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桃花源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文学常识

陶渊明东晋五柳先生田园派桃花源诗

知识点总结:

1.第⑴段描写桃花林的作用是,。

渲染神秘的气氛,为下文写渔人发现桃花源作铺垫

2.第⑴段中“”设下悬念。

复前行,欲穷其林

3.表现桃花源隐蔽难寻的句子有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

4.“”描写了渔人进入桃花源的最初感受。

豁然开朗

5.第⑵段写了桃花源中宁静、幸福的生活环境,第⑶段写了,

以此表达了作者。

淳朴的社会风尚对现实的不满,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6.从二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

发现桃花源——()——()

访问(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7.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

表现村中人精神面貌的句子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是因为

桃源人与世隔绝久远,对陌生人到来感到很惊异。

9.文中体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①

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2.第⑵⑶两段,从两个方面表现了桃花源的主要特点:“生活环境”方面:;“社会风尚”方面:。

优美宁静淳朴热情好客

13.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2);(3)。(6分)

环境优美;物质富足社会风尚淳朴;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

14.略写渔人的回答,目的是:

突出桃花源内的情况,而桃花源外的情况时人皆知。

1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16.文末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一事,目的是什么?

刘子骥这个真实人物,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表明人物对桃花源的向往;表现了作者的社会理想难以实现

17.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处处志之”,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欲穷其林怡然自乐不复得路

18.本文反映了人民

表达了作者

厌恶战争,热爱和平对现实的不满,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选择题

1.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②段描写桃花源的宁静祥和,展现了作者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

B.第③段叙述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表现了桃花源良好的社会风尚。

C.第⑤段补叙刘子骥去寻找桃花源未果,表明桃花源只是人们的幻想。

D.文章叙述武陵人探访桃花源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甚异之”是渔人最终能发现桃花源的原因之一。

B.“豁然开朗”高度概括了桃花源外的自然环境的特点。

C.“鸡犬相闻”“往来种作”表现人们的生活是宁静充实的。

D.最后一句以老人、孩子为代表表现桃花源人的幸福安乐。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忽逢桃花林”的“忽”表明渔人的发现实为意料之外。

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描绘了桃花源里美丽夺目的景致。

C.“仿佛若有光”和“初极狭”表现了桃花源入口的隐秘。

D.“黄发”两句从老、幼着笔,更能体现桃花源人的安闲。

4.对上述语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皆叹惋”写出村中人为自己不知道外面的世事变迁而惋惜。

B.“皆出酒食”一句充分表明村中人生活富足而又热情好客。

C. 村中人的自述表达了人们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

D.“不足为外人道也”道出了村中人希望保持宁静生活的心声。

5.下列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指代的是渔人发现桃花源这件事。

B. 选文⑶⑷两段写了“渔人”的行踪: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寻找桃花源。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6.下面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⑵⑶两段,主要从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两个方面概括桃花源的主要特点。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一个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文末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一事,目的是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7.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是因为桃花源人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9.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