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功能区划图件绘制规程

合集下载

海洋区划

海洋区划

海洋区划是对一国管辖的全部海域或其他的特定海域,根据开发利用的目的,按照海域不同的自然资源条和社会经济条件所形成的海域差异而划分的海洋区域。

海洋区划的客观基础是在不同类型海域内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以及在同一类型的海域内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差异性是进行海域区划的前提。

海洋规划事实上包括许多不同类型的规划,但主要包括海洋发展规划和海域使用规划。

其中,海洋发展规划有时也用海洋开发规划代替,两种规划大体上类似,只是海洋发展规划着眼于海洋经济发展,而海洋开发规划着眼于海洋资源开发。

(中国海洋2l世纪议程>多次阐述到要开展海洋功能区划工作,并把其作为21世纪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对策之一。

该书第1.24条规定:“逐步完善海洋开发和管理的协调工作,编制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

”;第7.3条指出:“综合管理还体现在联合组织编制海域功能区划、海洋开发规划、协商解决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以及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决策磋商等方面。

”;第7.27条指出:“中国海洋功能区划和开发规划.还不能完全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海洋由业发展史中的一座具有标志性的里程碑。

该法确上厂海域权属制度、海洋功能区划制度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其中对海洋功能区划有更详细、明确、具体的规定。

该法在第一章总则中就规定“国家实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海域使用必须符合海洋功能区划”,把海洋功能区划作为海域使用的根据。

《海洋功能区划报告》是海洋功能区划的基础性成果,一般的《海洋功能区划报告)有以下主要内容c第一部分:总论或前言。

简要介绍区划的基本概念.界定区划的范围,开展区划的目的和依据,说明区划工作的组织和工作过程,区划成果的构成,并着重阐明区划报告中共划出多少个具体的功能区。

撰予总论或前言的目的是使读者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区划工作和区划报告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第二部分: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评价G地理位置主要应说明区划的范围、边界,涉及的海域和陆域面积。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的通知(2010年修订)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的通知(2010年修订)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的通知(2010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海洋局•【公布日期】2010.10.15•【文号】海管字[2010]83号•【施行日期】2010.10.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海洋资源正文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的通知(海管字〔2010〕83号)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局属有关单位:为了进一步规范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局修订完成了《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

现印发给你们,请按此要求,加快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工作。

2009年12月8日印发的《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技术要求(试行)》(海管字[2009]88号)同时废止。

附件: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二○一○年十月十五日附件: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国家海洋局二○一○年十月)目录1 定义.1.1 海洋基本功能1.2 海洋基本功能区1.3 海洋功能区划2 总则2.1 目标2.2 基本原则2.3 任务2.4 范围2.5 期限2.6 成果3 海洋基本功能区类型.3.1 分类体系3.2 功能区类型定义4 编制程序.4.1 资料收集和补充调查4.2 专题研究与分析评价4.3 区划5 成果编制要求.5.1 区划文本5.2 区划登记表5.3 图件5.4 区划编制说明5.5 区划报告5.6 区划管理信息系统附录1:省级海洋功能区划文本编写大纲.附录2: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登记表样表.附录3:省级海洋功能区划图件制作要求.附录4:《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主要修订说明.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为了进一步规范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工作,根据《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岛保护法》、《省级海洋功能区划审批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在《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GB/T 17108-2006)基础上,制定本要求。

“3S”支持下的海洋功能区划工作底图制图技术

“3S”支持下的海洋功能区划工作底图制图技术

五” 划 和 2 1 计 0 0年远 景 目标 纲要 》 中提 出 的“ 积极 开 发海 洋 资 源” 的工 作 , 强 对海 洋 开 发 的宏 观 力度 . 加 协调 各 涉海 产 业 部 门之 问的 用海 矛 盾 , 决 海 洋 开 解 发 中的无 序 、 度 、 无 无偿 造 成 的海 洋 生态 环 境 恶化 、 以达 到合 理地 开发 、 利用 海 洋 以及 保护海 洋 . 国家海 洋局 要求 全 国沿海 省市进 行 海洋 功能 区划 。
维普资讯
第 2 l卷
第 l期




Vol 2l, _ NO.1
20 0 2年 3月
o CEA N ECH N o Lo G Y T
M ac 2 0 r h, 0 2
“ S 支 持 下 的海 洋 功 能 区划 工 作 底 图制 图技 术 3"
置 产 生 挤 压 、 展 、 曲 或 偏 移 以 , 利 用 卫 星 影 伸 扭 所 在
像前 必须 对影像 进 行图像 的几何 纠正 图像 的几何 纠 正 的实质是 通过 坐标 的解 析变换 和数 字影 像灰 度 值 的重采 样形 成新 图像 也 就是 平常所 说 的图像 的 配准 。 我们 利 用地形 图对 遥感 影像进 行 纠正 , 即在原 始卫 星影像 图 和作 为标 准 图 ( 照 图 ) 参 的地形 图上 选择 同名 点对 作 为 控制 点 , 变化 较 大 的地 方 或 者 在
遥感 影 像 为 1 9 9年 2月 的 , 近 低潮 位 , 9 接 影像 上 潮
1 日 口舌
问带 明显 , 这样 , 能 够 使滩 地 最 大地 出露 , 就 以便 能 够反 映海 岸带 真实 的地貌 形态

海洋工程设计制图规定

海洋工程设计制图规定
15
序号 N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符号 SYMBOL
表3.2.2 管线符号 PIPING SYMBOLS
名称 NAME
主要工艺管线 MAIN PROCESS LINE
交叉管线 CROSS LINE
设备(容器)轮廓线 EQUIPMENT OUTLINE(VESSELS)
延长标记(向右) CONTINUATION FLAG - TYPICAL
延长标记(向左) CONTINUATION FLAG - TYPICAL
延长标记(向两边) CONTINUATION FLAG - 2 - WAY
流向 FLOW DIRECTION
软管接头 HOSE CONNECTION
坡度 FLOW ON PIPE / GRADIENT
2.3.2 根据图面情况选择适当的比例,其表示方法应采用阿拉伯数字,例如:1:10;1:1;2:1 等。当图形没有确定的比例时,应填写 N.T.S(不按比例)。当整张图只有一种比例时,要 将比例写在图框的 SCALE 处。当一张图中有不同比例的图形时,将比例分别标注在每个图形 下方,并在图框的 SCALE 处填写:AS SHOWN。
挠性软管 FLEXIBLE HOSE
16
序号 NO.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符号 SYMBOL
续表3.2.2
名称 NAME
管线规格变更 PIPING CLASS(SPECIFICATION) CHANGE
不同区域分界 PIPE PASSING FROM ONE AREA TO ANOTHER
mm
电子文件中的图纸幅面尺寸是 A1 幅面。 2.2 图纸栏目位置

海洋生态系统绘制方案

海洋生态系统绘制方案

海洋生态系统绘制方案海洋生态系统是指在海洋环境中存在的各种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

为了更好地了解、研究和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可以采用以下绘制方案。

首先,可以利用图表的形式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进行展示。

通过绘制一个饼状图,将海洋中的生物按照其所属的类别进行分类,并标明每个类别的比例,从而清晰地展示海洋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的分布情况。

此外,还可以利用柱状图来展示海洋中各类生物的数量和密度变化的趋势,以便更好地了解生物的分布规律。

其次,可以采用流程图的形式展示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通过将不同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连接,清晰地展示海洋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转移和流动过程。

流程图的使用可以让观众直观地了解到海洋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以及能量流动的方向和路径。

此外,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绘制海洋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图。

通过收集海洋生物的分布数据,并将其整合到一个地图上,可以清晰地展示海洋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情况。

同时,还可以将其他与海洋生态系统相关的地理信息,如海洋温度、盐度、光照等数据,与生物分布数据进行叠加分析,以深入探索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变过程。

最后,为了更好地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可以使用立体模型展示海洋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环境变化的影响。

通过将不同生物的模型制作出来,并放置在一个透明的立体框架中,可以清晰地展示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和分布的变化情况。

同时,可以模拟一些环境变化的因素,如海洋污染、气候变化等,并观察这些因素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引起观众的关注和重视。

综上所述,绘制海洋生态系统的方案可以包括饼状图、柱状图、流程图、地理信息系统和立体模型等多种形式,以便更好地展示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能量流动、空间分布和脆弱性。

这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理解,还可以促进对海洋环境的保护与管理。

如何进行海洋测量与绘制海图

如何进行海洋测量与绘制海图

如何进行海洋测量与绘制海图海洋测量与绘制海图是一项非常重要和复杂的工作,其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交通、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仪器设备、数据处理和制图等几个方面介绍如何进行海洋测量与绘制海图。

一、仪器设备海洋测量的仪器设备通常包括声纳测深仪、全球定位系统(GPS)、多束测深仪和测距仪等。

其中,声纳测深仪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它通过发射声波并测量声波的反射时间来确定海底深度。

GPS则可以提供测量点的准确位置信息,多束测深仪则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地形测绘数据。

测距仪则用于测量测距和角度,以确定测量点之间的相对位置。

二、数据处理海洋测量获得的原始数据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才能得到可用的测量结果和绘制海图所需的数据。

数据处理的步骤包括数据清理、异常值处理、数据插值和数据延伸等。

数据清理主要是对野外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筛选、过滤和去噪等处理,以去除干扰项和异常值。

异常值处理则是对可能存在的异常数据进行检查和去除。

数据插值则是利用已知点的数据推算未知点的数据,常用的插值方法有克里金插值和三角网插值等。

数据延伸则是根据地理空间位置的连贯性原则,以满足绘制海图的需要,在已知的测量点上进行数据的延伸。

三、制图制图是进行海洋测量和绘制海图的最后一步,其目的是根据数据生成具有地理空间信息的图件。

制图的过程包括地图设计、数据符号化和图件编辑等。

地图设计是指根据用户需求和使用环境设计地图的版式、颜色和图例等。

数据符号化则是将处理过的测量数据与地图设计相结合,以符号和标注来表达数据。

图件编辑则包括对地图文档进行排版、修改和输出等。

海洋测量与绘制海图是一项专业领域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测量前要对仪器进行校准和检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在测量过程中要关注海洋环境的变化,如潮汐、水流和风浪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此外,在数据处理和制图过程中,要注意对数据的质量和精度进行评估和控制,以便生成高质量和可信赖的海图。

国家海洋局关于实施《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国家标准的通知

国家海洋局关于实施《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国家标准的通知

国家海洋局关于实施《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国家
标准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海洋局
•【公布日期】1998.03.11
•【文号】国海监发[1998]090号
•【施行日期】1998.05.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化
正文
国家海洋局关于实施《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国家标准的
通知
(国海监发(1998)090号1998年3月1
1日)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海洋厅(局),国家海洋局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功能区划工作深入进行,规范和统一区划工作中的技术要求,由我局制订的《海洋功能区划技术规则》业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技监国标函〔1997〕255号文)批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并在《发布国家标准公告》中发布。

标准编号和名称如下:
GB17108-1997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
以上标准自1998年5月1日起实施,请各单位遵照执行。

测绘中的海图制作流程与要求

测绘中的海图制作流程与要求

测绘中的海图制作流程与要求海图制作是海洋测绘的重要环节,它为航海活动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信息支持。

本文将探讨测绘中海图制作的流程与要求,旨在了解海图制作的重要性及其工程实践。

一、调查与测量海图制作的第一步是对目标区域进行调查与测量。

调查是获取航海信息的过程,包括海底地形、海底物质、水深、潮汐水平等内容。

测量则是以专业设备对目标区域进行准确测量,如多波束测深仪、声纳等。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获取准确的原始数据,为后续处理提供基础。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在获得原始数据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可以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如GIS软件。

首先,将原始数据输入到软件中,并进行预处理,如数据的合并、校正等。

然后,利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生成海底地形、水深等信息图层。

数据处理与分析的结果将为海图制作提供必要的数据。

三、海图设计与绘制在数据处理与分析之后,需要进行海图的设计与绘制。

首先,确定海图的比例尺与范围,并选择合适的海图风格。

海图设计需要根据不同航行区域的特点,如岩石分布、浅滩等,进行标注与符号化。

同时,需要根据国际海图制作规范,如IHO(国际海洋测绘组织)的规定,确定海图要素的表示方法与符号。

根据设计,利用专业软件进行海图的绘制,最终形成电子版或印刷版的海图。

四、质量控制与发布海图制作的最后一步是质量控制与发布。

通过比对原始数据与海图的结果,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海图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同时,根据国际标准,如S-57和S-52等,进行质量评估与评审。

最后,将完成的海图按照规范进行数字化或印刷,以供航海活动使用。

海图制作中有一些要求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海图制作需要准确、可靠的原始数据。

因此,在调查与测量阶段,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并进行现场校准和数据验证。

其次,海图制作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

合理的质量控制程序能够确保海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而且,海图制作需要遵循国际海图制作规范,如IHO的规定。

这些规范确保海图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为航海活动提供可靠的信息。

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

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

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划定原则 (1)5 控制要求 (2)6 技术流程 (3)7 海洋生态保护红线识别和范围确定 (4)8 管控措施 (6)9 成果 (8)附录A (规范性附录)海洋生态保护红线文本格式及编制大纲 (10)附录B (规范性附录)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登记表内容及样式 (14)附录C (规范性附录)海洋生态保护红线(自然岸线)登记表内容及样式 (15)附录D (规范性附录)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编码规则 (16)附录E (规范性附录)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图件要求 (18)附录F (规范性附录)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报告格式及编制大纲 (21)参考文献 (24)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原则、程序、方法、内容及成果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沿海各省(区、市)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0-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12343(所有部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海洋生态保护红线marine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red line具有特殊重要海洋生态功能,必须实施严格管控、强制性保护的区域。

注1:海洋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海洋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注2:通常包括重要河口、重要滨海湿地、特别保护海岛、海洋保护区、自然景观及历史文化遗迹、珍稀濒危物种集中分布区、重要滨海旅游区、重要砂质岸线及邻近海域、沙源保护海域、重要渔业水域、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及自然岸线等区域。

3.2自然岸线natural coastline由海陆相互作用形成的海岸线。

海洋功能区划制度

海洋功能区划制度
海洋功能区划制度
• 一、海洋功能区划的概念和作用 • 1、概念 • 海洋主导功能:是指在某一海域多种功能同时并存的情况 海洋主导功能:是指在某一海域多种功能同时并存的情况
下,依据区域自然属性和社会需要程度,通过分析对比选 定的最佳的功能。按此功能安排海洋开发利用活动,能取 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结果。 海洋功能区:是指根据海域、海岛及相邻陆域的自然资源 海洋功能区:是指根据海域、海岛及相邻陆域的自然资源 条件、环境状况、和地理区位,并考虑海洋开发利用现状 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划定的具有特定主导功能,有利 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能够发挥最佳效益的区域

• 2、特点
• 3、作用
• 二、区划范围、原则、和技术处理 • 1、区划范围、 • 2、原则、 • 3、技术处理 • (1)开发重点优先处理 • (2)规划与现状系与指标 • 四、区划成果的种类与编制 • 五、区划实施与管理
实践:
• 浙江省和舟山市为例海洋功能区划立法探 浙江省和舟山市为例海洋功能区划立法探
讨.caj • 海洋功能区划制度.doc 海洋功能区划制度.doc • 我国海洋功能区划中的公众参与及其效果 评价.caj 评价.caj

如何根据测绘数据制作精确的海域利用图

如何根据测绘数据制作精确的海域利用图

如何根据测绘数据制作精确的海域利用图海域利用图是指用来记录和展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地图。

制作一张精确的海域利用图需要借助测绘数据以及专业知识和技术。

海域利用图对于合理规划和管理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数据收集、处理和绘制三个方面介绍如何根据测绘数据制作精确的海域利用图。

一、数据收集在制作海域利用图之前,需要搜集各种测绘数据。

首先,需要收集地理位置、海洋地貌、海流、海底地形等基础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从测量船舶、卫星遥感等来源获得。

其次,还需要收集海洋生态、水质、海洋气象等环境因子的测量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从各级科研机构、环保部门等获取。

除了基础数据和环境数据,还需要搜集海洋资源利用相关的数据,如渔业、石油开发、海底矿产资源等。

二、数据处理收集到的海洋测绘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制作海域利用图。

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筛选,排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

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各种海洋资源和利用方式的分布情况。

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可以进行模型和算法的构建,预测和评估海域利用的潜力和效益。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不同数据的空间关联性,进行数据插值和空间分析操作,以便进行更精确的海域利用规划。

三、绘制海域利用图在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开始绘制海域利用图。

海域利用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和投影方式,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绘制。

在绘制海域利用图时,需要将海域划分为不同的区块,每个区块代表一种不同的利用方式,如渔业区、航道区、自然保护区等。

不同利用方式的区块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图案进行标示,以便用户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识别。

为了保证海域利用图的精度和准确性,还需要与实际情况进行比对和调整,不断进行修改和更新。

综上所述,制作精确的海域利用图需要收集、处理和绘制测绘数据。

数据收集是基础和前提,需要搜集各种基础数据、环境数据和海洋资源利用相关数据。

数据处理包括质量检查、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等操作,以便得出各种海域利用方式的分布情况和潜力评估。

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国家海洋局2012 11)

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国家海洋局2012  11)

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国家海洋局二○一二年十一月目录1 总则 (1)1.1 区划层级 (1)1.2 区划目标 (1)1.3 重点任务 (2)1.4 基本原则 (3)1.5 区划范围 (4)1.6 区划期限 (4)1.7 区划成果 (4)2 海洋基本功能区类型 (4)2.1 分类体系 (4)2.2 功能区类型定义 (5)2.3 海岸基本功能区和近海基本功能区界定 (8)3 编制程序与要求 (9)3.1 资料收集 (9)3.2 专题研究 (10)3.3 区划 (11)4 成果编制要求 (17)4.1 区划文本 (17)4.2 区划登记表 (18)4.3 图件 (20)4.4 区划编制说明 (21)4.5 区划报告 (21)4.6 区划管理信息系统 (22)附录1: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文本编写大纲 (23)附录2:海洋功能区划登记表样表 (27)附录3: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图件制作要求 (29)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为了规范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审查和报批工作,根据《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岛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以及《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的要求,在《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GB/T 17108-2006)基础上,制定本要求。

1 总则1.1 区划层级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在编制技术上属于同一个层级,一次编制完成。

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可根据各省行政体制特点,采用以下两种模式中的一种,但全省内应统一模式。

(1)实行省、市、县三级管理模式的省份,以市为单位编制市级海洋功能区划,每个沿海市形成一套海洋功能区划成果。

(2)实行“省管县”模式的省份,以县为单位编制县级海洋功能区划,市(市区)单独编制海洋功能区划,沿海每个市(市区)、县各形成一套海洋功能区划成果。

1.2 区划目标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结合海域自然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依照《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所在省(市、区)的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确定本地区海洋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方向和重点,分解落实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确定的目标与控制指标,进一步明确海域空间的基本功能,落实海洋基本功能区的管理要求,为海洋开发活动及基层海域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章海洋功能区划

第四章海洋功能区划

成立编制组和制定工作方案
组建政府领导主持下的、由涉海行政部门 领导参加的海洋功能区划领导小组; 在海洋功能区划领导组的领导下组建海洋 功能区划技术指导组; 由海洋行政管理机构负责,联合涉海行政 部门,共同组建海洋功能区划工作组; 协调好各种涉海关系,提高海洋功能区划 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资料收集和分析
保留区
指目前尚未开发利用且在区划期限内也无 计划开发利用的海域。 保留区应加强管理,暂缓开发。 对临时性开发利用,必须实行严格的申请、 论证和审批制度。
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8个程序)
成立编制组和制定工作方案 资料收集和分析 功能区划方法 海洋功能区的划定 海洋功能区划报告的编写 绘制海洋功能区划图 建立区划管理信息系统 征求意见、评审、报批和向社会公布
优势资源、蕴藏量和分布、开发情况、资源开发对 本地区经济的影响。
自然环境分析及灾害风险评估
从收集到的大量自然环境资料中,归纳出有利于该 区资源开发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制约因素。
社会经济状况分析
通过对各行业的产业结构、产值和效益的分析,找 出该区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与主要问题。
功能区划方法
海洋功能区划的核心问题
珠江口的三个重点填海地区
珠海围(填)海造地试点
海洋保护区
指为保护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物种、经济 生物物种及其栖息地,以及有重要科学、 文化和景观价值的海洋自然景观、自然生 态系统和历史遗迹而划定的海域。 包括
海洋和海岸自然生态保护区 生物物种自然保护区 自然遗迹和非生物资源保护区 海洋特别保护区
如何深刻揭示海洋特定区域固有的主导功能——指标法; 如何协调好各种关系——协调法。
指标法
依据科学标准(指标)确认海洋不同区域对于各海洋功能的适宜性

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国家海洋局2012--11)

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国家海洋局2012--11)

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国家海洋局二○一二年十一月目录1 总则 (1)1.1 区划层级 (1)1.2 区划目标 (1)1.3 重点任务 (2)1.4 基本原则 (4)1.5 区划范围 (5)1.6 区划期限 (5)1.7 区划成果 (5)2 海洋基本功能区类型 (5)2.1 分类体系 (5)2.2 功能区类型定义 (6)2.3 海岸基本功能区和近海基本功能区界定 (11)3 编制程序与要求 (11)3.1 资料收集 (11)3.2 专题研究 (12)3.3 区划 (14)4 成果编制要求 (22)4.1 区划文本 (22)4.2 区划登记表 (23)4.3 图件 (26)4.4 区划编制说明 (27)4.5 区划报告 (28)4.6 区划管理信息系统 (28)附录1: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文本编写大纲 (30)附录2:海洋功能区划登记表样表 (35)附录3: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图件制作要求 (38)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为了规范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审查和报批工作,根据《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岛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以及《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的要求,在《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GB/T 17108-2006)基础上,制定本要求。

1 总则1.1 区划层级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在编制技术上属于同一个层级,一次编制完成。

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可根据各省行政体制特点,采用以下两种模式中的一种,但全省内应统一模式。

(1)实行省、市、县三级管理模式的省份,以市为单位编制市级海洋功能区划,每个沿海市形成一套海洋功能区划成果。

(2)实行“省管县”模式的省份,以县为单位编制县级海洋功能区划,市(市区)单独编制海洋功能区划,沿海每个市(市区)、县各形成一套海洋功能区划成果。

1.2 区划目标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结合海域自然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依照《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所在省(市、区)的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确定本地区海洋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方向和重点,分解落实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确定的目标与控制指标,进一步明确海域空间的基本功能,落实海洋基本功能区的管理要求,为海洋开发活动及基层海域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

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

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是指在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将海洋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不同功能区的划分,可以有效地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并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着重介绍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的概念、目的、方法以及实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概念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是指通过对海洋进行系统、科学的分区管理,明确各区域的不同功能和相应管理措施,保障有效利用海洋资源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一种管理方法。

二、目的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的主要目的是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海洋进行分区,明确各个功能区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措施,达到最优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

三、方法1、分区原则划分海洋功能区时应尊重自然、生态、社会经济条件,并以生态、社会、经济三要素为基础。

2、分类方法(1)生态系统分类法:将海洋生态系统分为亲浅海系统、大陆架系统、大洋系统和深海系统等几个生态系统。

(2)区域分类法:按照东、南、西、北等地理区域进行分类,常用于区域合作、规划与管理等方面。

(3)功能分类法:按照海洋资源的功能实现要求进行分类,例如污染承载区域、资源保护区域、生态研究区域等。

(4)应用分类法:按照浓缩度、种类等进行分类,例如水产养殖区、海洋旅游区、海底地质勘探区等。

3、技术分析技术分析主要是应用科学的方法对海洋生态系统、养殖区、港口码头、交通运输、海洋资源和文化遗产等进行综合考虑和评估,为各种功能区划分提供技术支持。

四、实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科学性对海洋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估,尊重自然规律,确保海洋功能区划工作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2、参与性加强与相关部门、企业、专家、学者和公众的沟通和协商,尊重各方的利益和意见,实现公众参与,为海洋功能区划提供社会支持。

3、可操作性对海洋各功能区的管理措施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控性,提出实施建议的同时,明确责任管理范围。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洋功能区划管理规定》的通知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洋功能区划管理规定》的通知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洋功能区划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海洋局•【公布日期】2007.07.12•【文号】国海发[2007]18号•【施行日期】2007.08.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洋资源正文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洋功能区划管理规定》的通知(国海发〔2007〕18号)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范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工作,国家海洋局制定了《海洋功能区划管理规定》。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七月十二日海洋功能区划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工作,提高海洋功能区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海洋功能区划按照行政区划分为国家、省、市、县四级。

第三条国家海洋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全国海洋功能区划。

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编制地方海洋功能区划。

第四条全国和沿海省级海洋功能区划,报国务院批准。

沿海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报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家海洋局备案。

第五条海洋功能区划的修改,由原编制机关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提出修改方案,报原批准机关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改变海洋功能区划确定的海域功能。

第六条编制和修改海洋功能区划应当建立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机制。

第七条国家海洋局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的实施。

省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的实施。

第二章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第八条海洋功能区划编制的原则:(一)按照海域的区位、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等自然属性,科学确定海域功能;(二)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各有关行业用海;(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海域可持续利用,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四)保障海上交通安全;(五)保障国防安全,保证军事用海需要。

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

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

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文本山东省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十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区划目的 (1)第二条区划依据 (1)第三条区划目标 (2)第四条区划原则 (4)第五条区划范围 (5)第六条区划成果 (5)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5)第七条地理概况和区位条件 (5)第八条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6)第九条开发利用现状 (7)第十条面临的形势 (8)第三章海洋开发与保护战略布局 (9)第十一条海洋开发与保护总体布局 (9)第十二条黄河口与山东半岛西北部海域 (10)第十三条庙岛群岛附近海域 (11)第十四条山东半岛东北部海域 (12)第十五条山东半岛南部海域 (12)第十六条日照毗邻海域 (13)第四章海洋功能分区及管理要求 (14)第十七条海洋功能分区概述 (14)第十八条农渔业区 (14)第十九条港口航运区 (16)第二十条工业与城镇用海区 (17)第二十一条矿产与能源区 (18)第二十二条旅游休闲娱乐区 (18)第二十三条海洋保护区 (19)第二十四条特殊利用区 (20)第二十五条保留区 (21)第五章实施保障措施 (22)第二十六条海域使用管理 (22)第二十七条海洋环境保护 (23)第二十八条海岛保护与利用 (24)第二十九条区划编制 (25)第三十条监督检查 (25)第三十一条宣传教育 (26)第三十二条技术支持 (26)第三十三条海洋功能区生态环境整治、修复 (26)第六章附则 (27)第三十四条区划效力 (27)第三十五条区划附件 (27)附表:海洋功能区分类及海洋环境保护要求 (2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区划目的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利用山东海洋资源,规范海域使用秩序,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海洋功能区划的约束和引导作用,统筹协调各类海洋开发活动,实现海域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引导海洋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推动海洋资源的科学开发,强化海洋环境保护,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促进山东海洋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测绘技术中的海图绘制步骤

测绘技术中的海图绘制步骤

测绘技术中的海图绘制步骤海图是一种专门用于海洋航行的地图,它详细标示了海洋中的水深、陆地轮廓、海洋地貌和其他航行所需的相关信息。

在航海时,船舶需要依赖精确可靠的海图进行导航,以确保航行的安全和顺利。

而海图的制作过程中涉及了多个步骤和技术,下面将对测绘技术中的海图绘制步骤进行探讨。

第一步:数据收集和处理海图绘制的第一步是数据收集和处理。

为了获得准确的海洋信息,测绘人员需要搜集和整理大量的数据,包括海洋调查、水深测量、地形观测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获取,比如使用卫星遥感、激光雷达和声纳等现代测绘技术。

一旦收集到数据,测绘人员还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包括数据的清洗、校正和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第二步:绘图设计和规划在收集和处理数据后,测绘人员需要进行绘图设计和规划。

他们会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绘制海图的目的,确定海图的规模、范围和绘制方式。

海图通常分为多个版块,每个版块都覆盖着特定的海域。

此外,绘图设计还需要考虑海图的图例、注记和符号等要素,以确保用户能够清晰地理解海图中所包含的信息。

第三步:海图制图在绘图设计完成后,测绘人员需要进行海图的制图工作。

海图通常由多个图层组成,包括水深等高线、陆地轮廓线、航行标志物和海上障碍物等。

为了增加海图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测绘人员还会根据不同的需求,添加其他信息,比如航道、港口、海滩和浅滩等。

海图的制图也需要注意符号的选择和排版,以确保图示的准确性和易读性。

第四步:质量控制和验证海图绘制完成后,测绘人员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和验证工作。

他们会对制图过程中的数据和绘图结果进行仔细检查,确保海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发现错误或不一致的地方,测绘人员会及时进行修改和修正。

此外,海图还需要进行人工和实地验证,以确保海图与实际情况的吻合度。

只有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验证,海图才能具备可靠性和可用性。

第五步:印刷和发布最后一步是海图的印刷和发布。

完成制图和验证后,海图将会被制作成印刷品,并通过相关的渠道发布。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洋功能区划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国海管发[1999]423号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洋功能区划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国海管发[1999]423号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洋功能区划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洋功能区划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国海管发[1999]423号)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为了规范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和验收工作,提高海洋功能区划的科学性和技术水平,现将《海洋功能区划验收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海洋局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日海洋功能区划验收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和验收工作,提高海洋功能区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和《沿海省、市、自治区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总体工作方案》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省级(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的验收工作。

第三条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由国家海洋行政管理部门组织验收;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行政管理部门组织验收。

第四条海洋功能区划成果验收时间安排在成果通过评审后进行。

第五条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的验收程序为:(一)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行政管理部门向国家海洋局提出验收申请。

(二)国家海洋局组织有关专家和管理人员成立验收组。

(三)验收组对海洋功能区划成果进行验收。

(四)根据验收结果,对其做出通过验收、不通过验收的决定。

(五)对于不通过验收的海洋功能区划,国家海洋局有权要求海洋功能区划的组织实施单位在一定期限内进行修改后,重新进行验收。

(六)对于不通过验收的海洋功能区划成果,不得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验收程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行政管理部门规定。

第六条海洋功能区划的验收内容包括组织形式、工作程序、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果四项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功能区划图件绘制技术规程国家海洋局二○○○年四月海洋功能区划图件绘制技术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1:50000海洋功能区划图的作业内容、数字化作业要求、数据采集原则、资料使用要求及各要素的编制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1:50000海洋功能区划图的编制,自由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图的制作可依据本规程执行。

2引用标准GB17108—1997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GB12320—98中国航海图编绘规范GB/T17160—19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15968—1995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12343—901:25000、1: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GB/T14268—199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修测规范GHB 4.2—97军用数字地图1:50000地形图数字化作业细则GB/T5791—1993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12319—98中国航海图图式GB/T17157—1997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3术语3.1海洋功能区划图用于表示海域和相邻陆域的自然地理条件、资源利用状况及其具有的海洋功能区类型的专题地图。

3.2地图修测依据实地现状对地图图内已发生变化的元素进行修正和补充。

3.3工作底图经过相应处理,可直接用于海洋功能区划内外作业的基本图。

14数学基础4.1坐标系采用国家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或1954北京坐标系。

4.2深度基准采用理论最低潮面(理论深度基准面)为深度基准。

深度计量单位为m。

4.3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为高程基准。

高程计量单位为m。

4.4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6°分带。

4.5比例尺一般为1:50000。

4.6分幅与编号4.6.1采用国际百万分之一地图分幅系统。

1:50000海洋功能区划图按经差15′00″、纬差10′00″分幅。

4.6.2编号按GB12342—90《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图式》附录的规定执行。

编号以百万图号+十万图号+甲、乙、丙、丁组成。

5制图的基本要求5.1图幅的主题通过图面表示海域和相邻陆域海洋功能区类型,以简明、清晰、美观、协调的图示方法揭示各区域的主导功能。

要突出海洋功能特点和海洋立体化特点,尽可能扩大图件的信息量。

同时,要提高海洋功能区划图件的实用性和区域间的可对比性。

5.2功能区划图要正确表示各种功能区范围和类型。

5.3功能区类型以不同颜色的色块、符号、底色和符号表示。

6工作底图制作6.1资料的收集6.1.1地图资料a.最新出版的1:50000地形图和海图;2b.最新出版的相应比例尺地形图和海图;c.大于成图比例尺的地形图和海图。

6.1.2摄影资料a.新的航摄资料,包括验收合格的航摄像片、各种文本资料;b.卫星影像资料。

6.1.3辅助资料a.具有现势性的各种专业图,如:海岸带滩地地形图、行政区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港口平面图、盐田分布图、海岸工程和海洋工程图等;b.数字化测图资料;c.其他有关文字资料、文献记录、地名志等。

6.2资料的使用原则6.2.1资料时限为保证地图内容的正确性、科学性和现势性,必须搜集最新测制的图件及文本资料。

6.2.2分析资料的统一性程度,不统一的资料应转换一致。

6.2.3县以上政区名称和地理实体名称以地图出版社最新出版的行政区划简册和国务院批准的县以上政区变动资料为准。

6.2.4海岸线原则上以最新出版的地图资料为准,凡有新实测地图资料的地区,应按新测资料修正。

理论深度基准面零米线,均按海图表示。

6.2.5最近2年内分辨率不低于30m的遥感影像。

6.3基本图件的质量要求6.3.1图件一般应为聚酯薄膜图,其变形应小于3‰。

若采用纸质图,精度可适当放宽。

6.3.2图件应保证内容完备、清晰,图面平整干净,色调一致,无折痕、无破损。

6.4工作底图应选取的主要内容6.4.1工作底图内容应以自然要素为主,社会经济要素为辅,重点突出海域的特征。

6.4.2海岸带及海域要素 6.4.2.1海岸线、理论深度基准面零米线应突出反映不同类型海岸线的形态特征,注意沿岸各类滩地、沙嘴、泻湖等特征的表示,保持岸线主要转折点位置正确、岸线的不同弯曲程度。

岸线与防护堤相重时,岸线可省略不绘。

6.4.2.2沿海的海堤、河流入海口的闸,主要泄洪堤图上长5cm、比高1.5m以上的堤应表示。

6.4.2.3河流入海水道和潮水沟;36.4.2.4盐田、芦苇、沼泽和盐碱地等图上面积大于20mm2的盐田应表示,大于40mm2的盐田依比例尺表示。

图上面积大于50mm2的沼泽应表示。

6.4.2.5岛屿、礁、滩地等,沿岸或海域的独立岛屿全部表示。

岛屿密集地区,在反映岛屿密度对比的前提下,可酌情舍去个别小岛;6.4.2.6等深线:选取间隔为2、5、10、20、30、40、50……,以及理论深度基准面零米线,注记一般成组配置,字头指向浅水处。

6.4.3陆地水文要素主要河流、湖泊、水库、运河、渠道都应选取。

6.4.4陆地地形要素等高线和高程点,它们的选取可根据不同地区地貌特征酌情取舍。

6.4.5居民点主要选取沿海市县(市、区)乡镇、村级的居民点和规模较大的国营场圃,可根据图面情况适当增减。

一般均应注记名称,并用相应符号表示。

6.4.6交通要素铁路、公路、港口码头、航道、锚地应全部选取,沿岸可通行汽车的大堤,不绘公路,以堤代路。

在交通网络稀疏地区,可选择大车路。

6.4.7境界6.4.7.1国界应精确绘出,在能表示清楚的情况下,一般不得综合。

6.4.7.2国内各级境界应用最新编绘出版的地图和行政区划变动资料核准后绘出。

两级以上的境界重合时,只绘出高一级的境界。

6.4.8其它要素长城、重要文物、历史遗迹、海底电缆、油气管道等。

6.5基本图的修测6.5.1基本图的修测目的在确保基本图(1:50000地形图和海图)精度的前提下,提高基本图的现势性和可操作性,以满足海洋功能区划的需要。

6.5.2修测方法6.5.2.1GPS测量法利用GPS定位仪现场测量的方法将变化了的要素直接测绘在基本图上(GPS定位精度为5~25m)。

46.5.2.2修编法利用现势性好,大于成图比例尺的地形图图件、测图数字化数据和其文字资料缩编成的方法修测基本图。

缩编的作业要求按GB12343规定执行。

6.5.2.3数字化测图法数字地图的修测,将变化的地图元素采集的信息数据输入到数字测图计算机系统即可完成修测。

6.5.2.4遥感影像修测法选用最近2年内分辨率不低于30米的遥感影像,经技术处理(图像处理,几何校正)后,修测基本图。

6.5.2.5在满足工作底图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其他的修测方法。

6.6工作底图类型6.6.1纸介底图(手工制作的底图)6.6.2电子底图6.7纸介底图制作方法6.7.1作业指导设计书设计书是根据本规程,结合制图区域具体情况拟定。

其内容包括:a.任务概况(制图区域范围、图幅数量、完成任务的期限和要求);b.制图区域地理特征的简要说明;c.制图资料的评价和使用说明;d.制作技术方法;e.地图内容各要素的选取和规程中未涉及到的特殊技术问题处理。

6.7.2制作方法一般采用网格法进行转绘、标描制作底图。

6.8电子底图制作方法6.8.1基本方法采用手扶跟踪或图形扫描等手段获取地图数据,形成矢量和栅格文件。

6.8.2专业设备要求6.8.2.1手扶跟踪数字化仪手扶跟踪数字化仪的幅面可根据数字化图纸的大小而定,一般选用A1和A0幅面。

数字化仪的分辨率不小于394线/cm,精度不低于0.127mm。

也可根据数字化的具体精度要5求选择相应的数字化仪。

6.8.2.2扫描仪可选用平台式或滚动式扫描仪,其分辨率一般不小于157点/cm。

6.8.2.3绘图仪用于检查图输出的绘图仪应满足以下要求:a.动态误差不大于0.1mm;b.单笔重复误差不大于0.05mm;c.有效绘图面积不小于841mm×597mm(A1幅面)。

6.8.3数字化软件6.8.3.1软件的使用环境数字化软件应在通用的操作系统下运行,并便于和通用的数字化仪、扫描仪、绘图仪进行通讯。

6.8.3.2数据采集软件a.手扶跟踪数据采集软件应具备以下功能:1)灵活方便的分类码和属性码输入方法;2)对工作图件的重复定位能进行较差对比和超限提示;3)能按要求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仿射变换;4)对当前目标的编辑功能,如删除、移动、延长、连接等。

b.扫描数据采集软件应具备以下功能:1)图纸变形改正及扫描机械误差改正;2)灵活方便的分类码和属性码输入方法;3)图象编辑功能;4)对当前目标的编辑功能;5)二值化、细化和矢量化。

6.8.3.3编辑处理软件编辑处理软件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a.图形编辑功能1)能进行图形显示和屏幕图像存贮,开窗放大、缩小、检索;2)能将检索结果形成原图形数据文件的一个子文件,增补、删除图形实体;3)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复制、分割、连接和拉伸等编辑修改;4)对数字与文字注记作相应的编辑与修改。

6b.建立要素的位置信息和要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c.地图投影变换。

6.8.3.4图形输出软件图形输出软件应具备以下功能:a.绘图设备的选择,包括绘图仪的选择以及不同绘图仪的驱动、通讯协议、绘图坐标转换和绘图尺寸配准等;b.绘图内容的选择,可进行单要素或多要素图形输出;c.输出形式的选择,可通过显示器或绘图仪输出;d.图形符号开发和汉字处理,能用开发的图形符号库输出符合质量要求的地图;e.符号与颜色的选择;f.图廓的整饰。

6.8.3.5数据输出软件应能将所采集的数据转换成国家颁布的标准格式。

6.8.4数字化作业(具体按GHB 4.2—97中规定执行)6.8.4.1作业方式a.手扶跟踪数字化:图幅定位—逐项采集—图形编辑—绘图自查—检查验收—电子底图;b.扫描数字化:图像数据的编辑—矢量化—图形数据的编辑—赋值—绘图自查—检查验收—电子底图。

6.8.4.2数字化采集主要原则a.数据采集时应保证最小的数据冗余,只采集和存储底图上的基本数据,能派生数据不采集;b.依据图式及属性编码,通过对底图要素的准确识别,将地图的点状要素、线状要素和面状要素分别转换为数字化点目标、线目标和面目标的坐标串、属性编码串来描述;c.正确反映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要素层的重叠要素,其几何位置必须严格匹配。

d.数据采集时应多以面目标数字化,以便于面积计算。

6.8.4.3作业指导设计书设计书是根据本规程,结合制图区域具体情况拟定。

其内容包括:a.任务概况(制图区域范围、图幅数量、完成任务的期限和要求);b.制图区域地理特征的简要说明;7c.制图资料的评价和使用说明;d.作业方法:根据原图内容的复杂程度、补充资料状况和软件功能以及分幅状况确定扫描或手扶数字化的作业方法;e.各要素处理:要素新旧符号的转换和标描处理以及对应的编码描述,并明确原表示不规范部分的处理原则;f.接边处理:相邻图幅间原则,需接边各要素的图形、属性和拓扑一致性的表示方法;g.地图内容各要素的编绘、选取及规程中未涉及到的特殊技术问题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