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园之综合分析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分析与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分析与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0121ca06a6c30c2259019e46.png)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分析与比较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和创造常常以“自然”为其最高的建造标准和境界。
与中国园林相比较,英国园林则有很大不同,直到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才冲破传统的束缚,以其高度的革命性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近、现代西方园林艺术的主流。
1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多姿多彩,极具艺术魅力,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1.1商周时期据有关典籍记载,中国造园始于商周,称之为“囿”。
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
1.2汉时期汉朝初期时,称“苑”,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
1.3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一度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环境美,游历名山大川成为社会上层的普遍风尚,文人、画家参与造园。
1.4隋唐时期在隋唐之后,造园家与文人、画家相结合,运用诗画传统表现手法,把诗画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情趣引用到园景创作上,甚至直接用绘画作品为底稿,寓画意于景,寄山水为情,逐渐把中国造园艺术从自然山水园阶段推进到写意山水园阶段。
1.5宋、元时期宋元朝步入造园的一个兴盛时期,特别是在用石方面有较大发展。
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
1.6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
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为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等。
1.7清末时期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加之由于外来侵略、西方文化的冲击、国民经济的崩溃等,园林创作由全盛时期转为衰落。
但中国园林的成就却达到了历史的峰巅,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
2 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学派的影响2.1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学派园林的第1次影响 1685年威廉·坦布尔在书中写道,不规则的园林比规则的园林更美。
中英两国景观园林比较
![中英两国景观园林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17e27c0dbb68a98271fefa20.png)
中英两国景观园林比较中国景观园林和西方景观园林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是基于风景园林的历史根源不同,下面就中国风景园林和英国风景园林做一对比,来分析他们之间存在的区别。
英国风景式景观园林不同于中国的居家式园林与欧洲大陆的勒·诺特式园林,探究其自身的历史因素,以及风景园形成的历史、经济、社会、思想因素,可以发现,英式园林的形成有其必然与偶然的原因。
同时正是由于这种园林的形成,填补了世界园林史上重要的一笔。
造园理念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造园指导思想来源于以培根和洛克为代表的“经验论”,认为美是一种感性经验。
总的来说,它更加排斥人为之物,强调保持自然的形态,肯特甚至认为“自然讨厌直线”。
园林空间也更加整体与大气。
但由于它过于追求“天然般景色”,往往源于自然却未必高于自然。
又由于过于排斥人工痕迹,因之细部也较粗糙,园林空间略显空洞与单调。
钱伯斯(W。
chambers)就曾批评它“与普通的旷野几无区别,完全粗俗地抄袭自然”。
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布景,则类似中国古典景观园林中的“步移景异”,引导游人从诗意中穿过。
一连串画意构图,以不同距离、不同高度、不同角度展开,整体意境宁静而舒远,一派天然牧场般的田园风光。
同属不规整的自然式园林,中式是一种写意自然,更富想像力,但不免流于矫揉造作。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则是一种本色自然,更舒展开阔与真切生动,完全没有中国明清私家园林的那种闭锁与沉闷。
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私园遭到批评最多的地方。
中国古典园林的本意在纳自然万象于咫尺之中。
为此,对自然景物必须要有相当程度的抽象,才能体现出自然的韵味。
但中国私园中却大量使用巨石大树,致使抽象写意的原旨大大削弱。
园林空间之所以局促、迫塞,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对自然景物的抽象远不如日本那样彻底。
至于其他的原因后文将述及。
现代园林在全面吸收与继承古典园林成就的基础上,更加开放与自由,艺术手法亦有极大创新。
总的来说,偏重于整体构图,但极少轴线对称;有时也分区设景,但各景之间流动性更强,界线也更模糊;形态上偏于规整,亦不排斥自然的形态。
推荐:中国园林与英国园林风格有哪些特征之比较?
![推荐:中国园林与英国园林风格有哪些特征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fc5b84437fd5360cbb1adb28.png)
中国园林与英国园林风格有哪些特征之比较?中国园林与英国园林相比,有同有异,并且体现在四个特性上: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相融揉;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蕴含。
(1)中国园林内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都是对自然的提炼概括。
匠人们用各种造型、纹理的石材,来堆叠成峰、峦、岭、洞、谷、悬崖峭壁等自然写照。
对于水的开凿,讲究曲折有致,有时故意做出一些水口以显示源流脉脉。
园林植物尽管姹紫嫣红但仍以树木为主调,栽植上往往三五株成群,虬枝古干,给人以蓊郁之感。
而且将植物附上不同的性格与品德,这是在西方园林中很少见到的。
(2)中国园林中的建筑物无论多寡、性质、功能,都讲究与山水花木的结合,突出彼此协调、互相补充的一面,从而出现了一些对景、添景、障景、框景等园林手法。
形成各种小而精巧的景致。
而英国园林中的建筑与其他造园要素往往处于分离对立的状态。
(3)造园如作诗文,曲折有法,前后呼应园内的动态游览路线决定了要在曲折迂回中形成渐进的空间序列,所以往往穿插了一些对比、悬念的手法,抑景、漏景也随之而出。
中国绘画中的线条美与造园之间的联系也很明显。
中国大型的皇家风景园林更具丰富突出的线性,建筑轮廓、山石造型、水岸线条、花木枝条等,统摄了园林的构图。
而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与中国山水写意园林同属自然山水园林,在内涵和外貌上又存在很到差异。
中国园林源于自然,表现自然,却高于自然,反映出园林所有者对自然美的高度凝练概括,追求写意。
而英国风景园林最初的自然式风景园更注重于模仿自然。
所追求的是广阔的自然风景构图,较少表现风景的象征性,把花园布置的更倾向于牧场。
所以英国风景只是。
表现自然、回归自然,是自然风光的再现,虽然也有模仿中国园林创作风格的或者模仿风景画面创作的景观,却较少有诗情画意和高于自然的意境。
这些差异,体现了英国风景式园林的根本特征。
造园师WilliamKent和LancelotBrown排除直线条园路、几何形水体和花坛,中轴对称布局和等距离的植物种植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异同点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异同点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47b2e6c8caaedd3383c4d3da.png)
相同点
1同为风景式园林,二者都是以大自然作为创作的本源;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总的艺术法则,
也是中国造园艺术对自然的态度的高度概括;
英国园林也同样钟情于自然之美,英国学派的设计均是以崇尚 自然,讴歌自然,赞叹造物的多样与变化作为美学目标。
2.强调情感的表达
浪漫主义的出现改变欧洲中世纪艺术的呆板面貌,情感的追求 和表达为英国学派园林注入生命力,并成为区别于法国古典园 林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3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学派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式的自然山水园林曾经对英国学派有过重要的影响,东方 的神秘及其对自然的深刻领悟,深深震撼和吸引着英国学派造 园家们。到18世纪中叶,中国热”达到高潮,许多评论和介 绍中国园林的书籍和图册大量出现,中国式的塔、洞,甚至中
里建立官方的绝对统治。
3)古典主义在经过半个世纪与巴洛克文化的较量后成为正统。
社会背景:
1)刚刚摆脱封建内战,在一切方面建设现代化的国家和社会。
2)科学开始突飞猛进,人们对自己的认识能力、自己的理性有充分
的信心,
意式台地园
勒诺特尔式园林
平面布局
中轴对称、均衡稳定、主次分明、
变化统一、比例协调、尺度适宜,
但整体与局部未能统一
突出轴线,强调对称,注重比例,讲究主
从关系,将庭园与建筑看做整体
立面特征
适应地形的露台建筑式
平面图案式
美学原则
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义
伟大风格”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
庭园构思
立体的堆积感
平面的舒展感,利用宽阔的园路构成贯通
的透视线,体现恢弘的园景
意式台地园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致园的异同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致园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df4f96690b1c59eef8c7b468.png)
措 施 。从 国家 法 律 的手 段 解 决 道 路 交通 污染 的 问题 。
[] 交通环保 ,0 3 2 ( 2 :3 —3 . J. 2 0 ,4 1 ) 101 1 [] 简 斌 , 4 郑 军. 公路 建设 与环 境保护 [] 山西建筑 ,0 7 J. 20 ,
种 植 绿 化林 带 还 可 以 美 化公 路 周 边 环 境 , 收 汽 车 排 放 的二 氧 化 行的防治措施和对策 , 吸 是公路 建设 中不可缺少 的环节 , 从而使工
硫和碳氢化合物等有害气体 , 防止大气污染。绿化林带还 可以减 程对 环境 的不 良影响降到最 小 , 达到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环境质
的 融合 。
关键词: 古典 园林, 自然风致园, 特点, 同 异
中 图分 类号 : 9 6 TU 8 文献 标 识 码 : A
中 国古 典 园林 和 英 国 自然 风 致 园都 注 重 自然 美 , 中 英 园 林 师 , 但 也不应该是造园家, 而应该 是诗人和画家lj。 2’ ' 环 境 景观 却 常 呈 现 明显 差 异 。 在 肯 定 中 国 园林 对 英 国 自然 风 致 2 英 国 自然 风致 园的特点 园 的历 史 影 响 的 同 时 , 比较 的 方 法 深 入探 讨 两 者 的 差 异 , 以 以 可 l 世纪浪漫主义作家沃尔博尔伯 爵在 他的《 8 论现代园林》 里 促进学术研究和艺术实践 。总之 , 理想 的集合体 可能包含着矛盾 说 到 当时 的 造 园 家 肯 特 ( . at提 出 : 自然憎 恶 直 线 。 因 而 所 w K n) “ ” 的 、 调 和 的 因素 。 同样 , 不 园林 的 风格 , 不论 中外 , 都不 是 单 纯 的 。 有 的形式都要以 自由的线性展开 见 图 1 。所以造就了英 国的 2( )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由式园林的对比包含历史起源以及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由式园林的对比包含历史起源以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16c32f2bceb19e8b9f6ba2b.png)
对比中国与英国园林的异同点一个国家文化的体现不仅仅限于书本,其实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到文化的影子,就园林艺术一块来说,英国与中国,欧洲与亚洲,文化差异极大,其文化在园林方面的体现也是各有千秋。
英国自由式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同属风景式园林,二者均以大自然为创作的本源,从艺术法则到审美追求上均具有很多相似点。
但从本质上看,英、中园林仍然在造园理念和创作手法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
总的来说,英国园林要钟情于纯自然之美,以理性、客观的写实,侧重于再现大自然风景的具体实感,其创作手法原原本本地把大自然的构景要素经过艺术地组合,相应于用地的大小而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审美情感蕴涵于被再现的景观总体之中。
中国园林是一种写意自然,更富想象力,个性特征鲜明,多姿多彩,极具艺术魅力。
英国园林历史起源及发展一说起英国园林,让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自然与浪漫。
英国园林在古罗马时期就已经普及,早期的英国庭院是规则式的,有墙或篱笆围着,目的是主人有种地的地方和享受户外生活的机会,主要元素是花卉、药草和花格凉亭。
类型主要是修道院庭园和城堡庭园。
在中世纪以后,贵族们开始修建大型住宅和花园,成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其主要发展有以下几个时期:1.庄园园林时期(18世纪20年代~80年代)在这一阶段,造园艺术对自然美的追求,主要体现在“庄园园林”风格,属于早期风景式园林。
2.画意式园林时期(18世纪后半期)浪漫主义运动兴起。
3.园艺派时期(19世纪)这种园林风格更有商业性和折中性并逐渐成为主流,进而融入到现代的园林。
中国园林历史起源及发展中国古典园林一直闻名于世,在世界园林体系中属于自然山水园林,以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法则,一直被推崇,中国园林由于南北差异而存在不同。
其主要发展时期有:1.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在这一时期,园林仅仅是对现实风景的一种客观写照。
2.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园林开始表现自然,自然山水式园林已经开始萌芽。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风景式园林之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风景式园林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f33bb107eff9aef8941e0608.png)
以一个优美的角度伸人湖中, 一切都是宁静的, 但同时也显 得 开 朗 、大 方 和 安 详 。
水域分隔方面: 中国园林为了讲求水面变化, 常采取构 筑中心岛分隔水面, 且整体露土山行, 形态较高较大; 英国 园林造园讲求自然疏朗, 常建大面积水域, 偶建中心岛也常 栽些花木类。 1.2 建筑小品造景
但 长 期 以 来 , 我 国 对 中 、外 园 林 艺 术 的 比 较 研 究 , 较 多
在重构林业产业组织, 形成完善的林业 产业体系, 使林业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 势, 为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 依 据 。有 利 于 建 立 有 效 的 林 业 产 业 组 织 结构, 有利于我国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 业的转变, 为我国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和 产 业 升 级 提 供 理 论 基 石 。林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追 求 的 是 在 时 间 、空 间 、活 动 三 维 系 统 内 的 社 会 、经 济 、生 态 的 全 面 可 持 续 发展。要实现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就必 须对传统的林业经营模式进行全面改 造, 林业产业化是符合林业可持续发展 要求的现代林业经营模式, 是实现林业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4 研 究 的 技 术 路 线 和 论 文 的 逻 辑 框 架
林业产业化经营的障碍, 为在菏泽实现 林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分析基础; 总结林 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历史经验, 提出林业 产业化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总体思 路 , 探 求 不 同 自 然 条 件 、经 济 发 展 条 件 下 的 林 业 经 营 模 式 。在 上 述 研 究 的 基 础 上, 提出菏泽市实现林业产业化经营的 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严峻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我 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因 素之一, 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已经迫在 眉睫, 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 社 会 关 注 达 到 了 前 所 未 有 的 程 度 。我 国 林业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发展模式的迅 速转变, 林业的发展理论客观上需要以 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在发展阶段上 需 要 进 入 跨 越 式 发 展 的 新 阶 段 。不 同 区 域其历史背景、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不 同, 存在的问题各异。一定历史时期面 临 的 发 展 任 务 、目 标 也 各 不 相 同 。
中国古典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异同点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异同点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f5ef9c56f242336c1eb95ee8.png)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异同点比较.相同点1同为风景式园林,二者都是以大自然作为创作的本源;➢“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总的艺术法则,也是中国造园艺术对自然的态度的高度概括;➢英国园林也同样钟情于自然之美,英国学派的设计均是以崇尚自然,讴歌自然,赞叹造物的多样与变化作为美学目标。
2 . 强调情感的表达➢中国的知识分子(文人)总是把园林看作抒发情感和省思的场所。
把审美主体的主观情绪外化于审美客体,并产生情感共鸣的审美心理模式,一直是中国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的重要特点;中国的园林主人以这种方式来排解个人生活的感伤和政治理想的失意,园林成为中国文人阶层宣泄感情的对象,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向来重视情感的表达。
➢浪漫主义的出现改变欧洲中世纪艺术的呆板面貌,情感的追求和表达为英国学派园林注入生命力,并成为区别于法国古典园林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3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学派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式的自然山水园林曾经对英国学派有过重要的影响,东方的神秘及其对自然的深刻领悟,深深震撼和吸引着英国学派造园家们。
到18世纪中叶,“中国热”达到高潮,许多评论和介绍中国园林的书籍和图册大量出现,中国式的塔、洞,甚至中国式的假山,都广为流传,成为一时的风气区别➢从本质上看,中、英园林仍然在造园理念和创作手法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
总的来说,“自然”在这两种园林中体现出不同的性格,即:中国园林是一种内向的自然,英国自然风致式是一种外向的自然。
1.从园林具体空间组织上➢中国古典园林显得幽深、隐逸,是一种内向的自然;英国园林大片的草坡沿着自然的地形起伏,这里没有围墙,显得开朗、大方和安详。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所具有的这种开放性和公共性使它所表现的自然呈现一种外向开朗的性格。
从园林的总体形象和总体气氛上看,中国古典园林显得幽深、隐逸,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曲径通幽”。
2. 从园林功能上中国园林一向拒绝功利主义的倾向,中国园林一直以来都是少数文人自省和精神自我满足的场所,物质功能从未成为中国园林的重要功能。
中英自然风格园林艺术比较研究“自然”,一直是中国古典园林进行艺术创作的最高原则和审美标准
![中英自然风格园林艺术比较研究“自然”,一直是中国古典园林进行艺术创作的最高原则和审美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2049bced1f34693dbef3e4b.png)
中英自然风格园林艺术比较研究“自然”,一直是中国古典园林进行艺术创作的最高原则和审美标准。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法则,一直被中国造园家们奉为圭臬。
中国传统的自然山水式园林作为东方艺术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被介绍到世界各国,对世界园林艺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与中国造园艺术不同的是,西方造园艺术直到18世纪,对自然美的认识和表现还处在一个相当蒙昧的状态中。
受基督教“原罪”观念和柏拉图“理想主义”思想的影响,欧洲艺术长期以来把现实世界的自然美看成是恐怖的、罪恶的,只有理想的天国才是美的化身。
因此,直到18世纪,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才冲破传统的束缚,以其高度的革命性和旺盛的生命力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近、现代西方园林艺术的主流,直至今天仍对世界园林艺术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可以说,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简称英国学派)在世界园林史上开创了园林艺术新局面。
更为可贵的是,在发展过程中,它还受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直接影响。
因此,对中、英自然风格园林的对比研究,成为中、西园林艺术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但长期以来,我国对中、西园林艺术的比较研究,较多着眼于法国古典园林,对英国学派较少介绍和研究,直到20世纪80年代,有关英国学派方面的研究和介绍才陆续见诸有关文献。
本文将在简要介绍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发展沿革的基础上。
对中、英两种园林自然美表达的异同及其形式的相关社会因素作比较研究,进而提出对我国当代园林艺术发展的一些看法。
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与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的相似特征在对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的对比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两种风格的造园艺术在许多地方有着相似的特征。
(一)“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法则“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总的艺术法则,也是中国造园艺术对自然的态度的高度概括。
园林艺术的观念和法则是从宗教思想和哲学思想中来的,中国思想的主流是儒、道、释,即儒家、道家和禅宗思想。
儒家思想虽然在政治上和社会伦理上的影响远大于道家,但它在艺术上的影响却不及道家。
对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园之综合分析比较
![对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园之综合分析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cc18228c84868762caaed563.png)
202 华中建筑 HUAZHONG ARCHITECTURE 1/ 2009 第27卷
Abstract English natural scenery garden has likeness with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while the differences are also obvious. From the viewpoints of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 design idea, and the concept of “nature”, this article deeply discusses the essen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Key Words Landscape gardening,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English natural scenery garden, Differences
中国园林与自然风景园的比较有其意 义所在:首先,西方美学和设计方法占主 导的当今,继承传统必须要有更深层的思 考和更广阔的知识背景,英国自然风景 园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比较是一种尝试;其 次,在景观的使用者由精英阶层向平民阶 层转化的 学、社会需求和环境统筹考虑,自然风景 园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其三,农业景观 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同时也日益受到重 视,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通过比较研究 向英国自然风景园学习。
杨
锐
王劲韬
Hu Yike Yang Rui Wang Jingtao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d47313659b6648d7c1c746a1.png)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比较
袁留斌
( 浙江丽水学院园林系, 浙江丽水 323000)
摘要 在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发展的基础上, 分析中、 英两种园林自然美表达的异同。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相似特征; 不同特点 中图分类号 TU 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 2006) 22- 5834- 02
威廉!坦布尔在书中写道, 不规则的园林比规则的园林更美。 亚历山大!蒲柏也推崇未修饰的自然 , 他认为古老的中国园 林一直发出灿烂的光芒。他根据新的原则对一座几何式园
作者简介 袁留斌 ( 1974- ) , 男 , 安徽宿松人 , 讲师 , 从事园林植物栽培 与园林造景应用研究 。 收稿日期 2006 06 03
[ 1] 罗伯特 ! 霍尔登. 环境空间% % % 国际景观建筑 [M ]. 北京: 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 1999. [ 2] 刘晓明, 肖玲. IFLA 主席 A S 施密特教授及其作品[ J]. 中国园林, 2000 (2) : 43- 44. [ 3] 查尔斯! 莫尔, 威廉!米歇尔, 威廉!图布尔. 风景: 诗化般的园艺为人类 再造乐园[M]. 李斯, 译.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0 . [ 4] 佟裕哲. 景园建筑[M].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1. [ 5] BIRKHAUSER. Publishers for architecture[M] . Basel: Switzeland, 1999. [ 6] 冯国禄. 试论中国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J ]. 湖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 科学版, 2006, 7( 4) : 101- 104. [7] 高祥斌. 浅谈城市园林植物造景[ J] . 江西农业学报, 2006, 18(4) : 99101.
中国传统园林与英国风景园的异同
![中国传统园林与英国风景园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dae5f0064a7302768e993918.png)
理论探讨2010.5 259中国传统园林与英国风景园的异同严 晶浙江城建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14中国传统园林和盛行于18世纪的英国自然风景观园林是现代社会以前人类自然式园林艺术的重要代表者。
中国传统园林是由中国的农耕经济、集权政治、封建文化培育成长,比起同一时期其他园林体系,历史最久、持续时间最长、分布时间最广,这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英国自然风景园是18世纪西方园林由几何式走向自然式的一次重要艺术文化变革,改变了欧洲规则式园林的统治地位。
中国传统园林和英国风景园都是自然式园林,它们之间存在相同之处,但也存在许多差异,本文谨对中、英这两种自然园林进行比较。
一、国传统园林与英国风景园的相似之处1.都是对自然的一种模仿,都以大自然为创作本源 18世纪英国诗人画家中兴起尊重自然的信念,将规则园林看作对自然的歪曲。
受这种思潮的影响、对中国园林的向往与赞美、以及自然地理气候等条件的限制,英国开始出现体现自然,模仿中国传统园林形式的造园尝试。
尽量避免人工的痕迹,以自然流畅的湖岸线,平静的水面,缓坡草地,起伏地形上散植的树木取胜。
(图1)图1 英国风景园2.在造园过程中都尊重原始自然条件 无论是中国传统园林还是英国自然风景园,在造园之前都对自然条件进行分析,因地制宜,利用原有地形及植被。
中国传统园林历来重视自然地貌,在造园选址上就有诸多考虑,自然山岳以其丰富地貌和广博内涵历来成为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颐和园的寿山就是在原有瓮山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图2)图2 颐和园寿山英国风景园也一改西方传统园林大动土方的模式,而是利用现有土丘进行远路布局和植被改造,同时对原有水体进行保留和局部修整。
3.都十分重视自然植物造景在这一点上,由于中、英园林都是模仿自然,所以植物景观也是模仿的一部分,不管是中国传统园林还是英国自然风景园都十分重视植物景观的营造。
4.都受地理气候的影响英国风景园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到了英国丘陵起伏的地形的促进,以及英国气候的影响,英国位于北纬50度至60度之间,但气候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使得植物自然生长十分有利,草坪、地被植物在无需精心的打理下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英国地形起伏的丘陵又给建造勒诺特尔式园林增加大动土方的成本,所以英国风景园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到了当地地理气候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e9cb3e51ad02de80d4d84086.png)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比较袁留斌(浙江丽水学院园林系,浙江丽水!"!###)摘要在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中、英两种园林自然美表达的异同。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相似特征;不同特点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自然”一直是中国古典园林进行艺术创作的最高原则和审美标准。
与中国造园艺术不同的是,直到+’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才冲破传统的束缚,以其高度的革命性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近、现代西方园林艺术的主流。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多姿多彩,极具艺术魅力,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商周时期据有关典籍记载,中国造园始于商周,称之为囿。
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
!/"汉时期汉起称苑,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一度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环境美,游历名山大川成为社会上层的普遍风尚,文人、画家参与造园。
!/$隋唐时期在隋唐之后,造园家与文人、画家相结合,运用诗画传统表现手法,把诗画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情趣引用到园景创作上,甚至直接用绘画作品为底稿,寓画意于景,寄山水为情,逐渐把中国造园艺术从自然山水园阶段推进到写意山水园阶段。
!/%宋、元时期宋元朝步入造园的一个兴盛时期,特别是在用石方面有较大发展。
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
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为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等。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致园的异同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致园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9e680500bed5b9f3f90f1c76.png)
文章编号:100926825(2010)022*******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致园的异同收稿日期:2009209223作者简介:乔 义(19812),男,助理工程师,上海瀚联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陕西西安 710054白小华(19792),女,助理工程师,上海瀚联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陕西西安 710054黄文华(19802),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陕西西安 710000乔 义 白小华 黄文华摘 要: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和英国自然风致园的特点,归纳了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致园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分析了形成两者差异的原因,指出中英园林文化的天人合一与洪莽朴野的差异,也许会在不断的交流碰撞中达到更高层次的融合。
关键词:古典园林,自然风致园,特点,异同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中国古典园林和英国自然风致园都注重自然美,但中英园林环境景观却常呈现明显差异。
在肯定中国园林对英国自然风致园的历史影响的同时,以比较的方法深入探讨两者的差异,可以促进学术研究和艺术实践。
总之,理想的集合体可能包含着矛盾的、不调和的因素。
同样,园林的风格,不论中外,都不是单纯的。
1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中国文人(士大夫)总是把园林看作抒发情感和省思的场所。
在他们眼里,落花有义,流水含情,一山一石,一草一木,无不寄托着主观者的情绪与感受。
在中国古典园林里,一切东西都有它自己的性格,有它天然的形态。
人们和它们亲近,连一块石头都可以被尊称为“丈人”。
花、草、树、木不但本身的形态和颜色是美的,它们还有性格,有品德,人们对它们有尊敬或爱的感情[1]。
中国艺术家们知道,对比能够强烈的扣人心弦。
他们经常运用突然的转变和形、色、光、影的强烈反衬,总是在有限的空间创造深远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构造景致的,既不应该是建筑师,也不应该是造园家,而应该是诗人和画家[2]”。
2 英国自然风致园的特点18世纪浪漫主义作家沃尔博尔伯爵在他的《论现代园林》里说到当时的造园家肯特(W.K ant )提出:“自然憎恶直线。
对比分析中国江南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对比分析中国江南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https://img.taocdn.com/s3/m/b820190a67ec102de2bd89be.png)
2019年第8期现代园艺对比分析中国江南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朱韵奇(南京师范大学环境设计(环境艺术),江苏南京210000)摘要:传统的中国古典园林,始于汉晋,盛于明清,独立于世界园林而自成一体。
和西方几何规则式园林迥然不同的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和有着“天人合一”思想的中式园林,有最相近的体系。
通过研究两者之间的异同,寻找在当下环境,中式园林造园手法的继承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国江南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造园艺术;园林设计中国园林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
私家园林多以江南文人园林为主,造园遵循“人事天命”,追求“天人合一”以及“道法自然”的境界,设计技法多变,手法多样。
英式园林早期为几何式规则园林,受到多国影响因此造园思想开放,十八世纪自然风景式园林发展成为热潮,追求理性,整体处理因地制宜,效仿自然。
中国江南私家园林多以围合空间为主,在小空间内将不加修饰的天然质朴运用于造园上,排斥富力雕琢以达到《园冶》中“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虽为“宛自天开”,却是纯粹的人造自然。
因在朝廷上的不得志,所以士大夫们寻求山林建造园子,通过这个媒介,让自己拥有一个“天下”。
英国的自然地貌以丘陵为主,气候条件潮湿多雨适宜草木生长,因此风景式造园家因地制宜,在园中大面积使用草坪和不修剪的自然树木。
艾迪生提出的造园应当无拘无束,像自然那样荒野成为最早的风景式造园美学理念。
古代山水园林随着山水画派的出现而产生,因此山水画成为造园的施工指导。
画家黄宾虹说的“曲径通幽”,就是园林设计利用曲折回转将视线导向不同空间,以延伸空间,丰富层次,同时增加游览线路长度,达到移步换景效果的技法。
造园家还常用对景借景的处理方式,让景物始终联系呼应于一整体。
“小中见大”是江南园林设计中惯用的技法,通过框景(见图1),将景物框在“画框”中,获得更直接的观赏快感。
同时,造园家还擅用辩证矛盾获得深浅、虚实、疏密的变化,擅用掩映藏露遮掩丑陋破败,借用花窗露出美景,山水倒影,亭台呼应,浓浓意境便蔓延。
对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园之综合分析比较
![对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园之综合分析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0c4cb6df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11.png)
对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园之综合分析比较
胡一可;杨锐;王劲韬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09(027)001
【摘要】英国自然风景园与中国古典园林具有相似之处,但是区别无疑是巨大的.该文试从哲学基础及审美差异、设计观念和关于"自然"概念的理解等几方面比较深入地阐释两者的本质不同.
【总页数】6页(P202-207)
【作者】胡一可;杨锐;王劲韬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00084;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00084;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0008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1
【相关文献】
1.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比较 [J], 袁留斌
2.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致园的异同 [J], 乔义;白小华;黄文华
3.中国传统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园--不同哲学背景下的自然美 [J], 王蔚;王胜霞;陈春红
4.试论18世纪到19世纪早期英国城市景观与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内在同一性以巴斯、爱丁堡和伦敦的城市景观规划为例 [J], 赵晶;张宝鑫
5.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文化对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影响 [J], 于晓卉;刘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园之综合分析比较
![对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园之综合分析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30ff753d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4.png)
在现代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园林艺术的环保和可持续性越来越受 到人们的。从中国古典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园中,我们可以汲取灵感,学习如 何在设计中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为未来的园林艺术发展提供 新的思路和方向。
五、结论
中国古典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园作为东西方两种不同类型的园林风格,都具有 独特的魅力和特色。尽管它们在起源、设计风格和文化影响等方面存在诸多不 同,但它们都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
二、设计风格与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风格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园景布局以山水为主,建 筑和植物为辅。通过运用水、石、花、木等元素,将自然美与人工美相结合, 创造出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同时,中国古典园林也注重文化内涵的表达,如 寓意吉祥的图案、题诗刻石等。
英国自然风景园的设计风格则强调自然、野性和自由。它通过模仿自然景观和 地形,将自然元素如山、水、植物和树木融入园林中。这种设计风格追求的是 一种自然、真实和未加修饰的美感,强调与自然融为一体。
三、文化影响与传承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和艺术 的精髓。它对亚洲和世界各地的园林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由于其 脆弱性和易变性,中国古典园林的保护和传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近年来, 随着中国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发展得到了更多 的和支持。
对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园之综 合分析比较
01 一、起源与发展
目录
02 二、设计风格与特点
03 三、文化影响与传承
04 四、环保与可持续性
05 五、结论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园 之综合分析比较
园林艺术在不同的文化和地理环境中呈现出多样性。中国古典园林和英国自然 风景园是两种具有独特魅力和风格的园林类型。本次演示将对中国古典园林和 英国自然风景园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以深入理解其共性和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
锐
王劲韬
Hu Yike Yang Rui Wang Jingtao
中图分类号 TU98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2009)01-0202-06
摘 要 英国自然风景园与中国古典园林具有 相似之处,但是区别无疑是巨大的。该文试 从哲学基础及审美差异、设计观念和关于“自 然”概念的理解等几方面比较深入地阐释两者 的本质不同。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 英国自然风 景园 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礼制社会中,个人 精神解脱隐逸于市朝喧嚣的重要手段,其 逃避主义的成分也是显而易见的。坦普尔 爵士看重的更多是中国园林接近自然的宁 静感和逃避主义思想。而18世纪上半叶, 在政治上遭到排挤、打击后避居乡间的
202 华中建筑 HUAZHONG ARCHITECTURE 1/ 2009 第27卷
与西方不同,中国人具有一脉相承的 节制思想,形式的意味并不一定要涵盖园 林本身,所以可以采用微缩景观,通过引 发联想的方式表述设计意涵。对大地,中 国人有一种潜意识中的心理距离。于是, 山的秀美和水的优雅可以通过具体的手段 微缩并放置在自家的院子里。至于引发的 联想则是以个人生活经历为背景的,从儒 家的比德山水,智水仁山式的情怀,到道 家濠濮之乐式的移情,造园者自身的情怀 都被浓缩在人化的咫尺山林之间。在某种 意义上造成了园林的标本化,所以中国园 林对于自然是为我所用的,是比德的和移 情的,自然很早就被纳入人的范畴。而中 国的土地观念发轫于哲学观念,在土地利 用上,未完全认清自然规律以前,中国人 往往是试探性的、小心谨慎的,尽量避免 自然在不确定的未来对人类的“惩罚”, 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哲学具有深刻的生态意 义,典型者如形胜意识,适度规模等建设 原则。中国传统城市、居住区、园林建设 都直接与“地之所出”相关联。这种以土 地为中心的规划哲学数千年来持续地发挥 它的作用。
再来看看中国的自然观:在中国人的 自然观里,人与宇宙具有互文性,虽然这 种互文性有时失之偏颇,互相牵连的关系 往往也是失衡的,但两者有彼此参与的 关系。更确切地说,两者浑然如一的整体 关系一直是一种终极目标,未曾动摇。为 了在人的生命历程中展现出这种自然宇宙
第27卷 1/ 2009 HUAZHONG ARCHITECTURE 华中建筑 203
但必须指出的是,无论先验主义以理 式或最高理式(Platonic Axiom)代替自 然,还是英国式的容纳自然,其对待自然 美的根本基点没有改变,即将自然视为人 的对立面。西方美学与园林中从未曾真正 出现过中国式的“天人合一”的自然美。 从历史哲学的角度分析,自然总是以它的 不可预料刺激着人们的感知,人们只能有 意无意地剔除不愉快的体验,而对于无常 的自然,人类的容忍则永远有限。人们总 有亲近自然的愿望,但这要是“合宜的自 然”,所以艺术行使着特殊的作用:使自 然适应人心。必须承认,从设计者的角度 理解,创作时在大地上留下人类的印记是 必不可少的,因此貌似自然的英国自然风 景园改变着溪水流向,使其按设计者的意 向绕河谷迂回前行(图4~5)……英国自 然风景园时期的钱伯斯和坦普尔同样对中 国园林持肯定态度,钱伯斯引入中国园林 审美中的“浪漫主义”,坦普尔也曾批评 规则、对称和简朴等理念,他们都倾向于 追求艺术作品的“变化”。但是他们之间 也有着实质性的分歧,根源就出现在“自 然”的概念界定问题上。“自然”在钱伯 斯那里并不神圣,也不是限制,强调前文 所述的“有为设计”,这比沉湎于自然崇 拜的坦普尔应该更接近中国园林的创作意 图。中国园艺师其实并没有真的描摹自 然,而是通过设计把树、灌木、岩石、 水和其他人造物混融起来,以表达和唤 起某种情绪。抛开钱伯斯在园林设计领 域浅薄的一面,从认识的角度,坦普尔 到钱伯斯是从“师法自然”到“师法艺 术”的变化[5],所以浪漫主义运动自身也 蕴藏了多样的视野。
建筑历史
Architectural History ·古、近代园林·
对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园之综合分析比较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and English Natural Scenery Garden
胡一可
1 哲学基础及审美差异,对“自然” 的不同理解
由于中国古典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园 是因“自然”而被牵连,在这里需要讨论 一下中英园林设计者心目中的“自然”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西方学者眼里,“自然”代表了 “天然”和“本性”的双重含义,而且它 的复杂在于,西方艺术家内部也会产生分 歧。而在中国,“自然”则是一个相当含 混的概念。
《关于崇高与美的根源的哲学探讨》(A Philosophical Enquiry into the Origin of Our Ideas of the Sublime and Beautiful, 1757年)颠覆了传统古典主义的优雅的 美学作风,将雄壮、惨烈、惊惧的风雨、 雷电等现象纳入美的范畴,成为欧洲美学 史上自然观的转折期。西方园林史第一次 从拒绝自然,回避自然或抗争自然走向容 纳自然,正如布里奇曼⑧第一次在英国自 然园林中引入干沟(Ha-Ha),将园林拥 入自然的怀抱。
中英园林广为人知的牵连并不是简单
可以厘清的,从16世纪末到18世纪末, 中国文明在政治、艺术和伦理方面都对欧 洲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艺术领域当时的 中国和英国有着相同的倾向。但在宏观的 理论框架下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首先是 18世纪初文学上的“哥特”风格,诉诸感 觉,将人们带入怪诞、可怖的审美境界, 也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色。其次是“奇 境”说,依照普赖斯在《论画意》(On Picturesque,1794年)⑨中的描述,奇 境的特性是粗糙和瞬息万变, 而这是由 构形、色彩、光亮甚至声音上的无规则性 造成的。在钱伯斯看来,中国艺术家提供 给观赏者的,不仅是认知的愉悦,更多的 是惊异的愉悦——这一观点严格地说与当 时英国的“奇境”(The Sublime)⑩之 说很吻合[6]。所以,中英美学相似之中存 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钱伯斯曾批判英国 造园家的过度粗犷的自然以及贫瘠的设计 语言,并提倡中国园林的“精致”设计, 不过很快英国人就厌倦了在崎岖转折的道 路中行走来观赏变幻莫测的景致,“平 庸无奇的田园风光”似乎仍然难以割舍 [7],因为英国人对于开敞空旷的喜爱。总 的看来,两个国家具有不同的政治、经 济和文化背景,应该说,由自然主义、 启蒙思想促成的新的自然观在18 世纪末 开始逐渐演化为对自然荒野状态的主动 追求,刻意摹拟风景画家克洛德洛兰等 的风景式构图和文学上的新浪漫主义共
的自然思想开始萌动[2]。经验主义给18世 纪造园艺术的革命准备了哲学基础和美学 基础,动态体验被引入园林设计中。启蒙 思想家大都认为自然状态优于文明,这决 定了当时英国的思想风潮。如培根②喜爱 “自然荒野”;《失乐园》中弥尔顿③描 绘并憧憬着自然优雅的伊甸园[3]。
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是非决定性 的,中国文化对于当时的英国来说是以 一种异域风情呈现的,它迎合了当时欧 洲上流社会文化中普遍的猎奇、求异的心 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洛可可艺术风格 的补充。当时艺术中流行的所谓“东方 趣味”和英中式园林(“Jardin Anglo— Chinois”)等都可谓表象模拟的典型。 其实质是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和现实需 要,为我所用地接受于己有利的异质文 化。这是文化交往中的一个通例,本无可 厚非,但当时盛行的崇尚中国园林之风有 自以为是的成分,是一种“中国趣味”, 原因是中国古典园林遵从自然的设计精神 恰巧与当时英国园林界的理想形成了亲 近比照(图1)。威廉·坦普尔④在《论 伊壁鸠鲁的花园》(On the Gardens of Epicurus)热情描述了他心目中的天堂。 在坦普尔爵士看来,无论是古希腊哲人伊 壁鸠鲁还是诗人维吉尔的天堂,或是上帝 的伊甸园,其中的逃避世俗、追求心灵静 谧的境界,再造个人人格的成分是占主导 地位的。
Abstract English natural scenery garden has likeness with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while the differences are also obvious. From the viewpoints of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 design idea, and the concept of “nature”, this article deeply discusses the essen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Key Words Landscape gardening,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English natural scenery garden, Differences
图3 英国钱伯斯的丘园中的孔庙设计图 (1763年。资料来源:同图1,219页)
图4 布朗改造后的斯道维(Stowe)庄园中的自然式花园鸟瞰 (后人从总图中提出改绘。资料来源:同图3,188页)
与人的整体境界,内心的体验是达到这一 境界的关键。所以,中国园林对自然的追 求并不体现在模仿本身。“不立文字”、 “明心见性”的禅宗旨趣是西方人所不太 好理解的。
中国园林与自然风景园的比较有其意 义所在:首先,西方美学和设计方法占主 导的当今,继承传统必须要有更深层的思 考和更广阔的知识背景,英国自然风景 园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比较是一种尝试;其 次,在景观的使用者由精英阶层向平民阶 层转化的今天,园林不仅需要审美愉悦, 还要给人带来身心健康,我们就需要将美 学、社会需求和环境统筹考虑,自然风景 园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其三,农业景观 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同时也日益受到重 视,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通过比较研究 向英国自然风景园学习。
图1 以丘园中的中国塔为题材的一种壁纸(英国 1766年。资料来源:外国造园艺术218页)
辉格党人,常常视乡间、自然的生活和整 顿田产、庄园为时尚,其中的避世倾向明 显。而且这种以潜心静然的生活来与现实 社会抗争的做法,与同时期中国文人致仕 还乡,潜心于园林画境中的做法也几乎如 出一辙。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出于避世 情调,和或多或少的猎奇心理驱动的所谓 “东方情结”,加上当时作为东印度公司 职员从中国南方游历中带回的一些中国民 居、宅园的所谓“新样式”的钱伯斯⑤对 中国园林较为肤浅的理解,极易造成对中 国园林的误解(图2~3)。典型的观点就 是认为中国自然山水园为“自然蛮荒”, 或像杜·哈尔德那样干脆颠覆了中国园林 的存在基础,认为中国园林是“窄小实 用、蔬菜多于鲜花的园子”⑥[4]。就形式 而言,钱伯斯在皇家丘园中修建的中国式 塔与其原形南京大报恩寺塔的形式也相去 很远,少有共性,仅仅借用了东方符号, 而中国园林也不是对“自然蛮荒”的模 仿,更倾向于再造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