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论文

合集下载

2024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文优秀

2024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文优秀
面对发展如此快的时代,传统教育已经逐渐地显露出本身的不足和局限。如果把21世纪比作山中的老虎,那么这个黔驴——传统教育已经技穷了,在传统教育中学科之间相互独立,缺乏学科之间的弹性,与21世纪的全面发展相违背;21世纪需要自主探究的人才,而在传统教育下教学安排孤零,学习者无法深入地探究,更无法培养一个具有自主探究能力的人才;传统教育的教学内容远离日常生活经验,教育者过分强调知识传授,迫使学习者对教学内容只死记硬背,应于考试,而不是加以理解,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因此传统的人才缺乏动手能力和对事物深层次的理解。一个拥有“屠龙本领”——在传统教育下所学的知识,在这个21世纪根本无法施展,也没有
关键字: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基本特征,利与弊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快速地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对于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大了,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因此加快,而教材的`更新缓慢,人们满足不了教材上的知识,所以在教学上必须引进信息技术,人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他们所要的大量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以免自己与时代脱轨。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文优秀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是: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指导、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甚至多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比如目前的网络游戏,刚进去玩时,系统一般都会提供一系列的新手任务,当你完成这些新手任务后,该游戏的基本操作你也就基本会了,可以说这也是教育技术在游戏中的体现。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结构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课题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课题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课题论文摘要: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

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在学校,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在课堂,课堂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应用。

本文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到用技术创新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融合创新应用的几点思考,以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融合创新核心素养在信息社会的时代大背景下,培养会学习、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未来接班人势在必行。

课堂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战场,是教育改革的重点,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撬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强调,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逐步实现教学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可见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聚焦点。

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创新应用的内涵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创新应用由低到高分为四级,第一级:交互展示,激发兴趣。

即充分应用设备的交互式功能,调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级:突破教学重难点。

借助设备应用直观或者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化难为易;第三级: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充分应用信息化资源、授课工具、AR/VR等技术,引导学生根据学情需求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动学习,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第四级: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例如线上线下相结合,学生平板互动教学、跨学科教学、智慧教学、人工智能创新教学等。

这四级教学层层递进,螺旋上升,逐步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更好地完成对学生进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现状目前,部分教师容易步入技术应用的极端,只通过设备展示图片、PPT,或播放音视频等开展教学,教师疲于操作展示,学生疲于应付画面,教学过程缺失了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互动,以及课堂生成。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探讨论文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探讨论文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探讨论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探讨全文篇1《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对策及融合案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本质是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1.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内涵认识存在偏差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就是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有些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就是融合了,在理解上有偏差,不全面。

2.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开展存在懒惰、畏惧的心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展首先需要学科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如何进行有机融合。

有些教师不想动,在思想上存在着懒惰的心理;其次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教龄偏大的教师对新技术的使用缺乏信心,不愿使用。

3.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需掌握的技术操作有待提高信息技术是进行融合的工具,技术不到位,融合就不能有效顺利地进行,对于非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而言,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也是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二、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对策1.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学校领导的重视与否直接决定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决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程度。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有效整合论文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有效整合论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已成为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计算机老师应是信息技术的主体,教师应具有面向信息化的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的训练和终身学习,习得教育专业技能,从事教育专业实践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过程。

在整合的课堂实践中,教师的个人专业化发展的差异性直接影响整合的效果。

整合是以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为支撑的。

教师成为整合的积极行动者的前提是通过学习和专业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1.“表演型”整合课部分教师在整合中太死板,使课堂教学仅仅停留在感官刺激上,重形式轻收效。

课堂上老师不是走到学生近距离的指导,交流,而是坐在电脑前,点子文档替代了课本上的精读;明明可以让学生大声的回答问题,却用话筒和耳机代替。

显然,这就是为了整合而整合的表演型课,过分依赖于多媒体,却丢弃了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弱化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2.“四不像”整合课部分学校,因客观和主观条件的制约,只是把信息技术简单地应用在演示课和示范课上,并且停留在表面作秀上,而在平常教学中很少应用,以至于出现了一些“四不像”的整合课。

3.“门面型”整合课个别学校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只把信息技术喊在口头上,而未付诸行动。

教师平时上课还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却很少使用信息技术。

有的老师只以撑门面的方式在一些示范课或者评职评优课上才勉强用一下,以表示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在运用。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经过深入观察、研究,笔者认为有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表面繁荣掩盖了理论的缺失。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在特殊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所以导致其“孕身期”显得营养不良,很多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问题其实到目前还是没有搞清楚,所以在实践中出现了迷茫和困惑。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整合运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整合运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整合运用论文•相关推荐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整合运用论文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受到青睐,这无疑是教育的一大进步,教师思想的一大飞跃。

但也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原理、方法和途径等方面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使得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引起我们的关注,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多媒体“丰富化”当前课堂评价将有无多媒体应用作为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但在个别课堂中发现,教师把多媒体展示作为自己课堂评价的唯一标准,以多媒体代替了教师范读、代替了教师板书、代替了师生在课后的回顾梳理(在回顾梳理环节中,用多媒体展示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学生在课堂中的想法)等等,一堂课按照自己预设的程序一一演示,几乎是多媒体演示课,把教师搞得脚忙手乱,学生看的眼花缭乱。

试想,这种为时髦而用多媒体,为用多媒体而教学的现象,教师要在多媒体的制作上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这样的课堂是否真的有效?是否遵循工具性和人文性兼而有之的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这是作为语文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我想这一问题的背后反映出了目前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理论研究滞后于教学实践,教学实践缺乏理论指导。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把信息技术、资源、方法和课程内容要有机结合,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主体“绝对化”一是以教师为主体。

在信息技术使用中过多看到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成了操作演示主体,学生成了观众,是以单向交流为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尚未能真正形成。

二是学生主体绝对化。

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有些教师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把大量素材性资源罗列在一起,对于无关信息的过滤工作没有做好,对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没有分类整理,放手让学生到互联网上学习。

小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意义论文

小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意义论文

浅谈小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意义摘要教育信息化,以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标志,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制高点。

在当前小学教育当中,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信息技术教学对小学教育的改革有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信息技术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

关键词小学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在信息技术时代里,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到各行各业,计算机在人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小学教学领域中,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

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小学教育的需求以及如何来转变小学教育的理念,拓宽教学的思路,进行教学创新,提高小学生的综合水平。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内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的一种新教学方式,通过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以此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创造生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重要作用(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转变了小学教学理念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育的关键就是创新,它的根本是课堂教学,目标是培养人才。

我们应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整合目标,以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方式,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求教师要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要体现生本思想。

以人为本,要把学生当成主体,对于学生的主体性充分的肯定。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和交往方式,这使传统的教育教学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课程整合”的教学理念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正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

如何正确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功能特点,科学有效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基础课程的教学相融合,仍然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基本特征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技术界权威专家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整合的三个基本点是:(1)要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

(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3)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整合的三个基本属性: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

我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就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也就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综合学习。

在现今的教育领域中所谓的整合,首先是相对于分化而言,这包括教学中要素、成分的分化;其次,它既涉及宏观上的教学系统中学生、内容等要素,同时也涉及微观上的认知、情感、兴趣、意志以及知识的各系列等要素的成分;最后,整合是一个过程。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通用15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通用15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通用15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篇1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前,教育部已把信息技术课列入必修课范畴,在未来五至十年内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将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

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

现就本人多年来的实践,谈谈我的看法:一、创设情境,启迪思维情境,是客观现实存在的东西,同时兼有情感因素,不仅能引发人们思考,更能开启人们的智慧。

良好的情境,是学生产生兴趣,产生联想的物质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能起到举一反三,融汇贯通的目的。

我在教学回收站时,放了一段录相,录相的内容是一对新婚夫妇,有了一个新家,搬家那天,他们把所有的废品扔在斗车准备处理,丈夫扫视一眼斗车里的废品,发现初恋时送给爱人的一对小泥人,随手从斗车里捡了回来,其他废品倒入了垃圾车,搬到新居后,妻子突然想起他们之间恋爱时的信件也被当作废物处理了,想找回来,可垃圾车已走了,她懊悔莫已。

这段录相虽然不很精彩,但学生兴趣却很浓,随后我设置了几个问题:1.回收站是做什么用的?2.放入回收站的文件能恢复吗?3.清空回收站是什么意思?4.回收站是硬盘上的一块区域还是内存中的一块区域?5.回收站的大小能改变吗?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很快就解决了问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类比迁移,灵活运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精选9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精选9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精选9篇)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论文篇一【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无形中改变着人们学习和接受知识的模式。

本文针对在固体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主要通过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先进模拟计算软件MaterialsStudio、网络课程、微课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认知效率,改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固体物理;现代信息技术;模拟计算软件;微课一、固体物理学的起源与运用固体物理学,是研究固体的结构并揭示其组成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阐明其性能与用途的学科。

20世纪50年代末,固体物理学被采纳为物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由国内三位固体物理学前辈黄昆先生、谢希德先生和程开甲先生分别在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率先开设。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固体物理学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已经成为凝聚态学科中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除了物理专业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相关专业,比如微电子、光电子、材料学等专业均开设了固体物理课。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该课程理论性较强,公式推导复杂,很多概念抽象难懂,而且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加之学生往往不知道所学知识在实际中如何应用,学习动力不足,使固体物理教学面临严重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固体物理教学带来了的契机。

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深化固体物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本文就在固体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先进模拟软件、课程网站、微课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了一些探索,以期改善教学质量,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固体物理教学中的应用1、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技术。

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几个误区论文

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几个误区论文

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几个误区的探究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成为当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我国在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第一次把计算机辅助教学引入课堂教学开始,事实证明,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取得了显着的教学效果。

至今,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已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因此在教育领域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已受到广泛的关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是要我们颠覆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通过我工作中的教学实践,发现在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中还存在着几个误区。

具体如下:误区之一:整合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格格不入所谓的传统课堂教学是指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教师通过课堂讲授、板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虽然教师便于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但它过于注重教师教的一面,忽视了学生学的一面。

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受到很大的限制,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然也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它的最大特点是被动地完成教学任务,机械地让学生接受。

然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后,首先学生不仅可以以老师为知识的来源,还可以直接从信息化环境和数字化环境获取知识。

老师从传统的传授知识的角色,变为课程设计的角色。

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主动学习知识的角色。

在这个过程中就使得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误区之二:整合的关键是资源的搜集与展示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工具,它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孕育了以学生为主体、主动获取知识为主的交互式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分析,探讨了整合对学科教学的影响和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建议,旨在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一、引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学科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工具。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二、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包括多媒体教学、电子教材、网络资源、在线课程等。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呈现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子教材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备课。

网络资源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交流平台,帮助学生拓宽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在线课程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远程教育,解决了地域限制,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策略1.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信息资源的引导者。

他们应该善于利用信息技术,选择合适的媒体和资源,设计及时有效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应有机融合,形成教与学一体的状态。

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地理课上使用卫星地图软件,让学生实时查看地球的各个地区。

在化学实验中,利用虚拟实验软件模拟实验过程,提供更直观的实验操作。

3.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机会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机会。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设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通过互动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关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够促进学科教学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论文信息技术的论文2000字

信息技术的论文信息技术的论文2000字

信息技术的论文信息技术的论文2000字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制定完善的网络防护安全措施是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安全的前提。

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信息技术的论文信息技术的论文2000字【最新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信息技术论文篇一【摘要】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人类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人们的生活步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想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必须要掌握信息技术。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的课程;课堂教学过程;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总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一)直观感知法。

虽然在一些小学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对学生来说,还是一门新兴的、新颖的课程,因而对计算机更是充满着一种神秘感,很想知道计算机是怎么工作的,主机箱内到底有些什么东西,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对此,我常通过现场实物展示来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认识一下什么是硬盘、主板、内存、显卡等,然后再简单地解释其作用。

通过直觉的感官认识,学生就会对心中的疑团有所解开,并在脑海里建立起一个对计算机基本结构的模型,这样学生就能对教材中基础知识部分很轻松地掌握了。

(二)对比、类比讲解法。

比如在讲Windows基础知识时,经常用到对比教学方法。

如讲授资源管理器,可通过观察“我的电脑”窗口来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窗口界面的不同,来加强学习的效果。

再比如讲“复制”、“移动”文件或文件夹时,运用对比教学法,教学效果不错。

另外,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有许多“相似”的知识点,在备课过程中,我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善于归纳知识要点。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障碍对策论文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障碍对策论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障碍与对策研究【摘要】研究有效整合,先要从教师整合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开始。

只有明确困难和障碍,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

从研究文献和调查结果分析,教师们在整合过程中会遇到观念性、技能性、保障条件等方面的障碍和困难。

面对这些障碍,作者针对性地提出树立正确认识、整合的系统化培训、整体构建支持性环境等对策措施,期待对促进教师的有效整合行为提供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恐惧技能障碍保障支持障碍系统化培训支持性环境一、整合过程中,教师遇到的障碍和困难(一)、思想观念上的障碍:教师对信息技术充满恐惧,缺乏足够信心1、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恐惧主要源于教师害怕失去自己的专业地位,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加强会降低或者削弱他们传统的教学技能。

2抵制变革的消极态度。

对于变革的抵制是阻碍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充分整合的一大因素。

这种抵制意味着教师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教学实践,而要求改变则显得比较困难或不可能。

3缺乏对信息技术应用效益的认识。

教师往往认为信息技术并不能改善和加强学习,不能充分意识到应用信息技术给学科教学带来的益处,由此导致不大愿意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二)、能力上的障碍:缺乏合适的培训,不足以应对有效整合1、缺乏对职前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

过去在对师范生进行职前培训的过程中,缺乏应用信息技术的机会,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就职后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另外,教师培训机构缺乏信息技术教学法的培训,缺乏对职前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鼓励,导致职前教师无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技能迁移到课堂教学应用中。

2、缺乏培训时间。

从教育主管和行政部门来说,他们期望教师能够在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利用自己的时间参与培训。

但对于教师而言,他们有良好的参加培训的愿望,但是却”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实践和接受有意义的关于有效整合的培训。

”3、缺乏教学法的培训。

一般来说,培训形式不合适往往导致教师低水平的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思路论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思路论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思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正在中小学深入开展,其有效性也越来越明显,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并对教育教学的发展改革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信息技术是指包含信息收集、处理、传输、储存和信息伦理的总称;而学科指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门课,或者是一组相关的课程组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整合更多的表示使两者成为整体,使之一体化。

在目前的大多数中小学进行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来看,信息技术大多只是作为一个演示交流和个别辅导的工具,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

教师的教学策略已经不再是集中讲授的“填鸭式”教学,而是采取了师生互动、人机互动和个别辅导以及网络交流探讨式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不再是集体听讲、个体作业为主的被动式接受学习方式,而是采取了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和网络交流的主动建构式的学习方式。

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在老师的指导和引导下,主动地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笔试、口试和计算机测试,而是从重视学习结果向重视学习过程的转变、并且弱化评价对学生造成的压力,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分析功能、强调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学习动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本人在教学实践的尝试,我认为目前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整合方式:一、信息技术作为教师的演示工具这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低层次,目前大多数基础教育用户都是采用这种方式和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现有多媒体课件或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搜集相应的多媒体素材,利用多媒体编辑系统等应用软件,编辑制作自己的多媒体课件或演示文稿,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其中难以解决的内容,或用文字、图表、动画和视频、音频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的一句名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住”,在这里,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机、投影和录音机等传统教学媒体,集中实现了这些常规电教设备无法实现的教育教学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小学科学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其最终目的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的讲为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教学的规则发生了变化,教师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这样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发并且引导学生在现有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是适应教育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含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创造生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
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式
1、基于创设情景的整合
情景是促进学生探索知识、激发情感和形成技能的前提。

情景分为真实的情景和虚拟的情景,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利用多媒体或计算机网络再现和虚拟真实的情景,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这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情境,形成一种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2、基于开发资源的整合
文本不再是课程的唯一资源。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科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无论什么样的教材,都不可能实现资源的完美组合。

另方面,我们倡导课堂教学的动态和生成,强调学生自主的探究和创新,那么弥补和开发资源,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必然需要。

3、基于模拟演示的整合
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化远为近、化宏观为微观、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的演示功能,模拟演示在各个学科都能广泛地运用,尤其在数学中函数图形的变化、几何图形的空间结构,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教学中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由于有些学科知识的抽象
性,学生在理解知识过程中必须从形象、具体的实物直观或模拟直观中建立表象,逐渐概括出各个抽象的概念,教师需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4、基于学习方式的整合
新课程关注的是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学习方式又呈现了多元性,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等学习方式,都是现代教学的基本学习方式。

而网络信息的介入又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特征和内涵。

整合的含义不仅是教师“教”的整合,更多是学生“学”的整合。

也就是说计算机是教师教学的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精神和能力,就必须打破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垄断,从主体设计上,就要考虑学生是否参与了信息技术的活动。

5、基于网络学习的整合
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实现网络的交际和互动,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是指将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交流的方式引入到教学中,主要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与信息交流的作用。

可以实现跨时空、跨地域交流与合作。

例如视频聊天、电子信箱、论坛研讨,博客互动等多种途径和方式。

因此,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学习活动,是学习方式一次全新的变革。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模式
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可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模式。

1. 个别指导
个别指导模式主要模拟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情景,即将计算机当成讲课教师的角色。

它基本采用分支型程序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分成一系列的教学单元,每次呈现的只是一个概念或一个知识点。

2. 探讨式
其授课程序是:提出问题----分组研究----确定选题----自主学习----发布学习成果----信息反馈。

这种教学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逐步建立起包括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模式。

3.操作与练习
操作与练习是当前用得最多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教学模式。

它是通过反复地练习使学生巩固和熟练某些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

该模式的特点是计算机的即时反馈功能得到了恰当的应用。

4. 讲解演示
讲解演示模式模仿了教师课堂讲授与演示的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所具备的图像、声音等功能,发挥计算机所特有的交互性,将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

5.对话
“对话”是指计算机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计算机可以向学生提问,学生可以用语言回答,学生也可以向计算机提问。

这种模式实现了计算机与学生间的“真正”对话。

6. 计算机辅助测验
计算机用于教学后,许多学校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评价、测验。

由计算机显示题目,考生在终端操作答题,计算机立即核对答案和评分。

这种测验能为考生及时提供反馈信息,还可以及时帮助学生澄清错误概念,特别适合于单元测验和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7. 教学游戏
教学游戏常常被用于产生一种竞争性的学习环境,而其内容和环境都与教学目标相联系,把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融为一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寓教于玩”的作用。

8.模拟
模拟亦称仿真,是指用计算机模仿真实现象或实现理论上的“理想模型”。

这种模式形象直观,生动活泼,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9.问题解答
问题解答试图给学生呈现一个或几个问题情景,让学生加以解决。

该情景常以其神秘性、迷惑性给学生以挑战,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0.远程辅导与在线讨论
远程辅导与在线讨论的模式主要是指处于异地的学习者及教师利用 internet网络通信技术所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

通过网络,可以共同上课,共同讨论问题,可以做一些以往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事情。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对深化教学改革的意义
1.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给学生创造并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学习方法,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个性化。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活动的机会,改变常规呆板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动手。

3.促进新课程结构的变革。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等特点,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综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