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十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有关吗)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考题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是一个关于食物消化和口腔功能的重要问题。
下面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详细回答:一、问题概述馒头是一种常见的面食,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
在口腔中,馒头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包括唾液对其的消化作用以及牙齿的咀嚼。
这些变化对于食物的消化和人体的营养吸收都有重要影响。
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过程1. 唾液的消化作用: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分解淀粉类物质。
当馒头进入口腔时,唾液会与馒头接触,其中的唾液淀粉酶开始分解馒头中的淀粉,将其转化为易于吸收的麦芽糖。
这一过程有助于提高馒头的消化率。
2. 牙齿的咀嚼:牙齿的咀嚼是馒头在口腔中的另一个重要变化过程。
咀嚼可以破碎馒头块状的结构,使其变得更小、更易于吞咽和消化。
同时,咀嚼产生的摩擦力有助于馒头在食道中的移动,减少食物团块的滞留。
3. 舌头的搅拌:舌头在口腔中起到了搅拌的作用,帮助口腔内的液体和食物混合,促进唾液淀粉酶和馒头之间的接触。
三、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效果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效果主要取决于唾液的质量、咀嚼程度以及食道蠕动的情况。
一般来说,如果唾液分泌正常,口腔中有足够的唾液与馒头接触,并且进行了适当的咀嚼,那么馒头中的大部分淀粉会被分解为易于吸收的麦芽糖。
这一过程有助于提高馒头的消化率,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四、特殊情况讨论1. 疾病影响:某些疾病(如口腔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可能会影响唾液的质量或数量,从而影响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效果。
因此,对这些特殊情况需要加以考虑。
2. 饮食搭配:馒头通常与其他食物一起食用,如搭配菜肴或肉类。
这些食物可能会影响馒头的消化过程,如提供更多的咀嚼刺激或提供其他营养成分。
因此,馒头与其他食物的搭配也会影响其在口腔中的变化。
五、结论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是一个涉及唾液消化、牙齿咀嚼和舌头搅拌的过程。
这个过程有助于提高馒头的消化率,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然而,特殊情况如疾病、饮食搭配等因素可能会影响馒头的消化效果。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一.提出问题。
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如果有关,它们各起什么作用?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发生了变化?二.作出假设。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
牙齿切断,磨碎食物,舌使食物与唾沫混合均匀,唾液能使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馒头变甜是由于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三.制定计划。
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3小块。
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搅匀(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C块不做任何处理。
2.用凉开水将口漱干净,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
(或者将舌头顶住口腔上部,闭嘴不说话,储蓄唾液)约1分钟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把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或直接吐到烧杯内部去)。
3.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号(1)(2)(3),然后做如下处理:1号瓶:将A 馒头碎屑放入里面,注入2毫升唾液进行充分的叫搅拌。
2号瓶:将B 馒头碎屑放入里面,注入2毫升唾液进行充分的叫搅拌。
3号瓶:将C馒头碎屑放入里面,注入2毫升唾液,不进行任何搅拌。
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4.5~10分钟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搅匀。
然后,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四.讨论和完善计划。
制定出初步的计划后,通过小组讨论来检查自己的计划,对考虑不周的地方进行修改。
1.能自然放入试管中的馒头块做实验最适宜,且3块馒头块大小要差不多。
2.可提前储备,舌头顶着口腔上部,闭嘴,不说话。
且取唾液的时候切忌从咽喉处取黏液,因为这里的黏液不是唾液。
3.在37℃的温水中保持的时间不能太短,约5~6分钟合适。
四.实验现象。
说明1号试管内淀粉发生了变化,变成了麦芽糖。
六.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
牙齿切断,磨碎食物,舌使食物与唾沫混合均匀,唾液能使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馒头变甜是由于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讨论:1.我的结论与其他同学一样。
参考答案:实验报告单: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20____级____年级____班____组 之阳早格格创做 真验组少:_________ 真验合做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验称呼:馒头正在心腔中的变更真验手段:1、使用真验法商量馒头正在心腔中的变更.2、不妨根据真验局里证明爆收正在心腔内的消化效率.资料东西:新陈馒头、刀片、凉启火、消毒棉、滴管、试管、碘液、恒温箱.真验本理:淀粉逢碘变蓝色、麦芽糖逢碘没有变蓝色.真验准则:对于照准则、简单变量准则.真验步调:1、查看资料东西是可完佳、齐齐.2、历程与要领:(1)提出问题:馒头变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闭系么?(2)干出假设:馒头变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闭系.(3)安排真验:(4)按真验安排举止真验.3、真验局里与真验论断:试管 真验资料唾液 浑火 处理要领 真验局里 ①馒头碎屑 2毫降 0毫降 充分搅拌后搁进37℃温火中没有变蓝色 以及唾. ②馒头碎屑 0毫降 2毫降 充分搅拌后搁进37℃温火中 变蓝色 ③ 馒头块 2毫降 0毫降 没有搅拌,曲交搁进37℃温火中 部分变蓝4、整治还本:真验完成,浑净桌里,浑面真验资料并晃搁整齐.计划:1、真验中您树立了几组对于照考查?变量分别是什么?真验树立的手段是什么?问:对于照考查变量树立手段①②唾液考证唾液对于淀粉是可有消化效率.①③是可搅拌考证牙齿的咀嚼战舌的搅拌是可有帮于淀粉的消化.2、唾液中对于淀粉有消化效率的物量是唾液淀粉酶;请您减少一组真验,去商量温度对于该物量的效率.问:与一只净净的试管,编为④号,搁进等量馒头碎屑战2毫降唾液,充分搅拌后搁进0℃的火中.西席评介真验历程劣□良□中□好□真验截止劣□良□中□好□真验日期:20____年____月____日。
口腔中馒头变化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再探讨
口腔中馒头变化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再探讨口腔中馒头变化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再探讨1. 引言馒头是中国传统的主食之一,它的制作过程中有许多有趣的化学、物理现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口腔中对馒头的变化过程,并进一步讨论这些变化现象的原因和结论。
2. 口腔中馒头的变化现象实验中,我们将在嘴中放入一块馒头,观察和记录其变化现象。
以下是我们观察到的几个主要现象:2.1 漂白现象嘴中的唾液和馒头表面的淀粉发生反应,导致馒头表面逐渐变白。
这是由于唾液中的淀粉酶对馒头中的淀粉分子进行降解,使馒头的表面颜色变浅。
2.2 咀嚼现象当我们咀嚼馒头时,馒头逐渐变得越来越软,形状也发生变化。
这是由于嘴中的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和蛋白酶等消化酶,它们对馒头中的淀粉和蛋白质进行降解,导致馒头变得易于咀嚼和消化。
2.3 味觉现象当我们品尝馒头时,嘴中的味蕾对馒头中的味道做出反应。
这是由于馒头中含有一些有味道的物质,例如蛋白质和油脂,在嘴中接触到味蕾时,会引起味觉反应。
3. 口腔中馒头变化现象的原因口腔中馒头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嘴中的唾液中含有各种消化酶,它们对馒头中的淀粉、蛋白质和油脂等成分进行降解和转化。
3.1 唾液中的淀粉酶唾液中的淀粉酶是一种消化酶,可以将馒头中的淀粉分子分解成糖分子。
当我们咀嚼馒头时,唾液中的淀粉酶与馒头中的淀粉发生作用,导致馒头变得软化和易于消化。
3.2 唾液中的蛋白酶唾液中的蛋白酶可以将馒头中的蛋白质分子分解为较小的肽链和氨基酸。
当我们咀嚼馒头时,唾液中的蛋白酶与馒头中的蛋白质发生作用,导致馒头的口感变得更加细腻。
3.3 各种物质的相互作用除了消化酶的作用外,口腔中的各种物质还会与馒头中的成分发生相互作用。
唾液中的酸性物质可以与馒头中的碱性物质反应,产生味觉上的变化。
4. 结论再探讨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对口腔中馒头的变化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们发现,嘴中的唾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这些酶起着关键的作用,将馒头中的淀粉、蛋白质和油脂分解为更小的分子,使得馒头更容易被消化和吸收。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结论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结论在我们的生活中,馒头可真是个常客。
无论是早上蒸一锅,还是晚上来个清汤馒头,馒头总能带给我们温暖和满足感。
但是,今天咱们要聊的可不是馒头的美味,而是它在口腔中发生的神奇变化。
大家可能好奇,馒头怎么还能变?当馒头进入嘴里,经过一系列的咀嚼和唾液的“助攻”,它的形态和性质可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哦。
想象一下,当你刚咬下第一口,馒头的柔软在舌尖上轻轻绽放,简直就像云朵一样,舒服得不行。
然后,随着你的牙齿慢慢地把它咬碎,馒头的水分开始释放。
哎呀,那种感觉就像小河流淌,一股股的湿润在口腔中扩散。
唾液立马派上用场,开始和馒头的淀粉进行一场热火朝天的“亲密接触”。
咱们的嘴巴可真是个大舞台,唾液里的淀粉酶开始工作,把那些淀粉一口口地变成糖,简直就是转瞬即逝的美味变换。
这个过程就像是一个神奇的变脸,馒头在口腔中不是静静地待着,而是积极参与,变得越来越粘稠,越来越细腻。
你有没有发现,慢慢咀嚼时,馒头的口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起初是那种蓬松柔软的触感,后来却变得顺滑细腻,像丝绸一般滑过舌头。
这样的变化,真是让人感慨,没想到一块小小的馒头居然能在嘴里跳出这么多花样。
当我们越嚼越细,唾液的味道和温度也在悄悄变化。
逐渐地,馒头与唾液混合成一种粘稠的糊状物,形成了我们习惯称之为“咀嚼物”的东西。
这个“咀嚼物”可真是个厉害角色,既好吞下去,又能保证我们的消化系统获得最佳的“养分保障”。
没错,口腔的每一次活动都是为了准备好下一个“任务”,就是将这个美味的混合物顺利地送入胃里。
再说说味觉的变化。
刚开始的时候,馒头的原味可能有点单调,但是随着唾液的作用,它的味道渐渐释放出来。
每一口都带着那种温暖的感觉,就像妈妈的怀抱,让人忍不住想多来几口。
咀嚼的过程就像是在参加一个美味的派对,舌头在舞动,味蕾在欢呼,简直是让人陶醉。
除了味觉,口腔中的气氛也是相当重要。
馒头的香气在口腔中弥漫开来,就像一阵温柔的风,轻轻拂过心头。
初一生物《消化和吸收》随堂检测及参考答案
初一生物《消化和吸收》随堂检测及参考答案初一生物《消化和吸收》随堂检测及参考答案1.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组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①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
②消化腺有两种:大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小消化腺包括胃腺和肠腺。
(2)功能。
消化系统的功能主要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
①消化道能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
②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这些酶能促进消化道中食物的消化。
【例1】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 )。
A.口腔、食道、胃B.消化道和肠腺C.消化道和消化腺D.口腔、胃、小肠解析: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是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消化器官组成的。
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
所以,只有选项C是正确的。
BC√D×答案:C2.消化腺(1)唾液腺。
唾液腺位于口腔周围,能分泌唾液,通过导管将唾液输入口腔内。
(2)胃腺。
胃腺是散布于胃壁上的微小腺体。
其功能是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胃液过多,会出现返酸、胃痛等现象;胃液分泌过少,会出现消化不良等现象。
(3)肝脏。
肝脏位于腹腔的上方偏右,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成人肝脏重约1.5千克。
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胆汁在胆囊中储存,胆囊收缩时,通过胆管把胆汁送入小肠。
(4)胰腺。
胰腺位于胃的下方,是一条狭长而扁平的腺体。
能分泌胰液,胰液中含多种消化酶,经胰管注入小肠腔内。
(5)肠腺。
肠腺是散布于小肠壁上的微小腺体,能分泌肠液。
在小肠内,肠液与胰液、胆汁共同完成对食物的消化作用。
唾液中的水和黏液起润滑口腔的作用,有利用食物的吞咽和说话。
唾液中还含有溶菌酶,具有免疫作用。
【例2】下列哪一种消化液不在小肠中发挥作用?( )A.胰液B.胆汁C.肠液D.胃液解析:A×胰腺分泌的胰液、肝脏分泌的胆汁都通过导管注入小肠腔内,肠腺分泌的肠液也注入小肠腔内,在小肠中发挥作用。
参考答案:实验报告单: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20____级____年级____班____组实验组长:_________ 实验合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实验目的:
1、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2、能够根据实验现象说明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作用。
材料用具:新鲜馒头、刀片、凉开水、消毒棉、滴管、试管、碘液、恒温箱。
实验原理: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实验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步骤:
1、检查材料用具是否完好、齐全。
2、过程与方法:
(1)提出问题: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系么?
(2)做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系。
(3)设计实验:
(4)按实验设计进行实验。
3、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
试管实验材料唾液清水处理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馒头碎屑2毫升0毫升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不变蓝色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
__舌的搅拌__以及
②馒头碎屑0毫升2毫升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变蓝色
③馒头块2毫升0毫升不搅拌,直接放入37℃温水中部分变蓝
4、整理还原:实验完毕,清洁桌面,清点实验材料并摆放整齐。
讨论:1、实验中你设置了几组对照试验?变量分别是什么?实验设置的目的是什么?
答:
2、唾液中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的物质是唾液淀粉酶;请你增加一组实验,来探究温度对该物质的影响。
答:取一只洁净的试管,编为④号,放入等量馒头碎屑和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后放
实验日期:20____年____月____日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馒头变甜是否与 牙齿咀嚼和舌的 搅拌有关?
唾 液 1号 37℃ 碘液
唾 液 3号 5-10分钟
观察
现象: 1试管:不变蓝 原因: 唾液中的淀粉酶将淀 粉分解成了麦芽糖。 2试管: 变蓝 原因: 不含淀粉酶,不 能消化淀粉。 3试管: 部分变蓝 原因:未被消化的淀 粉变蓝。结论:ຫໍສະໝຸດ 馒头变甜与唾 液的分泌有关。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淀粉 牙齿:咀嚼 舌:搅拌 唾液:唾液腺分泌
体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牙齿咀嚼、 舌搅拌 唾液的 分泌
• 馒头(淀粉)
不甜
馒头(麦芽糖) 变甜
提出疑问: 馒头变甜和牙齿咀嚼、舌搅拌及唾液的分 泌都有关系吗?若有关系,分别起什么作 用呢?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提出 馒头变甜是否 问题: 与唾液的分泌 有关? 做出 假设: 制订并实 施计划: 清 水 2号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和 舌的搅拌都有关。
想一想: 1、37℃温水的原因:
37 ℃时酶的活性最强。
2、5-10分钟的原因: 消化需要一定时间。
3、发高烧为何食欲不振:
高于37 ℃酶的活性降低。 4、为何用等大的馒头: 控制变量唯一。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结论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结论
通过对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行实验探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馒头在口腔中会变软:通过咀嚼过程中的机械力作用和唾液的分泌,馒头中的淀粉开始消化,而淀粉的消化会使得馒头变得更加软口,易于咀嚼和吞咽。
2. 馒头在口腔中会变湿:馒头在口腔中与唾液接触后,唾液的润湿作用使得馒头逐渐变湿。
此外,唾液中的酶类也会开始分解馒头中的淀粉,进一步增加了馒头的湿润程度。
3. 馒头在口腔中的味道会释放出来:馒头中的食材经过咀嚼和唾液的混合作用,其中的风味成分开始逐渐释放出来,使得馒头的味道能够被人感知到。
4. 馒头在口腔中的形状会改变:通过咀嚼的力量作用,馒头在口腔中会被咬碎成较小的颗粒状,形状会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包括变软、变湿、味道释放和形状改变。
这些变化与咀嚼力量、唾液的化学作用以及食材中的成分有关。
探究实验馒头(白米饭)在口腔中的变化(周)
淀粉遇碘变蓝, 麦芽糖遇碘不变 色
淀粉
试 管 ① ② ③ 浆糊或馒 头2毫升 浆糊 浆糊 馒头块
唾液
处理
麦芽糖
加入物质 2毫升 唾液 清水 唾液
温度 试 现象 剂 不变蓝 搅拌 置于 碘 变蓝 37℃ 液 搅拌 温水 变蓝 不搅拌 中
结论: 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及牙齿的咀嚼和舌
的搅拌的作用都有关系
各加2滴碘液摇匀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的作用都有关系淀粉淀粉唾液唾液麦芽糖麦芽糖牙齿咀嚼舌的搅拌
探 究 实验
问题:1、白米饭有味吗?细细咀嚼后有味吗?
细细嚼嚼,仔细体会白米饭在口腔中的变化
白米饭没有味,细细咀嚼后有甜味 2、大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如何鉴定?
3.制定并实 施计划
浆糊2毫升 唾液2毫升 搅拌混合。
浆糊2毫升 清水2毫升 搅拌混合Leabharlann 馒头块 唾液2毫升 搅拌。
本实验有几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探 究什么?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 试管为什么要放入37 ℃左右的温水中?放入37℃左右 酶起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是37 ℃
的温水中1020分钟
各加2滴碘液,摇匀 牙齿咀嚼 舌的搅拌
阅读P27提示部分并回答 ⑴影响淀粉在口腔内分解的因素是什么? ⑵是否要设计对照实验,有的只探究牙的 咀嚼和舌的搅拌,有的只探究唾液的消化, 有的则探究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共 同作用。 ⑶馒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有无甜味?遇 碘后如何变化?消化后的甜味物质遇碘会 变蓝吗?
⑷如何在体外模拟口腔的各种作用?
大米主要含淀粉,淀粉没有甜味。淀粉遇碘变蓝。
3、食物进入口腔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牙齿、舌 头、唾液各有什么作用?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提出问题
馒头在口腔中会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及唾液的分泌有关?
作出假设
馒头在口腔中会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设计实验
材料用具:新鲜馒头块、面粉、唾液、试管、碘液、烧杯、量筒、培养皿、试管刷、恒温水浴锅、试管架等。
实验装置:
方法步骤:
(1)取新鲜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B块分别用手细细弄碎或面粉(模拟牙齿咀嚼);C块不动。
(2)取唾液。
(3)取3支洁净试管分别编上①②③号(做如下处理)
将A馒头屑或面粉放入试管①中,注入2毫升唾液并振荡(模拟舌搅拌);
实践过程评价表。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报告单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报告单班级:学生姓名:实验日期:背景资料同学们,当我们在慢慢的咀嚼馒头的时候,会有这样的感受:馒头在口腔中越嚼越甜。
我们都知道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虽然属于糖类,但是,淀粉本身是没有甜味的。
而且,馒头中也没有加入白砂糖,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淀粉遇到碘会发生变蓝色现象。
由此,我们可以检验淀粉是否存在。
将嚼过的,且变甜的馒头滴加碘液,结果发现,没有发生变色现象。
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出,被咀嚼过的馒头,其成分发生了改变。
事实上,馒头在口腔中由原来的主要的淀粉成分转变为麦芽糖,而麦芽糖本身也具有甜味,所以,我们才会越嚼越甜。
而且,麦芽糖需要在小肠中被进一步转化为葡萄糖,才能被人体所吸收和利用。
今天,我们要通过探究一下馒头在口中的变化,看看这一变化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准备1、实验用具试管、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量筒、滴管、镊子、小刀、脱脂棉、碘液、烧杯、酒精灯、量筒小刀、脱脂棉、镊子、温度计、试管、碘液、滴管三脚架、石棉网2、实验材料新鲜馒头、唾液提出问题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包括物理性的和化学性的。
物理性的包括将牙齿磨碎食物、舌搅拌食物等,比如,化学性的包括唾液参与。
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一种消化液,里面含有消化酶。
那么,馒头变甜,跟这些因素都有关吗?你提出的探究问题是。
作出假设根据你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提示1)可以设计对照实验。
2)如果你要模拟牙齿的咀嚼作用,你需要将大块的馒头。
3)如果你要模拟唾液的作用,则需要收集4)如果你要模拟舌头的作用,则要将唾液与馒头5)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混合都是在口腔中进行的,人的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C,那么,你的探究实验还要为整个装置创造一个环境。
方法步骤参考下面的方案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
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3小块。
2)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的切碎,这是模拟口腔中的作用,C不作处理,在实验中作为。
初一生物消化和吸收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消化和吸收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器官中,基本没有吸收功能的是()。
A.小肠B.口腔C.胃D.大肠【答案】B【解析】人体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组成;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胃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其他的消化道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故选:B【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2.口腔中没有消化酶。
【答案】×【解析】口腔里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所以这种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食物的化学消化,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问题的识记能力。
3.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是胃。
【答案】×【解析】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
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不是胃,所以这种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食物的消化,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
4.下列叙述与小肠适于吸收不相符的是A.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绒毛B.小肠内有肠腺C.小肠绒毛内分布丰富的毛细血管D.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细胞【答案】B【解析】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而内表面有肠腺、有多种消化液送入小肠,含有许多消化酶,能对多种物质起消化作用,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不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故选:B.【考点】小肠的结构特点.5.下列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①糖类②脂肪③蛋白质④水⑤无机盐A.①③⑤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⑤【答案】C【解析】其中糖类、蛋白质、脂肪属于大分子有机物,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重要原料,也是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维生素属于有机物,但它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但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都不能提供能量.可见C符合题意。
初中生物_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学设计课题:第二章第二节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授课时间:授课人:审核:七年级生物集备组课型:新授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探究:口腔内的消化作用 [品尝]:请几位同学品尝馒头,并说出自己的感觉。
提问:你吃了馒头以后,感觉到什么变化?所有同学都有共同的经验,如吃大米饭、面条时,开始不甜,但咀嚼一段时间后,有了甜味。
为什么馒头在细嚼慢咽的时候会有甜味呢?下面我们就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解开这个迷题。
[想一想]:1。
细细咀嚼馒头(主要成分是淀粉),味觉是否发生了变化?有新物质产生吗?2。
是什么原因使馒头变甜了?A。
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B。
唾液的作用。
[提出问题]:1.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2.如果有关,它们各起到什么作用?3.馒头变甜是否是因为淀粉发生了变化?[作出假设]:(老师引导)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端,是消化系统的首要把关口。
我们已经知道口腔中有哪些器官呢?很好,那么,是不是他们都对食物的消化起作用?因此,我们要创设情境,将他们的作用用实验来表现出来。
同学配合老师,咀嚼馒头,体验咀嚼过程中味觉的变化。
回答:变甜。
以小组为单位,用老师提供的器材,根据实验提示设计实验。
认同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消化。
根据PPT图示给出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只起到引导的角色,这样可以使提高学生的牙齿:——舌:——唾液:——[实验提示]:器材:量筒、橡皮塞、滴管、小刀、脱脂棉、镊子、馒头、清水、碘液、唾液。
原理提示:1、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
淀粉并没有甜味,但其分解后形成的麦芽糖有甜味。
2、淀粉遇碘变蓝色。
3、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4、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混合都是在口腔中进行的,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
[设计实验方案并演示]:【1】:1+2A B C+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馒头块+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2】:3把A、B、C三支试管分别塞上橡皮塞,放在内衣口袋中或手中握住加热5-10分钟。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专题练习1、某同学探究了“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其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如下:实验现象:试管内的溶液不变蓝。
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牙齿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分泌有关。
(1)实验在设计和操作上有几处错误,请你指出并纠正。
(2)该同学描述的实验现象是否与他所做实验的实验现象相符?________。
如果不符,请你重新描述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可靠?____________2、某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准备了馒头(碎屑与小块等量)、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实验材料和设备,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 。
预测实验现象,会变蓝的是 号试管。
通过该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2)分析研究1-3号试管,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 号试管,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
(3)为进一步探究“其它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小组同学补加了4号试管。
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加入到4号试管的物质还应该有 __,对照组是 号试管,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____,实验结论是 3、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学生甲: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① 取3块大小相同的馒头块; ② 取唾液;③ 将馒头块按图示进行处理。
思考:为什么3个馒头块大小要相同? 右图三支试管中既模拟牙齿咀嚼、舌的搅拌,又模拟唾液的消化作用的是 。
④在37℃的温水中水浴10分钟;⑤分别向冷却后的3支试管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
分析部分结果:A 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 ,原因是 ;B 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 ;原因是 ;C 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 ;原因是 ; 得出结论:馒头变甜与 以及舌的搅拌和 都有关系。
学生乙:研究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时,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他把上述四支试管放在盛有37℃温水的烧杯内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向每支试管滴入两滴碘液。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考题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考题馒头,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当我们把馒头放入口腔时,它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过程以及其中的科学原理。
1. 口腔感觉当我们将馒头放入口腔中时,首先会感受到馒头的质地和温度。
馒头一般较为柔软,而口腔中的唾液会迅速使其变得湿润。
同时,口腔中的温度会使馒头逐渐变暖。
2. 咀嚼过程随着咀嚼动作的进行,馒头开始被牙齿咬碎。
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咀嚼肌肉的运动和牙齿的力量。
馒头的主要成分是面粉和水,面粉中的淀粉会经过咀嚼变得更加细腻。
同时,唾液中的淀粉酶开始作用,将淀粉分解成糖类物质。
3. 唾液的作用唾液是口腔中的一种分泌物,由唾腺分泌而来。
当馒头在口腔中咀嚼时,唾液的分泌会增多。
唾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酶类物质,其中包括淀粉酶和蛋白酶等。
淀粉酶可以将面粉中的淀粉分解成糖类物质,而蛋白酶则能够分解馒头中的蛋白质。
4. 馒头的吞咽经过咀嚼后,馒头被上推至咽喉部位,然后通过食道进入胃部。
在这个过程中,口腔、咽喉和食道之间的运动协调是必不可少的。
食道肌肉的收缩会将馒头顺利推入胃部。
总结: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口腔感觉、咀嚼、唾液的分泌和吞咽等多个环节。
口腔中的咀嚼和唾液的作用使得馒头的质地逐渐变软、温度逐渐变暖,淀粉和蛋白质也得到了分解。
最终,馒头通过吞咽进入胃部,为我们提供能量和营养。
通过对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过程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对于人们保持良好的食品消化和营养吸收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这也为食品科学和口腔健康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注:该文章简述了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过程,使用了一般的文章格式进行写作,并没有特定的合同或作文格式要求)。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一.提出问题
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
如果有关,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馒头变甜是否淀粉发生了变化?
二.设计方案
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 3小块。
将A和B
分别用刀细细切碎、拌匀(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
C不做任何处理。
2.用凉开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
约1分钟后,
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3.取3支洁净试管分别编上(1)(2)(3)号,然后做如下处
理:
(1)将A馒头屑放入试管(1)中,注入2毫升唾液并进行充分搅拌。
(2)将B馒头屑放入试管(2)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进行充分搅拌。
(3)将C馒头块放入试管(3)中,并注入2毫升唾液,不进行搅拌。
4.将三支试管放入37℃水中,5~10分钟后取出3支试管,
各加入2嘀碘液,摇匀。
观察现象并记录。
三.实施方案
按上述方案进行试验。
(1)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消化成了麦芽糖,所以遇碘不变蓝。
(2)全部变蓝。
(3)因为没有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所以只有部分淀粉被唾液消化了。
四.实验结果
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口腔内分泌的唾液都有关。
探究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取一块馒头放到嘴里细细咀嚼,慢慢地你能感觉到甜味。
问题馒头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呢?如果是这样,它们各起什么作用?馒头为什么会变甜呢?提示1、可以设计一组实验来探究,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消化作用三个因素进行实验。
2、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没有甜味,但淀粉分解形成麦芽糖有甜味。
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3、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混合都是在口腔里进行的。
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活动目标1、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2、说明在口腔内发生的消化作用活动准备馒头的预处理:收集唾液的方法:过程和方法1、提出问题本组要探究的问题是:2、作出假设本组探究的问题假设:3、制定计划要点:4、设计探究方案依据的原理是: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5、分工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7、实验结论:2015年10月5日,84岁高龄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
屠呦呦的贡献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挽救了无数被疟疾折磨的病患。
作为生物老师,应该利用生物课,及时向学生介绍这一重大成果,并让学生了解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与哪些因素有关?传统医学虽然发现青蒿与治疗疟疾有关,在历史上确实并未成为广泛有效的抗疟药物。
青蒿成为真正有用的药物——青蒿素诞生经历了严格的现代制药流程。
当屠呦呦确认青蒿的粗提取物对鼠疟、猴疟原虫抑制率达100%后。
一套现代制药流程便启动了。
这种“提纯——再试验——测定化学结构——分析毒性药效——动物试验——临床试验——提取工艺的优化——生产工艺”的模式,是所有现代正规药物出厂上架前必经的流程。
经过这个流程后所得的青蒿素,无论是治疗效果还是毒副作用都非常明确。
从此确立了在抗疟疾药物中的王牌地位。
诺贝尔奖委员会称,屠呦呦获奖是为了表彰她在“受到中药的启发”下对一种药物的寻找过程。
我认为,作为一名中国人,生病时吃过一些中药,也认可中药的疗效。
实验探究02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原卷版)
实验探究02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提出问题】 馒头在口腔中为什么会变甜?【作出假设】 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有关..........................。
【实验原理】 ① 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其遇碘变蓝.;淀粉分解后形成麦芽糖...,其遇碘不会变蓝。
②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混合都是在口腔中进行的,口腔的温度大约为37ºC 。
【制定和实施计划】 实验步骤①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A 、B 、C 三小块。
将A 块和B 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模拟..牙齿的咀嚼.....);C 块不做任何处理。
②用凉开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
约1分钟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③取3支洁净的试管,按下图所示设置实验。
④将3支试管一起放人37C 的温水中。
5-10分钟后取出,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
然后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 ①号试管中的馒头碎屑不变蓝..., ②号试管中的馒头碎屑变蓝..,3号试管中馒头块部分变蓝....。
【实验结论】 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
...........................01实验梳理 02实验点拨 03典例分析 04对点训练 05真题感悟【典例01】为了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对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两支试管加入的馒头碎屑应等量B .①、②号试管应同时放到37℃的温水中5~10分钟C .滴加碘液后摇匀,②号试管中馒头碎屑变成蓝色D .该实验可以证明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典例02】实验探究: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与1号试管形成对照,该组实验变量是 。
(2)进行此实验时,试管都要放入37℃水中保温,是模拟人体 中的温度。
(3)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试管 和 进行对照。
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
实施计划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第六步 第七步
操作
1号试管 (对照组)
唾液组
2号试管 (实验组)
舌头组 牙齿组
加入材料:馒头块或屑 加入材料:唾液或清水 处理:搅拌或不搅拌
保温5-10分钟
馒头 唾屑液
搅拌
馒头 屑清 水搅
拌 保温
馒头 唾屑液
不搅 拌
馒头 唾块 搅液 拌
加碘液(2滴)
用清水漱口,含一小口矿泉水,想自己最想吃的 食物,大约二分钟后,轻轻吐在小烧杯里,备用
3、实验中将试管放在37℃温水中的原因:
模拟人体口腔温度
实验的步骤:
(预处理:1、将馒头切成大小相同块状,根据自己实验需要
将馒头块切碎或保留块状;2、用清水漱口,含一小口纯净水获
取足量唾液备用:3、将分别试管编号1、2) 第一步:根据实验方案在试管中加入馒头块或屑 第二步:根据自己的方案选择加入2ml唾液或2ml清水 第三步:根据实验方案选择搅拌或不搅拌 第四步:将两支试管都放入37℃温水中,水浴5-10分钟 后取出 第五步:在两只试管中分别滴加两滴碘液(碘液不能加 多,否则不易观察实验现象)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大变小 干变湿
大家在慢慢 咀嚼过程中 发现了什么 变化吗?
哇!馒头越 来越甜了
馒头为什么越变越甜呢?
淀粉
没有
提出问题:馒头变甜可能与口腔 中哪些因素有关呢?
作出假设
1、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有关 2、馒头变甜与舌的搅拌有关 3、馒头变甜与牙的咀嚼有关
制定计划
1、实验中用 切碎馒头块 来模拟牙齿咀嚼; 用 玻璃棒搅拌 方法模拟舌的搅拌。 2、实验中取唾液的方法是:
Hale Waihona Puke 滴碘液实验结果预测 真实结果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郴州市初中毕业学业生物实验操作考试试卷试题十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有关吗)
学校:_____考生姓名:_____学籍号:________座位号:___
一、说明
1. 探究操作前,请仔细阅读操作要求。
实验桌上的材料用具供选择使用,如还需要其它
材料用具可向监考老师提出。
2. 探究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举手请监考老师过目,否则该项不得分。
3. 考试时间20分钟,满分33分。
★请提醒考生使用玻璃棒搅拌时动作要轻,以免损坏试管。
★建议:实验前准备开水,先在大烧杯中注入一定量的清水,再向大烧杯中注入开水,用温度计测温,37℃左右即可。
二、探究报告
1. 提出问题: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有关吗?
2. 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 制定和实施计划:(24分)
a. 取两支已经编号为1、2的试管,用药匙(或纸槽)将馒头碎屑(约一粒黄豆大小)送入试管底部,将试管放回试管架。
b. 用适当的方法取唾液,盛入小烧杯中(约2毫升)。
c. 向1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向2号试管注入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或振荡)。
d. 将两支试管一起放入装有37℃左右温水的大烧杯中(用温度计检测温度)。
e. 5-8分钟后,取出两支试管,冷却,各加入2滴稀碘液,摇匀。
f. 观察、记录两支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4. 你的探究结果(现象)是:(2分)
2号试管内的物质加稀碘液后,________。
1号试管则________;
5. 你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三、处理实验垃圾,擦洗实验用具,整理桌面。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