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介绍
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所开设的专业为: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本学科设定了三个研究方向:国际文学关系研究、国际中国文化研究和国际中国文化研究。学习年限为3年。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在高校、科研院所、报社出版社等单位教学、科研、编辑、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同时,还应具有跨文化研究的视野和从事比较文学、海外中国学和翻译学等领域的研究能力。
中心鼓励研究生学习期间积极从事科研活动,如发表学术论文,参加重要的学术会议,参与中心的科研工作,除了按学校规定进行奖励之外,还将学生取得的成果纳入奖学金评定的范围和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优先考虑范围。
一、三个研究方向的课程设置:
1、国际文学关系研究: 中外文学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源远流长,中外文学之间可资比较的方面众多。本方向以事实联系为基础,从翻译、传播、接受等方面探讨中外文学以及中外文化之间的各种关系。本方向有助于学生把握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了解中外文学的基本特点,培养他们阅读和分析中外文学原典的能力。
2、国际中国文化研究: 全面研究域外汉学发展的历史、人物和著作,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路径、历史与特点,使学生从历史学角度掌握世界主要国家汉学发展的基本脉络、主要特点。同时,本方向关注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从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以及传播方法、传播效果评估等方面展开研究,掌握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规律与方法,在中外互动之中研究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发展。本方向让学生对域外汉学的整个发展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他们从事国别汉学的个案研究提供背景知识和方法论借鉴,对中国文化在域外传播的总体有所把握,为在跨文化背景下展开中国文化的传播研究打下基础。
3、跨文化翻译史研究: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西的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研究都体现为翻译史研究,不论是中国早期的佛经翻译文学,还是古希腊、罗马对异域文学的翻译,都展现出了跨文化翻译的特点。跨文化研究史研究方向,主要是对文化翻译、翻译作品以及翻译理论,从历史上进行理论研究。近年来,伴随
着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界的“翻译学转向”和翻译学界的“文化转向”,在跨文化视野下对翻译进行研究已属当务之急。这一研究方向无疑也拓展了翻译学的视野。本方向旨在通过系统的教授和文本阅读实践,让学生了解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并以此为指导思想对翻译学的文本进行分析与阐释,从而为在跨文化背景下展开中国文化的传播研究打下基础。
二、课程介绍
1、比较文学的理论与实践:引导学生将细读中外学者所撰写的10部比较文学名著,如朱光潜《诗论》、钱钟书《七缀集》、杨周翰《攻玉集》、奥尔巴赫《摹仿论》、弗莱《批评的解剖》、艾田朴《中国之欧洲》。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比较文学的理论与方法论,对20世纪中外比较文学的发展史有初步的了解。
2、中国文化域外传播简史
3、中外文学关系史
4、中外文化交流史:将全面梳理十五世纪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基本历史、发展阶段,通过阅读原著,使学生掌握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人物、代表性著作,为今后在中西两个方面的研究打下历史学基础。
5、跨文化视野下的翻译研究
6、外国的中国形象:探讨自中世纪以来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的延续与嬗变,希望通过对不同历史时代“中国形象”的呈现与分析,探讨“形象”形成、延续与变迁的社会、历史、文化原因。
7、中国古典文学:通过讲授、梳理中国古典文学的五大支流:古代诗歌、古代散文、古代小说、古代戏曲和古代文论,引导学生研读经典文本,使学生清楚并了解古典中国文学的源头、历史脉络以及各个朝代文学思潮和文学家、理论家的代表性著作,为其在传统文化的积淀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8、海外汉学名著导读:海外汉学名著研究包括20世纪初以来关于海外汉学的名家名著。20世纪上半叶,主要包括中西交通史名著、陈垣与汉学相关的名著、方豪与汉学相关名著、莫东寅《汉学发达史》等。近三十年,以若干家出版社出版的汉学名著为主,如中华书局“中外关系史名著译丛”、“世界汉学论丛”、“法国西域敦煌学名著译丛”等。本课程以导读、分读、讨论为基本模式,注重方法论指导,培养学生发掘课题及研究的能力。
9、中国现代作家与西方文学:主要以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张爱玲、钱钟书等为研究对象,论述西方文学对他们的影响以及他们在创作中对西方文学的借鉴。
10、中国文献学
11、海外汉学文献学
12、跨文化传播学
13、东亚西学汉籍研究
14、西方古典文化研究
15、汉语研究史导论: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山之作《马氏文通》问世之前,自16到19世纪的四百余年间,西方已经有数百部关于中国语言的研究著作流行于世。这些文献资料对于研究明清官话的语音系统、近代汉语的词汇变迁和语法体系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其构成了海外汉学家对中国文化研究的基础,是域外汉学作为一门学科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本课程将对域外汉语研究的历史和脉络进行梳理和分析,评价其对于中国语言学史的学术意义,为国内的汉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16、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梳理1949年至今中国在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影视广播、国际教育等领域所进行的对外文化传播历史,还包含中国国际经贸、海外援助、海外投资以及外派劳务等领域以中国人为中介的文化传播特点。
17、翻译研究方法导论
18、当代翻译研究
19、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
20、翻译评论:理论与实践
21、外国文学中的中国
22、外国汉学史
23、中国典籍西译史
24、中国翻译研究史
25、外国翻译研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