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博文中学七年级语文《空城计》导学案(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3、《空城计》
课型课时总课时
【教师信息】主备人:实施人:实施时间
【学生信息】班级:姓名:所属小组编号学习日期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知识,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通过扣人心弦的情节,分析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对文学名著的鉴赏力目标。
3个人才能展示,通过表演直观理解人物形象,深入人物形象,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把握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文章,大致了解文章所讲述的内容及背景,查看关于《三国演义》里第九十五回。了解《空城计》的故事背景。
附:三国演义第95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马谡想要立功,就向孔明立军令状,所以孔明就派马谡和王平去守街亭,后来因马谡自以为是,驻扎与山上,被司马懿断了水源围了山,结果王平和镇守柳州的高翔一起去救他,终于把他救了出来。但是回到柳州后,马谡又想夺回街亭,但又失败了,司马懿又偷袭了柳州,三人之后班师。按照军令状上内容,诸葛亮只好斩了
马谡。由于马谡矢了街亭,导致前面的战果全部丧失,孔明将所有的军队全部派出埋伏或准备粮草或接应,只留了100多老兵留守。司马懿带兵前来······
1.读准字音
司马懿.()旌.旗()隐匿.()鹤氅.()纶.巾()焚.香()麈.尾()抚.掌()苞()骇.然()模.样()远遁.()言讫.()
2.小组把归纳的重点词语的音、义及难句的分析板书黑板。
第二课时
一.了解文章大致结构。
1.《空城计》中除了诸葛亮,还有哪些角色,请一一画出,并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2.根据小说情节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请简要概括出本文的大致情节结构。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二.细节品读(小组合作探究)
1.第一部分叙写了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和方法,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出当时危急的?
2.第一部分孔明传令的内容用:“如此如此”一笔带过,好不好?为什么?
3.文章上下两部分都写到“空城计’,有什么不同?
4.孔明叙说“空城计”成功的原因和司马懿的叙说内容一致,甚至用词也多有相同,作者这样描写的用意是什么?为什么将孔明的想法到最后才揭示出来,不写在"传令"部署之时?
第三课时
一.人物品读
1.文中共写了三次孔明的笑,请找出文章中有关笑的词语? 这三次笑有哪些不同呢? 请小组讨论,并选出小组的代表发言.
一笑:
二笑:
三笑:
通过这三次笑可以看出孔明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3.在这个事件中你觉得司马懿是一个怎样的人?
4.本文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你能从文中举出例子来吗?
二.历史再现
根据你对课文故事情节和角色的了解,请自己创作加工安排一出关于《空城计》的话剧,选好"演员"上台表演,再现"三国风云".
第四课时
[练习反馈]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蜂拥
..而来(2)尽皆失色.(3)吾.自有计(4)不能远遁.(5)弃城而走.
(二)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
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身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1.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情节内容(不超过15字)
2.从选段内容看,诸葛亮面临着怎样的危急情势?请分点说明(至少两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展示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征?请举文中实例阐述。
诸葛亮的性格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不少词语精练生动,或渲染情势,或描摹事态,或凸显性格。请选择两个,略加分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诸葛亮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他的故事流传甚广。除了“空城计”之外,请你用完整的一句话再写出一个故事名称。
(三)阅读三到六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三自然段中“懿笑而不信”,司马懿为什么“笑”?2.说说司马懿心理变化的过程。
3.司马懿退兵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4.诸葛亮之所以敢使空城计,是因为什么?
5.诸葛亮为什么不弃城逃走?(用原文回答)
6.“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的意思是?
7.诸葛亮最后说“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他为什么不退?
8.从诸葛亮使空城计这一招上你得到什么启发?从司马懿中计这一点上你又得到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