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 大环内酯类共32页文档
药理学之大环内酯类药物详解
依托红霉素:无味红霉素,耐酸,吸收好。 硬酯红霉素:对胃酸稳定,在十二指肠释
放出红霉素 琥乙红霉素:无味,对胃酸稳定,透过胎
盘,进入乳汁。 红霉素眼膏制剂和外用制剂。
第21页/共40页
克拉霉素
克拉霉素是半合成的14元大环内 酯抗生素,
2.过敏反应 皮疹、瘙痒、药热、中性粒 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3.偶见黄疸及肝损伤
第32页/共40页
第三节 万古霉素类
万古霉素 及
去甲万古霉素
速效杀菌剂
第33页/共40页
万古霉素类
属糖肽类抗生素,包括万古霉素、去甲万 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化学结构相近,作用 相似。
第34页/共40页
抗菌作用及机制
第18页/共40页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红霉素口服或静注均可引起胃肠道 反应。新大环内酯类发生率较红霉素低,亦能耐 受。
2.肝损害:以胆汁淤积为主,可见阻塞性黄疸﹑转 氨酶升高等。红霉素酯化物易发生,发生率高达 40%。本类其他药物发生率较低。
3.耳毒性:耳聋多见,先为听力下降,前庭功能受 损。剂量高于每日4g,易发生;用药两周时出现; 老年肾功能不良者发生多。
抗菌活性强于红霉素, 对酸稳定,口服吸收迅速完全,
不受进食影响; 分布广泛,组织中浓度高于血中
浓度;
第22页/共40页
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细胞色素 P450影响低
阿奇霉素
唯一半合成的15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抗菌谱较红霉素广,对革兰阴性菌有抗菌
作用 抗菌活性,对革兰阴性菌强于红霉素,对
红霉素敏感菌与其相当。 口服吸收快,组织分布广,血浆蛋白结合
第9页/共40页
化学治疗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理学课件)
二、其它第一代 大环内酯类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吉他霉素、交沙霉素,属半合成衍生物、经 结构改造后,增加了对酸的稳定性,吸收更好,t 1/2更长。
特点: (与红霉素比较) 1. 体内过程与红霉素相似; 2. 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 3. 抗菌活性与红霉素相似或略低; 4. 用于耐红霉素菌株和不能耐受红霉素的患者 5. 不良反应较红霉素轻
大杀菌作用,对G-菌无效 3. 抗菌机理: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繁殖期杀菌剂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4. 临床应用:用于耐药金葡菌和G+菌所致严重感染(其他药物无效或过敏时); 林可霉素类引起的假膜性肠炎。
5. 不良反应: 毒性大: 耳毒性:耳鸣、听力减退、耳聋等; 肾毒性:蛋白尿、管型尿等 应用注意:禁与有耳毒性的药物如:氨基苷类、高效利尿药合用;静脉滴注药液 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不宜过快;听力减退、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用增强;不良反应较天然品少。
5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大环内酯类:基本结构系由一个多 元碳的内酯环大环附着一个或多 个脱氧糖组成的一类抗生素。
6
抗菌机理
与细菌核糖体50S 亚基结合
抑制
蛋白质 合成
阻断肽酰基t- RNA移位 抑制肽酰基的转移反应 促使肽酰基t- RNA解离
常为抑菌剂,高浓度为杀菌剂。
2. 分布:较广,可透过胎盘但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中浓度低,胆汁中 浓度最高 ;
3.消除及排泄:经肝脏代谢, 胆汁排泄 ,约有5%以原形经肾排泄,故肾 功能不全者可用。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临床应用] 抗菌效力<青霉素。 1、耐青霉素的革兰阳性球菌(包括耐药金葡菌)感染及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 2、军团菌、百日咳、支原体肺炎、白喉带菌者、沙眼衣原体所致的婴儿肺
药理学讲稿之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及其他抗生素教学文案
第三十七章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及其他抗生素对抗G+菌感染的抗生素,包括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和万古霉素等。
一、大环内酯抗生素大环内酯抗生素是指具有一个12-16个碳骨架大内酯环附着一个或者多个脱氧糖结构的抗生素,包括14元环红霉素、甲红霉素、罗红霉素;15元环阿齐霉素和16元环的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白霉素、交沙霉素、吉他霉素等。
这些药物在药动学、抗菌作用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征:1、不耐酸,口服会被胃酸破坏,酯化衍生物可增加吸收;在碱性环境中作用强;——肠溶片。
2、体内分布广,均可达血药浓度,但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主要经胆汁排泄,进行肝肠循环,体内时间长;3、抗菌谱窄,>PG,G+、G-球菌、厌氧菌、胎儿弯曲菌、军团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耐青霉素感染或青霉素过敏者。
4、作用机理: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5、细菌对本类药物易产生耐药性,药物之间存在着部分或完全交叉耐药性,红耐药,螺旋耐药,但停药一段时间后会消失;以红霉素作用应用广。
红霉素:1952年由美国Eli Lilly公司开发的第一个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从链丝菌的培养液里提取得到的。
特点:1、味苦,不耐酸——口服胃酸破坏,抗菌活性低——肠溶片——在肠道崩解吸收——在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较高+SB——尿路感染+SB碱化尿液。
现在临床上口服的红霉素养主要有以下几种制剂:红霉素肠溶片:糖衣片琥乙红霉素:红霉素琥珀酸乙酯(利君沙)——口服后在体液中分解出酯和红霉素碱吸收——干糖浆——小儿抗菌药——肝损害无味红霉素:红霉素的丙酸酯——无苦味——适合儿童服用——对肝功能损害大2、单用易产生抗药性,但不持久——停药数月后可恢复敏感性;3、抗菌谱:与PG相似,略广,(1)对G+的强大的抗菌作用;(2)对G-菌菌的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流感杆菌、军团菌有效,对耐药金葡菌有效4、临床用途:(1)青霉素过敏和耐药;(2)百日咳;(3)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所致尿路感染、弯曲菌所致败血症首选;5、机制: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转肽作用及信使RNA移位,作用位点是50s亚基。
药理学:大环内脂类抗生素
肝损害:胆汁淤积,肝功能不良者禁用红霉 素
变态反应 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s)
12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共同特点
(六)药物相互作用
拮抗克林霉素、林可霉素、氯霉素作用;
抑制多种药物代谢:抑制茶碱、卡马西平代谢, 血药浓度异常升高;抑制华法林代谢,延长凝 血时间;
促进环孢霉素吸收,并干扰其代谢,引起腹痛、 高血压及肝功能障碍等症状;
18
泰利霉素(telithromycin)
酮内酯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 低耐药性的特点,对耐多种抗生素的致病菌具 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作用机制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似,但与细菌 核糖体的结合力强。 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感染,包括社区获得性 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剧,急性上颌窦炎, 咽炎和扁桃体炎等。 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
4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共同特点
一、抗菌作用
沙眼衣原体
5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共同特点
(一)抗菌作用
作用机制
不可逆地与细菌核糖体 50S 亚基的 23S 核 糖体( 23SrRNA)的特殊靶位结合,阻断转肽
作用,并干扰mRNA移位,促使未成熟肽链自肽
酰 t-RNA 脱离,抑制肽链延伸,而选择性抑制
细菌蛋白质合成,对哺乳动物核糖体无影响。
吸收:碱性抗生素,不耐酸,口服多用肠溶片
或酯化产物;
分布: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和体液中,血中药
物浓度低;
肝脏代谢,胆汁排泄。
9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共同特点
(三)体内过程
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对胃酸稳定,口服生物利用度高; 血液、体液及组织细胞内药物浓度高;血中药
物浓度低;
药理学——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及其他抗生素
药理学——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及其他抗生素一、大环内酯类(一)分类按化学结构:14元环大环内酯类天然:红霉素半合成: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地红霉素15元环大环内酯类半合成:阿奇霉素16元环大环内酯类天然: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半合成:罗他霉素、交沙霉素按发展阶段分:第一代:红霉素、地红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主要用于:治疗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患者及耐青霉素金葡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第二代:罗他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米欧卡霉素增强抗菌活性及抗菌后效应,减少不良反应、延长t1/2、对酸稳定。
第三代:泰利霉素对大环内脂-林克霉素-链霉素耐药菌株有效。
(二)大环内酯类的共同特点【抗菌作用机制】作用于细菌50S核糖体亚单位——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体内过程】天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吸收:碱性抗生素,不耐酸,口服多用肠溶片或酯化产物;分布: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和体液中,血中药物浓度低;肝脏代谢,胆汁排泄,胆汁中浓度高,可有肝肠循环。
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胃酸稳定,口服生物利用度高;血浆t1/2长;经胆汁和肾脏排泄。
如:依托红霉素;琥乙红霉素(三)常用代表药1.红霉素【抗菌谱】~与青霉素相比相似而略广,为抑菌药——相似——G+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G+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G-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螺旋体苍白密螺旋体、钩端螺旋体——略广——四体、军团菌、弯曲菌、弓形虫【临床应用】白衣空军百支曲青败红战是首选(1)主要用于治疗耐青霉素或对青霉素过敏者的金葡菌感染。
(2)在下列治疗中红霉素列为首选:军团病、白喉带菌者、百日咳、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所致婴儿肺炎及结肠炎、空肠弯曲杆菌所致败血症或肠炎。
(3)可用于妊娠期、婴儿、新生儿,是妊娠期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衣原体感染的一线药。
【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最常见,口服或静脉给药均可引起(2)肝损害:酯化物(依托红霉素、琥乙红霉素)发生率高(40%)肝功能不良、胆道梗阻禁用!!(3)耳毒性(肾功能不良者发生多)心脏毒性(静滴速度过快,特殊致死反应)静脉注射给乳糖酸红霉素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药理学:第40章 大环内酯类
30
天然四环素
四环素 土霉素 金霉素
四环素 半合成四环素
地美环素 美他环素 多西环素 米诺环素
31
<药动学 >
1.吸收
口服吸收受食物和金属离子的影响,后者与药物形 成络合物使吸收减少,宜空腹口服,即餐前1小时 或餐后2小时服用。
2.分布 3.代谢
吸收后广泛分布于体内组织和体液,能沉积于骨、 牙齿中。
√ 霍乱弧菌 √ 幽门螺旋杆菌 √ 立克次体 斑疹伤寒、Q热、恙虫病
√ 衣原体 √ 支原体
鹦鹉热、沙眼、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肺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 回归热螺旋体
35
36
37
马歇尔、沃伦 2005年
38
39
40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刺激
饭后会减轻,但影响吸收,肌肉注 射,刺激性大,静脉引起静脉炎
①对红霉素耐药的菌株对其他第一代大环内酯类仍敏感; ②对第一代大环内酯类耐药的菌株对第二代仍敏感; ③对第二代大环内酯类耐药的菌株对第一代也耐药。
12
<不良反应
>
口服——胃肠道反应
1. 主要为胃肠道反应。 静滴——血栓性静脉炎
2. 肝损伤。
表现:转氨酶升高、肝肿大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汁郁积性黄疸等
3. 伪膜性肠炎: 口服红霉素偶可致肠道菌株失调引起伪膜性
58
流感嗜血杆菌 伤寒杆菌 百日咳杆菌
√ 支原体 √ 衣原体
√ 立克次体
螺旋体
特殊病原体
48
临床应用
1. 伤寒、副伤寒:首选;(次选氨苄、阿莫西林、 SMZ+TMP、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
2. G-耐药菌为主的重症感染:细菌性脑膜炎、脑脓 肿、泌尿道感染、沙门菌肠炎合并败血症,脆弱 类杆菌所致腹、盆腔感染
药理学课件 大环内酯类
23
不良反应
1. 过敏反应 2. 耳毒性(损害第八对脑神经) 前庭功能损害 耳蜗神经损害 3. 肾毒性 4. 神经肌肉阻滞 本类药物不能配伍
24
耳毒性防治
1. 2. 3. 4. 警惕早期症状耳鸣、眩晕 定期检查听力,老人和儿童更应注意 孕妇禁用 避免合用其他耳毒性药物(速尿) 避免与掩盖耳毒性药物合用(抗组胺药) 5. 监测血药浓度,药峰浓度不超过12mg/L, 谷浓度不高于2mg/L
次体及某些螺旋体有良效。
3. 对耐β -内酰胺类的细菌也有较好的作用。
5
抗菌机制
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P位结合, 抑制多肽链由A位转移到P位的位移作 用,使肽链不能延伸。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快效抑菌剂
6
应用
1. 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对青霉素 过敏的G+菌感染患者。 2. 治疗军团菌病、白喉带菌者、支原体肺炎、 空肠弯曲b肠炎或败血症、沙眼衣原体所致 婴儿肺炎 首选药 3. 梅毒、放线菌病、气性坏疽、破伤风等,但 疗效不如青霉素。 4. 沙眼衣原体结膜炎 外用 5. 厌氧菌所致口腔感染。
19
抗菌谱
1. 对G- b(包括铜绿假单胞菌)敏感
2. SM、KM、AMK对结核b有良好作用 3. 对淋球菌,脑膜炎球菌等G-球菌,肠球菌, 厌氧菌,链球菌不敏感
20
抗菌机制
1. 抑制细菌核糖体循环中的多个环节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杀菌
2. 通过离子吸附作用附着于细菌表面造成胞 膜缺损,通透性增加,胞内重要物质外漏 而导致细菌死亡 静止期杀菌药
能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也可进入乳汁
3
3、代谢 主要在肝中代谢
4、排泄
大部分以活性形式从胆汁排泄,可形成肝 肠循环。少部分由肾排泄。 治疗胆道感染
大环内酯类
特点(与第一代大环内酯类相比) 特点(与第一代大环内酯类相比)
1.对胃酸稳定,生物利用度提高 1.对胃酸稳定,生物利用度提高; 对胃酸稳定 提高; 2.血药浓度及组织浓度 2.血药浓度及组织浓度高; 血药浓度及组织浓度高 3.半衰期延长; 3.半衰期延长; 半衰期延长 4.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增强; 4.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增强; 抗菌谱更广 5.有良好的抗生素后效应和免疫调节功能; 5.有良好的抗生素后效应和免疫调节功能; 有良好的抗生素后效应和免疫调节功能 6.主要用于呼吸道、泌尿道和软组织感染; 6.主要用于呼吸道、泌尿道和软组织感染; 主要用于呼吸道 7.不良反应较少 7.不良反应较少 8.对流感菌 对流感菌、 8.对流感菌、淋球菌作用增强 9.对支原体 对支原体、 9.对支原体、衣原体等作用明显增强
六、各药特点
(一)、第一代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erythromycin) 红霉素(erythromycin)
弱碱性不溶于酸性条件,常与其他制剂混合, 弱碱性不溶于酸性条件,常与其他制剂混合,制 成乳糖酸及依托红霉素等进行治疗 可透过胎盘但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胆汁中浓度最 可透过胎盘但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胆汁中浓度最 高 细菌对红霉素易产生耐药性, 细菌对红霉素易产生耐药性,但停药易恢复
目前临床应用的大环内酯类药物 按其来源分为:天然药物(一代: 来源分为 按其来源分为:天然药物(一代:红霉 素)和半合成药物(二代:罗红霉素) 和半合成药物(二代:罗红霉素) 按其化学结构分为: 按其化学结构分为: 化学结构分为 14元环:如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 14元环 如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 元环: 地红霉素等; 地红霉素等; 15元环:如阿奇霉素; 15元环: 阿奇霉素; 元环 16元环:如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 16元环 如麦迪霉素、螺旋霉素、 元环: 旋霉素、交沙霉素、柱晶白霉素、 旋霉素、交沙霉素、柱晶白霉素、乙酰麦 迪霉素( 美欧卡霉素) 罗他霉素… 迪霉素( 美欧卡霉素) 、罗他霉素…。
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第7章大环内酯类
具有14-16个碳骨架的大环内酯
环及配糖体组成的抗生素 第一代:红霉素 ( erythromycin )
乙酰螺旋霉素 麦白霉素 麦迪霉素 交沙霉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第二代:克拉霉素 ( clarithromycin )
阿奇霉素( azithromycin ) 罗红霉素 罗他霉素 第三代:泰利霉素 ( Telithromycin ) 噻霉素 ( Cethromycin )
抗菌谱同红霉素,抗菌作用 强于阿奇霉素。
泰利霉素
(对T某el些it细h菌ro核m糖体yc的i结n合) 力高,
为红霉素的10倍和克拉霉素的6倍。 抗肺炎链球菌的活性高,可用
于耐大环内酯类的肺炎链球菌感染。
不易被耐药菌排出胞外,对许 多耐大环内酯类的菌株,包括对 MLS耐药菌株有效。
其代谢产物14-羟克拉霉素也有抗菌 活性。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红霉素低。
阿奇霉素 ( Azithromycin ) ➢15元环大环内酯类
➢口服吸收快,组织分布广
➢细胞内浓度高 ( 血药浓度的10~100倍 ) ➢T1/2长 ( 68 h ) ➢以原形经胆汁由肠道排泄,轻中度肝
肾不良者可用。
➢抗嗜肺军团菌、嗜血流感杆菌、支原 体、衣原体的活性优于红霉素。
临床应用
1. 链球菌感染 治疗化脓性链球
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 鼻窦炎、猩红热、蜂窝织炎。
2. 军团菌病 治疗嗜肺军团菌、
麦克达德军团菌或其他军团菌引起 的肺炎。
临床应用
3. 衣原体、支原体感染 治疗沙
眼衣原体所致的眼部感染;肺炎支 原体、肺炎衣原体所致肺炎、急性 支气管炎;衣原体属和支原体属所 致尿道炎、宫颈炎、盆腔炎。
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理学)
14碳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 15碳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 16碳大环内酯类: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
麦白霉素、罗他霉素、交沙霉素等 第一代:红霉素、螺旋霉素等 第二代: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 第三代:泰利霉素
§34-2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及多肽类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共性 【药动学特点】 天然品易被胃酸破坏,吸收少; 在碱性环境中抗菌作用 ; 分布广,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34-2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及多肽类
【抗菌谱】 与青霉素相似而略广!
天然品较窄;半合成品较广。 对大多数G+菌、G-球菌、厌氧菌均有强大抗菌作用 对军团菌、弯曲菌、支原体、衣原体有良好作用 对β-内酰胺类耐药的金葡菌有一定作用
§34-2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及多肽类
红霉素(erythromycin)★
在骨组织中浓度高,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34-2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及多肽类
【抗菌作用】
窄谱、抑菌剂,抗菌谱≤红霉素; 对各类厌氧菌作用强大; 对G+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对多数G-菌作用弱或无效; 与大环内酯类完全交叉耐药。
§34-2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及多肽类
【临床用途】 金葡菌引起的骨髓炎和关节感染首选; 需氧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呼吸道、软组织、胆道等; 厌氧菌或混合感染,盆腔炎、腹膜炎等。
【抗菌作用】
大多数G+菌:耐药金葡菌、肺炎链球菌、白喉杆菌等较强; 部分G-菌:脑膜炎、淋病奈瑟菌,百日咳杆菌等有效; 对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有效; 易耐药,停药可恢复。 快速抑菌剂,高浓度杀菌。
§34-2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及多肽类
【抗菌机制】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