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风景园

合集下载

西方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西方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钱伯斯的设计风格终于形成了一个设计流 派,法国人称之为“中英折中式园林”。 后来人们也将这种园林称之为感伤主义园 林或英中式园林。
三:“园艺派”时期(极盛时期) 由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英国海外贸易和殖民事业 的日益拓展,世界各地的名花异卉陆续传人,从而形成了19 世纪的主要流派“自然风致园的园艺派”。 这种造园流派在自然风致园林原有面貌下有了一些新特点: 如增加了具有时代特点的玻璃温室,种植各地的名木异卉和 奇花异草;此外,常在草地上设置不规则的花坛,以各种鲜花 密植在一起,花期、颜色和株形均经过仔细的搭配;树木也 注意其高矮、冠型、姿态和四季的变化,巧加搭配。这一种 园林,因为更具商业性和折衷性,符合商业时代的需求,逐渐 成为19 世纪的主流,并直接影响到20 世纪的世界园林艺术。
17世纪的许多英国哲人文豪竭力讴歌自然,著名 诗人弥尔顿(1608-1674年)写的《失乐园》将基 督教的理想天国伊甸园描绘成风光旖旎的自然园 地,集中体现了对自然美的高度崇尚和向往。
2.自然环境的影响 欧洲兴起法国勒诺特尔造园热时,英国受 影响极少,原因有二:1是英国人固有的保 守性,2是在英国丘陵起伏的地形上,要想 建造勒诺特尔式宏伟壮丽的效果,必须大 动土方改造地形,从而耗资巨大。 英国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植物生长十 分有利,而树木的整形修剪要花费更多的 劳力。
4:中国园林文化的影响 当时英国在园林艺术领域受到中国古典园 林的影响。如钱伯斯的丘园等。
起步或萌芽:
17世纪前20年,是英国自然风景园的起步阶段。它的重要 开拓者亚历山大· 蒲伯(alexander pope,1688-1744年)和 约瑟夫· 爱迪生(Joseph addison1672-1719年)非常赞赏 picturesque所代表的风景构图,并探讨了风景画同园林设 计之间的关系。 亚历山大· 蒲伯以自己主持建造的园林阙根海姆 (twinkenheim)为例,论证了绘画可以作为园林设计的合 理模式的观点。 艾迪生于1712年,在《旁观者》上发表文章,支持如画景 观的观点。 不过,18世纪早期英国的造园实践还不具备今天通常就历 史文化风格而论的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西方园林第一节英国风景园

西方园林第一节英国风景园
国受影响极少,原因有二:1是英国人固有 的保守性,2是在英国丘陵起伏的地形上, 要想建造勒诺特尔式宏伟壮丽的效果,必 须大动土方改造地形,从而耗资巨大。
(2)英国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植物生长 十分有利,而树木的整形修剪要花费更多 的劳力。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产生的历史背景
3.产业经济的影响 (1)14世纪中叶,黑死病流线,1/3人口减少→农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第一节 英国风景园林 一、英国风景园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影响187世纪风景园形成的人物及作品 三、英国风景园实例 1、查兹沃斯风景园 2、霍华德庄园 3、布伦海姆风景园 4、斯陀园 5、斯托海德 6、邱园 7、尼曼斯花园
英பைடு நூலகம்自然风景式园林产生的历史背景
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出现,改变了欧洲 由规则式园林统治的长达千年的历史,这 是西方园林艺术领域内的一场极为深刻的 革命。 1.文学艺术的影响 2.自然地理与气候的影响 3.产业经济的影响 4.对中国园林与文化的赞美与憧憬的影响
• 威廉·钱伯斯(William Chambers,1723-1796) • 自然派的鼻祖是布朗,因此也称布朗派
(Brownist),其后继者是雷普顿和马歇尔·威廉 (Marshal William); • 绘画派的主要人物是美术评论家普赖斯,奈特 (Richard Payne Knight)及森林美学家吉尔平。 奈特提倡以法国17世纪风景画家克洛德·洛兰的画 为蓝本布置各种树丛;普赖斯著文攻击布朗的造园 除了大片树林和人工水池等单调的景色以外,别 无它物,他强调造园应体现洛兰和罗萨 (Salvator Rosa,1615-1673)等艺术家的构思。
英国风景园介绍
谢菲尔德(Sheffield Park Gardens)园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发展简介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发展简介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发展简介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发展简介世界园林一般分为三大体系:中国园林、伊斯兰园林以及欧洲园林。

一般而言,中国园林代表了一种浪漫与感性;而欧洲园林则是规整、典雅的象征,是以理性思考为造园思想的中世纪园林。

千百年来,一提起欧洲园林,人们就会想起巴黎的凡尔赛花园等一系列具有鲜明的规整几何特色的规模宏大、景色壮观的宫廷式园林。

殊不知,欧洲园林中存一“异数”———英国风景式园林。

英国园林素以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闻名于世。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始于18世纪,受欧洲资本主义思潮的影响和中国园林艺术的启发,人们开始追求开朗明快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式园林景观。

一、英国自然式园林的特点与靳诺特式的园林完全相反,英国自然式园林抛弃了一切几何形状和对称均齐的布局,代之以弯曲的道路、自然式的树丛和草地、蜿蜒的河流,讲究借景和与园外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总体特征是自然,疏朗,色彩明快,富有浪漫情调[3]。

早期的英国园林是规则式的,并受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风格园林和法国规则式园林的影响,这种规则式的园林景观风格在英国延续了两个世纪之久。

二、英国自然式风景园发展的历史背景。

1、自然地理因素英国北部为山地和高原,南部为平原和丘陵,属海洋性气候。

历史上是一个农牧国家,牧场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而森林只占10%(与其它欧洲国家有较大的差别)。

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主要在南部以牧场为主的平原地区,自然缓坡牧地和孤立树构成英国独特的自然风景—这是著名的“自然风景园”在英国出现并长盛不衰的主要地理人文因素。

另外,由于英国是一个岛国,而且远离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希腊、罗马,英国文化受古典主义文化影响较小,而得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

2、经济因素在17世纪工业革命以前的长时期里,英国是一个封建的农业国。

以畜牧业为首,加上由其带动的毛纺织业,构成了英国的经济支柱。

这种经济组成是直接由盎格鲁--撒克逊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流传下来的。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发展历程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发展历程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历经几个世纪演进的史诗。

它起始于18世纪的启蒙时代,当理性与科学思维逐渐崭露头角,英国的园林风格也开始了一次重大的转变。

在18世纪早期,规则式园林盛行于欧洲。

然而,随着英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和自由思潮的出现,人们开始对这种僵硬的几何形园林产生审美疲劳。

此时,一场由威廉·肯特和布朗主导的“花园革命”应运而生。

他们摒弃了传统的规则式园林,转而追求自然、流畅的景观设计。

布朗的作品,如霍华德庄园和查茨沃斯庄园,均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风景园林理念。

这些园林中,地形起伏,水体蜿蜒,树木丛生,无一不流露出自然之美。

与此同时,他运用地形改造和视觉欺骗的手段,使园林在保持自然外观的同时,仍然展现出精巧的设计感。

进入19世纪,奥古斯都·布朗及其追随者的作品进一步巩固了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地位。

在这一时期,诸如哈雷园、斯陀园和布赖顿皇家植物园等杰作相继问世。

这些园林不仅在视觉上令人叹为观止,而且在生态和植物研究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的自然风景园林受到了中国园林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英中式园林风格。

这种风格的园林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而不是简单地改造自然。

进入20世纪,随着社会观念的变革和城市化的加速,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它不仅在英国本土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应用,更在欧洲和北美等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一些杰出的园林设计师如唐宁、皮特·钱伯斯等人将自然风景园林的理念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此外,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开始更加关注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设计理念恰好符合这一趋势,因此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同和应用。

如今,无论是城市公园、住宅小区还是私人庭院,都能看到自然风景园林的影子。

总的来说,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它不仅见证了审美观念的变迁,更反映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18世纪英国风景园林

18世纪英国风景园林

中、英园林艺术从艺术法则到审美追求上均具有很多相似点。但从本质上看,中、西 自然风格的园林仍然是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园林艺术。总的来说,“自然”在这两种 园林中体现出不同的性格,即:中国园林是一种内向的自然,英国自国古典主义造园艺术的影响,但由于唯理主 义哲学和古典主义文化在英国的根子比较浅,英国人更崇尚以培根为代表的 经验主义,所以,造园上,他们怀疑先验的几何比例的决定性作用。
进入18世纪,英国造园艺术开始追求 自然,有意模仿克洛德和罗莎的风景 画。到了18世纪中叶,新的造园艺术 成熟,叫做自然风致园。全英国的园 林都改变了面貌,几何式的格局没有 了,再也不搞笔直的林荫道、绿色雕 刻、图案式植坛、平台和修筑得整整 齐齐的池子了。花园就是一片天然牧 场的样子,以草地为主,生长着自然 形态的老树,有曲折的小河和池塘。 18世纪下半叶,浪漫主义渐渐兴起, 在中国造园艺术的影响下,英国造园 家不满足于自然风致园的过于平淡, 追求更多的曲折、更深的层次、更浓 郁的诗情画意,对原来的牧场景色加 工多了一些,自然风致园发展成为图 画式园林,具有了更浪漫的气质,有 些园林甚至保存或制造废墟、荒坟、 残垒、断碣等,以造成强烈的伤感气 氛和时光流逝的悲剧性。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实例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实例
4.丘园的园林景致也丰富多彩,具有高 山、沟谷、瀑布、溪流外貌的岩石园, 草木园,禾草园,月季园,草坪植物 和观赏植物。
研究价值
18世纪的英国自然风景园是在其固有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 下,在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在各种文学艺术思潮影响下 产生的一种园林形式和风格,对以后的园林的发展产生了巨 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园林形式颠覆了欧洲传统的园林风景 构图和园林文化,它以大自然为模仿的素材,用绘画的原理 进行构图,但不单纯地以绘画作为造园的蓝本,而是再现自 然风景的和谐和优美。在社会文化的层面上,它的出现,代 表着新兴阶级步入社会的主流阶层,即新兴资产阶级的审美 思想和情趣成为社会审美思想的主流,以对自然风景的欣赏 取代对人工造景的欣赏。英国风景园的产生,不仅仅表现为 一种新的园林造景形式的出现,同时也喻示着旧的历史时代 的终结。它如同西方历史上的工业革命一样,对西方乃至全 世界园林文化发展形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且奠定了近现 代的原来你发展的方向。
邱园里的中国元素
邱园这座世界上著名的植物园是钱伯斯式风 格最佳体现。园中曾建有中国样式的孔庙、 清真寺、岩洞和中国塔等,不过多数今已不 存,只剩下中国塔作为园子的标志耸立其间, 其蓝本据说是南京报恩寺的琉璃塔。钱伯斯 对中国园林非常热爱,他不仅在邱园中建造 了著名的中国塔和孔子小屋,而且邱园中某 些局部的规划也具有相当程度的中国特色, 在水面以及池岸处理上尤显突出,两者之间 过渡自然,也反映出英国自然式风景园与中 国传统园林对水面的处理在某些地方还是有 相似之处的。按照钱伯斯的想法,真正动人 的园林应该源于自然,但要高于自然,要通 过人的创造力来改造自然,使其成为适于人 们休闲娱乐之处。这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特 点——师法自然,高于自然相互辉映。钱伯 斯还非常重视色彩在园林中的独特作用,并 首先将这种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英国斯托海德风景资料

英国斯托海德风景资料
计 地形设计:以自然地形为主兼顾功能改造 水体设计:注重天然水体利用及人工喷泉
海德公园—公园特点
1)功能分区较为简单,但可进行多功能使用。
大片绿地、天然水体成为公园主要构成元 素、分区简单,但功能多样化,如节日的庆 祝及一些平时活动都可以在公园的大草坪上 进行。冬季湖面结冰,这对于冬季多雨且天 气寒冷的英国来说,确实为市民提供了一个 冬季运动的好去处。
部分。16世纪,英王亨利八世将之用作王室的公 园。查理一世执政期间,海德公园曾向公众开放。 18世纪末,这里同市区连成一片,被辟为公园。 1851年,维多利亚女王首次在这里举办伦敦国际 博览会。 19世纪以来,伦敦市区扩展,原在伦敦西郊的海 德公园逐渐成为市中心区域,成为游人喜爱的一个 地方。
英国斯托海德风景园
简介
英国最大的皇家公园。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威斯
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即西敏寺)地
区,占地360多英亩(约合145.7公顷),原属威
斯敏斯特教堂产业。十八世纪前这里是英王的狩鹿
场。16世纪,英王亨利八世将之用作王室的公园。
[1]查理一世执政期间,海德公园曾向公众开放。
每年夏天海德公园经常有一种叫“无座音乐 会”的活动在这里举行。场地里没有座位, 听众们可以一边散步一边聆听乐队的演奏, 还可以跟着音乐的节拍跳舞。每当音乐会举 行时,海德公园简直成了音乐的海洋。
海德公园—景观小品
海德公园历史上曾经是英国国王的鹿场,后 来又成为赛车和赛马的场所。公园里还有着 名的皇家驿道,道路两旁巨木参天,整条大 道就像是一条绿色的“隧道”。公园中有森 林、河流、草原,绿野千顷,静温悠闲。园 内还有一座维多利亚女王为其夫阿尔伯特王 子所建的纪念碑。
Sallo Paulo

英国风景式园林ppt课件

英国风景式园林ppt课件

➢相异处
I. 园林具体形态上比较 两种不同的艺术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具体的艺术形态上。 在英国式的自然风致园林里, 自然的表现是外向的,围墙是 被严格拒绝的,一些兼具灌溉作用的干沟成为看不见的空 间界限。英国园林虽然采取较为直观的方式, 但在造园时 同样追求风景画般的效果, 只是便于被人理解与接受, 不 同于中国园林, 需要人们去做更多的深思。英国自然风致 式园林所具有的这种开放性和公共性使它所表现的自然呈 现一种外向开朗的性格。然而,中国园林讲究含蓄, 讲究 意境。造园方式是以有限空间、有限景物表达无限意境, 即所谓“小中见大” 、“咫尺山林”。它是一种内向的自然。
v布伦海姆宫风景园(Park of
The Blenheim Palace).布伦海
姆宫是凡布高1705年为第一代马 尔勒波鲁公爵建造的,后于1764 年经过布朗改建。布朗对格里姆 河段加以改造,重塑花坛地形并 铺设草坪。风景园中以几处弯曲 的蛇形湖面和几乎完全的驳岸而 独具特色,通道也不再与入口大 门笔直相通,而是采用大的弧形 园路与住宅相切。布伦海姆宫是 风景园林的典范。
※当时的诗人、画家、美学家中兴起了尊重自然的信念, 他们将规则式花园看作是对自然的歪曲,而将风景园看作是 一种自然感情的流露。这为风景园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布朗为布朗洛伯爵改建的伯利园
特沃尔斯园
雷普顿在设计文特沃尔 斯园时采用了将现状图 与设计图重叠比较的方 法
III. 英国风景式园林特征
u 英国风景式园林属于自然山水园林,但只是模仿自然、表现 自然、回归自然、是自然风光的再现。
实例对比
中国古典风景园林小景
道路依山而建,水体 利用完全依附于自然, 主要是寓情,写意, 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英国斯托园一景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发展历程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发展历程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发展历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发展历程英国自然风景园林是欧洲乃至全球著名的园林风景之一,其发展历程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和不断创新的发展。

从最早期的中世纪花园到现代化的公园景观,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一直在不断演变和塑造。

本文将从不同历史时期展开介绍,探讨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

1. 中世纪花园时期在中世纪时期,英国的园林主要以修道院的院落花园和贵族庄园花园为主。

修道院的院落花园通常布局简单,以种植一些基本的蔬菜和草药为主,旨在提供食物和药材。

而贵族庄园花园则更加精致,布局精美,种植各种花草树木,体现了当时贵族社会的财富和地位。

2.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重要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带来了新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对园林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英国的园艺师开始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启发,借鉴了意大利花园的设计理念,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英国园林风格。

著名的庄园花园如汉普顿庄园、肯伯尔庄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3. 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是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发展的转折点。

随着工业的兴起和城市的发展,英国的自然景观遭遇了严重破坏和污染。

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园林设计也向着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公园、植物园等新型园林设施相继建成,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4. 现代化时期进入20世纪以后,英国的自然风景园林进入了现代化时期。

园林设计不断创新,融合了现代科技和艺术元素,打造出更加多样化和具有创意性的园林景观。

一些现代化的公园如伦敦的海德公园、伯明翰的考文特花园等,成为城市的新地标,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总结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变革的过程。

从中世纪花园时期到现代化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展现了英国园艺师的智慧和创造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相信英国的自然风景园林将会继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世界上最具魅力的园林之一。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钟伟强06级园林1班222006325022005英国风景式产生的历史背景:1:文学及艺术的影响自16世纪以后,以培根(1561-1626年)等人为代表的经验哲学成为英国哲学的主流。

17世纪的许多英国哲人文豪竭力讴歌自然,著名诗人弥尔顿(1608-1674年)写的《失乐园》将基督教的理想天国伊甸园描绘成风光旖旎的自然园地,集中体现了对自然美的高度崇尚和向往。

2.自然环境的影响欧洲兴起法国勒诺特尔造园热时,英国受影响极少,原因有二:1是英国人固有的保守性,2是在英国丘陵起伏的地形上,要想建造勒诺特尔式宏伟壮丽的效果,必须大动土方改造地形,从而耗资巨大。

英国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植物生长十分有利,而树木的整形修剪要花费更多的劳力。

3:经济的影响在17世纪工业革命以前,英国是一个封建的农业国。

以畜牧业为首,加上由其带动的毛纺织品业,构成了英国的经济支柱。

畜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使英国境内有着连绵的牧场。

这种连绵的牧场郊野,形成英国人对风景,景观的最初印象。

(与法国的对比)如果我们说,文化界定了园林的内涵的话,经济运作方式的不同则直接导致了园林的基调及形式,并在客观上形成了造园界不同的思想主旨。

4:中国园林文化的影响当时英国在园林艺术领域受到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如钱伯斯的丘园等。

起步或萌芽:17世纪前20年,是英国自然风景园的起步阶段。

它的重要开拓者亚历山大·蒲伯(alexander pope,1688-1744年)和约瑟夫·爱迪生(Joseph addison1672-1719年)非常赞赏picturesque所代表的风景构图,并探讨了风景画同园林设计之间的关系。

亚历山大·蒲伯以自己主持建造的园林阙根海姆(twinkenheim)为例,论证了绘画可以作为园林设计的合理模式的观点。

艾迪生于1712年,在《旁观者》上发表文章,支持如画景观的观点。

不过,18世纪早期英国的造园实践还不具备今天通常就历史文化风格而论的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点

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点
3.牧场式风景园时期(1760-1780)
朗斯洛特?布朗,其作品标志着自然风景式园林的成熟,被誉为“自然风景式造园之王”和“大地的改造者” 。建造或改造的风景式园林200多处,主要有布伦海姆宫苑、查兹沃斯园、景园时期(1780年起)
威廉?钱伯斯(1723-1796),几乎与布朗同时代的人物(竞争对手),反对布朗过于平淡的自然,提倡要对自然进行艺术的加工。认为艺术不能拘泥于自然的原型(向中国学习),用艺术弥补自然的不足,艺术用来产生变化。二人去世后,掀起一场关于造园与绘画关系的争论两
5.园艺式风景园时期(1780年起)
胡弗莱?雷普顿,继布朗之后英国18世纪后期最著名的造园家,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完成者。理论造诣深,著作颇丰。在其著作与实践中,反映出他将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造园思想。强调自然美的同时,十分重视园林的实用功能,认为实用有时比美观更重要。不再像他的前辈,如肯特和布朗那样,追求纯净的风景式园林,而是带有明显的折中主义观点和实用主义倾向(商业化设计风气)。
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点
1.不规则造园时期(18世纪前20年):
布里奇曼从对称原则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首创“哈-哈”墙(隐垣),使得园林与周围的自然或乡村景色连成一片,在视觉上毫无阻隔之感,将园外的山丘、田野、树林、牧场等借入园中,从而扩大了园林的空间感。(作品斯陀园)
2.自然式风景园时期(1730末-1750年)
威廉?肯特,彻底抛弃了规则式园林的手法与观点。成为真正自然式风景园林的创始人。“自然是厌恶直线的” 。以洛兰和普桑的风景画为蓝本,十分重视富有野趣的自然风景的营造。造园的核心思想是要完全模仿自然,并再现自然,模仿地越像越好。造园中喜欢运用各种小型建筑,赋予园林浓厚的哲理与文化气息,但常因小建筑过多而显得有些杂乱。该手法受风景画家的影响,也为绘画式风景园的出现做了铺垫。

13·14第十三、四讲·西方园林史·英国自然风景园-近代城市公园-现代风景园林

13·14第十三、四讲·西方园林史·英国自然风景园-近代城市公园-现代风景园林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威廉•钱伯斯(William Chambers)
——《中国建筑意匠》、《中国园林的布局艺术》、《东方造园艺术经论》;
—— 促成了一股仿造中国花园的热潮 ;
1772年,钱伯斯出版了《东方庭园论》,指责布朗创造的风景园只不过 是原来的田园风光而已。
真正动人的园景还应有强烈的对比和变化。 造园不仅是改造自然,还应使其成为高雅的、供人娱乐休息的地方,应 体现出渊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情操。
5.2英风景式园林成因
(3)民族主义艺术观
Ⅱ外国景观史
——不再以国外园林为样板,转而寻求英国自身的园林特点。
(4)社会经济的影响
——农业制度的调整使乡村景观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着园 林风格的转变。 ——植树造林运动,树种的增加丰富了植物的色调,改变了 英国的植物景观类型,也使植物景观的色彩更加和谐。大量 的树种和丰富的色调使园林师在种植设计上游刃有余。 ——隐居者对花卉栽植的热爱。
——担任邱园的建筑官员,建中国式塔。
5.4英中式风景园
代表作品
邱园(Kew Garden)
1731年,威尔士亲王腓特烈在这里 建造居所,名为邱宫。王妃喜 爱园艺,在此收集植物品种。 1759年,奥古斯塔公主在这里居住 时开始在府邸周围造园。 1.模仿自然画。 2.建造中国塔。 3.造假古迹。 4.引进国外树种, 成为世界知名植物园。 5.罗列建筑的做法受到攻击。
5.3自然式风景园
• 从桥头南望,可见由建筑师吉伯斯建 造的友谊殿,这座纪念建筑物类似绘 画的写实技法,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成为几条视线的焦点,以后作为自然 风景式造园中的惯用手法。
Ⅱ外国景观史
5.3自然式风景园
• 斯陀宫殿的对面,原先有座八角形水面, 肯特将它改造成流线型。

中国传统园林与英国风景园的异同

中国传统园林与英国风景园的异同

理论探讨2010.5 259中国传统园林与英国风景园的异同严 晶浙江城建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14中国传统园林和盛行于18世纪的英国自然风景观园林是现代社会以前人类自然式园林艺术的重要代表者。

中国传统园林是由中国的农耕经济、集权政治、封建文化培育成长,比起同一时期其他园林体系,历史最久、持续时间最长、分布时间最广,这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英国自然风景园是18世纪西方园林由几何式走向自然式的一次重要艺术文化变革,改变了欧洲规则式园林的统治地位。

中国传统园林和英国风景园都是自然式园林,它们之间存在相同之处,但也存在许多差异,本文谨对中、英这两种自然园林进行比较。

一、国传统园林与英国风景园的相似之处1.都是对自然的一种模仿,都以大自然为创作本源 18世纪英国诗人画家中兴起尊重自然的信念,将规则园林看作对自然的歪曲。

受这种思潮的影响、对中国园林的向往与赞美、以及自然地理气候等条件的限制,英国开始出现体现自然,模仿中国传统园林形式的造园尝试。

尽量避免人工的痕迹,以自然流畅的湖岸线,平静的水面,缓坡草地,起伏地形上散植的树木取胜。

(图1)图1 英国风景园2.在造园过程中都尊重原始自然条件 无论是中国传统园林还是英国自然风景园,在造园之前都对自然条件进行分析,因地制宜,利用原有地形及植被。

中国传统园林历来重视自然地貌,在造园选址上就有诸多考虑,自然山岳以其丰富地貌和广博内涵历来成为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颐和园的寿山就是在原有瓮山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图2)图2 颐和园寿山英国风景园也一改西方传统园林大动土方的模式,而是利用现有土丘进行远路布局和植被改造,同时对原有水体进行保留和局部修整。

3.都十分重视自然植物造景在这一点上,由于中、英园林都是模仿自然,所以植物景观也是模仿的一部分,不管是中国传统园林还是英国自然风景园都十分重视植物景观的营造。

4.都受地理气候的影响英国风景园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到了英国丘陵起伏的地形的促进,以及英国气候的影响,英国位于北纬50度至60度之间,但气候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使得植物自然生长十分有利,草坪、地被植物在无需精心的打理下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英国地形起伏的丘陵又给建造勒诺特尔式园林增加大动土方的成本,所以英国风景园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到了当地地理气候的影响。

英国自然风景园笔记总结及案例分析

英国自然风景园笔记总结及案例分析

英国自然风景园笔记总结及案例分析英国自然风景园:英国自然风景园指英国在18世纪发展起来的自然风景园。

这种风景园以开阔的草地、自然式种植的树丛、蜿蜒的小径为特色。

不列颠群岛潮湿多云的气候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庞大的城市,促使人们追求开朗、明快的自然风景。

英国本土丘陵起伏的地形和大面积的牧场风光为园林形式提供了直接的范例,社会财富的增加为园林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这些条件促成了独具一格的英国式园林的出现。

这种园林与园外环境结为一体,又便于利用原始地形和乡土植物,所以被各国广泛地用于城市公园,也影响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案例:1.霍华德庄园园林风景由造园理论家斯威泽尔设计,他在府邸的东面设置了带状小树林,称为放射丛林,流线型园路和小径组成的路网伸向林间空地,其中布置喷泉和瀑布等。

后人将斯威泽尔设计的小丛林看作是英国风景造园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转变。

2.斯陀园布里奇曼建造,未完全摆脱法式园林的影响,但又抛弃了对称原则的束缚。

他率先运用非整型对称的种植方式及线条柔和的园路,不再使用植物雕刻艺术。

打破常规,冲出边界,取消园界围墙,取而代之的是在园子四周布置界沟,打破了园林与自然界线,使人的视线能够延伸到院外的风景之中,这一举措使布里奇曼成为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开创者之一。

威廉肯特改造了原有的规则式园路和甬道,并在主轴的一侧兴建了如画式园林——园中的爱丽舍田园,同时兴建大量园林园林建筑,如帕拉弟奥式石桥、古代道德之庙,并在园中布置了许多希腊的名人雕像。

布朗倾向于追求田园风光,自然野趣相连的风景园,略显平淡地把园林改造为与周边风貌一致的风景,将一切规则是元素都去掉,改造了帕拉弟奥式石桥、古代道德之庙和友谊殿,草坪直接延伸至建筑,形成牧场式风景园的典型特征。

3.斯图海德园亨利二世开始创建自然风景园,建筑师弗利特卡洛夫特建造了庄园中的府邸,采用了帕拉第奥式建筑样式,园林部分由小亨利霍尔建造,不仅从意大利古典文化中吸取了大量创作灵感,还将造园艺术移植于庄园中。

西方园林史第五章 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

西方园林史第五章  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
• 17世纪,修建成美丽精巧的规则式花园; • 18世纪,布朗提倡模仿自然,彻底改造庄园; • 19世纪,造园师约瑟夫.帕克斯顿完成整个庄
园总体设计。
17世纪法国园林影响下的查兹沃斯庄园
17世纪法国园林影 响下的紫杉绿篱做 成的迷宫及点缀在
林荫道旁的雕像
园中保留的17世纪末建造的大瀑布,顶端为庙宇式浴室
• 布里奇曼(Charles Bridgeman, -1738)将 规则式园林与曲线形道路结合;放弃植物雕刻 形式;创造了哈哈沟的形式;
• 威廉.肯特(William kent,1686-1748)为摆 脱规则式园林的第一位造园家,认为自然是厌 恶直线的,摒弃一切规则式设计;造园标准是 模仿自然,再现自然;
第五章 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
• 一、历史背景 • 1、文学艺术的影响 • 诗人、画家兴起尊重自然的信念,反对一切不
自然的东西。 • 2、自然地理与气候的影响 • 英国地形丘陵起伏,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
缓坡草地与孤立树为典型自然景观且英国人比 较保守。 • 3、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的影响
二、影响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形成的人物与 作品
• 著作:<园林速写与要点><造园理论与实践的 考察><对造园变革的调查><论印度建筑与造 园>等;
•雷普顿在设计文特 沃尔斯园时采用了将 现状图与设计图重叠 比较的方法
谢菲尔德(Sheffield)花园中经布朗与雷普顿改造后的水景
查兹沃斯(Chatsworth park)风景园
• 庄园建于15-16世纪,各个时代的艺术风格都 留下烙印。
• 位于伦敦西部泰晤士河畔,钱伯斯(William Chambers)1758-1759年负责丘园工作;

园林学课件第七章 英国风景园

园林学课件第七章 英国风景园
第七章 英国风景园
18世纪出现的英国风景园,崇尚自然, 为世界园林艺术作出了重大贡献。
英国园林大多数以植物为主题。 英国风景园的特点是以发挥和表现自然
美出发,园林中有自然的水池,略有起 伏的大片草地,在大草地之中的孤植树、 树丛、树群均可成为园林的一景。
精选课件ppt
1
英国风景园特征
道路、湖岸、林缘线多采用自然圆滑曲线,追 求“田园野趣”,小路多不铺装,任游人在草 地上漫步或作运动场。
没有大片平静的水面。 喜欢栽培花卉。
精选课件ppt
21
精选课件ppt
22
精选课件ppt
23
精选课件ppt
24
精选课件ppt
25
精选课件ppt
26
精选课件ppt
27
精选课件ppt
28
Blenheim Palace
精选课件ppt
29
精选课件ppt
30
精选课件ppt
31
精选课件ppt
精选课件ppt
14
(光荣革命 2)
1688年6月20日,詹姆斯得子。其信仰英国国教的女儿 玛丽没有希望继承王位。为防止天主教徒承袭王位,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决定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由辉 格党和托利党的7位名人出面邀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婿、 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来英国,保护英国的宗教、 自由和财产。信奉新教的威廉接受邀请,并于9月30日 发布宣言,要求恢复他的妻子玛丽,即詹姆斯二世第 一个妻子所生的长女的继承权。1688年11月1日威廉率 领1.5万人在托尔湾登陆。消息传到伦敦,詹姆斯二世 出逃德意志,途中被截获送回伦敦。后经威廉同意, 詹姆斯二世逃亡法国。1688年12月威廉兵不血刃进入伦 敦。1689年1月在伦敦召开的议会全体会议上,宣布詹 姆斯二世逊位,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园林的中心。 4.极度追求纯净,园林里不允许有村庄和农舍,也不允
许主建筑物周围有菜园、下房等出现。
特征
1、以摹写自然为目标。 2、常截流成湖,形成草坡和水面组成的山水画卷。 3、湖岸、道路等均采用曲线型,树木自然散置。 4、采用隐垣,扩大花园视觉面积。
意义
改变了欧洲由规则式园林统治的局面,是西方园林艺术的 一次革命。
谢菲尔德(Sheffield)花园中经过布朗与雷普顿改造后的水景
查德沃斯(Chatsworth)园
• 位于利物浦东部地区。17世纪时,为典型 的规则式园林,有明显的中轴线,侧面为 坡地,布置成一片片坡地花坛。为勒诺特 尔式园林。
• 18世纪中叶,布朗对此园进行了改造,其 中一部分改成当时流行的自然风景园,特 别是在种植设计方面。
布朗派和绘画派之争 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的影响 中国自然山水园和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区别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对各国的影响
法国:英中式园林 欧麦弄维尔 小特里阿农
德国: 沃利兹庭园 苏维兹因根
对法国的影响
• 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运动是受英国理性主 义的影响,法国启蒙主义运动的倡导人之 一的卢梭大力提倡“回归大自然”,并具 体提出自然风景式园林的构思设想,后在 峨麦农维尔园林设计建造中得到体现。
1.总体布局为自然风景式。 2.重点建大岛。“极乐净土”。 3.小岛仿“卢梭白杨树岛”。 4.为建筑园林。 5.表现田园风光。
平面
自然景色图
讨论思考题
英国风景园林形成的背景是什么? 英国风景园林对后来欧洲园林风格有哪些影响? 英国风景园林同中国自然式园林有何区别?
• 在坡地升高的地方,改变了原来的道路, 作成大片的草坪,林木自由的种植。
查德沃斯(Chatsworth)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17世纪,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一些国家在经历了分裂、内战和混乱之后,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一部分贵族为了发展经济,渴望结束分裂和内战并建立起社会的秩序和等级,争取国家的统一,树立国家民族自信心,都先后建立了较为集中的秩序和严谨的君主专制政体。为了适应专制王权的政治体制、体现理性至上的哲学思想、反映豪华典雅的宫廷文化、彰显国家富强实力,古典主义逐渐兴起,并体现在造园艺术上,尤其以法国为代表。至17世纪,伴随着法国的绝对君权,古典主义文化兴盛,以勒·诺特为代表的大师,将古典主义造园推向顶峰。
(二)实例分析
1、 奇斯维克园(Chiswick)
奇斯维克园是肯特的成名之作,是肯特为伯灵顿勋爵设计的庄园,地点位于英国伦敦郊外的泰晤士河边得奇斯维克。这个园子中部有一条河流穿过,河岸是不规则形的,自然弯曲;河的两边由几条直线放射路分出几片绿地,在这几片绿地中却没有作对称规则的布置,而是采用动的曲线布置路径,其间安排水池、喷泉、丛林等,组成风景如诗如画的景观;其种植遵循蒲柏崇尚自然的思想原则。在
(二)自然式园林
英国自然式园林发展按照今天的观点分为三个时期:庄园园林化、画意式园林和园艺派。这里只介绍庄园园林化时期。
18世纪初,艾迪生(Joseph Addison)为自然风致园理论奠定基础。同时期的造园家凡布鲁(John Vanbrugh)与布里奇曼(Charles Bridgeman)开始摆脱完全的规则几何式布局。之后,兰利将造园方针进行归纳:1、建筑物前腰留有余地来造美丽的草坪、装饰雕像,四周种成排的树木;2、不能取得透视图景的苑路
8、 有时肯特也会采用一种综合的设计手法。例如在奇斯维克园中,整体上看是规则加自然风景式,肯特在自然曲折的河边做出了几条直线放射路,并将绿地分成几片,在这几片绿地中则完全采用自然的形式。
9、 同时作为帕拉迪奥主义的建筑师,肯特喜欢用多种风格样式的小建筑造景,这些小建筑几何性都比较强,使得园林的风格不够统一。这一点被很多人批评。
线布置路径,其间按照对景需要安排水池、树丛、凳子等。无论是河流,还是小路、湖岸,都采用曲折自然的形式。
2、 与布里奇曼合作创作了“哈哈沟”,通过六七米宽的沉沟防止人的出入,表面上看内外就可以浑然一体,实现了“花园林园化”。
肯特的作品比较多。他的成名作是为他的援助者伯灵顿(Burlington)勋爵设计的“奇斯维克园(Chiswick)”。接着他补充设计了由布立基曼建造的“斯道维庄园(Stowe)”,这使得他的名望更高。除此之外,他还有诸多作品,如“”、“维尔顿园(Wilton)”、“卡尔顿园(Carlton)”、“罗夏姆园(Rousham)”和“冈纳斯伯里园(Gunnersbury)”等。其中以罗夏姆园最为著名。
的端点要设在森林、奇岩、断崖、废墟、或大型建筑物处;3、开阔的平地、花坛中绝不可用规则整齐的种植常青树;4、在草坪或花坛中不要采用花边式或涡形图案;5、所有庭院都要表现恢弘而自然之美;6、对过去未经人工改造的天然小山、山谷施以造园技术;7、在苑路橡胶的地方装饰雕像。
而在布里奇曼与布朗之间,有一位同样伟大的造园家,他继承并深入发展了布里奇曼的思想,并且作为布朗的老师和合作者,是18世纪后半期风景庭园进入全盛期的先导者。他就是威廉·肯特了。
肯特的造园
(一)造园手法
肯特设计的园林是美化了的庄园。他不再采用古典主义园林的基本观念——用花园作为建筑与自然之间的过渡——而是把林园与花园连成一片。他抛弃了蒲柏嘲讽过的园林围墙,让林园与花园间没有生硬明确的界限,同时花园又是追求自然的。同时他抛弃了规则形式,反对几何式构图,走向非规则形式。正如沃尔波尔(Horace Walpole)所说的那样,他天才地从不完善的造园理论中,建立起较完整的体系,发现越过绿篱的所有自然界都是庭园。肯特早年的绘画学习使得他能将英国的风景描绘出来。霍姆(Henry Home)在《评论的基础(Elements of Criticism)》(1762)中评论说:“肯特的造园,像画家在画布上作画一样,配置着美丽的自然物和人工物。”肯特将“自然嫌弃直线(Nature abhors a straight line) ”这句话作为口号,有力地发展推进了自然风景式园林。
2、 斯道维庄园(Stowe)
斯道维庄园原是布里奇曼设计的,肯特参与了斯道维庄园的设计工作。他将布里奇曼在园中创造出来的隐垣(哈哈墙)进一步由直线型改成了曲线,并且将暗沟旁边的行列式种植改造成了群落状的树丛。这样一来,肯特使得斯道维庄园与周围的自然地形更加融为一体。此外,他逐渐改造了规则式的园路和甬道,并在主轴线的东面,以洛兰和桑普的绘画为蓝本建乐一处充满田园情趣的“香榭丽舍”花园。在山谷中流淌的小河“斯迪克斯(Styx)”旁,肯特建造了几座庙宇,在河对岸建造了“英国贵族光荣之庙”作为对景。肯特对于园东部的改造最让人赞叹。荒野自然的风景,微微起伏的地形,避免一览无余,使得风景中的建筑具有各自的独立性。
而与
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却是另一番景象。政治上,17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作为宫廷文化的古典主义逐渐失去了权威,农业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逐渐占据支配地位,并开始在文化上发挥影响。在17世纪与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将要大爆发之间的这段时间,正是欧洲启蒙主义时期,宗教、政治、文化乃至一切领域都在酝酿着新的变化,并最终结晶为三个词:自由、博爱、平等。
肯特作为自然风景园的先锋,并不像后来的布朗那么鲜明地追求纯粹。也正是他有时综合性的设计特点,其手法后来演化成了几种流派。这些流派本质上互不相同,甚至互相对抗,包括观赏性农场——将生活场景上升到艺术领域,原始森林园——连环画式风景园,与庄园相连的花园——注重空间设计、由布朗加以合理布局、莱普顿(Humphry Repton)赋以理性内容和形式。
威廉·肯特与英国自然风景园
摘要
威廉·肯特,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之父,以其重视曲线、重视自然的造园手法为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他的造园思想与18世纪英国的政治、艺术、哲学等领域是分不开的,并且对于后来的英国造园艺术乃至整个欧洲造园艺术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时代背景:
(一)社会溯源
陈志华先生在《外国造园艺术》一书中说:“造园艺术的变化,并非仅仅决定于对自然美的不同认识,而且主要不决定于对自然美的认识。”的确是这样的,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造园艺术,集中地反映了当时在文化上占支配地位的人们的理想、情感和憧憬。英国在18世纪能够产生许多自然式园林以及造园大师,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
于此同时,产业革命在城市里引起的拥挤脏乱的消极后果也最早在英国表现了出来。至18世纪,启蒙运动兴起,启蒙思想家大都是自然神论者,绝大多数都认为自然状态优于文明。:“在自然状态下,人的个性能自由地发展,人与人互相平等真诚,道德完美。”这更为自然式造园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在肯特参与修改的斯道维庄园的一个小教堂门上写着:感谢上苍没有生我为罗马人。这在思想上为自然园林出现奠定了基础。
处理这个园子时,肯特并本有完全排除掉原有的笔直的林荫路和其他一些几何处理,其建筑也是较大体量的帕拉第奥主义几何式的。因此奇斯维克园从总体布局的骨架来看,是规则加自然风景式的,所以据笔者推测应该是规则向自然式过渡的实例。
将庄园园林化从理论过渡到实践的是布里奇曼。他是一位力行的实践家。他摒弃细小分区,除主要大苑路外,其余部分风格粗犷,将田园元素也纳入园林,首创的哈哈将美丽的森林原野风光引进庭园;通过以上实际的造园手法将理论实质化。
使庄园园林化时期完全成熟的是布朗(Lancelot Brown)。他是英国自然风景园最伟大的造园家。布朗设计的园林在原则上尽量避免人工雕琢的痕迹,排除直线条、几何形、中轴对称及行列式的植物种植形式,以自由流畅的湖岸线、平静的睡眠、缓坡草地、起伏地形上三点的树木取胜。综合“诗、画、曲”多种艺术手法。他不过分追求变化,不过分追求荒野,从大处着手,在平淡处落墨,充分利用自然地形的起伏,不用许多的小建筑物。
关键词
自然风景式 曲线 古典主义 过渡 手法 实例
生平简述
威廉·肯特(William·Kent),1685年出生于英国的布莱德灵顿,约克夏。他最初是从师学习造马车的,于1710年时在朋友的资助下赴意大利罗马学习了绘画,但是他作为一个画家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1719年回国以后,偶然地与当时已经成名的英国诗人蒲柏(Alexander Pope)相识,并产生了从事风景式庭园的想法,成为布莱基曼(Bridgman)的后继者。他天才地从不完善的造园理论中建立起比较完整的体系,被认为是十八世纪领导了一场伟大的英国园林风格改革运动,对后世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
归纳肯特具体的手法是:
1、 真实地复制自然。在细部中打破了古老的式样,对直线的园路和行道树路、喷泉和绿篱等基本排斥不用,只保留带有不规则形状的池岸和弯曲的河流。肯特甚至在“肯辛顿园( Kensington Garden)”种上枯树以达到自然的效果。绿地往往采用非对称规则布置,而是以动的曲
3、 罗夏姆园(Rousham)
这是肯特的晚期的作品,也是其代表作品。肯特在罗夏姆庄园中运用了他自己全部的设计思想,两个世纪以来园子主人一直没有感觉到需要再进行任何改造。这个园子代表了英国庄园时期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园林设计。罗夏姆庄园位于牛津郡的斯蒂帕尔·阿斯顿(Steeple Aston of Oxfordshire),园内公馆建于1635年,园林位于公馆的东北面。1720年到1725年布里奇曼等造园家重新设计了公馆和改造了花园,但是他们很难真正摆脱几何图案的桎梏。而肯特的成就是在1738年对罗夏姆公园的地形进行了改造,其结果非常接近自然地形的特点。园林的大部分是在公馆建筑的视野以外,园内创造了一系列田园景色。他设计了一个缓坡延伸至切尔维尔河(River Cherwell)的北面,又用了意大利风格的喷泉、雕像装饰的台地来美化地面。树木是独棵存在或者团聚成为树丛。由石块砌成的小瀑布跌水上面,有一个维纳斯裸体雕像,两侧为丘比特和天鹅雕像。这组景的设计,以及其余对面切尔维尔谷的美景间的关系,恰当地说明了肯特不愧为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之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