊断金融监管是为了满足各既得利益集团的需要,运用了供求规律阐述金融监管的效率问题。
认为影响一个产业对政府监管需求的主要因素是监管可以提供多种利益,包括直接货币补贴、控制新竞争者进入、干预替代品和补充品的生产、实行固定价格等。
5.大型风险暴露:指金融机构的开口头寸规模大,所含风险中以对市场和清算公司构成威胁的风险。
6.分工型金融监管体制:不同的金融监管部门对国内金融机构进行分类监管的模式。
主要分为单线多头式和双线多头式监管体制。
四简答(共4题,26分)1简述影响金融监管变迁的主要动因。
(金融管制变迁是由经济、政治形势及当时的理论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
在自由经济理论影响下,金融监管在中央银行成立之前是缓慢发展的,金融监管的初期主要是以各国中央银行的建立;1分经济大危机严重的削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力量,对传统的不干预的经济、金融理论以沉生理打击,以凯恩斯理论为主的思想影响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决策层,对金融的监管进入了严格管制时期;2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滞胀宣告了凯恩斯主义的破产,发达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金融自由化,金融监管从强调稳定向注重效率转变;2分20世纪90年代,全球金融发展面临恐慌,金融危机以及严重的经济倒退、资本自由化流动、金融市场一体化、金融机构全球化为特征的金融全球化成为主流。
银监会专业考试之金融学习题及答案

银监会专业考试之金融学习题及答案课后习题及答案(答案在每章节之后)第一篇货币银行篇第一章货币常识第一节货币形式和货币职能1.张某从中国银行贷款85 万元用于购买自用住房。
这属于货币的( )职能。
A.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2.小李在商场看中了一款液晶电视,售价3999 元。
但该商品处于缺货状态,需要2 天后才有新货上架,小李先付了款项,要求商家2 天后送货上门。
在这次购买活动中,题中3999 元执行的货币职能是( )。
A.价值尺度B.贮藏手段C.流通手段D.支付手段3.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标价是12022年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 )。
A.实在的货币 B.信用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 D.现金4.商品标价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重要体现,也就是说,商品标价表现着商品的内在价值。
在普通商品中某商品标价为9.98 元,而完全相同的该商品在高档商品的标价为19.98 元。
这表明( )。
(多选) A.标价的差异体现了两家商场产品品质的差异 B.货币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有时是不准确的C.商品标价不仅包含商品本身的价值,还包括与买卖商品相关服务的价值D.标价的差异体现了商品价格影响因素的多样性5.下列选项中,属于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行为有( )。
(多选)A.税款交纳B.存款或贷款C.工资发放D.赔款支付第二节货币层次划分1.准货币又称亚货币、近似货币,它并不是真正的货币,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准货币的是( )。
A.支票B.某单位6 个月定期存款C.股票D.银行承兑汇票2.如果消费者动用储蓄存款进行消费,货币构成将发生的变化是A.M1 减少,M2 增加 B.M1 减少,M2 减少C.M2 不变,M1 减少 D.M2 不变,M1 增加3.发生以下哪种情形后,M2 的构成仍保持不变?( ) A.提高从储蓄账户到支票账户的转账手续费 B.各家银行设置了更加多的自动取款机 C.其他三项都是D.信用卡被更加广泛地使用4. 根据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标准,既属于狭义货币供应量(M1 ),又属于广义货币供应量(M2 )的是( )。
《金融学》习题(第5-7章)

第五章商业银行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1、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产生的象征。
A、德意志银行B、法兰西银行C、英格兰银行D、日本银行2、是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事业的创始。
A、中国通商银行B、中国交通银行C、户部银行D、中国实业银行3、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A、信用创造B、支付中介C、信用中介D、金融服务4、下列不属于商业银行的交易存款。
A、支票存款B、储蓄存款C、NOWsD、CDs5、下列不属于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
A、库存现金B、准备金C、存放同业款项D、应付款项6、下列存款中,商业银行一般不支付或较少支付利息的是。
A、活期存款B、定期存款C、可转让定期存单D、活期储蓄存款7、信托与租赁属于商业银行的。
A.资产业务 B.负债业务C.中间业务 D.表外业务8、199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意在取消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法案是A、《格拉斯-斯蒂格尔法》B、《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法》C、《美国商业银行法》D、《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9、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基础在于规模。
A、贷款B、投资C、原始存款D、负债10、巴塞尔协议中规定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A 、10% B、 5% C、 6% D、 50%第二部分是非判断题1、在我国政府机关、企业单位的所有存款都不能称之为储蓄存款。
()2、储蓄存款和储蓄是两个相同的概念。
()3、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基本区别在于商业银行是唯一吸收活期存款、开设支票存款帐户的金融中介机构。
()4、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能力不受任何条件限制。
()5、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并不改变货币资金的所有权,而只是把货币资金的使用权在资金盈余单位和资金短缺单位之间融通。
()6、永久性的股东权益和债务资本都属于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或核心资本。
()7、从会计处理角度而言,所有的表外业务都属于中间业务。
()5、票据贴现是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9、非交易存款是指不能签发支票的存款,因而是不能直接充当交易媒介。
金融学形考参考答案第7章

金融学形考参考答案第7章(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7章1.在回购协议的交易中,()是交易双方最关注的因素。
选择一项:A. 回购期限B. 回购价格C. 回购利率D. 售出价格知识点提示:回购协议市场的利率。
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国库券市场特点的是()。
A. 高安全性B. 高收益性C. 高流动性D. 市场价格波动小知识点提示:国库券市场的特点。
参见教材本章第四节。
正确答案是:高收益性3.目前我国货币市场交易量最大的子市场是()。
A. 拆借市场B. 国库券市场C. 票据市场D. 回购市场知识点提示:同业拆借市场利率。
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是:回购市场4.我国回购协议市场的参与者不包括()。
A. 地方政府B. 中央银行C. 商业银行D. 证券公司反馈知识点提示:回购协议市场的参与者及其交易。
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是:地方政府商业银行将其已贴现的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要求中央银行贴现,以获得资金的经济行为是()。
选择一项:A. 转贴现B. 再贴现C. 抵押D. 资产证券化知识点提示:票据贴现市场。
参见教材本章第五节。
正确答案是:再贴现6. 以下属于同业拆借市场参与主体的有()。
A. 商业银行B. 保险公司C. 本国居民D. 外国居民E. 财务公司知识点提示:同业拆借市场的定义。
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是:商业银行, 保险公司, 财务公司8. 货币市场的特点有()。
A. 交易期限短B. 流动性强C. 安全性高D. 交易额大E. 参与者少知识点提示:货币市场的特点。
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正确答案是:交易期限短, 流动性强, 安全性高, 交易额大8.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期限有()。
A. 10天B. 14天C. 1-4个月D. 6个月E. 超过6个月知识点提示:国库券的发行市场。
参见教材本章第四节。
正确答案是:14天, 1-4个月, 6个月, 超过6个月9. 商业票据的发行分为()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证券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证券市场的失灵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表现:出现垄断、无人提供公共产品、负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
从证券业的发展经验来看,投资银行业务具有天然的垄断性特征。
在缺乏监管的市场条件下,垄断性的投资银行可以控制相当数量的金融资源,从而主导证券发行、交易和二级市场定价,最终通过控制市场来牟取暴利。
在证券市场中,公共产品主要包括:一是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二是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监督,三是证券买卖中需要的硬件和软件(如对证券从业人员的培训、集中交易大厅的建造、电子交易系统的搭建等)。
一般而言,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对代理人进行监管是为了让代理人的行为符合自身利益,但由于中小投资者过于分散,每个投资者仅能从自身监管中获得监管带来的部分(而不是全部)好处,这不足以激励他们付出高昂的时间、精力和成本去开展监督活动,其结果是,大家都想“搭便车”,没有人愿意主动监督。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引入政府的外部公共监管,来解决证券市场私人监管缺位的问题。
证券市场风险就具有十分典型的负外部性特征,完全依靠市场的力量无法使证券市场风险的外部成本内部化,这就使得证券市场主体具有过度承担风险的内在激励,从而导致负外部性问题难以通过市场自发调节予以解决。
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证券市场信息在证券产品交易双方之间存在着不对称,特别是,如果投资者无法获得充分有效的信息,就无法对证券产品的风险进行有效判断,其决策就有可能被误导,比如上市公司的年报遗漏了重大事件,甚至进行了虚假陈述,那么投资者就会被诱导做出错误的决策;二是指证券公司经理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经典的“委托代理”问题,比如证券经理人员如果隐瞒自身的经营能力,那么股东与其签约时就有“逆向选择”的风险,同时,证券经理人员在日后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可能会出现偷懒、冒险和欺诈等“道德风险”行为。
2、简要说明一国的证券监管框架通常包含哪些内容;
证券监管的基本框架主要从证券监管的目标、主体、原则和模式等方面来回答以下三个基本问题:一是为什么监管(确定监管目标),二是谁来监管(明确监管主体),三是如何监管(原则和模式)。
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实际上构成了对一国证券监管框架的基本描述。
证券监管主要有三个核心目标:一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二是确保市场的公平、有效和透明,三是降低系统性风险。
成熟证券市场的经验表明,“金字塔型”的监管框架具有相对最广的适用性,这一框架包含了政府监管、自律组织和市场机构监管等多个层次,每一个层次的监管主体都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同时不同层次的监管最终形成一个有机的监管整体。
证券监管的原则包括: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适时适度原则;倾斜保护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效率与稳定并重原则。
3、简述主要的证券监管模式及其特征;
集中监管模式是指政府成立专门的证券监管机构,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以实现对证券市场的统一监管。
集中监管模式的优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监管机构的权力是全国性的,在监管过程中可以排除行业和地方的干扰,确保证券市场的公平、公正和公开,也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二是基础法律统一了全国各地的立法口径,而全面的法律体系也使得市场活动有法可依。
当然,集中监管模式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监管机构远离市场,对证券市场变化的反应可能比较迟钝,处理不及时会降低监管效率;二是政府监管人员可能比自律组织人员的专业水平更低,从而难以对自律组织提供有效指导,最终导致地位高低与专业水平高低之间的错位,增加监管成本;三是“自上而下”的监管模式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和政府“寻租”的现象,降低证券市场效率。
自律监管模式主要依靠行业的自我约束与管理,因此监管职能主要由证券交易所、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来承担,并不设立专门的证券监管机构。
同时,证券监管的相关法规和管理规则也主要是由证券交易所和行业协会制定,并不存在专门的证券监管立法。
在自律监管模式下,政府监管的介入是有限的,内容多集中于原则性问题的审核,而没有针对具体业务的规范,在执行方式上也大多采用间接执行的方式,如授权给其他部门,依靠其他部门来间接管理市场。
自律监管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发挥自律组织对证券市场反应灵敏和专业的特点,从而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提高管理效率,但如果自律组织的权力过大,也容易导致自律组织的内部自利问题,从而难以有效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中间监管模式既强调集中统一的立法监管,也强调自律管理,因而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集中监管模式和自律管理模式的特点,形成了介于二者之间的某种“中间”形态。
4、简要比较分析注册制和核准制的优缺点;
注册制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避免政府对证券发行的过度干预,从源头上激发市场活力,简化审核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严刑峻法”的事后控制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市场自发调控机制的不足。
核准制的优点在于:通过对拟发行证券在形式和实质上的“双重审查”,提高了准入门槛,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经营业绩差的不良证券进入市场,从而有助于证券市场稳定和保护投资者权益。
但另一方面,核准制也有缺点:一是干扰了股票市场的功能,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二是由于监管者的有限理性,其有关企业的价值判断未必准确,事实上常常是错误的;三是在监管部门承担实质审核和价值判断责任之后,监管的责任和道义负担更重,同时投资者容易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理性的投资人群。
5、分析为什么良好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实施注册制的基础;
注册制,是指发行人在准备发行证券时,必须将依法公开的各种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地向证券监管部门(主管机关)呈报并申请注册。
监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依据信息公开原则,对申报文件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等方面进行“形式审查”,不做有关企业价值的“实质判断”,发行人在申报文件提交后,经过法定期间,监管部门若无异议,申请即自动生效。
注册制的有效运行依赖于一个相对成熟有效的证券市场环境和相对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需要市场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价值具有良好的判断能力,而真实、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有效定价的基础,因此是注册制的灵魂和基石。
6、解释说明中国证券监管框架的主要特征及其演变逻辑。
中国证券监管框架是指中国证监会对证券市场的所有主体实施统一监管的一个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层的“三位一体”的集中监管框。
20世纪90年代初,深圳、上海两地交易所的设立,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初步建成。
这一时期的证券市场以分割的区域试点方式发展,因此中央和地方处于一种分级管理的状态,其中中央监管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计委、体改委、财政部、国资局、国税局、经贸部、工商局、外管局等8部门分部门管理,地方监管主要由上海、深圳两地政府来实行,并以当地的规章作为规范和依据。
但无论是中央层面还是地方政府,当时发展资本市场的直接目标都是以“国企脱困”和融资为主(为国企改革筹集资金),因而监管职能本身处于相对弱化的位置。
此外,由于监管方式基本上是行政主导,所以当时成立的行业自律监管组织如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国债协会等,基本没有发挥实质性的自律监管作用。
因此,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证券监管体系呈现出比较典型的分散性特征,中央层面的监管由多部门负责,同时地方与中央之间还存在分级管理在这种模式下,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利益和权责冲突很难避免,政府各个部门之间也存在着普遍的协调问题,加之自律性监管的缺位,总体上不利于证券市场管理效率的提高。
1992年10月,国务院证券委员会(简称证券委)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
国证监会)的成立,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证券监管体系开始向集中监管过渡。
随后,国务院先后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渐形成了以证券委为主管机关、中国证监会为执行机关,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的监管格局。
虽然这一时期的证券委是对全国市场进行统一监管的主管机构,但并没有实现真正的集中监管,这是因为有关部门仍旧掌握一部分的证券监管职责;同时,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等自律组织的地位仍旧不独立,自律性监管作用仍然非常弱。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上海和深圳交易所面向的市场均已转变为全国性市场。
1997年8月,国务院决定由中国证监会接手沪、深交易所的管理权。
1998年,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合并为新的中国证监会,同时,中国证监会接手人民银行的部分证券监管职能,而对地方的监管则由证监会垂直领导的派出机构负责。
这些改革措施的推出,标志着中国证监会开始对证券市场的所有主体实施统一监管,一个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层的“三位一体”的集中监管框架开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