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呼啸山庄中的暴力现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呼啸山庄》中的暴力现象

《呼啸山庄》是英国天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不朽之作。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这部小说在刚面世的时候就被斥为“一部恐怖的,令人作呕的小说”,“一部骇人听闻,荒谬绝伦,毫无意义的作品”。[1]小说中随处可见病态的甚至是令人厌恶的暴力现象。然而,暴力现象作为作品其中一个组成元素是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因为它不仅反映着艾米莉·勃朗特独特的生命体验,还具有丰富的内涵,通过分析小说中暴力现象出现的原因和现实意义可以加深对整部作品以及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的理解。

一、《呼啸山庄》中的暴力表现

暴力现象是《呼啸山庄》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特色,我们很容易见到凶杀,斗殴,流血等暴力场景。根据这些暴力现象的表现形式,可以将暴力现象分为语言暴力和行为暴力两个方面:

(一)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可以比较具体地描述为“使用嘲笑、侮辱、诽谤、诋毁、歧视、蔑视、恐吓等不文明的语言,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感受到痛苦或伤害”。[2]《呼啸山庄》中的语言暴力一共有19处,尤其以辛德莱和希斯克利夫出现得最多:由于希斯克利夫夺走了辛德莱的父爱,辛德莱自小就对希斯克利夫十分憎恨。他的语言多数带有恐吓性:在第四章中,辛徳莱与希斯克利夫争夺一匹马,辛徳莱凶巴巴地对希斯克利夫说“把我的马拿去吧,吉普塞人! 我巴不得它让你摔断脖子。拿去吧,该死的……我希望这匹马把你的脑浆踢出来!”[3]这件事深深伤害了希斯克利夫的心灵,也成了他日后疯狂报复的理由。自老恩肖死后,辛德莱一直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因而对于仆人耐莉和儿子哈里顿他总是打打骂骂的。例如在第九章中,辛德莱认为儿子哈里顿欺骗自己,于是要求儿子亲亲自己,可是年幼的哈里顿很被动,辛徳莱便说道:“该死的,亲一个!老天爷,我要掐断这小鬼的脖子!”哈里顿在辛徳莱的怀里害怕极了,使劲地又哭又踢。在十一章中,希斯克利夫执意要见凯瑟琳,林顿发现后冷静地劝他离开,可是希斯克利夫根本

不把林顿放在眼里,还对凯瑟琳说:“他碰上我的拳头便会有脑袋开花的危险,老天爷!林顿先生,我真是万分遗憾你简直不堪一击!”这里希斯克利夫的语言带有嘲笑和恐吓性,林顿害怕了,暗中想唤人把希斯克利夫赶出去。在第三十三章中,小凯瑟琳试图拉拢哈里顿一起对抗希斯克利夫,希斯克利夫对小凯瑟琳极为不满,他咆哮道:“如果哈里顿不把你从这间屋赶出去,我就要把他打进地狱!”“该死的妖婆!你竟敢教唆他来反对我?让她滚!把她扔进厨房里去!艾伦·丁恩,你要是再让她到我眼前来,我就要杀了她!”这里希斯克利夫的语言多是恐吓性的,目的就是要迫使他人完全服从自己。而事实上只有哈里顿愿意听从他的命令,小凯瑟琳由此至终都进行着反抗,这就导致了后来希斯克利夫对她的身体攻击。此外,小说还描写了凯瑟琳的语言暴力。在第十一章中,凯瑟琳对丈夫林顿唤人来对付希斯克利夫的做法十分不满,她对林顿说:“我但愿希斯克利夫好好抽你一顿鞭子,抽得你得病!”林顿本来对希斯克利夫的到来就感到害怕,经凯瑟琳这样一说,林顿神经质地浑身颤抖起来,脸色苍白,他抵御不了被心爱的人这样刺激,痛苦夹杂着之前希斯克利夫对自己的羞辱,林顿只能靠着一张椅背,双手蒙着脸。

(二)行为暴力

与语言暴力相比较,行为暴力主要是指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它手段对人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行为暴力不同于语言暴力的地方就是暴力直接作用于受害者的身体或施害者自身,使受害者或施害者身体上或精神上感到痛苦,损害其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呼啸山庄》中人物的行为暴力一共有22处,其中以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出现得最多:希斯克利夫性格倔强、行为粗野、手段残忍,是个恶魔式的人物。当辛德莱向他报仇时,他把刀子插进辛德雷的手腕,并使劲地往回拉,把辛德雷手腕上的肉割开一条长口子,他还踢踩已失去知觉的辛德莱,并不断地把他的头往石板地上撞。自从辛德莱最后一次的报复失败后他就一蹶不振,终日借酒消愁,最后因一次翻船意外死去了。希斯克利夫对自己的妻子伊莎贝拉,自己的儿子小林顿和旧恋人凯瑟琳的女儿小凯瑟琳也不肯放过。他逼伊莎贝拉下跪,甚至叫嚷着要一脚踩死她,朝她头上飞刀,让她娇美的脸上留下青紫、裂痕和血迹,最终伊莎贝拉精神崩溃,被迫逃往外地,客死异乡。对于自己的儿子他则是多次打骂,又把他关在房间里,致使他性格懦弱胆小。对于小凯瑟琳,他曾经想强行把小凯瑟琳留在呼啸山庄,小说在第二十七章中有这样的描述:“他用空出来的手抓住她,

把她拖到他的膝上,另一只手就像雨点般地落下来,狠狠打着她的头部两侧,如果她倒得下去的话,那每一巴掌都足以像他所威胁的那样把她打翻在地。”希斯克利夫不仅对他人施以暴力,对自己也不温柔。在第十六章中,当希斯克利夫知道凯瑟琳的死讯后,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把头往有节疤的树干上撞,抬起眼睛向上望着,嚎叫得不像是人,而像一头被刀子和长矛戳得要死的野兽。”树皮上溅了几处鲜血,希斯克利夫的手和前额都沾满了血迹。

小说除了描写希斯克利夫的行为暴力,在第十章中,还写到伊莎贝拉在一次宴会上用自己尖利的指甲在凯瑟琳的手上抓出了一些红印,凯瑟琳痛得大叫起来,狠狠甩开伊莎贝拉的手。在第二十四章中,小凯瑟琳正要读书给小林顿听,小哈里顿突然把门推开,抓住小林顿一只胳膊,把他甩下了椅子。他对着小林顿和小凯瑟琳大骂,不允许小林顿有时间分辨,就几乎把他扔到厨房里去了。可怜的小林顿脸上刷白,发着抖,瘦脸孔和大眼睛表现出一种疯狂的,软弱的愤怒。

二、暴力现象出现的原因

文学作品是作家对现实印象进行创造性加工的产物,作家文学作品的创造过程实质上是用自己的生命体验来照镜子,通过透视,折射和反射等各种途径来展示自己的生命力量,从中艺术地截取生命力量聚集形成的影像。因此,作家和作品之间的关系就如同镜与像的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验,本文尝试从艾米莉·勃朗特自身的生命体验来解读作品中暴力现象出现的原因。

(一)哥特手法的继承与突破

据考,哥特一词最初来自于北欧条顿民族中哥特部落的名称,辉煌一时的西罗马帝国在公元5世纪即为其所灭,后来,哥特族也消失在历史进程中。在西罗马帝国灭亡1000多年后,意大利人法萨里首次采用“哥特”一词来指称一种为文艺复兴思想家们所不喜欢的中世纪建筑风格。直到18世纪90年代,“哥特”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正式确立。作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特殊流派,哥特小说被评论家们称为“黑色浪漫主义”,它的“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情节上,它浓墨重彩地渲染暴力与恐怖;在主题思想上,主要是通过揭示社会、政治、教会和道德上的邪恶,揭示人性中的阴暗面来进行深入的探索。这种文学体裁对19世纪勃朗特姐妹小说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艾米莉的小说《呼啸山庄》继承了哥特传统,大量采用了哥特手法。洛克伍德梦境中血淋淋的手,辛徳莱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