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答案
X型题
19 .过量或长期应用 20 .肝素的药理作用 易致出血的药物包括 包括 A.华法林 B.肝素 C.氨甲环酸 D.链激酶 A.抗凝血 B.抗炎 C.抑制血管内膜增生 D.抑制纤溶酶活性
E.维生素K
答案
E.调血脂
答案
思考题
1.简述肝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2.简述华法林的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①肝素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可防治 血栓形成和栓塞,如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等;②还可用于治 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③防治心肌梗死 及术后血栓形成;④用于体外抗凝血。
药理作用:华法林是口服抗凝血药香豆素类的代 表药物。 华法林为维生素K的拮抗药。维生素K在肝脏 内促进凝血因子II、VII、IX、X等转变为活性状态, 参与机体的凝血过程。华法林可抑制肝内环氧型 维生素 K向氢醌型维生素 K的转变,阻止维生素 K 的重新利用,从而抑制凝血因子II、VII、IX、X等 的活化过程,产生抗凝血作用。但对已活化的凝 血因子无影响。
香豆素类
包括:
华法林(warfarin)
双香豆素(dicoumarol)
醋硝香豆素(acenocoumarol)
【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凝血因子Ⅱ、Ⅶ、 Ⅸ、Ⅹ的前体物质
活化的凝血因子 Ⅱ、Ⅶ、Ⅸ、Ⅹ
氢醌型Vit K
环氧型Vit K
维生素K环氧 化物还原酶
香豆素类药物
作用特点:
• 口服体内抗凝血药 • 大剂量维生素K可逆转香豆素类药物的作用 • 对已具活性的凝血因子无作用,需待血液循 环中具有抗凝活性的凝血因子耗竭后才出现 临床疗效,显效慢,作用维持时间长。
分类及特点
• K1存在于绿色植物中 • K2是由肠道细菌产生的代谢产物
以上二者为脂溶性维生素,需胆汁协助吸收
• K3
• K4
系人工合成品,为水溶性维生素
【药理作用机制】
活化的凝血因子Ⅱ、 Ⅶ、Ⅸ、Ⅹ
凝血因子Ⅱ、Ⅶ、 Ⅸ、Ⅹ的前体物质
氢醌型Vit K
环氧型Vit K
维生素K缺乏
凝血因子的合成停留于无活性的前体状态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出血
纤溶酶原
Ⅻa
Ka
(+) (+) (+) (-)
(+)
链激酶-纤溶酶原复合物 尿激酶 氨甲苯酸、氨甲环酸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 活因子(t-pA)
与纤维蛋白结 合的纤溶酶原
(+)
纤溶酶
(+) (+)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降解产物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 降解产物
凝血系统
抗凝系统
精确动态平衡
第一节
抗凝血药
B.维生素B12
C.链激酶
E.氨甲苯酸
答案
D.硫酸亚铁
E.红细胞生成素 答案
13 .肝素不具有的药 14.低分子量肝素不具有 的特点是 理作用是 A.抗炎 B.调血脂 C.溶解血栓 D.抑制血小板聚集
A.作用于凝血因子Xa B.出血并发症少
E.抑制血管内膜增生
答案
C.半衰期长 D .较少引起血小板释放 PF4 E.对凝血酶作用强
第二十四章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抗凝系统
• 包括
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Ⅲ)
蛋白质C(protein C,又称为抗凝蛋白C)
• ATⅢ
合成部位:肝脏细胞,肺、脾、肾、心、肠、脑和血管 内皮细胞也具有合成ATⅢ的能力。
机制:ATⅢ结构中含有精氨酸残基 作用于以丝氨酸为 活性中心的凝血因子Ⅱa、Ⅸa、Ⅹa 、Ⅺa和Ⅻa 形 成1:1复合物凝血因子失活抗凝作用。
E.链激酶
答案
D.红细胞生成素
E.噻氯匹定 答案
7 .华法林过量引起的出 血应选用的解救药是 A.硫酸鱼精蛋白
B.维生素K C.尿激酶 D.维生素B12 E.肝素
8 .氨甲环酸的作用机制 是 A .竞争性抑制纤溶酶原 与纤维蛋白的结合 B.抑制血小板聚集 C .加速抗凝血酶 III 的作 用 D .促进纤维蛋白溶酶原 转变为纤溶酶 E .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 性
选择题答案:
1B 6B 11A 16B
2C 7B 12B 17B
3D 8A 13C 18C
4C 9B 14E 19ABD
5D 10E 15C 20ABCD
药理作用:肝素的主要作用是在体内、体外均具有强大而迅 速的抗凝作用。 血液中存在的抗凝血酶 III是凝血酶及凝血因子IXa、Xa、 XIa、XIIa等丝氨酸蛋白酶的抑制剂。肝素分子与抗凝血酶III 结合,引起抗凝血酶III结构的改变,使其活性中心充分暴露, 利于抗凝血酶 III 迅速与凝血酶及凝血因子 IXa 、 Xa 、 XIa 、 XIIa等结合。肝素的存在可使此过程加速1000倍以上。
【 药理作用 】
1. 抗凝作用 2. 降血脂 3. 抗炎
抗凝作用机制:
增强ATⅢ的活性 带负电荷的肝素+带正电荷的ATⅢ的赖氨酸 残基可逆性复合物 ATⅢ发生构型改变 活性 中心充分暴露 ATⅢ则以精氨酸残基迅速与丝氨 酸蛋白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结合 加速ATⅢ 对凝血因子Ⅱa、Ⅸa、Ⅹa、Ⅺa和Ⅻa灭活。
答案
答案
9.临床上不能应用肝 10 .口服用于血栓栓 素治疗的疾病是 塞性疾病抗凝血的药 物是 A.心肌梗死 B.产后出血 A.尿激酶 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B.维生素K C.噻氯匹定 D.脑栓塞
E.肺梗塞
答案
D.肝素
E.华法林 答案
11 .具有抗血小板作 12 .治疗巨幼红细胞 用的药物是 贫血合并神经损害症 状最宜选用的药物是 A.噻氯匹定 B.维生素K C.肝素 D.华法林 A.叶酸
3.缺铁性贫血患者最 4.可解救肝素过量所 宜选用的治疗药物是 致自发性出血的药物 是 A.维生素B12 B.叶酸 C.华法林 D.铁剂 A.氨甲环酸
B.维生素K
C.硫酸鱼精蛋白
E.维生素C
答案
D.尿激酶
E.华法林 答案
5.体内、体外均具有 6.可促进白细胞增生 抗凝血作用的药物是 的药物是 A.华法林 B.阿司匹林 C.维生素K D.肝素 A.维生素B12 B.粒细胞集落刺激因 子 C.叶酸
白细胞的药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 激因子)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需用叶酸治疗的疾 2 .维生素 K 的拮抗剂 病是 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A.链激酶 C.华法林 D.噻氯匹定 B.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双嘧达莫
E.大量失血
答案
E.肝素
答案
【 临床应用】
• 本类药物临床主要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 疾病 • 对需快速抗凝者应先选用肝素,再应用 香豆素类进行长期抗凝
【不良反应】
• 出血:中度或严重出血应给予维生素K • 皮肤和软组织坏死 • 胃肠道反应、粒细胞增多等 • 华法林可能引起肝脏损害,并有致畸作用
第二节 促凝血药
Vitamine K
ATⅢ
Ⅱa
ATⅢ 肝素
Ⅱa
ATⅢ
Ⅹa
肝素
ATⅢ 低分子量肝素
Ⅹa
•
抗凝作用特点: ① 体内、体外均有抗凝血作用 ② 注射给药,抗凝作用迅速 ③ 抑制由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 临床应用 】
• 主要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尤其适用于 快速抗凝治疗 • 用于缺血性心脏病
• 治疗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 用于体外抗凝
【不良反应】
• 出血:严重出血需缓慢静脉滴注硫酸鱼精蛋白
解救
• 血小板减少症
• 过敏反应
• 皮下注射可致局部坏死
• 长期应用可引起脱发、骨质疏松等
低分子量肝素(LMWH)
Biblioteka Baidu短链制剂,平均分子量为1~7kD。
特点: ① 选择性抑制Ⅹa ② 体内激活的血小板释放血小板因子4(PF4)可抑 制普通肝素的作用,而LMWH则由于分子量小而较 少受PF4的抑制抗凝血作用强、引起的出血并发 症少 ③ 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
Anticoagulants
抗凝血药是指能通过干扰机体生理性凝血过程 的某些环节而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临床主要用于
• •
防止血栓的形成 已形成血栓进一步发展
肝素( heparin)
哺乳动物的肺脏和肠黏膜的含量最高 现药用肝素多自猪肠黏膜或牛肺脏中提取 肝素是一种带负电荷的黏多糖硫酸酯,与硫 酸和羧酸共价结合而具有酸性 普通肝素的分子量为5~30kD
答案
B型题
A.阿司匹林 A.抑制血小板聚集
B.噻氯匹定
C.双嘧达莫 D.氨甲环酸
B .加速抗凝血酶 III 的作 用
C.阻止维生素K再利用
E.华法林
15.可抑制磷酸二酯酶活 性的药物是
D.激活纤溶酶
E.抑制磷酸二酯酶 17.肝素的抗凝血机制是
16.可抑制血小板活化的 药物是
18.华法林的抗凝血机制 是
【临床应用】
治疗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用于:
口服抗凝血药过量
广谱抗生素
梗阻性黄疽、胆瘘 慢性腹泻 广泛肠段切除后 新生儿
【不良反应】
• 维生素 K1 静脉注射速度过快 颜面潮红、呼吸
困难、胸闷、血压剧降等 应避免静脉注射或
缓慢输注。 • 维生素 K3 口服 易出现胃肠道反应;肌内注射 引起疼痛。 • 较大剂量维生素 K3 可引发新生儿、早产儿溶
血性贫血和高胆红素血症等。
大纲要求
掌握抗凝血药肝素和华法林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熟悉纤维蛋白溶解药链激酶和尿激酶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
应用。
了解抗贫血药(铁剂、叶酸、维生素B12)、促凝血药(维 生素 K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氨甲苯酸、氨甲环酸)、抗
血小板药(双嘧达莫、噻氯匹定)、促白细胞增生药(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