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9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1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1 散文阅读 第1节 真题真练课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1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1 散文阅读 第3节 考
考点5 欣赏散文形象技法1__如何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和作用一、认识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掌握其分析方法1.基本概念散文中的人物与小说中的有所不同。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反映社会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原型加工提炼而成的,是艺术的真实,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也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是为表达散文主旨服务的,它并非塑造人物,而是借助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某种思想感情,所以散文中可以没有中心人物,也可以有多位中心人物,而人物本身往往是真实的。
当然,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同样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艺术性体现在其人物形象塑造的基本方法上,而思想性则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社会意义两个方面。
2.分析方法(1)掌握人物形象分类,准确把握作者情感散文写人,重在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如写历史之人,写功成名就之人,写作者敬仰之人,作者的思想感情除了敬仰之外,更重要的是对这一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品质的推崇。
所以,掌握人物形象的分类,在分析作者思想感情时就可以事半功倍。
①从时间上分,有历史之人、追忆之人、现实之人等。
②从身份上分,有功成名就之人、对作者产生重要影响之人、生活中平凡之人等。
③从作者态度上分,有作者敬仰之人、批判之人、同情之人、褒贬不一之人等。
④从写作目的上分,有追念亡人、激励后人、引人深思、博人同情等。
(2)掌握分析人物的手法,概括人物性格、品质、精神等特点散文分析人物的方法同小说一样,即要抓住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等)和侧面描写(正衬、反衬等)。
所不同的两点是:①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不像小说中的那样丰满、完整,而是集中突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因此,在分析概括时,要根据散文中重点描写人物的段落,用几个词语集中概括;②散文中作者经常会有议论、抒情,而这些议论、抒情句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对人物的分析、概括。
二、掌握考查人物形象的两种题型规范1.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2019年全国III卷语文高考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9年全国III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資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
两不应仅局限于艺水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踏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靠其演出行为形成艺术作品,实现艺术价值。
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视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件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
(一轮)模块一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阅读第一节抓住三要素读懂小说课件
“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说,“否则就没意思了。” “我们要去滑,没错。”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附和说。 “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乔治说。 尼克站起身。他把风衣扣紧。他拿起靠墙放着的两支滑雪杖。 “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他说。 他们开了门,走出去。天气很冷。雪结得硬邦邦的。大路一直爬上山坡通 到松林里。
自然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给读者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
的感觉;可以烘托人物形象,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分析自然环
境,就是要侧重分析时令、气候、地理等因素对人物性格和思
想行为的烘托作用。
第四步: 小说的主题是蕴藏于作品的形象、情节、环境描写中 多方联 的。所以考生在阅读小说、思考其主旨时要联系情节,联系 系,获 人物形象,联系环境,还要格外注意标题和主旨的关系。综 取主旨 合考虑后,主旨弄明白了,小说也就读懂了。
(陈良廷译,有删改)
【解构文本】 第一步:切分层次,厘清情节。 全文结构紧凑,行文自然流畅,主要情节:峡谷滑雪、客栈小憩。 第二步:关注描写,认识人物。 小说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来塑造乔治和尼克两个主人公。娴熟的滑雪 动作,优美的滑雪姿势,过瘾的滑雪感受,说明尼克和乔治对滑雪的热爱和享受。 语言描写方面运用大量对话,来表现主人公强烈的滑雪愿望和分别时的依依不 舍之情。通过这些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热爱滑雪的形象特点,以及二人的 深厚友情。
两个瑞士人坐在炉边,喝着小杯浑浊的新酒。 一个围着蓝围裙的姑娘走过来。
C.小说插入了对喝酒的瑞士 一帮子从大路那头来的伐木工人走进来,在屋 人、客栈女招待、伐木工人 里把靴子上的雪跺掉,身上直冒水汽。女招待 等人物的描写,这符合主人公 给这帮人送来了三公升新酒,他们分坐两桌, 在客栈小憩时的观察,也为小 光抽烟,不作声,脱了帽,有的背靠着墙,有的 说增添了更真切的故事背景。 趴在桌上。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概览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征二、把握论述类文本的论证“3要素〞(一)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X。
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
论点一般出现在议论文的以下四个位置上:1.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如果表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一般就是论点。
2.文章的开头从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来看,文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往往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3.文章的中间这种论点一般是在议论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因此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4.文章的结尾例如,孟子在论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时,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通过层层分析,最后才得出结论的。
(二)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具有典型性。
它在论述过程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即通过典型的事实,凸显道理,突出论点。
2.理论论据理论论据可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定理、公式等,也可以是为社会普遍认可的道理。
运用时要做到精确,不篡改歪曲,能和论点建立必然联系,能恰当证明论点。
(三)论证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它所回答的是“怎样用论据论证论题或论点〞的问题。
一个论证过程可以只包含一个推理,也可以包含一系列推理。
论证是逻辑过程,涉及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思路,因此,需要考生做到以下几点:1.掌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考生还需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或论题的方法。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三、掌握论述类文本的“3步读文法〞第一步:速读全文找关键1.标注关键词重点句主要包括内容句和结构句:圈注“如〞“例〞等句可迅速把握事实论据;圈注表比较、对比、引述等的句子可迅速把握理论论据。
第二步:读完每段理关系梳理关系有两层含意:一是概括出段落层次的含意;二是要注意分析重要句子间、段落间的相互关系。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精选提分专练 第三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类阅读 专题二
考点四赏析技巧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奶奶和1953年的诺贝尔奖董玉洁1930年,二十出头的奶奶养了一群鸡鸭。
那年,一窝鸡蛋孵到只剩两天出壳,母鸡却意外死亡。
奶奶只好把鸡蛋移至灶头人工孵化,同时赶紧物色新的母鸡续任。
在奶奶将新母鸡物色好之前,有4只性急的鸡仔先期出壳了。
这4只第一眼看错了妈妈的小鸡仔在此后的日子里总是跟在奶奶的身前脚后打转,而对“继母”感情淡薄。
后来,这4只小鸡仔因为缺少母鸡的庇护先后夭折。
在此之前,奶奶及奶奶的前辈们就明白一个理儿:小鸡小鸭总是把它出生后看到的第一个在眼前晃动的物体当作妈妈,而且以后很难改变。
所以小鸡仔一出世就要和它妈妈呆在一起。
在奶奶孵鸡的同时,万里之遥的奥地利,一位名叫洛伦兹的小伙子正在观察一群小动物。
1935年春天,洛伦兹偶然发现一只刚出世的小鹅总是追随自己,几经分析,他推测这是因为这只小鹅出世后第一眼看见的是人,所以把人当作了它的母亲。
进一步的实验证实了这一推测。
继而,洛伦兹总结出“铭记(impriting)现象”,又称“认母现象”,并提出动物行为模式理论。
认为大多数动物在生命的开始阶段,都会无需强化而本能地形成一种行为模式,且这种模式一旦形成就极难改变。
洛伦兹借此成为现代动物行为学的创始人,并于1953年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奶奶在洛伦兹之前就知道鸡、鹅有这种被称为“认母现象”的行为,但奶奶不能将此推广至所有的动物,更不能提出一套理论,建立一门学科,所以她与诺贝尔奖无缘,她一生也从未听说过诺贝尔和他的那个奖。
奶奶与1953年的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如此地近,又是如此地远。
洛伦兹出生于医学世家,毕业于医学高等学府,一生著述200余万字。
奶奶出生于农民家庭,没上过一天学,一字不识。
在我父亲中学毕业以前,奶奶爷爷前后三代人中没有一人算得上知识分子。
洛伦兹后来曾在维也纳大学及科尼斯堡阿尔贝图斯大学出任教授,成为当时的动物行为学权威,周游欧洲诸国,一路鲜花铺道。
2019年江苏卷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
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________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________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
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________在人潮汹涌的现代都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名闻遐迩闻风而至杂居B.名噪一时闻风而至栖居C.名噪一时纷至沓来杂居D.名闻遐迩纷至沓来栖居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________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④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⑤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⑥小雨乍至,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
A.①③②④⑥⑤B.①④②③⑥⑤C.②①④③⑤⑥D.②③④①⑤⑥3.下列诗句与“悯农馆”里展示的劳动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②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
③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
④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
A.①织布②插秧③车水④打稻B.①织布②车水③插秧④打稻C.①打稻②插秧③车水④织布D.①打稻②车水③插秧④织布4.阅读下图,对VR(即“虚拟现实”)技术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VR技术能提供三个维度的体验: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
B.现有的VR技术在精神体验上发展较快,而在知觉体验上发展较慢。
C.VR技术的未来方向是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的均衡发展。
D.期许的VR体验将极大提高行为体验的自由度和精神体验的满意度。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1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1 散文阅读 第3节 考
考点2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技法__如何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一、掌握归纳、概括的基本方法1.摘取法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段的首或尾或中间。
归纳时需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
2.合并法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或整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3.舍取法(1)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故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
(2)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求考生答某一方面,故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进行提取。
在考试过程中,更多的是借助相关的词句标志来归纳、概括。
由于概括能力试题突出了对文章首句、结尾句、中心句、关键词句等方面的考查,在多数情况下,文本中都会有一些词句在归纳内容要点时是可以利用的。
这些标志性词句往往具有很重要的提示概括作用,常常是提炼段落层次或全文内容要点(或中心思想)的依据,给我们找准答案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答题时,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词句,并反复地进行品味和揣摩,就能省时省力,迅速找到打开思路的钥匙。
归纳内容要点可以利用的标志性词句,和分析层次结构所利用的标志性词句是有异同的。
前者利用的是表现文章内容方面的词句,后者利用的是与层次结构有关的词句。
归纳内容要点可以利用的标志性词句包括文章的标题、重要的词语、段落中心句、首括句、概括句、总结句、过渡句,等等。
它们往往与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思想密切相关。
因此,在归纳、概括阅读题目时,应留心这些词句,进而理解文章的内容。
拿文章的标题来说,它一般是概括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标题所反映的内容信息,就抓住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在一些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尤其重要。
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寻找概括性语句来概括内容要点,是比较省力的途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
这叫作联词归纳法和摘句归纳法。
一些局部概括题目,需要概括回答的问题,如要求考生从某一段话中,或者从几段话中归纳出作者的观点、被描写物的特点等,都要注意一些相关的语句。
2019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含解析版)
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强调提升青年志愿服务水平、促进青少年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中国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在冬奥背景下的健全与发展将为青少年社会参与提供实现路径。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地为他人、社会团体或某项事业,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构建了以讨论志愿者行为动机为主的解释范式,比如人们可能因表达个人价值、增强自身意义、增长取业技能和强化人际关系等方面来进行志愿服务。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志愿服务不能简单地局限在无私奉献的框架内,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的自我成长和公民参与社会建设也有重要意义。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心中内化志愿精神,形成一种面对社会、面向人生的个体态度和公民意识,在这种层面上,志愿服务所谓“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オ得以彰显。
(摘编自许金凤等《卷入的消费者一一以摩族猎人为例》)
4. 下列对“志愿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
B. 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经历对“鸟巢一代”志愿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将这段经历内化为一种志愿精神。
D.录音、录像等手段可以记录传统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能够起到保存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针对当下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中出现的一些片面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B.文章紧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表演艺术的几种属性,多角度展开论证。
C.第四段将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做比较,论证了保护与保存的不同。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 三 散文要
学案三散文要点概括类2大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谁在仰望星空刘江滨那年中秋,我在一家报纸头版看到一则新闻:今晚无法赏月。
可能是根据气象台的预报得出的结论吧,于是当天不再做赏月想。
可是,夜晚我在室内偶尔望向窗外,发现满世皎洁,一地银辉,圆圆的月亮高高挂在空中。
显然,天气预报出了问题,新闻报道也过于武断,更大的问题是,我们已失去了仰望星空的习惯。
小的时候,最恣意的事情就是在夏天的夜晚,在院子里铺一张凉席,躺在上边看星空,觉得星空是那么的神秘、浩瀚、广袤。
满天星斗,数也数不清,有的明亮,有的暗淡,像眼睛一样一眨一眨的,闪闪烁烁。
稍稍长大,听哥哥姐姐说,星星其实都是石头,本身不会发光,是反射太阳的光。
这时心底生出恐惧,既然是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岂不会砸死人?后来知道古代“杞人忧天”讲的就是这个。
再后来,又听说太阳早晚得燃尽熄灭,地球像人一样有寿命最终也会死掉,心中除了恐惧还有绝望,一连几天,呆呆怔怔,睡不好觉。
幸好,哥哥姐姐还说,不用担心,宇宙中除了太阳系,还有银河系,无边无际,总有一颗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到那时科学发达了,宇宙飞船会把人类载到新的星球上去。
成年了,每天关心的是脚步如何才能迈得更稳,人生如何才能更精彩。
只顾埋头走路,不再抬头看天。
再说,城市的星空不再璀璨,星星被灯光褫夺了光辉,不再明亮,无景致可赏了。
那年“五一”,和朋友去山里度假。
入夜,月亮明晃晃的,几乎灼人的眼睛,朋友5岁的小女儿说:“怎么晚上还出太阳啊?”一语惊人,恍如隔世。
谁在仰望星空?仔细一想,耐人寻味。
如果不算职业天文学家、天文爱好者,除了儿童,就是古人。
古人是人类的远祖,也是人类的儿童时期。
这里说的“仰望星空”,实际上并不是表面上的闲情逸致,更深刻的内涵是指人类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宇宙观。
战国时期《尸子》云:“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宇宙就是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
远古时代,人类的先祖睁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个神秘的世界,一切都是未知,天上打个雷,都会惊悚觳觫,吓个半死,以为是老天爷发怒。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附答案与解析)
语文试卷 第1页(共2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12页)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语 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資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
而不应局限于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画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考其演出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价值。
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視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
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以及答案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3分)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
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
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在人潮汹涌的现代都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名闻遐迩闻风而至杂居B.名噪一时闻风而至栖居C.名噪一时纷至沓来杂居D.名闻遐迩纷至沓来栖居2.(3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④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⑤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⑥小雨乍至,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
A.①③②④⑥⑤B.①④②③⑥⑤C.②①④③⑤⑥D.②③④①⑤⑥3.(3分)下列诗句与“悯农馆”里展示的劳动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②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
③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
④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
A.①织布②插秧③车水④打稻B.①织布②车水③插秧④打稻C.①打稻②插秧③车水④织布D.①打稻②车水③插秧④织布4.(3分)阅读下图,对VR(即“虚拟现实”)技术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VR技术能提供三个维度的体验: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
B.现有的VR技术在精神体验上发展较快,而在知觉体验上发展较慢。
C.VR技术的未来方向是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的均衡发展。
D.期许的VR体验将极大提高行为体验的自由度和精神体验的满意度。
二、文言文阅读(20分)5.(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2019年3月2019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语文卷(考试版)
语文试题 第1页(共10页) 语文试题 第2页(共10页)2019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语文I 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再别康桥》是徐志摩重游剑桥大学之后的收获,也是新诗史上少有的经典,一经问世便倾倒无数读者,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它的魅力丝毫未减。
人们体味它 的诗情,赞叹它 的语言,领受它 的韵律,欣赏它 的形式,愉悦之余又常常意犹未尽,甚至有一种抓住形骸放走神韵的感觉。
A .轻俏婉转 匀称漂亮 含蓄蕴藉 雅致妙曼 B .含蓄蕴藉 轻俏婉转 匀称漂亮 雅致妙曼 C .含蓄蕴藉 雅致妙曼 轻俏婉转 匀称漂亮 D .轻俏婉转 雅致妙曼 含蓄蕴藉 匀称漂亮 2.下列对联中,与屈原相关的一组是(3分)①大节仰忠贞,气吐虹霓,天问九章歌浩荡;修能明治乱,志存社稷,泽遗万世颂离骚。
②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③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
④花径故依然,为公拥彗骚除,不教戎马嗟词客;兵戈犹未已,笑我支帷暂住,莫误群鸥认主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置身于传统之外,没有人能够成为思想者。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答案及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答案及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
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
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
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
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
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
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
(新)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第1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2小说阅读第1节真题真练
专题二小说阅读命题材料题干与分值考查角度2016 《会明》(沈从文) 13.第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
(6分)归纳内容要点14.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
(4分)欣赏人物形象15.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
(4分)赏析细节作用16.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
(6分) 探究小说丰富意蕴2014 《安娜之死》(列夫·托尔斯泰) 12.本文前五段写出了安娜的绝望,请简析其具体内容。
(6分)分析概括情节内容13.第六段中对安娜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4分)赏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14.安娜投到铁轨上之后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这样写有什么意义?(4分)分析人物心理描写15.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
(6分) 探究句子丰富含意2012《邮差先生》(师陀) 1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
(4分) 概括环境特点12.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6分)欣赏语言及人物形象13.“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
(4分)赏析句子的含意及作用14.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
(6分)探究创作技巧及创作意图1.命题形式命题形式相对稳定,一般为4道小题。
命题方式是主观问答题。
2.命题特点(1)高考命题人设计问题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
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②揣摩人物形象;③赏析环境描写;④概括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小说的标题;⑧归纳内容要点。
(2)设计问题的切入点很小,问题较具体。
(3)设题内容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3.命题预测(1)题型设置、分值将保持稳定。
(2)考查重点侧重小说“三要素”和主题。
第一节真题真练一、(2016·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文学类文本阅读(2) 高三第一轮复习训练语文试题(六)
高三第一轮复习训练题语文(六)(文学类文本阅读2)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
给我一支枪茹志鹃我赤手空拳,紧贴在绝壁上,面前是万丈深渊,战斗机笔直地俯冲下来,在我头上掠过,接着,咯咯地射来一串机枪子弹,第二架又怪声啸叫着,从我头上擦过去,接着第三架,羞辱我,威吓我,而我只有怒目相对。
我要是有一支枪,哪怕是一支短枪,我也不会遭到这样肆无忌惮的欺凌,我愤怒地大喝一声:“强盗!”我从床上直坐了起来,犹觉得心在乱跳。
好熟悉的梦啊!它又不是梦,是我在熟睡中重新记起的十几年前的一次经历。
那年,我从文工团下到营部,是营里唯一没有枪的兵。
在一次回营部的路上,我碰到了三架战斗机的围攻。
最后,是沂蒙山的臂膀掩护了我。
我回去,跑到营长面前:“发我一支枪!”营长朝我看看,没有说话。
我们是没有枪的,我们的枪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的。
于是,我仍是全营中唯一没有武器的人,穿着军装,但没有枪。
“我一定要一支枪。
”这一要求在我心中越来越强烈起来。
钟敲了十二下,已经是半夜了。
我重又躺下,感到一种夜的馨香,纯洁恬静,自由舒畅。
我越发想起了枪。
“我要一支枪!”这声音好像就在我的跟前,不是十多年前的。
是小鲁,我明白了,是他引来这难以平伏的思潮。
小鲁是战友的儿子。
昨天傍晚,小义惊喜地跳进来报告,“妈妈,小鲁大哥哥来了!”小鲁站在房门口,穿着簇新的军装,拘束地在我身边坐下。
孩子趴在他膝上,尊敬而又羡慕地端详他。
“叔叔!”突然,孩子改变了对他的称呼,问道,“你怎么没有枪?”我看见小鲁的脸慢慢地红了,停了半晌,才说:“我说我要一支枪,他们说还要慢一慢。
”当然,现在给新战士发一支枪,已经不是问题了。
我伸手开了灯,床前的玫瑰花儿立即跳回窗帘上去了。
小鲁明天就要出发,昨晚硬给小义留了下来,说是要和解放军叔叔睡一夜。
我走到外间,电灯还亮着,柔和地照着两个人。
小鲁舒展两臂,像要展翅奋飞。
孩子略仰着脸,似乎在问:“叔叔,你有枪吗?”……我第二次向营长要求一支枪,是在同年的秋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何 容 何 写人 (4 分),
许人也》 (老舍)
记事 13.联系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请分析“好、坏, 欣赏作品的形
类 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这句话, 象
并说明它表现了何容什么性格特点?(6 分)
14.“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 探 究 语 句
位说得来的朋友。”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涵。 意蕴
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 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 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 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 弥漫开来。
⑥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 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 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它什么 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于是, 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 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
真
阅
题卷体 验第一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现 场
专题一 散文阅读
选材 命题材料
范围
题干与分值
考查角度
12.文章③④两段写第一家的草药味,凸显了这
概括内容要点
2015
家人什么样的生活风格?请简要分析。(4 分)
写人
《比邻而
1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 理解文中词语
记事
居》 类 含意。(4 分)
②坚持“主题辐射”原则。所谓主题辐射原则就是散文阅读的命题,不论 是有关内容,还是有关结构,还是有关表达技巧,都从文章主旨的角度出发, 也就是说,所设置的问题都与文章的主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第一节 真题真练
一、(2015·江苏卷,改造)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题目。 比邻而居 王安忆
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 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 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 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 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 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 进行。
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 啡的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 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 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 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 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 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
含义
(王安忆)
14.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 分析文章结构
什么作用?(6 分)
思路
11.“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请 分析文章结构
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 分)
思路
12.文章多处描述了何容身上“矛盾的现象”,
2013
请分别从交往、生活、心理三个方面加以概括。 概括内容要点
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 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 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 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 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这也是认 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6 分)
1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 分析文章结构思路
达有什么作用?(5 分)
12.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
概括内容要点
2009
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 分)
《 上 善 若 文化 1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
水》 游记 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 鉴赏文章表达技巧
2.命题规律 (1)命题样式:试题保持在 4 题,以主观题形式考查。 (2)命题规律: ①稳中有变。“稳”是指阅读题的考查内容、基本套路、设题模式基本稳 定,“变”是指探究方向每年都有所变化。纵观这些年的高考,对散文文本的考 查的能力点以理解词句含义、概括文意、分析文章结构思路、鉴赏技巧和探究 意蕴为重中之重。这些考点涉及的能力层次高,虽然不是备考的盲点,却是考 生的弱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张笑天) 类 分)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
1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 发掘作品的意义,
几层深意。(6 分)
以及蕴含的民族心
理和人文精神
1.选材特点 (1)选材范围方面:选文是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特别注重那些紧扣时代脉 搏,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厚重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闪烁着 淳朴人性的散文作品。 (2)选文内容,丰富多彩,但有所侧重。多数作品涉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眷念,对现代文化的反思与批判。
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 种风格。怎么说?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 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 将就。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 一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 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 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 很节制。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⑦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原来,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 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芳 中,一点点消除。渐渐的,连空气也变了颜色,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 染成青色的。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