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及中考试题集锦解析
《论语》十二章文言知识归纳
《论语》十二章文言知识归纳《论语》,那可是咱们传统文化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呀!里面的十二章,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深刻的道理。
咱们今儿个就来好好归纳归纳这里面的文言知识,您可瞧好喽!先来说说实词。
实词就像盖房子的砖头,那可是基础中的基础。
比如“学而时习之”里的“时”,可不是咱们平常说的时间,而是“按时”的意思。
这就好像您按时吃饭一样,得有规律。
再比如“吾日三省吾身”中的“日”,是“每天”的意思。
您想想,每天都自我反省,这得多自律呀!还有虚词,虚词虽然没有实词那么实在,但作用可不小。
像“之”字,在“学而时习之”中是代词,代指学到的知识。
它就像个小精灵,在句子里跑来跑去,传递着不同的意思。
说到通假字,那可有趣啦!“学而不思则罔”中的“罔”通“惘”,迷茫的意思。
这就好比您走错了路,迷迷糊糊找不到方向。
古今异义词也不能忽略。
“可以为师矣”中的“可以”,古代是“可以凭借”,现在咱们说“可以”,那意思可大不一样喽!词类活用也是个重点。
“温故而知新”里的“故”和“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故”指旧的知识,“新”指新的理解与体会。
这就像是把普通的布料裁剪成了漂亮的衣服,一下子就变了样。
文言句式也有不少讲究。
“贤哉,回也!”这是个倒装句,正常语序应该是“回也贤哉!”。
是不是感觉像把东西放错了位置,又给重新摆对了?学习《论语》十二章的文言知识,就像在知识的海洋里寻宝。
每一个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都是珍贵的宝藏。
咱们得用心去挖掘,去琢磨。
您想想,如果咱们能把这些文言知识都掌握了,那读起古文来,不就像鱼儿在水里游一样自在?和古人交流,不就跟和邻居聊天一样轻松?这多有意思呀!所以呀,别觉得文言知识枯燥难懂,只要咱们用心,就能发现其中的乐趣和魅力。
加油吧,让咱们一起在《论语》的世界里畅游,收获满满的智慧!。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讲解+专题训练一、原文及翻译(1)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4)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5)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
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6)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 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二、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横线的词语1. 学而时.习.之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 饭.疏.食.饮水.)2. 有朋自.远方来3. 人不知.而不愠.19. 曲.肱.而.枕之4. 不亦君.子.乎20. 不.义.而富且贵5. 吾日.三.省.吾身21. 于.我如浮云6.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7. 传.不习乎23. 择其善.者.而从之8. 三十而立.24 子在川.上.曰9. 四十不惑.25. 逝.者如斯.夫10. 不逾.矩.26. 不舍.昼夜11. 温故.而知.新.27. 三.军.可夺帅也12.学而不思则罔.28. 匹.夫.不可夺志也13.思而不学则殆.29. 博学而笃.志14. 可.以.为.师矣30. 切.问.而近.思.15. 人不堪.其忧1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四、通假字1. 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 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 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 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 为:为人谋而不忠乎()2. 而:人不知而不愠()可以为师矣()温故而知新()3. 知:人不知而不愠()4. 乐: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温故而知新()()七、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八、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 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 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 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 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 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论语〉十二章》(解析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一、知识点汇总1、课文详解论语十二章〔先秦〕孔子及其弟子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译文: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如何谈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又从何谈音乐呢?”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
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文言文01《论语》十二章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诵必备
文言文01 《论语》十二章一、文学常识《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二、主旨归纳《〈论语〉十二章》主要谈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想修养等。
文章言简意赅,富有哲理,表达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三、参考译注子①曰:“学而时习②之,不亦说乎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④,不亦君子⑤乎?”(《学而⑥》)①[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②[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③[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同“悦”,愉快。
④[愠(yùn)]生气,恼怒。
⑤[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⑥[学而]和下文的“为政”“雍也”“述而”等一样,都是《论语》的篇名。
这些篇名都是从各篇第一章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译】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人谋⑤而不忠⑥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⑦乎?传⑧不习乎?”(《学而》)①[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②[吾(wú)]人称代词,我。
③[日]每天。
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
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⑥[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⑦[信]诚信。
⑧[传(chuán)]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⑥,不逾矩⑦。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知识梳理
疏
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劣的
今义: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
水
饭疏食,饮水
古义: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今义:包括冷水和热水
匹夫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古义:真诚,诚实
今义:相信
词类活用
时
学而时习之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知识梳理
一、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释义
知
人不知而不愠
动词,了解
温故而知新
动词,得到
五十Hale Waihona Puke 知天命动词,知道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形容词,快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乐以……为快乐
乐亦在其中矣
名词,乐趣
义
不义而富且贵
合乎正义的
与儿女讲论文义
义理
引喻失义
道理
逝者如斯
意思是时光如同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逝。
博学笃志
广泛地学习而且志向坚定。
不亦乐乎
原指心里很高兴。现形容状态、动作等达到极端、非常的程度。
三十而立
三十岁便能够自立于社会。指人开始走向成熟。
乐在其中
指乐趣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中。形容自得其乐。
择善而从
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特殊用法
词语
连词,表顺承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连词,表并列,相当于“并且”“而且”
其
人不堪其忧
代词,这种
择其善者而从之
代词,可译为“他的”
《论语十二章》重点知识归纳
《论语十二章》重点知识归纳
《论语》十二章重点字词小结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3.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4.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5.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6.吾日三省吾身古:多次
今:数词,三
三、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4.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
以……为乐
四、一词多义
1.为:
可以为师矣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2.知: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懂得
3.而: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
4.其:
仁在其中矣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首省略动词“择”
2.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部编版初一语文《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及中考试题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及中考试题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横线的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 ;今义: )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 ;今义: 。
) (从,古义: ;今义: 。
) 5.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 ) 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矣( ) 3.知:人不知而不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温故而知新( ) 2.而: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 4.乐:不亦乐乎(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七、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八、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复习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复习版)一、必须掌握的字词句(1)学而时习之时:时常。
(2)不亦说乎说:愉快。
(3)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发怒。
(4)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
省:反省,自我检查。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6)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7)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
(8)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凋谢。
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古今异义词语:三省吾身三,古义:泛指多。
今义:表示确数。
饮水水,古义:冷水。
今义:指所有的水。
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吃饭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一词多义:为:①可以为师矣。
(当、做)②为人谋而不忠乎(替)而:①人不知而不温(表转折)②温故而知新(表顺承)③博学而笃志(表并列)④三十而立(表修饰)乐:①不亦乐乎(快乐)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③乐亦在其中矣(乐趣)④回也不改其乐(乐趣)二、课外知识拓展1、三个出自本课的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择善而从2、文学常识(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十二章中考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二章中考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
- 孔子(公元前551 - 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二、重点字词。
1. 通假字。
-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 古今异义。
-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或能够)- 饭疏食饮水(古义:粗劣;今义:疏通、疏散)- 三人行(古义: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三)3. 一词多义。
- 为。
-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而。
-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却)-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就)-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并且)- 知。
-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知道、懂得)4. 词类活用。
- 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三、重点句子翻译。
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5.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四、理解性默写。
1. 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表示既要从正面学习,也要从反面借鉴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 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及中考试题集锦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及中考试题集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2分)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H.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不亦说.乎( ) 温故.而知新( )9.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可以.调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11. 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2分) 答:2012年黑龙江省黑河市\、齐齐哈尔市(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1—15题。
(共11分)【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节选自《<论语>十则》)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1)腰:(2)知:12.翻译下列语句。
(2分)(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文:(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13.【甲】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突出“余之勤且艰”的求学经历;【乙】段则是典型的_________体,表述了孔子的为学之道。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及中考试题集锦解析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及中考试题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横线的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3.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七、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八、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论语〉十二章》解析版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论语十二章》(解析版)一、知识点回顾《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1)原文:子曰:“学∕ 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原文: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4)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5)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
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6)原文: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中考《论语》十二章复习要点
中考《论语》十二章复习重点------------《》十二章复重点一、文学知识: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期国人,儒家始人,我国古代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辈尊“至圣先”,与孟子合称“孔孟” 。
2、“四” ——《》、《大学》、《中庸》、《孟子》3、《》:共 20 篇,以体和体主。
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弟子写,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
4、《》十二章: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学方法和度、道德修养和人世之道。
二、重点词语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按:按必然的复。
:通“悦”,快乐。
知:认识。
愠:生气、怒。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朋:志同道合的人。
不亦⋯⋯乎:不也是⋯⋯,表示宛转的反气。
译文:孔子:“学了知尔后按必然的复它,不也是很快乐?有志同道合的人从方来,不也是很快的?人不认识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2、曾子曰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日:每天。
三:虚指,泛指多次。
省:自我,反省。
:替。
:事,出想法。
忠:尽心全力。
信:真,。
:老授的知。
译文:曾子:“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事是不是尽心全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呢?老授的知是不是复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数,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通“又”(祖先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常常加“有”字。
)立:站立、站得住,里指独立做事情。
惑:诱惑,诱惑。
天数:不能够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能听得不相同意。
逾:越,超。
矩:矩,范。
译文:孔子:“我十五就奋发于做学,三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能畅达事理,不外物所迷惑,五十的候就知道了不能够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能听得不相同意,七十可以为非作歹,而不会越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故:学的知。
(形容用作名)新:新的理解与领悟。
(形容用作名)译文:孔子:“温学的知,能够获得新的理解与领悟,的人就可以当老了(能够依赖个当老了)。
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论语十二章含解析
《论语》十二章学问梳理一、重点字词1. 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 古今异义饭疏食,饮水.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3.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饭.疏食,饮水原意为:煮熟的谷类食品,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学而时.习之原意为:时间,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3)动词作名词传.不习乎原意为:传授,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4)形容词作名词温故.而知新.原意为:旧的,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原意为:新的,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4. 一词多义(1)乐:①不亦乐.乎F____________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___________(2)知:①人不知.而不愠F ____________②温故而知.新 ____________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④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____________(3)从:①七十而从.心所欲 ____________②择其善者而从.之F ____________③客从.外来(《邹忌讽齐王纳谏》) ____________5. 重点实词(1)学而时习..之时习: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2)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_____(3)不亦君子..乎君子:___________(4)吾日三省....吾身吾:_____________日:_____________三省:___________三:_____________省:_____________(5)为人谋.而不忠.乎谋:_____________(6)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7)三十而立.立:_____________(8)四十而不惑.惑:_____________(9)五十而知天命.命:_____________(10)六十而耳顺..耳顺:___________(11)不逾矩..逾:_____________矩:_____________(12)学而不思则罔.罔:_____________(13)思而不学则殆.殆:_____________(14)一箪.食箪:_____________(15)人不堪.其忧堪:_____________(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_____________(17)曲肱.而枕之肱:_____________(18)不义.而富且贵义F:____________(19)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___________(20)子在川上..曰川上:___________川:_____________ (21)逝.者如斯.夫逝:_____________斯:_____________(22)三军..可夺.帅也三军:___________夺:_____________(23)匹夫..不行夺志也匹夫:___________(24)博学而笃志..笃志:___________(25)切.问而近思切:_____________(26)仁.在其中矣仁:_____________6. 文言虚词①学而.时习之 _____________②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1)而③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_④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⑤曲肱而.枕之 _____________⑥博学而.笃志 _____________①学而时习之 _____________(2)之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_____________③曲肱而枕之. _____________①不亦说乎. _____________(3)乎②为人谋而不忠乎. _____________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_____________(4)为②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5)与.挚友交而不信乎 _____________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_____________(6)于②于.我如浮云 _____________(7)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8)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_①贤哉,回也. _____________(9)也②三军可夺帅也. _____________(8)盖.石性坚重 _____________(9)遂.反溯流逆上矣 _____________①如其.言 _____________(10)其②但知其.一 _____________(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_____________(11)不义而富且.贵 _____________(12)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①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13)其②仁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14)逝者如斯夫. _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课后习题)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课后习题)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完整版)《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及中考试题集锦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释加点词。
()古来2012年山西省7.wǎng dài8. (2分) 愉快学过(旧)的知识9. B (2分)10.(2分)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11.(2分) (正确默写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成语或格言警句)2012年黑龙江省黑河市\、齐齐哈尔市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1-15题。
(共11分)11.(1)腰:腰佩。
(2)知:通“智”,聪明。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
12.(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
(2)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的体会、发现,可以凭(这一点)当老师了。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意思正确即可。
13.对比语录评分说明:(2分)每空1分。
14.【甲】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或“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评分说明:(2分)每句各1分。
15.示例:作者身处锦衣玉袍的富家子弟中,一点也不羡慕,不自惭形秽,因为他内心有精神的安慰和思想的寄托,反而能够更加勤奋的学习。
这就是对自我的反省。
评分说明:(3分)结合“不贤而内自省”1分,联系甲段内容加以论述1分,语句通顺1 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3.“学”是“思”的先决条件,先学后思符合认知规律。
(意思对即可)【2015·福建省泉州卷】(一)(16分) 5.(3分)B 6.(3分)共同,一起坠落欣赏7.(6分)(1)早晨的薄雾将要散尽,猿猴和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
(“歇”,“乱”各0.5分)(2)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曲”,“亦”各0.5分)8.(4分)甲文:①作者欣赏山林之美的情趣。
②作者酷爱山林,归隐林泉的志趣。
③作者将内心对山林之美的感受与友人分享的乐趣。
(2分,答出一点即可)乙文:①粗茶淡饭却能随遇而安(安贫乐道)。
②视不正当得到的富贵如浮云的高尚情操。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1.《学而》-学习的重要性:"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并推崇了德行的培养和修养。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强调了个人品德和才能的重要性,认为人应该努力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2.《为政》-君子的品德:"君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政:曰仁、曰不由、曰多闻、曰知、曰行",强调了君子的品德与为政的重要关系,建议要具备这五种能力。
-以德治国:"政得其道,民易使也",主张以德治国,通过教育和道德观念的引导来维持社会秩序。
3.《八佾》-乐的作用:乐的目的是培养和陶冶人的品德,提倡以乐为教材,通过音乐和舞蹈来教育人民。
-机变节奏的重要性:提倡乐舞的节奏要机变多样,认为节奏是形成乐舞艺术魅力的关键。
4.《里仁》-里仁:"里仁者,省则自体,亲则民化,亲尊者,民有所亲;官尊者,国有所庙",重视家庭和家族的关系,认为家庭是培养道德人的基石。
-亲尊者与官尊者:亲尊者即对家人亲近尊敬;官尊者即对官员尊重,认为国家要有建立和维持的庙宇。
5.《公冶长》-宗法制度:主张通过宗法制度来更好地管理家族和家庭,并认为家族的德行和品质是很重要的。
-人君的道德榜样:人君应该成为家族成员的道德榜样,以规范家族的风尚和家庭的行为。
6.《子罕第十三》-孟武伯问孝:被问到孝道的本质,孔子回答说孝顺可以通过养生、明理、审时和事效四种方式来体现。
-孝的重要性:"孝于亲也,而后尽于事国",强调了孝顺亲人是成为好公民的重要前提。
7.《雍也》-儒学的核心:强调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只有自己先做到这些,才能够影响他人和整个社会。
-学问的目的:"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提倡要持之以恒地学习,通过知识的积累和修养的提高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8.《述而》-听从人的借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认为君子应该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详解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详解一、文学常识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二、生字注音论(lún)语不亦说(yuè)乎愠(yùn)三省(xǐng)传(chuán)不习乎逾(yú)矩(jǔ)罔(wăng )殆(dài)哉(zāi)箪(dān)陋巷(xi àng)堪(kān)肱(gōng)笃(dǔ)志陬邑(zōu yì)三、重点字词解释及翻译第一章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2.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3. 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第二章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字词解释: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
省;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第三章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及中考试题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横线的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3.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七、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八、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2012年山西省阅读《论语》(节选),完成7—11题。
(10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2分)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H.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不亦说.乎( ) 温故.而知新( )9.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可以.调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11. 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2分) 答:2012年黑龙江省黑河市\、齐齐哈尔市(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1—15题。
(共11分)【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节选自《<论语>十则》)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1)腰:(2)知:12.翻译下列语句。
(2分)(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文:(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13.【甲】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突出“余之勤且艰”的求学经历;【乙】段则是典型的_________体,表述了孔子的为学之道。
(2分)14.分别从【甲】【乙】两段中找出表述学习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
(2分)15.请结合【甲】段内容,谈谈你对“见不贤而内自省”一句话的理解。
(3分)答: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3.《论语》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为何不先说“思而不学则殆”,而是先说“学而不思则罔”?说说你的理解。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5·福建省泉州卷】(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优之,乐在其中矣。
不义富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5.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清流见底见往事耳B.实是欲界之仙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C.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D.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6.解释加点词。
(3分)(1)古来共谈共:(2)夕日欲颓颓:(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曲肱而优之,乐在其中矣。
8.甲乙两文”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4分)(2010年吉林省)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
”(《述而》)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注释]识:记住。
厌:满足。
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及:赶上,追上。
鄙夫:鄙陋浅薄的人。
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9.《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1分)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2分)(1)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2)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4)是知也/日知其所亡1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2分)答:12.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2分)答: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2分)答:14.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2分)答:15.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4分)2012年山西省7. wǎng dài8. (2分) 愉快学过(旧)的知识9. B (2分)10.(2分)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11.(2分) (正确默写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成语或格言警句)2012年黑龙江省黑河市\、齐齐哈尔市(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1-15题。
(共11分)11.(1)腰:腰佩。
(2)知:通“智”,聪明。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
12.(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
(2)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的体会、发现,可以凭(这一点)当老师了。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意思正确即可。
13.对比语录评分说明:(2分)每空1分。
14.【甲】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或“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评分说明:(2分)每句各1分。
15.示例:作者身处锦衣玉袍的富家子弟中,一点也不羡慕,不自惭形秽,因为他内心有精神的安慰和思想的寄托,反而能够更加勤奋的学习。
这就是对自我的反省。
评分说明:(3分)结合“不贤而内自省”1分,联系甲段内容加以论述1分,语句通顺1 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3.“学”是“思”的先决条件,先学后思符合认知规律。
(意思对即可)【2015·福建省泉州卷】(一)(16分) 5.(3分)B 6.(3分)共同,一起坠落欣赏7.(6分)(1)早晨的薄雾将要散尽,猿猴和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
(“歇”,“乱”各0.5分)(2)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曲”,“亦”各0.5分)8.(4分)甲文:①作者欣赏山林之美的情趣。
②作者酷爱山林,归隐林泉的志趣。
③作者将内心对山林之美的感受与友人分享的乐趣。
(2分,答出一点即可)乙文:①粗茶淡饭却能随遇而安(安贫乐道)。
②视不正当得到的富贵如浮云的高尚情操。
(2分,答出一点即可)(2010年吉林省)(一)文言文阅读(15分)9.儒。
10.(4)。
11.围绕“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回答即可。
12.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回答即可。
13.围绕“选择他人长处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短处就要改正”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