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重点图表总结

合集下载

各类临床医学统计图及其医学统计分析

各类临床医学统计图及其医学统计分析

各类临床医学统计图及其医学统计分析
临床医学统计图及医学统计分析
临床统计图(statistical chart)是用几何图形的位置、大小、长短、面积等特征来表现数据信息,将数据形象化。

与统计表相比,统计图更为直观,更便于读者理解和比较。

但统计图对数量的表达较为粗略,只能作为统计表的有益补充,可与统计表结合应用。

临床统计图是统计描述的重要工具,在医学论文中应合理运用和发挥其作用。

一、临床统计分析图常由以下6部分构成:
1.标题:一般置于图域的下方,一篇文章中有多幅统计图时,标题前应标注序号。

2.图域(即制图空间):图域的长宽比例一般为7:5或5:7。

3.标目:统计图一般有横轴和纵轴,纵轴的左侧和横轴的下方分别置放纵标目和横标目,并指明横纵轴所代表的指标和单位。

4.刻度:常用算术尺度和对数尺度,一般标注于纵轴外侧和横轴上侧。

5.图例:图例一般放置在横标目的下方,若图域中有较多空间,亦可放置于图域中。

6.注解:为了更清晰地说明统计图所反映的有关信息,可给予适当注解。

2、统计图形的选择
不同的统计图适用于不同的临床科研资料和分析目的,现归纳如下:。

医学统计学重点图表总结

医学统计学重点图表总结

描述内容 指 标 意 义 适 用 场 合平均水平均 数 个体的平均值 对称分布几何均数 平均倍数 取对数后对称分布中 位 数 位次居中的观察值 ①非对称分布;②半定量资料;③末端开口资料;④分布不明众 数 频数最多的观察值 不拘分布形式,概略分析 调和均数 基于倒数变换的平均值正偏峰分布资料 变 异 度全 距 观察值取值范围 不拘分布形式,概略分析 标 准 差 (方 差) 观察值平均离开均数的程度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资料四分位数间距 居中半数观察值的全距①非对称分布;②半定量资料;③末端开口资料;④分布不明变异系数标准差与均数的相对比①不同量纲的变量间比较;②量纲相同但数量级相差悬殊的变量间比较4. 常用统计图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分析目的? 常用统计图的适用资料及实施方法 图 形 适 用 资 料 实 施 方 法条 图 组间数量对比 用直条高度表示数量大小直 方 图 定量资料的分布 用直条的面积表示各组段的频数或频率百分条图 构成比 用直条分段的长度表示全体中各部分的构成比 饼 图 构成比用圆饼的扇形面积表示全体中各部分的构成比 线 图 定量资料数值变动 线条位于横、纵坐标均为算术尺度的坐标系半对数线图 定量资料发展速度 线条位于算术尺度为横坐标和对数尺度为纵坐标的坐标系 散 点 图 双变量间的关联 点的密集程度和形成的趋势,表示两现象间的相关关系 箱 式 图 定量资料取值范围 用箱体、线条标志四分位数间距及中位数、全距的位置 茎 叶 图 定量资料的分布用茎表示组段的设置情形,叶片为个体值,叶长为频数定性资料统计描述常用的统计指标及其适用场合指标 计算公式适用场合频率 n/N估计总体中某一结局发生的概率 频率分布 n 1/N ,n 2/N,…..,n k /N 估计总体中所有可能结局发生的概率强度 阳性人数/总观察人时数 估计总体中单位时间内某一结局发生的概率 比A/B估计两个指标的相对大小4.常用参考值范围的制定?参考值范围(%)正态分布法百分位数法双侧单侧双侧单侧下限上限下限上限 90 S X 64.1± S X 1.28- S X 1.28+ P 5~P 95 P 10 P 90 95 S X 96.1± S X 64.1- S X 64.1+ P 2.5~P 97.5 P 5 P 95 99S X 58.2±S X 2.33-S X 2.33+P 0.5~P 99.5P 1P 993. 简述置信区间与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区别。

医学统计学常用统计图表

医学统计学常用统计图表

医学统计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邹延峰*************常用统计图表统计表(statistical table)和统计图(statistical chart)是统计描述的重要工具。

医学科学研究资料经过整理和计算各种必要的统计指标后,所得结果除了用适当文字说明以外,常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达分析结果。

统计图表可以对于数据进行概括、对比或做直观的表达。

统计表和统计图不仅便于阅读,而且便于分析比较。

1.概念:指在科技报告中,常将统计分析的事物及其指标用表格列出,以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和关联性。

2.作用:1)避免繁杂的文字叙述2)便于计算3)便于事物间的比较分析统计表 3. 结构从外形上看,统计表由标题、标目(包括横标目、纵标目)、线条、数字和备注5部分构成。

其基本格式如表1:1)标题:概括说明表的中心内容,要求用词简练、确切。

必要时注明资料的时间、地点,写在表的上端中央。

注意:防止标题过于简略或过于繁杂,有的甚至不写标题。

2)标目:要求文字简明,有单位的标目要注明单位。

横标目位于表的左侧,说明各横行数字的含义。

纵标目位于表的右侧,向下说明各纵行数字的含义。

注意:防止标目过多,层次不清。

3) 线条:只需要顶线、底线及纵标目下面与合计上面的横线。

注意:线条不宜过多,表的左上角不宜有斜线,表内不能有纵线。

4) 数字:表内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同一个指标的数字精确度应当一致,表内不宜有空格,无数字用“—”表示,数字为0,则填写0。

5) 备注:表格一般不列备注或其他文字说明,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说明时可用“*”标出,将文字说明写在表格的下面。

从内容上看,每张表都有主语和谓语。

主语指被研究的事物,如表2-5中的药物分组,一般置于表的左侧;谓语指说明主语的各项统计指标,如表2-5中的“治愈”和“未愈”、“合计”,一般置于表的右侧,主语和谓语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如表2-5可读成用替硝唑治疗组治愈25例,未愈4例,合计29例。

医学统计学(统计图表)

医学统计学(统计图表)

表1 甲、乙两地1980年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 地区 调查数 阳性数 阳性率(%)
甲地
横标目
5000 6000
11000
数字
1100 1050
2150
线条
22.0 17.5
19.5
乙地
合计
备注
5
统计图表
标题是表格的总名称,如甲、乙两地1980年HbsAg阳性率。
标目分为横标目和纵标目。 横标目说明横行数字的属性,位于表格的左侧,例如 表1中的“甲地、乙地、合计”一栏; 纵标目说明每一列中数字的属性,位于表格的第一横 行,例如表1中的“调查数、阳性数、阳性率”。 横、纵标目连起来可以完成对一个指标的完整叙述, 例如表1中,第一个行中的数字可以理解为“甲地1980年 调查了5000人,阳性人数为1100人,阳性率为22.0%”。
统计图表
11
统计图表
12
统计表的种类
• 简单表是按一种研究特征分类的统计表。 • 组合表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特征结合起 来作为分组标志的统计表。
统计图表
13
表2 不同药物治疗急性冠周炎效果比较
分组 治愈 未愈 合计
替硝唑
甲硝唑
25
18
4
14
29
32
合计
43
18
61
统计图表
14
表3
药物
A、B两药物在甲、乙两医院的疗效
统计图表 9
5)备注
不应写在表中,在数字上角用“*”
号标出,文字叙述写在表的下方。
统计图表
10
表号 横标目名称 横标目 横标目 横标目 横标目 合 * (备注) 计 纵标目* xx xx xx xx xx xx

医学统计学:常用统计图表

医学统计学:常用统计图表
第十四章 统计图与统计表
定义
统计表:将统计资料及其指标以表格列出, 称为统计表。制作统计表,可以代替冗长 的文字叙述,表述清楚,对比鲜明。
统计图:将统计资料以几何图形形象化的 表述。常以点的位置、线段的升降、直条 的长短或面积的大小等形式直观表示事物 间的数量关系。
一、统计表
列表的原则:重点突出,简单明了(一 张表体现一个中心内容,不要试图包罗 万象);主谓分明,层次清楚(被说明 部分—主语,欲说明的内容—谓语)。
30
20
10
Score
0
-10
N=
24
24
No
Yes
Anxiety
16
14
蛔虫感染率(%)
12
10
8
6
4
2
0 城镇小学生
乡村小学生
图81-4-11 某地城乡小学生蛔虫感染情况
患病率(%)
45
40
35
甲社区
30
乙社区
25
20
15
10
5
0
科技 管理 工人 农民 商业 家务
图81-4-22 某市不同职业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
2. 圆图(pie chart) :表示事物各组成部分在总
120.00 100.00 80.00
肠道传染病 虫媒传染病
发病率(1/10万)
60.00
40.00
20.00
0.0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年份
图81-45-5 1995-2002年某市肠道与虫媒传染病发病率(1/10万)
4. 半对数线图:表示事物发展的相对速度。横轴为 算术尺度,纵轴为对数尺度。(变化速度)。

医学统计学统计图表

医学统计学统计图表

(2)构成图
1)百分条图(percent bar graph)
百分条图:适用于构成比资料。
用矩形长条的面积表示事物全部,而用其中各段 表示各构成部分。 绘制百分条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将全体数量绘制成一长条,长度和宽度可以任
意选择,将长条全长分为10格,每格代表1段,在图上
(4)直方图 (histogram) 适用于连续变量的频数分布资料。常用横轴表示 变量(即被观察对象),纵轴表示频数或频率。 直方图用直条下的矩形面积代表各组频数或频率,各 矩形面积总和代表各组频数或频率的总和。 绘制直方图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绘图要求与直条图基本相同,但各直条之间不 留间隙。 2.纵轴的刻度必须从“0”开始,而横轴的刻度 可按实际范围制定。 3.作图时,各直条的宽度应等于组距,高度 应等于该组的频数或频率。如果各组段的组距不同, 必须换算成等距后才能作图。
6.统计表的审查与修改
统计表制作是否良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检查:
1)标题是否正确 2)主谓语的排列是否合适,标目是否组合 重复。 3)表线是否过多过密。
某地1974年111例钩端螺旋体病患者发病季 节、年龄和职业构成资料如表12-4所示,请按 照编制统计表的基本要求,检查此表编制的是 否合适,如不合适,请指出并修改成正确表。
人数 人数
0
1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
15
20
30
40
50
60
年龄(岁)
年龄(岁)
图4-3-4-a (错误图)
图4-3-4-b (正确图)
第三节 常用统计图表
统计表(statistical table)和统计图

医学统计学重点总结

医学统计学重点总结
医学统计学
综合练习
三类资料
(1) 定量资料(quantitative data) 以定量值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 如血脂、心率等。 特点:
① 各观察单位间只有量的差别; ② 数据间有连续性。
三类资料
(2) 定性资料(qualitative data) 以定性方式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 如血型、性别等。 特点:
举例 血型(A、B、O、AB) 人群中某病发生与否(发生、不发生)
描述指标: 相对数
率 构成比 相对比
常用相对数(1)
率(rate),又称频率指标,说明某现 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强度相对数)
率 = 可 实 能 际 发 发 生 生 某 某 现 现 象 象 的 的 观 观 察 察 单 单 位 位 总 数 数 比 例 基 数
比 A B
四格表(fourfold table)的概念
a
b
c
d
这四个格子的频数是整个表的基本数据,其 余数据都是从这四个基本数据推算出来的,这 种资料称为四格表资料。
2检验的基本思想
如果H0假设成立,则实际频数( actual
frequency)与理论频数应该比较接近。
如果实际频数与理论频数相差较大,超出了
区别
r 没有单位,b有单位;所以,相关系数与单位无 关,回归系数与单位有关;
相关表示相互关系;回归表示依存关系; 对资料的要求不同:
当X和Y都是随机的,可以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 当Y是随机的(X是控制的),理论上只能作回归而不能作相关分析

实验研究的基本要素
处理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要求在实验过 程中观察其处理的因素
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基本原理) 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基本原理)

医学统计学重点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统计学重点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统计学重点选择1.几何均数:平均血清抗体滴度(如P9例2.4)2.正态分布:横轴为μ(界值、面积)2.5% I1.962.5%单侧双侧90%: 1.6495%: 1.64 1.9699%: 2.583.P值与α的关系,α是人为规定的,它们之间没有关系;P值f,Qt(X)4.方差分析自由度V的计算,V总=nT;V组间=组数(k)-1;V组间=V总-V组间5.理论秩和(n(n+1)∕2),实际秩和(通过平均秩次算)6.可信区间的正确应用:总体参数有95%的可能落在该区间内(X);有95%的总体参数在该区间内(X);该区间包含95%的总体参数(X);该区间有95%的可能包含总体参数。

(X);这个区间的可信度为95%(√);总体参数只有一个,要么在区间内,要么不在7.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相关系数为0,两个变量之间没有相关关系(X);回归系数t,相关系数t(X);(要做假设检验)二、名解1.参考值范围:根据正常人的数据估计绝大多数的正常人所在的范围2.区间估计(可信区间):按一定的概率或可信度(bα)用一个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这个范围称作可信度为1-a的可信区间,又称置信区间。

3.P值:拒绝HO时所冒的风险(或“作出拒绝HO而接受H1”结论时冒了P风险)4.a(第一类错误):HO真实时被拒绝(或HO真实时,拒绝H0,接受H1)5.β(第二类错误):HO不真实时不拒绝(或HO不真实时,不拒绝HO)1-β检验效能:对真实的H1做肯定结论之概率6.秩次:是指全部观察值按某种顺序排列的位序;7.秩和:同组秩次之和8.剩余标准差:扣除了X的影响后,Y方面的变异;引进回归方程后,Y方面的变异。

三、简答1.假设检验与可信区间的联系与区别分辨多个样本是否分别属于不同的总体,并对总体作出适当的结论。

分辨一个样本是否属于某特定总体等。

区间估计(可信区间):按一定的概率或可信度(1-a)用一个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医学统计学-总结-重点-笔记-复习资料

医学统计学-总结-重点-笔记-复习资料

第一章2选1总体:总体(population)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研究对象)的全体,实际上是某一变量值的集合。

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总体中的所有单位都能够标识者为有限总体,反之为无限总体。

总体population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结果的集合称为样本(sample)。

样本应具有代表性。

所谓有代表性的样本,是指用随机抽样方法获得的样本。

样本sample从总体中随机抽得的部分观察单位,其实测值的集合。

3选1小概率事件:我们把概率很接近于0(即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低)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

P值:P 值即概率,反映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统计学根据显著性检验方法所得到的P 值反应结果真实程度,一般以P ≤ 0.05 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认为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其含义是样本间的差异由抽样误差所致的概率等于或小于0.05 或0.01。

P值是:1) 一种概率,一种在原假设为真的前提下出现观察样本以及更极端情况的概率。

2) 拒绝原假设的最小显著性水平。

3) 观察到的(实例的) 显著性水平。

4) 表示对原假设的支持程度,是用于确定是否应该拒绝原假设的另一种方法。

小概率原理:一个事件如果发生的概率很小的话,那么可认为它在一次实际实验中是不会发生的,数学上称之小概率原理,也称为小概率的实际不可能性原理。

统计学中,一般认为等于或小于0.05或0.01的概率为小概率。

资料的类型(3选1)(1)计量资料: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计量资料(measurement data)。

计量资料亦称定量资料、测量资料。

.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

如某一患者的身高(cm)、体重(kg)、红细胞计数(1012/L)、脉搏(次/分)、血压(KPa)等。

计量资料measurement data定量资料quantitative data数值变量资料numerical variable为观测每个观察单位某项指标的大小,而获得的资料。

医学统计学统计图和统计表

医学统计学统计图和统计表

统计图定义与作用定义统计图是利用几何图形、符号、线条、颜色等视觉元素来表示统计数据的一种图形化表达方式。

作用使数据更直观、易于理解,便于比较和分析数据间的关系和趋势。

用条形的长度表示数据的大小,适用于表示离散型数据。

条形图用折线的升降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适用于表示连续性数据。

折线图用扇形的面积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适用于表示数据的构成情况。

饼图用点的分布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适用于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分布规律。

散点图常见类型及其特点适用场景与选择依据适用场景医学研究中常用于描述数据的分布规律、比较不同组别数据的差异、分析数据间的相关性和趋势等。

选择依据根据数据类型、数据特点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类型。

例如,对于离散型数据,可以选择条形图或饼图;对于连续性数据,可以选择折线图或散点图。

同时,还需要考虑图形的直观性、易读性和美观性等因素。

直方图与条形图直方图用于展示连续变量的分布情况,横轴为变量分组,纵轴为频数或频率。

在医学研究中,常用于描述身高、体重等连续变量的分布。

条形图用于比较不同分类变量之间的差异,横轴为分类变量,纵轴为统计量(如均数、百分比等)。

在医学研究中,常用于比较不同组别(如性别、疾病类型等)之间的差异。

折线图与散点图折线图用于展示一个或多个变量随时间或其他连续变量的变化趋势,通过连接各数据点形成折线。

在医学研究中,常用于描述疾病发病率、死亡率等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散点图用于展示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关系,每个点代表一个观测值,横轴和纵轴分别为两个变量。

在医学研究中,常用于探索两个指标(如身高与体重、血压与年龄等)之间的相关性。

箱线图与小提琴图箱线图用于展示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包括中位数、四分位数、异常值等。

在医学研究中,常用于比较不同组别数据的分布情况,如不同治疗方法下的疗效比较。

小提琴图结合了箱线图和核密度估计的优点,既能展示数据的分布形状,又能展示数据的概率密度。

在医学研究中,常用于更细致地比较不同组别数据的分布情况。

《医学统计学》复习重点总结-PPT文档资料

《医学统计学》复习重点总结-PPT文档资料

X
、 S、 CV ,
表达: x s
几何均数(G)
2) 描述计量数据变量值(x)分布范围
正态分布法
X 1 .96 S (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
百分位数法 P2.5%-P97.5%
(偏态分布资料)
作用:①估计变量值分布范围 ②评价个体的指标正常与否
2、计数资料统计描述指标
相对数指标及含义: 率指标:说明事物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构成比:说明各类别所占的构成比。说明事物 的组成和分布情况。 相对比:两事件的相对关系(增长速度)。 掌握: ①相对数指标意义及计算 ②应用时的注意问题
54

B
16.80
37.6
无效
实验与观察研究要求掌握概念
1.实验与观察研究二者的主要区别。 2.实验设计的三原则及意义和作用。 3.实验设计的三要素是什么? 4.观察研究中有那几种概率抽样方法? 5.观察研究有几种研究类型?主要回答那些 问题? 6.何为随机化分组与随机化抽样?
第四、六章 数据特征与统计描述
定性数据的频数表
两组疗效的比较 比较组 (x) 实验组 对照组 痊愈 20 2 疗效(y) 显效 25 5 有效 10 15 无效 2 30 合计 57 52
1.计量资料统计描述指标
1) 描述计量数据(X)几个特征值:
平均水平、变异程度指标 正态或近似正态分 布资料
描述指标:
偏态分布资料
中位数(M) 、四 分位间距(QR) 表达 :M (QR) 等比关系资料
相对数指标
不同职业各年龄(岁)组冠心病发 病率比较
年 龄 (岁 ) 50 病人数 % 9 25.7 4 23.5
职业
40病人数 % 干部 21 60 工人 12 70

医学统计学大题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统计学大题重点知识总结

一、描述集中位置的指标应用适用范围【筒】平均数:算数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百分位数。

1、算数平均数:适用于单峰对称分布或近似于单峰对称分布的资料2、几何均数:适用于对数变换后单峰对称的资料。

eg∙等比资料、滴度资料、对数正态分布资料3、中位数:理论上可用于任何分布资料•,但当资料适合计算均数或几何均数时,不宜用中位数。

Eg:偏态分布、分布不明资料、有不确定值的资料.4、百分位数:适用于任何分布的资料。

二、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简】变异度: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标准差、方差、变异系数。

1、极差:又称全距,是一组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

极差大说明资料的离散度大。

优点:简单明了缺点:不灵敏和不稳定。

样本例数相差悬殊时,不适宜比较其极差。

2、四分位数间距:即中间一半观察值的极差。

四分位数间距较全距稳定,常与中位数一起,描述不对称分布资料的特征。

3、标准差:基本内容是离均差,它显示一组变量值与其均数的间距,故标准差直接地、总结地、平均地描述了变量值的离散程度。

在同质的前提下,标准差大,表示变量值的离散程度大,即变量值的分布分散、不整齐、波动较大;标准差小,表示变量值的离散程度小,即变量值的分布集中、整齐、波动较小。

4、方差:利用了所用的信息,与变异度和变量值的个数有关。

5、变异系数(CV):变异系数派生于标准差,其应用价值在于排除了平均水平的影响,并消除了单位。

三、正态分布特征1、单峰分布;高峰在均数处;2、以均数为中心,均数两侧完全对称。

3、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Parameter),即位置参数_(均数)和变异度参数_(标准差)。

4、有些指标本身不服从正态分布,但经过变换之后可以服从正态分布。

5、正态曲线下的面积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四、参考值范围(含义+原则)【简】1、含义:(1)又称正常值范围,是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观察指标所在的范围。

绝大多数:90%,95%,99%等等。

(2)确定参考值范围的意义:用于判断正常与异常。

医学统计学 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统计学 重点知识总结

名词解释1、一类错误: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

,这类“弃真”的错误称为I型错误或第一类错误。

2、参数和统计量:这些总体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称为参数。

由样本所算出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称为统计量。

3、变异系数:亦称离散系数,为标准差与均数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

4、P值:即概率,反映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5、检验效能:B称为检验效能或把握度,即两总体却有差别,按α水准能发现它们有差别的能力。

简答题1、描述数值变量资料(统计资料)的集中程度有哪些指标,有何运用条件?算数均数:单峰对称分布的资料几何均数:对数变换后的单峰对称的资料中位数:偏态分布,分布不明资料,有不确定值的资料。

百分位数:当样本含量较少时不宜用靠近俩端的百分位数来估计频数分布范围。

2、实验研究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是什么?基本要素: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和实验效应。

基本原则:对照原则、随机化原则和重狂原则大题1、(1)变量资料(2)成组t检验对立性正态性方差齐性(3)H0ιμ1=μ2,新药与常规药物的疗效相同H1rμ1≠μ2,新药与常规药物的疗效不同α=0.05T=1.0195V=n1+n2-2=18(2)t<t0.05z18,p>0.05,按a=0.05水准,不拒绝H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t检验结果表明,故尚不能认为新药与常规药物的疗效相同。

2、(1)T=13×17/47=4.7(2)x2检验(3)X2>X2(0.05,1),p<0.05,按a=0.05水准,拒绝H0,接受HQ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x2检验结果表明,乙疗法比甲疗法好。

3、(1)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2)实验组秩次:13、I15、8.5、14、15.5、15.5、17、18对照组秩次:1、2、4、3、5、6、8.5、7、10、11.5(3)H0:两组局部温热的疗效总体分布相同H1:两组局部温热的疗效总体分布不同4(1)Ho:P=O,即母体内时间与体重无线性相关关系H1:P≠0,即母体内时间与体重有线性相关关系a=0.05F>5.23,拒绝HO,接受HI,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

医学统计学重点总结

医学统计学重点总结

医学统计学重点总结(总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1.简述总体和样本的定义,并且举例说明。

总体是研究目的确定的所有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样品是从研究总体中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观察单位。

2.简述参数和统计量的定义,并且举例说明。

描述总体特征的指标称为参数,描述样本特征的指标称为统计量。

3.变量的类型有哪几种?举例说明各种类型变量有什么特点。

①定量数据:计量资料;定量的观测值是定量的,其特点是能够用数值的大小衡量其水平的高低。

②定性数据:计数资料;变量的观测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

③有序数据:半定量数据/等级资料;变量的观测值是定性的,但各类别(属性)有程度或顺序上的差异。

4.请举例说明一种类型的变量如何变换为另一种类型的变量。

定量数据>有序数据>定性数据--------------->5.请简述什么是小概率事件?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P0.05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

6.举例说明什么是配对设计。

配对设计是将受试对象按某些重要特征相近的原则配成对子,每对中的两个个体随机地给予两种处理。

①同源配对:同一受试对象或同一标本的两个部分,随机分配接受两种不同处理;②异源配对:为消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将两个同质受试对象配对分别接受两种处理。

7.非参数假设检验适合什么类型数据进行分析?①总体分布类型未知或非正态分布数据;②定量或半定量数据;③数据两端无确定的数值。

8.简述P25 P50P75的统计学意义。

(条件:明显偏态且不能转化为正态或近似对称;一端或两端无确定数值;分布情况未知)用来描述资料的观测值序列在某百分位置的水平,四分位数间距可以作为说明个体差异的指标(说明个体在不同位置的变异情况)。

9.直条图、直方图、圆饼图的使用条件是什么?直条图:各自独立的统计指标的数值大小和他们之间的对比;直方图:连续变量频数分布情况;圆饼图:全体中各部分所占的比例。

[医学]医学统计学统计图表

[医学]医学统计学统计图表

4. 常用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要求 绘制统计图时首先要根据资料的性质和分
析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图形。 (1)直条图
直条图(bar graph):适用于性质相似 而不连续的资料。用等宽的直条的长短来表示 各独立指标数值大小和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 指标既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为便 于比较,被比较的指标一般按大小顺序排列。
医学统计学统计图 表
一、统计表
1.概念:指在科技报告中,常将统计分析的事物 及其指标用表格列出,以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和 关联性。 2.作用: 1)避免繁杂的文字叙述 2)便于计算 3)便于事物间的比较分析
3. 统计表的结构
从外形上看,统计表由标题、标目(包括横 标目、纵标目)、线条、数字及必要的文字说 明和备注5部分构成。其基本格式如表1:
1)单式直条图 只有一个统计指标,一个 分组因素 。如图2-6。
2)复式条图 具有两个统计指标,两个及 以上分组因素。如图4-3-1。
图4-3-1 1996年我国农村男、女三种主要疾病死亡率
绘制直条图时应注意 1.坐标:一般以横轴为基线,表示各个调查
项目。纵轴尺度必须从0开始,表示各个项目相应的数 据,而且要等距,否则会改变各对比组间的比例关系。
( 1)标题:概括说明表的中心内容,要求用 词简练、确切。必要时注明资料的时间、地点, 写在表的上端中央。
注意:防止标题过于简略或过于繁杂,有的 甚至不写标题。
(2)标目:要求文字简明,有单位的标目 要 注明单位。横标目位于表的左侧,说明各横行 数字的含义。纵标目位于表的右上侧,向下说明 各纵行(列)数字的含义。
2)主谓分明,层次清楚。即主谓语的位置准 确,标目的安排及分组要层次清楚,符合专业 逻辑。简单表只有一个分组标志,一般作为横 标目,而纵标目就是统计指标名称。复合表有 两个以上分组标志,一般把其中主要的和分项 较多的一个作为横标目,而其余的则安排在纵 标目上。

医学统计学重点总结

医学统计学重点总结

1.简述总体和样本的定义,并且举例说明。

总体是研究目的确定的所有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样品是从研究总体中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观察单位。

2.简述参数和统计量的定义,并且举例说明。

描述总体特征的指标称为参数,描述样本特征的指标称为统计量。

3.变量的类型有哪几种?举例说明各种类型变量有什么特点。

①定量数据:计量资料;定量的观测值是定量的,其特点是能够用数值的大小衡量其水平的高低。

②定性数据:计数资料;变量的观测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

③有序数据:半定量数据/等级资料;变量的观测值是定性的,但各类别(属性)有程度或顺序上的差异。

4.请举例说明一种类型的变量如何变换为另一种类型的变量。

定量数据>有序数据>定性数据--------------->5.请简述什么是小概率事件?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P≤0.05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

6.举例说明什么是配对设计。

配对设计是将受试对象按某些重要特征相近的原则配成对子,每对中的两个个体随机地给予两种处理。

①同源配对:同一受试对象或同一标本的两个部分,随机分配接受两种不同处理;②异源配对:为消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将两个同质受试对象配对分别接受两种处理。

7.非参数假设检验适合什么类型数据进行分析?①总体分布类型未知或非正态分布数据;②定量或半定量数据;③数据两端无确定的数值。

8.简述P25 P50P75的统计学意义。

(条件:明显偏态且不能转化为正态或近似对称;一端或两端无确定数值;分布情况未知)用来描述资料的观测值序列在某百分位置的水平,四分位数间距可以作为说明个体差异的指标(说明个体在不同位置的变异情况)。

9.直条图、直方图、圆饼图的使用条件是什么?直条图:各自独立的统计指标的数值大小和他们之间的对比;直方图:连续变量频数分布情况;圆饼图:全体中各部分所占的比例。

10.统计分析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为什么要进行统计推断?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统计描述用来描述及总结一组数据的重要特征,其目的是使实验或观察得到的数据表达清楚并便于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述内容 指 标 意 义 适 用 场 合
平均水平
均 数 个体的平均值 对称分布
几何均数 平均倍数 取对数后对称分布
中 位 数 位次居中的观察值 ①非对称分布;②半定量资料;③末端开口资料;④分布不明
众 数 频数最多的观察值 不拘分布形式,概略分析 调和均数 基于倒数变换的平均值
正偏峰分布资料 变 异 度
全 距 观察值取值范围 不拘分布形式,概略分析 标 准 差 (方 差) 观察值平均离开均数的程度
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资料
四分位数间距 居中半数观察值的全距
①非对称分布;②半定量资料;③末端开口资料;④分布不明
变异系数
标准差与均数的相对比
①不同量纲的变量间比较;②量纲相同但数量级相差悬殊的变量间比较
4. 常用统计图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分析目的? 常用统计图的适用资料及实施方法 图 形 适 用 资 料 实 施 方 法
条 图 组间数量对比 用直条高度表示数量大小
直 方 图 定量资料的分布 用直条的面积表示各组段的频数或频率
百分条图 构成比 用直条分段的长度表示全体中各部分的构成比 饼 图 构成比
用圆饼的扇形面积表示全体中各部分的构成比 线 图 定量资料数值变动 线条位于横、纵坐标均为算术尺度的坐标系
半对数线图 定量资料发展速度 线条位于算术尺度为横坐标和对数尺度为纵坐标的坐标系 散 点 图 双变量间的关联 点的密集程度和形成的趋势,表示两现象间的相关关系 箱 式 图 定量资料取值范围 用箱体、线条标志四分位数间距及中位数、全距的位置 茎 叶 图 定量资料的分布
用茎表示组段的设置情形,叶片为个体值,叶长为频数
定性资料统计描述常用的统计指标及其适用场合
指标 计算公式
适用场合
频率 n/N
估计总体中某一结局发生的概率 频率分布 n 1/N ,n 2/N,…..,n k /N 估计总体中所有可能结局发生的概率
强度 阳性人数/总观察人时数 估计总体中单位时间内某一结局发生的概率 比
A/B
估计两个指标的相对大小
4.常用参考值范围的制定?
参考值范
围(%)
正态分布法
百分位数法
双侧
单侧
双侧
单侧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90 S X 64.1± S X 1.28- S X 1.28+ P 5~P 95 P 10 P 90 95 S X 96.1± S X 64.1- S X 64.1+ P 2.5~P 97.5 P 5 P 95 99
S X 58.2±
S X 2.33-
S X 2.33+
P 0.5~P 99.5
P 1
P 99
3. 简述置信区间与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区别。

置信区间与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区别
区别置信区间参考值范围
含义
范畴
用途
计算公式总体参数的波动范围,即按事先给定的概率100(1-α)%所
确定的包含未知总体参数的一个波动范围
统计推断
估计未知总体均数所在范围
正态分布,σ未知:
/2,X
X t S
αν
±
非正态分布,但n≥30,有
/2X
X Z
α
σ
±或/2
X
X Z S
α
±
个体值的波动范围,即按事先给定的范围100(1-α)%所确定的
“正常人”的解剖、生理、生化指标的波动范围
统计描述
供判断观察个体某项指标是否“正常”时参考(辅助诊断)
正态分布:/2
X Z S
α
±
偏峰分布:P X~P100-X
区别点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Cox回归
结果变量
模型类型
删失值处理参数估计方法回归系数含义模型形式
连续型数值变量
参数模型
不能利用
最小二乘估计
X每变化一个单位Y的平均变化
Y=X
β
离散型分类变量
参数模型
不能利用
极大似然估计
X每变化一个单位OR的自然对数
)
exp(
1
1
X
P
β
-
+
=
分类结局变量及数值时间变量
半参数模型
能利用
极大部分似然估计
X每变化一个单位RR的自然对数
)
exp(
)(
)
,(
X
t
h
X
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