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气囊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气道的存在对吞咽、咳嗽等 生理反射的影响
VAP
一、概述
VAP发生的机制
内源性因素
口、咽、鼻窦、胃肠
外源性因素
雾化、冷凝水、吸痰等各种操作
口咽部分泌物积聚在 气管导管的气囊上方
N Engl J Med 1999;340:627-634 Can J Infeet Dis Med Microbiol 2008;191):19-53
二、气囊压力控制
指感法 最小闭合技术 气囊压力表 自动气囊压力充气泵 压力-容量波形法
一、概述
VAP发生的机制
气囊压力控制 内源性因素
口、咽、鼻窦、胃肠
外源性因素
雾化、冷凝水、吸痰等各种操作
清除囊上滞留物
N Engl J Med 1999;340:627-634 Can J Infeet Dis Med Microbiol 2008;191):19-53
一、概述
封闭气道,保证正压通气的有效实施 避免口腔分泌物、胃内容物误入气道 气囊压力控制
二、气囊压力控制
自动气囊压力充气泵——临床实验
结果 胃蛋白酶水平、VAP发生率、气道内细菌的数量 方面均有差异,在气管缺血评分方面无差异
Continuous Control of Tracheal Cuff Pressure and Microaspiration of Gastric Contents in CriticallyIll Patients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1;184:1042-1046
方法 将12只猪分为气囊充气泵组和对照组 每天8次人为调节气囊压力至50cmH2O,持 续30分钟造成临床气囊过高的现象 连续观察48小时
Continuous control of endotracheal cuff pressure and tracheal wall damag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animal study Critical Care,2007, 11(5)
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气囊压力不能低于20cmH20 当低于20 cmH2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Am J Respir Crit Med,1996,154:111-11
二、气囊压力控制
压力<20cmH2O
气道漏气,不能保证有效的潮气量 误吸
压力>30cmH2O
气道黏膜毛细血管血流减少 压力>50cmH2O
二、气囊压力控制
自动气囊压力充气泵
A B C D mobile mass arm fixed mass 200 ml cuff connected to the external control cuff of the endotracheal tube
二、气囊压力控制
自动气囊压力充气泵——动物实验
二、气囊压力控制
采用自动充气泵维持气囊压(推荐级别:B级) 无该装臵时每隔6-8小时重新手动测量气囊压,每次 测量时充气压力高于理想值2cmH2O, (推荐级别:E 级) 手动测压时,连接气囊指示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门会出现漏气, 研究结果显示每次测量后气囊压力下降约2cmH2O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中华呼吸和结核杂志,2014,11
血流完全被阻断
气道黏膜压迫超过一定时间,将导致气道
黏膜缺血性损伤、坏死,严重时发生食道气道瘘
二、气囊压力控制
指感法 最小闭合技术 气囊压力表 自动气囊压力充气泵
二、气囊压力控制
气囊不同充气方法的比较
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指感法组,最小闭合压力组、 气囊压力表组 比较三种方法的操作时间、气囊压力、漏气发生率 结果:气囊压力表组压力控制最理想,指感法效果最差
二、气囊压力控制
自动气囊压力充气泵——动物实验
结果
对照组,气囊压力由于受到 气囊充气泵组,气囊压力由于泵 的调节作用始终维持在20cmH2O 气道压力的影响而波动较大
Continuous control of endotracheal cuff pressure and tracheal wall damag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animal study Critical Care,2007, 11(5)
二、气囊压力控制
自动气囊压力充气泵——临床实验
方法 法国一家医院ICU 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观察充气泵对于患者误吸的影响
观察指标----气道内胃蛋白酶的水平
VAP的发生情况
Continuous Control of Tracheal Cuff Pressure and Microaspiration of Gastric Contents in CriticallyIll Patients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1;184:1042-1046
中华护理杂志,2010 ,45 (3):232-233
二、气囊压力控制
不能采用根据经验判定充气的指感法
给予气囊充气(推荐级别:C级)
中华医学会呼吸 病学分会 2014年
不宜常规采用最小闭合技术给予气囊 充气,在无法测量气囊压的情况下,可 临时采用最小闭合技术充气(推荐级别: E级)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中华呼吸和结核杂志,2014,11
减少VAP的发生
清除囊上滞留物
二、气囊压力控制
内源性因素
口、咽、鼻窦、胃肠
二、气囊压力控制
国内观点 气囊压力水平应维持在25~30cmH20
——《机械通气指南2006》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2014》
国外观点
气囊压力水平应维持在20~30cmH20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1;184:1042-1046
气 囊 管 理
目录
一、概述 二、气囊压力控制
三、清除囊上滞留物
四、气囊压力控制影响因素 五、漏气试验
一、概述
封闭气道,保证正压通气的有效实施 避免口腔分泌物、胃内容物误入气道
减少VAP的发生
一、概述
VAP发生的基础
人工气道的建立削弱了正常的气 道防御机制(上呼吸道的加温、 加湿、过滤功能、纤毛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