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课空城计语文学科导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空城计》的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空城计》的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空城计》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空城计》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3)通过课内外拓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空城计》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和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3. 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3. 课内外拓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1. 课文《空城计》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空城计》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字词和难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作者语言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重点解析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5. 课内外拓展(1)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组织相关的语文活动,如作文、演讲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练习,评估学生对《空城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

初中语文《空城计》的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空城计》的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空城计》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空城计》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3)了解《三国演义》的相关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设置、人物形象等。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智谋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空城计》的阅读与理解。

(2)课文中重点字词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古典文学作品的欣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背景知识。

(2)提问学生对《三国演义》的了解,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认知。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空城计》。

(2)教师提出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设置、人物形象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空城计的智谋之处。

5. 课堂练习:(1)学生抄写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评价。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三国演义》课文。

2. 教学辅助材料:相关背景知识的资料、图片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情节,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空城计》导学案

《空城计》导学案

《空城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品味语言,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课前预习:
1、文体常识
(1)《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也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______。

主要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历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2)、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司马懿.()旌.旗()城铺.()隐匿.()鹤氅.()
笑容可掬.()纶.巾()焚.香()远遁.()言讫.()
二、自读课文,理清情节(可在原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并标注好。


1、诸葛亮为什么要冒险实施空城计?
2、当时双方兵力悬殊,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诸葛亮是如何实施空城计的?
3、诸葛亮在空城上做足了文章,司马上当了吗?面对旨在迷惑敌人的空城,司马懿有何反应?
4、为什么司马懿会中计而撤兵呢?
三、讨论:
1、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弄险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
2、作为“魏之名将”的司马懿为什么会中计失败?
四、拓展延伸
诸葛亮身为蜀国丞相,在当时的情势下,他的生死可谓关系到蜀国的存亡。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危急关头,他不但不走反而他将自己置于作战的前沿,冒险实施空城计,万一失败,后果不堪设想,三国的历史恐怕也要重写。

你认为他这种冒险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空城计-

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空城计-
2、教材助读:
(1)读准字音,加点字注音。
司马懿( )氅( ) 笑容可掬( ) 隐匿( )
无不骇然 ( )旌旗( )纶巾( )
焚香( )模样( ) 远遁( ) 言讫( )
(2)、理解生词
1.旁若无人:
2.无不骇然:
3.笑容可掬:
4.旌旗:
5.隐匿:
(3)、熟读课文,概括《空城计》中四个情节发展的阶段1、
5、知识网络
训 练 案
一、准确解释下面的词语。
1、引( )五千兵马 2、尽皆( )失色
3、诸( )君 4、吾( )自有计
5、凭( )栏 6、遂( )止住三军
7、兴、苞二人在彼( )等候
8、 看毕( ) 9、远遁( )
10、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2)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
2、
3、
4、。
(4)、熟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3、我的疑惑:
探 究 案
1、演讲安排:
《七擒孟获》《巧借东风》《草船借箭》等故事。
2、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疑惑展示:
3、重点问题探究展示:
(一)、体会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1、找出文中对诸葛亮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看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语言:
动作:
导入设计: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也是小说的卷首词。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这个故事。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预 习 案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2.空城计》教学案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2.空城计》教学案

夏邑县济阳初六年级语文教学案课题:21、空城计班级:学生姓名:自学——质疑——解疑★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利用工具书把课文读通、读懂,体会“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点,能复述课文。

3、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学习方法1、搜集整理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2、查找有关《三国演义》的相关图文、音像资料,了解这本书所描绘的大致内容。

3、理清文章情节结构,学会概括课文记叙的要点。

自测——互查——互教1、《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长篇小说,共回小说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例如:、、、、等。

作者,是时代的人。

2认真朗读课文,勾画出主要生字词,读准字音。

隐匿()擅()自行动谨慎()丞()相顾此失彼()玄()机逃遁()擒()拿3、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可概括为四个情节发展阶段(各用四个字概括):①②③④展示——反馈——导学1、读课文第1段,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施“空城计“?诸葛亮怎样施的“空城计“?2、分角色朗读课文第2段,勾画出关键词句,注意读出语气和节奏,然后思考、交流:司马懿怎样中计的?3、认真读课文,同桌交流:兵临城下,诸葛亮镇定自若,巧施妙计,其他人的表现呢?找到相关语句读读,看看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自测——反馈——点拨1、读课文插图——“诸葛亮抚琴图”,从衣着、动作、神态等方面可以看出诸葛亮有很明显的特征,你能从文中哪些词句中判断出他就是诸葛亮?2、你觉得司马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作者这样写司马懿有何用意?3、古诗有云:“回眸一笑百媚生”,故事中的诸葛亮笑了好几回,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诸葛亮“笑”的词语,试分析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自测——反馈——点拨1、“空城计”为什么能施展成功?(点拨:神机妙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等。

)2、课外时间你搜集的有关诸葛亮的故事都是有哪些?请概括后把它们写在下面吧!回顾——总结——反思。

空城计导学案

空城计导学案
众官:尽皆失色诸葛亮:临危不惧
无不骇然抚掌而笑
必弃城而走妙计退敌
2、从这一节中,司马懿是一个疑心病重、不听劝告的人。
3、文章这样写的作用是突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技高一筹的人物性格。
(三)、本文刻画人物用到了这些方法:
(1)、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性格。
(2)、用对比、衬托的方法来刻画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重点
难点解析
重点: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难点: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
环节
学案
导案
一、情境导入
查阅资料后,我对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有这样一个了解:《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国古代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作者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本根据历史事实改编之小说。演义以史为据,以儒家思想为本,强调“忠义”;着重描写战争,讲述汉末黄巾之乱至魏、蜀汉及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百余年间历史,刻画了众多英雄人物
课文通过描述了蜀国丞相诸葛亮面对敌人处变不惊,这下计谋,终于使魏国名将司马懿引兵退去的故事,突出表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同学们,空城计的成功,缘于诸葛亮对敌方统帅的深入了解和准确分析,才能出奇制胜,化险为夷。本文不仅能让人获得艺术上的享受,还能获得智慧的启迪。这和作者波澜曲折、富于变化、摇曳多姿的语言功力是分不开的。他塑造的谋臣武将如流星般划过历史的天幕,其中尤以诸葛亮最为出色。在历史上,诸葛亮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代名词,是我们民族的自豪
3、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教师提醒方法: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4、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本文虽是长篇节选,但情节依然清晰完整。下面请大家根据情节:兵临西城、临危施计、孔明释计,把课文分为四个层次。

初中语文《空城计》的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空城计》的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空城计》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空城计》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能够分析并概括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3)能够解读并领会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和道德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吸取智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空城计》的情节理解和人物分析。

(2)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和道德观念的解读。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对故事中策略和智慧的深入领会。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空城计》的文本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2)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空城计》,了解故事背景。

(2)收集与《空城计》相关的资料,如故事改编、历史背景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空城计》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分享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析并概括人物形象,讨论故事中的策略和智慧。

3. 合作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进行互动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点评。

(2)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对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和道德观念进行解读。

5. 实践环节:(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演绎故事中的场景。

(2)学生通过表演,深入领会故事中的智慧和策略。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4 空城计 导学案

24    空城计    导学案

24 空城计导学案学习目标:1、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认读“魏国、诸葛亮、抵抗、兵卒、扫帚、吩咐、疑惑、撤退、丞相、埋伏”等词语。

2、能通过默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

3、在了解空城计是怎么回事的基础上,初步了解《三国演义》及诸葛亮这一光辉人物形象,加深队“智慧”的理解。

学习重点:了解重点内容,弄清“空城计”是怎么一回事。

学习难点:感悟诸葛亮这一光辉人物形象,加深队“智慧”的理解。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会本课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过程:一、基础达标1、给生字注音并组词。

魏诸抵卒撤帚吩咐惑丞埋2、解释词语的含义。

心惊胆战:尘土飞扬:轻松自得:二、设问导读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诸葛亮是怎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到用计的?结果如何?课时反馈1、我会拼写wâi guï dǐ kàng bīng zú sào zhǒu( ) ( ) ( ) ( )fēn fù yí huî châ tuì chãng xiàng( ) ( ) ( ) ( )mái fú mí huî xīn jīng dǎn zhàn qīng sōng zì dã( ) ( ) ( ) ( ) 2、我会近义词疑惑()吩咐()带领()抵抗()敬佩()撤退()3、我会反义词轻松()小心()撤退()怀疑()24 空城计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深入研读,认识人物,感悟写法。

学习过程:一、复习前课我会拼写wâi guï dǐ kàng bīng zú( ) ( ) ( ) fēn fù yí huî châ tuì( ) ( ) ( )mái fú mí huî xīn jīng dǎn zhàn( ) ( ) ( ) qīng sōng zì dã chãng xiàng sào zhǒu ( ) ( ) ( )二、交流讨论1、诸葛亮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到用计的?2、空城计究竟是怎么回事?3、结果如何?4、诸葛亮怎么想到用此计的?5、读最后一自然段,感悟诸葛亮的超人胆识和智慧,来源于对他人正确的了解和分析。

空城计导学案

空城计导学案
(1)、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
(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7、根据相关事件,填上人物姓名。
(1)、( )风雪山神庙。《水浒传》
(2)、( )大闹五庄观。《西游记》
(3)、( )舌战群儒。 《三国演义》
归纳总结
5′
小结
《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并称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
二、理解背景
《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蜀汉马谡痛失街亭,魏军在司马懿的率领下长驱直入,诸葛亮被迫退军。魏军将至,诸葛亮身处空城,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设下空城计,终于使司马懿引兵退去。
三、文体常识 本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学习时有必要弄清小说的基本知识。
七年语文导学案
课题
《空城计》 第一课时
课 型
展示课



1、文学常识介绍
2、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重点:
1、文学常识介绍
2、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难点:
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预习自学导 学 流 程:
第一课时
推荐背诵《三国演义》开篇词,
临江仙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情节一般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通过对人物具体生活环境中陈设、格局、气度、色调等的描绘,来烘托人物的情趣、爱好、气质、理想、情操等思想性格;一是通过对某种特定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为人物提供宏观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时代文化气氛。
(2)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

22空城计教案

22空城计教案

22空城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利用工具书把课文读通、读懂。

能复述课文。

3、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师:查找《三国演义》相关音像资料;准备推荐给学生的名著名篇。

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制作卡片,准备交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语听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引出《三国演义》一、简介《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我国古典长篇历史小说,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作者罗贯中。

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

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

(结合课后语文链接理解)(说道《三国演义》中,我们最熟悉的是哪个人物?对,诸葛亮。

最能体现诸葛亮智谋的是“空城计”,看22课《空城计》)(出示标题幻灯片)二,关于诸葛亮和司马懿诸葛亮(181.4.14~234.8.28),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军事家。

蜀汉丞相。

谥曰忠武侯。

司马懿(179--251),字仲达,三国时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率军多次对抗诸葛亮。

因其功劳卓著,封为宣王。

其孙称帝后。

追封为晋宣帝。

三、出示诸葛亮和司马懿像和不同版本的“空城计”图片。

四、字词隐匿擅长谨慎丞相彼此玄机擒拿五、人物分析---诸葛亮(从情节入手)1、故事情节分析如何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方法之一是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入手。

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

本文虽是长篇节选,但是情节依然清晰完整。

下面请大家根据情节,把课文分作四个层次。

(请学生们说一说自己的划分)2、以情节发展怎样划分层次呢?(学习划分层次)找出关键词句——组合关键词句——再行提炼压缩(以第一层为例进行分析学习)3、以第一层为蓝本进行分层,用幻灯片向学生讲解展示4、总结分层课文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层次,你能将本文准确地划分吗?朗读课文,用四字概括出各部分的段意。

《空城计》导学案

《空城计》导学案
学习目标
• 1、通过预习课文,了解中国四大名著之 一——《三国演义》的有关知识,扫除语 言障碍。 2、通过探究演练,利用小组合作、交流、 探究的方法,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高 潮、结局。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内容。通过完 成拓展提升,归纳小说有关知识。


知识梳理:
• • • • 小说有关常识: 小说三要素: 环境描写的种类和作用: 复述课文的基本方法:把握小说的情节结 构,理清叙事要素。
四、拓展延伸:
• 众官听得魏军大军突至的消息,尽皆失色, 那么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以第一 人称的方式去描述其中一位官员此时此刻 的心理活动。
四、拓展延伸:
• 你还知道《三国演义》的哪些故事?请写 出故事名称。(或写出与之相关的成语、 歇后语。)
自主学习与组内交流
• 1.填空,了解作者及作品。 • 作者( ),名( ),号( ),( )时期( ) 家,本文节选自( )。 • 2.注音。 • 司马懿( )旌旗( )城铺( )鹤氅( )纶巾( ) 笑容可掬( )麈尾( )遁( )言讫( )骇然( ) • 3.注意古白话文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 笑容可掬—— 妄行出入—— 莫非—— • 走—— 遁—— • 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言讫—— • 4.朗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清晰,流畅。
自学讨论:
1、细读课文第二部分,讨论孔明的“空城计”“空”

在何处?
2、诸葛亮为什么敢使用“空城计”? 3、作为“魏之名将”的司马懿为什么会中计? 4、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诸葛亮“笑”的语句,并说一 说从中你体会出诸葛亮当时怎样的心理? 5、“空城计”中诸葛亮的“智”体现在哪里呢? 6、细读课文,分析本文都用到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
小组合作

22 空城计 教学设计

22 空城计  教学设计

22 空城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自学本课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通、读懂。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条理。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过程与方法:1 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

2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激发学生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2 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读通、读懂课文,理清条理,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师生共同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支歌把我们带入了一段历史故事,同学们,你们说这是哪部电视剧的插曲?你对《三国演义》了解吗?师:《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人,借东风火烧赤壁,定南方七擒孟获,骗曹操草船借箭,这个人是谁?诸葛亮历来是智慧的象征,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三国演义》中的一个著名的片段,去见识他过人的智慧和超人的胆量。

(板书:空城计)学生齐读课题。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师: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个学习目标?(有)看大家自信的样子,我也顿时信心十足,相信这节课在我的陪伴下,大家一定能渡过这四十分钟的美好时光。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师:为了帮大家圆满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为大家准备了自学指导,请看自学指导一(默读):1借助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

2自学本课的生字词,在不理解的词上做记号。

提示: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地认真,学地投入。

(一)学生自学。

(二)指名交流。

师:同学们在自学中可以发现,这是一篇文言体的小说,课文中出现了很多不常见的生字和词语,我们先来熟悉了解这些字词。

1 出示课件,指名认读生字。

2师:生字问题解决了,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读书的情况,谁来给大家读课文?指名朗读课文。

其它同学认真听,读错的地方你来纠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利用工具书把课文读通、读懂。

能复述课文。

3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一、激趣导入
1通过搜集资料,你了解《三国演义》了吗?诸葛亮呢?简要地说说。

2学生交流课前了解到的《三国演义》相关资料和有关诸葛亮的故事。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简单介绍诸葛亮生活的年代背景,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空城计”的故事背景。

(见《三国演义》第95回)
3了解了诸葛亮,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故事——《空城计》。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不理解的词作上记号。

2检查识字、释词和读书情况。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共同解决。

4用简洁的话说说故事大意。

(重点引导:起因、经过、结果。

也可概括为兵临西城,临危施计,司马中计,孔明释计四个阶段。


三、细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一)看图,了解抓特点描写人物的方法。

1故事的主人公是——诸葛亮。

(出示诸葛亮抚琴图)看看这幅图,你一定猜得到他是——诸葛亮。

2他在衣着、动作、神态等方面有很明显的特征,你从文中的哪些词句判断出他就是诸葛亮?(“披鹤氅,戴纶巾”,“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等。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抓特点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根据学生的发言出示描写诸葛亮动作、神态的相关语句。

目的:引导学生掌握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1“笑”这个神态,文中描写了几次,你能根据他不同的笑推想一下他的内心吗?
A“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理解笑容可掬的意思并展开联想。

提示:大兵压境,故作镇定、轻松)
B“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结合情况谈感受,并联想。

提示:计谋成功后如释重负的庆幸。


C从“笑”这个神态,我们看到了——诸葛亮处乱不惊、临危不惧等。

(三)理解次要人物性格,引导学生学习用对比、衬托的方法来刻画人物。

1了解众官的反应和见识,体会衬托的作用。

兵临城下,诸葛亮镇定自若,巧施妙计,其他人的表现呢?找到相关语句读读,看看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目的:通过众官“尽皆失色”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惊;通过众官“无不骇然”衬托诸葛亮“抚掌而笑”;通过众官“必弃城而走”与诸葛亮妙计退敌的对比,突出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2了解司马懿的性格,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A我们了解到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描写,他不与蜀军正面交锋,却去断蜀军的粮道,夺取街亭、柳城,后又率十五万大军来夺西城,可见司马懿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大将,并非平庸之人。

可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结合文中对他的描写,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点拨:疑心病重(“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骄傲自负,刚愎自用(不听司马昭的劝告,还骂儿子“汝辈岂知”)。

B这样写有何作用?(突出孔明的足智多谋,计高一筹。


小结:刻画人物的方法: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性格;用对比、衬托的方法来刻画人物。

四、总结拓展,激发阅读兴趣
1“空城计”为什么能施展成功?
(相机点拨:神机妙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等。


2若有时间训练小练笔,运用掌握到的写作方法。

3仅靠一篇课文,要了解一个历史名人是不全面的,可推荐学生搜集有关“智慧”
的名言,去读更多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如“三顾茅庐”、“七擒孟获”、“草船借箭”等。

4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同时幻灯出示三国中人物图片,如:关羽、张飞、刘备、曹操等。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2除了神态,文中还写到了他的语言、动作,找到相关语句,看看你能从他的言行中体会到什么?
(根据学生发言进行点拨:如兵临城下,镇定安排时的足智多谋;“于城上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时的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向众官解释自己的计谋时,“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尽在眼前。

)引导学生去读文中的重点词句,与文本对话,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自己学习诸葛亮的语言、动作,掌握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1“空城计”为什么能施展成功?
(相机点拨:神机妙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