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

合集下载

山西的云冈石窟简介

山西的云冈石窟简介

山西的云冈石窟简介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以东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是
我国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云冈石窟始建于公元493年,是北魏王朝为了供奉佛教而开凿的,历经45年才完工。

因为这些佛像开凿在高山上,所以被称为“云冈石窟”。

它位于
中国北方的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是中国
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云冈石窟分为东、西两个部分。

东部为“昙曜广场”,是当年昙曜主持开凿的;西部为“大佛殿”,是文成帝时开凿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云冈石窟是公元5世纪中叶文成帝时期开凿的。

东崖长达3000米,有大大小小的窟龛近500个,佛像2万多尊;西崖有长达2000米,窟龛220个,佛像4万
多尊。

其中最大的窟是开凿于北魏时期的“昙曜五窟”,其中以
第一、第二、第三窟最为有名。

这三个窟开凿在一块石头上,从上面可以看到三层塔身,由下而上逐渐缩小,最下层是个方形塔基。

—— 1 —1 —。

云冈石窟简介

云冈石窟简介

云冈石窟简介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云冈石窟(Yungang Grottoes)综述: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

最大佛像17米,最小仅2厘米,是中国最大规模的石窟群。

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

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于2001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建造背景: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

北魏王朝是由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鲜卑族拓跋部是一支兴于阴山山脉以南大草原的游牧民族。

公元386年,鲜卑拓跋崛起,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建立了北魏政权。

随后,又威服塞北各族,于398年迁都平城今大同市,平城作为北中国政治、文化中心达96年鲜卑拓跋风俗淳一,原本不信佛法,与魏晋通聘后,特别是经过什翼犍的引进介绍,才开始接受佛教。

在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71年),佛教文化盛行,在公元450年时,魏孝文帝令沙门统昙曜(音坛耀)开凿石窟,于是由着名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西郊武州塞,开凿了五所石窟,现编号第十六窟至第二十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

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北魏着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录了当年云冈石窟的壮景:“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

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所眺”。

当时佛像的形状一般是厚唇、高鼻、长目、宽肩,有雄健的气概,体貌表现了少数民族的特征。

云冈石窟的介绍

云冈石窟的介绍

云冈石窟的介绍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西南15公里处的五岳山南麓,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雕塑艺术最精湛的石窟之一。

下面将对云冈石窟进行详细介绍。

一、历史背景云冈石窟兴建始于北魏,历经北魏、东鲁、唐、五代、辽、金、元、明、清等历史阶段,历经四百多年的兴建、雕刻和装修。

其间的第一期兴建始于公元460年,最后一期兴建完工大约在公元1370年左右。

二、规模概述云冈石窟共分为西边和东边两个区域,包含47个佛龛,252个小洞,约51,000尊石窟造像。

其中,东区的内容是以龙门石窟为代表的北魏石刻,享有“北魏石窟艺术宝库”的美誉。

西区的内容则是以元代大观音坐像为代表的佛像石刻,规模庞大,石窟造像雄伟壮丽。

三、建筑形制云冈石窟主要采用石窟造像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造像的代表之一。

其主要建筑形式有窟室、龛室、殿式建筑、精舍、钟楼、鼓楼等多种。

石窟多小而深,有的高大而宽,有的高耸而细,还有的是长形洞窟。

其中,以第5窟“卧佛殿”最为著名。

四、雕塑艺术云冈石窟千姿百态的造像数量、体态各异的雕像、细腻精美的刻工堪称艺术之极品。

石窟内的各种造像均来自于佛教经典和民间故事中的形象,如释迦牟尼、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龙王等。

五、保护现状云冈石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目前,保护工作已被纳入到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范畴,且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总的来说,云冈石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其独特的规模和雕塑艺术魅力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居于重要地位。

游客来此,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造像艺术的精髓,也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对文化的珍视和保护。

云冈石窟介绍讲解

云冈石窟介绍讲解

云冈石窟介绍讲解
嘿,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那超级厉害的云冈石窟呀!
云冈石窟啊,那可是个了不起的地方。

你想想,那么多精美的佛像、壮观的洞窟,就那么静静地在那里,诉说着历史的故事呢。

一走进云冈石窟,哇塞,那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一尊尊佛像形态各异,有的慈眉善目,好像在跟你微笑打招呼;有的表情严肃,像是在守护着什么重要的东西。

看着这些佛像,我就在想,古代的那些工匠们得多厉害呀,能把这些石头雕琢得这么栩栩如生。

还有那些洞窟,一个比一个壮观。

有的洞窟特别大,你走进去感觉自己都变得好渺小。

就好像自己走进了一个巨人的家一样。

里面的壁画也超美的,虽然经过了那么多年,颜色有点淡了,但还是能看出当年的华丽呢。

我记得我当时在一个洞窟里,看着一尊佛像,突然感觉自己好像穿越了一样,回到了古代。

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工匠们在辛苦地雕琢着佛像,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哎呀呀,说不定我当时还和他们打了个招呼呢,哈哈。

云冈石窟真的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呀,它就像是一本厚厚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你可以在那里慢慢地逛,细细地品味。

每一个佛像、每一处壁画都有它的独特之处,都值得你去好好欣赏。

好啦,朋友们,云冈石窟就给你们介绍到这里啦。

有机会你们一定要亲自去看看哦,相信你们一定会被它深深吸引的!就像我一样,被它的魅力所折服呀。

嘿嘿,下次再见啦!。

云冈石窟100字简介

云冈石窟100字简介

云冈石窟简介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西武州山南麓的武州山上,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云冈石窟始建于北魏时期,到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完成。

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石刻雕塑计2万余躯,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云冈石窟的艺术风格,既有中原文化的质朴敦厚,又兼有西域文化的雍容大度。

它既是东方雕塑艺术的典范之作,又是佛教美术中国化的重要成就。

云冈石窟位于我国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7公里处的武州山上。

从山脚向上仰望,它高峻雄伟、气势恢弘。

整个洞窟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分布着大小窟龛252个。

在长达1500米的崖壁上开凿了高达20米的巨大洞窟17个,大小窟龛252个。

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云冈石窟被人们誉为“东方雕塑馆”、“世界雕塑博物馆”。

据记载:“北魏时期的工匠们以精湛的艺术水准在这批洞窟中雕造出了精美的佛像和菩萨像近6000尊。


—— 1 —1 —。

云冈石窟精华洞窟讲解

云冈石窟精华洞窟讲解

云冈石窟的精华洞窟包括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10窟,第12窟,第13窟,第20窟等。

这些洞窟展示了云冈石窟的精华,涵盖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

其中,第5、6窟是云冈石窟的代表洞窟之一,是云冈石窟中期工程的代表作。

第5窟中央雕出两层方形塔柱,后壁有伎乐天浮雕,顶部是藻井和飞天。

第6窟里几乎各窟都充满伎乐天的浮雕和佛本生故事雕刻,唯中央塔柱小龛内的佛像和表现“维摩诘经”故事浮雕残损较甚。

此外,第7、8窟也是云冈石窟的精华洞窟之一。

第7窟的主像是弥勒菩萨,后壁有思惟像,“树下比丘”应该是“维摩诘经变”雕像。

第8窟的主像是释迦牟尼佛,两侧为侍立的菩萨。

总的来说,云冈石窟的精华洞窟展示了古代佛教艺术和文化的精髓,是值得游客前来参观的重要景点。

云冈石窟名词解释

云冈石窟名词解释

云冈石窟名词解释
云冈石窟是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南郊的一处古代石刻艺术遗址,始
建于北魏时期,历经北魏、东魏、北周、隋、唐等朝代的长达400年
之久。

其总面积约为4.5万平方米,包括东西两部分,共有45个洞窟和252个佛龛。

云冈石窟以其精湛的石刻技艺和丰富多彩的题材内容而著称于世。


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第6号洞——释迦牟尼涅槃像。

这座高17.14米的
巨型佛像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尊涅槃佛像,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之
巅峰”。

除了释迦牟尼涅槃像外,云冈石窟还有许多其他精美绝伦的佛教造像
和壁画。

例如第5号洞中有一个由32尊菩萨组成的“千手观音”造像群,每尊菩萨都有11只手臂,形象十分神秘;第9号洞中则有一个高达11.5米的“普贤菩萨”造像,展现了佛教普贤菩萨的庄严形象。

云冈石窟不仅是一处文化遗产,也是一部佛教艺术史的重要篇章。


通过石刻形式将佛教思想和文化传承下来,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云冈石窟的详细介绍

云冈石窟的详细介绍

云冈石窟的详细介绍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开凿于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市)期间。

是中国最大的一组佛教石窟群,被誉为“中国石刻艺术博物馆”。

1961年,云冈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云冈石窟是在北魏王朝首都平城(今大同)西南25公里的武周山南麓开凿的,共有23个洞窟,大小造像51000余尊,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石窟群之一。

其中最有名的有三窟:第一窟是一座三层楼阁式石塔,塔基呈方形,边长约4米,高约4米;塔身为仿木结构建筑,在塔基两侧各凿一孔,供穿绳之用;塔檐为四面歇山顶;第二窟是一座由前廊、正殿、后殿、回廊组成的古印度式建筑。

这座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屋顶为八角形重檐攒尖式。

第三窟是一座佛坛式佛像,坐南面北。

高达17米。

石佛全身贴金彩绘,面部圆润,五官端正,体态丰满。

—— 1 —1 —。

云冈石窟的详细介绍

云冈石窟的详细介绍

云冈石窟的详细介绍云冈石窟从东魏、北齐、北周、隋、唐、宋等朝代陆续修建,历经近500年的时间。

它以规模宏大、雕刻精良、窟龛茂盛而著称于世。

云冈石窟共有45个窟龛,大、中、小窟分布在山崖、断岩和峡谷之间,窟龛内有大小佛像2000余尊,大小佛龛窟龛200余座,石刻造像和浮雕雅存6000余平方米。

云冈石窟的主要景点有:大世界、小世界、罗汉堂、卢舍那大佛、木雕跋文佛、司空图敌石像、浮图山龛、万佛洞、雄奇狮子、五台寺、西山寺等。

云冈石窟最著名的是大佛洞,该洞分为前后两殿,正中为唐代第三代皇帝李世民与文成皇后华夫人立像。

洞外左右阶级有唐代贵妃对的立像。

在最里面有王者归命的题记。

因景物较多,门票可打折。

此处最佳的月份为初秋的千年。

而不宜至于冬日。

云冈石窟的艺术风格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佛教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王朝古代的宗教信仰、宫廷庙会和皇家主持及民间追求规模宏大,雕刻工艺精湛的石窟建筑也集中体现了一些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征。

云冈石窟作为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研究的宝库,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雕塑、绘画、壁画、题刻、建筑、音乐、舞蹈、民间信仰、政治制度、乐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云冈石窟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国内外游客不可错过的历史文化遗产。

到了云冈石窟,可以感受到大秦岭山视风流古唐朝文明,能听到深沉大音潇洒罗汉堂。

可以看到星罗棋布的对象,听到五台乐府的意境,游客们往往被这里的壁龕、窟龛吸引。

在大门讲解解碑留念拍照表演补充讲解两颗如草土地找早饭,然后乘坐电瓶车德外秦风易魏昕乐府,途中有露天施工票剧等。

云冈石窟是一座融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它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探寻古代历史、感受大秦岭山水之美的机会。

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瑰丽与宏伟,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与自然风光的和谐共生。

无论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者,还是对中国古代历史遗迹的探索者,云冈石窟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云冈石窟景区的传统文化

云冈石窟景区的传统文化

云冈石窟景区的传统文化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的悬崖之上,是中国石窟艺术的瑰宝之一。

其建造始于公元460年,历经几百年的工程才完成,共有254个洞窟和2,000多尊佛像。

作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云冈石窟以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富多样的题材而闻名于世。

第一部分:历史悠久的云冈石窟云冈石窟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5世纪初,当时北魏王朝正处于兴盛时期。

王朝统治者为了宣扬佛教,发起了在云冈修建石窟的计划。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云冈石窟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时间里终于完工。

这里的洞窟,以雄奇、壮丽的造型和精细的雕刻技艺而著名,它们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宗教状况。

第二部分:石窟的壮丽与细节云冈石窟的洞窟分布在悬崖上,包括北岩和南岩两个主要部分。

北岩是较早修建的部分,洞窟的规模较大,数量较多,装饰非常丰富。

南岩则修建于较晚的时期,洞窟的规模相对较小,但风格独特,作品数量较少。

在整个石窟群中,有许多著名的佛像,如《普贤菩萨像》、《弥勒佛像》等。

这些佛像栩栩如生,根据佛教教义塑造而成,展示了当时的雕刻技术的精华。

第三部分:佛教文化的体现云冈石窟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它积极传播了佛法,并且向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瑰宝。

在云冈石窟中,许多佛像的造型都带有鲜明的印度风格,但也融合了中国古代造像技艺的特点。

这些佛像用细腻的线条和精细的雕刻展示了佛教的教义和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内涵。

第四部分: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云冈石窟的佛像雕刻精美细腻,展现了当时的艺术水平。

同时,为了使佛像在悬崖上能够长久保存,工匠们采用了许多精巧的技术。

他们使用了特殊的石头和颜料,保证佛像金光闪闪。

此外,他们精确地控制了石窟中的温度和湿度,以防止佛像对气候和环境的损害。

第五部分:云冈石窟的保护与传承面对时间和自然的侵蚀,云冈石窟多次经历了修复和保护工作。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大量的研究和技术力量被投入其中。

目前,云冈石窟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和游客研究和欣赏的重要地点。

云冈石窟碑刻介绍

云冈石窟碑刻介绍

云冈石窟碑刻介绍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8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
是中国著名的佛教石窟寺。

它始建于北魏时期,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

现存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佛像1.5万余尊,碑刻题记2000余品。

其中最着名的是石室山“昙曜造像碑”和“龙门二十品”。

云冈石窟中有许多石刻佛像和碑刻题记,其中以昙曜五窟中的“昙曜四窟”和“宾阳中窟”最为著名。

其中的《昙曜五窟》是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一个窟龛,在石壁上刻有五个高大的佛龛,每个佛龛里都有一尊佛像。

它们像人似佛、似兽、似禽,塑造得十分生动逼真。

由于开凿时间早、窟龛多、佛像大,它在中国石窟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与洛阳龙门石窟和洛阳龙门山奉先寺的石雕艺术相比,它无论从雕刻艺术上还是从内容上都要丰富多彩得多。

这五个佛龛分别是昙曜、宾阳、乐尊、弥勒和菩萨。

其中的《昙曜造像碑》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北魏石刻造像碑。

—— 1 —1 —。

关于云冈石窟的故事和典故

关于云冈石窟的故事和典故

关于云冈石窟的故事和典故云冈石窟,那是一部镌刻在石头上的传奇史书,每一尊佛像,每一处雕刻,都仿佛在低吟着往昔的故事。

云冈石窟的开凿,那可是北魏时期的一场宏大盛举。

当时的工匠们,就像是一群怀揣着梦想与信仰的艺术家,他们拿起手中的工具,在武州山南麓的岩石上开始雕琢。

那时候的场面,是不是像一场神圣的交响乐演奏会?工匠们的锤凿声,就是那激昂的音符,一下一下地敲打出佛像的轮廓。

你看那昙曜五佛,高大雄伟,屹立在石窟之中,宛如五位从天而降的巨人,守护着这片土地。

它们的面容慈祥而庄严,眼睛像是能看穿世间的一切纷扰,这难道不是古代工匠们用汗水与智慧赋予它们的神韵吗?石窟里的佛像姿态万千,有的双手合十,像是在默默祈祷,为世间的众生祈福;有的微微颔首,似乎在倾听着信徒们的心声。

这些佛像,就如同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智者,静静地坐在那里,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那精美的服饰雕刻,一道道纹理,就像是仙女织就的锦缎,华丽无比。

这是不是能让你联想到古代宫廷中那奢华的服饰盛宴呢?传说中,云冈石窟的开凿还有着深刻的政治寓意。

它像是北魏王朝展示国力与文化融合的大舞台。

当时佛教盛行,北魏的统治者们通过开凿如此宏伟的石窟,向世人宣告他们对佛教的尊崇,也借此来凝聚人心。

这是不是一种极为高明的统治艺术呢?就像一位智慧的君主,用文化的力量筑起坚固的城墙。

在云冈石窟的壁画和雕刻中,还能看到许多来自不同文化的元素交融。

有西域的风格,那独特的图案和造型,像是远方吹来的一阵异域风情的风;有中原文化的影子,那端庄典雅的线条,恰似中原大地孕育出的温婉气质。

这两种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就像两条奔腾的河流汇聚在一起,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云冈文化特色。

这难道不是文化交流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吗?石窟中的飞天形象更是令人神往。

她们身姿轻盈,衣带飘飘,仿佛真的能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那灵动的姿态,是不是像一群在云端嬉戏的仙女?她们手中的乐器,似乎随时都会奏响美妙的仙乐,让整个石窟都沉浸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之中。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 我国最大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始建于北魏时代,是当初为了供奉佛教创建的,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云冈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

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

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基本概述旅游景区雕飞天,线条优美。

两窟窟前有五间四层楼阁,现存(2014年)建筑为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

第六窟,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15米。

塔柱下面叫层大龛,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释迦多宝对坐像,东面雕交脚弥勒像。

塔柱四面大龛两侧和窟东、南、两三壁以及明窗两侧,雕出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

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第七窟,窟前建有三层木构窟檐,窟内分前后两室。

后室正壁上层刻有菩萨坐于狮子座上。

东、西、南三面壁上,布满雕刻的佛龛造像,南壁门拱上的六个供养菩萨,形象优美逼真。

窟顶浮雕飞天,生动活泼,各以莲花为中心,盘旋飞舞,舞姿动人。

第八窟,窟内两侧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东侧刻有三头八臂骑牛的摩醯首罗天,这种雕像在云冈极为罕见。

第九窟,分前后两室,前室门拱两柱为八角形,室壁上刻有佛龛、乐伎、舞伎,造像生动,动感强。

第十窟,与九窟同期开凿,分前后两室。

前室有飞天,体态优美,比例协调。

明窗上部,石雕群佛构图繁杂,玲珑精巧,引人注目。

第十一窟,窟中共有直达窟顶的方形塔柱,四面雕有佛像。

正面,菩萨像保存完好。

窟周壁上佛龛上满刻伎乐天人,手执弦管、打击乐器,神情迥异,形象生动。

他们手中的排箫、箜篌等古典乐器十分珍贵,是研究中国音乐的重要资料。

第十三窟,正中端座一尊交脚弥勒佛像,高12米多,左臂与腿之间雕有一托臂力士像,这是云冈石窟仅有的一例。

山西云冈石窟典故

山西云冈石窟典故

《山西云冈石窟典故》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山西云冈石窟的典故。

云冈石窟在山西,那里有好多好多漂亮的石头雕像。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很厉害的皇帝,他叫拓跋宏。

他特别喜欢佛教,就想让人在石头上刻出很多很多漂亮的佛像,让大家都能看到佛的样子,感受到佛的慈悲。

于是,好多好多的工匠就来到了这里。

他们用锤子和凿子,一点一点地在石头上雕刻。

夏天的时候,太阳火辣辣的,工匠们热得满头大汗,可是他们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儿。

冬天的时候,天气特别冷,他们的手都冻红了,还是坚持雕刻。

经过很长很长时间,终于刻出了好多好多精美的佛像。

有一尊佛像,它的脸上带着微笑,好像在对我们说:“小朋友们,要善良,要快乐。

”还有一尊佛像,它的手伸得长长的,好像要抱抱我们。

小朋友们,云冈石窟的典故是不是很有趣呀?《山西云冈石窟典故》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说山西云冈石窟的典故。

在云冈石窟里,有一个关于“音乐窟”的故事。

这个窟里的佛像呀,有的在弹琵琶,有的在吹笛子,还有的在敲鼓,就像在开一场音乐会。

传说呀,有一个小工匠,他特别喜欢音乐。

他在雕刻这些佛像的时候,就想着把自己心里的音乐都刻出来。

他每天一边哼着歌,一边雕刻。

他刻的佛像好像也跟着他的歌声在跳舞呢。

当这个窟完成的时候,大家走进来,都好像能听到美妙的音乐声。

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去听听这神奇的音乐呀?《山西云冈石窟典故》小朋友们,我再给你们讲讲山西云冈石窟的典故。

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位老工匠,他的手艺特别好。

他雕刻的佛像,眼睛就像会说话一样。

可是,有一天,他不小心把佛像的手指刻坏了。

他特别伤心,觉得自己犯了大错。

但是,他没有放弃。

他想了好多办法,最后用一块小小的石头,巧妙地把坏的地方修补好了。

从那以后,他更加用心地雕刻每一尊佛像,再也没有出过错。

小朋友们,这些工匠们是不是很厉害呀?云冈石窟里还有好多好多这样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云冈石窟五窟介绍

云冈石窟五窟介绍

云冈石窟五窟介绍云冈石窟是中国山西省大同市的一个石窟景区,位于云冈山脚下,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中国石窟艺术的珍贵遗产。

云冈石窟共有五窟,分别是窟1、窟2、窟3、窟6和窟8,彼此间的风格各异,融合了佛教、道教和儒教的元素,展示了当时中国北方的文化和艺术繁荣。

云冈石窟窟1,是云冈石窟中最早的一个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相传由北魏著名宰相爨松所建。

石窟内有一座巨大的立佛像,高17.14米,是云冈石窟中最大的佛像。

该立佛像造型庄重,气势磅礴,展现了佛教艺术的壮丽和庄严。

此外,窟内还有众多精美的浮雕和壁画,描绘了佛教经典故事和人物形象,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云冈石窟窟2,始建于北魏文成帝时期,比窟1晚了几十年。

窟2是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石窟之一,是三个窟中唯一完整保存了圆屋顶的石窟。

窟内主要供奉一尊坐佛像,造型精美,姿态优美,栩栩如生。

佛像两侧还有壁龛,内有供奉的小佛像和其他佛教神像,展示了北魏时期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

云冈石窟窟3,始建于北魏太和元年,是云冈石窟中保存最完整的一个窟。

窟内供奉龙王和龙女、莲花池、护法神、众佛等壁龛,雕工精湛,栩栩如生,给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觉。

窟顶处还有壁画描绘着佛教故事和仙境图案,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层次分明,是云冈石窟中壁画艺术的典范之作。

云冈石窟窟6,始建于北齐时期,是云冈石窟中年代最晚的一个窟。

窟内主要供奉一尊坐佛像,造型简洁端庄,仪态庄严,给人一种平和宁静的感觉。

窟内还有其他佛像和神像,雕工精细,栩栩如生。

云冈石窟窟8,是云冈石窟中唯一的道教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明帝时期。

窟内供奉了三尊神像,分别是道教的三清神,即太上老君、中岳元君和东华帝君。

三尊神像造型庄重,神态肃穆,是中国古代道教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云冈石窟的五个窟穴各具特色,展示了中国石窟艺术的多样性和发展历程。

这些石窟融合了佛教、道教和儒教的元素,是中国古代宗教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也是中国石窟艺术的珍贵遗产。

山西云冈石窟的介绍

山西云冈石窟的介绍

山西云冈石窟的介绍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南约40公里的武周山南麓。

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

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
龛252个,雕像4700余尊,碑刻题记2700余品。

窟内塑像和浮雕壁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其中最大的一个洞窟——“云冈第十三窟”,进深10米,高约20米,面积约1200平方米,有
一楼一底之分。

窟内的塑像和壁画是云冈石窟的精华所在。

云冈石窟以雕刻艺术著称于世,在中国石窟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公元440年至550年的100多年间,开凿了以第六窟为代表的第一期石窟群。

这一期石窟群共6个洞窟,全部开凿在一个大石砌平台上。

这些洞窟分别为“一窟一佛”、“三窟一佛二菩萨”、“五窟两佛三菩萨”、“七窟多佛二菩萨”、“四洞三堂多佛二菩萨”和“十窟多佛二菩萨”。

这些洞窟中的佛像雕刻细腻,形体优美,风格多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第六窟——文殊菩萨像。

此像高达14米,头戴金冠、身披袈裟、手捧宝杖,神态庄严。

—— 1 —1 —。

大同云冈石窟

大同云冈石窟

大同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000米,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65年)由一个著名的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大同市)西郊武周塞,开凿石窟五所,现存云冈第16窟至20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

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

从石窟所保存的纪年铭刻和艺术风格上看,这处宏伟的艺术工程基本上都是北魏的遗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5万1千余尊。

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

云冈石窟以气势宏伟,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著称于世。

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这样描述它:“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

这是当时石窟盛景的真实写照。

云冈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鉴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同时,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今天,它已成为中外游人倾慕和向往的旅游胜地。

云冈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云冈几十个洞窟中以昙曜五窟开凿最早,气魄最为宏伟。

第五、六窟和五华洞内容丰富多采,富丽瑰奇,是云冈艺术的精华。

第一、二窟两窟为双窟,位于云冈石窟东端。

一窟中央雕出两层方形塔柱,后壁立像为弥勒,四壁佛像大多风化剥蚀,南壁窟门两侧雕维摩、文殊,东壁后下部的佛本生故事浮雕保存较完整;二窟中央为一方形三层塔柱,每层四面刻出三间楼阁式佛龛,窟内壁面还雕出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

第三窟此窟为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

前面断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室,前室上部中间凿出一个弥勒窟室,左右凿出一对三层方塔。

后室南面西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的三尊造像,本尊坐佛高约10米,两菩萨立像各高6.2米。

山西的云冈石窟的介绍

山西的云冈石窟的介绍

山西的云冈石窟的介绍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以北约20公里的武周山南麓。

它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云冈石窟的最早主人是北魏皇室,后来,因为佛教在中国的盛行,云冈石窟的开凿也就和佛教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座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集中了北魏时期建筑、雕刻、绘画的最高成就。

石窟内有大大小小的佛像十万多尊,最大的佛像高17米,重达20吨。

云冈石窟由3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北魏王朝在武周王朝时期开凿的皇家石窟;第二部分是西魏、北周时期开凿的佛教石窟;第三部分是以北魏时期雕刻为代表的石窟群。

云冈石窟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一窟”和“第二窟”。

第一窟是整个云冈石窟中最大、最有代表性的窟群。

窟内佛像高大雄伟,造型精美,规模宏大。

窟中央为释迦牟尼坐像,高达17米,头高4米、鼻长1.7米、眉长2.8米、眼大如盘、明眸善睐、纤毫毕现;双手持钵、足踏锡杖;像身披袈裟。

—— 1 —1 —。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云冈石窟风景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

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

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云冈石窟中文名称:云冈石窟[1]英文名称:Yungang Grottoes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 ,云冈石窟于2001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

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地图上的准确位置东经113°7′20〃,北纬40°6′35〃景区保护范围:348.75公顷。

缓冲区面积:846.81公顷。

编辑本段简介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

云冈石窟始建于北魏时代,是当初为了供奉佛教创建的,前后一共用了64年,其中最早的是有昙曜开凿的五个窟,后来逐步开凿了200多个窟,包括了官方和民间的,现在可以开放的只有45个,重点参观的是前20个,云冈石窟确实很美,拥有很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石窟大多数在清代做过泥塑和彩绘,不过还是很多因为风化的原因都消失了。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

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纵观群佛,在这绵延一公里的石雕群中,雕像大至十几米,小至几公分的石雕,巨石横亘,石雕满目,甚为壮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冈石窟
世界文化遗产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郊
❖ 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
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 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
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 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 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 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 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
❖ 鲜卑族拓跋部是一支兴于阴山山脉以南大草 原的游牧民族。公元386年,鲜卑拓跋崛起, 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建立了北魏政权。 随后,又威服塞北各族,于398年迁都平城今 大同市,平城作为北中国政治、文化中心达 96年。鲜卑拓跋风俗淳一,原本不信佛法, 与魏晋通聘后,特别是经过什翼犍的引进介 绍,才开始接受佛教。
1500多年来,云冈石窟令多少文人墨客、名流 学者、达官贵人为其倾倒、歌咏,留下了许多 千年不朽的佳作,极大地丰富了云冈石窟的文 化内涵

1651

[
门 楣 联 : 山
共 娱心 游地 寿从 世慈 康航
都 成性 就本 善明 男慧 信镜
外 门 联 :
]
庄 严法相。六窟里门
云 山 云 岭 带
佛 境 佛 地 乘
门清五 联顺窟 为治正 :辛面
卯悬 特
色 庄千 女万
正将建 命
随秋古
中 云 佛 夏总
云普灵
悬 水 心 题督
秀度光
康 绕 成 写兵
佛 灯 共 日 长
皈 佛 法 微 言 广
昭 云 水 含 类 群
熙云佛 御城像 笔 题 写 的
]
[
的马 匾侍 大佛阁郎佟养量
留喜匾
下闻联
遗 产 增 光 添 彩 。
许 多 楹 联 , 为 世 界
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 的经典杰作。
❖ 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 公元460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 凿。整个石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 内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 有致地镶嵌在云冈半腰。东部的石窟多以造 塔为主,故又称塔洞;中部石窟每个都分前 后两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 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最多,修 建的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 品。整座石窟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细 腻,主题突出。石窟雕塑的各种宗教人物形 象神态各异。

❖ 云冈石窟乐舞雕刻,是古代多元文化结合的 产物,各民族深厚悠久的民间乐舞艺术在此 积淀。经调查统计,石窟中目前有22个洞窟 雕刻乐器图像,尚存各种乐器雕刻500余件, 27种,乐队组合60余组。有表现佛界或俗界 的专门性伎乐,也有点缀于壁面空间的图案 化装饰性伎乐;有规模宏大,形式俊丽的天 宫伎乐,也有态势缥缈悠逸、具有回旋流动 之美的飞天伎乐
❖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 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 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 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 所未有的融会贯通,由此而形成的“云冈模 式”成为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转折点。敦煌 莫高窟、龙门石窟中的北魏时期造像均不同 程度地受到云冈石窟的影响。
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石窟
第5.6窟清代木楼阁
第六窟
第7.8窟外景
第九窟 和 第十窟
❖ 第十现编号第16——20窟,是由昙曜和尚 主持开凿的第一期窟洞,也是云冈石窟最引人
注目的部分之一。
❖ ❖ ❖ ❖ ❖ ❖ ❖ ❖ ❖ ❖
十 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 大 窟寺联人史艺画佛形名 看

❖ 云冈石窟是北魏王朝建都平城即今大同期间 留下的一座历史丰碑,是世界遗产、国之瑰 宝、大同文化名片,一批批中外游人慕其盛 名纷至沓来。
❖ 武周山,亦名武州山,在大同城西山中。宋 《太平寰宇记》引《冀州图》云:“武周山 在郡西北,东西数百里,南北五十里。山之 南面,千仞壁立。”云冈石窟即因武周山南 缘斩山开凿。
❖ 佛、菩萨、弟子、护法 等作为宗教人物形象的 出现,是伴随着佛教美 术轨迹发展而发生的。

放了中虽亦萨似掀 出洞的不点、打开 特窟其为缀弟开云 有,他雕着子了冈 的使雕刻一、一石 艺云刻内些飞幅窟 术冈一容佛天绝这 光石样的经为伦部 彩窟,主故主的精 。这烘流事要卷美
颗托,画内画的 耀着但。容,“ 眼主它这的在石 明题却些画以书 珠,与故面佛” ,扮石事中、, 绽靓窟画,菩便
乐 见 。 云 冈 石 窟 ,
雅 俗 共 赏 , 素 为 人
文历们
化代所
训生

。于
❖ 云冈石窟早在窟前营造的木结构建筑,称 “十寺”,又作“十名”。 “十名”之说约 自辽代开始。 金代十名尚存,皇统七年(1147年)曹衍撰 《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碑文记 载“……西京大石窟寺者,后魏之所建也,凡 有十名,一通示,二灵岩,三鲸崇,四镇国, 五护国,六天宫,七崇教,八童子,九华严, 十兜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