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共42页
浅析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
![浅析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9778dc7a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6f.png)
浅析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教育技术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使用的技术和工具,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和工具来促进学习的学科。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以下是教育技术学的主要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早期教育技术实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个阶段主要是以幻灯片、放映机和黑板为主要的技术工具。
这些工具为教育提供了更直观、生动的展示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这一时期的教育技术主要注重于改进教学方法和工具的可视化效果。
第二阶段:教育技术的兴起(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这个阶段的教育技术主要集中在电影和广播的应用上。
电影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通过电影可以将真实的场景和情况带给学生。
广播则使得教育资源能够远程传播,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这阶段的教育技术开始注重利用媒体和技术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
第三阶段:多媒体技术的崛起(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这个阶段的教育技术主要是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
多媒体技术结合了声音、图像、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元素,为教学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呈现方式。
这个阶段的教育技术开始注重个性化、互动性和自主学习,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四阶段: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20世纪80年代至今)这个阶段的教育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教育资源和信息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和共享,教学内容可以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
这个阶段的教育技术注重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第五阶段:移动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应用(21世纪初至今)这个阶段的教育技术主要是以移动技术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
移动技术的普及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再受限于时间和地点。
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辅助。
这个阶段的教育技术注重利用移动技术和人工智能来提供个性化、自适应的学习与教学服务。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早期的教学实践、到电影和广播的应用,再到多媒体技术的崛起,再到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最后到移动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应用。
教育技术发展历程与重要理论
![教育技术发展历程与重要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e65a93c172ded630a1cb67c.png)
教育技术发展历程与重要理论(一)国际发展历史1. 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的三条主线01 •传播媒体技术的发展与研究(视听教学) 02.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的发展与研究03.系统科学的引入到教育技术理论体系的形成(系统化设计教学)2. 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01.第一阶段:直观教学(17~18世纪) 代表人物:约翰•夸美纽斯(直观教学之父) 特征:采用实物教学和视听手段进行教学历史背景:夸美纽斯提出直观性原则,但在当时, 该理论并没有产生很大影响,后经过裴斯泰等人的大力倡导,才开始在欧洲盛行。
02.第二阶段:视觉教学(19~20世纪初) 代表人物:格拉迪,霍本特征:视觉教学与直观教学本质上是一致的。
视觉教学主要强调向学生提供生动的视觉形象,使抽象的概念以具体化、直观化的形式呈现,它重视视觉教具和教材的选择应用。
历史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为了工业化生产的大发展, 国际急需有知识、有技能 的劳动者。
与此同时,由于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给教学送来了新的技术手段。
03.第三阶段:视听教学 (1920s 到1950s ) 代表人物:戴尔(经验之塔)特征:视听教学所指的不仅只是幻灯、电影、录音、无线电广播等现代媒体的应用,它 还包括照片、图表、模型、标本等直观教具以及参观、旅行、展览等形式的教学活动,凡是 传授观察经验的教学活动,都属于视听教学。
历史背景:由于有声电影和广播录音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原有视觉教学概念已经不能涵盖当时的教学实践。
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队中需要快速教学。
04.第四阶段:视听传播(1950s 到1970s ) 代表人物:拉斯维尔特征:传播概念和原理引入视听教学领域后,帮助人们把研究的视野从静态的物质手段方面转向了动态的教学过程方面, 也就是从仅仅重视教具、教材的使用,转为十分关注教学 信息从发送者,经由各种媒体通道,传递到接受者的整个传播过程,及其涉及的所有因素。
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2c88264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d.png)
计算机辅助教学(60年代)
一、早期的个别化教学阶段特点:1、教学目的明确2、试图使学习适合学生的个别差异,打破传统教学固定步调模式,学习者能自定步调,3、采用掌握学习法(即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教学要求才能下一步的学习)4、重视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二、程序教学的发展1、1925年,美国心理学家普莱西设计了第一个自动教学机,实现了测试的自动化。2、1930年,彼特逊的化学板3、1954年,斯金纳发表了《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提出了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的思想,推动了程序教学运动的发展。斯金纳被称为当代程序教学运动之父。4、程序教学运动的特点:1)各种教学机器纷纷问世2)程序设计广泛开展,并得到了一定的效果3)一些教学系统进入了学校程序教学的新领域。
第一章 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从技术的角度
传统的教育技术 视听媒体教育技术 信息化教育技术
★从教学方法实践的角度
视听教学方法 个别化教学方法 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
从技术的角度
发展阶段技术特征
传统教育技术(手工技术时代)
视听媒体教育技术(机电技术时代)
信息化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时代)
从20世纪的视听教育运动 演变而来
依靠教/学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思想
利用媒体辅助教学和传播教育信息的教学方式
一、视觉教学——教育技术发端(20世纪初,1918-1928年)
-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特征:直观教学17世纪,“图解”教科书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仪)19世纪后期-20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视觉教学运动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思想的发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直观性原则,17世纪50年代第一本带插图的课本:《直观的图画世界》(又称为《世界图解》)瑞士教育家约翰。裴斯泰洛齐提倡一种叫直观教学的教学方法美国教育家杜威强调课程的儿童经验化。福禄培尔基于卢梭的思想:主张一切教育应是令人愉快的,教育中思想和行动两者不应割裂。
第三章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第三章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7249e47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07.png)
第三章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教育技术是指将科学技术与教育相结合,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演变。
下面将从教育技术的起源、发展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来探讨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一、教育技术的起源教育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石板和棕榈叶作为教学工具,将知识记录下来并传播给学生。
这是教育技术的最早形式,称为“口耳相传”。
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对话式教学法”。
这种方法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来传授知识,被认为是古希腊教育技术的重要里程碑。
二、教育技术的发展1.机械教育技术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机械教育技术开始兴起。
这一时期,使用幻灯片、录音机、电影等机械装置来进行教学已成为主流。
这些机械装置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来学习知识,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2.多媒体教育技术时代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引发了教育技术的新一轮变革。
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教学内容可以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互动学习。
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如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元素的结合,使得教学更加生动和直观。
3.网络教育技术时代21世纪初,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教育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网络教育技术的出现,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同时,网络教育技术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如在线课程、教学软件和互动教学工具等。
三、教育技术的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技术将继续创新和演变。
未来,教育技术有望实现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同时,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改变教育的形式和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来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增强学习的真实感和体验度。
第1章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
![第1章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8749d6036c85ec3a87c2c582.png)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王斌教育技术,从一个教学改革实践中的运动(视听教学运动)到形成为一个专门的实践领域(运用教育技术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领域),进而发展为一门专业与学科(教育技术学),大约经历了70~80多年的历史。
表21 我国媒体教学应用的发展过程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二) 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三) 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和迅速发展(四)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的转变(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时期:1919-1949特征:幻灯、电影、无线电等媒体在教育中得到了应用典型事件:1917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拍电影。
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农学院开始运用幻灯片和电影片到各地宣传科学种棉知识。
1923年晏阳初在嘉兴举办的千字课教学实验中使用了幻灯。
1932年,“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1937年,建立了“播音教育委员会”。
1940年,教育部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了电化教育委员会。
民国电教的代表性人物陶行知:电教先驱晏阳初:早期电教实践者蔡元培:电影教育的倡导者孙明经:民国电教的主要奠基人舒新城:民国电教的重要理论家民国电教的代表性案例上海大夏大学江苏省立教育学院镇江民众教育馆金陵大学理学院开设电化教育专业,师生赴日拍摄日全食科教片(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发展特点:我国的电化教育是在国外视听教育的影响下而引入我国的,它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且先在社会教育中,后在学校教育中进行推广。
由于旧中国经济不发达,科学技术落后,加上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不够和投入不足,因此电化教育始终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只在南京、上海一带少数城市的学校社会团体中有所开展,始终未能有大规模的推广。
早期电化教育的实质是视听媒体设备在教学教育中的应用,相当于美国的视听教育,从本源上说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教学手段的应用。
(二) 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时期:1950-1965特征:播音教育(举办俄语广播学校、文化补习学校、广播函授大学)、电视大学(北京、上海、沈阳、哈尔滨、广州等)学校(中小学与高校)电化教育——开课(如:北师大1947年有电化教育馆,开设选修课);辅助教学典型事件:1949年11月文化部科学普及局成立了电化教育处1950年中央文化部商同教育部把所属各省,市文化馆划归文化部领导,以利于推动各地电教工作。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67b93625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63.png)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下面将为您介绍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
一、20世纪初至50年代
1.投影机:电影机和幻灯机的出现,大大地改变了教学的形式,学生可以通过投影来进行视觉学习。
2.录音机:录音机的发明让学生可以回放老师的教学内容,对理解有所帮助。
3.电视机:电视机可以把遥远的地方带到教室中。
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向学生展示遥远地方的文化和知识。
二、60年代至80年代
1.计算机: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变革了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
2.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3.激光光盘:激光光盘技术的推广,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三、90年代至今
1.互联网:互联网的发展,让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快速、便捷的传递与交流,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和交流。
2.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普及,让学生不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3.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途径和方法,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5d83d8cfff00bed5b8f31d28.png)
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及概念界定一,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
1. 视觉教育发展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
2. 视听教育发展阶段(20世纪30~50年代)
3. 教育技术迅猛发展极端(20世纪70年代~)
4. 教育技术迅猛发展极端(20世纪70年代~)
①媒体观:教育技术是以各种教育机器为主体的教学手段如录音,幻灯,电视,计算
机,电视等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②过程观:教育技术是教学信息由信息源(教师或教材)传递给受者(学习者)的整个
传播过程。
③系统观:教学过程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的系统,教育技术即是一种教学过程
的系统方法,起核心是对教与学进行最佳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二,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发展
1,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
2,信息化教育教育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
三,教育技术概念的演变
1. 视觉教育(杨•阿姆斯•夸美纽斯T 《大教学论》)
2. 视听教育(视听教育运动美国教育家埃德加•戴尔著述《教学中的视听方法》
)
3. 视播传播
4. 教育技术(①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 ②媒体观,过程观,系统观)
5. 现代教育技术
结论:视听教育代替视觉教育,二者没有质的飞跃,关注和研究的核心都是多媒体技术
二视听传播取代视听教育,却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关注和研究的重心从媒体转向了教学传播
过程。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6355bfa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3.png)
技术使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打破了地域限制 技术使得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提高了教育质量 技术促进了教育公平使更多人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 技术推动了教育创新提高了教育效率和效果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智能推荐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为学生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 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简单推荐到复杂的个性化学习方案经历了多次技术革新 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在线教育、智能辅导、自适应学习等领域
增强现实:将虚拟信息叠加到 现实环境中增强学习体验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早期教育技术
计算机辅助教育的 发展
多媒体与互联网的 影响
人工智能与教育技 术的融合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 势与未来展望
添加章节标题
早期教育技术
19世纪末幻灯片和 电影开始应用于教 育
20世纪初广播和电 视逐渐普及成为重 要的教学媒体
20世纪50年代投影 仪和录像机开始应 用于教育
虚拟现实:通过模拟真实场 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
应用领域:历史、地理、生 物、物理等学科
影响: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 习效果促进个性化学习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 势与未来展望
人工智能与教育技术的深度融合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 个性化学习与自适应学习技术的发展 教育大数据与学习分析技术的应用
教育软件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简单教学软件到现代的智能教育平台 教育软件的分类:根据功能可以分为教学软件、学习软件、管理软件等 教育软件的特点:智能化、个性化、互动性、便捷性 教育软件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以及与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合
网络教育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教育逐渐兴起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 学习更加便捷。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425385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16.png)
应用于员工培训、在线学习等方面,提高培 训效果和员工素质。
中小学教育
应用于课堂教学、学生辅导、家庭教育等方 面,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社会教育
应用于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终身学习等方 面,促进社会成员的自我发展和提升。
02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传统教育技术阶段
总结词
以教师为中心,使用简单的教具和教学方法。
教学理论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主张通过刺激和反应的联结来教授知识和技能,它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角 色。这种理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讲授式教学和操练式教学等。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信息加工和知识构建的过程,它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这种理论 对教育技术学的影响表现在设计更符合学习者认知特点的教学策略和工具,例如基于问题的学习和案例教学法等。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
• 教育技术学概述 •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 教育技术学的实践应用 • 教育技术学的未来展望
01
教育技术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应用 技术来优化教育过程和资源的学 科。
特点
具有跨学科性、应用性、综合性 、创新性等特点,旨在提高教育 质量和效率。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它主张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对话。这种理 论对教育技术学的影响表现在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人际关系等方面,例如协作学习和 在线讨论等教学策略的设计。
技术理论
媒体传播理论
媒体传播理论探讨了不同类型媒体在 传播信息时的特点和效果,它为教育 技术学中媒体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了重 要的指导。例如,在在线学习中,媒 体传播理论可以帮助教育者选择适合 学习者需求的媒体形式,如视频、音 频、文本等。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60e4ff8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1.png)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从古至今,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始终不断,教育技术不断演进,令人屏息观赏。
秦汉时期,赵孟頫发明秦汉书籍抄制术,从而开启了教材印刷术和全盘教育再利用的历史。
隋唐时期,众多教师利用“图书箱”、“灯报”,积极拓展师生作用,实现课堂教学中内容思想的传播。
宋元时期,由于张安民的活字印刷业的发展,教材的出版范围得到了扩大,受众群体得到了极大的扩大,也影响了教育技术的发展。
明清时期,蒙学教育技术发展较为突出,将“指图画”、“实物仿制”、“借例比喻”都与教学结合起来,使得传播知识的效果大大提高。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形式教育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传统的面授形式,向网络教育、视频教育、VR等教育技术进行转型,为普及升学、复读的政策尽快落地提供了可能。
综上所述,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由先古一步步扎实推进,形成了今天教育新时代所面对的大量新时期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f5a0c39cf524ccbff12184f6.png)
早期的个别化教学
程序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
直观教学
视觉教学
视听教学
视听传播
教育技 术学
经验型的教学方法
教学系统方法
教学系统开发和设计
一、媒体教学技术一一从直观教学到 视听传播
(一)直观教学——教育技术的先声
直观教学是通过运用真实事物标本、模型、图片等为载体传 递教学信息,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直观教学强调教室要布 满图画,书本要配有插图,直观教具的呈现要放在学生面前 合理的距离内,让学生先看到整体,然后再分辨各个部分, 并且要设法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直观教学的实质是一种 传授观察经验的直观技术。夸美纽斯按照直观教学的原则编 写出第一本带有150幅插图的教科书(世界图解)(1675), 被认为是教育技术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二战以后的十年是视听教学稳步发展的时期。 堪称代表的是戴尔(E.Dale)于1946年所 著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一书。书中提出 的“经验之塔”理论融合了杜威的教育理论 和当时流行的心理学观点,成了当时以及后 来的视听教学的主要理论根据。
(四)视听传播(Audio-Visual Conunumcation)——教育技术观念由 媒体论向过程论和系统论过渡
(二)视觉教学(Visual Instruction)--教
育技术的发端
为了工业化生产的大发展,资产阶级急需大批有知识、有技 能的劳动者。
最早使用视觉教学概念的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家出版公 司(Key Stone View Company) , 该公司于1906年出版 了第一本叫做 《 视觉 教学 》的书 , 内容主要 是向教师介 绍如何摄制照片 ,如何制作和利用幻灯片 。 1922年格拉迪 斯等编著的《满足社区需求的电影》 是第一本完整的视觉 教学专著 。 1923年7月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 学部"(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简称DW),即今天教 播技术协会的前身 。课程的 视觉化》一书是关于视觉教学 理论研究的最重要文献之 一 。 1937年 , 霍本 ( C .F .Hoban) 等人在该书中提出了视觉教材的分类 模式和选用原则 ,如图2.3所示
第二章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328e6e67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8.png)
第二章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从那时起,教育技术便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我国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是对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历程的简要介绍。
上世纪50年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教育工作亟需教育技术的支持与发展。
1953年成立了首个教育技术机构,国立教育技术训练中心,该中心开始进行教育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推动了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1956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讲台革命”的口号,提倡使用教育技术手段教学方式。
从此,教育技术逐渐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了我国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
上世纪60年代是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1963年,教育部正式成立了教育技术研究所,该机构在教育技术理论研究、教育技术设备研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同年,中国首部教育技术研究专著《教育技术概论》面世,标志着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系统化。
此后,教育技术教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学科。
上世纪70年代,由于国家的需要,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1977年,教育部委托中国科学院成立了计算机与教育研究所,该机构在教育计算机应用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上世纪70年代还兴起了以影视教育为主的“看电影、听报告”教学模式,促进了我国教育技术的传播与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是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1982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技术知识体系》,明确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方向。
同时,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入了高潮期,大量教育技术研究机构、教育技术中心相继成立。
此外,1985年,我国首个国家级教育技术研究中心成立,标志着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集中与规模化。
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技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技术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我国教育部于2000年提出了“教育信息化”战略,推动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此后,我国教育技术进一步拓宽了应用范围,包括教育软件研发、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远程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f4fc722827284b73f342502f.png)
当南国农从美抵香港时,到港口迎接他 的不是娇妻,而是他的知心朋友原中山 大学教授香港著名电影导演胡春冰夫妇, 他们受托转告要南国农不要到大陆,一 定要他去台湾,这是一场争夺人才之战, 当然南国农如去台湾,凭着他爱人哥的 地位,经济条件和社会背景,他的名利 地位顺理成章,举手可得 .
可是南国农对国民党政府早已深恶痛绝, 他已看到中国的希望在中国共产党,他 的事业在大陆,在亿万祖国人民之中, 他在爱情、家庭与事业、政治前途的激 烈冲突面前,他的头脑十分清楚,立场 十分坚定,他义无反顾地谢辞坚决返回 了大陆。
问:你不是认为朋友之间不能欺骗吗?
欧谛德谟:请允许我收回我刚才说过的 话。
从这一段生动的对话可以看出,苏格拉 底“产婆式”教学的特点是:抓住学生 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启发诱导,层层分 析,步步深入,最后导出正确的结论。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 而》)。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 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 谓达其辞。”
电化 教育
现代教育思想、理论
结 合
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 媒体、媒体教学法和教学 设计)
电教本质问题
两种倾向 扩大化----将电教等同于教育 缩小化----将电教局限于教学辅助手段或工具 南先生认为“电化教育是属于现代教育范畴的
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它不只是一种新的教育工 具,不只是一种新的教育方法,不只是一种新 的教育内容传递形态,不只是一种新的教育形 式,而是所以这些的综合,是一种新的教育方 式。”指出它是工具、方法、内容传递形态和 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体。
了其国家利益的敌人,并对他们加以奴 役这能说是非正义吗? 答:不能。
问:如果他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在作战 中欺骗了敌人,这种行为该怎么看呢?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b94bdbc4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01.png)
(shíjiàn)。 ❖ 在学校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
条件。
❖ 位于“塔”的中间部位的那些视听教材和视听经验,比上层的言语和视
觉符号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各种直接经 验方式之不足。
• 1917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拍电影,而金陵大学理学院开展电影教育。
• 1932年,“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nán jīnɡ)成立;1937年,建立了“播 音教育委员会”
• 1940年,教育部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了电化教育 委员会。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一页。
28
我国教育技术(jìshù)领域的发展
✓ (三) 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
– 时期:1978-90年代中期 – 特征:
• 全国电教系统形成
• 电教实验与教改实验,电化教育深入课堂
– 典型事件:
• 1978年教育部建立了中央电化教育馆
• 1993年将“电化教育”专业(zhuānyè)更名为“教育技术学” 专业(zhuānyè)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一页。
第十九页,共四十一页。
20
程序设计 模式 (chénɡ xù shè jì)
✓直线式
1
2
3
4
✓分支 式 (fēnzhī)
n
n+1 nA’
nA nB
nB’
第二十页,共四十一页。
nC
21
三、系统化设计教学(jiāo 的发展 xué)
✓系统设计教学方法的起源 ✓系统设计教学方法中若干(ruògān)重要
第十五页,共四十一页。
16
结合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
![结合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11d5e29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e.png)
结合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技术也发展了,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
育技术的发展,可以从古至今的几个时期进行划分。
(一)古代
古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围绕口述传承,比如说,我国古代的《周易》
和《诗经》,最早的文本记录是汉朝的《汉书》,古代也有一些绘图工具
的运用,让人们更好的理解古代文献,比如说,贝肯得出的《孙子兵法》,用绘图工具,将兵法的核心思想进行图形化,让人们更容易理解。
(二)中世纪
中世纪的教育技术发展,主要是推广口述传统,此外,在中世纪,也
孕育出了新的学术记录和研究工具,比如说,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里昂
大学开始,就采用书写媒介,传播和推广知识,更好的记录古老的文献,
还有就是显示媒介,比如说洛克菲勒图书馆中的展开图,让人们更容易理
解古老文献的内涵。
(三)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是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数学家文
森特·开普勒发明了印刷术,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得更多的文献可
以被广泛传播、研究、讨论。
此外,计算机集合技术的应用,让教育更加
方便。
(四)现代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f4fc722827284b73f342502f.png)
为人正直,抓住机遇.1945年任教重庆第二中学 进修班,该校长欺上瞒下,虚报师生名额,贪 污公款,生活腐化.冯玉祥
上书三条意见:党棍、清廉,懂教育 爱国
1947年4月至1949年3月在美国哥伦比亚 大学留学,获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毕 业后,排除在美留居的各种诱惑和阻挠, 毅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几十年来萧先 生素以认真对事、诚恳待人、忠实厚道、 平易近人深受人们爱戴,他在教育战线 上几十年如一日,刻苦勤劳,兢兢业业, 在我国电教研究和普及工作以及培养高 层次电教人才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了其国家利益的敌人,并对他们加以奴 役这能说是非正义吗? 答:不能。
问:如果他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在作战 中欺骗了敌人,这种行为该怎么看呢?
答:这当然正确,但我指的是欺骗朋友。
苏格拉底:那好吧,我们就专门讨论朋 友间的问题。假如一位将军所统帅的军 队已经丧失了士气,精神面临崩溃,他 欺骗自己士兵说援军马上就到,从而鼓 舞起斗志取得胜利,这种行为该如何理 解?
问:你不是认为朋友之间不能欺骗吗?
欧谛德谟:请允许我收回我刚才说过的 话。
从这一段生动的对话可以看出,苏格拉 底“产婆式”教学的特点是:抓住学生 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启发诱导,层层分 析,步步深入,最后导出正确的结论。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 而》)。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 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 谓达其辞。”
教育技术体系的内涵是“方法论”,即 运用系统方法设计、开发、运用、管理 和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外延是整 个教育领域,力图通过系统科学方法和 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学习者的学 习,范围要比电化教育广泛得多。
教育技术发展史
![教育技术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fd9aec25af45b307e87197f2.png)
3.形成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系统技术与教育技术学
60年代初,视听教学领域又出现了新的趋势,它同时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传播理论,另一是早期的系统理论。
香农(shannon)创立的信息论引入教育、教学领域,产生了视听传播学。视听传播学主要涉及学习过程的讯息的设计和使用。传播学的产生,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物”引向从信源(教师或视听材料)到受者(学习者)的信息传播过程上来。
3.学科体系形成阶段(1987年至今)
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体系的形成基于三个原因:国外教育技术学的介绍与借鉴;我国在80年代中期对教育技术学有关理论方面的系统探讨;1986年教育技术学学科在我国的正式确定。
教育技术学充分利用了众多的现代科技成果,吸收前沿科学的方法论精华,使教育技术趋于系统化和科学化,从而完善了它的理论体系。
19世纪末至20世纪,是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年代,其中尤以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最为突出。1822年,法国人尼克福、尼普斯发明的照相术在19世纪末广泛使用,1884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放映机并由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1885年在巴黎公映电影,德国的一位传教士发明幻灯。1900年,无线电传播人声试验成功,而后这些发明又都取得长足的进步,成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向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视听形象,使教学获得不同以往的巨大效果。1906年美国出版了一本叫做《视觉教育》的书,1910年,克莱恩在纽约出版了第一本《教育电影目录》。然而,视觉教学作为一场正式的教学改革运动,是在1918年至1928年期间,这场运动称为视觉教学(Visual Instruction)运动,标志教育技术的发端。
在传播学向视听教学渗透的同时,系统理论也开始对教育、教学发生作用和影响。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由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媒体、教育方法、教育设施以及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组成的有机整体。教育系统整体功能的最优发挥,不仅需要各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更取决于系统中各要素的最优配合和协调一致。因此,只有用系统的观点对教育的各个部分(包括媒体)进行综合的、整体的考虑,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设计,才是实现教育最优化的根本途径,于是逐渐由媒体应用转向了系统设计,由媒体技术进入系统技术阶段。
二、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二、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fe94a80116fc700abb68fcb7.png)
2. 把传播学中讯息(message)的结构、处理方式、内容引人视听 把传播学中讯息( 的结构、 的结构 处理方式、
传播领域,这是教育技术设计范畴中讯息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一。 传播领域,这是教育技术设计范畴中讯息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一。
3. 视听传播接受了传播学中多种感官的思想,使视听媒体扩展为多 视听传播接受了传播学中多种感官的思想,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14
传播理论对视听教学的影响——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 传播理论对视听教学的影响 现念从静止的媒体论走向动态的过程论
1. 应用传播过程的观点,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都置 应用传播过程的观点,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纠正了传统视听教学理论对视听媒体进行 孤立研究的错误倾向。 孤立研究的错误倾向。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2
二、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2.1 教育技术发展鸟瞰 2.2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
媒体教学技术—个别化教学技术 系统化教学 媒体教学技术 个别化教学技术—系统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技术
2.3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电化教育—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 电化教育 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育技术的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是一种适合各个学习者不同需要和特点的教学。 个别化教学是一种适合各个学习者不同需要和特点的教学。
2. 教材和媒体是教学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是由课堂教师自行 教材和媒体是教学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决定使用与否的“辅助教具” 决定使用与否的“辅助教具”。
3. 每个教学系统都具有特定的目标与功能,将各个部分(内容、方 每个教学系统都具有特定的目标与功能,将各个部分(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