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医药的起源
(远古—公元前21世纪)
第一节 卫生保健
衣、食、住、行、婚姻
一、住 有巢氏时代
山顶洞人,距今约18000年
半坡村遗址—半地穴式建筑
河姆渡遗址—干栏式建筑
二、衣 “衣其羽皮” 骨针
三、食(用火)
熟食 —扩大食物种类,促进营养吸收,加速脑髓的发育,消毒杀菌,减少胃肠疾病。
四、行(导引)
原始舞蹈的起源
导引(宣导)—宣通积水、疏导江河
《内经》“导引按跷”
五、婚姻形式的演变
原始群—乱婚制
母系氏族公社—血缘群婚 族内群婚 族外群婚
父系氏族公社—对偶婚 单偶婚
第二节 医药知识
一、药物
有关药物起源传说
伏羲氏—“乃尝味百药而制成九针,以拯夭枉焉。”《帝王世纪》
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淮南子》
黄帝—“帝使歧伯尝味草木,典主医药,经方、本草、素问之书咸出焉。”《帝王世纪》
植物药的起源,动物药的起源,矿物药的起源
二、针灸
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砭石 “砭,以石刺病也”。《说文解字》
最古老的医疗工具 箴石—针石
砭石:是古代一种经过打制而成的锐利的楔形石块,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后世金属刀针的前身。主要用来刺破痈肿或刺激身体的一定部位来减轻病痛。
三、外治法
1996年山东广饶出土开颅术头骨,距今5000年,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开颅术成功的实例。
※医药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第二章 早期的医药卫生活动
( 公元前21世纪至前476年)
(夏至春秋)
社 会 背 景
朝代更替 夏—商—西周—春秋
社会经济 青铜器的推广使用
石工、玉工、骨工、铜工——商代
百工——周代
第一节 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
(一)甲骨文关于疾病的记载
记载病名是按人体不同部位前面加“疾”字。
疾首、疾目、疾自
(二)西周后固定病名出现
(三)对自然条件与人体发病关系的认识
《周礼》载四时多发病—痟首疾、痒疥疾、疟寒疾、嗽上气疾。
《礼记》载气候异常引起疾病流行
《尚书》《周易》《诗经》《山海经》等古典著作记有几十种病名。
二、对疾病的诊治
《周礼·天官》载“以五气、五声、五色视其死生”。
第二节 医学理论的萌芽
* 阴阳——起于《周易》
* 五行——最早见于《尚书·洪范》
二、病因学
医和 “六气致病说”
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医和在给晋侯
诊疾时提出,天有六气,阴、阳、风、雨、晦、明,过则为菑,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这就是著名的?°六气致病学说?±,为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病因学说。
第三节 药物知识
一、药物知识的积累
河北藁城商代遗址出土桃仁、杏仁、郁李仁。
现存最早旁涉药物的书籍—《诗经》。
现存最早记载药物功用的书籍--《山海经》,载药126种
二、酒的应用及意义
“帝女令仪狄造酒”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酒的医疗作用:兴奋剂、麻醉剂、消毒剂、溶媒性能。
“鬯其酒” “酒为百药之长”
三、汤液的制作
汤液—水药,汤药,发明于商代,传说伊尹创制。
第四节 卫生保健与医事制度
一、卫生保健
二、医学分科与医事制度
西周医学分科: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医事制度:
医政组织:医师—士、府、史、徒。
考核制度:“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
病历记录,死因报告制度
第三章 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公元前475年—公元265年)
第一节 诸汉墓出土的医书
1、《足臂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经脉学著作《阴阳十一脉灸经》
2、《五十二病方》--现存最古老的方书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书,载方280多个,是现存最早的古代医学方书。
3、《导引图》
----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第二节 早期的医学理论著作
一、《黄帝内经》--全面总结秦汉以前医学成就
成书:战国—秦汉
《素问》《灵枢》各9卷,每卷9篇,合计162篇
沿革:
* 《内经》的基本精神与成就
(一)注重整体观念
人本身,人与自然
(二)运用阴阳五行学说
(三)重视脏腑经络
解剖基础
(四)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
(五)注重疾病预防、反对迷信鬼神
《内经》的价值与影响:
全面总结秦汉以前医学理论的医著,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
二、《难经》
成书于西汉
“独取寸口”
命门学说,三焦学说
第三节 药物学的发展
一、战国以来药物学的发展概况
公元前31年“本草待诏”
二、《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主要成就:1、创药物的三品分类法
2、概括地记述了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君臣佐使;七情合和;四气五味;升降沉浮;药物的采集加工炮制
3、记载了临床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
4、记述了药物的功效和主治。
第四节 辨证论治原则的确立
一、战国以来临证医学发展概况
二、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约150-219年)东汉人。
《伤
寒论》—以六经论伤寒
《金匮要略》—以脏腑论杂病
最早提出“三因致病”说
中国医学史
第四章 医药学的全面发展
(西晋-五代 )
公元265-960年
第一节 医学理论的提高
? 一、古医籍的整理和注释
对《内经》的整理、注释
对《伤寒杂病论》的整理、注释
? 二、脉学的总结和普及
? 三、病因证候学的探索
对《内经》的整理注释
齐梁间 全元起《素问训解》
? --最早整理《素问》
? 隋唐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现存最早的《内经》注本,首创全面分类
? 唐 王冰《注黄帝素问》(《次注》)
? --影响较大
对《伤寒杂病论》的整理注释
《伤寒杂病论》因战乱离散
魏晋 王叔和首次对其搜集、整理、编次
唐 孙思邈于《千金翼方》中整理《伤寒论》
方证同条,比类相附
首创方、证、治结合研究《伤寒论》的方法
二、脉学的总结与普及
《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 确立 寸口脉法
? 归纳 二十四种脉象
? 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
? 弦脉,举之无有,按之如弓弦状
? 阐述不同脉象的临床意义,将脉与证统一起来
? 迟则为寒,涩则少血,缓则为虚,洪则为热
? 危脉:屋漏、雀啄、鱼翔、釜沸
三、病因证候学的探索
《诸病源候论》--现存最早的病因证候学专著
隋 巢元方
? 对疾病的记载广泛而详确
? 在病源认识上颇具科学性
? 传染病起自 乖戾之气
? 寄生虫病
? 过敏性疾病,漆疮
? 对症候描述细致而准确
? 记载了当时医学发展的新成就
第二节 药物学的进步
新修本草
本草经集注
本草拾遗
最早的国家药典----《新修本草》
最早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经集注》
《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
我国现存第一部炮制学专著----《雷公炮炙论》
东汉 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最早的炼丹著作
? 一、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针灸甲乙经》
皇甫谧,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1、系统整理人体腧穴
腧穴349个,双穴300个,单穴49个
2、提出分部划线布穴的排列穴位方法
3、阐明针灸操作方法和针灸禁忌
4、总结了临床针灸的治疗经验,按病论穴
? 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
------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
? 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
唐《颅囟经》----现存最早的儿科专书
医 学 教 育
? 我国正规的医学教育始于南北朝时期
? 较完善的医学教育机构是唐代的“太医署”
第五章 医药学的突出成就与医家的创新
(宋—元)
公元960-1368年
社 会 背 景
北宋(960-1127)
金(1115-1234)
南宋(1127-1279)
元朝(1271-1368) 大都
文士、士人知医、儒医
第一节 医政设施的进步
一、改进医事管理
(一)医药行政与医学教育分立
行政单位--翰林医官院
教育部门—太医局
(二)设置保健慈善机构
(三)制定了若干医药法令
二、开设国家药局
御药院、尚药局、广惠司
1076年 卖药所(熟药所)
熟药所--医药惠民局--太平惠民局
和剂局
(一)推广局方,流行成药
(二)若干制度
三、发展医学教育
宋 太医局
三舍法:外舍—内舍—上舍
第二节 古医籍的整理与研究
一、医籍的整理
1057年 校正医书局
宋 成无几《注解伤寒论》
--现存全面注解《伤寒论》最早的专著
? 二、方书的编著和发展
? 《太平圣惠方》 王怀隐 载方16834首
第三节 药物学的发展
? 973年《开宝新详定本草》
? 974年《开宝重定本草》(《开宝本草》)
? 1060年《嘉祐补注神农本草》(《嘉祐本草》)
1061年 苏颂《本草图经》20卷,载药780条,933幅药图,第一部刻版药物图谱
1082-1108年 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载药1558种--宋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
《本草纲目》的蓝本
1249年 张存惠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载药1748种
? 寇宗奭《本草衍义》
? 张元素《珍珠囊》
--倡药物归经说、引经报使说。
? 《苏沈良方》、《证类本草》
--载“秋石”制法。
? 元代 忽思慧 《饮膳正要》
--现存第一部完整的饮食卫生与食治疗法专书。
第四节 临证各科的突出成就
? 一、病因病机学
? 陈言(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三因致病说”:内因、外因、不内外因
? 二、诊断学
? 崔嘉彦《崔氏脉诀》
? 施发《察病指南》,创制33种脉象图。
? 杜本《敖氏伤寒金镜录》,绘36种舌象图谱,现存第一部文图并用的验舌专书 。
? 三、解剖学
? 宋 《欧希范五脏图》
? 宋 杨介《存真图》
? 四、针灸学
? 宋 王惟一 铸两具针灸铜人
撰《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载腧穴657个
? 宋 王执中《针灸资生经》
? 宋 窦默《标幽赋》
? 元 滑寿《十四经发挥》督脉、任脉
? 四、内科
? 《圣济总录》--风证
? 张锐《鸡峰普济方》--水肿病
? 董汲《脚气治法总要》--脚气病专著
? 葛可久《十药神书》--肺痨病专书
? 五、外伤科
? 宋 《卫济宝书》最早记载
“癌”字
? 元 李仲南《永类钤方》
? 元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悬吊复位法、麻醉法
? 六、妇产科
? 杨子建《十产论》:各种难产及助产法,其中转胎手法是医学史上异常胎位转位术的最早记载。
? 虞流《备产济用方》 催生丹
? 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
? 七、儿科
? 宋 钱乙《小儿药证直决》
小儿特点:
生理上“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病理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治疗上“柔润”,创儿科专用方剂。
? 刘昉《幼幼新书》,载三关指纹检察法。
? 八、法医学
? 五代 和凝父子《疑狱集》
? 宋 宋慈《洗冤集录》5卷
--法医学专著
第五节 金元医家的创新
? 两大医学流派:
河间学派
易水学派
? “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 张从正 李杲 朱震亨
一、刘完素——火热论
? 个人简介:
字守真,号宗真子,又号通玄处士
金代河间人 刘河间 河间学派
? 代表著作:
《素向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
? 主要学术思想:
? 1、重视“五运六气”,但并未拘泥于它的教条。
“不知运气而求医无失者鲜矣”
“主性命者在乎人”
? 2、提倡“火热论”,强调“六气皆从火化”,“火热”为重要病因。
二、张元素——脏腑辨证论
字洁古,金代人
代表著作:《医学启源》、《珍珠囊》、《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
主要学术思想:脏腑辨证用药。
提出药性、药理新见解:
--气味厚薄,寒热升降
“药物归经”说,“引经报使”说。
三、张从正——攻邪论
? 字子和,号戴人,金代人
? 代表著作:《儒门事亲》
? 主要学术思想:
“邪去而元气自复”,“补之适足资寇”
强调攻邪
攻邪方法:汗、吐、下三法。
? “达时变”—因时、因势、因地,因人制宜。
四、李杲——脾胃论
? 字明之,号东垣,金代人
? 代表著作:《脾胃论》
? 主要学术思想:
?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 肾——先天之本,脾胃——后天之本
? 内伤原因:饮食不节,劳役过度,精神刺激
? 治疗:调理脾胃,升举清阳,故称“补土派”
五、王好古——阴证论
? 字进之,元代人
? 代表著作:《阴证略例》《医垒元戎》《汤液本草》《此事难知》
? 主要学术思想:
? 强调阴证难辨难治,病因脾肾两虚,提出阴证鉴别的重要标志。
? 阴证的治疗:温养脾肾,强调“温肾”。
六、朱震亨——相火论
? 字彦修,号丹溪。
? 代表著作:《格致余论》、《局方发挥》
? 主要学术思
想:力倡“相火论”基础上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学说。
? 火 君火—心
相火—肝、肾
“相火” 有常--“人非此火不能有生”
有变--易妄动--煎熬真阴
? 治疗上倡滋阴降火,故称“滋阴派”。
第六章 医药学在实践
和理论上的新发展
(明、清)
公元1368-1840年
第一节 中医学的成熟与昌盛
医学著述、医学杂志、学术团体
(一)大型医学类书、丛书的出现
1、清 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中国现存最大、最广博的类书
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
520卷,950万字,120种医学文献
2、御纂医宗金鉴
? 乾隆四年(1739)太医院右院判吴谦、刘裕铎
? 90卷,15部
? 采引清代乾隆以前医说凡二十余家
? 1749年被定为太医院医学教育的教科书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赞其“有图、有说、有歌诀,俾学者既易考求,又便诵习”。
3、古今医统正脉全书
明王肯堂辑、吴勉学校
汇辑重要医书44种 重要的医学丛书
5、证治准绳
明万历年间王肯堂编撰
临床治疗为主的医学丛书
杂病
类方
伤寒
女科
幼科
疡医
6、景岳全书
? 64卷,100多万字
? 传忠录、脉神章、伤寒典、杂证谟、脉神章、杂证谟、妇人规、小儿则、本草正、外科钤、古方八阵 、新方八阵
? 八阵:补、和、攻、散、寒、热、固、因
? 阳非有余,阴常不足
? 以温补为宗;左归丸、右归丸
? (二)最早的中医杂志
--《吴医汇讲》
唐大烈主编
1791-1801
41位医家,91篇
11卷
? (三)最早的民间医学团体 -体堂宅仁医会
隆庆二年(1568),直隶顺天府,徐春甫,46人
立会宗旨:宅心仁慈
会规会款22条:意、明理、格致、审证、规鉴、恒德、力学、讲学、辨脉、处方、存心、体仁、忘利、自重、法天、医学之大、戒贪鄙、恤贫、自得、知人、医箴、避晦疾
办会目的:取善以辅仁
二、 临证医学的新成就
? 诊断学方面
? 问诊
李梴《医学入门》 ,问诊55项
《景岳全书》“十问歌”
? 脉学
李时珍《濒湖脉学》
李延昰《脉诀汇辨》
? 一、内科
1、温补派—薛己、张介宾、赵献可
反温补派—徐大椿、陈修园
2、综合性医著:
虞抟《医学正传》
王肯堂《证治准绳》
? 二、外科
正宗派
陈实功《外科正宗》 消、托、补三法
全生派
王维德《外科全生集》 外科病证:痈为阳,疽为阴
心得派
高秉钧《疡科心得集》 从内科角度论述治疗
外科疾病
? 最早的麻风病专书
--《解围元薮》,沈之问著。
? 最早的梅毒病专书
--《霉疮秘录》,陈司成著。
三、妇产科
王肯堂《女科证治准绳》
武之望《济阴纲目》
傅山《傅青主女科》
四、儿科
万全《万密斋医书十种》
王肯堂《幼科证治准绳》
陈复正《幼幼集成》
五、眼科
傅仁宇《审视瑶函》
六、喉科
郑梅涧《重楼玉钥》
七、针灸与推拿
高武《针灸节要》《针灸聚英》
杨继洲《针灸大成》
龚云林《小儿推拿秘旨》
周于蕃《小儿推拿秘诀》
熊运英《推拿广意》
药物学的发展与探索
? 方剂学的成熟与发展
? 《普济方》 明 朱橚等著
载方61739首,古代最大的方书
? 《医方考》 明 吴琨著
载方700余首
? 《医方集解》清 汪昂著
载正方与附方各300余首
? 《成方切用》清 吴仪洛著
? 字东璧,号濒湖山人,蕲州人。
? 李时珍为编著《本草纲目》所做的工作:
1、博览群书,?°书考八百余家?±,广泛收集资料。
《内经》,历代诸家本草41家,古今医家著作277种,经史百家440种,间接引用300余种
2、从药材市场和药材商人处获得知识。
蕲州是湖北、河南、安徽、江西四省交汇
3、做御医时,见到了不少珍贵药材。
4、实地考察: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河南、河北、山东、福建、广东
5、广泛请教群众:药农、樵夫、猎人、渔民等
? 内容和重要成就:
(1)集明以前药物学之大成
全书52卷,载药1892种,新增300余种,附图1000余幅,方1万多首。
(2)提出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
(3)科学地论述药物知识
纠正了以往本草书中的某些错误
(4)丰富的自然科学资料
(二)《本草纲目拾遗》
? 赵学敏(约1719—1805),字恕轩,号依吉,钱塘(今杭州)人
? 乾隆三十年(1765) ,10卷,载药921种
? 《本草纲目》未收载的药物716种
? 去“人部”,加“藤部”、“花部”
? 将“金石部”分开为“金部”和“石部”
(三)
? 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
载药1700余种
(四)本草学的专题研究
? 食物本草
朱橚《救荒本草》
--药食两用植物学著作
兰茂《滇南本草》
--地方性本草专著
(四)本草学的专题研究
? 3、专论配伍――《得配本草》
严洁、施雯、洪炜合著
647药,着重阐述药物之间相互作用
畏、恶、反、使;配、佐、和
? 4、炮制专书--《炮炙大成》
缪希壅口述,庄继光笔录,439味药
温病学说与人痘接种术
? 一、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 (一)明以前有关温病论述
温病——外感急性热病
包括传染性和非传染
与伤寒不同
? 字又可,16-17世
纪,江苏吴县人
? 《温疫论》创戾气说,对温病病因的创见:
(1)疫病是由戾气引起。
(2)戾气是通过口鼻侵犯体内,而是否致病则决定于戾气的量、毒力与人体的抵抗力。
(3)戾气种类不同,引起的疾病也不同,侵犯的脏器部位也不同。
(4)人类的疫病和禽兽的瘟疫由不同戾气引起。
(5)痘疹与疔疮等外科化脓感染也是戾气所引起。
(三)温病学说的发展--温病四大家
代表作:《温热论》
? 主要内容:
提出温病发展的卫、气、营、血四个阶段。
提出温病的诊断方法,辨舌、验齿、辨斑疹白疒。
代表作《湿热条辨》
论述湿热病的病因、证侯、发展变化特点及诊治,是对湿热病专篇论说第一人。
二 人痘接种术的发明与意义
天花(虏疮)—烈性传染病。
人痘接种术:16世纪前发明的通过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方法,是人工免疫法的先驱。
痘衣法
浆苗法
鼻苗法 旱苗法
水苗法
意义:有效预防天花,人工免疫法的先驱。
解剖--王清任与医林改错
王清任,直隶玉田县
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
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
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第七章 中西医学的交汇与冲突
公元1840年-1949年
(鸦片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二节 中西医汇通派
二、朱沛文 字少廉,广东南海县人
代表作:《华洋脏象约纂》
中医“精于穷理,拙于格物”、“信理太过,涉于虚”
西医“专于格物,短于穷理”、“逐物太过,涉于固”
? 各取其是,加以汇通
? “通其可通、存其互异”
? 中西医汇派中的开明医家
三、恽铁樵 字树珏,江苏武进县人
代表作: 《药庵医学丛书》
? 西医重视生理解剖、细菌、病理、局部病灶
? 中医重“形能”,主气化,顺乎自然,重视四时五行等外界影响
? 研究医学不能以《内经》为止境
? 西医学有先进之处
四、张锡纯 字寿甫,河北盐山县人
代表作:《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医包括西医之理
中药西医可以相济为用
如阿斯匹林
第三节 中医学的继续发展
二、外科与伤科
外治法专家吴尚先 《理瀹骈文》
主张以外治法通治内、外诸病
以膏药为主
家乡医史文物与古籍调研
? 目的:
? 1、掌握山东各地医史文物与古籍现状
? 2、学生组织进行调研活动,培养各方面能力,并对齐鲁医史有所认识
? 内容:
? 1、对各地博物馆、图书馆进行调研
? 2、拍照,整理资料,填写调研表
? 3、以PPT等形式汇总、汇报
医史学习小组
? 成立兴趣小组,自愿报名参加
? 进行对某个医家或某个专题的研究
,查阅、搜集资料,做出总结,以PPT等形式汇报
? 目的: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