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清洗消毒规范

合集下载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指对软式内镜在临床上使用前以及在循环使用中应按照标准进行清洗、消毒性能可控的一系列技术流程进行指导,包括它们的清洗前准备、清洗步骤、消毒步骤以及消毒完毕后的置放处理等步骤。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 清洗前准备:在软式内镜的清洗之前需要对内镜进行检查,确认内镜的使用状态是否良好.然后须将内镜放入清洗剂中清洗,为进行消毒做准备;
2. 清洗步骤:清洗时需将内镜用清洗剂浸泡15分钟,清洗剂应选择代表性细菌小于1000/ml或代表性细菌1000~10000/ml的清洗剂;
3. 消毒步骤:消毒前需要对内镜的表面进行清洗,保证表面的洁净,内镜放入适当消毒剂中消毒,消毒时间一般为15分钟,消毒剂应选择代表性细菌小于1000/ml的消毒剂;
4. 处理完毕:消毒完毕后需要在消毒液中漂洗内镜2-3次,将内镜用纯净水冲洗干净,再用滤膜包装前摆放到摆放处,以待下一次使用。

内规镜清洗消毒规范

内规镜清洗消毒规范
分钟 18、采用机器清洗、消毒前必须先行手工清洗;


高 压




定时器
(一)基本设施(续)
第九条 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 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 行管理。
第十二条 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 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门禁规范
➢19
外科刷手外设科刷施手设施
(二)清洗与消毒原则
第十一条 一、内镜及附件:其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
检查要点(续)
5、患者接受诊疗前须进行抗-HIV、抗-HCV、 HBsAg等检测 查看诊疗登记本
6、抗-HIV、抗-HCV、HBsAg阳性或其他特殊 感染患者应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每日最后诊疗, 并对诊疗室实施终末消毒。现场查看登记本
检查要点(续)
7、查内镜胃镜数量及附件(活检钳等)配置 与医院规模和诊疗患者人数是否相匹配
不规范清洗 消毒及个 人防护
检查要点(续)
4、是否设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 五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 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与所采用的消 毒、灭菌方法相适应的必备的消毒、灭菌器械, 50 毫升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 品、配置符合要求的镜柜。
查看设施是否齐全
(二)多酶洗液应当每清洗1条内镜后更换。
(二)清洗与消毒原则(续)
清洗 (一)多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水枪或者注
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内的多酶洗液 及松脱的污物,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
(二)用50毫升的注射器向各管道冲气,排出 管道内的水分,以免稀释消毒剂。
(二)清洗与消毒原则(续)
消毒 第十七条 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或者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是医疗机构重要的医疗设备管理环节,合理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是确保医疗设备安全有效使用的重要保障。

下面将就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内镜清洗。

内镜的清洗过程应当高效且彻底。

在清洗内镜前,应先将内镜的部件和附件分离,如光纤束、镜头和外部设备等,以便清洗时能彻底清洗到每个部位。

清洗器械前,工作人员应先洗手并佩戴一次性手套。

对内镜进行清洗时,应选择适宜的清洗剂,并按照清洗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清洗器械时应先使用水冲洗,然后使用清洗剂浸泡内镜,以去除污垢。

在使用清洗刷时,应注意刷毛的质量和结构,避免对内镜造成损害。

同时,在清洗时要将内镜的所有部位都清洗到,包括内镜的镜面、孔口和连接端等。

其次是内镜消毒。

内镜的消毒是确保内镜使用安全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进行内镜消毒前,必须确保内镜已进行彻底的清洗,以免影响消毒效果。

消毒过程中,应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称取适量消毒剂浸泡内镜,消毒剂的浓度和浸泡时间要按照要求进行控制。

消毒剂的选择要根据内镜的类型和使用环境来进行选择,不同类型的内镜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消毒剂。

消毒剂使用后,应尽量避免消毒剂残留在内镜上,可以用清水进行冲洗。

最后是内镜清洗消毒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医疗机构应有一套完整的内镜清洗消毒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清洗消毒的效果。

设备的使用人员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和修复设备的故障。

同时,设备要进行定期的验证和检查,以确保其性能符合要求。

医疗机构应制定定期的设备保养计划,并有专人负责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总而言之,内镜清洗消毒的技术规范是医疗机构内镜管理中重要的环节,通过合理的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可以提高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确保内镜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内镜清洗消毒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清洗消毒效果的稳定性。

只有做好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的落实,才能确保患者接受的医疗服务的安全可靠性。

内镜消毒规范

内镜消毒规范

内镜消毒规范内镜消毒是指对内镜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或去除内镜表面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以确保内镜在使用过程中不给患者带来交叉感染的风险。

正确的内镜消毒是医疗机构保证安全医学操作的必要环节,为了做好内镜消毒工作,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

首先,在进行内镜消毒之前,需要进行内镜的清洁。

清洁内镜时,首先要将内镜的各个部件拆开,进行逐一清洁。

清洁时要使用清洁剂,一般在37到42摄氏度的温水中进行清洗,可以使用软毛刷或其他合适的清洁工具进行刷洗。

清洁内窥镜的同时,还要对内镜的附件和附属物进行清洗,并进行完全干燥。

内镜清洗完毕后,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内镜消毒主要采用化学消毒法和高温高压蒸汽消毒法两种方式。

化学消毒法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内镜消毒方式。

在化学消毒前,要对内镜进行充分清洁,确保内镜表面的污物和可见的血迹等已清洗干净。

化学消毒时,要严格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比如确定消毒剂的浓度和接触时间,以及消毒液的更换频率。

在进行化学消毒时,要保证内镜完全被浸泡在消毒液中,并且将消毒液充分灌注到内镜的各个部位。

消毒结束后,要对内镜进行充分的清水冲洗。

高温高压蒸汽消毒法是一种更加彻底的内镜消毒方式。

在进行高温高压蒸汽消毒之前,要确保内镜已经经过了清洗和没有残留物。

高温高压蒸汽消毒时,内镜需要被置于内镜消毒器中,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在消毒结束后,要进行适当的冷却处理,然后对内镜进行清洁和干燥。

另外,医疗机构在进行内镜消毒时,还需要制定相关的消毒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责任人和消毒流程。

医护人员在进行内镜消毒时,要接受相关的消毒操作培训,了解消毒的原理和注意事项,并定期进行消毒操作的质量控制,比如进行内镜消毒质量的监测和内镜消毒效果的评价。

总的来说,内镜消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有效保护患者的安全。

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内镜消毒规范,加强消毒管理,确保内镜在使用过程中不给患者带来交叉感染的风险,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医疗服务。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内镜在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内镜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类污染物的污染,因此需要进行定期的清洗消毒。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是指在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应该遵守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和安全性。

首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清洗消毒区域必须符合卫生要求。

清洗消毒区域应该保持干净整洁,空气流通良好,设备齐全,配备消毒剂和洗涤剂等必要的物品。

同时,清洗消毒区域应该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其次,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清洗前必须进行外观检查。

内镜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污染物的污染,如血液、黏液、粪便等,所以在清洗前应该对内镜的外观进行检查,确保内镜无损坏、无污染。

如果发现内镜有损坏或者有明显的污染,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接下来,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要求采取正确的清洗消毒方法。

清洗消毒方法应根据内镜的种类和污染程度来选择。

一般来说,清洗消毒方法分为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两种。

手工清洗适用于污染程度较轻的内镜,需要使用消毒剂和洗涤剂进行清洗;机械清洗适用于污染程度较重的内镜,可以通过洗涤机进行清洗。

不论采取哪种方法,都需要严格按照清洗消毒剂的浓度和接触时间进行操作,以确保清洗消毒效果的达标。

此外,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还要求定期进行内镜的质量检测。

质量检测包括内镜的外观检查、机械性能检测和清洗消毒效果检测。

外观检查主要是检查内镜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损、无锈蚀等;机械性能检测主要是检测内镜的光源、镜头等部件的功能是否正常;清洗消毒效果检测是通过培养细菌或者检测ATP 含量等方法来检测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是否达标。

定期进行内镜的质量检测可以发现内镜的问题,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以确保内镜的质量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是确保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和安全性的重要标准。

遵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可以有效地减少内镜的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机构的卫生水平和患者的安全性。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简述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日常操作技术规范与否直接决定着医疗机构中病人的生命健康质量。

本文主要向医疗人员介绍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合理使用此技术操作规范相信能够更为有效、高效的保障病人的身体健康。

基本要求1.应制定专项操作程序、考核办法和评价标准2.拥有专用的消毒设备和清洗设备3.消毒结束后,要在消毒记录卡上填写完整的信息具体操作流程1.观察内镜外壳–检查镜头表面是否有沉积物、脏物,如发现要先用宽口(内径≥2mm)冲洗球或点脏手帕清理掉。

–清洗球或手帕用后应立即弃掉,不能重复使用2.清洗–初步清洗•先用3%的中性洗涤剂浸泡内镜,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然后用超纯水清洗,也可用清水可擦洗的内镜,超纯水清水可替代–彻底清洗•在初步清洗之后,再用纯水冲洗 2-3 次,清洗完毕时应用手摸清器袋内壁,确认无水垢后才能送至消毒室。

3.消毒–消毒设备必须达到高档次消毒设备要求–消毒压力范围(零工作状态下)为0.7-1.0Mpa–软性内镜应在消毒柜固定架上去掉外保护套,把内镜的光源插座部位用消毒球包一层不留缝隙,再把整个内镜用诊断板条绑牢,然后固定架把内镜架好–内镜消毒时间约为20-30分钟,消毒完成后立即取出–在消毒结束后必须在消毒记录卡上填写完整的信息内容。

4.质检–消毒之后,要进行多方面检查,包括外观检查、内窥检查等。

只有检查通过之后才能放入内镜加热柜中。

–内镜加热柜应该是专用的5.保存和维护–内镜消毒结束后,将内镜放置到内镜保护套中–内镜保护套与消毒袋都应该封闭严格,并具有防潮性质。

清洗消毒后的储存要求1.软式内镜不得摆放在阳台、直射阳光等强光下,以避免光线强度引起镜头涂层氧化,影响其质量。

2.不得接触有机溶剂、酸、碱海水、石蜡等腐蚀性物品。

结束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是医疗保健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对医院内人员的要求以及操作规范达到很高的要求。

内镜清洗消毒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规范第一篇: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软式内镜的清洗与消毒)软式内镜使用后应当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钟,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一、水洗1、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低纤维棉絮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3)、安装管道插塞、防水帽和高压水枪,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活检孔道;(4)、用高压水枪冲洗送气送水管道;(5)、用高压气枪吹干活检孔道及送气送水管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2、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4、清洗用低纤维棉絮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二、酶洗1、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

2、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毫升,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3、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还需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分钟。

4、多酶洗液应当每清洗1条内镜后更换。

三、清洗1、多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高压水枪或者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1分钟。

2、用高压气枪向各管道冲气10秒,排出管道内的水分,同时用清洁干纱布擦镜表面,并清洗刷,清洗时间不少于1分钟。

四、消毒软式内镜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当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并进行化学监测和生物学监测。

1、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按使用说明操作;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必须用清水擦拭后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内镜清洗消毒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规范

2017内镜清洗消毒规范之樊仲川亿创作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1、基来源根底则1.1所有软式内镜每次使用后均应进行完全清洗和高水平消毒或灭菌.1.2软式内镜及重复使用的附件、医疗用品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分类处理;a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软式内镜及附件应进行灭菌;B 与完整黏膜相接处,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软式内镜及从属物品、器具,应进行高水平消毒;C 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用品宜低水平消毒或清洁.1.4注意事项如下:a 内镜使用后应依照一下要求测漏:1、宜每次清洗前测漏;2、条件不允许时,应至少每天测漏1次.b 内镜消毒或灭菌前应进行完全清洗.C 清洗剂和消毒剂的作用时间应遵循产品说明书.确诊或疑似分枝杆菌传染患者使用过的内镜及附件,其消毒时间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d 消毒后的内镜应采取纯化水或无菌水进行终末漂洗,采取浸泡灭菌的内镜应采取无菌水进行终末漂洗.e 内镜应储存于清洁、枯燥的环境中.f 每日诊疗任务开始前,应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终末漂洗、枯燥后,方可用于患者诊疗.二、手工操纵流程2.1预处理流程如下:a 内镜从患者体内取出后,在与光源和视频处理器拆离之前,应立即使用含有清洗液的湿巾或湿纱布擦去外概略污物,擦拭用品应一次性使用;b 频频送气与送水至少10sC 将内镜的先端置入装有清洗液的容器中,启动吸引功效,抽吸清洗液直至其流入吸引管;d 盖好内镜防水盖;e 放入运送容器,送至清洗消毒室.2.2测漏流程如下:a 取下各类按钮和阀门;b 连接好侧漏装置,并注入压力;C 将内镜全浸没于水中,使用注射器向各个管道注水,以排出管道内气体;d 首先向各个标的目的弯曲内镜先端,不雅察有无气泡冒出;在不雅察拔出部、操纵部、连接部等部分是否有气泡冒出.e 如发明渗漏,并及时保修送检;f 测漏情况应有记录;g 也可采取其他有效的测漏办法;2.3清洗流程如下:a 在清洗槽内配制清洗液,将内镜、按钮和阀门完全浸没于清洗液中.b 用擦拭布频频擦洗镜身,重点擦洗拔出部和操纵部.擦拭布应一用一改换.C 刷洗软式内镜的所有管道,刷洗时应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频频刷洗至没有可见污染物.d 连接全管道灌流器,使用动力泵或注射器将各管道内充满清洗液,浸泡时间应遵循产品说明书.e 刷洗按钮和阀门,适合超声清洗的按钮和阀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进行超声清洗.f 每清洗1条内镜后清洗液应改换.g 将清洗刷清洗洁净,高水平消毒后备用.。

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制度

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制度

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制度一、目的为规范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灭菌工作,保障内镜与微创技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各类医疗机构。

三、基本要求1. 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2. 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消毒灭菌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消毒灭菌方面的知识,定期参加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3. 内镜的消毒灭菌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消毒灭菌室和内镜诊疗室,消毒灭菌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内镜诊疗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4. 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消毒灭菌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5. 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四、内镜清洗消毒灭菌流程1. 清洗消毒(1)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应按照《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进行。

(2)硬式内镜:清洗消毒应按照《硬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进行。

2. 灭菌(1)耐湿耐热的内镜: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2)不耐热的内镜:可选择过氧化氢气体等离子体低温灭菌、低温蒸汽甲醛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等低温灭菌方法。

3. 监测(1)清洗质量检查:应采用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内镜的镜身表面、物镜端、目镜端、导光束接口等位置的清洗质量,应光洁,无血渍、无污渍、无水垢、无锈斑等。

附带有管腔结构的,还应检查管腔的接口、阀门及管腔内的清洗质量。

(2)灭菌效果监测:应根据灭菌方法的要求,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及生物监测,应符合WS 310.3灭菌质量的监测要求。

五、人员培训与管理1. 从事内镜清洗消毒灭菌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培训合格。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手工操作测漏流程
a.取下各类按钮和阀门; b.连接测漏装置,并注入压力; c.将内镜全浸没于水中,使用注射器向各
个管道注水,以排出管道内气体; d.首先向各个方向弯曲内镜先端,观察有
无气泡冒出;再观察插入部、操作部、连 接部等部分是否有气泡冒出; e.如发觉渗漏,应及时保修送检; f.测漏情况应有统计;g.也可采用其他有效 旳测漏措施
内镜手工清洗消毒操作流程
6.2.1预处理流程: a.内镜从患者体内取出后,在与光源和视频处 理器拆离之前,应立即用具有清洗液旳湿巾 或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擦拭用具应一次 性使用; b.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s; c.将内镜旳先端置入装有清洗液旳容器中,开 启吸引功能,抽吸清洗液直至其流入吸引管; d.盖好内镜防水盖;e.放入运送容器,送至清 洗消毒室。
5.3清洗消毒室(要点)
终末漂洗用水:应有自来水、纯化水、无菌水。 自来水旳水质应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
原则)旳要求。纯化水应符合GB5749旳要求, 并应确保细菌总数≦10CFU/100ml;生产纯化水 所使用旳滤膜孔径应≦0.2um,并定时更换。无 菌水为经过灭菌工艺处理旳水,必要时对纯化 水或无菌水进行微生物学检测。 压缩空气:应为清洁旳压缩空气。 消毒剂旳要求:应合用于内镜且符合国家有关 要求,并对内镜腐蚀性较低。可选用邻苯二甲 醛、戊二醛、过氧乙酸、酸性氧化电位水、复 方含氯消毒剂,也可选用其他消毒剂。 消毒剂浓度测试纸,应符合国家有关要求。 干燥剂:应配置75%--95%乙醇。
内镜清洗消毒机使用
优点:降低人工数量
降低消毒剂暴露时间
实现清洗消毒过程原则化
缺陷:存在成本高
细小孔道不易于清洗消毒
清洗消毒总体所需时间长

内镜清洗消毒规范操作流程

内镜清洗消毒规范操作流程

擦拭顺序
从内镜的先端开始,顺着 镜身擦拭至镜尾,确保擦 拭全面、无遗漏。
擦拭次数
根据内镜的污染程度和消 毒剂的种类,确定擦拭次 数。
消毒效果监测
化学监测法
使用化学指示剂或试纸对 消毒后的内镜进行监测, 确保消毒效果达标。
生物监测法
定期对消毒后的内镜进行 生物监测,采用细菌培养 等方法验证消毒效果。
加强人员培训与考核
对从事内镜清洗消毒的医护人员进行 专业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理论知 识水平。
பைடு நூலகம்
对于新入职的医护人员,必须经过内 镜清洗消毒的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 上岗。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能 够熟练掌握内镜清洗消毒的操作流程 和规范。
定期自查与评估
每月对内镜清洗消毒工作进行自 查,检查各项操作是否符合规范
将上级部门的监督检查结果纳入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持续改进中,不断 提高工作质量。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内镜清洗消毒规范操作流程
汇报人:XX
2024-01-24

CONTENCT

• 内镜清洗消毒概述 • 清洗消毒前准备工作 • 内镜清洗流程 • 内镜消毒流程 • 特殊内镜的清洗消毒 • 清洗消毒后处理与存储 • 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01
内镜清洗消毒概述
目的和意义
02
01
03
确保内镜的清洁度和无菌状态,防止交叉感染和医源 性感染的发生。 保证内镜诊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医疗质量。
注意
在清洗消毒过程中,应遵循先 清洗后消毒的原则,确保内镜 的清洁度达到要求。同时,应 根据不同种类的内镜选择合适 的清洗剂和消毒剂,避免对内 镜造成损害。
06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本文介绍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章总则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和目的,要求医疗机构将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并加强监测和监督。

第二章基本要求提出了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知识和接受培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工作人员在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根据工作需要,医疗机构应当配备相应的内镜及清洗消毒设备和消毒剂。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照原则,如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必须灭菌;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4、使用后应立即清洗、消毒或灭菌内镜及其附件。

5、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其他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6、内镜及其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时间应使用计时器控制。

7、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第十三条规定内镜室应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第十四条规定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按照本规范负责监督管理本机构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

第三章介绍了软式内镜的清洗与消毒。

第十五条规定软式内镜使用后应立即用湿纱布擦去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钟,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中送清洗消毒室。

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一、水洗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内镜,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医院内镜清洗消毒操作规程(标准版)

医院内镜清洗消毒操作规程(标准版)

内镜清洗消毒操作规程1、使用后内镜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钟,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2、内镜的清洗消毒和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内镜诊疗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急救药品、氧气等基本设施。

3、不同部位的内镜(如胃镜、肠镜)诊疗工作应当分室或分时间段进行。

4、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室标准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室要求进行管理。

5、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6、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以下要求配备相应内镜及清洗消毒设备:(1)胃、肠镜及附件数量:镜/人比尽可能达到1:6,以保证内镜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2)基本清洗消毒设备: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与所采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相适应的必备的消毒、灭菌器械,50毫升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3)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清洗剂)、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75%乙醇。

7、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照以下原则:(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2)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3)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4)内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5)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它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制度。

(6)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7)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年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将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加强监测和监督。

第四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五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第六条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第七条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内镜诊疗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第八条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第九条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第十条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第十一条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以下要求配备相应内镜及清洗消毒设备:一、内镜及附件:其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二、基本清洗消毒设备: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与所采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相适应的必备的消毒、灭菌器械,毫升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三、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乙醇。

第十二条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照以下原则:一、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内镜清洗消毒规范之马矢奏春创作
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
1、基来源根基则
1.1所有软式内镜每次使用后均应进行完全清洗和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1.2软式内镜及重复使用的附件、医疗用品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分类处置;
a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软式内镜及附件应进行灭菌;
B 与完整黏膜相接处,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软式内镜及附属物品、器具,应进行高水平消毒;
C 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用品宜低水平消毒或清洁.
1.4注意事项如下:
a 内镜使用后应依照一下要求测漏:
1、宜每次清洗前测漏;
2、条件不允许时,应至少每天测漏1次.
b 内镜消毒或灭菌前应进行完全清洗.
C 清洗剂和消毒剂的作用时间应遵循产物说明书.确诊或疑似分枝杆菌感染患者使用过的内镜及附件,其消毒时间应遵循产物的使用说明.
d 消毒后的内镜应采纳纯化水或无菌水进行终末漂洗,采纳浸泡灭菌的内镜应采纳无菌水进行终末漂洗.
e 内镜应贮存于清洁、干燥的环境中.
f 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应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终末漂洗、干燥后,方可用于患者诊疗.
二、手工把持流程
2.1预处置流程如下:
a 内镜从患者体内取出后,在与光源和视频处置器拆离之前,应立即使用含有清洗液的湿巾或湿纱布擦去外概况污物,擦拭用品应一次性使用;
b 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s
C 将内镜的先端置入装有清洗液的容器中,启动吸引功能,抽吸清洗液直至其流入吸引管;
d 盖好内镜防水盖;
e 放入运送容器,送至清洗消毒室.
2.2测漏流程如下:
a 取下各类按钮和阀门;
b 连接好侧漏装置,并注入压力;
C 将内镜全浸没于水中,使用注射器向各个管道注水,以排出管道内气体;
d 首先向各个方向弯曲内镜先端,观察有无气泡冒出;在观察拔出部、把持部、连接部等部份是否有气泡冒出.
e 如发现渗漏,并及时保修送检;
f 测漏情况应有记录;
g 也可采纳其他有效的测漏方法;
2.3清洗流程如下:
a 在清洗槽内配制清洗液,将内镜、按钮和阀门完全浸没于清洗液中.
b 用擦拭布反复擦洗镜身,重点擦洗拔出部和把持部.擦拭布应一用一更换.
C 刷洗软式内镜的所有管道,刷洗时应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反复刷洗至没有可见污染物.
d 连接全管道灌流器,使用动力泵或注射器将各管道内布满清洗液,浸泡时间应遵循产物说明书.
e 刷洗按钮和阀门,适合超声清洗的按钮和阀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进行超声清洗.
f 每清洗1条内镜后清洗液应更换.
g 将清洗刷清洗干净,高水平消毒后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