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 导学案
空城计 导学案
学校:赵德营三中班级:六年级小组:姓名:《空城计》学案《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战争。
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中,成功刻画了近两百多个人物形象,如:曹操、刘备、关羽等等。
本课选自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魏主曹丕新亡,十五岁的曹睿即位。
孔明欲借此机会伐魏。
参军马谡献反间计,令曹睿将司马懿削职还乡。
孔明闻此消息大喜,即率领三十万大军伐魏,一路上斩将掠地,势不可挡。
曹睿闻之大惊,只得重新启用司马懿。
此时魏将孟达欲谋反,遣人密报孔明,表示愿理应外合,但不慎走漏风声被司马懿部下所杀。
司马懿猜透了孔明的战略意图,不与蜀军正面交锋,却去断蜀军的粮道,夺取街亭、柳城,后又率领十五万大军来夺西城,便有了文中的这一出戏。
学习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概括课文内容,并复述故事。
3.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4.能够完成本课相关的练习。
学习重难点:1.重点:(1)字词。
(2)了解诸葛亮为什么要施空城计、怎么施的空城计以及空城计成功的原因。
2. 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亮的足智多谋。
学习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旌.旗司马懿.隐匿.擅.动鹤氅.纶.巾焚.香司马昭.谨慎..骇.然汝.辈远遁.丞.相玄.机所擒.乎2.解释下列词语蜂拥而来:尽皆:旌旗:隐匿:遂:笑容可掬:旁若无人:神鬼莫测:骇然:远遁:3.四大名著书名作者朝代主要人物内容简介明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吕布、董卓、姜维、司马懿描写东汉魏、蜀、吴三国从时局动乱、军阀纷争中崛起,一直到最后被西晋所灭的历史故事。
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六出祁山。
明宋江、卢俊义、晁盖、武松、鲁智深、燕青、吴用、关胜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空城计导学案
《空城计》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识读运用文中的生字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把握人物形象,提高对文学名著的鉴赏力。
学习重难点:目标2、3。
文本导读“空城计”是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使司马懿引兵退去的计谋。
后来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来迷惑对方的策略。
本文通过诸葛亮面对强敌处变不惊,巧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的故事,赞颂了诸葛亮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大智大勇、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的军事才能。
背景链接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
著有小说《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剧本《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
其代表作是《三国演义》。
预习导航积累整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司马懿( ) 旌( )旗隐匿( ) 纶( )巾鹤氅( ) 麈( )尾远遁( ) 焚( )香言讫( ) 抚( )掌2.在下列括号内填上适当的词。
( )鹤氅( )操琴( )掌而笑( )纶巾手( )麈尾尽皆( ) 神鬼( ) 无不( ) 3.填空。
(1)《三国演义》原名___,也称___,是中国古代长篇___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___小说。
它描写的是从___到___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及各类社会矛盾,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2)小说是一种以塑造___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
整体感知1.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可分为__、__、__、__四个部分,本文的四个部分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
2.诸葛亮使用“空城计”的背景有二:一是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
3.揣摩下面诸葛亮“笑”时的心理。
(1)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空城计》导学案
《空城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品味语言,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课前预习:
1、文体常识
(1)《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也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______。
主要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历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2)、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司马懿.()旌.旗()城铺.()隐匿.()鹤氅.()
笑容可掬.()纶.巾()焚.香()远遁.()言讫.()
二、自读课文,理清情节(可在原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并标注好。
)
1、诸葛亮为什么要冒险实施空城计?
2、当时双方兵力悬殊,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诸葛亮是如何实施空城计的?
3、诸葛亮在空城上做足了文章,司马上当了吗?面对旨在迷惑敌人的空城,司马懿有何反应?
4、为什么司马懿会中计而撤兵呢?
三、讨论:
1、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弄险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
2、作为“魏之名将”的司马懿为什么会中计失败?
四、拓展延伸
诸葛亮身为蜀国丞相,在当时的情势下,他的生死可谓关系到蜀国的存亡。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危急关头,他不但不走反而他将自己置于作战的前沿,冒险实施空城计,万一失败,后果不堪设想,三国的历史恐怕也要重写。
你认为他这种冒险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六年级下语文导学案空城计_西师大版
教学活动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利用工具书把课文读通、读懂。
能复述课文。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活动过程一、揭题示标(简明扼要、具体实用、操作性强)老师想向你们打听一个人:他骗曹操草船借箭,出茅庐三分天下,借东风火烧赤壁;运粮草木牛流马,定南方七擒孟获……他是谁?今天我们再来看一看他是怎样用一座空城智退司马懿的。
二、新知探究(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反馈指导)自学指导(一)(内容、要求、时间、方法)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不理解的词作上记号。
2检查识字、释词和读书情况。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共同解决。
失色:因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
笑容可掬:掬,双手捧取。
形容笑容满面。
旁若无人:身旁好像没有人一样。
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
骇然:惊讶的样子。
神鬼莫测:事情极诡秘,神鬼也难测度。
形容很难推测出。
4用简洁的话说说故事大意。
(重点引导:起因、经过、结果。
也可概括为兵临西城,临危施计,司马中计,孔明释计四个阶段。
)开端:司马懿兵临西城(“孔明将人马分拨已定”—“尽皆失色”)发展:诸葛亮临危施计(“孔明登城忘之”—“焚香操琴”)高潮:司马懿中计(“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结局:诸葛亮释计(“孔明见魏军远去”—“土人指点到今疑”)细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一)看图,了解抓特点描写人物的方法。
1故事的主人公是——诸葛亮。
(出示诸葛亮抚琴图)看看这幅图,你一定猜得到他是——诸葛亮。
2他在衣着、动作、神态等方面有很明显的特征,你从文中的哪些词句判断出他就是诸葛亮?(“披鹤氅,戴纶巾”,“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等。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抓特点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根据学生的发言出示描写诸葛亮动作、神态的相关语句。
目的:引导学生掌握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福建省泉州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空城计)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学案
某某省某某市泉港博文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空城计》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知识,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通过扣人心弦的情节,分析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对文学名著的鉴赏力目标。
3个人才能展示,通过表演直观理解人物形象,深入人物形象,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把握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导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文章,大致了解文章所讲述的内容及背景,查看关于《三国演义》里第九十五回。
了解《空城计》的故事背景。
附:三国演义第95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马谡想要立功,就向孔明立军令状,所以孔明就派马谡和王平去守街亭,后来因马谡自以为是,驻扎与山上,被司马懿断了水源围了山,结果王平和镇守某某的高翔一起去救他,终于把他救了出来。
但是回到某某后,马谡又想夺回街亭,但又失败了,司马懿又偷袭了某某,三人之后班师。
按照军令状上内容,诸葛亮只好斩了马谡。
由于马谡矢了街亭,导致前面的战果全部丧失,孔明将所有的军队全部派出埋伏或准备粮草或接应,只留了100多老兵留守。
司马懿带兵前来······1.读准字音司马懿.()旌.旗()隐匿.()鹤氅.()纶.巾()焚.香()麈.尾()抚.掌()苞()骇.然()模.样()远遁.()言讫.()2.小组把归纳的重点词语的音、义及难句的分析板书黑板。
第二课时一.了解文章大致结构。
1.《空城计》中除了诸葛亮,还有哪些角色,请一一画出,并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2.根据小说情节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请简要概括出本文的大致情节结构。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二.细节品读(小组合作探究)1.第一部分叙写了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和方法,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出当时危急的?2.第一部分孔明传令的内容用:“如此如此”一笔带过,好不好?为什么?“空城计’,有什么不同?4.孔明叙说“空城计”成功的原因和司马懿的叙说内容一致,甚至用词也多有相同,作者这样描写的用意是什么?为什么将孔明的想法到最后才揭示出来,不写在"传令"部署之时?第三课时一.人物品读1.文中共写了三次孔明的笑,请找出文章中有关笑的词语? 这三次笑有哪些不同呢? 请小组讨论,并选出小组的代表发言.一笑:二笑:三笑:通过这三次笑可以看出孔明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呢?3.在这个事件中你觉得司马懿是一个怎样的人?的手法,你能从文中举出例子来吗?二.历史再现根据你对课文故事情节和角色的了解,请自己创作加工安排一出关于《空城计》的话剧,选好"演员"上台表演,再现"三国风云".第四课时[练习反馈](一)解释加点的词。
《空城计》导学案5
【导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导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导学过程】
【导学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7分钟)
1、导入:猜谜语:以智取胜(打一食品)。
大家知道《孙子兵法》中的三十六计吗?计计都有巧 克力,计计都有以智取胜。哪一计最高呢?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哪一计最险?空城计。可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 孔明却在敌我力量悬殊的紧要关头用此危险的计,拯救蜀军逃过生死大劫,被传为美谈。诸葛亮取胜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智慧的化身,寻找我们自己的答案。
2、文学常识。
小说的定义: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 环境描写。
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3、给加点字注音。
(学法指导:参考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
遁(dùn)犒(kào)赏骇然(hài)
纶巾(guān) 鹤氅(chǎ ng)司马懿(yì)
旌旗(jīng)言讫(qì) 焚香(fén)
麈尾(zhǔ)笑容可掬(jū)抚掌(fǔ)
【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指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学法指导:通过阅读课文先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组合后再进行提炼压缩,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尽量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然后分小组讨论,按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概括。方法:谁干什么怎么样)?
《空城计》选自第95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描述魏主曹睿令张合为先锋,与司马懿一同征陇西的故事。魏军先得街亭,占列柳城,势如破竹,进而司马懿亲率十五万大军,临西城下,而城中只有一班文官和两千伍百名士兵,诸葛亮设空城计,使蜀军转危为安。
空城计导学案
无不骇然抚掌而笑
必弃城而走妙计退敌
2、从这一节中,司马懿是一个疑心病重、不听劝告的人。
3、文章这样写的作用是突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技高一筹的人物性格。
(三)、本文刻画人物用到了这些方法:
(1)、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性格。
(2)、用对比、衬托的方法来刻画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重点
难点解析
重点: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难点: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
环节
学案
导案
一、情境导入
查阅资料后,我对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有这样一个了解:《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国古代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作者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本根据历史事实改编之小说。演义以史为据,以儒家思想为本,强调“忠义”;着重描写战争,讲述汉末黄巾之乱至魏、蜀汉及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百余年间历史,刻画了众多英雄人物
课文通过描述了蜀国丞相诸葛亮面对敌人处变不惊,这下计谋,终于使魏国名将司马懿引兵退去的故事,突出表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同学们,空城计的成功,缘于诸葛亮对敌方统帅的深入了解和准确分析,才能出奇制胜,化险为夷。本文不仅能让人获得艺术上的享受,还能获得智慧的启迪。这和作者波澜曲折、富于变化、摇曳多姿的语言功力是分不开的。他塑造的谋臣武将如流星般划过历史的天幕,其中尤以诸葛亮最为出色。在历史上,诸葛亮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代名词,是我们民族的自豪
3、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教师提醒方法: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4、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本文虽是长篇节选,但情节依然清晰完整。下面请大家根据情节:兵临西城、临危施计、孔明释计,把课文分为四个层次。
六年级下语文导学案空城计_西师大版
教学活动设计第周总第节执笔教师审核领导授课教师学习内容:22空城计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利用工具书把课文读通、读懂。
能复述课文。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利用工具书把课文读通、读懂。
能复述课文学习活动过程个人批注一、揭题示标(简明扼要、具体实用、操作性强)老师想向你们打听一个人:他骗曹操草船借箭,出茅庐三分天下,借东风火烧赤壁;运粮草木牛流马,定南方七擒孟获……他是谁?今天我们再来看一看他是怎样用一座空城智退司马懿的。
二、新知探究(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反馈指导)自学指导(一)(内容、要求、时间、方法)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不理解的词作上记号。
2检查识字、释词和读书情况。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共同解决。
失色:因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
笑容可掬:掬,双手捧取。
形容笑容满面。
旁若无人:身旁好像没有人一样。
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
骇然:惊讶的样子。
神鬼莫测:事情极诡秘,神鬼也难测度。
形容很难推测出。
4用简洁的话说说故事大意。
(重点引导:起因、经过、结果。
也可概括为兵临西城,临危施计,司马中计,孔明释计四个阶段。
)开端:司马懿兵临西城(“孔明将人马分拨已定”—“尽皆失色”)发展:诸葛亮临危施计(“孔明登城忘之”—“焚香操琴”)高潮:司马懿中计(“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结局:诸葛亮释计(“孔明见魏军远去”—“土人指点到今疑”)细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一)看图,了解抓特点描写人物的方法。
1故事的主人公是——诸葛亮。
(出示诸葛亮抚琴图)看看这幅图,你一定猜得到他是——诸葛亮。
2他在衣着、动作、神态等方面有很明显的特征,你从文中的哪些词句判断出他就是诸葛亮?(“披鹤氅,戴纶巾”,“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等。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抓特点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初一语文下第五课空城计导学案(附课件)
初一语文下第五课空城计导学案(附课件)第二单元空城计【课前寄语】生活就像是一首歌,欣赏歌就像是欣赏生活。
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
一支歌把我们带入了一段历史,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首什么歌吗?【学习目标】.了解《三国演义》,理清故事情节,理清诸葛亮“三笑”的心理内涵及“空城计”施计成功的原因,提高鉴赏文学名著的能力。
.理解课文对比映衬的写作手法,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激发对古典文学名著的阅读兴趣。
教法指导:.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合作学习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有一首诗谜:“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
”诸葛亮是哪部小说中的人物?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国演义》节选出来的一篇课文——《空城计》。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了解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
我国元末明初的一位杰出的古典小说家,在国外,《三国演义》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传》则称他为“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了解作品《三国演义》是中国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整部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及西晋初期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最后统一各国,为了侵占各个领土开始展开杀戒……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13《空城计》导学案.doc
13、《空城计》导学案设计者陆玉莲涂孝蓉【自学目标:】1、通过自学理解和积累文中字词。
2、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3、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及基本阅读方法,即通过情节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4、能通过细节描写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自学重难点:】1、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及基本阅读方法,即通过情节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自学过程:】1.本文选自,作者是小说家。
2.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司马懿()旌旗()纶巾()笑容可掬()3.与《三国演义》并称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其他三部为(),(),()。
4.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读课文,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5.诸葛亮足智多谋,处变不惊。
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诸葛亮的这些特点?6.揣摩下面诸葛亮“笑”时的心理。
⑴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⑵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⑶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7.诸葛亮使“空城计”的背景有二:一是;二是。
8.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哪些故事?请用简洁的话加以概括。
(或写出与之相关的阅读理解成语、典故等)【阅读理解】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
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空城计导学案2
七年语文导学案
授课日期:2011- 总第课时第周主备教师:主审教师:
课题《空城计》第三课时
课型展示课
学习目标1、“空城计”施计成功的原因,
2、理解课文对比映衬的写作手法
重点:
1、“空城计”施计成功的原
因
2、理解课文对比映衬的写作
手法
难点:
1、“空城计”施计成功的原因
2、理解课文对比映衬的写作手法
预习自学10′
导学流程:
导语:
复述故事情节
相关
链接
交流展示16′探究展示
综合探究
1、司马懿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与唾手可得的胜利失之交臂,是否能以此说他很愚蠢?
2、你认为司马懿是个怎样的人物?
3、你认为司马懿的存在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
拓展延伸4′能力提升
1、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和衬托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
解析指导:本题意在引导学生体会赏析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应立足文本内容,抓住细节描写,多层面、多角度思考。
2、试一试,看能否从文中找到诸葛亮施计成功的理由。
检测反馈5′检测
1、翻译下列句子
(1)将旌旗尽隐匿;诸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
(2)丞相之机,神鬼莫测。
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
2、司马懿退兵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3、众官听得魏军大军突至的消息,尽皆失色,那么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去描述其中一位官员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
归纳总结5′小结
学生总结。
空城计(导学案)
第13课空城计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理清故事情节,理解诸葛亮“三笑”的心理内涵及“空城计”施计成功的原因,提高鉴赏文学名著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对比映衬的写作手法,能够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总结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激发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预习:一、走近《三国演义》和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
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帝刘宏中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
作者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
《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并称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
二、了解背景《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
蜀汉马谡痛失街亭,魏军在司马懿的率领下长驱直入,诸葛亮被迫退军。
魏军将至,诸葛亮身处空城,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设下空城计,终于使司马懿引兵退去。
三、文体常识本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学习时有必要弄清小说的基本知识。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的矛盾。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往往会运用一些描写方法,其中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正面描写)。
有时为了表现主要人物,除了正面对他进行上述的描写外,还通过描写次要人物或反面人物进行衬托(侧面描写)。
情节一般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通过对人物具体生活环境中陈设、格局、气度、色调等的描绘,来烘托人物的情趣、爱好、气质、理想、情操等思想性格;一是通过对某种特定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为人物提供宏观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时代文化氛围。
四、初步感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语段,反复品味语言。
朗读的基本要求:(1)要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2)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3)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奖自己融入文中,你就是小说中的人物!Ⅱ预习自测请合上课本完成自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城计》导学案(第二课时)
执教教师:高春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抓住细节(神态)描写,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
(2)能力目标
积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对文学名著的鉴赏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引导学生阅读、欣赏我国古典名著,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把握人物形象以及“空城计”得以施计成功的重要原因。
教学难点:
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小说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故事情节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部分。
3、塑造人物的方法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阅读小说的方法是,要理清______________,把握_____________,体会
环境描写的作用,从而理解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意义。
二、合作探究学习。
1、本文主要讲了哪两个人物?
2、从文中找出描写诸葛亮“笑”的语句,读一读,体会其中不同的涵义,并说说他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3、联系课文内容,请以“我认为诸葛亮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因为______________。
”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
4、文中还写到司马懿的一次“笑”,请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他此时会想些什么?
5、司马懿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6、你认为司马懿是个怎样的人?
7、为了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课文还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
例如,写司马懿兵临西城时,用众官“_____________”衬托诸葛亮的临危不惊;用司马昭的______________衬托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司马军尽去,众“_____________”而孔明“抚掌而笑”,众官“必弃城而走”的愚见与孔明的一番高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孔明的______________;全文写司马懿也是为了衬托_____________的足智多谋。
8、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弄险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学习小结。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三国演义》的哪些故事?请写出故事名称。
(或写出与之相关的成语、歇后语。
)
2、下面的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参考示例,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据,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______________东和:______________收二川:______________
七擒:______________北拒:______________摆八阵:______________
五、课堂达标。
用原文句子填空。
1、诸葛亮敢使用空城计的理由是:
2、司马懿退兵的理由是:
3、诸葛亮不弃城而逃的原因是:
六、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